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端午節>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合集15篇

端午節的作文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合集15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裡,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透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端午節的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1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汩羅江邊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後,五月初五成了傳統節日——傳統節日端午節,大家包粽子、划龍舟、煮雞蛋,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又是一年傳統節日端午節,我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奶奶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粽子。

  包粽子,首先要把箬葉洗乾淨,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雞蛋、肉等做陷,將自己喜歡的陷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箬葉摺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稜角。然後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後把箬葉包著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狀。

  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後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

  奶奶就不止一次看著我的“傑作”發笑:“這,這能叫粽子嗎?你讓細線系在什麼地方啊?”

  我暈!感情粽子包出四個稜角是方便用細線繫著掛起來的,怎麼這世界上就沒有圓粽子呢?

  包好的粽子放進鍋裡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後,改文火煮30分鐘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為從鍋裡飄出那粽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粽子終於從鍋裡“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裡,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裡面金黃松軟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

  今年傳統節日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粽子,品嚐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蜜。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2

  在小時候,端午總是充滿著濃濃的歡樂色彩,在這一天人們放下平時的勞碌,開開心心地包粽子,扒龍舟,熱熱鬧鬧地快樂一天。我也不例外,誘人的粽子讓人垂涎三尺,長長的米粒煮得泛黃,裡面包了豆沙或棗子的陷。米有些透明,也露出些泛紅的顏色,四角倔強的翹著,可愛極了。包粽子的葉子上沾滿了水,也沁入一點米的香味。一口在粽子上咬下去,滿嘴便充滿了米香,再咬一口,便會看到暗紅色的餡兒。餡兒甜甜的,有了米,這種甜也不膩了;米中融入了棗或豆沙的香甜,也是別有一番滋味。

  端午節的來歷是為了紀念中國古代偉大的詩人屈原。據記載,公元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睜睜看著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卻無能無力,他心如刀割,於五月初五投汩羅江而死。兩千多年後,五月初五成了傳統節日——端午節。大家包粽子,賽龍舟,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這是一首關於端午節的兒歌,每當小朋友唱起這兒歌時,人們就知道端午節要來臨了,一轉眼,端午節來臨了,一大早起來。吃過早飯後,就匆匆忙忙地出門去看賽龍舟了。剛來天鵝湖只見從遠處划來了十幾條龍船。龍船偏長細窄。龍頭有黑。灰。紅等顏色。很快,比賽開始了。選手們爭先恐後,不甘落後。觀眾們也在一旁加油鼓頸。就要接近終點了,選手們敲鑼打鼓,唱著打油詩。到終點了,來自荔灣區的選手獲勝了。接著就是最有趣的“搶鴨子”遊戲了。資助方和一些好事的富人不許多鴨子仍進水中。選手們從船上跳進水裡抓鴨子,抓到的歸自己。圍觀的觀眾也不甘落後,紛紛跳進水中,場面一片混亂。

  比賽結束了,我回到家中,吃著香噴噴的粽子,一家人說說笑笑,開心極了!端午節也將隨著笑聲一直留傳下去,成為全世界人民的節日。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3

  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一樣,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

  這天是端午節,大家明白端午節的來歷嗎?!不明白吧!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此時你們還記得楚國那位愛國大將屈原嗎?我來說一說他吧!

  屈原是戰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我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訊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著淚划著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裡餵魚,期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我來講一講賽龍舟的來歷吧!當時楚人因為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臺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臺灣知府蔣元君曾在臺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此刻臺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

  小孩還要掛香囊的。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此時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一樣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端午節的活動可真多呀!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4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

  瞧!濠河那邊正在熱火朝天地舉行龍舟比賽呢!一條條龍似離弦的箭從岸邊射出,你追我趕,似乎要與風兒賽跑,與日月爭輝。

  今年的端午,我們照例去外婆家。我在樓上剛做完作業,就聽見外婆在樓上大喊:小饞貓們,快下來包粽子喲!看來這次外婆不想讓我們坐享其成了。一群小饞貓聽罷,不約而同地蜂擁而至,三步並作兩步地跑下樓,趕集似地聚攏到外婆身旁。

  外婆耐心地教我們如何包粽子,經過三番五次的試驗,我終於包了一個有模有樣的蜜棗粽。過程是這樣的:先把三片蘆葉左折右疊,折成一個漏斗形,然後把白白的、晶瑩剔透的糯米倒在漏斗裡,再加一顆散發著誘人香味的蜜棗,之後把漏斗嚴嚴實實地封好口,最後把粽子五花大綁起來,就大功告成啦!原來在書上看到包粽子挺簡單的,可真正做起來也挺難呀!我突然明白了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句話的含義了。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學會了包粽子。譬如我妹妹,因為年齡太小沒有耐心,所以她就隨心所欲地包了一個長方形粽子,還很興奮地大喊:大家快看,我會包粽子了!弄得我們捧腹大笑。

  到了晚上,月亮姐姐嘴角帶著點笑意走上了天空,把光芒灑下大地。吃飯嘍!的聲音頓時響起。在有著濃濃家鄉味道的飯桌上,香噴噴的粽子出爐了。我吃在嘴裡,甜在心裡。

  這時,愛喝酒的舅舅把雄黃酒隆重地請了上來,連從來都不喝酒的爸爸也抿了一小口。爸爸告訴我,喝雄黃酒有辟邪解毒的功效哦!

  吃完熱氣騰騰的晚飯,全家一起出門散步。我發現家家戶戶都掛著艾草,耳畔又隱隱約約響起一首童謠: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5

  每個節日都有它特定的歷史,讓人讀起來非常入味。就比如端午節,相信大家很想了解端午節的傳說是什麼,那麼,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端午節的傳說是什麼。

  端午節的傳說是什麼?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更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的習俗。“端午節”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名稱由來(端午節的傳說是什麼):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漸漸演變成了現在的“端午”。《燕京歲時記》記載:“初五為五月單五,蓋端字之轉音也。”

  紀念屈原(端午節的傳說是什麼):

  屈平,字原,通常稱為屈原,又自雲名正則,號靈均,漢族,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屈原雖忠事楚懷王,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後又因頃襄王聽信讒言而被流放,最終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是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也是我國已知最早的著名詩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創立了“楚辭”這種文體,也開創了“香草美人”的傳統。代表作品有《離騷》《九歌》等。

  端陽節

  據《荊楚歲時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天氣好的日子,故稱五月初五為“端陽節”。

  透過以上對“端午節的傳說是什麼”的介紹,大家對端午節的瞭解不會單純停留在表面了,關於端午節的傳說相信大家也有了自己新的認識。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6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每次念起長詩《離騷》中的這名句,我就會想起那位因勸說楚懷王失敗而抱石自沉汨羅江的'悲壯愛國詩人——屈原。

  戰國時期,張儀提出連橫親秦,要拆散齊楚聯盟,就找到了楚懷王,許諾六百里地要楚懷王和齊國絕交。屈原等大夫極力勸阻,可楚懷王垂涎那六百里地的好處,就和齊威王絕了交。結果事後張儀反悔,楚懷王病死秦國,繼位的楚頃襄王還是主張投降秦國,屈原幾次被流放,最後見故國無救,想起自己的種種遭遇,越想越悲憤,就自投汨羅江了。

  農曆五月初五,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每年的端午節都過的熱鬧非凡,今年自然也不例外。端午節少不了吃粽子,賽龍舟。

  說起吃粽子,自然的有包才有吃。我媽媽可是一個包粽子能手,今年她要教我包粽子,帶你去瞧瞧吧!“哎,你這裡錯了,不要放這麼多肉。”“喂喂喂!你怎麼把花生給吃了”“啊!那些是菜葉,不是包粽子的。”調皮的我正廚房裡搗亂呢!好了,迴歸主題,正式包粽子。“先把粽葉捲成一個圓錐筒,然後放入糯米和花生、肉餡和紅棗。再把上面蓋起來,最後,綁好定形,一個粽子就成了。”我雖然也是按著媽媽的步驟做的,但感覺怎麼也不像一個粽子。但雖然如此,還是包得其樂融融。

  吃了粽子,渾身有勁,賽龍舟嘍!隨著裁判一聲令下,十幾條龍舟一起向終點飛快地游去,比賽剛剛開始,大家都力氣爆棚,迅猛地划著槳。只有一艘龍舟緩緩的遊動著,大家都認為這艘肯定輸了,頓時響起一片噓聲。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到後來,當大家都累了,不得不減緩速度時,這艘龍舟還是保持著一定的速度,很快反超,結果成了冠軍。場上喝彩聲此起彼伏,也有人認為他們這樣與賽龍舟比賽的熱鬧不符,這種方法不可取。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7

  端午節快到了。遠處山上的空氣中瀰漫著艾草的香味。然後它繼續隨風漂流。它讓每個家庭都變得綠色。在六月的編年史中,有一首關於端午節的詩。

  我印象中的端午節在流蘇般的綠色絲綢之間穿梭。

  懸崖上掛下來的綠色絲線是奶奶包粽子的寶貝。通常在前一天採摘,只需要用清水清洗。粽子煮熟後,薄薄的綠絲中所含的'清香會滲透到竹筍和竹葉的各個層次,滲透進來又滲透出去。是的,奶奶用來包粽子的竹葉是那些有粽色和黑色圖案並帶有一些毛髮的竹葉。它們在未知的時間被拾起並儲存。儘管它們已經被捲成了卷軸,但它們仍然散發著勞動藝術的芳香。

  竹筍和竹葉是用在老房子裡挖了幾十年的井水沖洗的。在井的邊緣有一個木桶,由於水太多,它變得很重。很明顯,把手變黃了,但是桶壁已經長出了一點青苔。有陽光的時候,井壁上會有一些不同大小的白點。它們是太陽的縮影,更像人們挖井時眼中的希望。

  記憶中的端午節在我嘴角流淌,粘滿了米粒。

  我喜歡左手拿著一個破腦袋的鹹鴨蛋,右手拿著一個剛剛去掉紅線的豆粽子。我更喜歡把一根筷子插入滿是米香味的粽子的四個角中的一個,然後輕輕咬下另外三個角。剛剛煮好的粽子被串在竹竿上冷卻。結果,沒過多久,熱氣騰騰的粽子就讓整個大廳充滿了它們的香味。冷卻後,取下幾根線,將幾個圓鹹鴨蛋放入竹籃中,一個一個地送粽子。

  這時,也有人會把美味的粽子送到我們家門口。然而,奶奶很少吃。兩大罐粽子中只有一兩罐足夠一家人吃。我以為是奶奶知道鄰居喜歡粽子,所以她給了很多。現在很明顯,奶奶不僅送了粽子,還送了粽子裡那些看不見卻很香的東西。那些看得見的和看不見的都變成了美麗的微笑,就像端午節的鮮花,只是對那個人嘆息。滄桑已經填滿了臉頰。

  我多麼希望我能再吃到那個包著甜味的粽子。我聳聳肩,深深地吸了吸鼻子。的確,我又聞到了空氣中隱隱約約的艾草的香味。香味飄進我心中的小屋,一首端午節的詩飄進了六月的編年史。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8

  一轉眼,眼看就要到端午節了,因為今年是閏二月,所以端午節比平時晚了一個月,記得小時候端午都在六一節前的,這兩個節在一起,顯的頗有特色。

  記得,我家後面大壩下有條河.我到現在都忘記它叫什麼河好象應該是洮兒河!在它的上游就是我們整個城的人歡度端午節的重要**場地.這個**完全是自發的,不知道從何年開始.好多年沒有回去了不知道今天它是否更壯觀.

  在我小的時候,每到端午節前夕,家家都疊起五顏六色的葫蘆,準備在端午這天早上掛起來,用樹枝掛在屋簷上,大門上,遠遠看去,綠色的樹葉,紅色的,黃色的葫蘆隨風飄蕩,是那樣牽掛我的心,讓我今天仍難以忘懷!那似乎就是家鄉春天的開始!

  我看到別家疊的葫蘆是那樣的漂亮,羨慕極了,無奈就齷瘥一回,在早上把別人家掛好的葫蘆偷走掛在自己家的屋簷下,來滿足自己的平衡心.

  我和我的幾個小玩伴,在端午節的前夕就商量好,在節日的這一天凌晨1點多就起身一同來到河邊的大橋上,雖然早,可是這裡的人已經不少了 ,我們家鄉的習慣,節日這一天是必須在這個河邊洗臉的,年輕的人跳起歡快的舞蹈,在那個年代,真是時興迪斯科的時候,我們不懂就看熱鬧!順便折幾根柳枝,回家掛葫蘆去,由於我當時10歲左右,記得回家的路由於天早的過,好象特別的遠.到家後,家裡把雞蛋都煮好了,我們這些孩子紛紛拿出雞蛋開始磕,看誰的雞蛋最硬,誰就是最厲害的,這樣的推薦到學校進行戰鬥,通常學校裡最厲害的雞蛋由於舍不的吃,都以放壞為結局.

  在外面多年,我始終有個心願,那就是回老家去過個端午節,去河邊洗一下我這好多年沒洗過的臉啊,去喝一口家鄉河的水!去起一回大早去看看家鄉的河家鄉的景!去看看家鄉的葫蘆,順便偷幾枝帶回來~!現在長大了,過節的氣氛也沒有以前濃郁了,好懷念以前的日子~!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9

  端午,中國人都知道的。其實他還有其它的稱呼如:端陽,重五……

  記得小時候,過傳統節日端午節,總是一早起來,站在院裡活動身骨,然後在耳邊掛上一脈不知名的植物,那個植物有一種攝人的清香,睡意不知不覺都被捲走,腦中只有一股清風在環繞。

  那時候還小,不知道那植物有什麼用處,但是聽爺爺奶奶說過,那是一種可以避邪的草藥,端午那天是必不可少的。

  你也千萬別不信。我羰午那天出門,看到家家戶戶上掛著的都是那種植物,在門窗上,在小屋中,整個小城迷漫著這種清香的氣味,令人心曠神怡。

  中午的時候,我們孩子們可高興了,因為我們可以吃鴨蛋了。

  你別認為鴨蛋沒什麼,你得記住,那一天是端午。

  沒錯,端午的鴨蛋是很特別的。

  這些鴨蛋是以我上文說的藥草煮出來的,那藥香再加上鴨蛋本身的香味,別提多誘人了,而且,鴨蛋也因為藥草的浸泡,全變成了青黃色,看著都讓人眼讒。

  兒時手比較小,想多拿鴨蛋卻拿不了幾個,所以總是用毛線織成一個絡子,然後用一個個裝在裡面,掛在胸前,這當然不好看!但當時卻是我們孩子心愛的飾物,鴨蛋掛久了,我們一高興,便掏出絡子裡的鴨蛋,吃了。

  孩子吃鴨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頭,其它都不碰破。吃光裡面的蛋黃蛋白後,便用清水洗淨。晚上一到,便鑽進竹林中,抓幾隻螢火蟲,放在蛋殼中,在上面蓋一層薄羅,封好。螢火蟲便在裡面一閃閃地亮,很是燦爛!

  現在長大了,竹林也消失了,大概不會再有兒時的端午吧!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10

  端午節來源於屈原的故事:愛國詩人屈原出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沒有被國王採納,他反而被逐出宮中。屈原氣得不得,跳進汨羅江。當地的漁夫得知後划著小船把竹筒裡的米撒向汨羅江給屈原。後來,大家把竹筒盛米改為粽子,把劃小船改為賽龍舟來紀念屈原。我們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們家每年都過端午節。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粽子。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媽媽。每年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粽子。媽媽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的粽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節媽媽都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裡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與棗分別洗一洗。等蘆葦的葉子涼以後,她就開始包粽子。她先取三片葉子,將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錐體,然後先放一個棗,接著在裡面放上糯米,中間再夾幾個棗,最後用線把葉子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她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活像是一個個老佛爺在睡覺。等粽子包完後,媽媽把它們放在高壓鍋裡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然後就可以吃!媽媽包的粽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見到粽子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每當吃粽子時,我總是吃得很多!

  過端午節除要吃粽子,還要賽龍舟喲!

  我最喜歡看賽龍舟,幾十個水手都拿著槳,奮力地划著,擂鼓的水手士氣高昂,用力地敲著。“加油,加油!”場外的拉拉隊激情洋溢,發出雷鳴般的吶喊聲、助威聲,水手們聽不得不更加使勁划船。整個賽龍舟的場面非常壯觀、熱烈。

  吃粽子、賽龍舟,這兩樣傳統習俗共同編織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節。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11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每次念起長詩《離騷》中的這名句,我就會想起那位因勸說楚懷王失敗而抱石自沉汨羅江的悲壯愛國詩人——屈原。

  戰國時期,張儀提出連橫親秦,要拆散齊楚聯盟,就找到了楚懷王,許諾六百里地要楚懷王與齊國絕交。屈原等大夫極力勸阻,可楚懷王垂涎那六百里地的好處,就與齊威王絕了交。結果事後張儀反悔,楚懷王病死在秦國,繼位的楚頃襄王還是主張投降秦國,屈原幾次被流放,最後見故國無救,想起自己的種種遭遇,越想越悲憤,就自投汨羅江了。

  農曆五月初五,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每年的端午節都過的熱鬧非凡,今年自然也不例外。端午節少不了吃粽子,賽龍舟。

  說起吃粽子,自然的有包才有吃。我媽媽可是一個包粽子能手,今年她要教我包粽子,帶你去瞧瞧吧!“哎,你這裡錯了,不要放這麼多肉。”“喂喂喂!你怎麼把花生給吃了”“啊!那些是菜葉,不是包粽子的。”調皮的我正在廚房裡搗亂呢!好了,迴歸主題,正式包粽子。“先把粽葉捲成一個圓錐筒,然後放入糯米與花生、肉餡與紅棗。再把上面蓋起來,最後,綁好定形,一個粽子就成了。”我雖然也是按著媽媽的步驟做的,但感覺怎麼也不像一個粽子。但雖然如此,還是包得其樂融融。

  吃了粽子,渾身有勁,賽龍舟嘍!隨著裁判一聲令下,十幾條龍舟一起向終點飛快地游去,比賽剛剛開始,大家都力氣爆棚,迅猛地划著槳。只有一艘龍舟在緩緩的遊動著,大家都認為這艘肯定輸了,頓時響起一片噓聲。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到後來,當大家都累了,不得不減緩速度時,這艘龍舟還是保持著一定的速度,很快反超,結果成了冠軍。場上喝彩聲此起彼伏,也有人認為他們這樣與賽龍舟比賽的熱鬧不符,這種方法不可取。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12

  五月五日是端陽。當艾條插入時,門裡充滿了香。吃粽子和黃武。龍舟快樂地下水。端午節在每年的五月五日。我的家鄉——杭州,那裡的端午節有著不同的風味。

  端午節就要到了。每個家庭的門上都掛著一株艾草。許多孩子帶著一些精緻可愛的香包。茵陳大多用紅線拴在門上,可以驅走蚊子,保護健康。不同的是,香包有不同的風格和形狀。它們色彩鮮豔、美麗,可以掛在身上驅邪。

  一、二、一、二這是端午節南方一項非常熱鬧的活動——龍舟競賽。杭州西溪溼地每年都舉辦端午節。這是一項令人興奮的活動。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去了這個活動的現場,看到了許多大的領先的船隻,充滿了多彩的小彩旗。身穿白色、黃色和紅色衣服的壯漢拿著泥漿,隨著鼓聲的節奏划動。我很害怕。那時,我叔叔正在一艘紅色的龍舟上用力划船。突然,人群爆發出一陣笑聲。怎麼了?原來,我叔叔的龍舟給了我們一個壯觀的翻滾。船上所有強壯的人都下水了,變成了落湯雞。我只是害怕,突然大笑起來。到目前為止,賽龍舟仍然是我最喜歡的活動。

  當然,在美食的世界裡,我們怎麼能在端午節少吃點東西呢?黃武和粽子是端午節不可缺少的。但是對我來說,粽子味道更好。我們吃兩種形狀的粽子:三角形粽子和四角粽子。紅粽色看起來很吸引人。粽子的味道很香。肥瘦的豬肉和美味的肉汁吸收了每一粒糯米。一口咬下去。它既美味又溫暖。它柔軟而精緻。軟糯的味道是無窮無盡的。在古代,人們把粽子扔到河裡是為了不讓魚吃屈原,屈原因為愛國而投河自盡。現在,粽子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食品,並廣泛傳播。每次我在家煮粽子,整個房子都散發著香味。我忍不住又吃了一次。每一口都充滿了油。

  在端午節,人們會聞到粽子、龍舟和屈原的味道。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13

  中國是一個歷史的文明古國,它有著五千年的悠久歷史。有著獨特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傳統佳節更是各式各樣,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不同的節日,蘊含著不同的民俗文化,凝聚著中國人的精神。清明掃墓拜祖先,緬懷先輩恩德,激勵後人。中秋節吃月餅,賞明月,祝福家人平安團圓幸福。春節貼對聯,放鞭炮,寄寓生活紅火,吉祥如意。在這些節日中,我卻偏偏對端午節情有獨鍾。

  說起端午,那自然少不了粽子。每當端午節來臨時,母親就會事先準備好竹葉,糯米,紅豆,肉類,鹽,葡萄乾等材料。然後開始包粽子。首先,媽媽拿出一張竹葉捲成一個漏斗的形狀。接著往漏斗裡放出自己喜歡的食材。若喜歡甜的,就往裡面多加些糯米和紅豆之類的。若喜歡鹹的。就往裡面加些肉類鹽等。我們根據自己所加入的食材給粽子命名。在很多年以前,考取功名的門第才子都要吃上一頓粽子,粽子的"粽"同"中"。為“功名得中"之美好寓意。當香噴噴的粽子做好之時,揭開鍋蓋,一股濃濃的糯米香撲鼻而來,夾雜著竹葉的香氣。一個個大大的三角粽,直令你垂涎三尺。

  當然,粽子不止是有三角形的,什麼正三角形的,斜三角形的,金字塔形的,長方形的,方形的……花式粽子看的你眼花繚亂,這是因為地區的不同,飲食方面也有所不同。因此才會有這麼多的粽子形狀。光吃粽子怎麼行呢?當然要配上好喝的雄黃酒啦。可不是一對搭檔嗎?

  除了吃粽子,喝雄黃酒,人們還要在房門上插些艾葉。以艾葉“懸於戶上,可攘毒氣"是古人對端午插艾的機理的科學認可。我們這的農村至今仍保留著這樣的習俗。

  端午節即將來臨,你是否正期待著那香甜軟糯的粽子,熱鬧激烈的賽龍舟,充滿神奇的薰蒼朮,性溫味苦的雄黃酒。豈不正應了兒時的童謠: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掛香囊。五彩線,手腕綁。吃粽子,蘸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14

  五月五,過端午,賽龍舟,敲鑼鼓。

  所有大街小巷都沸騰起來了,有賣香囊的,賣艾草的,還有賣五色線的。俗話說的好,屋上綁艾,家家有愛。於是我家到處也都放上了艾草。媽媽還買了一些五色線,戴在了哥哥姐姐和我的手上。

  今年的端午氣息,老家最旺,和一家人團團圓圓吃粽子,那才叫艾。所以我們決定去奶奶家過端午。

  一路上鳥語花香,果實累累。到了,我下了車,便向家門奔去。爺爺奶奶在看電視,聽說某地又新增確診病例23例,不會吧!病例又增加了這麼多,看到這兒,我才想起自己又忘戴口罩了。唉,我真是大馬虎!

  中午,爸爸媽媽準備包粽子,我也想包一下試試,可媽媽說我還不能包粽子,因為我太小了。爸爸比較善解人意,說:她想包就包吧,小孩子手巧,說不定能比咱們包的還好。於是我就加入了包粽子團。

  首先,準備一張方形的粽子皮,然後把糯米平鋪在上面,再放幾粒花生,可花生到底放幾顆呢?我不太愛吃花生,那就不放了吧。然後再放兩顆蜜棗,這樣口感吃起來甜絲絲的更符合我的少女心。最後再放一層糯米。開始包了,先將長的那兩邊往裡包一下,再把上面短的一邊往下折,然後翻個面,用繩子固定好粽子葉。看到爸爸媽媽嫻熟的手法,我百般羨慕,可我還是第一次包。繩子一綁,一個粽子就包好了。我看著我那個有點拙態的粽子,心裡歡喜著:我會包粽子了!我屋裡屋外的跑著,看見人都指著我的粽子說:看,我自己包的粽子!人們都連忙誇讚:妞妞會包粽子了!我快樂地回了家,爸爸說:要上鍋蒸了,把粽子給爸爸好不好?我這才戀戀不捨地把粽子給了爸爸,然後去看電視。

  不知不覺中,粽子蒸好了,爸爸把我包的粽子放到我的碗裡,那粽子白白的,像個白胖子,吃一口糯糯的。

  真是吃在嘴裡,甜在心裡。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15

  千百年了,這江水依舊如此,如此咆哮而過,如此自由不羈,它對世間的煩惱絲、庸俗功不屑一顧,它對凡塵的假正義、持清高冷眼相對。

  我們都記得,這是他的性格,這是他一生的榮耀。又到一年端午時,滿腔壯志凌雲的英雄還好嗎?心中那團燃燒著的熱烈火焰仍未熄滅的將士還好嗎?揮毫潑墨便能出口成章的詩人還好嗎?

  我在感嘆,中華民族偉大的歷史征程中,便是有了他們寧死不屈的高尚情操才如此絢爛,便是有了他們不慕名利的堅貞烈傑才如此恢弘。我知道你一定記得,這是中華五千年有關於國家的節日,這是中華五千年有關於氣節的紀念。

  把時光推回到那一年的江畔前,我遠遠望見了那挺直的背影,他在與漁夫談論。他拒絕庸俗,拒絕賄賂,拒絕高官,他說他有無限憧憬的政治抱負,只可惜無人問津。漁夫笑說,何必讓自己這般疲憊,倒不如隨了這江水,一傾而下,無所顧忌。他怒髮衝冠,他再度失控,他對著江水吶喊,他不怕辛苦、不怕旁人的譏諷,他卻無奈讒言進諫,更無力抵抗扭曲的歪理。

  “這江水儘管一傾而下,卻不是您所想的那般,萬物都可包容。今天我將我的情懷賦予於它,願後人得以啟示,願理想不死不滅。”

  說罷,縱入江中,義無反顧。

  豪情,壯志,一腔熱血。他身上所呈現的品格,世人你看到了嗎;風聲,雨聲,石破天驚,他骨子裡爆發的聲浪,世人你聽到了嗎;烏雲,征程,拼搏,吶喊。他心中所承載的能量,世人你感受到了嗎?

  如果這便是一個國家的向心力,如果這便是泱泱中華的凝聚力,那麼期待吧,他的夢想由我們接力,他的能量由我們延續,他的詩篇由我們傳誦,他的歷史由我們改寫。

  今天的一江水上是競渡的龍舟,今天的家家戶戶前是艾草的沁人,今天的清晨空氣中瀰漫著粽子的香味,靈魂啊,你可否回家;壯士啊,千年不離。一種信仰支撐一個民族,一份能量點燃一束火花,一隻雄鷹沸騰整片草原,一江春水奔騰中華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