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讀書筆記> 文章我的母親的讀書筆記

文章我的母親的讀書筆記

文章我的母親的讀書筆記

  老舍《我的母親》

  老舍《我的母親》讀書筆記

  【中心思想】

  文章透過對母親一生經歷往事的回憶,塑造了母親的形象,突出表現了母親勤勞刻苦、善良寬容、樂於助人、意志堅強等性格與偉大無私的母愛,以及母親的人格力量對作者思想性格形成的深刻影響,表達了作者對自己母親的敬仰、感念、追懷和永世不忘的深情,以及無以報答母親恩情的愧疚之情。

  【寫作特點】

  (一)文章的語言淺顯通俗,自然流暢,平實樸質的語言與豐富的思想內涵相融,平實中見真情,讀來親切,令人動情。

  1、作者善於透過人物的語言和行動,表現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如 “她掙扎著,咬著嘴唇,手扶著門框,看花轎徐徐的走去”,一系列的動作隱含著母親送女兒出嫁時依依不捨的內心活動。

  2、作者善於運用白描的手法刻畫人物形象。如“在我的記憶中,她的手終年是鮮紅微腫的。”再如“桌椅都是舊的,櫃門的銅活久已殘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沒有塵土,殘破的銅活發著光。”這一處白描從一個側面表現母親的勤勞,平實的語言中透出幾分鮮明和生動。

  3、以無華的語言表達淳厚的情感。如“每逢接到家信,我總不敢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訊息。”這一句連用四個“怕”字,表現內心的恐懼,寫出了對母親的摯愛深情,語言表達則十分樸素。再如“我曉得我應當去找飯吃,以減輕母親的辛勞困苦。”句中“找飯吃”寫得通俗極了。“可是慈母不會再候盼著我了,她已入了土!”這一句充滿了感情,但語言卻是大白話。

  (二)文章以時間為序記敘母親的一生,卻能隨著記敘內容的豐富,使人物形象愈來愈豐滿,感情愈來愈濃烈,使人物形象與人物的情感循序升華,高潮處結尾。平中有闊,平中有境,平中有思。

  【感人佳句】

  1、“人,即使活到八九十歲,有母親便可以多少還有點孩子氣。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裡,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有母親的人,心裡是安定的。”“街上是那麼

  熱鬧,我卻什麼也沒看見,淚遮迷了我的眼。今天,淚又遮迷了我的眼,又想起當日孤獨的過那悽慘的除夕的慈母。可是慈母不會再候盼著我了,她已入了土!” 這些語言看似大白話,但蘊含著濃烈的感情,讀來讓人產生共鳴,深深體驗到作者對母親所飽含的濃濃深情。

  2、“她一生未曾享過一天福,臨死還吃的是粗糧”,從中讀到的分明是一個遊子的喪母之痛,感受到的是撕心裂肺的哀涼。

  3、文章的最後一句:“唉!還說什麼呢?心痛!心痛!”更是以簡樸的語句,表現出作者欲言又止又難以盡述的追悔內疚之情和無從說起又沒齒難忘的養育教誨之恩。

  【言】

  《我的母親》是一篇叫人落淚的摯情之作,老舍“絮叨”起母親的家長裡短,是不吝筆墨的,他那麼細微地描寫,只為傳達一個樸素的道理:“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裡,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有母親的人,心裡是安定的。” 也許我們都不曾過,也不曾知曉過,但作者卻深刻感受到世界上沒有什麼會比思鄉情、念母情來得更強烈了。作者把自己比喻成失去了根的花,只剩下內疚而又惋惜不已的哀痛,只能“心痛!心痛!”

  作者在文章中敘述了母親生活中的一些片段,如“最會吃虧。給親友鄰居幫忙,她總跑在前面??但是吵嘴打架,永遠沒有她”,“在刺刀下,饑荒中,保護著兒女??從無辦法中想出辦法來”,這些都說明了母親軟而硬的個性,而母親的這種個性又深深的影響到了作者,使得作者擁有了“對一切人與事,都取和平的態度,把吃虧看作當然”。與“我的真正的教師,把性格傳給我的,是我的母親”相照應。

  “兒女的生命是不依順著父母所投下的軌道而一直前進的,所以老人總免不了傷心”。我們作為子女的,應時刻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感謝父母,感謝他們的付出,感謝他們帶給我們的一切。即便身在遠方,也要常回家看看,畢竟那是你永遠的根。不要讓老人操心,也不要讓老人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