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讀書筆記> 初中生《狼圖騰》閱讀筆記6篇

初中生《狼圖騰》閱讀筆記

初中生《狼圖騰》閱讀筆記6篇

初中生《狼圖騰》閱讀筆記6篇1

  “小狼,小狼,開飯嘍。”在一次交流會上,我得到了一本《狼圖騰》,這本書令我百感交集。

  《狼圖騰》這本小說講述了主角陳陣,這個北京知青在草原上的兩年生活,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悲歡離合。陳陣有一個草原阿爸,人稱畢利格老人。陳陣常常給阿爸講述歷史事件,阿爸又傳授陳陣在草原上生存的方法,以及告訴他草原上的自然法則。在他融入遊牧民族後,他不顧他人的反對,堅持要養一條小狼,於是,他與唯一支援他的朋友一齊,從狼窩裡掏出了狼崽。可草原狼就是草原狼,有著從不屈服的天性,在一次搬家時,小狼不屈不服,被牛車拖行後奄奄一息,陳陣為了早點結束它的痛苦,含淚將它殺死。之後,草原在農耕民族的“幫忙”下,草原淪為沙漠,陳陣的草原生活就此結束。

  在這本小說中,令我感觸最深的莫過於兩點,一:小狼那不屈不撓的天性。二:草原的沙漠化。

  小狼儘管剛出生就被陳陣抱回了家,可草原狼的天性與本領並不會所以湮滅,堅貞不屈。人也要像草原狼一樣不屈不撓。二戰時期,在敵人入侵的時候,正是因為許多人像草原狼一般,寧死不屈,團結友愛,才保住了自我的家園,我為此欣慰!

  草原上的生態平衡微妙而不可無,之所以能維持萬年不被打破,正是因為草原狼和遊牧民族目光高遠,不會為了眼前的少許利益而斷絕後路,而愚蠢的農耕民族從不為以後的生活著想,不懂得三思而後行。這不禁讓我想到了黃河,哪裡的農耕民族常常墾荒,越墾越窮,越窮越墾,構成了一個惡性迴圈。

  “小狼,小狼,開飯嘍。”這句話雖短,但意味深長。

初中生《狼圖騰》閱讀筆記6篇2

  《狼圖騰》這本書,講述的是作者本人與幾名北京知青一同去內蒙古邊境額侖草原,插隊生活長達11年的故事。在草原上,他鑽狼洞、掏狼崽、養小狼、與小狼一起生活戰鬥,還與他的小狼共同患難。經歷了青年時代苦難的遊牧時光。蒙古狼帶他穿過了歷史的千年迷霧。慢慢的他懂得了為什麼蒙古人與畢利格老人會如此信奉狼圖騰,還有草原人對狼的愛和恨,狼的神奇魔力,作者姜戎與狼結下了不解之緣。

  狼圖騰究竟是什麼呢?它是民族的一種象徵,是蒙古族人民心中的神、天靈。古老的圖騰象徵著祖先的神話,也是一種子孫與祖先的傳承交流方式。在遼闊的大草原上,草原狼才是真正的霸主,它們毫無畏懼的捕捉獵物,為了牛羊與草原不斷地戰鬥著。它們亦是騰格里的孩子。人不是狼,而狼的各種策略、智慧和奮勇精神是在極其艱苦的環境裡磨練出來的。但我們確實可以從狼身上學習到很多,鍛鍊自己善於應用生存策略的能力。

  自古以來就有自然的法則。狼堅持不懈地貫徹了這一法則。我們應當敬佩它們。狼堅勇的野性已經在我的心裡埋下了種子,可以完美詮釋為“適者生存,弱者淘汰”的自然法則。看完這本書,便十分嚮往有著狼一般堅韌、團結、狡黠、以及它們頑強的意志力和生命力。

  狼圖騰的精神,也是中華民族堅韌奮發向上精神的一種。狼從來都不畏懼死亡,它們為了沖垮馬群,不惜犧牲老弱的狼去撕扯外圍馬群的肚皮,與馬同歸於盡,與其它動物戰鬥也是如此。即便戰鬥到生命最後一刻,也毫不退縮,毫不膽怯。

  在那欣欣向榮的草原上,它們是實實在在的王者,問誰敢爭風?

初中生《狼圖騰》閱讀筆記6篇3

  記得以前老師一讓寫讀後感的時候都愁的不行,現在可不是那樣了,看了狼圖騰之後有很多感想,就想寫下來。

  剛才查了有關狼圖騰這本書的一些說法,有的人說著本是是曠世奇書,當然也有人說這本書只是一個駕馭在初中文化上的人寫的一本可嘆可笑的書。說什麼的都有,不過我覺得它真實一本奇書,看過它之後我不知道該用什麼文字來形容它,也許我的文化水平還不夠來評價它吧。看了它之後發現我們中國人真的太麻木了,不愧被別人叫做東亞病夫。也許我的這些有人可能會說我誇張,並可能罵我。有這樣的人就建議你們也去看一下這本書吧。我們漢人以前是怎麼打不進蒙古的,蒙古人到底有多強,還有他們堅強的生命力和頑強的戰鬥力,這本書裡都說到了。現在德國說我們中國的文化是垃圾,呵,有多少人瞧不起我們中國人,但是在他們心中一直都一件事,那就是我們蒙古契丹一個部族竟能打進歐洲。著說明了什麼,我們中國人就像蒙古包的看門狗一樣,已經奴化了,沒有狼的野性,所以那些人罵我們是東亞病夫。如果我們現在還有契丹人的野性智慧\性格,我們就不會像現在這樣了。而他們的智慧野性也不是天生就有的,他們是跟狼學來的,是狼教了他們。

  借書裡的一句話”我們是龍的傳人還是狼的傳人”。

初中生《狼圖騰》閱讀筆記6篇4

  這是一本紀實體的長篇小說。這本書書由幾十個“狼故事”組成。那些蒙古草原狼隨時從書中呼嘯而出:狼的每一次偵察、佈陣、伏擊、奇襲的戰術;狼對氣象、地形的利用;狼族中的友愛親情;狼與草原萬物的關係;小狼艱難成長過程――無不使我們聯想到人類。人類社會的精神和性格日漸頹靡雌化的今天,讀到《狼圖騰》這樣一部以狼為敘事主體的小說,這本書真正揭示了人性與狼性,是一本令人讀完之後有所感悟的成功作品。

  幾乎在每一個漢族人心中,狼都是狡猾、貪婪、殘忍、醜陋的化身,老虎也獵殺動物,也吃過人,大家卻說那是王者風範,威風凜凜,高大威猛,五彩斑斕……多少美麗的形容詞都給了其他猛獸,這對狼也是一種歧視!原因很簡單:狼對漢族的威脅超過任何一種猛獸,比猛虎、獅子、熊、豹都來得兇猛,來得氣勢洶洶,具有人類才有的攻城掠地的實力。從這一點上,可以看出國人對待對手的態度,對於最有威脅的對手沒有給予應有的尊重,而是對其詆譭和謾罵,以致長久以後,當狼民族衰退以後,歷史的真相被湮沒在滾滾黃沙之中。但狼對人類的教導卻是永遠無法被湮沒的。

  《狼圖騰》是對我的一次洗禮,閃爍智慧狡猾的光芒,我喜歡嚮往著狼的堅韌,狼的團結,狼的狡黠,狼的意志力和狼的生命力。只有具備這些條件,才能在社會上立足,才能適應這個“弱肉強食”的社會。

初中生《狼圖騰》閱讀筆記6篇5

  其實只要看過狼圖騰這部小說,就不難理解書評們稱狼圖騰為“曠世奇書”了。拿到書,馬上放下手頭的事,一口氣讀完,寫下我的讀後感。我也認為狼圖騰這書是我讀過的最好的'小說之一。劇情圍繞蒙古狼的興盛,衰退,苟延殘喘,消蹤來跡展開,算得上是一部悲劇。

  書中蒙古狼的聰明震動了我,而它們為達到目的而不惜一切代價的精神又是一次震動了我:巨大的胃包和肥柔的馬腸呼喚一下子落下來,緊接著冰被馬蹄狠狠跺上幾腳。霎時間,草食飛濺,柔腸寸斷。緊接著馬蹄又把肺膽肚食道氣管等等統統扯出來踏在腳下,一上子,原本奔湧著熱血的腹腔,被灌滿一腔冰雪。

  也許正是由於狼的睿智與兇殘,才為它們招來了殺身之禍。而農民的到來使得狼群的黃羊儲備消失殆盡,包順貴發起的大力掏狼崽活動,才使得狼群發狠,有了上文的一幕。可包順貴卻把它歸咎於“打狼力度不夠”隨著狼皮價格上漲,新的.打狼“英雄”也取代了以前的草原英雄。最終摹狼不得不逃往外蒙古,在過也凶多吉少。當草原狼消失,鼠患瀕繁,土地沙化時,才公佈不許打狼。不過為時已晚。人類總是這樣,大多數人只會懺悔。

  最後的截稿日期讓人心痛“結稿於強沙塵暴下的北京”由於人類活動,人類種種無知行為,拉尼娜肆虐,北美氣溫竟低達—60度。於說中國,南部的大雪還不會讓我們覺悟嗎?這就是我的狼圖騰。

初中生《狼圖騰》閱讀筆記6篇6

  暑假裡我閱讀了《狼圖騰》一書,這本書讓我熟悉了草原狼的特性,瞭解了我們的歷史,認識了我們自己,從狼身上我似乎感悟到了一些東西:

  首先,要認清自己的周圍環境。狼非常熟悉草原,熟悉周圍的一切,所以才能利用周圍的環境來捕獲自己的獵物,躲避敵人的攻擊。狼能利用大雪圍捕黃羊群,能借白毛風之勢全殲軍馬群,能利用地形給小狼崽選擇最安全的洞穴,這些都是建立在它們對草原極其熟悉的基礎之上的。

  作為一名高一的新生,在人生又一個新的起點選鼓出發了,此時的我們必須先靜下心來熟悉東莞一中的情況,熟悉自己處在一個什麼樣的環境中,認清自己的位置,儘快適應這裡的學習和生活。《孫子兵法》又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如果我們對現在的學習環境都不熟悉,在這裡適應都成問題,那麼何談學習,何談三年後的高考。

  其次,學習要講究方法。《狼圖騰》向我們展示了草原狼豐富多樣的殺敵方法。開篇就是一次草原狼圍捕黃羊的大戰役,波瀾壯闊,一氣呵成。真正的作戰時間不過十幾分鍾,但作戰前,狼群耐心的伏擊、精妙的設圍、細緻的觀察,作戰時的迅疾如風、放掉還有戰鬥力的黃羊、攻擊毫無抵抗能力的黃羊,這些極其實用的狼抓黃羊的絕招,真是讓我們拍案叫絕,讚歎不已。

  在學習中,我們要主動尋找高效的學習方法,要鍛鍊自己勤於總結、善於應用知識的能力。我們要有計劃,有策略地學習,同時要積極思考。面對不同的學科採用不同的學習方法,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懂得舉一反三,學會變通,形成自己的學習風格,當然更重要的是在實踐中磨練自己,這樣才能大大提升學習的效率。

  然後,學習應有危機意識。狼的本領和智慧,不是與生俱有的,它們是在相當艱苦的草原生活中磨練出來的。變幻莫測的草原氣候、惡劣的草原環境,各種動物的逃生本能,特別是來自人類的巨大威脅,使狼始終生活在險境之中,如果沒有危機意識,則隨時會有滅頂之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