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舊事讀書筆記之惠安館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書筆記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城南舊事讀書筆記之惠安館,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城南舊事讀書筆記之惠安館1
一滴清水,可以折射太陽的奪目光輝;一個好故事可以把人們領回童真的地帶;一本好書,可以淨化一個人的心靈。在現實生活中,就有這麼一本書像清水般折射我心中的太陽,你想知道它是誰嗎?它就是童年最美好的回憶——城南舊事。
在書中,我明白了“舊”的意義,看那古老的服裝,老套的髮式,古老的方言,老式的跨院,老舊的門匾……書中的主人公就是我們天真活潑的小英子,她的童年雖不像現在擁有如此高科技,但是她的童年充滿了酸甜苦辣、喜怒哀樂,在英子記憶的開始,都有過那麼幾個熟悉的面孔,像慘死在火車下的、惠安館的“瘋子”秀貞和她失散多年的女兒小桂子,不,妞兒,不,小桂子;如介於好人與壞人之間的不好不壞的厚唇年輕人;像愛笑漂亮的蘭姨娘和“四眼狗”德先叔;還有愛開玩笑的宋媽和她的“黃板牙兒”丈夫……
英子之所以能成功地在離別中度過了整個童年和整個小學時代,是因為她不是用眼睛來看這個世界,而是用一顆心來對待世界,一顆天真的清純的童心!英子的心像白雪般純潔,被窩般溫暖。終於,爸爸的花落了,英子也告別了童年……
雖然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我是那樣的無憂無慮,可我是多麼的羨慕英子的童年,羨慕她那精彩的日子,羨慕她那快樂的時光。不過,童年總是有始有終的,在英子還沒有做好準備的時候,爸爸和童年就離她越來越遠……所以,我們更要珍惜如今美滿、幸福的生活,我們要抓住童年的尾巴,努力學習,千萬別身在福中不知福。如今,眼看童年就要走了,迎來的是充滿活力的少年,讓我們珍惜童年的最後一刻,稍不留神,童年就會離我們遠去,抓住童年最後的時光,留下我們對童年最美好的印象吧!
城南舊事讀書筆記之惠安館2
每一次閱讀,我都會有不少的收穫;每一次閱讀,我的心靈都會被深深地震撼。
最近,我讀了一本叫《城南舊事》的小說,裡面有活潑可愛的英子、嚴厲的爸爸、“瘋子”秀貞、熱情的宋媽、“小偷”……其中,有一個情節是這樣的:小英子認識了一位厚嘴唇的年輕人,並和他成為了好朋友,而且立下“我們看海去”的約定,英子在荒地裡見到了一塊銅佛,警察根據英子的線索,把厚嘴唇的年輕人給抓走了。
這位年輕人是為了自己的弟弟上學才迫不得已偷了東西。我彷彿看見了一隻小小的螢火蟲,在茫茫的天空中漂泊,它沒有像蜜蜂一樣的黃金寶庫,也沒有像蝴蝶一般的美麗衣裳,它只有默默地為弟弟獻出自己的熱光,為他帶來黎明前最後的希望。
記得有一次,我表妹來我家,她管我要糖吃,我就把糖都藏起來,拿出一個妹妹最喜歡吃的棒棒糖,我在她面前,小心翼翼的刨開糖紙,放在嘴裡,說:“嗯,好好吃哦!”妹妹氣得直跺腳,哭了出來。
還有一次,媽媽給他了一個玩具,我就搶過去,藏起來,她又一次被我氣哭了,我還高興地不得了。
看完這篇後,我慚愧的低下了頭。這個年輕人處處為他弟弟著想,可我呢,卻總是欺負妹妹。
童年是純真、難忘的歲月。它就像一幅畫,畫裡有我們五彩的生活;它就像一首歌,歌裡有我們的幸福和歡樂;它就像一個夢,夢裡有我們的想象和憧憬。然而,每一個人的童年歲月都不一樣,酸甜苦辣,就像一個五味瓶,灌滿我們的童年生活。
城南舊事讀書筆記之惠安館3
這部小說主要描繪的是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北京城,在當時北京還是一條條小小的衚衕,這部小說一共有五部分組成《惠安館》《我們看海去》《蘭姨娘》《驢打滾兒》《爸爸的花落了》。
一生經歷看英子
英子住在北平城南的一條小衚衕中,在衚衕裡有一條經常吃栗子,衚衕口尋找女兒的“瘋子”秀貞,她是英子結交的第一個朋友,由於秀貞太思念自己的女兒,經常說一些瘋話,小孩子們都不敢靠近她,而小英子對他卻十分的同情,幫她尋找她的女兒,聰明機智的小英子仔細尋找,原來他的朋友妞兒,就是秀貞口中的小桂子,小英子,幫助她們母女相見,並且逃出了北平,但結果母女兩人慘死在火車輪下。
冬陽下的駱駝隊,井邊的小夥伴妞兒,惠安館所在的瘋子秀貞,躲在草堆裡的小偷,斜著嘴的蘭姨娘,不理解我們的“德先生”和朝夕相處的宋媽,以及最後肺病去世的爸爸,他們都曾經和英子玩過,談笑過,一同陪伴英子度過多彩的童年生活。
顯微鏡下品英子
小英子聰明,善良可愛,用他純潔的眼睛旁觀著這些悲歡離合,用單純的心體會這些悲歡離合,英子的世界充滿了疑惑,他身邊的人一一離他而去,甚至永別。
聯絡實際談英子
本書中的英子,用稚嫩的眼光看著這個雜亂的社會,對那些複雜的人和事,他有自己特殊的理會和看法,但他也有分不清的事,像她分不清海和天,好人和壞人的區別,因為他覺得太陽是從碧藍的大海上升上來的,但是它也是從淡藍的天空上升上來的呀。而她更有一種寶貴的東西,那就是樂於助人的善心,像那次她為了別人家一家團聚。竟把媽媽的金手鐲都拿去給別人做盤纏,這幾乎是一個成人都做不到的事,這讓我想起了一句俗語,“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城南舊事讀書筆記之惠安館4
童年是甜甜的棉花糖,甜絲絲的味道沁人心脾;童年是一支神奇的筆,描繪出一幅幅美麗的`圖畫;童年是一幅畫,開滿了豔麗的鮮花;童年是一束花,散發著沁人的芳香。多麼美好的童年生活啊,這不禁讓我想到了那可愛善良的英子。
《城南舊事》是女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之一。在林海音的筆下,寫出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有善良活潑的小英子,有可愛堅強的妞兒,有堅持不懈的秀貞……在那個記憶中的老北京,有厚厚的能直立起來的小棉褲,有西廂房的小油雞,有美味的八珍梅……書中的英子有慈祥嚴厲的父親,勤勞的母親,善良和藹的宋媽寵愛著,幸福極了。
小英子也是一個樂於助人的好孩子,在《惠安館》中,小英子沒有害怕秀貞的瘋瘋癲癲,還想辦法讓秀貞和妞兒相認。《我們看海去》中,在草叢中和小偷的約定,寫出了小英子的純潔天真。《蘭姨娘》中小英子幫助蘭姨娘和德先叔和好,讓生活慢慢變得快樂。《驢打滾兒》中,宋媽的孩子去世了,可是因為要幫助英子一家,她那種頑強的精神讓我感動極了。《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再不是小孩了》一篇中,描述了父親因病去世了,小英子也告別了童年,走向了生活和社會……
我想這就是每個人的童年生活吧,充滿著快樂,隱含著悲傷,偶爾也有傻傻的蠢事。童年像糖果一樣甜美,童年像百合一樣純潔,童年像花園一樣美麗。讀著這樣的故事,我彷彿身臨其境。
城南舊事讀書筆記之惠安館5
這段時間,我從朋友那兒借了一本小說——《城南舊事》。每天放學回家,我會捧起書,坐在書桌旁,津津有味的看上半小時或一個鐘頭,感到非常快樂。
這天,我如同往常一樣回到家,開啟書包,準備看《城南舊事》。我向包中掃了一眼,咦,不對呀!《城南舊事》封面是白色的,在包裡總會特別顯眼,怎麼會沒看到呢?不會丟了吧?我不禁打了個寒顫。不管了!先找找看再說。我立刻一頭扎進了書包,兩手飛快的翻起來。我左手抓起一本,看了看,不對。右手又抓起一本,也不對。就這樣,我一本本的翻著找著,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肯定是壓在箱子底下了!倒出來再找找。於是,我一把抓起書包,整個兒翻過來,只聽“譁”的一聲書全倒了出來,我趴在書堆裡找了一遍又一遍,還是沒找到。
這時的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要是書丟了,可怎麼向那位借書的朋友交代呀!再說我還迫切地想知道小英子後面到底會發生什麼事?他又會遇到怎樣的困難?如果書丟了,一時我就看不了了……怎麼辦?怎麼辦?我又把書桌找了個遍,還把書櫃上的書也都一本本拿下來,找了個遍,可就是沒有《城南舊事》的影子!我已經筋疲力盡了,只能一個人坐在沙發上生悶氣。哎!看到哪兒了呢?“惠安館傳奇”?早看完了!“我們看海去”?前天也看過了,“蘭姨娘”?昨天看完的,“驢打滾兒”?呵呵……早上看了一小部分……什麼?早上看的!那一定是把書落在媽媽車上了!我突然想到,早上跟媽媽出去的時候,自己還坐在車上看過書。我高興得手舞足蹈,終於能繼續往後看了!嘴裡似乎還喊著:“可愛的小英子我來了!”
我狂奔向媽媽的汽車,拿下書,津津有味地看起來……
城南舊事讀書筆記之惠安館6
一滴清水,可以折射太陽的光輝;一本好書,可以淨化一個人的心靈。在我內心的深處,曾經有這樣一本書,它像一滴清水折射了我心中的太陽,這本書就是《城南舊事》。
《城南舊事》的作者是林海音,它是以年少的心態來記敘自己在北京城南的幸福童年生活。看完書後,古城的殘片、大樹的幾根垂落枝條、臨街老店被塗蓋的字號以及那些美好的回憶都一幕幕地浮現在我的眼前。
讀著《城南舊事》,我漸漸地走近了書裡,看著英子在城南度過的幸福童年,它們就像是一股細流靜靜地,慢慢地滲入我的腦海中:惠安館、衚衕的井、鬧市僻巷、草垛子……這些地方所浮現的人物:井邊的小夥伴妞兒、惠安館的瘋女人、躲在草垛裡的小偷、斜著嘴笑的蘭姨娘、不理“我們”的德先叔、和“我”朝夕相伴的宋媽以及最後因肺病去世的爸爸都與我建立下了深厚的感情,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築成的。
當讀到英子和惠安館的瘋女人秀貞玩時,我真擔心秀貞會不會做出傷害英子的事;當看到英子知道自己的好夥伴妞兒就是秀貞的女兒時,英子不僅幫助他們母女重縫,還將自己的生日禮物——鑽石表和媽媽的金手鐲送給他們當作盤纏去尋找思康叔。此刻,我不禁為英子感到驕傲,一個六歲的孩子竟懂得友誼,懂得愛,這大概是一種來自生活的力量鼓舞著她在成長吧!讀著讀著我覺得很奇怪:難道英子不害怕秀貞嗎?看到最後,我才明白,她的童年之所以精彩,是因為她有一顆純真的心靈,正是因為她有這樣的一顆心,她的童年才那麼快樂。
《城南舊事》絕不僅是一本回憶錄,它還是一篇佳作,它以它獨特的特點,洗滌我們的心靈。合上此書,房間裡總飄著一股淡淡的幽香,久久無法散去。
城南舊事讀書筆記之惠安館7
童年總像一朵羞澀的花,在你成長之路上閃過一下,再也看不到了,只能重新回味,回憶它的花香與花姿。
童年,總有令你回味的人、總有許多快樂的地方、也總有一件件難忘的事,它就像一片片的花瓣,組成了童年之花。
回憶形形色色的人與事,從無知童真的童年中我們成長為少年。從無憂無慮的幼兒園走進小學的大門,童年總像一朵花永遠綻放在我們的心田中,滋養我們的心靈。
小時候,總盼望著自己長大成人,一直從“小時候”長大,慢慢發現自己已經回不去“小時候”了,我們長大了。開始有了自己的責任:為父母做點力所能及的事、約束好自己的行為、從早晨六點一直學習到晚上十點……儘管你有百倍的想法想回去——那是不可能了。
童年總像一朵羞澀的花,在你成長之路上閃過一下,再也看不到了,只能重新回味,回憶它的花香與花姿。當你莞爾一笑,回憶起童年的趣事、一些幼稚的玩具時,也許會難過悲傷,也許會不禁哈哈大笑。
我們不可能永遠生活在童年裡,幼稚的心靈也不可能永遠阻止成熟。我們也應該有自己的責任——比如寫這篇讀後感也是我作為《城南舊事》一個讀者的責任了。各種的責任都會隨著年齡的增長接踵而來,主人公英子就是雖然不捨得鬆手童年,但又不得不面對成長接受各種的責任和擔當。
童年像花!
讀完這本書不禁回想起自己一切的往事了,也許將來的某一天我也能把自己的舊事寫成書。
童年像花,它在我們的心中永不凋零,但也許會被世俗隱藏起來;童年總像花,它擁有五顏六色的花瓣,更有芬芳的香氣;童年就像開在大花園裡的花,它吸引著無數的蝴蝶,吸引著快樂的蜜蜂、自由的愉快的綻放著它的魅力。
童年,我多麼希望它是永不凋落的花!
城南舊事讀書筆記之惠安館8
城南舊事是文壇名家林海音獨步文壇三十多年的經典作品。自1960年出版以來,不但在臺島暢銷不衰,在大陸也擁有廣的的讀者群。林海音以她超逸的文字風格,饒具魔力的文筆,透過主人公——英子童稚的眼睛,觀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一種無法形容的天真,自然而不造作,到盡人事複雜的情感,將英子眼中北京城南的風光恰切的融入字裡行間,在展現真實的市民生活之餘,還在全書中淡淡的猶豫中瀰漫著一股濃濃的詩意,讓人禁不住再三尋思箇中深意……
小英子自從跟從父母從臺島來到北京城南後看到了許許多多的事和人,惠安館的“瘋子”秀貞,鑲金牙的蘭姨娘,英子認為是蹲在草叢裡拉屎的“小偷”,慈祥的宋媽,宋媽的兒子小栓子還有妞兒……
英子看到了世間百態:秀貞丟了孩子,後來小英子有幫助她找的了孩子,但不幸的是,秀貞和妞兒對苦命母女壓死在了火車輪下。
性格外向的蘭姨娘成了英子媽的朋友,有了蘭姨娘,媽做家事倒也不寂寞,她跟媽有訴說不盡的心事,奶媽、張媽都喜歡靠攏來聽,英子也“小魚上大串兒”,的在大人堆裡,仰頭望著蘭姨娘那張有表情的臉。“我”還知道了自己是媽十六歲生的,媽現在有要給“我”生一個小弟弟。
還有那個為了給自己的弟弟交學費而偷東西的小偷,“我”說他不是壞人,“我”還和他說好要一起看海去,但後來他被抓了,但走時還衝“我”直笑。
“我”家裡的那個可憐的宋媽因家中貧困,自己的丈夫把孩子都送了出去,還有一個孩子離開了人世,“我”好可憐宋媽還有那幾個和“我”一般大的孩子,他們真的很不幸……
後來,爸爸因生病而駕鶴西去,“我”的小學也畢業了。
爸爸的花兒落了,
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
城南舊事讀書筆記之惠安館9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這一首讓人回憶離別的歌謠在《城南舊事》中浮現。
《城南舊事》讀了後,感覺到有一種現實世界所缺少的東西——真善美。這本書的作者叫林海音,講述的是海音婆婆小時的趣事,讓人彷彿回到了那個令人陌生但並不久遠的年代。這本書不但道盡了小孩子間純真的友誼,還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窮苦,沒錢的無奈,人與人之間各種離奇的瑣事,還有封建制度的黑暗。
書中的“惠安館”,說的是小英子和秀貞及妞兒之間的故事,讓人感動。小孩子的勇敢,小孩子的機智,讓人回味無窮,同時又反思自我。
海英婆婆的文章,還有那些蘊藏在書裡面的經典圖畫,而那圖畫是一種典雅美的線條勾勒出來的黑白畫。那種充滿哲理的色彩,儘管只有兩種顏色,卻也體現了善惡美醜,酸甜苦辣,讓人進入一種能從客觀和當局者的角度來體會其中的精妙絕倫之美。圖畫和文字的交織,眼前看到的是像電影般活靈活先現的畫面。英子,一個奇特靦腆而且善良守則的人物性格被刻畫出來了。
英子和妞兒的情分十分深,只不過遭到了棒打,那就是妞兒的不幸遭遇所帶來的影響。後來母女重逢,造化弄人。秀貞,這個妙齡清純的良家姑娘,也許是因為“錯愛”落到了如此下場。故曰:一失足成千古恨。
英子的情感十分突出,她幫助妞兒母女重逢,還把媽媽的手鐲給他們做盤纏,讓他們逃離苦海。英子的品格,純真可愛,沒有雜糅的東西,叫我感動。
《城南舊事》絕不僅是一本回憶錄,它是名篇佳作,以它獨特的特點,洗滌人的自私心,讓人受到教育。我讀林海音婆婆的書,的確讓人感受它的優美典雅,沉醉其中。
城南舊事讀書筆記之惠安館10
《城南舊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自傳體小影,以其七歲到十三歲的生活為背景的一部長篇小說,也可視作她的代表作。它描寫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裡,住著英子一家。《城南舊事》曾被評選為亞洲週刊“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八十年代還被拍成電影,獲得了“中國電影金雞獎”等多項大獎。
半個多世紀前,小女孩林英子跟隨著爸爸媽媽來到北京,住在城南的一條衚衕裡。會館門前的瘋女子、小夥伴妞兒、出沒在草叢中的小偷、乳母宋媽、沉痾染身而終眠地下的慈父……他們都曾和英子玩過、談笑過、一同生活過。《城南舊事》描寫的是平民百姓間的尋常故事,是部具有極強的平民意識的純美的散文式小說。
書一共六個章節,分別代表著六個跌宕起伏的小故事,其中“惠安館”讓我印象十分深刻。故事講的是英子在惠安館中遇到了一個被大家稱為“瘋子”的一個女人,而那個女人對英子卻十分關心體貼,英子也不懼怕她。
在多次的交流之後,才知道這個女人在她年輕的時候,曾與一個知青生下了一個孩子,而她的婆婆不願接受這個被她看作醜陋的現實,便將那個孩子扔掉了,於是這個女人便瘋狂地尋找她的女兒,甚至有一次迷迷糊糊地把英子當成了她的女兒。
直到有一次,英子帶著她的朋友妞兒去看望這個“瘋子”時,透過一個胎記,才破了一個多年的真相,妞兒就是那個被遺棄的孩子。於是神智不清的女人便連夜帶著孩子出城。但據說,她們倆乘坐的車從城牆上摔了下去,再也沒有見到這對母女的身影,而“惠安館”的“瘋子”的故事在英子大病一場之後,成為了英子搬家後的回憶。
城南舊事讀書筆記之惠安館11
一滴清水,能夠折射太陽的奪目光輝;一個好故事能夠把人們領回童真的地帶;一本好書,能夠淨化一個人的心靈。在現實生活中,就有這麼一本書像清水般折射我心中的太陽,你想明白它就是誰嗎?它就就是童年最完美的回憶——《城南舊事》。
在書中,我明白了“舊”的好處,看那古老的服裝,老套的髮式,古老的方言,老式的跨院,老舊的門匾……書中的主人公就就是我們天真活潑的小英子,她的童年雖不像此刻擁有如此高科技,但就是她的童年充滿了酸甜苦辣、喜怒哀樂,在英子記憶的開始,都有過那麼幾個熟悉的面孔,像慘死在火車下的、惠安館的“瘋子”秀貞和她失散多年的女兒小桂子,不,妞兒,不,小桂子;如介於好人與壞人之間的不好不壞的厚唇年輕人;像愛笑漂亮的蘭姨娘和“四眼狗”德先叔;還有愛開玩笑的宋媽和她的“黃板牙兒”丈夫……英子之所以能成功地在離別中度過了整個童年和整個小學時代,就是因為她不就是用眼睛來看這個世界,而就是用一顆心來對待世界,一顆天真的清純的童心!英子的心像白雪般純潔,被窩般溫暖。最後,爸爸的花落了,英子也告別了童年……
雖然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我就是那樣的無憂無慮,可我就是多麼的羨慕英子的童年,羨慕她那精彩的日子,羨慕她那快樂的時光。但就是,童年總就是有始有終的,在英子還沒有做好準備的時候,爸爸和童年就離她越來越遠……所以,我們更要珍惜如今美滿、幸福的生活,我們要抓住童年的尾巴,努力學習,千萬別身在福中不知福。如今,眼看童年就要走了,迎來的就是充滿活力的少年,讓我們珍惜童年的最後一刻,稍不留神,童年就會離我們遠去,抓住童年最後的時光,留下我們對童年最完美的印象吧!
城南舊事讀書筆記之惠安館12
21歲,讀城南舊事,看到了成長後的自己失去的那份小孩子的天真,有點兒莫名的悲傷,可是又能怎樣,這就是人生啊
看到有錢人家的日子是安逸閒適,而窮苦人家的日子,免不了更多的算計,人性的醜惡自私。
看到一箇舊社會的女人面對社會的壓力,道德的壓迫逼瘋了自己。看到一個不獨立的女人被父母,被男人所左右的一生。
看到小英子的天真可愛,古靈精怪,看到小孩子待人的真誠,不考慮後果的付出,想起自己的童年,童年總是那麼美好,沒有任何顧慮,沒有什麼害怕,沒有什麼煩惱
看到妞兒和英子真摯的友誼,想自己小時候對一個喜歡的朋友的好,不會去想太多,那種感覺多好啊,可是長大的我,更加想快點長大,希望聰明一點,優秀一點,總是算著投入產出比……
雖然還是要成長,但有這樣回憶童年的美好的機會,起碼這一刻很滿足。
看到英子的朋友,一個不得已的賊的苦衷,看到英子機緣巧合送這位朋友到了警察局,看到英子想起分離的傷心難過,
蘭姨娘的事,英子真是鬼機靈,小孩子你以為她不懂,其實什麼她什麼都知道,小好奇英子是個什麼樣的小朋友,哈哈,
爸爸的花落了,看到最後一句,眼裡還是噙滿了淚,爸爸的花落了,我不再是小孩子了,是啊,身邊的人總是催著我長大,後來我自己催著自己長大
看到駱駝隊的故事,英子學駱駝咀嚼食物,哈哈,那就是小孩子的天真呀,
印象最深的還是那句,這些人隨著我長大沒了影子,是跟著我失去的童年也一塊兒失去了嘛?
城南舊事讀書筆記之惠安館13
今天,我讀了《城南舊事》的第一篇小說———《惠安館》。《惠安館》作為《城南舊事》的開篇之作,從風格上奠定了全書純淨、自然、溫馨而略帶惆悵的基調,裡面講了“瘋女人”秀貞,一個失去自己孩子,而丈夫身不知處的可憐母親,這也是她“瘋”的原因。“妞兒”一個整天過著被養父母打罵的可憐小女孩兒,經常和“我”一起玩。作者以“英子”的角度,去寫秀貞,寫出了好奇,寫妞兒,寫出了同情。
“英子”最終離開了那個充滿記憶的地方,那兒的人,那兒的事,都永遠留在了記憶中。秀貞和妞兒後來怎麼樣了?“我”再沒去過惠安館嗎?秀貞、妞兒的家人怎麼樣?……作者給我們留下了無限的聯想。我看到這裡總會想起一個地方———外婆家,從我小時開始記事起,就是外婆帶大的,不像現在,只是到外婆家吃頓飯就走。以前在外婆家一住就是半個月,所以,外婆家也算半個故鄉,有著不一樣的感情。前段時間,聽說外婆家那邊要拆遷了,我自我安慰:“不會的,肯定是假的,一年前就說要拆了,這不也沒拆嗎嘛!”雖然嘴上這麼說,可心裡還是忐忑不安,好像真的要拆了。想象很美好,可事實卻給了我重重的一擊。爸爸說這是真的,真的要拆了。“啊!”我的身體彷彿被掏空一般,接下來這兩天就一直有點心不在焉,去外婆家時,我用盡了一切辦法,把手機帶去——拍照。我知道,外婆家拆了以後,我就再也找不到一點童年的樣子了,那就拍了做個紀念。因為,我真的害怕,怕長大了,不記得外婆家了;不記得我小時候住、玩的地方長什麼樣子了;不記得外婆的紅燒肉了;不記得我小時候摔得頭上起了一個大包的門檻……
我的童年,也已經快接近尾聲了。童年是過去的時間,是已經品嚐完的巧克力。讀著《城南舊事》,回憶自己漸行漸遠的童年,再次回味那濃濃的回憶,淡淡的憂傷。
城南舊事讀書筆記之惠安館14
早期讀林海音的《城南舊事》時,我還在上小學,而時隔多年重讀這篇小說任然能感覺到一種親切的溫暖。
小說從一個兒童的視角去描繪還原了一個北京城的面貌,也透過兒童的敘述語調講述了幾個相互串連的故事。而就是這種童真的敘述,使得整個故事在講述人情冷暖與世事無常之時顯得委婉而悽美,因而沖淡了其中的某些感傷的色彩,只是淡淡地表露出一些惆悵。在宋媽失去愛子與愛女傷心欲絕的時候,“我”吃著驢打滾,又念起了《下雪》的小詩,這種對比之下產生的無奈達到了一種“哀而不傷”的狀態。又如“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她用這句類似於自言自語的話終結了對父親的存在之感,看似輕巧地向自己解釋了父親的離開,但是細讀之,話語間的哀傷卻又被釋放出來了!
從另一方面來說,童年視角也增強了小說敘事的吸引力,像關於父親與蘭姨娘的曖昧,小偷與警探透過她產生的似有似無的結局,作為一個兒童所不能理解的那些並不美好的想象,在這裡都被她若隱若現地迴避處理了,而還原出一個孩子心中純潔而美好的世界。這裡的道德倫理、人性善惡,統統都被迴歸到了如赤子般純淨的狀態,也為小說更增強了一份溫情。而至於秀貞與妞兒的去向,小偷的最後結局等等,都被她模糊處理了,既表現了兒童記事的模糊,又將我們推到了虛實的假想從而產生了一種不完滿的美感。又留給了我們對美好結局的一個想象空間。
城南舊事讀書筆記之惠安館15
每一朵花在綻放之前,都得經過發芽、生根、衝破花苞這個封印才能綻放出美麗的花朵。在我認為,這個過程非常艱苦,我們的童年也像花一樣,要經風雨才能綻放……
書中的小英子也是這樣,她的童年一直在綻放……
她認識了一個在惠安館被別人稱為“瘋子”的秀貞,她們雖然年齡相差很大,但她們好比知己一般,訴說著自己的真心話。“秀貞怎麼知道我昨晚沒吃飯就睡覺了呢?……咱們染指甲吧!”“小桂子可是我們的命根子呀!……就說我不罵她。”英子為秀貞找回了小桂子——妞兒。雖然英子不知道妞兒和秀貞去哪了,但,她們還是朋友,永遠,永遠,“金紅的太陽是從藍天的大海升上來的嗎?我們看海去!”英子和一個男人似乎很談得來。是啊,海,有誰不想看呢?宋媽的小栓子掉在河裡死了,宋媽要回老家了,英子要照顧弟妹了,那就意味著——離長大,不遠了。
爸爸要英子獨自寄錢給小叔子,這是一次成長的機會,因為她爸爸說過:無論什麼困難的事,只要硬著頭皮去做,就闖過去了。爸爸的花兒落了,她也不再是小孩子了。但這不僅僅是爸爸的花兒落了,英子的花也有一片花瓣落了。
英子的童年像花一般綻放,有掉落的花瓣也有新長的花瓣,繽紛燦爛。但花落了可以再長,童年過了就不復返了。想必,英子一定會完好無損的保護好她這朵燦爛美好的花,因為,這是她人生開得第一朵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