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讀書筆記> 蓮花讀書筆記

蓮花讀書筆記

蓮花讀書筆記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書筆記吧。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書筆記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蓮花讀書筆記,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蓮花讀書筆記1

  十八歲帶著固執的離棄之心北去求學,曾暗自發誓不再回到故地,壯闊雄心期望路途一去不復返。卻不想畢業、結婚、創業、離職、離婚,一大圈兜轉變故之後,還是回來休憩隱居。之前的生活,完全忽略這些細微的閒情逸致。能夠重新擁有這種生活方式,恍若時間倒流,格外珍惜。

  善生同每一個來自小城的少年一樣,宏圖壯志般奮發讀書、刻苦求學;試圖以自己的能力在大讀書站穩腳跟並不再回歸故里。

  然而,事件的一切都並非一成不變。在經歷了人生的種種重大變故後,他回到家鄉,和母親生活在擁有小小院落的故鄉小屋,瞬間恍如隔世。鄉間的綠植和野花遍地開放、一日三餐的清簡質樸讓他慢慢反思:原來曾經瘋狂追逐的物質基礎、曾經拼死奮鬥的職業崗位在這一刻似乎都顯得不那麼重要了。

  如同蘇軾在被貶黃州時,一日與友人共遊南山,友人招待野菜,蘇軾嘗後不禁慨嘆:人間有味是清歡。

  (無戒365極限挑戰日更營 第90天)

蓮花讀書筆記2

  他沒有任何勸阻,因他早已經疲憊。他想再次成為自己,成為內心深處那個驕傲落寞的少年,對世間冷淡無視。似進入早已經滅亡淹沒的古老宮殿,與幽魂女子交歡生育。驚醒那日,發現一切不過是斷壁殘垣、行屍走肉歐。膽戰心驚之外,只有悵然和迷惘。不過是半路走了歧途。

  作為婚姻裡的被動者,善生早已經精疲力竭。六年的婚姻裡,他們之間物理距離很近,但是心靈的距離卻相隔天涯。貌合神離的夫妻,在任何時候看來都是那樣尷尬且無能為力。

  他不想在繼續佯裝自己,不想為討好任何人而換的資源財富,他只想做自己。那個青蔥歲月裡的白衣少年,永遠被人守護愛慕的耀眼男孩,始終是那般清冷孤傲。然而當一切塵埃落定之後,他恍然大悟,曾經的決斷取捨、曾經的婚戀經歷,都使他懊悔不已。所有的一切,只是因為財富、權利的誘導,他也迫不及待地想快速終結,不再繼續走向歧途。

蓮花讀書筆記3

  我們像一對早已失去了目的的旅客,一路停停走走,拖拖拉拉,只能忍耐和妥協,維持這早已失去了價值觀的'聯盟。我一直等待你能夠愛上我,我甚至為此早早生下一對孩子,以為我們可以就此堅不可摧。現在知道一切無濟於事。

  善生之所以娶荷年為妻,只是因為她自身的價值、她父親的社會資源。面對沒有愛情的婚姻,即便物質充盈、財富豐厚,荷年也彷彿陷入了冰冷的黑洞。

  那感覺彷彿就是你的手腳被捆綁在一塊木樁上,漂浮在暗夜的汪洋大海;萬有引力將你無情地往下拉,你以為自己已經死了,但是現實又時不時地敲打著你,提醒著你還擁有一段無趣的婚姻和一個冰冷的愛人。

  在傳統婚戀思想的脅迫下,荷年也如同大多數油膩膩的中年婦人一樣,試圖以孩子來牽住善生對自己和家庭的關注,試圖讓他愛上自己,所以她早早地為他誕下子女。雖無助但又懷揣一絲希望。

  直到最終,她終於清醒,善生和她的感情與愛情無關,兩人只不過是迫於臉皮和情感,生硬地綁在一起的兩個木偶。善生的抉擇,不僅僅是謀殺了自己的幸福,同時也謀殺了荷年的愛情與時光。這段感情對兩個人都是不公平的,畢竟繼續妥協下去,彼此煎熬終將是漫長的折磨。

蓮花讀書筆記4

  本書通篇用插敘和倒敘的手法來描述一個故事,文字細軟,所有人物的語言都是一種味道。

  故事從善生和慶昭拉薩相遇開始,講述了善生經歷了爭名奪利、勾心鬥角的生活後,帶著對自由與信仰的渴望,決定放下一切去與世隔絕的墨脫找尋自己的老友內河。在拉薩的一個小旅館裡遇到一位身患重病,來到高原面對死亡的年輕女作家慶昭,因為機緣巧合,二人決定一同踏上找尋內河的路途。一路上善生都在對慶昭講述著他與內河的過往,歷經千辛萬苦,善生與慶昭終於到達了墨脫,然而等到的是內河。

  紀善生,那個厭倦了都市爭名奪利生活的江南俊秀的男主,為了探索生命的意義,也為了踐行對兒時唯一玩伴蘇內河的承諾,隻身前往西藏,與患病的單身都市女子慶昭邂逅,兩人一起搭伴行走墨脫線。

  在險象叢生的墨脫線上,一邊是自然美景一邊是命懸一線的懸崖峭壁,在這樣的境況下,讓人在放下一些的同時,也開始接受一些無法接受的事實。比如殘缺,比如絕症。

  這個世界上也許沒有一個人是完全的吧,所以總在尋尋覓覓。人生就是不斷的失去找回又失去、撕裂癒合再撕裂,一次次在互相的折磨與被折磨中錘鍊自己、找回完整的自己。幸運的是,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蓮花聖境,可以去追尋。

  在閱讀中,讀到了清澈、簡潔、直指人心的純粹與溫暖,讀完後心境透徹且安定,《蓮花》是一部有美感和力度的作品,三個人的生命軌跡讓我看到了現代人的內心困惑,看到了他們對於愛情和生命本質的追尋。

  有人說眾生如同池塘中的蓮花,有的在超脫中盛開,其他則被水深深淹沒沉淪於黑暗淤泥中;有些已接近予開放,它們需要更多的光明。

  善生、內河和慶昭,在生命的某個階段,他們都做過彼此間的擺渡人,也都絢爛的盛開過。

  人一旦擺脫掉世俗的形式感和虛榮心,就是那朵盛開的蓮花。

  善生用來填補自己的是理性和意志,而內河需要感情和生命的真實性。她對生活的要求簡單,只需要保全自由,來去自如。住著別人的房子,睡別人睡過的床。但那又如何。人們本來不過也就是來此過路。什麼都不會帶走。

  一段異乎尋常的艱難跋涉,穿越了時空,也穿越了生死。結果真的不重要,所有的意義在腳下已經完成。我們誰都有損傷,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獲得治癒。紀善生,一直在後退,直到退無可退,不知所蹤。蘇內河,天真熱烈的女子,義無反顧,我行我素,她已然接近盛開,只需要再多一點光明。慶昭,經歷過諸多磨難,心已無垢,燦然盛放,浮動暗香。

  生命就是這樣充滿幻覺。始終有希望。也始終無望。有些人即使在認識數年之後都是陌生的。彼此之間總似有一種隔膜存在,彷彿走在河的兩岸,遙遙相對,不可觸及。

  每個人心底都有個秘密,有可能至死都不會有人知道。內河,是善生的痛。善生,是內河的鏡子。慶昭,是善生和內河過往的見證。蓮花,清冷潔淨,不妖不豔,哪怕腳下的湖水渾濁不堪,昂起的頭永遠高潔。

  墨脫,隱秘的蓮花,盛開在遙遠的雅魯藏布江畔,也盛開在我們的心裡。

  內河,善生,慶昭,不過是一個人,也是我們每一個人。

  寫作中想象力是錦上添花,更需要與作者個人經歷的完美融合。本書如放電影般的插敘閃回,時空交錯,對細節的描述,勾起遠行的嚮往。遙遠的地方,虔誠的信仰,純淨的生活,簡單的慾望。

  安妮寶貝的文字充滿著濃郁的悲傷,也如之前讀到的《彼岸花》。從優美文字組合下構建的神秘境地再到劇情的發展,最後到人物內心深處追尋的事物。

  《蓮花》是一場奔赴墨脫的旅行,一次年少承諾的兌現。從踏上旅途的開始就奠定了無望追尋的基調,但他必須抵達,否則內心的空洞的將會連他一同吞噬。結局註定是遺憾,是悲傷,是壓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