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的距離讀書筆記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讓我們好好寫份讀書筆記,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書筆記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守望的距離讀書筆記,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守望的距離讀書筆記1
《守望的距離》是周國平先生的一本散文集,裡面每一篇散文讀了都讓人覺得扣人心絃,每一篇散文都體現了他對待生活充滿著激情與熱愛,對待人生充滿著睿智與希望!而散文裡那些魅力的近乎格言和詩句的語言,也深深地觸動了我的靈魂,使我不禁思考自己的境遇,關懷自己的靈魂,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在本書中,他懷著對生活的深深愛意,談生活、談人生境界。他認為一個人不能把自己的一切都投入在現實的利益世界中,在其中隨波逐流。“人必然有人格上的獨立自主,不能攀援在社會建築和他人身上。”在人的現實生活之中,還應有獨立自主的精神家園。失去精神價值的生活,縱然轟轟烈烈,也只是浮光掠影的表象,是一種空虛和無聊的生活。
還有一處說道“對於宇宙,我微不足道;可是對於我自己,我就是一切”。的確,全世界形形色色的人,他們來自世界的各個地方,說著不同的語言,飲食、文化也有諸多的不同,我們把個人放到其中簡直太渺小了。對於世界,我們沒有理由奢望能夠憑藉個人的力量去改變它。但是,我們可以改變我們自己,我們也有足夠的能力去改變自己,我們可以對待學習多一份責任心;對待同學多一份關心;對待自己多一份信心。在遇到任何挫折時都永不言棄,因為自己是自己的全部,如果自己都放棄了,誰還會來幫助我們?
《守望的距離》也是本關於審美的書。審美本身就超過功利,審美並不僅僅止於欣賞自然或藝術,而是以一種更開闊的眼光看世界的人生態度,是以自己的理想塗抹生活和周圍世界的結果。一位西方哲人說過:一個人只要肯有審美的人生態度,那麼他從茅棚中和從宮殿中看日落,其實感受是一樣的。只要用審美的眼光看世界,生活就會變得更美好。
周國平將這本集子命名為“守望的距離”,正表明精神家園的守望需要恰當的距離。以守望的態度來面對人生,面對生活其實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守望代表著一種期待,而這種期待是守候的,守候是踏實、是不浮躁、是寧靜、是信心十足。我要做一個守望者,守望快樂與幸福。
守望的距離讀書筆記2
一
魯迅曾經談到一種情況:呼喚革命的作家在革命到來時反而沉寂了。我們可以補充一種類似的情況:呼喚自由的作家在自由到來時也可能會沉寂。僅僅在政治層面上思考和寫作的作家,其作品的動機和效果均繫於那個高度政治化的環境,一旦政治淡化(自由正意味著政治淡化),他們的寫作生命就結束了。他們的優勢在於敢寫不允許寫的東西,既然什麼都允許寫,他們還有什麼可寫的呢?
二
我終歸相信,探究存在之謎還是可以用多種方式的,不必是小說;用小說探究存在之謎還是可以有多種寫法的,不必如昆德拉。但是,我同時也相信昆德拉的話:"沒有發現過去始終未知的一部分存在的小說是不道德的。"不但小說,而且一切精神創作,唯有對人生基本境況作出了新的揭示,才稱得上偉大。
三
昆德拉之所以要重提小說的使命問題,是因為他看到了現代人的深刻的精神危機,這個危機可以用海德格爾的一句名言來概括,就是“存在的被遺忘”。
存在是如何被遺忘的昆德拉說:“處在一個真正的縮減的旋渦中,胡塞爾所講的‘生活世界’在旋渦中宿命般地黯淡,存在墜入遺忘。”
縮減彷彿是一種宿命。我們剛剛告別生活中一切領域縮減為政治的時代,一個新的縮減旋渦又更加有力地罩住了我們。在這個旋渦中,愛情縮減為性,友誼縮減為交際和公共關係,讀書和思考縮減為看電視,大自然縮減為豪華賓館裡的室內風景,對土地的依戀縮減為旅遊業,真正的精神冒險縮減為假冒險的遊樂設施。要之,一切精神價值都縮減成了實用價值,永恆的懷念和追求縮減成了當下的官能享受。當我看到孩子們不再玩沙和泥土,而是玩電子遊戲機,不再知道白雪公主,而是津津樂道卡通片裡的機器人的時候,我心中明白一個真正可怕的過程正在地球上悄悄進行。我也懂得了昆德拉說這話的沉痛:“明天當自然從地球上消失的時候,誰會發現呢?……末日並不是世界末日的爆炸,也許沒有什麼比末日更為平靜的了。”我知道他絕非危言聳聽,因為和自然一起消失的還有我們的靈魂,我們的整個心靈生活。上帝之死不足以造成末日,真正的世界末日是在人不圖自救、不復尋求生命意義的那一天到來的。
可悲的是,包括小說在內的現代文化也捲入了這個縮減的旋渦,甚至為之推波助瀾。文化縮減成了大眾傳播媒介,人們不復孕育和創造,只求在公眾面前頻繁亮相。小說家不甘心於默默無聞地在存在的某個未知領域裡勘探,而是把眼睛盯著市場,揣摩和迎合大眾心理,用廣告手段提高知名度,熱衷於擠進影星、歌星、體育明星的行列,和他們一起成為電視和小報上的新聞人物。如同昆德拉所說,小說不再是作品,而成了一種動作,一個沒有未來的當下事件。他建議比自己的作品聰明的小說家改行,事實上他們已經改行了——他們如今是電視製片人,文化經紀人,大腕,款爺。
正是面對他稱之為"媚俗"的時代精神,昆德拉舉起了他的堂吉訶德之劍,要用小說來對抗世界性的平庸化潮流,喚回對被遺忘的存在的記憶。12下一頁
守望的距離讀書筆記3
周國平說:“守望者”的職責是,與時代潮流保持適當的距離,守護人生的那些永恆的價值。
在作者寫作期間,生活中發生了一連串變故,因而偏多對於人生難題的思考,諸如生與死、愛與孤獨、執著與超脫、苦難與幸福等等。事實上,這些問題是每一個熱愛人生但又難免遭遇挫折的人都會面臨的。也許正因為此,這本書讓人悟到人生的哲理,能使人在面對命運的變故時,能夠更從容一些,能使人時不時也思考自己的人生,在人生道路上走走停停,既不錯過沿途的風景,也不落後於時代。也能使人更加珍惜生命、熱愛生命。
(一)關於幸福
周國平認為:“世人常把善終視作倖福的標誌,其實經不起推敲。若從人生終結看,善不善終都是死,都無幸福可言。若從人生過程看,一個人只要痛快淋漓地生活過,不管善不善終,都稱得上幸福了。對於一個洋溢著生命熱情的人來說,幸福就在於最大限度的窮盡人生的各種可能性,其中也包括困境和逆境。極而言之,樂極生悲不不足悲,最可悲的是從來不曾樂過,一輩子穩穩當當,平平淡淡,那才是白活了一場。”
幸福,是每個人都夢寐以求的。但是,有些人傾盡畢生之力去尋找幸福,卻往往沒有結果。其實,我認為,幸福就是享受生命的每一刻,不管你是身處順境還是逆境,只要你內心充實,那便是幸福。
(二)關於信仰
周國平認為:“精神生活的普遍平庸化是我們時代的一個明顯事實。這個事實是如此明顯,以至於一個人並不需要有多麼敏銳的心靈,就可以感受到了。其主要表現之一是:信仰生活的失落。人生缺乏一個精神目標,既無傳統的支援,又無理想的引導。尤其可悲的是,人們甚至喪失了對信仰問題的起碼認真態度,對之施以鬨笑,以無信仰自誇。”
有人說:“這是個信仰缺乏的時代”。確實,經濟的快速發展,並沒有帶來更多的安全感。相反的,越來越多的人迷失在物慾世界的誘惑中,因為他們缺乏信仰。沒有信仰的人是可怕的,因為他生活在盲目中,沒有最高的來自信仰的指導。
(三)關於死亡
周國平說:“我們短暫的生命過於擁擠,我們把太多的光陰拋灑在繁忙的'工廠和喧鬧的市場。”人總有一死,無論經歷多少喧譁和騷動,有過多少光榮與夢想,結局總要走向寂滅。他認為人如果想明白了生生必死的道理,他就不會如此看重和孜孜追逐那些到頭來一場空的虛名浮利了。
就像史鐵生在《我與地壇》中說:“死是一件無須乎著急去做的事,是一件無論怎樣耽擱也不會錯過了的事,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因此,人生在世,最重要的,莫過於讓自己的生命更有價值,才不會辜負來到這世上走一遭。
讀完《守望的距離》,總能感受周國平對生命的熱愛與執著。他告誡人們,不要讓瑣屑的生活淹沒自己,不要失去自己,尤其不要失去精神家園。確實,一個人擁有精神家園,他才會擁有了人生的價值和意義。
守望的距離讀書筆記4
還有十天,我來雅園就整整一年了。在這一年裡我成長了!發展了!還記得在上學期雅園舉辦的“精神家園”裡。林華老師就和我們交流過作為教師我們應該讀哪些書籍。她當時舉了5類書籍,其中有有一類書籍就是哲學書籍。讀哲學可以使人富有智慧。在雅園總是提倡快樂,清新,智慧的生活和工作。而多讀一讀哲學方面的書籍就更能夠幫助我們實現快樂,清新,智慧的生活和工作。這不在假期裡,我們雅園的自主發展選單裡就要求我們讀一讀周國平老師的《守望的距離》或者是《經典的理由》。
在那個陽光明媚的早晨,我終於在新教育書店旁邊的書店裡找到了它。當時我捧著它心裡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激動。《守望的距離》我終於找到了!
當我在陽臺上閱讀第一章——存在之謎的自我二重奏的那部分時,作者彷彿把我帶到了他的哲學世界裡在他的哲學世界裡他向講述,分析,了他的哲學理念。彷彿我也在和作者一起思考,討論,品味人生的奧妙和宇宙的玄機。當我讀完一半時,我覺得雖然作者非常喜歡哲學,而且他又能溝透過散文的方式將它哲學觀點和對生活的追求告訴人們。能夠讀到這本書,我感到十分的榮幸和幸運,我想不僅僅是我很多人都會在這本書裡收穫智慧和超然吧!
下面我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透過讀這本《守望的距離》後,我的感悟和收穫吧!
1、人們的生命是短暫的,但這短暫的生命有時過於擁擠的。
我從中的感悟;是啊!人的生命是短暫的,但是每一天都會過於擁擠。就像這學期我在雅園裡度過的每一天一樣,每一天我都覺得似乎特別漫長,在經歷了單元考試,半期考試,期末考試甚至是馬上又要開學了。到現在我回想起去年開學的時候。似乎一切的一切就像是昨天才發生的事情。而95個小時後我又將坐在雅園的學術廳裡開始下半學年的工作。
2、哲學給人帶來的不僅只是快樂,更有痛苦。
我從中的感悟;我們學習哲學為了是更好的把哲學的理念運用到生活當中,從而使我們的生活更加快樂幸福和充實。而在柏拉圖的哲學理想當中,哲學王既無恆產,又無妻室,全身心的沉浸在哲理的探究中。
我認為,我作為一名教師,我的職責是讓我的學生幸福快樂的度過每一天。所以奉獻,責任,謙讓成了我的職業本能。而萬事不可過頭。像第歐根尼,他不要居室,學動物睡在街頭,從地上撿起食物。我認為只要哲學在你心中即可,就像中國的一句古話。心中有佛便是信佛。怪不得蘇格拉底說;“我從你外衣裡的破洞可以看穿你的虛榮心”。
在世界上每一件事情都有它的矛與盾。都有兩面性。所以每一個人都必須把握好度,否則可能好事變壞事。
3、我曾經嘲笑廉價的人情味,如今,連人情味也變得昂貴而罕見了。試問,不花錢你可能買到一個微笑,一句問候,一丁點兒惻隱之心?
我從中的感悟;也許作為一名教師,就像校長說的那樣。我們的學生以後一定會比我們優秀,這是必然的!
在今天我終於明白了這個道理,他們的成長離不開每一位雅園老師的諄諄教導,在雅園的六年每一位老師都會真誠的去關愛他每一個學生,一個微笑,一個鼓勵。都會給孩子們增加無窮的自信!讓他們成長,讓他們在每天在雅園的天堂裡自由的飛翔!
也許在當今的社會上,相互關心相互幫助,就像作者所說的那樣如今,連人情味也變得昂貴而罕見了。但是在雅園你會發現每一個團隊,每一個班級,甚至是每一名孩子都會做到這一切。作為老師我們懂得關愛,懂得奉獻!更懂得去珍惜!
4、對於宇宙,我微不足道;可是對於我自己,我就是一切。
我從中的感悟;全世界有近70億人,她們來自世界上的各個地方,說著各種語言,在飲食,文化,宗教。都有很多的不同,但是隻有一點我們是相同的,那就是我們都是人,都是社會人,都是這個地球的人,在我看來每一個人都是世界整體的一部分。但是我們把個人放在這70億裡面我們簡直就太渺小了。甚至可以忽略不計。對於世界,對於生活我們不奢望能夠憑藉著我們個人的力量去改變他,當然,我們不可能去改變世界。也不要去妄想改變什麼。但是我們可以改變我們自己,我們有足夠的能力去改變我們自己。比如;在工作上;確定目標;腳踏實地的去做好每一件事情,從中獲得經驗。慢慢地使自己的能力有了提高。就像哲學裡面講得一樣,人的前進都是波浪式的。意思就是每一個人走在這條路上都會經歷很多坎坎坷坷。但是隻要你戰勝了困難你一定會繼續前進。而哲學裡面把他稱作螺旋式上升。當你成功時。你就會發現你站的更高了,甚至是脫胎換骨的變化。在哲學裡這叫做量變到質變。
一本好書不在於你只讀完一遍,而這本《守望的距離》我還會上反覆的閱讀。反覆的去體會和感悟。我相信在以後的閱讀中我還會收穫更多的智慧!
守望的距離讀書筆記5
讀周國平的這本書已是四月初的事情,至今依舊沉醉。那時用心將整本書仔細閱讀完畢,遇見很多與靈魂相撞文字。現摘錄如下:
一、關於童年和童心
回首往事,誰不緬懷童年的幸福?童年之所以幸福,是因為那時候我們有最純淨的感官。童年之所以令人懷念,是因為我們在童年曾經一度擁有永恆。自從失去了童年,我們也就失去了永恆。從那以後我所知道的唯一永恆便是我死後時間的無限綿延,我的永恆的不存在。
在一切往事中,童年佔據著最重要的篇章,童年是靈魂生長的源頭。我甚至說,靈魂無非就是一顆成熟了的童心,因為成熟而不會再失去。
始終攜帶著童年走人生之路的人是幸福的,由於心中藏這永不枯竭的源泉,最荒涼的沙漠也化作了美麗的風景。光陰蹉跎,世界喧囂,我自己要警惕,在人生旅途上保持一分童趣和閒心是不容易的。
所謂大人先生者不失赤子之心,正說明智慧是童心的守護神。凡童心不滅的人,必定對人生有著相當的徹悟。所謂徹悟就是要把生死的道理想明白。具有詩人氣質的人,往往在智慧上和情感上都早熟,他始終保持一顆淳樸的童心。
孩子或者像孩子一樣單純的人,目的意識淡薄,沉浸在過程中,過程和目的渾然不分,他們能夠隨遇而安,即事起興,不易感到無聊。
二、關於人與人生
在人生畫面上,夢幻也是真實的一筆。
人是怎樣獲得一個靈魂的?透過往事。
理想便是靈魂的寄託。在理想主義普遍遭恥笑的時代,一個人仍然堅持做理想主義者,就必定不是因為幼稚,而是因為精神上的成熟與自覺。
靈性是心靈的理解力。有靈性的女人天生慧質,善解人意,善悟事物的真諦。她極其單純,在單純中卻有一種驚人的深刻。
我是一個勤于思考的人,然而,當我檢點思考結果的時,卻發現我弄明白的似乎只有這一個簡單的事實——今天我活著。
萬有皆逝,唯有精神永存。人生中,只有死是必然,其餘一切均屬偶然。生活是一場永遠不能成為正式演出的彩排,一張永遠不能稱為正式作品的草圖。人處在時間和空間的交叉點上,作為瞬息和有限的存在物,卻嚮往永恆和無限。
靈魂是人的精神“自我”的棲居地,所尋求的是真摯的愛和堅實的信仰,關注的是生命意義的實現。幸福只是靈魂的事,它是愛心的充實,是一種活得有意義的鮮明感受。對於一個洋溢著生命熱情的人來說,幸福就在於最大限度第窮盡人生的各種可能性,其中包括困境和逆境。與天才相比,最富於幻想的女子也是過於實際的。青春未必全是舔吻和鮮花。有這樣一些敏感的心靈,對於他們,青春意味著平生第一次精神危機,意味著某種幻滅和覺醒。他只是貌似在看、在聽、在生活罷了,實際上早已是一具沒有靈魂的空殼。
三、關於愛情和婚姻
有一個字,內心嚴肅的人最不容易說出口,有時因為它太假,有時是因為它太真。
真正的愛情是靈魂與靈魂的相遇。
家是一個活的有生命的東西。所以,我們要把它作為活的有生命的東西那樣,懷著疼愛之心去珍惜它。
古猶太法典告訴我們,當一個人和他的結髮妻子離婚時,甚至聖壇也會為他們哭泣。
真實的感情往往找不到語言,真正的兩心契合也不需要語言,謂之默契。
人生最美好的時刻都是“此時無聲勝有聲”的,不獨愛情如此。
四、關於藝術
一個藝術家無論在閱歷和技巧方面如何成熟,在心靈上卻永遠是孩子,不會失去童年的清新直覺和少年微妙心態。
美如此令人心醉,人類的語言又如此貧乏無力……除了藝術,沒有什麼能把美留住。除了作品,沒有什麼能把靈感留住。
守望的距離讀書筆記6
周國平的書大多充滿人生的智慧和哲學的魅力。《守望的距離》一書也不例外。他在書中談生活、談人生境界。他認為一個人不能把自己的一切都投入在現實的利益世界中,在其中隨波逐流。人也應該在現實世界中擁有自己的精神家園。他告誡人們,不要讓瑣屑的生活淹沒自己,不要失去自己,尤其是不要失去精神家園,一個人擁有了精神家園,他就擁有了人生的價值和意義。
周國平喜歡對死亡進行探討,死亡與人生意義在某種方面緊密相連。人固有一死,因此在對待名利方面,他進行了感嘆“我們短暫的生命過於擁擠,我們把太多的光陰拋灑在繁忙的工場和喧鬧的市場。”
周國平的這本書充滿睿智和哲理的雋永內涵,充滿魅力的格言和詩語,這些都深深觸動了我,讓我不禁思考自我的境遇,思考我的人生,思考自己的靈魂。
學會用審美的目光看問題。審美並不僅僅止於欣賞自然或藝術,而是以一種更開闊的眼光看世界的人生態度。相信只要用審美的眼光看世界,生活就會變得更美好。
讀周國平的書,讓我的思維更加清晰,對待生活的方式也產生了變化,學會了放鬆對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