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讀書筆記> 幼兒教師的讀書筆記範文(通用5篇)

幼兒教師的讀書筆記

幼兒教師的讀書筆記範文(通用5篇)

  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書筆記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書筆記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教師的讀書筆記範文(通用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教師的讀書筆記1

  首次接觸這本書,我腦海中浮現的是在組織活動時,我在前面講,孩子在後面講的場景。我一向在探索讓孩子願意聽我講話,能夠專心聽我講話,並用心回應的方法。工作中也在不斷地嘗試各種方法,但是一向沒有收到很好的效果。也許這本書對我會有一些幫忙吧?也許書裡無非是“尊重、明白、理解、包容、平等、站在海孩子的角度”等等……這些個詞吧?帶著這兩種想法,我開始翻閱這本書。瀏覽中,案例圖片深深的吸引了我。不僅僅僅正因每次我的處理方式都和錯誤的範例不謀而合,而且還有那些正確的引導方式讓我佩服。細讀下去,又有了其他的收穫,讓我受益匪淺。

  這本書克服了一般書籍空洞的理論說教的毛病,它結合眾多的故事,圖文並茂的形式,呈現了很多簡單實用的方法。我覺得這本書本質上是一本人際交往的書,其中很多的理念和方法不僅僅僅適用於家長與孩子之間,也適用於教師與幼兒之間的交流。

  通讀全書後我有一些粗淺的收穫:

  一、關於如何幫忙孩子克服消極情緒對幼兒入園情緒問題的啟示:

  在小班,早上入園經常會出現幼兒哭鬧著不肯來園的狀況。一般狀況,當幼兒情緒不好,我們總試圖用成人的觀念去安慰、用自我的道理去說服他。孩子其實更多的時候是想把自我的情感說出來並得到認同,找到一種歸屬感。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將需求分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需要、認知需要、審美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人人都有歸屬與愛的需要。也許明白、贊同才是最好的安慰良藥。當孩子感受到被接納,他們才會鼓起勇氣應對自我的問題。認可孩子的感受,並用適合的話說出來你的明白,不好急著給孩子解決問題的辦法,讓孩子自我說出自我的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以傾聽者的主角幫忙幼兒走出自我的困境。

  那麼該如何讓幼兒應對他們的感受呢?書中給了我們可操作性的推薦:

  1、全神貫注的聆聽。

  2、認同孩子的感受。

  3、把孩子的感受表達出來。

  4、借住想象滿足孩子的願望。

  二、關於如何誇獎孩子對美術活動作品評價的啟示:

  我在評價幼兒的作品或行為時不經意間往往用“你做的很棒”,“這幅畫很漂亮”。有時甚至不明白從哪裡評價。評價語言通常存在著用詞單一、資料空洞貧乏。這樣一來評價語言成了純粹的形式語言,對幼兒語言表達、情感提升的幫忙幾乎為零。書中對於如何誇獎孩子提出以下方法:描述你所見的事物,描述你的感受,用一個詞來概括孩子值得表揚的行為。在評價時,能夠先描述一下眼睛中看到的事物,說出自我的感受,也引導孩子來說說自我的感受。

  在嘗試利用這樣的方式來評價幼兒的作品後,我聽到兩個幼兒的對話。

  A:你的畫很好,我喜愛。

  B:為什麼啊?

  A:正因很漂亮。

  B:……

  A:正因你的畫上方有兩個蝸牛,一個大的一個小的,我很喜愛那個小的蝸牛。

  A小朋友美美的笑了。A在B的評價中得到認同,增強了自信。並且明白的自我的作品的優點,今後能夠繼續發揚。B也從中學到了A的優點,從而在以後學習、提升。

  三、關於如何用其他方法替代懲罰對處理孩子不當行為的啟示:

  我們都一向不認同懲罰行為,懲罰會有很多的副作用。如:懲罰給孩子帶來的感受:敵意、仇恨、抗拒、罪惡感、沒有價值感、自憐;孩子在懲罰中會把精力分散,錯失了對自我不當行為的反悔以及思考修正錯誤的機會;不利於孩子發自內心地認識錯誤,改正錯誤;懲罰作為一種行為是會被孩子效仿的,“以強欺弱”會成為他應對問題的處理方式;孩子受到的懲罰,會減輕他們對錯誤行為的內疚感,他們認為“懲罰”能夠抵消他們的“罪行”,能夠心安理得地重複自我的錯誤。

  那出現問題後我們就束手無策了嗎?專家認為一個孩子就應經歷自我不當行為所帶來的自然後果,而不是受罰。有的後果是無法模擬的,怎樣樣才能讓孩子經歷自我不當行為所帶來的後果呢?

  書裡給我我們七種方法來替代懲罰:

  1、轉移注意力:把孩子對“問題”行為的注意力轉移到幫忙老師做事或者搞笑的事情上。

  2、明確表達強烈不一樣意的立場(但不攻擊孩子的人格),讓孩子瞭解問題本身的影響。

  3、證明你的期望:對於已經發生的錯誤但是分追究,並證明對孩子下次行為的期望。

  4、帶給選取:帶給給孩子合理的、且我們能理解的選取,給他被尊重感,而不是被強迫感。

  5、告訴孩子怎樣彌補自我的失誤:當孩子的知識經驗不能夠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我們能夠直接告訴幼兒該怎樣去做來幫忙他彌補失誤。

  6、當孩子出現不當行為,對於並不是對我們有很嚴重的影響的事情我們能夠採取行動,讓幼兒直接應對行為背後的後果。

  當然,意識到問題的存在,並瞭解了到一些如何做的推薦、方法,並不能給我們有什麼實質性的幫忙。關鍵在於實踐,針對不一樣問題具體的做法還是需要在實際情境中去不斷的探索。對於我剛參加工作,接觸這本書也就半年時刻,沒有細細去挖掘,工作經驗較少,明白的也只是些皮毛。這本書需要經常的拿出來翻閱,我堅信它在今後還會不斷的給予我們啟示與幫忙。“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幼兒教師的讀書筆記2

  早在上學的時候就讀過《幼兒園教育綱要(試行)》,覺得自我明白得不夠深入,於是到圖書館借閱了《幼兒園教育綱要(試行)解讀》,從別人的領悟總結中豐富自我的感悟。從這本書中,我不僅僅僅讀到了一種精神、一種理念,同時還學到了一些我正疑惑著的具體方法。

  有人說,《新綱要》是用上帝的眼光看天使。是的,這句話聽上去是如此的貼切。在《新綱要解讀》中,我讀到了“以人為本”的思想,“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讓每一個幼兒在其原有水平上得到發展”。這要求我們在各領域的目標、資料與要求、組織與實施、教育評價中,“既貼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幼兒每一天有適當的自主選取和自由活動時刻”,“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幼兒,既要了解現有水平,更要關注其發展的速度、特點和傾向”;要注重培養“濃厚且豐富多樣的興趣、用心主動的情感態度、與環境互動的潛質、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和潛質”;要求“愉快情緒貫穿活動始終”等。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著獨立的個性品質和特點,沒有兩個一模一樣的孩子,正如世界上沒有兩片一模一樣的樹葉一樣,因此,我們在對待孩子時要注重個體差異,關注群眾的同時不忘個別。教育的真正好處在於讓每個幼兒得到“與他人有所不一樣的”、“適合他獨特發展需求的”權利,這句話定位了幼兒教育價值的另一個方面:是以幼兒個性化發展為本的教育。

  《新綱要》在為幼兒更好的發展做出貢獻的同時,也很好的幫忙了教師的專業成長。《新綱要》對教師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它要求教師以新的教育理念來審視和反思自我的工作,自覺地規範自我的行為,理性地建構自我的教育觀念,需要教師創造與兒童生命特性相適應的教育,這源於教師對生命的熱愛、珍惜與敬畏,對生命規律和生命潛力的認識、明白與尊重,對生命早期智慧的敏感、驚喜與明白;也源自於教師深刻懂得生命的整體性,懂得愉快的童年生活對於生命發展的獨特價值,懂得這一階段教育對每個幼兒個體生命的重要影響。《新綱要》還要求教師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成為有專業素養的專業型教師。

  幼兒教師的讀書筆記3

  閱讀是藝術,正因閱讀就是探索的過程。我們透過閱讀來實現一種對應,與我們的生活,與我們個人的經歷、與我們的個人的體驗一一對應。閱讀,說到底,就是以設身處地的行為去探索世界,以設身處地的方式進入他人的世界。

  “開啟一扇閱讀的門,開始一生愛的旅程。”有書相伴的人生必須是快樂充實的,有“閱讀”習慣的人必須是感恩快樂的。同樣,教師的成長、教師的發展、教師的快樂都能夠從閱讀中得到,每一天給自己留一點時刻閱讀,與偉人、名人對話,提升自己的才華,錘鍊教育的智慧,在閱讀中尋找無窮的樂趣。

  一個教師沒有閱讀,就不會有深厚的人文底蘊。作為教師,如果一向能夠堅持閱讀,就能始終持續與最前沿的思想的聲音的接軌,除了能夠獲得新知,還能夠獲得一種精神上和道義上的力量。正因一個人如果沒有一種外在的動機資源的輸入,任何人都可能感到動力不足的。堅持閱讀,就能夠讓閱讀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成為我們生命的組成部分。

  時下,流行這樣一句話:享受過程。就閱讀而言,只有在博覽群書、遍賞芳華的過程中,才能體會到“開卷有益”的妙處和“萬里清風來”的意境。從這個好處上講,享受閱讀的過程,其實就是享受生活,享受人生的過程。讓我們做一個忠實的閱讀者,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成為與別人進行心靈碰撞的自由領地,成為自己不斷進步的階梯。

  幼兒教師的讀書筆記4

  看過朱教授的理想的教師,作為幼兒教師的我,不禁想到理想的幼兒教師是什麼樣的呢?記得愛爾維修曾經說過:“人生下來時都一樣,僅僅由於環境,特別是幼小時期所處的環境不同,有的人可能成為天才,有的人則變成了凡夫俗子甚至蠢才。即使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當也會成為不平凡人。”然而在孩子幼小時期對他影響最大的是教師和家長。那麼怎樣做才是一位理想的幼兒教師呢?

  幼兒教師應有愛心、耐心、責任心和專業的知識,並細心的照顧孩子的衣食起居。當然專業知識並不是只懂得自己的一點專業,對於專業以外的東西一概不知也毫無興趣。比如:他們非常缺乏常識,就像一些不食人間煙火的人,他們對時事等問題發表的拙劣看法,時常成為人的笑柄。理想的幼兒老師應該胸寬廣,富地獻身精神,充滿仁愛之心,理想的老師應該能夠看到矛盾和缺陷,並立志去解決它,做到公平、公正、公私分明,正確地對待工作中的問題。

  (一) 愛心

  如果一個教師在孩子做錯事以後也不告訴原因就斥責或打罵,而不是耐心的講道理,反而久而久之孩子會變得頑固、冷酷、殘忍,會失去自尊心、自信心,給孩子內心世界造成了很大的傷害,對孩子將來的發展也 有一定的影響。

  (二) 耐心

  對待孩子要有正確的態度和耐心,不管你有多忙多煩,都應該做到孩子問什麼,就回答什麼,在向孩子傳播知識和方法時決不能嫌麻煩,敷衍塞責,應該了事,一定都要真實合理,只有這樣的教育才能使孩子成為對社會矛盾和缺陷有辨別能力的人也只有這樣才能發揮出孩子潛在的能力。如果培養出來的人辨別不出人間的好壞和善惡,對世界沒有思考的認識,這類人越多將會成為社會的累贅。

  (三) 責任心

  如果一位教師沒有責任心,他不管孩子是否來上課了,是否學會了?孩子在什麼地方?發生什麼事他一概不知,這樣的教師我想是不會教出好學生,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忘記自己的責任或對工作不負責,後果不堪設想。

  (四) 溝通和理解

  溝通和理解最重要,不管是家長和老師還是孩子和老師等等。如果一個老師對溝通技能方法的掌握非常好,與孩子示來社會適應能力的高低緊密相聯。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在家學會與家庭成員溝通,在幼兒園學會與教師同位的溝通技巧,當他走入社會時,他也能很快地與他人溝通,更重要的是與他們溝通是建立在理解的基本上,而不是不講理的亂說一通。

  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榮的職業,因此我們教師應取長補短,盡力讓自己成為別人心目中的理想教師。

  幼兒教師的讀書筆記5

  最近看了一本《給幼兒教師的一把鑰匙》的書,確實是讓我在幼兒教育上開啟了一扇窗。這本書裡的一個個的問題,一個個的案例,一個個分析都是從教師教育上發生的例項,掌握解決,這些問題是每個一線教師務必具備的教育技能。書中從教師與兒童、教師與家長、教師與社群等幾個方面進行了闡述。其中在教師與家長這一方面,這本書教會教師如何更好的去幫忙家長轉變教育觀念,如何跟家長溝通使家園合作更有效。

  家長是幼兒園重要的教育資源和合作夥伴。教師有職責幫家長們瞭解幼兒園的教育目標任務,以便雙方能達成教育共識,構成教育合力,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家長工作難做,但是很重要。家長一向以為孩子在幼兒園只是在玩,有的家長自己早上想睡懶覺,便很晚才送孩子來園,不重視幼兒園的教育。教師應該多跟家長交流,讓家長及時瞭解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用更多的時刻對家長進行教育引導,能夠讓家長和教師持續一樣的教育觀念。家長能夠親自參與孩子的活動中去,能夠更快的轉變家長對幼兒教育的觀念。每個學期我們都會組織幾次親子型別的活動,以便家長參與到幼兒園孩子的活動中去。

  作為從事教育職業的每一個教師,教師與家長的互動與溝通是十分重要的,將成為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我們只有正確認識和處理教師和家長之間的關聯,才能共同把兒童教育工作做好。對我們來說,在雙方溝通中怎樣善於抓住時機,在隨意交談中如何自然的捕捉到家長的心聲。怎樣有藝術的向家長宣傳、指導保教知識,還存在著務必的難度。

  如何解決與家長溝通中存在著的一些困難,我認為就應從教師與家長的溝通入手,不斷提高與家長溝通的方式、途徑與技巧。

  教師每一天與家長接觸時刻雖然短暫,但三言兩語中也能反映出一些問題,這就要求我們要靈活掌握交談技巧及說話的藝術。過去,我總認為時刻短,與其拐彎抹角,不如直截了當的說。於是有時當著孩子和家長就告狀,弄得家長十分尷尬,孩子也害怕。這樣,既不利於孩子克服缺點,也不利於家園配合。這本書開啟了我一扇窗,成為我學習新技能的一把鑰匙。人的一生有很多的窗需要開,既然選取了教師,就意味著要面臨很多挑戰,需要尋找更多的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