查文庫>反思> 實用的小學反思作文1200字三篇

小學反思作文1200字

實用的小學反思作文1200字三篇

小學反思作文1200字 篇1

  在小學高年級的的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一直是教師工作的重點和難點。這其中有多種因素影響,尤其是農村經濟相對落後,大部分的小學是沒有圖書館的,沒法向學生提供多餘的課外讀物。而農村小孩家庭生活的自然也早比較困難,大部分孩子也沒有更多的錢去買那些對學習有用的書報雜誌來看,更不要說像城裡的孩子有電腦等現代化的裝置供他們學習所用。由此可知,農村學生接收資訊的渠道的匱乏,使得學生的知識面極其狹窄的。俗語說“巧婦難為無米這炊。”沒有大量的閱讀和積累,沒有豐富的詞彙和心靈感受,學生要寫作,無異於“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唯物主義告訴我們,任何事情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具體到農村學生寫作難的現象,我認為首先要解決學生“少書讀,無書讀”的問題。那麼,在農村那樣相對惡劣的環境中,作為老師,我們應怎樣全方位多途徑的向學生提供多種多樣的資訊,從而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開闊他們的視野?作為老師,我們的接收資訊的渠道無疑比學生多得多,我們可以並應該成為一個向學生傳播資訊的中間人,把我們平日有目的收集獲取的資訊,包括閱讀的報紙,雜誌,收聽到的國內外的新聞時事,奇聞趣逸,透過朗讀,講述等多種形式傳遞給學生,讓學生帶著好奇心去傾聽、接收、儲存。久而久之,學生就會積累豐富的資訊和材料,有了這些,學生寫作時就會材思如泉湧,下筆如有神助!

  當然,光是積累還不夠。俗話有:“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詩”。這二句古詩都說明了讀書對理解語文和提高寫作能力的重要性。所以,作文教學中,我們要提倡學生多讀,從讀中瞭解內容,讀中鑑賞語言文字的非凡魅力,讀中感悟作者偉大的精神世界,更要從讀中領會作者的寫作技巧和方法。因此,我在教室裡特地開設了一個“閱讀欄”,把我平常在報紙雜誌中讀到的一些優美動人的文章剪貼下來,收整合一個個本子,或我自己覺得比較好的課外書,放在閱讀欄裡,讓他們互相傳閱,討論,並養成閱讀的習慣,在這傳閱的過程中,既又加強了學生之間的交流,又使學生對作品有深刻的瞭解,加深學生的心靈體驗,從而促使學生產生創作的靈感。

  如果說,豐富的資訊和閱讀,使得學生有了寫作的源泉,那麼,多練筆多修改,才能真正產生一篇好的文章。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過:“千教萬教,教人做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我以為,作文教學的練習,好的方法莫過於要求學生:留心生活,細心感受。講真話,吐真情。具體到農村學校,教師儘可能地抓住學生有話可說的契機,讓學生多寫多練。所以,除了學生平常自己的作文練筆,我的習慣做法是讓學生寫“假日文章”。因為農村學校的假日是比較多的,元旦、清明、農忙,五一五四黃金週,六一、中秋、十一,春節、元宵,每一個節日學生都有他們各自的過法有他們各自的心情,這就為他們的寫作提供了實實在在說真話表真情的好機會。因此,在這些節假日之前,我都會預先提醒學生,叫他們要留心假日當天的所見所聞,他們自己是怎樣過的,感覺怎樣,開心或是沉悶,精彩或是無奈?把這些一一記錄下來。通常對於這樣的要求,學生是挺樂於接受的。

  例如在我們這個地方,校內學生都是回族,他們最喜愛的節日就是過開齋節,在這期間,我就讓他們寫了有關開齋節的作文,學生完成的相當出色。有的把這一天自己上寺做禮拜、聽阿訇講人生哲理、伊斯蘭的歷史,母親怎樣招待客人等過程完整生動的描述出來;有的則選取一個場景,寫家裡媽媽炸油香,或家裡請阿訇,並表達出自己的感情;有的則透過查資料更多的瞭解開齋節的來歷,將其寫在作文裡,使作文更有色彩;有的則用樸實的語言把這一天村民們如何宰雞牛端果品呀,如何去上墳等農村傳統的風俗一一描述出來。總的來說,大家寫的內容各不相同各有側重,但可貴的是都能做到留心生活、感受生活,講真話、吐真情。

  作文教學,本無定法。以上幾點就是本人在幾年的農村教學工作中的一些淺顯的體會。

小學反思作文1200字 篇2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心不可力的組成部分,它既是語文學的訓練,又是認識水平的訓練,應該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哪怕是一句話,在這個訓練過程中都體現著聽.說.讀.思等諸多方面能力的培養。實際教學中,教師總感覺作文難教,學生感覺作文難寫,無從下筆,甚至無話可說,隨著教育教學的改革,各種教材的勃興,形成“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大好局面,面臨素質教育,面臨有效教學等新的教育教學理念,不外乎就是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面向全體學生,不斷提高學生多反面的能力,特別是對作文教學來說,在語文教學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那麼,在教學中,我是如何指導學生作文,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的呢?我將反思如下:

  一. 注重生活,精心選材。

  “生活”葉聖陶先生說過“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麼程度才會做成什麼文章。”生活創造了作文的真情實感。我從事低中段語文教學工作多年,深有感觸的是:如果讓學生寫一段話,或者寫一篇作文,就是要讓學生身臨奇境,那麼這次的作文就一定是比較成功的。學生就會滔滔不絕,抓住細節,圍繞主題進行習作,比如:本學期,我從事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也是作文的啟蒙教學的階段,在前兩個單元的`教學中,首先,讓學生交流,其次是對學生的指導,讓學生大膽寫,充分發揮想象,又讓學生欣賞了與本次習作內容相關的範文,我簿以為學生會寫出自己獨特的文章來,但事與願違,要麼是模仿範文,千篇一律,要麼是有頭無尾等。我反思著,毫無頭緒,怎麼辦?

  機會來了,正月中旬,我校舉行了“春季趣味運動會”我就以此為題材,讓學生寫在運動會中親生經歷的或者親眼看到的事。在作文課上,同學們交流的非常熱烈,都爭先恐後地說,自己參加了什麼活動,活動中怎樣做的,受到了怎麼啟發,我再一次鼓勵道“孩子們,大膽寫吧!把你們想說的話都寫出來,老師相信你們一定行!”就這樣,在學生的筆下,出現了《記一次活動》《有趣的體育運動會》《穿越封鎖線》《親子活動》等,篇篇習作中又有精彩的活動場面,既有人物的語言心裡活動描寫,還有自己獨特的感受,一篇篇優秀的作文誕生了,真讓人心曠神怡。

  二.從面面入手,激發好奇心。

  我在教學作文時注意積累經驗,以無窮的魅力使他們視作文為樂事,以淺入深,循序漸進,經常做到從一個詞,一副畫入手,讓學生大膽想象或由畫意展開而作文,就可以讓學生興致勃勃地寫成一篇篇有血有肉的文章,我在指導學生寫想象作文時《未來的……》這種半命題作文,首先發揮學生各種特長,由學生從繪畫,製作入手,創造出奇特的東西,要求他們邊做邊想,內心敘述其作用,特點,最後自由組合小組,展示自己的作品,發表自己物體的作用,特點及其奇特想象,由於學生動了手,加上自己的想象,在我的指導下,成功地寫出了《未來的房子》《未來的環保機器人》《未來的汽車》等文章,就這樣,在作文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創作地主動性,積極性,大大激發學生寫作興趣,並且加深學生由“做”到“作”的全過程。

  三.多閱讀,多積累。

  1.捷普洛夫說過:“一個空洞的頭腦是不能進行思維的。”知識面狹窄,沒有一定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學生是不會寫出好作文的,為了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除了讓學生學好教科書自讀課本之外,可以由學生選擇自己最欣賞的最喜愛的書讀。

  2.教學中,首先鼓勵學生多讀課外書加大閱讀知識面,開闊學生的視野,學習他人的寫作方法,在讀書過程中讓學生搜尋好詞,佳句,多方收集資訊補充知識,編寫製作“百科知識卡”或“積累本”。透過收集,摘抄,寫作等方面鍛鍊學生的綜合能力。

小學反思作文1200字 篇3

  小學三年級是作文教學的起步階段,這個階段的學生寫作時總是困難重重,無話可說,無事可寫,成為普遍現象。久而久之形成的寫作恐懼心理更是教學中的障礙。為了學生作文起步順利,我注重了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和願望,我從以下方面入手:

  一、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觀察是人們認識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學生對身邊的事物缺乏直觀感性的認識,就讓他們去描寫,去評論,無疑是很難的。對小學三年級的學生來說,認識世界的主要途徑是觀察,只有親身去接觸事物,仔細的觀察事物,才能獲得真實、深刻、細緻的第一手資料,寫作時才有話可寫,寫出的文章也比較真實生動。因此,作文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例如學習描寫一種水果,在學習《我愛家鄉的紅橘》這篇課文時,我讓學生觀看關於紅橘的資料圖片,還讓學生訪問種植紅橘的農民伯伯,使學生對紅橘生長過程和紅橘樹的外觀有一個直觀的瞭解,對紅橘的色彩、形狀等有一個感性的認識,並把紅橘果實拿到課堂上讓學生觀察、品嚐,加深對紅橘的印象。這樣不僅有利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也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初步掌握描寫一種水果的方法。到了正式寫作時,再請學生拿出自己喜愛的水果,讓他們說說應從哪些方面觀察,就比較容易了。這時,老師趁熱打鐵,引導學生有順序的觀察和了解水果的外形、色澤、味道、吃法等等。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並使他們懂得觀察的重要性,逐步養成細緻觀察的好習慣。學生透過觀察,積累了大量的素材,寫起作文就不會覺得困難了。

  二、“不積跬步,無以到千里”。

  量的積累才有可能導致質的提升。沒有大量的語言積累,學生是無法寫好作文的。而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大多缺乏自覺性,只有不斷的鼓勵和督促,才能幫助他們積累語言,提高語言的儲備量。本期我佈置學生每週摘抄好詞好句,定期檢查。課外向學生介紹一些名言、古詩詞、兒童詩歌,要求他們熟讀成誦,並學習運用。在班隊課,文體活動課,開展讀書交流會,朗誦比賽,文學知識競賽,成語接龍等有趣有益的活動,提高學生自覺積累的興趣和積極性,加深他們對語言本身及其應用的印象。除了讓學生多進行課外閱讀之外,還讓學生每週寫兩個日記,督促他們養成良好的自覺學習的習慣,從生活中去領悟,去積累,引導他們掌握更多的學習方法。比如從網際網路上查閱資料,做實驗、做手工,諮詢別人,在旅遊或外出時留心觀察並做記錄等等,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見聞,又幫助他們獲取了真實生動、記憶深刻的素材。

  三年級的小學生剛接觸作文,幫助他們樹立寫作信心很重要,所以作文的命題範圍應比較寬泛,要留給學生最大限度的自由發揮空間。如果條條框框限制太多,學生的畏懼心理就會更加嚴重,寫出的文章也會內容空洞,缺乏活力。老師要根據本班實際,選擇合適的題目,開發學生的寫作潛力,要使學生覺得有話想寫,有話可寫。老師可以根據兒童的特點,帶學生參加一些有益的課外活動。如:“老鷹抓小雞”,“丟沙包”,“桌子上拔河”等遊戲。學生親身感受,有更多的素材可選,他們覺得寫作文並不太難,逐步樹立寫作文的信心。此外,在初學作文時,學生的水平並不高,老師在批改作文時,要善於發現文中的閃光點,多鼓勵,多表揚,以增強學生的寫作信心和興趣。

  另外,作文的修改也很重要。以前我忽略了這一環節,學生每次習作時,我只是要求學生修改,但未引導他們如何修改。每次作文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