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讀書筆記>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1000字5篇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1000字5篇

  《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是現代文學家魯迅的散文集,下面給大家分享朝花夕拾讀書筆記範文,一起來看看吧!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1

  我願在藍藍的時光裡,沉醉在白白書香的夢裡。——題記

  在浩繁的書卷中,捧著書香,細細嗅來,散發書香的源頭是書桌上那本——《朝花夕拾》。

  課本上每每出現魯迅先生的課文,老師都會細細地講,不厭其煩,課文邊上的筆記也是密密麻麻,重重疊疊。而這些文章幾乎都選自《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收錄了魯迅先生童年和青少年時期的十篇生活片段的文章。魯迅先生本應幸福快樂的童年的生活,因籠罩在封建社會下,透著迂腐無奈的氣息,便有了他後來“棄醫從文”的經歷,他用溫情醒目的文字,發出他心底最深沉的諾言: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翻開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魯迅用了許多鮮亮的文字懷念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生活,與三味書屋的枯燥乏味形成鮮明的對比,表達了他對社會私塾束縛人的想法的不滿。《藤野先生》中,魯迅的醫學導師藤野先生是一位日本人,穿著不拘小節,但對工作極度認真負責,他從不歧視中國人,把“我”的講義都用紅筆塗改過,血管移動一點也要指出來,從這些細微的文字裡,魯迅對藤野先生充滿了深深地敬仰。讀後感·還有一個人,魯迅先生也用了較多的文字,便是《阿長與〈山海經〉》中的“長媽媽”,因為封建社會的毒害,“阿長”保留了許多迂腐的習俗,像在新年的早晨吃福橘,喜歡切切察察……然而,她也有可愛體貼的一面,“阿長”知道“我”喜歡《山海經》,跑了許多路,幫“我”買到夢寐以求的書,許多年後,在魯迅先生的回憶裡,這聲“長媽媽”格外珍重。

  書中的餘香開始瀰漫,勾起我點點滴滴的回憶。《朝花夕拾》中,講到範愛農先生時,魯迅先生開始對他的印象是不好的,一想到他的是老師被殺後所表現出的滿不在乎,是多麼的忘恩負義;再講到衍太太,一個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在背後還喜歡使壞,魯迅先生是十分不喜歡的……

  我撥開雲繞的書香,合上書,細細回味。魯迅這一生是奮鬥的一生,是抗戰的一生,是奉獻的一生。魯迅先生後來只能回憶的幸福,於我現在的生活來說,是多麼的平淡,我竟全然不知。曾一個週末,我突然想吃浙江那的“小熊煎餅乾”,並且在奶奶面前絮叨個不停。在浙江工作的媽媽知道後,特意請了半天假為我買好寄給我,為此,不得不加班到深夜十點多。而我,在收到餅乾後,只吃了一些就厭了。每每想起,心中的悔恨就會疊加,漸漸的,我長大了,在《朝花夕拾》不諳世事的書香中,懂得了孝順奶奶和體貼父母,懂得了學習之後獨立地去實現自己的夢想。

  靜下來的時候,我就會捧起《朝花夕拾》,每讀一遍,便會“餘香繞樑,三日不絕”。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2

  《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的散文集,原名《舊事重提》。文集多是回憶的故事,魯迅先生用夾敘夾議的方式去敘述青少年時代的生活經歷,在我讀後,活像是一位老人在回憶童年時的點滴經歷,平淡卻心潮澎湃,或許人老了,總是喜歡回憶,那是發生過的故事,也是作為魯迅先生身體的一部分,他的文字針針見血,撲面而來的更多的卻是濃厚的親切。我們的童年發生了太多的故事,每一個人的童年都是不同的,但都有相同的純真。

  那個動亂的時代,難能可貴的純真,無疑是故事最大的亮點,細細咀嚼,更能讓人沉澱下來,那些過去,到底講述了些什麼?

  他懷念的,是百草園無憂無慮的日子,懷念的是與小蟲子在一起的童年,大人一個不留神,鑽進百草園,聽蟋蟀的演奏,搬開磚頭時,會遇到蜈蚣,聽長媽媽講不曾見過的故事,採摘花野果,他熱愛自然,不喜歡管束,他對舊社會私塾嚴重的不滿,他不喜歡死讀書,他覺得寫東西要有靈魂,他還寫到關於藤野先生,對待工作是那麼的認真,對中國留學生一視同仁,從不歧視,然而他在冬天卻只穿舊舊的外套,那個雜亂的年代,藤野先生活的那麼認真,那麼君子。人的解放,這才是魯迅寫文字的重點!

  為什麼魯迅先生的文字總是讓我們一代一代的去品讀,文字好似電影,把事情一步步的遞進到高潮,而再次回觀,總能讓心靈一顫,原來故事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內涵。

  生命就是一場遠行,從最開始,到最終,一步步的走過每一個地方,而後我們開始驚訝,好像離從前的自己越來越遠了,那些童真,那些單純,似乎快要被扼殺掉了,魯迅先生所要表達的,應該是在那樣一個年代,仍然要有所信仰,是的!信仰是人生的必備品,大環境越來越能影響一代人,我們不要去做別人,而是做自己,有所信仰的生活,就算做一杯淡水,也要純淨。

  魯迅先生所折射出的思想讓人怦然心動,他沒有城裡孩子的嬌氣,多了大度的氣派,他是那個年代醒的比較早的人,身邊的人都在沉睡,洪水猛獸將至,他希望大家都能清醒,可那些沉睡的人,卻無法喚醒他們,他只能用文字的形式,去警告那些人,該清醒了!然而那個封建的社會,更多的人是長眠不醒的,所以,文字中多少夾雜著無奈。那個年代,清醒著的人,太痛苦了。魯迅先生對國人的認識是十分深刻的,他曾經發出過“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感慨。他對國人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魯迅的童年本來是快樂的,可是一等到家道衰落,曾經本來與他們家交好的親戚朋友卻一一離棄,他看到了親戚的冷漠,看到了令人心寒的人心。魯迅用他尖刻的筆端為我們勾勒出國人的奴性。

  愛恨交織中,更加讓人感覺童年是多麼的可貴,它是多麼美好的字眼,每每品讀,都感覺童年中有那麼一個充滿朝氣的少年,手可握太陽,腳可追清風,釣夏天最大的龍蝦,堆冬天裡最大的雪人。

  那個曾經的少年,現在是否依舊如你這般,還是,再也找不回來了?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3

  今天,我讀了《朝花夕拾》這本書。

  魯迅和潤土的童年可以說是人間和地獄。因為當時的舊社會的黑暗和政治腐敗讓普通人的孩子的童年飽受痛苦。魯迅出生在一個好家庭,所以他過著相對幸福的生活,但是他沒有潤土的生活那麼有地方樂趣。今天,我們生活在21世紀與魯迅的生活相比,可以說是天與地!生活條件很好,下雪天沒有必要變冷,而且有暖氣。熱天不要出汗,有空調。有些人一輩子都吃不下的時候,魯迅可以吃很多,但是想想看,和“白草花園”的生活相比,我們的生活真的一點都不好玩!我沒有研究過麻雀,我不知道什麼是皇帝,何首烏似乎聽說過……害怕的童話故事終於聽到了一些,但我再也記不起來了。至於下雪天的“拍照”,連想都不敢想即使下大雪,我也不敢“做夢”,現在在我們南方很少見到雪。記得小時候,上海的一個冬天,下著大雪,可以想象當時離開房子的時候,一定戴著手套,頭上戴著帽子,包著東西,那一年,我無法抵禦上海的寒冷。我生病了,不得不去醫院。但似乎沒有一絲雪印象是計程車窗外綠化帶上的一層雪。也有我看到的雪花,但我摸不著它們。就在我遇見他們之前,一個成年人攔住了我。怕我凍著,回想起來,如果我還記得那一年的寒冷,甚至是溼漉漉的,透過手套滴答作響的寒冷,我也許能成為像魯迅那樣寫作的文豪。只是現在,我寧願忘記雪,因為沒有樂趣,只有被束縛的難受!

  魯迅的《朝花夕拾》講的是民國初期,當時,在鄰國日本的心中,中國的確是一個弱國“祖國,你為什麼不快點變得更強大,你的.孩子在這裡受苦!”一個學日語的青少年,這便是魯迅先生。然而,那些看著自己的同胞在電影中被斬首並與日本人一起歡呼的中國人,骨子裡卻是冷酷無情的,不僅可憐而且可惡!然而,並不是所有的日本人都不知道“尊重”這個詞是什麼意思。從其中一篇《藤野先生》就能看出,作者魯迅關注的是藤野先生嚴謹的教學風格,對作者真誠的關懷,以及他對中國和“人民”的熱愛,作品的字裡行間,都洋溢著作者對老師的讚美和關懷。在文章的結尾,魯迅寫了關於他直到現在,仍然被藤野先生的影子敦促“寫一些與‘誠實的人’相牴觸的話”,再次表達了作者對藤野先生的懷念和欽佩。魯迅先生是我們的“國家脊樑”,他用筆當槍,把每個字都打在地板上。雖然這本書《朝花夕拾》是一部懷舊散文集,但它並沒有改變它的風格。讀到作品中指出的舊中國的缺點,我仍然感到震驚。我很高興我出生在一個祖國繁榮富強的時代,但我決心盡我所能防止悲劇再次發生。在過去的日子裡,我們偉大的祖國有太多屈辱的歷史。現在,在一個繁榮強大的祖國,作為未來的支柱,我們應該為中國努力工作。過去、將來或現在,中國將不再被別人欺負,因為中國已經在崛起了!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4

  魯迅先生的這篇充滿對童年回憶的散文,表達了魯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童真童趣。

  文中充分描繪出百草園這個荒原充滿著無限的樂趣,這裡有碧綠的蔬菜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鳴蟬在樹葉里長鳴,肥胖的黃蜂浮在菜花上,清潔的叫天子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裡去了,無疑不是一座兒童的樂園,無疑不充滿生氣,無一不充滿快了,難怪魯迅先生喜歡這兒的環境。

  當魯迅先生到了要上學的時候,家裡將他送進來三味書屋,三味書屋是魯迅先生老師家的書房。

  當魯迅先生進了三味書屋開始了乏味的學習生涯每天只讀書,正午識字,晚上對課。這便是魯迅先生的工作。魯迅先生和同窗們經常到屋後的院裡去玩,帶人去多了,時間久了,就會被老師叫回來繼續讀書。遠遠不及在百草園裡自由、快活。

  魯迅先生在文章中表現了他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那股熱情,希望能自由的玩耍,與大自然親密接觸,不希望整日被父母家奴管束著,這正是兒童富有曾幾何時,我已經遠離了童年,進入了少年每天都在著茫茫碌碌的學習中,紛紛擾擾的生活之中,但我自己認為自己還是一個稚氣未脫的孩子,有時還坐著甜美的童年之夢,回憶起那童年的瑣事,還時常記憶猶新,忍俊不禁我家原屬市郊,附近有一大片田野,小時候總去那裡享受著春日的陽光,秋日的清風,還有那片總被我踩得一朵不剩的油菜花,我沉醉在大自然的懷抱之中,小時候,每天一吃完飯最都不擦就去鄰家串門,和小夥伴一起去吃豆腐花,一起去田野裡玩,採了各式各樣的花,一起去田野裡玩友生怕主人找來,就把花藏在樹洞裡,一會兒回去花早就枯萎了。但為扔沉醉在無拘無束的自由空間之中,而如今我和小夥伴都在被自己的前程努力著,但我仍舊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無論現在能否實現這也許就是我和幼年魯迅相似之處吧。使我在度過這篇文章後有了這麼多感受童年以漸漸遙遠,留下的只是些散所的記憶,到不如細讀一下《朝花夕拾》,體會一下那個不同年代的童年之夢,和魯迅一起熱愛自然,嚮往自由我們需要荒野的滋養,我們必須看到自己的限度被超越晨風永遠吹拂,創造性的讀片永不中斷,但能夠聽見這種樂音的耳朵卻不多,我們慣於忘記,太陽照著我們耕種的田野,也照著草原和森林,並沒有什麼區別,我們利於陽光的光和熱,也應配以響應的信任與寬廣的胸懷,我突然感到大自然裡面,在雨的滴答聲中,在我屋中聽到和見到的某一件事物中都存在著一種美好而又仁愛的感情。

  《朝花夕拾》,同於它另類的名字一樣,是魯迅先生在風燭殘年的歲月裡寫下的。老了,累了,回味起童年的點點滴滴,心中還會有當初的味道,想必還另有一番滋味吧。清晨綻放的鮮花有了清晨會顯得更加嬌嫩到了夕陽西下時去摘取,失去了剛剛盛開時嬌豔與芳菲,晚霞的照射卻使它平添了一中風韻,那若有若無的清香在鳳的導送下,讓人浮想聯翩。像是在嘗一道佳餚,細細咀嚼,幼年時童真的味道留在心頭,慢慢漾開。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5

  《朝花夕拾》這本書很好,單題目就透露出對時光的惋惜,早上的鮮花待到夕陽西下再去拾起,時光如此匆匆。

  《朝花夕拾》中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我認為寫得比其他文章更好一些,首先魯迅告訴大家他家後院有一個小樂園。然後在下面的寫作中用上了排比、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也用上了打比方、舉例子、作比較等說明方法。繼續描述了長媽媽給魯迅講故事和在雪地裡無味但快樂的遊戲,又回憶起閏土的父親捕鳥多,自己捕鳥少,記敘魯迅小時候無憂無慮的幸福生活。

  展現魯迅無憂無慮的幸福生活的,我從中摘抄幾段:“翻開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班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樑,便會啪的一聲,從後竅噴出一陣煙霧”。還有“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比桑葚要好得遠”。以及“掃開一片雪來,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篩來,下面撒些秕穀,棒上系一條長繩,人遠遠地牽著,看鳥雀下來啄食,走到篩網底下的時候,將繩子一拉,便罩住了”等等都能看出魯迅兒時的歡樂,更用這些來反襯出魯迅為何不想到三味書屋去上課,為下文乏味的生活作下了鋪墊。

  接著寫魯迅不得不告別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去學習。文章按事情的發展順序寫了剛剛入三味書屋,看到三味書屋的模樣,又記敘了在三味書屋的幾件事:我問先生問題,都到後院去玩,開喉嚨大聲讀書,百草園反襯了三味書屋極其乏味的生活,揭示了兒童廣闊的生活趣味與束縛兒童天性的封建書塾教育的尖端矛盾,孩子們只能在當時乏味無趣的書塾裡偷偷地去尋找樂趣,就是現在我們老百姓所說的“偷著樂”,魯迅也從該文章中表達了應該讓兒童健康活潑地成長的合理要求。“三味書屋後面也有一個園,雖然小,但在那裡也可以爬上花壇去折臘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樹上尋蟬蛻。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蒼蠅喂螞蟻靜靜悄悄地沒有聲音”。這段足以展示當時社會兒童的生活是多麼乏味,“偷著樂”的兒童不快樂!

  今天的學生在我們國家全面發展的教學教育下,能在多姿多彩的學習、生活中快樂成長,再也用不著像作者當時那樣偷偷去尋找樂趣,過乏味無趣的生活。

  我們要珍視我們現在的這種幸福生活,好好學習,報答父母的良苦用心,可我們現在有些學生還不滿足,要父母做這做那的,別的孩子有的,他都要有,還要穿名牌、講時髦,不把精力放在學習上,只注重外表,不注重素質,我們父母的錢賺來多不容易,因此我們要節約,我們比起魯迅那一代人已經很幸福了,何必要如此“貪婪”呢?

  同學們啊!珍視我們現在的這種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