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讀書筆記> 活著餘華讀書筆記(精選5篇)

活著餘華讀書筆記

活著餘華讀書筆記(精選5篇)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書筆記了。可是讀書筆記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活著餘華讀書筆記(精選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活著餘華讀書筆記1

  人們紛紛在這個叫做活著的故事裡一一死去。

  作為一個冷酷的作者,餘華不動聲色地讓我們跟隨他的冰冷筆調,目睹少爺福貴的荒誕、破產和艱難;繼而又假惺惺地給我們一點點美好的希望,讓有慶得到長跑第一名,讓鳳霞嫁了人懷了孩子,讓某些時刻有了溫情脈脈,有了簡陋的歡樂。然而就在我們以為噩夢不再縈繞他們的時候,餘華絲毫沒有猶疑,他鐵青著臉讓自己的角色們迅速以各種方式死去,毫無徵兆,近乎殘忍。

  只留下我們錯愕當場。

  我承認那天深夜點了燈讀它的某個瞬間老淚縱橫。

  有慶是第一個突然死去的。

  “有慶不會在這條路上跑來了。”他的母親說。大多數人應該在這個時候心痛不已。貧苦艱難的生活,福貴簡單而粗暴的教育方式,都不曾讓有慶對生活喪失希望。他熱愛他的兩隻小羊,為了割草和上學每天來回奔命。所以當他在父親眼前拿了長跑第一名的時候,我們都天真地以為悲劇該結束了,事情在慢慢好起來,於是有了一點淡淡的喜樂。

  可是我們怎麼知道他會猝然死去。就像今天我們知道的許多社會底層的人們一樣,有慶的死冤枉而荒謬。由於血型不幸與臨盆的縣長夫人相同,他竟是因為抽血過多而夭亡的。

  “我看著那條彎曲著通向城裡的小路,聽不到我兒子赤腳跑來的聲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滿了鹽。”

  一切就像一個巨大的詛咒。女兒,妻子,女婿,外孫,最後福貴只剩下自己。和一頭也叫做福貴的老牛。

  因為遠離那些動盪的年月,因為並未真正有過艱難和困頓,這個故事讓年青的我們不禁有些戰慄。薄薄的十二萬字,籠罩著“欲哭無淚的壓抑”。只是闔上書本之時,內心似乎多了一些超越世俗慾望和紛爭的平靜。現實生活的無情與殘忍,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寬廣;而活著,縱使要擔當諸多難以承納的苦痛,但是依然要堅忍,頑強。這應當便是生命的力量罷。

  餘華這麼說他寫作的緣起!

  “我聽到了一首美國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對待世界,沒有一句抱怨的話。這首歌深深打動了我,我決定寫下一篇這樣的小說,就是這篇《活著》。”

  “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裡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所以在那些悲傷的情節之間,福貴仍然在死亡的伴隨下活著,述說苦難的時候,眼睛裡流出了奇妙的神色,分不清是悲傷,還是欣慰。

  正如你終於會明白,無論現時我們經歷的是措手不及的幸福喜悅,抑或是無可告人的艱辛苦難,只要繼續活著,它們中的大多數細節和感受都將被我們和時間一一遺忘,只留下蒼白的結果。那個結果對現時的我們毫髮無傷。告訴我,誰還在不堪著高考的煎熬,失戀的痛苦,或者某個傷疤最初的鮮血淋漓?

  ——我彷彿已經看到許多問號:這樣,我們的生存還有什麼意義?

  嗯,就像那誰說的,企圖探究活著的意義註定只能成為一個笑話。人只是一種存在,它與天地萬物一樣並無意義。

  呵,我們也許只需要像福貴那樣活著,像那頭老牛那樣活著。

  儘管有些蒼涼的意味。

  活著餘華讀書筆記2

  一個逍遙狂放的毛頭小子嫖賭輸光了家裡百畝地,把老爹氣的死在糞缸旁,丟了媳婦險些失了娘。在給娘求醫的過程裡,被國軍抓取當了壯丁,一走就是兩三年,回來的時候,娘沒了,女兒也變得又聾又啞。

  你以為這就是最困苦的時候了?生活總能拆破人生貧瘠的想象力。老人的後半生裡,親人們走馬燈一樣的紛紛消逝。兒子因為抽血過量死了,女兒難產大出血死了,老婆患上軟骨病撒手人寰,女婿搬貨時被兩塊水泥板夾死了,到最後,孫子也被自己遞過去的黃豆噎死了。到最後只剩下自己和一頭剛買的老黃牛,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個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我有些嫌這劇情過於工筆,死了一個又一個,彷彿所有悲傷的事情都接踵而至。二喜好像這書裡最乾淨純粹的一個欣喜,他風風光光迎娶了鳳霞,生活的基調驟然明朗起來,可餘華偏偏要讓鳳霞難產而死,緊接著又叫她夫君被水泥板夾死,連好不容易苟活的兒子都被黃豆卡死——講道理,哪家活的這麼不巧,像是被掌管瘟疫的鬼神奪去了生死簿,硬要在家譜裡劃上幾道子解氣。

  但畢竟是文學創作,我們應該寬容於它的戲劇發揮。只拋開這一點,我還是很喜歡這本書裡的人物。

  我喜歡福貴,雖然他負了許多人揹負了許多情債,可我覺得於他這骨子裡的小少爺而言,一切都算是理所應當,何況也做沒什麼傷天害理的事,總歸是東家長李家短,不經意間就奪得一枝紅杏出牆來。我喜他的真,喜他的坦率,喜他對過往的態度,甚至喜他買下那頭不能耕地的老黃牛。兩個“老頭子的”相依為命活在書頁的最後,大風大浪磕磕絆絆活了一輩子,他們“活著”了,卻又超脫了。有些老人歷經風帆到了卻只能稱作“活過”,因為他們垂垂老矣時已經失去了活著的勇氣和熱情,他們大手一揮將往事散盡風裡,只留下一副軀幹和不再言語的口鼻。所以我欣賞福貴,一切能在入土之年將過往那些垃圾的、不垃圾的、悲傷的、不悲傷的小事,一字一句娓娓道來毫無保留的人,都是值得尊敬的。

  相比之下,二喜就更像是餘華刻意安排的插曲。餘華覺得,福貴的人生已經太慘了,鳳霞這輩子也太窩囊了,來吧,送你們一個命運的禮盒,於是福貴開啟一看,嗬,裡面躺著一個偏頭的女婿,鳳霞湊過來一瞧,呀,我有了一個夫君。

  福貴當年迎娶家珍,只用了一臺花轎幾輛馬車。而二喜娶鳳霞,卻弄來了一群敲鑼打鼓的大陣仗,中華煙和糖不要錢似的漫天發,鞭炮煙花到處的響,鳳霞藏在紅蓋頭下痴痴地笑,二喜的城裡伴郎說,不得了,你家的媳婦真漂亮。

  這一段娶親,讓我在螢幕前面差點淚眼汪汪。真解氣啊,真風光。二喜太像是文學裡的人物,出場方式都那麼不拘一格。他話少,實幹,孝敬又愛妻。在福貴將鳳霞送人以換取兒子學費的年代,他能說出“保大不保小”這種話,讓我總覺得是餘華捏著手指,把他從什麼迪士尼畫報上小心翼翼剪下來,放到這本書身上。

  所以鳳霞難產死掉的時候,我心裡有個揪心的小人在想:“不是吧”。然後二喜也莫名其妙被兩塊水泥板夾死的時候,我挺傷心的,因為我發現這本書還是落入了俗套。為了悲而悲號,這種情節的植入讓這本書變得不那麼酷了。

  我想餘華是窮盡所有筆力,讓福貴在最後達成孤身一人的完美結局。但是如果是我,我會讓時間靜止在鳳霞順利生產這一刻,讓這家人和和美美下去。

  因為我覺得,萬事萬物都沒你那麼湊巧。更何況,人活著是要還債的,誰人都揹負著一個份額。你昨日喜了,今日便是悲;前半生困苦了,後半生也要開懷一回。這家人的苦已經受夠了,餘華沒有給他們一份“甘”,是不符合宇宙神學定律(我獨創的…)的。

  人性本善,善再附加幾層淳樸,便容易成了不假思索的惡。但在這本書裡,我沒有看到純淨的惡,所有人帶有一份芸芸眾生的普通夾心。龍二耍了點聰明,贏走了一百畝地,他往牙上鑲金牙,逢人就笑口常開以便展示那塊金,這種幼稚的舉動讓我覺得他有點可愛。這是一個市井、市儈的二流子,他絕不是惡,但是卻也領到了自己的果。在土改期間被作為地主抓來槍斃,臨死的那一刻福貴轉過身去不忍再看,那也是一種善。我是想說,我喜歡這種普通。在我心裡,他們都是命運多舛的普通村民。

  我還覺得,人民公社的村長很可愛。他盡心對村民,回過頭來被紅衛兵抓走的時候,沒人有膽子去看他替他說句話,回來的時候村長鼻青臉腫卻眼眶紅紅,那樣子就像是在索求回報的孩子。村民們的心思很淳樸,他們還不懂,人際交往中,付出就僅僅是付出,不要企圖從對方身上得到什麼回報,不然總會失望。

  書裡唯一讓我心疼的,恐怕就是出場沒幾頁的長根。舊社會里,地主家是要給家裡幹了一輩子的長工養老的,但是福貴把家產輸沒了,長根沒地方去,就成了乞丐。忠心淳樸的可憐長工啊,到最後還心心念念著舊主人的家庭,不去擔憂自身的處境,只是哭著說“少爺怎麼能受這些苦”。後來的場次裡不見他的身影,我猜他是捧著碗倒在了哪個露天荒地,雖然我希望他能繼續堅強活下去。

  從全書的結構來看,第一人稱敘事為主,穿插三次簡短的第三人稱,分別是在福貴敗光家產、妻子去世和全文最後。好處顯而易見,第一人稱敘述往事,往往帶有敘述者本人“年少輕狂”的代入感,第三人稱聚焦晚年孤身一人的福貴,筆觸冷靜剋制,與往事的狂放不羈有了鮮明的對比。

  文中出現多處相互呼應。無論是“從雞到鵝到羊到牛”,反反覆覆用動物作比演繹家族興衰史;還是從開頭一人一牛到結局的買牛經過,都能體現出餘華情節架構和節奏把握的功力。

  最後來說,我不認為《活著》著筆於單獨的人,我覺得更像是在講述人與土地的連線情深。就像《飄》裡的斯嘉麗握著泥土仰望夕陽,窮盡全身也要保住莊園一樣,在舊社會的村民心裡,恐怕土地承擔的意義要更多。無論是全文一直在講的“我要我的五畝田”,還是福貴娘怎麼也不願搬家離去,包括一家人就要整整齊齊埋在一起的土葬觀念,處處體現著人、地的親密聯結。

  活著餘華讀書筆記3

  《活著》這本書是由當代著名作家“餘華”創作的,書中的故事主要講述了福貴的一生。他是地主的兒子,娶了城裡一個有錢人的女兒,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每天都進城裡賭博。賺得不多,輸了的不少。終於有一天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一次福貴爸上茅廁時死了。也許這是報應,他是地主,是敗家子。地主位置被一個以前經常借錢給福貴賭博的人做了。

  一貧如洗的福貴為救母病去城裡抓藥,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部隊拉去當兵。在戰場上九死一生,當他幸運歸家時,女兒卻已經成了啞巴,母親死了,家裡一窮二白。福貴的兒子意外身亡;後來女兒好不容易嫁了出去卻因產後失血過多而亡;妻子中年病死;女婿二喜做工時被板車壓死了;外孫子吃豆子時死了。福貴老了,故事結束了。

  福貴經歷了人生最大的痛苦,當他看著親人離自己而去時,心底那時就像在被刀割般地痛,割得很深,痛在全身,鮮血都流出來了……但他卻奇蹟般地挺了過來,依然樂觀豁達地面對人生。到風燭殘年之時,依然牽著一頭老牛做伴過日子。

  我覺得《活著》是一部超越個體情感而站在人類關懷的高度進行的創作。人的一生都不會風平浪靜,會經歷無數坎坷風雨,但人就是要默默得為了活著而忍受。

  這個看似荒唐的理由卻充滿了對生命價值的肯定和人文價值的關懷,任何理由都不是一個人放棄生命的理由和藉口,這個簡單卻又充滿思辯色彩的道理被餘華用小說的形式進行了活生生地詮釋。“老人和牛漸漸遠去,我聽到老人粗啞的令人感動的嗓音在遠處傳來,他的歌聲在空曠的傍晚像風一樣飄揚,

  福貴說過一句經典的話,”做人不能忘記四條,話不要說錯,床不要睡錯,門檻不要踏錯,口袋不要摸錯。”

  一生的經歷,做人的`道理,熔鍊成這麼四句平常話,比那些成天唱高調:為了實現XX理想,為了讓XX社會更美滿……,恐怕要實在了些許多。

  老人唱道:少年去遊蕩,中年去掘藏,老年做和尚。”

  書的最後似乎沒有忘記又留下講述者自己在慢慢降臨下來的夜幕中說的一句令人回味的話,“我知道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

  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著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著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著黑夜來臨。”生活就是人生的田地,每一個被播種的苦難都會成長為一個希望。他們就是我們自己的馭手,不管身上承受著什麼不管脖子上套著什麼,不管肩上負載著什麼。

  在艱難中活著,在活著中享受艱難!

  在那個大鍋飯,燒鋼鐵,掙工分,除四舊,的時代裡,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對生活的渴望,是我們遠遠做不到的,日子窮了點,但是他們從來沒有向生活低頭,我們不得不反思現在的我們。

  活著,就要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千萬別為自己找什麼藉口,因為“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最後我想說:人各有一,活法不同,經歷不同,試想在那個嘈雜的年代富貴能在困苦的掙扎中活下來,那麼我們呢,是不是也深思一下我們這嶄新的時代呢?若是說我們慶幸活在這嶄新的時代裡可能定義的不夠準確,但是我們的煩惱,我們的壓力,我們深處的困境算得了什麼,我們是不是要真正的反思一下自己“活著”的意義呢!

  活著餘華讀書筆記4

  我喜歡看書,喜歡看各種各樣的書,看的很雜,文學名著,流行小說都看,只要作者的文筆不是太差,總能讓我從頭到腳看完整本書。只不過很多時候是當成故事來看,看完了感嘆一番也就丟下了。

  一個很偶然的機會看了餘華寫的小說《活著》,《活著》講述的是一個叫徐福貴的老人一生的故事,這是一個歷盡世間滄桑和磨難的老人。作者的筆觸很平靜,沒有刻意去烘托一種跌宕起伏的氣氛,隨著作者平實的敘述中,經歷著主人公的一生苦樂哀愁。看完後掩卷沉思,內心沉重,感覺有說不出的悲——悲涼,悲哀,悲傷……似乎人生所能經歷的不幸都降臨到了主人公身上。想著主人公的經歷,禁不住疑問:活著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徐福貴出生富貴,卻是個地道的敗家子,從小到大幹盡了荒唐事,賭博生生讓自己從一個闊少爺變成了個窮光蛋。這期間,他唯一做對的事就是娶了家珍做老婆。這個同樣出生富貴的富家千金沒有一句怨言的包容了迷途丈夫,撐起了日後苦難的天空。

  從地主到赤貧,徐福貴也不是沒有恨過,恨這個,恨那個,最後恨的還是自個,有道是自作孽不可活,怨誰他活著,接受了自己新的身份。是啊,就如他娘所說:"人只要活得高興,窮也不怕。"活著的意義並非只是富貴。

  自從做了佃戶,也許勞動是能改變一個人,不,應該說是生活,為了活著,一家人的活著,徐福貴努力勞作,再不若從前的荒唐,活著也似乎有了目標。用書中的話說就是:日子過的又苦又累,心裡反到踏實了。他想著透過自己的努力讓他們徐家從小雞變成鵝,鵝變成羊,羊變成牛,慢慢的重新發起來。只是世事難料,他被抓壯丁上了戰場。在戰場上歷經生死,成了俘虜後面對解放軍是選擇留下還是領了盤纏回家時,他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回家,那一刻,對家庭的牽掛也許是他活著的唯一理由吧。只是現在想想,如果那時他選擇的是留下,也許人生會有所不一樣吧,就如那同樣成了俘虜選擇留下參加解放軍的春生。

  解放了,土地改革,買了他家所有田地的龍二被槍斃了,真當是福兮,禍兮。這一刻,主人公已經想開了,認命了。用家珍的說法就是: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麼福分了。是啊,經歷過分離之苦的家人才知道團圓的真實可貴。活著,不就是一家人平平安安在一起。

  日子就這樣清貧而又安穩的過去了。直到……

  "抽一點血就抽一點,醫院裡的人為了救縣長女人的命,一抽上我兒子的血就再不停了……那時有慶已經不行了,可是出來的醫生說血還不夠用。抽血的那個烏龜王八蛋,把我兒子的血差不多都抽乾了。有慶嘴唇都青了還不住手,等到有慶的腦袋一歪摔在地上,那人才慌了,去叫來醫生,醫生蹲在地上拿聽筒聽了聽說:心跳都沒了。醫生也沒怎麼當會事,只是罵了一聲抽血的:你真是胡鬧。就跑到產房救縣長的女人了。"

  看到這裡真是說不出的憤懣,一條鮮活的人命,就這樣沒了,怎麼會如此荒唐怎麼會有如此草菅人命的事真是什麼樣的人心也許這就是當時社會的沉重吧。

  活著餘華讀書筆記5

  人活著,最怕的應該是孤獨吧。無論多麼輝煌的背景,轉身既是孤獨的背影。有時候看完一本書是享受的,但是有時候覺得看完一本書是悲傷的。前不久看完了餘華的作品《活著》,如果要問我說,看完是什麼感受,那一定是:壓抑。當故事中的人物一個個死去,最後只剩下主人公富貴和那頭老牛的時候,不免會覺得作者太過無情、冷血,但又是作者那種冷靜幾近殘忍的寫作手法,才會給我們那麼多的思考。

  今天我又把書本拿了出來,我有在書中做筆記的習慣,我翻到了這段話:“這輩子想起來也是很快就過來了,過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耀祖宗,他算是看錯人了,我啊,就是這樣的命。年輕時靠著祖上留下的錢風光了一陣子,往後就越過越落魄了,這樣反倒好,看看我身邊的人,龍二和春生,他們也只是風光了一陣子,到頭來命都丟了。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像我這樣,說起來是越混越沒出息,可壽命長,我認識的人一個挨著一個死去,我還活著。”

  “我該為誰而活,我為什麼要活著。”這句話我想大概每個人都想過吧,只是都沒有一個太好的答案,可以滿足自己,也就不了了之。悲傷的時候我認為是不適合看《活著》這本書的,因為它會把你帶入一個更加悲傷的情緒中,也許更糟糕的是,會讓你無法自拔。

  有時候,你不會不敢把文章串聯起來,因為一旦串聯,你會發現,這書中的主人公未免也過得太慘了吧,這樣的承受能力,我想在現實生活中,都是很難想象的,太可怕了,主人公所遭遇的一切。

  但是,當我們經常思考一個問題的時候,會有兩種情況,其中一種是我們在一個死衚衕裡走不出來,另一種是我們越想越敞亮。也許,活著,就要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千萬別為自己找什麼藉口,因為“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