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端午節> 家鄉的端午節優秀作文450字(精選15篇)

家鄉的端午節優秀作文

家鄉的端午節優秀作文450字(精選15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透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家鄉的端午節優秀作文450字(精選1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家鄉的端午節優秀作文1

  每到端午節時,我就會纏著媽媽要吃粽子。每當這時家人就會叫我肇慶妹。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我的老家在肇慶而肇慶的特產就是粽子。我們肇慶的粽子個兒大,有分量。就像肇慶人很實在一個粽子可定兩碗飯,每次我都會吃撐。

  每次回老家,我的親戚們就會做好多的粽子讓我帶回深圳吃。小時候在親戚家住時我會盯著窗臺上的粽子,當粽子的“守護神”。每當要出去走親訪友時我總會問媽媽“拿不拿粽子啊!”這是大人們會笑著說:“拿吧拿吧!”我會嘟起嘴巴不高興的說:“不要都拿完啊!給我留點。”大家都笑了。當要回深圳時我就會四處找粽子,大人們還以為我忘拿了啥。這時我會鄭重的問媽媽:“粽子拿了嗎?大家又哈哈的笑起來了。直到現在每當我們要回深圳時,我都會給在大人後面盯緊我的粽子。

  我為什麼喜歡吃粽子呢?最大的原因在於它好吃。這也得到了表姐的認同。每次到奶奶家奶奶問我們吃什麼?我們會異口同聲的說:“吃粽子。“一般我們吃的都是蒸粽子可是奶奶”發明“了個蛋煎粽子。聽這名怪可很好吃。粽子一下鍋我和姐姐的口水就都要流出來了。順著香味“飄”到了廚房,我們使勁的想把香味全部吸進肚子裡。粽子一上桌,我們迫不及待的把粽子喂進嘴裡,粽子的火候正好,外香裡嫩。我們口中含著粽子,含含糊糊的叫:“好吃!好吃!”

  這就是我和粽子的一段“姻緣”我喜歡粽子,因為它飄香著我家鄉的味道,因為我是肇慶妹!

  家鄉的端午節優秀作文2

  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節日的習俗豐富多彩:元宵節吃湯圓;中秋節吃月餅;清明節吃清明團……而到了農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吃粽子。

  每逢端午節那日,我們要賽龍舟、吃粽子,吃鹹鴨蛋、掛艾草……習俗多種多樣,其中,我最喜歡的活動就是吃粽子和賽龍舟了。

  關於端午節吃粽子,還有一個故事:在戰國時代楚國有一位愛國詩人名叫屈原,當初他因國破家亡,悲憤不已,抱石投入汨羅江中,人們怕江裡的魚蝦,把屈原的屍體吃掉,便包了粽子扔進江裡,希望他們吃粽子,而不要吃屈原的屍體。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屈原就在端午節裹粽子、吃粽子。

  粽子不僅來歷奇異,而且粽子的種類,也有很多,有鹹蛋黃醬肉粽、棗泥粽、紅豆沙粽、綠豆粽……種類繁多,令人垂涎三尺。眼花繚亂的粽子,個個都是我的最愛。

  吃完香噴噴的粽子,我們就會趕去西溪溼地看龍舟比賽。彩繪的龍舟,整齊的著裝,如潮的人群,那熱烈的場面實在令人興奮。

  龍舟賽開始了,舵手們意氣奮發,隨著鼓手擊打出富有節奏的激越鼓聲,划船的姿勢整齊有力,小舟如離弦之箭飛速向前,兩岸擠滿了觀眾,吶喊聲如同響雷一般,熱鬧的氣氛頓時漲到了最高潮。我興奮地跳了起來。陶醉在龍舟賽的比拼中…端午節,一個熱鬧的節日,一個蘊涵著豐富民主文化的節日,我愛家鄉的端午節。

  家鄉的端午節優秀作文3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佳節——端午節,在這一天,人們要包粽子、喝雄黃酒、賽龍舟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聽:“啊嗚、啊嗚!快,還有一分鐘,大家加油!”今年的端午節我們一家人決定舉行吃粽子比賽來歡度端午節。

  上午8點我就爬出了被窩,先和奶奶把昨天買好的粽葉洗乾淨,又把肉切成方方正正的一塊塊,放在拌好的調料裡,接著舀了一盆子糯米放進幾滴油拌勻,我們就開工了。一個小時後我們完成了包粽子的任務,奶奶把它們放在鍋裡煮起來,一會兒粽子發出了咕嚕咕嚕的聲音,散發出一陣陣誘人的香味。

  粽子煮熟了,我們的吃粽子比賽也要開始了。參賽選手是我、爸爸、媽媽、爺爺,由奶奶來做裁判,比賽時間10分鐘,在規定的時間內,誰吃得最多誰就贏,冠軍可以得到奶奶裹得最“豐滿”的粽子。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只聽奶奶一聲令下,比賽正式開始了。只見我們四個人開始狼吞虎嚥,我拿起一個粽子,一咬就是一大口,吃得滿臉都是糯米。餐廳裡瀰漫著粽子的香味,夾雜著吃粽子的“吧、吧”聲,時間過得飛快,只剩1分鐘了,得加油了。在最後的15。秒鐘,我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又消滅了一隻粽子。奶奶大喊一聲“停”,比賽結束了,我們一個個吃得肚子圓圓的。奶奶開始認真地數每個人吃了多少個粽子,結果我吃得最多,在大家的歡呼聲中奶奶為我頒發了冠軍的獎品。

  吃著自己包的粽子,一家人其樂融融,以後我一定要多參加這樣的民俗活動。

  家鄉的端午節優秀作文4

  每到端午節這天,家鄉便會響起:“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這首兒歌。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相傳是為了紀念投汩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

  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與南方的習俗不同,最具北方特色的是射箭與打馬球。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這一天都要用雄黃在兒童額頭上面畫“王”字。

  在我的家鄉,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每到端午節,我就有口福了,那粽子可是格外好吃,有花生餡的、有芝麻餡的、有棗兒餡的,還有肉餡兒的……等等等等,其中我最喜歡吃肉餡兒的。

  端午節前夕,學校門口附近、集市上滿大街都是賣香囊的、賣五彩絲線的,香囊的的形狀各種各樣的:有兔子狀的,有馬狀的,有虎狀的,還有卡通狀的……,數不勝數。端午節當天清晨,大人們起床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悄悄地把五彩絲線栓在孩子的脖頸、手腕或腳腕上,傳說是為了避邪,實際上是用於裝扮。

  我的家鄉還有一個習俗,那就是洗艾水澡。在吃完豐盛的午餐後,雖然大人們已經忙得大汗淋漓,可還是要拿出早就準備好的艾草,煮一大桶水,全家洗個澡,整個夏天就不會被蚊蟲叮,也不會生痱子。

  我的家鄉在美麗的灌南,歡迎大家來灌南做客。

  家鄉的端午節優秀作文5

  端午節要到了,看到滿街的粽子,不由得讓我想起了老家的端午。我記得很清楚,是六歲那年,爸爸休假帶我回老家,恰逢端午節。老家的節日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也給我留下美好的回憶。

  六月份的山東天氣有點熱,但是早晚都很涼快。白天干熱的風裡還夾雜著熟透的麥香味兒,時而遠遠傳來幾聲布穀鳥的叫聲。

  一到家就見爺爺奶奶在泡黍子和糯米,鍋裡還煮著紅棗,甜甜的味道灌滿了整間房子,遠遠地聞到,就想偷一顆吃。大夥都在忙自己的事兒,根本顧不上照顧我們,我也不想給他們添亂。

  我剛到家時還有些靦腆、不習慣,但是沒過多久就和小夥伴們瘋在了一起,跑呀、跳呀、追呀、笑呀,玩的樂不思蜀了。正在興頭上,爺爺交給一個任務,讓哥哥帶我們到河邊採長茅草和寬大的蘆葦葉,我們的任務完成的非常出色,可身上被劃得青一道、紅一道,癢得難忍,心裡卻美滋滋的。

  中午回家,剛進院門,就聞到一股香味。不一會奶奶就端出肥大尖尖的粽子,撥開棕葉,咬一口香香糯糯黏米,甜味充滿口鼻,香氣浸入心脾。我恨不得連粽葉都吞進了肚裡,還喝了一碗半加了紅糖的小米粥,一個鹹蛋黃,那感覺真似神仙生活。爺爺告訴我,粽子那淡淡的微甜清香,就是葦葉和茅草的發出的味道,就是我們的功勞。

  過節了,看見街上串串的粽子,我便又回味起家鄉那黃橙橙的黍米棗棕,回想起那粘人的味道……

  家鄉的端午節優秀作文6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我非常喜愛家鄉的端午節。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這一天,我們小山村裡到處瀰漫著節日芬芳。我們小孩子人人都穿上節日的盛裝,走東家,串西家,不只是為了炫耀自己漂亮的穿著,還是為了“考查”各家準備的中午美食。孩子們總是嘰嘰喳喳叫個不停,好像一隻只快活的小鳥。

  包粽子,是我們家鄉端午的習俗。包粽子,首先要把粽葉洗乾淨,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雞蛋、肉等做餡,把長長的粽葉摺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稜角。然後把餡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把粽葉包著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狀。最後把包好的粽子放進鍋裡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後,改文火煮30分鐘就可以。在煮粽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為從鍋裡飄出那粽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左盼右盼,好容易盼到中午開飯了。忙活了半天的媽媽為我們準備了豐盛的宴席,滿桌子的雞鴨魚肉,滿屋的歡聲笑語。我搶先拿起酒瓶,為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每人滿滿的倒上一杯酒,我自己也倒上了一杯“可樂”,我高高舉起杯子:“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祝您端午節快樂!”歡樂的笑聲伴隨宴席的香味,構成了和諧幸福的家庭歡樂曲。

  不知不覺,夜幕開始降臨,一彎新月高懸在西邊的天空。整個小山村又沉浸在節日的歡樂氣氛中。

  家鄉的端午節優秀作文7

  有人說過端午節要賽龍舟、吃粽子、飲菊花酒,但我的家鄉確不是這樣。

  每當端午節來臨之際,家鄉小河邊的蘆葦已經長大了,在清清淺淺的小溪裡隨風擺動,在那裡向小朋友不斷招手,好像在說:“端午節快到了,你們大家來採蘆葦,別忘了來找我。”竹筍頑強地從土地裡鑽出來,搖搖身子,來湊熱鬧,順便帶給我們一些竹筍葉,好像在喊叫:“快來羅!多麼嫩的葉子呀!過了這個村,沒了這個店!”

  農曆五月是一個燦爛的春天,我們這些小孩子都忙得不易樂乎,拿起小籃和大夥蹦蹦跳跳來到河邊,動起手,別看我們小,但打蘆葦葉的速度可不慢。大家像比賽似的,搶著打。不一會兒,我們的籃子裡裝得滿滿的,一眼望去蘆葦像被拔去新衣裳。蘆葦打好了,我們又來到竹林,竹筍已經長成青竹,身上的葉子也落了下來,我們撿在青竹旁邊的落下來的葉子。但我們不會去掰那些新的沒有落下來的竹筍葉。因為下面的竹子還沒長好,拔去之後,下面的竹子會壞掉的。

  收穫滿滿的我們高興得回家了。媽媽把蘆葦葉和竹葉煮了一下再撈出來,把糯米泡好,準備好臘肉和紅棗。要開始包了,把三四張蘆葦葉放在一張竹葉中重疊在一起。小孩子也七手八腳動起來,把好好的粽子包的歪歪扭扭的,粽子煮好以後,香味四溢,看著自己包的粽子想笑,但吃起來還是津津有味。我們把自己的粽子拿著四處跑和別人交換著吃。

  我們的家鄉的端午節是這麼與眾不同,是這麼熱鬧。

  家鄉的端午節優秀作文8

  一年一度傳統的節日——端午節又到了,帶花繩、帶荷包、吃粽子,甭提多高興了。

  我們家鄉被中國民俗學會命名為“香包刺繡之鄉”。20xx年6月,“慶陽香包繡制”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專案,可有名了。每年端午節前夕我們慶陽市都要舉辦獨具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節——香包節為端午節拉開帷幕。香包,古稱香囊、佩帷,亦稱“荷包”,慶陽當地農村稱其為“耍活子”,是勞動婦女奇託希望、祈禱幸福的產物。傳說,“香包”是當地婦女在端陽節制作各種小動物形狀的繡花荷包,給孩子們佩戴在身上驅惡逐魔、逢凶化吉。這種精湛的手工藝術被誠嗣保留下來,成為現代黃土高原上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衷心祝願。

  在慶陽,香包無處不在,隨處可見。它掛在農村老漢的旱菸袋上,戴在鄉里孩子的頭上,穿在農家姑娘的身上。到了初五這一天,大小孩子都要戴香包,尤其是孩子,前胸、後背、肩上綴滿了各種各樣表示吉祥祝福、驅邪鎮惡的香包。這一天的慶陽,大街小巷和嶺上塬下,更是香包的博覽會,城鎮鄉村香氣四溢,可謂“香飄十里,陶醉八鄉”。這天上,大人們早早起床,還採回艾草和柳條掛在門庭上避邪。從山間提回“藥水”沐浴,洗去晦氣。到了中午全家人坐在一起舉行豐盛大會餐來為端午節勝利閉幕。

  家鄉的端午節優秀作文9

  早上在吃早餐時,聽到旁邊的人在說賣艾葉的事才知道,又快到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了。是啊,每年端午節我們這裡的人家都會在門上掛艾葉、插蒲劍,說是起到驅災辟邪的作用。

  記得每年到端午節時,媽媽總是早早出去割一大把艾葉和蒲劍回來。先在門上各掛一把,然後把剩下的艾葉放到一邊,等到晚上煮水給家裡的小孩洗澡。說是用艾葉水洗過澡的小孩一年都很少有蟲子咬,也不會有皮膚病了。每到這時候小孩總是開心地在一旁玩,等著吃媽媽包好的粽子。粽子可好吃啦!圓錐形的粽子拿在手上,撥開粽葉露出潔白的粽肉,趕緊一口咬開,裡面還有紅棗、紅豆、臘肉等。這時就恨自己的肚子太小。據說吃粽子是因為要紀念大詩人屈原的。

  而這天爸爸呢,總會到街上買一些好菜回來讓我們解解饞,順便也帶些雄黃酒。到了中午一家人坐在一起開心地吃著、喝著並沾些酒點在每個小孩的額頭和耳朵上。大概是保佑平安吧。

  吃過午飯,爸爸媽媽就帶我們到大河邊去看賽龍舟,這時岸邊人山人海,彩旗飄揚,鞭炮聲、鑼鼓聲、吶喊聲響成一片。只見河面上有許多隻龍舟已經開始比賽了,水花四濺,龍舟疾馳,號子聲、鼓聲、震耳欲聾。岸邊人群也在為各自的龍舟助威加油。當第一條龍舟衝到終點時,人們會歡呼雀躍,蜂擁而上,用一匹紅綢緞掛在龍頭上以求來年平平安安。

  家鄉的端午節優秀作文10

  粽葉香隨著農曆五月初五龍舟打鼓聲響起,飄入高州千家萬戶中。

  說起端午節,我們那裡更喜歡叫它龍舟節,但在鄉下地方,也鮮有條件賽龍舟。我記得我們那邊有一首每個孩子都會用家鄉話唱的歌謠:騰騰轉,菊花園,炒米餅,糯米餈,五月初五龍舟節呀,阿媽帶我睇龍船,我唔睇,我去睇雞仔……小孩都是在這樣的歌謠中,迎來一個又一個的龍舟節。

  每年在端午節前一天晚上,媽媽就會泡上一盆糯米,為第二天早上包粽子做準備。一般都是姐姐和媽媽一起包,我和弟弟在一旁看。我們的粽子是四角型的,有兩種味道。一種是鹼水粽,呈金黃色的,有種淡淡的清香。另一種是鹹香粽,主要材料是以綠豆、瘦肉、鹹蛋為主,味道醇香濃厚。

  除了包粽子,端午節還有吃荔枝,喝艾酒,洗艾水澡的習俗。當天一大早,奶奶已經把刷牙的水準備好了,上面還飄著幾片艾葉;到了正午十二點,奶奶就會到田野山溝的一些地方,找一些我叫不出名字的植物,大大一摞,夾雜些艾葉,放進灶房裡煮水給我們洗澡,傳說會洗去一個人身上汙穢,讓人精神氣爽。爺爺奶奶還會在端午前一個星期釀艾酒,讓每個人在節日都能喝上一點,每次我都迫不及待的叫著“我要喝,我要喝!”因為味兒是甜甜的,連我們小孩都很喜歡,總會和大人們爭著喝呢!

  說著說著,彷彿又飄來了那過節的快樂和那濃郁的粽香……我愛我家鄉的端午節。

  家鄉的端午節優秀作文11

  屈原坐在火車上,思考著他將如何死呢?火車恰好執行到松花江上,屈原開啟車窗便往外跳去,可是不曾想江水太淺,而且橋低,落入水中沒能淹死卻摔了個全身骨折。一個月後,傷已好。屈原覺得還是要找個水流大而深的地方尋死。於是他來到了長江邊上,投入江中,可是不巧的是他又跳到了一條運沙子的船上,弄了一肚子的沙子,他心裡尋思,這樣死還不如不死呢,以後我要選擇更好的方式了。

  幾天之後,屈原買了一張地圖,看了又看,找了又找,找到了一個非常好的地點,青島海軍基地。因為他知道衝進去,不是被淹死就是被亂槍打死的,因為那是軍事禁區。那天,他買了一套名牌衣服,梳洗一新的頭也不回的閉著眼睛就往海軍基地衝。心中納悶為什麼沒聽到槍聲呢,撲通,他倒入水裡,可是又被推了上來。這又是為什麼呢?原來

  那天是海軍基地開放日,一隻正在為遊客表演的核潛艇又將屈原救了上來。他想,既然老天三次都不讓我死,我就要用刀將自己刺死吧。幾天後他拿著一把菜刀,跑上人行道,說:“我屈原要和大家永別了”剛要用刀切自己的動脈時,有個歹徒跑了過來,把刀撞飛了,砍到了歹徒自己的腳,自殺的刀又幫警察立了功。

  之後,警察給屈原送了一面上寫“見義勇為,人民英雄”的錦旗。以後屈原再也不想死了,因為死也實在太難了。

  家鄉的端午節優秀作文12

  端午划龍舟,在印象中,所見過的龍舟是不多的。小時候,以為龍舟就是漂浮在水上的一條龍,一條金龍,人在金龍上歌唱舞蹈。

  記得有一個端午,天空下著雨,雨簾蒙上了人們的眼眸,若隱若現,我嚷嚷著呼喊父母帶我去看。飯後時分,父親便領著我和哥哥去到西江邊上,高高的堤壩兩旁站滿了人。只見河中,十幾個壯漢坐在看著像龍的長艇上,立在龍頭旁的人奮力擊鼓,鼓鳴聲中,幾艘長艇整齊向前衝去,舟上的人用槳奮力划水,白色的水花在龍的軀體兩側飛濺。龍舟所到之處,層層浪花泛起,交錯碰撞,十分壯觀。不久,龍舟遠去,消失在了朦朧的霧氣中,神秘莫測。原來划龍舟不是看歌舞表演,就是幾條金龍在水中奮勇爭先,飛舞戲耍。

  儘管下著雨,觀眾們無不激動著,歡呼吶喊聲勢震天,龍舟的每一點動靜都刺激著觀眾們的神經。小時候覺得熱鬧非凡,堪比新年時逛花街,便也隨大人們跳躍歡呼。幼時,龍舟比賽非常難得,家家戶戶的男人都要參加,展示自己的勇敢。據說以前,小孩子還要洗“龍舟水”,以保證平平安安沒有病痛。想到此處,極想嘗試一下,卻發現河水渾濁,有汙漬漂浮其中。這裡工業廢水、生活汙水早已流入了多條河道,這條河水已經不再清澈。我收回伸出的手,心裡暗暗嘆息。

  家鄉的端午節優秀作文13

  中國有很多節日,在眾多的節日中我最喜歡端午節。因為可以吃上香甜可口的粽子,還能看到激動人心的龍舟賽。

  端午節是個非常熱鬧的節日,家家戶戶包粽子,吃粽子,這是中國人的習俗。各種各樣的粽子,形狀多多。有像元寶一樣的,這種粽子代表恭喜發財。有的像動物一樣的粽子,特別好看。粽子還有不同的味道,有甜的、鹹的、辣的、牛肉的、水果的,但我還是愛吃我家包的棗子枸杞粽子,因為我家的粽子是奶奶親手給我包的,有一種特殊的香甜,而且樣子大不一,形狀也不同。

  在端午節還有一個不可缺少的活動-------龍舟賽。寧夏的龍舟賽每年在不同的地方都有,離我家最近的就是北塔湖龍舟賽。在微風盪漾的湖面上,有七八條龍舟,每條龍舟上有十幾個人奮力划動船槳,一個人坐在龍舟前面敲鼓。眾人齊喊“一、二 、一、二”,其陣勢可與驚濤駭浪相比,岸邊圍觀的人們頂著炎熱的太陽,還依然伸著脖子,踮著腳尖目不轉睛的看著賽龍舟。再看湖中的幾條龍舟早已賽的你死我活。每一條龍舟都奮力向前,都想得第一。好多人都紛紛拿出照相機拍下這壯觀的畫面,生怕再也看不到這麼令人難忘的場面。

  “每逢佳節倍思親”這時肚子也想家了咕咕在叫。我只好依依不捨的離開了令人難忘而又激動人心的端午龍舟賽。

  龍舟賽明年再見吧!

  家鄉的端午節優秀作文14

  端午節一早,我剛睜開眼,就看到媽媽在門外忙上忙下的。出去一看,原來媽媽在插艾草,餐桌上還擺著用艾草煮成的雞蛋和幾個香噴噴的粽子。這時,我才想起今天是端午節。看著煮的綠綠的雞蛋和香噴噴的粽子,口水都垂涎三尺了呢。幾分鐘,兩個雞蛋和一個粽子就沒影兒了。

  在我的家裡頭,每個人都會包粽子。媽媽告訴我:“燁,長大了,要學會包粽子哩!來,我來教你包餃子。”我一聽到這個好訊息,一蹦三尺高。“要先去市場買包粽子的材料。”我便穿好衣服上市場了。去市場買粽葉、五花肉、糯米,繩子。媽媽先把糯米、五花肉,繩子洗乾淨,然後把五花肉切成小塊,再把粽葉和繩子煮一煮,這樣才能使粽葉和繩子變成柔軟更好包,糯米不容易掉出來。

  “先把長長的粽葉摺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稜角。然後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後把箬葉包著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狀。”媽媽對我說。我想想,這不是很簡單嗎?便開始動手了。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後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媽媽親切地對我說。我似懂非懂的點點頭,可是還是做不好。沒辦法,媽媽無奈的搖了搖頭,走過來手把手的叫我,一個還算像樣的粽子在我手上誕生了。

  我終於吃上自己包的粽子啦!突然有一種說不出的快樂!耶,我終於會包粽子啦!

  家鄉的端午節優秀作文15

  星期六我和媽媽去外婆家“媽媽,媽媽我們買點東西給外婆吃吧”媽媽說:“好呀,端午節快到了買點粽子,雞蛋吧。”我問媽媽端午節為什麼要買粽子呢?記得幼兒園老師以前也說過端午節的故事,可那時年紀還小,只記得端午節要吃粽子、賽龍舟。

  在路上媽媽給我講了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傳說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屈原是一個非常愛國的人。他提倡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合齊國抵抗秦國,遭到一些小人的強烈反對,楚懷王聽了小人的話把屈原革了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長江流域。後來,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在五月初五那天,他傷心欲絕抱著石頭跳下汨羅江,屈原死後,楚國百姓非常哀痛,紛紛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著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的還拿了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

  人們見後紛紛模仿。還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哦,現在我明白了端午節原來是這樣來的。”

  聽了這故事小朋友們你們也清楚端午節的由來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