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讀書> 關於喜歡讀書話題作文五年級

喜歡讀書話題作文五年級

關於喜歡讀書話題作文五年級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透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喜歡讀書話題作文五年級,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喜歡讀書話題作文五年級1

  點起一豆燭火,溫一壺綠茶,在輕盈的茶葉中翻飛時,捧起一本書,品味著字裡行間的書香。

  小時的我對讀書一點興趣都沒有,可媽媽是一位愛書之人。每當我玩樂完回家後,媽媽總會對我說:出去玩,不如在家好好讀書……直到那一天,我遇見了它——《徐志摩詩集》。因為有它,我對書產生了興趣,慢慢地愛上了詩集從此就有了一顆愛詩的心。“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我輕輕地翻開了扉頁,這溫柔般的文字,鮮活的思想,動人的情感正注入我的心田。

  在它的字裡行間中,我瞭解到了她夢中的少女可望而不可即,讀出了他內心的思念,寂寞和傷感。對此,我還品讀過大量的古代詩集,從中我體會到了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愛國情懷,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悠閒自在,白居易“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溼”的傷感,王維“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的迷戀。品味書中的香氣,讓自己心曠神怡。

  在這成長的路上,我對現狀並沒有感到有一絲絲的滿足。於是,我開始選擇一些有影響力的文學作品,細細地品味,體會它的內涵所在。

  我愛曹雪芹的《紅樓夢》,愛那嬌小的林黛玉。因為她知道她是寄人籬下,所以只好用犀利的話語來掩飾自己內心的軟弱,見自己深深地掩藏。每每想起大觀園,便想起她那揪心的淚。她愛過也恨過,快樂過也傷心過。正因如此,她的人生才會一波三折,才會有酸甜苦辣。品味書中林黛玉的一生,你會有許多不同的感受,你會對人們口中的林黛玉有所改觀。

  人生需體驗,書香需品味,品味書中的香氣,與作者進行更深一層的思想交流。品味書香,可以感受到春天那風乎舞雲的愜意,可以感受到夏天那滂沱大雨後的一絲清涼,可以感受到秋天那落葉紛飛的淒涼,可以感受到冬天那雪花飄零的壯闊。

  一壺綠茶,一縷書香,在如豆的燭火下,茶香繚繞,書香浸染……

關於喜歡讀書話題作文五年級2

  昏黃的燈光依舊亮著,房間裡氤氳著書卷的淡淡馨香。幾隻飛蟲圍繞著燈光,對於它們來說,明亮的燈光就是它們的理想樂園,是它們最終的休憩地。為了那片明亮,奮不顧生。而我寧願成為一隻小小的飛蛾,為了那份簡單的崇拜,飛向吸引我的某個光源,一切安寧。

  從幻想的世界裡抽身出來,面前還是堆積如山的書本、參輔書,我常常在思考,何時才能從書海中抽離,讓呆滯的大腦得到片刻的`休息。我明白爸爸媽媽在暑假裡,給我報補習班,但是讀書不是強制的,是自發的,是喜歡,所以愛讀書。

  讀書不是為了追名逐利,讀書是藝術。

  讀書,是一種提升自我的藝術。五柳先生“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枯燥煩悶時,讀書能使我心情愉悅;迷茫惆悵時,讀書能平靜我的心,讓我看清前路;心情愉快時,讀書能讓我發現身邊美好的事物,讓我更加享受生活。讀書是一種最美麗的享受。我堅信,“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讀書是一種感悟人生的藝術。讀杜甫的詩使人感悟人生的辛酸,讀李白的詩使人領悟官場的,讀魯迅的文章使人認清社會的黑暗,讀巴金的文章使人感到未來的希望。每一本書都是一個朋友,教會我們如何去看待人生。讀書是人生的一門最不缺少的功課,閱讀書籍,感悟人生,助我們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讀書是一種享受生活的藝術。我喜歡在一個晴朗的午後,端上一杯香茗,在縷縷輕霧中捧起一本書,品著茶香,嗅著書香,反覆咀嚼,品味著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陽光溫柔又鈍重地灑下,透過皮膚一絲絲進入血液。伴隨著書本里文字的起伏跌宕,我的心暖暖的,暖暖的。陽光把我的輪廓曬成金黃,混合著這慵懶的時光,釀成記憶。

  與書為伴,我徜徉在文字的樂園裡,翻看,也傾聽,傾聽文人墨客的淺吟,傾聽崇高靈魂的低唱。

  我熄滅昏黃的燈光,在一片黑夜裡尋不到飛蟲的身影。在一團黑色的迷霧中,我看到自己蛻變成一隻小小的飛蛾,飛向那片明亮的書海……

關於喜歡讀書話題作文五年級3

  古人云:"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

  一本《樂府詩集》,足以慰這世間風塵,足以令浮躁的心風息浪止。閱讀讓人安於平凡,安享平靜,這就是聖賢書。

  翻開《樂府詩集》,那些壯麗的生活畫卷次第展現在我面前,好似夢迴古國,神遊浮華瞬間。入耳的是漢樂府的縹緲樂聲,入眼的是“草不謝榮於春風,木不怨落於秋天”的人間美景。它向我輕聲訴說著中國上下五千年的傳說,和古人傳唱的生活辭調。

  體會《樂府詩集》中的萬般憂樂,我逐漸沉醉其中,想象著故事情節的諸多因果。我願將豆蔻年華獻於詩句隱藏的情感之中,也願親身扮演。言笑間忘了是自己闖入了別人的夢。在這詩詞的吟唱中,已不知是古是今,是身是客。

  是誰驚擾了陌上新桑?是誰感嘆道這天懸星河?又是誰身負響“呦呦鹿鳴”的重任?

  令我思索的還有那篇《花木蘭》。“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

  花木蘭,一個手持長劍,代父從軍的女俠,她曾有過悲傷,也曾有過嘆息,她不是“不聞爺孃喚女聲″,她只是不願在心中浮現出對爺孃的掛念,木蘭知曉,英雄是沒有牽掛的,沒人瞭解她溫雅天性的表象下隱藏的諸多不忍。而我讀此詩意,已經把自己化作木蘭,去感受她的悲歡離合,感受她的喜怒哀樂,從中,又多感悟出了一些生命的意義。

  每看一書,合卷之後,請閉眼再讀,你會覺得書如人生,人生如書。生命不息,讀書不止。書是至交知己,是長輩是伴侶,值得一生相守。一生讀,讀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