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讀書筆記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是帕克·帕爾默編著的一本圖書。教師為著心靈的自由選擇他們的職業,但是教學要求常常使得很多教師心靈失落。下面給大家分享《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的讀書筆記,歡迎借鑑!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讀書筆記1
在已經歷了二十多年的教學實踐,開始對教育教學問題自覺思考之時,我有幸與帕爾默的《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相遇,看作者從關注教師心靈的角度來解讀教師,解讀教學,解讀教育,讓我有豁然開朗,重獲教育生命之感。
最吸引我的:本書最吸引我的是作者陳述個人教學的案例時對個人心靈掙扎的描述,這種描述能讓人感覺是發自作者內心深處,是基於對自己心靈的徹底體察,以及對自己所處環境的整體洞悉,並結合對教育物件的換位思考,幾方面的交替進行,夾敘夾議,陳述觀點。這種論述給人以極其深刻的印象和巨大的說服力,讓人感覺到作者對教育工作的無比熱忱,對人性的反思,對教育同行的熱情激勵,以及對現實問題的深刻關心。這種敘事探究的方法,比起層層的邏輯的論證說服力更強,更能關照到深層的現實的問題。帕爾默教授的《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一書,帶領著我,逐漸回顧自己的教學生涯,撥開迷霧,認清自己的內心。讀《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是一次激動人心的、深刻的、探索教學本質的精神之旅。
最無法釋懷的:最令我無法釋懷的是蘊含在《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中的那份源自作者心靈深處的自我剖析情懷。我們承認:教學的根本是學習的學生,而非教學的教師。學得好的學生未必就是教得好的教師最美好的成果。學生透過各種途徑、以絕妙的方式方法學習,包括有的學生另闢蹊徑、超越上課的教師、既不靠上課也不靠教師,一樣學得不錯。然而,我們更應該清楚:教師是最有力量創造條件讓學生學到很多很多——或者也有最有本事弄得學生根本學不到多少東西的人!也就是說,教師可以成為天使——引領學生獲得最大限度的發展;也可以墮落為魔鬼——扼殺學生的天性,阻礙學生的成長。如此說來,教師操控學生生命成長的權力遠大於其他各行各業,因此,我們更應該做一個用心的老師,用心研究與教學相關的自我內部景觀,不但要有解剖自我的勇氣,更要有解剖自我的行動,在解剖中認識真正的自我,變回自我!惟有如此,才會真正對學生的生命負責!
最有同感的:《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中最令我有同感的是作者對教學恐懼的詮釋。作者揭示了這種恐懼的根源在於教師自我認同和自身完整方面的缺失,以及在教學工作中教師自我和教學工作本身的分離狀態,甚至是教師和所教的學生之間的分離狀態。作者認為教學是由一系列教與學的悖論組成的整體,由教師、所教學科和學生共同組成的整體,這個整體要求人們從整體的角度去認識它,任何分離或片面強調其中之一的做法,都可能使教學陷入困境。這就是教學的共同體。和作者所言相似,作為教師,我們每個人都免不了恐懼:恐懼教學效率的不盡如人意,恐懼家長、社會對教師的高要求,恐懼絢爛的教育理想之花與現實之間還存在那麼大的差距……因為恐懼,繼而便拼命地尋找改變的源頭活水,一而再,再而三,不斷地拼搏、努力、奮鬥,終於,有了小小的收穫……
蘇霍姆林斯基有一句經典名言:“要天天看書,終生以書為友,這是一天也不能斷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實著你的思想。”讀了《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一書,相信自己在作者的引導下,也有勇氣在教學中不斷探索、不斷髮現的。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讀書筆記2
我們中的很多人,是出於心靈的原因,再加上熱衷於某些學科、樂於幫助人們學習等願望的激勵而成為教師的。但是,教學上的種種要求常常使得許多教師感到激情消退以致於無心教學。我們能不能也像一些優秀的老師那樣,把愛獻給孩子們,用心來教,為我們的教學注入鮮活的情感?在本書中,作者帕爾默帶領教師們進行一次心靈之旅。這是一次重新把教師職業和學生結合起來的旅程,它重新激發教師從事這份異常艱苦和重要的工作的熱情。
對我來說,讀書之美妙不僅在於書本身的好,還在於我是在一個適當的時候遇上了它。在已經歷了五年的教學實踐,開始對教育教學問題自覺思考之時,我有幸與帕爾默的《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相遇,看作者從關注教師心靈的角度來解讀教師,解讀教學,解讀教育,讓我有豁然開朗,重獲教育生命之感。當初剛剛走上講臺,面對讓我棘手的課堂,我總喜歡這樣安慰自己:等我再多教幾年書,多一些經驗,一切都會好起來的。而如今,已上了快三個月的課程,每每走進課堂時,卻並不如我當初所想的那樣遊刃有餘。我依然困惑,依然茫然,依然是每節課後,我都能找到一大堆存在的問題,以致於我有時都懷疑自己到底適不適合做一名教師。我常常為教學而痛苦,為教學設計時無法找到一個恰當的切入點,為課堂上無法激起所有學生的學習熱情,為教學時不能作出迅捷的明智的引導,為苦心孤詣的教育卻看不到相應的效果……
以上的感受,相信很多老師都有,我們熱愛教育,同時為教育痛苦。我們不辭辛苦,我們樂意學習,我們希望自己的教學生涯充滿成功。但現實往往是不盡如人意。有時,我們甚至想放棄,失去了繼續努力的勇氣。
為什麼會處於這樣一種狀態中呢?是學科知識的淺薄?是教育方法、技巧的缺乏,還是對學生的研究不夠?我們自我反思著。反思中,唯獨缺少了對自己內心的關注。然而,帕爾默告訴我,核心問題是“認識自我”,是自我認同和自身完整。他說:“當我還不瞭解自我時,我就不瞭解我的學生們是誰。……當我還不瞭解自我時,我也不能夠懂得我的學科。”優秀教學需要教師的內心世界資源,因此,我們要去探索教師的心靈世界。這是帕爾默獨特的眼光,嶄新的視角。
在閱讀《教學勇氣》一書的過程中,我不斷有新的發現和感動,驚奇於這本書豐富的資源,也希望更多的朋友去探索其中的寶藏,共享這美妙的教育經典,傾聽到自己內心深處的真實聲音,能夠注意、尊重和默契地回應學生內心深處的聲音,進入學生的內心深處,成為學生的心靈導師。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讀書筆記3
讀了《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這部書,就彷彿跟著作者進入到了教學中未知的“自我”領域進行一次旅行。美國教育家帕克.帕爾默在一系列富有洞察力和說服力且充滿激情的著作中,加深了我們對什麼是教育與受教育者的理解。
帕克在他的《教學勇氣》一書中這樣說:越熱愛教學的老師,可能就越傷心!很多教師非常熱愛教學,但他們卻時常遇到很多困難,並因此感到無助和恐懼。是的,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初上講臺時如履薄冰的緊張,辛苦的付出得不到相應回報時的煩惱,滿腔的熱忱得不到理解時的苦悶,在理想和現實的巨大落差面前的無奈。有時,那熱愛教育的心會懷疑、會動搖、會退縮。
作為一個教師,該如何在熱愛教學的同時又不失勇氣呢?這種勇氣又來自哪裡呢?帕克以他的實踐經驗給出了我們答案:他提出了作為一個教師,在教學方法和技巧之外一個特殊的、不被人重視的領域——教師的內心。他指出了好老師與不好老師的區別:他認為,好老師有一共同的特質:一種把他們個人的自身認同融入工作的強烈意識;而不好的老師把自己置身於他正在教的學科之外——在此過程中,也遠離了學生。而好老師則在生活中將自己、學科和學生聯合起來,也就是說,好的教師具有聯合能力,他們能夠將自己、所教學科和他們的學生編織成複雜的聯絡網,以便學生能夠學會去編織一個他們自己的世界。好老師形成聯合不在於他們的方法,而在於他們的心靈——即人類自身中整合智慧、情感、精神和意志所在。帕克是這樣生動地描述這種聯合能力的:“當優秀教師把他們和學生與學科結合在一起編織生活時,那麼他們的心靈就是織布機,針線在這裡牽引,力在這裡繃緊,線梭子在這裡轉動,從而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精密地編織伸展。”他進一步闡述,對熱愛教學的教師來說,教學牽動著教師的心,開啟教師的心,甚至傷了教師的心——越熱愛教學的老師,可能就越傷心!教學的勇氣在於有勇氣保持心靈的開放,即使力不從心仍然能夠堅持,那樣,教師、學生和學科才能被編織到學習和生活所需要的共同體結構中。
作為一個教師,我們很容易理解他的這種所謂的“聯合力”,每一個教師,不論他優秀與否,肯定都過幾節自己滿意的課,這些成功的課是他把自身、學科和學生結合得最完美的。帕克認為:好的教學來源於教師的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對優秀教學而言,解決教師的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問題比技巧更重要。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讀書筆記4
寒假期間精心閱讀了《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表達了對教學的呼喚以及教學的痛苦與喜悅,生動鮮明、充滿感情、熱情洋溢、引人共鳴。它是任何一位教師的必讀書,令人信服地激起教師從事教育工作的真心。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共有七個章節,它的導言是“源自心靈的教學”;第一章是“教師的心靈”;第二章是“一種恐懼文化——教育和分離的生活”;第三章是“潛藏的整體——教與學的悖論”;第四章“認識於共同體中——為偉大事物魅力所凝聚”;第五章“教學於共同體中——以主體為中心的教育”;第六章“學習於共同體中——共事切磋”;第七章“不再分離——心懷希望教學”。
在本書中,作者帶領著教師,把教師職業和學生結合起來,進行一次心靈之旅,這是一次激動人心的、深刻的、探索教學本質的精神之旅。同時也激發教師從事這份異常艱苦和重要的工作的熱情,強調良好的教學不在於教學技巧的純熟,真正好的教學源於教師正直、誠實的優秀品質。儘管表現形式不一,但是優秀教師都有這樣一個特點:他們完全沉浸在課堂上,和學生作深層次的交流。作者還幫助教師建立了對教學的共同認識,號召有關的教育機構在這方面支援教師。作者認為教育是帶領孩子們進行一次心靈之旅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學會用更真實的方式來看世界,在這個世界中生存。要有鼓勵和引導來探索內心世界,才能完成教育、學校賦予我們的任務和使命。
讀這本書,絲毫感覺不到“閱讀”的累,也許得益於譯者語言的曉暢吧,看著看著,我就好像進入了情境,一切都像是自己置身在那個課堂裡;也像正在與身邊教師向我娓娓道說著他心中的困惑與反思,無疑也讓我產生共鳴。我在教學中,時常關注著那極個別走神的同學,竭力地想讓他回到課堂教學中心,結果常常是事與願違,他的“開小差”不僅攪擾了我的教學情緒,也影響了整體教學策略。雖說,這樣的事往往不為他人所覺察,因為畢竟課堂上絕大多數同學的表現還是讓人滿意的,更何況我們對課堂糾正個別同學的“走神”與“開小差”是司空見慣的事,誰不會怪罪於教師的“多此一舉”,甚至在“為了一切學生”的幌子下,這也自然而然地成為堂而皇之的正常教學行為。可這恰恰是我恐懼的地方,面對課堂上那些學生,我的自尊受到了嚴重的`傷害,我表現出令人驚訝的無能,原來是自己不能敏銳地讀懂這些學生的行為,更談不上去感受他們面對我時的內心的恐懼了,我也從來就沒有按照他們的狀況來解讀他們,我是以我自己的觀點來剖析他們,看來我要拓展教與學的能力,否則複雜、混淆、衝突纏身的快速變化將會最終消磨我,於是我轉向踏實與坦誠,我將教與學等同視之,並循序漸進地發展自我。
《教學勇氣》一書的思想精髓,是認為要實現從人的心靈內部引出智慧核心、用真理啟迪生命的最高教育理念,就必須先讓教師大寫自己,認識教師的真實身份,喚醒教師的內心定力,源自教師的心靈引出優秀教學源泉。鮮活的生命教育和真正的以學生為本,必須依靠教師自己成為學生的心靈導師,而教師要成為心靈導師,首先需要自我意識的喚醒,成為探索內心世界的主人。只有當教師自己能夠清醒地與自我意識深層對話,傾聽到自己內心深處的真實聲音,才能夠注意、尊重和默契地回應學生內心深處的聲音,才能夠進入學生的內心深處,成為學生的心靈導師。不僅要深刻感受到心靈聯絡產生的巨大教育力量,而且在觀念上認識到要建立心靈聯絡和提升內心力量,在關鍵時刻接受挑戰,獲得自主專業成長的契機。現在我們正處在二期課改新課程背景下,教師首先應該發展自己的專業自覺,就是教師應該瞭解自身現狀,包括對自己職業特點的充分了解。應該明確,要改變教育物件,也要努力改變自己,從而產生改變自身的動機。其次教師專業思維的發展,就是教師在從事專業活動的過程中,能夠走通“思維的兩條道路”。思維的“第一條道路”是指教師要能夠“由完整的表象蒸發為抽象的規定”;思維的“第二條道路”指教師能夠“將抽象的規定在思維行程中導致具體的再現。”也就是教師由教育教學實踐透過思考將經驗轉化為理論能力,教師在學習了教育教學理論之後,透過實踐、思考轉化為經驗的能力。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需要教師的專業發展,單一的知識結構需要教師重視自己的專業發展,教材的新內涵要求教師的專業發展。
《教學勇氣》告訴我們:教師需要心靈之旅,這是出於教師天職的神聖!教育的最高理念是從心靈內部引出智慧核心,用真理啟迪生命,引發出學生的鮮活生命潛能。教師在這種心靈之旅中,可以真正體會到自我反省獲得的增能過程,從而真正感受到用心靈聯絡心靈、互通智慧能量產生的巨大力量,真正體驗到用心靈聯絡課程和教學產生的無窮魅力,這就是《教學勇氣》告訴我們的真諦。熱愛學生、熱愛學習、熱愛教學生涯,這也是《教學勇氣》給與我們的啟迪。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讀書筆記5
讀了《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一書,雖然是由被翻譯成中文的,在此過程中難免變得晦澀難懂了許多,或許從某種角度而言較低了可讀性,但是仍然震撼心靈,畢竟是一本優秀的書籍。關於教與學,一直以來都是大家一直探索的問題,而在這裡,帕克.帕爾默比任何人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使我受益匪淺。無論對於課堂教師和教育者還是其他崗位的人,這本書都代領我們進入了一個新的領域。
這本書帶領我進行了一次激動人心的、深刻的精神之旅。人們出於情感的原因選擇教師這個職業,他們深愛著自己的學生和課程。但是,教學上的種種要求卻常常使得許多教師感到激情消退以致於無力教學。我們能不能也像一些優秀的老師那樣,把愛獻給孩子們,用心來教,為我們的教學注入鮮活的情感?
在本書中,帕爾默帶領著重新把教師職業和學生結合起來的旅程,它重新激發教師從事這份異常艱苦和重要的工作的熱情。“這本書建立在一個簡單的前提之上:良好的教學不在於教學技巧的純熟,真正好的教學源於教師正直、誠實的優秀品質。”儘管表現形式不一,但是優秀教師都有這樣一個特點:他們完全沉浸在課堂上,和學生作深層次的交流。他們能編織一個複雜的網,這張網聯結著學生、課程以及他們自己。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學會為他們自己編織出一個世界。這張網以及它所包含的種種聯絡超越了技巧和方法,存在於教師的內心中。教師的內心包含著知識、情感、精神和意志。
《教學勇氣》震撼我的還有它對恐懼文化的詮釋。和作者所言相似,作為教師,我們每個人都免不了恐懼:恐懼教學效率的不盡如人意,恐懼家長、社會對教師的高要求,恐懼絢爛的教育理想之花與現實之間還存在那麼大的差距……因為恐懼,繼而便拼命地尋找改變的源頭活水,一而再,再而三,不斷地拼搏、抗爭、奮鬥,終於,有了小小的收穫,然成功的喜悅尚未遍及全身,便發現自己早已因此疲憊不堪,只不過成功之前是處於高度興奮狀態而未覺著累而已;倘若拼搏、抗爭、奮鬥失敗,那更懊惱不已,覺著自己沒有功勞連苦勞也忽略不計了。於是忍不住感嘆:人是多麼渺小,以人個體之柔弱真的根本無法和那些看不見的、又無處不在的力量抗衡。感嘆過後,很多人會選擇再戰,當然也有人會選擇逃避,喪失鬥志,從此消沉。
《教學勇氣》這本書就像陳年釀酒,是越讀越香醇。這也是一本具有開創性的書,能帶領教育者們,對教學生涯進行永無止境的探索。
這本書適合這些教師:他們體驗過快樂和痛苦的時日,而且其痛苦時日承受的煎熬僅僅源自其所愛;本書適合這些教師:他們不願意把自己的心腸變硬,因為他們熱愛學生、熱愛學習、熱愛教學生涯。”教師、和教師相關的人,以及任何關心教育的人都應該讀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