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讀書筆記> 《見識》讀書筆記

《見識》讀書筆記

《見識》讀書筆記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你有什麼總結呢?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書筆記了。那要怎麼寫好讀書筆記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見識》讀書筆記,歡迎閱讀與收藏。

  昨天和大學的師兄交流,建議我讀一下吳軍博士的《見識》。一直是很喜歡吳軍博士寫的文字,於是花了大概2個小時讀完。

  我讀書一般不會去精讀,但會偶爾停下,聯想自己當前的狀況加以思考。以前就是有一些想法,也就一閃而過。現在越來越珍惜這一些想法,有意要把他們記錄下來,有些得去執行,有些可能後面記起可以回憶。

  一年一個月的假期

  我不論多忙,每年夏天一定要休息一個月。最近兩年,暑假是帶著全家在奧地利的小城薩爾茨堡度過的,因為在那裡可以欣賞到世界頂級音樂大師們的表演。

  目前的我呢?每一年最多也就只有15天的假期,然而並不夠使用,更不需要談到可以有出去度假了。我是否也可以擁有這樣的一個目標,讓自己每年有一個月的休息時間,也帶著老婆、孩子到國外去度假。一方面可以提高一些閱歷和見識,一方面多陪伴家人,讓孩子也能有一個不一樣的童年。

  說到要出國,我現在應該還完全沒有準備好,因為語言交流能力不行。因此這個目標要是成立的話,我在現在就得學好英語,報個雅思或者託福,儘可能快地掌握流利英語交流的能力。說真的反過來也有助於自己的工作,現在國際化大目標在前面,現在每天閱讀大量的英文文件還是很吃力的,詞彙、語法、聯想等能力真的很差。

  那麼,奧地利小城薩爾茨堡是在哪裡呢?我的大腦裡竟然對這個一點概念也沒有,整個世界地圖上我也忘記了奧地利的位置,它離我現在有多遠?去那裡需要多少的成本?除了奧地利,還有哪些地方值得去?一直想要帶老婆去趟歐洲,那麼應該如何去,怎麼去?

  太多選擇,反而不好

  很多時候,我們把太多的精力花在了選擇上,而不是經營上,導致難以精進。或許少些選擇,會更加聚焦,也會讓我們更幸福、更成功。

  這一個章節,主要是利用了印度人在美國職場的表現比中國人好的幾個原因來闡述。簡單概括來看,從印度的文化及當前的發展來看,他們在美國往往能夠選擇的很少,而作為主場的美國人以及國家正在高速發展的中國人來說,就有太多的選擇了。選擇太多,導致人太浮躁,不願意長期在一個地方、一個領域努力經營,而做到頂級是需要時間的。

  活在當下,擺在眼前的也有很多的機會。職場上的跳槽,讓你從一個大公司跳到另外一個大公司,或者是和志同道合的人出來一起創業,但無論如何,選擇前兩者都會對當下的工作與積累了多年的經驗作出抉擇。最近也是在問自己,你會選擇哪一條路?是否現在就處於這樣一個十字路口?後來思考良久,看清了,這個虛擬的選擇是多餘的,既然認定了一個方向,那又何須糾結向左還是向右,堅持直行才是捷徑。

  “人生應該做減法”

  你不可能有更多的時間,因為你已經很抓緊時間了。你需要做的事跳出原有的.思維方式少做事。如果你想通了很多事情不做其實也無關大體,就不需要去做它們,這樣你就不會天天忙忙碌碌。

  工作這麼多年了,我還是很清晰地記得《鋼鐵是如何煉成的》的裡面的名言:“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鬥爭。”每天朝九晚五的工作,像個機器一樣,為什麼不能做一些減法,讓自己多一些時間來生活呢?給自己一個目標,每天工作最多10個小時,也就是隻能投入50%的精力就好了。換句話來說,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給自己多一些呼吸的空間。

  “人生是馬拉松長跑”

  與之對比的是“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可能沒錯,在當下的中國環境中,很多家庭都會有這樣的觀念去培養孩子。但更關鍵的是,即使在起跑線上贏了,今後也未必贏,因為學習是一個長期的事情、一輩子的事情,是馬拉松比賽,而不是百米賽跑。更何況,每一個階段,都會有人主動退場,請注意,這裡是“主動”退場。最後的贏家,不是一開始跑的快的人,而是為數不多堅持跑下來的人。

  暑假又要到了,我聽到的是很多小孩子上各種興趣培訓班,想想就很累。以前我們條件不行,暑假兩個月就是在家裡避暑,吃飯睡覺看電視,非常自由開心。以後我想我也不會給我們小孩去報各種培訓班,除非他很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