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端午節> 家鄉風俗端午節作文範文600字(通用30篇)

家鄉風俗端午節作文600字

家鄉風俗端午節作文範文600字(通用30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家鄉風俗端午節作文範文600字(通用3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家鄉風俗端午節作文600字 篇1

  節日指出誰說的端午,傳聞千古是屈原。這是端午節,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

  端午節在每年農曆五月初五,這是我的家鄉長江以南的蘇州的一個盛大的節日。每到端午,家家戶戶都按習俗在門上掛綠艾草,灑黃酒驅蚊,孩子的腳踝和手都用彩色絲線包裹,據說是辟邪求平安。我不太瞭解這個習俗,因為我一直被美味的粽子所饞。粽子有棗餡,紅豆餡,蛋黃餡,但我最愛吃肉餡。

  綠色宗葉是用軟糯米包裹,混合配料,加上一塊美味的肉,在蒸籠中蒸一個小時。宗野的香味帶著肉的味道從鍋裡溢位來,總是讓我垂涎欲滴,嚥下去。粽子蒸熟,綠葉剝開,肉露出頭,一股香味撲面而來。用力咬一口,仔細咀嚼。味道真的好喝好喝。記得小時候我問媽媽:媽媽,為什麼端午節只吃粽子?我好想天天端午啊!媽媽撫摸著我的頭,輕聲說:“傻孩子,端午節吃粽子為作曲,是因為屈原。”。傳說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主張育才賦民,富民強兵,爭取聯合反秦。然而,他遭到貴族的強烈反對。最後因為看到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投汨羅江自盡。後來,為了紀念他,人們慢慢傳播吃粽子的習俗。聽了媽媽的話,我點了點頭,但是濃郁的香味一直充斥著我的全身。

  吃完粽子,晚上該看遊輪了。這就是我的家鄉和其他地方用賽龍舟紀念屈原的區別。就是晚上,船上裝飾著各種鮮花和各種具有蘇州特色的帛竹,再裝飾上彩燈,晚上在江南的小橋流水間緩緩行駛。人們三五成群地來到花船的河邊,有的站在小橋上,有的躺在河邊的柵欄上,淘氣的孩子甚至爬上了樹。遲到的人只好踮起腳尖在人群中使勁探頭探腦,生怕錯過這條漂亮的船!

  這是我家鄉的端午節,傳統習俗,香噴噴的餃子,炫目的遊船,讓人永遠銘記的家鄉情懷!

  家鄉風俗端午節作文600字 篇2

  伴著粽香,又來到了我最喜歡的端午節。我們家鄉的端午節,很多風俗和外地一樣,端午節是個非常熱鬧的節日,家家包粽子,吃粽子,插艾草,這是端午節必定的習俗。聽說這其中還有一個故事,據說,很久以前,有一位著名愛國大詩人,他叫屈原,當初他滿心想精忠報國卻被奸臣所害,就投進了又急又寬的汩羅江裡,人們知道了,怕江裡的魚蝦把屈原的屍體吃掉,便包了許多味道鮮美的粽子扔進江裡,這樣魚不會吃屈原的屍體了。正好那天是農曆五月初五,善良的人們為了紀念屈原,把這天定為端午節,以示悼念。

  這一天,天空灰濛濛的,而我們一家的心情恰好相反,輕如棉的風浮過我的臉頰,舒服極了!一大早,我和爸爸媽媽騎著車子去奶奶家過端午節,奶奶還炸了糖包和菜角,一定很好吃。可是在半路中,因前天下雨形成一條條泥路,坑坑窪窪的,使我們的車子很難再往前騎,無奈之下,只好把車子停在正好路過的同學家裡,單身前進!我們拖著沉重的步伐,一步步艱難地向前走著,鞋上沾滿了泥巴。終於,在重重困難下到了奶奶家,實在把我們給累壞了,我一屁股癱在奶奶家的床上,打開了電視,畫面上正放映著端午節不可缺少的習俗——賽龍舟。在寬廣的江面上,放下三四條龍舟,十幾個人奮力划動船槳,一人坐龍首敲鑼,一人坐舟中打鼓,眾人齊喊:“一、二”“一、二”其陣勢可與驚濤駭浪相媲美,我頓時倦意全散,拍手叫好,幾條龍舟猶如猛斧破江早已賽得你死我活。場面真是如此壯觀!

  這時,奶奶輕輕地走過來,手裡給我拿著粽子,糖包和菜角,讓我趁熱吃。我就一邊吃著美味的食物,一邊看著賽龍舟壯觀的畫面,真是兩全其美!家鄉的端午節和外地的習俗一樣,過得紅紅火火!

  家鄉風俗端午節作文600字 篇3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在這陣陣兒歌聲中,我們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中國傳統佳節——端午節。

  要問端午節的來歷,可有很多故事呢。就給大家講其中一個吧:在戰國時期,楚國有位愛國詩人叫屈原。屈原在楚王的身邊做官。昏庸的楚王總是聽信那些奸臣、小人讒言,不聽屈原的忠言。後來楚王竟把屈原削職流放了。在流放的過程中,屈原看見楚國都城被敵軍佔領,百姓遭殃,慘不忍睹,屈原非常悲憤,於是跳江自殺。人們非常傷心,划船找屈原的屍體,還包粽子給魚蝦吃,希望魚蝦不要傷害屈原的屍體。於是,人們為了紀念這位愛國詩人就把這一天作為“端午節”,用包粽子、賽龍舟的形式表達對屈原的緬懷之心。

  端午節還有很多習俗呢!包粽子、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為了避邪。粽子幾乎是每家每戶過節必不可少的物品,奶奶在包粽子前,總是要先把粽葉泡上很長時間,再煮上一天。裹粽子時是先取三片煮好的粽葉,圍成一個圓錐形,然後往裡面放些糯米,還可以根據個人喜好,新增不同的餡料,諸如:花生米、紅豆、肉、蜜棗等等。再用棉線捆起來,一個玲瓏可愛的粽子就誕生了。但現在還不能吃,還要把包好的粽子煮上一天,到第二天我們就可以大享美味啦。解開一個熱騰騰的粽子,蒸汽直衝天,而粽子活像個老爺舒服地躺在粽葉裡。糯米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亮、金銀剔透,就像一顆顆璀璨的鑽石。糯米的濃香夾雜著縷縷草葉的清香沁人心脾,我顧不上燙,咬了一口,含在嘴裡,越嚼越有滋味。

  在今年的端午節裡,我不僅學到了很多知識,還品嚐了美味的粽子。這真是個快樂且有意義的端午節!

  家鄉風俗端午節作文600字 篇4

  很多節日都有各地的風俗習慣,但是我對家鄉端午節的習俗記憶猶新、印象深刻。

  今年的端午節那天,我和爸爸媽媽去湘湖遊玩。正趕上下孫文華村在舉行端午節活動——粽香情濃,我們也積極地參與了活動。雖然活動還沒開始,但是場地上早已人山人海。

  場子中間放著一張大桌子,桌上擺著傳統五黃:黃魚、黃鱔、黃瓜、鹹蛋和雄黃酒。聽爸爸媽媽說吃五黃可以抑制黴運,增強自己的精力。場地兩邊擺著長長的桌子,桌上放著密密麻麻的粽葉、糯米、紅棗。

  活動開始了!第一場是包粽子比賽,人們紛紛圍攏過來,爭先恐後地拿起粽葉包了起來。雖然我不怎麼會包,但是看著大家的樣子,也學著包了起來。在我們身旁有好幾個奶奶也在包粽子,她們包得可快了,有的在放糯米,有的在用線把繩子扎牢。她們不僅做法精確,而且動作敏捷,真是太厲害了!包完以後,我們得到了一個香囊包,這個香囊包味道怪怪的,很像艾草的味道。

  除了包粽子、吃粽子,更重要的專案就是賽龍舟。走出包粽子大廳,就可以看到湖面上有一條條龍舟飛馳而過,他們敲鑼打鼓,彷彿真的是一條條巨龍在向終點衝刺。岸上的人們也紛紛為他們加油鼓勁。劃到一半的時候,所有划船手都力氣大增,好好像吃了大力丸似的,又過了幾分鐘,競爭已經進入了白熱化階段,所有人都用最後一絲力氣在拼命向前劃。100米!50米!20米!5號船突然發力,一下子超過了其它船,獲得了第一名。

  我喜歡端午節,不僅因為可以吃到香甜可口的粽子,還讓我感受到各種傳統風俗和豐富多彩的紀念屈原的活動。

  家鄉風俗端午節作文600字 篇5

  在我的家鄉。端午節有吃粽子、吃蠶豆、插艾葉、灑端陽水、洗端陽澡和喝雄黃酒的風俗,部分地區還有賽龍舟的活動。

  端午節前一天的下午,各家各戶要在門窗上插艾葉和菖蒲。知道為什麼要插艾葉嗎?因為到端午節的時候,正是夏季傳染病開始抬頭的時候。把艾葉插在門窗上,利用其揮發的芳香氣味潔淨空氣,驅趕蚊蠅,驅瘟除邪,以達到防病目的。端午節除了插艾葉,還要吃粽子。關於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古代詩人屈原的。這一天,我媽媽從超市裡買來了各種各樣美味的粽子。有鮮肉板栗味的、原味的、八寶的、蜜棗的……當媽媽把粽子從電飯煲裡拿出來,放在我的盤子裡時。我聞到了一股清香。我剝開粽子的葉,吃了一口。感覺糯米和各種各樣的豆在我的口中跳舞,口感好極了。吃這粽子,就像來到了竹林裡,呼吸著清新的空氣,望著蔚藍的天空、綠油油的草地……

  吃飯時,大人還會用雄黃摻在小孩子的額頭上寫個“王”字,為的是驅魔辟邪,還可以防蟲叮蛇咬。灑端陽水也是端陽節的一種風俗,把艾葉、菖蒲、柏樹枝等有芳香的植物放進水桶裡。在外面露天放一夜。第二天,用艾葉和菖蒲蘸一點端陽水,在房子裡的每一個角落都灑上。灑完之後,在水裡放幾個雞蛋或者鴨蛋,然後把水燒開,等水涼後,用這些端陽水洗澡,洗澡時,把在端陽水裡煮過的雞蛋或鴨蛋在全身滾來滾去,奶奶說洗過端陽澡,夏天就不會長痱子了。因為端陽水有驅邪、殺菌的作用。在有些地方,端午節還有一項重要的活動,那就是賽龍舟。幾個參賽選手拿著長長的漿,坐在雕琢精緻的龍舟上。兩隻手有節奏地左劃右劃。而旁邊的觀眾則為參賽選手吶喊助威。而參賽選手駕馭著自己的龍舟,征服風浪、迎難而上。這就是我們家鄉快樂的端午節!

  家鄉風俗端午節作文600字 篇6

  端午節,我們總會吃粽子。——題記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的,很多地方會賽龍舟、掛菖薄,艾葉,喝雄黃酒等等,但在我家就是吃粽子!

  上了六天的課,回到家,看見媽媽在洗粽葉,我把書包放在沙發上,就去幫媽媽洗粽葉。我和媽媽仔仔細細的洗著一片片粽葉,又反反覆覆地洗了很多遍,洗完後,我們把粽子一片泡在水中,把鍋加熱,放入水,等水燒開了,媽媽就會放點鹽,就說這是殺菌消毒的,再把粽葉放入熱水中加熱,然後取出,接著用熱水沖洗,最後泡在冷水中。

  處理好粽葉,我們開始做粽子餡。

  媽媽把糯米拿了出來,反覆洗了幾次,最後用水侵泡。緊接著把豬肉切成塊,加入各種調料,均勻攪拌,蓋上保鮮膜放入冰箱醃製。因為考慮到全家人的口味,又洗了很多黃豆,豌豆,紅豆等等。把洗好的泡在水中,媽媽說粽葉,豆子需要泡24小時,肉也需要醃製,所以要到了明天我們才可以包粽子。

  到了第二天,媽媽拿出準備好的材料開始包,取一片寬大的粽葉,捲成一個圓錐狀,在圓錐的“筒”中裝入糯米,把豆類的餡或著糯米放入,而肉餡是先放好糯米,再在糯米中心處肉,最後再蓋上一層糯米,接著把上層的落葉放下折,直到完全遮住開口為止,用線繩順著三角的邊將所有粽葉捆好就可以了。

  因為我太想吃粽子了,媽媽包好粽子後,就煮了幾個粽子給我。我大口大口的吃著,心裡幸福極了。其實端午節吃粽子是一種情感的表達,在外流漂泊的遊子回到自己的家鄉或收到家裡的粽子是愛的交流。雖然我並沒有做多少事,但是吃起來是幸福極了,和平常買的有很大不同,因為裡面有媽媽的愛呀!

  明天就是端午節了,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家鄉風俗端午節作文600字 篇7

  端午節,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是一個熱鬧的節日,也是一個家人團聚的節日。在這一天裡,人們都要包粽子、掛艾草、扎香囊、煮雞蛋,還要綁五彩繩,透過這些傳統習俗來避災祈福、慶祝節日,同時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傳統風俗專案多種多樣,但我最喜歡的要數包粽子了,因為這是一種特定節日才能品嚐到的甜美食品。

  端午節當天,奶奶都會來到我們家裡,親手為我們包粽子,這可是奶奶的拿手絕活,只見奶奶習慣的坐在板凳上,拿起一片早已浸泡好的粽子葉,雙手一交叉就將粽葉兜成一個圓錐形的小兜兜,先放一些已經浸泡的十分飽滿、白滑的江米墊底,然後放入花生仁、大棗,再用江米將其覆蓋,直到裝滿粽葉的小兜,手法絕妙的奶奶一下就把它裹成了一個“立體三角形”,再迅速用馬蓮繩將這個“立體三角形”捆綁個結實,就這樣一個小粽子就包好了。

  看著奶奶微笑的臉龐和嫻熟的動作,我也迫不及待地想一試身手。於是,在奶奶的指導下,我拿起一片粽子葉,有模有樣學著奶奶的動作包了起來,兜小兜、放江米、埋大棗、扎馬蓮一板一眼,可結果還是不太理想,那粽子被我包的七扭八歪,完全看不出是“立體三角形”但那畢竟是我的親手傑作,心裡還是很高興的。

  奶奶身手利落已經包好了全部的粽子,把它們放在一個大鍋裡蒸了起來。粽子需要好長時間才能蒸好,所以閒不下來的我就去幫爸爸掛艾草,爸爸個子高,負責把一束艾草懸掛到家門的上角,而我負責給爸爸遞送著工具,在我們的通力配合下,艾草很快就掛好了,看著綠綠的艾葉,希望我的家人們都能夠健健康康。

  “粽子出鍋啦!”一直在忙碌的奶奶喊道,還在門外的我早已經聞到了粽子飄出來的香味,口中也早已生津,不住的嚥著口水。熱氣騰騰的粽子被擺放在媽媽已經準備好的一桌飯菜中央,勞苦功高的奶奶被請入上座。對了,好像還缺少了點什麼,賽龍舟啊!開啟電視,精彩激烈龍舟比賽正如火如荼,吃著香甜的粽子,我們一家人圍坐在一起,開心幸福。

  這就是我喜歡的端午節,也是我們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傳統節日,它給了我們帶來許多快樂和溫暖親情,我愛端午節!

  家鄉風俗端午節作文600字 篇8

  一年當中有許多節日,如:元宵節、中秋節、春節……而我最喜歡的節日則是熱鬧美麗的元宵節,為什麼魅美麗呢?因為燈美啊!為什麼熱鬧呢?因為賞燈的人多啊!

  以前聽奶奶講關於元宵節放花燈的故事:在很久以前,有一隻神鳥迷路在人間,被不知情的獵人射死了。天帝震怒,決定火燒人間。但天地的女兒不忍心看無辜的人類受到牽連,就把這件事偷偷地告訴了人們。人們就在十四、十五、十六這三天,家家門口掛上紅燈籠,放鞭炮,讓天帝以為人間已經被燒了。後來,元宵節放花燈這個習俗就流傳至今。

  當黑色的墨水浸染了天空,大街上便掛起了圖案各異,五顏六色的花燈。大街上人頭攢動,人們肩挨著肩,腳擠著腳,放眼望去,盡是無邊無際的人流。這場面,當真是熱鬧非凡。

  在琳琅滿目,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的花燈中,我最喜歡的是蓮燈,它與其它掛在街上的燈籠不同,它是放在河裡,漂浮在河面上的。那蓮燈有內外兩層,外一層花瓣飽滿,向外傾斜綻放;而內一層則小巧粉嫩。還有的人更有創意,在河邊放桃花燈,桃花燈蕊,抽著縷縷金絲花蕊。偶有一陣微風拂過,清新嬌媚之中,又有幾分憨態可掬。

  黑色的夜幕中有郎朗繁星,而這一條河中,又有著千萬顆隨波逐流,奔騰似的“繁星”。單是一朵蓮燈便美麗無雙,千萬朵一齊綻放,那又豈是語言能夠讚歎的?

  這時,我又忽然覺得天邊隱隱有光透出來,抬頭一看才發覺,這並非我的錯覺,是天邊長明燈的光芒。長明燈耀眼,似乎連地上的道路都給照亮了。我不禁暗想:天上漂浮的燈,真的好美,好有趣啊!美麗的東西存在於世上,僅這一點就值得感謝了。浮燈在夜空中流動,浩浩蕩蕩,散發著耀眼的光芒,照徹了長夜。連天空中繁星的光芒在它面前都大驚失色。燈在空中流動飛舞,如夢似幻,照徹了長夜,照徹了人們回家的路。願那些有理想的人們,藉助天邊燈光,無所畏懼,一路前行!

  元宵節的燈會就這樣結束了,而我卻依舊沉浸在那熱鬧非凡的燈會中,無法自拔……

  家鄉風俗端午節作文600字 篇9

  五月初五,過端午,賽龍舟,粽香艾香滿堂飄……這一天,家家戶戶都忙活開了,插艾草、包粽子,共同歡度這一中華傳統佳節。

  唐代詩人文秀曾作《端午》詩:“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相傳端午節是因紀念屈原而傳於世的。屈原是春秋時期楚國大夫,空懷一腔報國理想,卻遭饞去職。後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滿目瘡痍,心如刀割,於五月五日,投汨羅江而死。楚國百姓為了寄託哀思,盪舟江河之上,此後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渡。百姓們又怕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後來演變成了吃粽子的習俗。賽龍舟、包粽子、插艾草等習俗流傳至今,成了人們在端午這一天的主要活動。

  在我們家,每年的這一天,奶奶都會親自動手包一籃粽子,有蛋黃肉餡的,有蜜棗蓮子餡的,而我最喜歡的莫過於紅豆沙餡的。看到奶奶包粽子,我也躍躍欲試。看完奶奶的示範,我也擼起袖子,自信滿滿地說:“這完全難不倒我!”學著奶奶的樣子,我首先將兩片粽葉摺疊在一起,捲成一個漏斗狀;然後在漏斗中放入少許糯米,加入一勺紅豆沙,再蓋上一層糯米;接著再拿一片粽葉,將漏斗沒有封口的地方整個包起來,多出來的葉子,向兩邊折一下,這時漏斗就完全封閉了;最後用一根細細的繩子,將剛包好的粽子“五花大綁”,再繫上一個活結,就這樣,一個可愛的、三角形的粽子便包好了。

  粽子包好後,奶奶就放到籠屜裡蒸上,不一會兒,糯米混合著粽葉清香的味道,飄散在家裡的每一個角落。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著香甜可口的粽子,聽奶奶說著古老的故事,別提心裡有多美了!

  我想,端午節的粽子不僅是舌尖上的美味,更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分享!

  家鄉風俗端午節作文600字 篇10

  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有端午節、重陽節、春節、中秋節……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傳說為了紀念歷史上偉大民族詩人屈原。每到五月初五人們都有吃粽子,插艾葉菖蒲,賽龍舟,飲雄黃酒習俗。

  我喜歡吃粽子,也喜歡看包粽子。今年端午節嘉信茂廣場舉辦了一個包粽子比賽活動,我媽媽幫李奶奶報了名。我們組成了一個助威團,成員有我和爸爸媽媽,還有我奶奶,奇奇和夏勇叔叔。浩浩蕩蕩來到了比賽現場。

  好傢伙,參加比賽奶奶可真多呀,一個個信心十足,躍躍欲試。主持人宣讀完比賽規則:五個人一組,六分鐘時間,看誰包得多,又不灑米,還要外型美觀。包粽子比賽正式開始了,不一會兒時間有奶奶包了十一個粽子,有奶奶包了六個粽子,有奶奶包了喇叭型粽子,有奶奶包了枕頭型粽子,比賽非常激烈。終於輪到李奶奶上場了,我們懷著緊張心情看李奶奶比賽。開始比賽了,只見李奶奶拿了兩片粽葉捲成了一個喇叭形狀後,左手拿著卷好粽葉,右手放了兩勺米,然後一包小粽子就出來了。李奶奶又趕緊把繩子一頭用牙咬住,另一頭圍著粽子繞了兩圈,一用力,繩子斷了。李奶奶開始有點手忙腳亂了。我們就給李奶奶加油鼓勁,她很快調整了過來。比賽結束了,李奶奶本來包了八個粽子,可一個還沒扎繩子,另一個一提起來就把米灑了一地,所以只能算包了六個粽子。最後評獎時候李奶奶得了一個參與獎。

  這個端午節我們大家都過得很開心,很快樂。我喜歡過端午節。

  家鄉風俗端午節作文600字 篇11

  在我的記憶中,還記得“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的歡樂;我還記得“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思念;我還記得“棕包分兩鬢,艾束著危冠”的心境……

  在端午時,家家戶戶吃粽子,在無事時總會有陣陣粽香陪伴。端午節是中國四大節日之一,又稱天中節。

  帶上五彩繩,步行來到東城河畔,人們正高興賽著龍舟,嘴裡不停的喊著加油,加油。看著漸行漸遠的人們很快分出了勝負,不盡想起投江的屈原,汨羅江畔,寒風颯颯,你獨立江邊,你彷彿聽到戰火紛紛。“舉世皆濁我獨清,世人皆醉我獨醒”,帶著一曲鏗鏘《離騷》你選擇赴死。

  走在小路上,小餐館的人們泯著一口雄黃酒,就是完美的節束。回到家,浴室裡瀰漫這艾草的香味,人們這一天都會用艾草洗澡。

  吃上一頓團圓飯,當然粽子是比不可少的,那粽子沾上點糖,嘴裡頓時有一種甜甜膩膩的感覺呢!指不定可以讓人回味無窮呢!

  晚上,來到古色古香的稻河古街,五彩斑斕的彩燈顯得十分的和諧,小孩子們繞著噴泉池旁跑來跑去,路人都覺得他們天真可愛呢!泰州的端午節就是這樣,大家團團圓圓,高高興興的!

  回家後,我開啟《離騷》,滾滾江流,濤濤風景,你的另一種風骨沉澱江底,去紀念屈原的一生。

  在這節日裡,人們對屈原的緬懷,不僅僅是仍下粽子怕魚兒把屈原的屍骨啃噬,還把自己對屈原的思念裹進粽子。

  這就是我家鄉的風俗,平淡又天奇。

  家鄉風俗端午節作文600字 篇12

  端午節,也就是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無論在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過端午節的習俗。但我感覺家鄉的端午節比哪個地方的端午節都有意思,有趣味。

  我的家鄉是臨朐,在臨朐過端午節,首先就是買或者親手做有關端午節的小香囊類的飾品了。這不,在端午節的前幾天裡,街頭巷尾就擠滿了小販,有賣五彩繩的,有賣龍風箏的,還有賣香囊的,還有推著粽子出來賣的。其中最受歡迎的就是各式的香囊了,這小玩意兒,是把艾草、硃砂等縫進一個花花綠綠的小荷包裡,它可以戴在身上,也可以掛在房間裡,民間說這樣可以驅邪。而且它小巧可愛,孩子們見了,喜歡的不得了,不一會兒,身上就掛了一個,大人們身後的攤主也是眉開眼笑的數著手中的錢。

  家鄉過端午節,吃粽子是必不可少的儀式感。在端午節的前一兩天,人們就擠進超市,挑選著不同口味的粽子。最常見的粽子是紅棗的,八寶的,個頭有大有小,也有些家庭還是會自己包棕子,這樣會更有節日的氣氛呢。

  記得上幼兒園時,在一次端午節時老師們就教我們學包棕子,邊包還邊講端午節的來歷——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從那以後,一提起粽子,我就會想起愛國詩人屈原與他一生的偉大事蹟。

  除了吃粽子,家鄉的端午節還在門口掛艾草驅蟲辟邪、舉辦各種活動等。這些習俗都顯出家鄉過端午節的氛圍。

  在我心中,臨朐的端午節就是最有趣的,或許小城裡有著不及大都市的繁華與盛情,但也別有一番鄉情風味。

  家鄉風俗端午節作文600字 篇13

  除了春節,我喜歡的節日就是端午節了,因為粽子是我最愛的食物之一。

  聽說別的地方端午節都有賽龍舟的,可我的家鄉卻沒有。也許是有的只是我沒見過罷了。不過吃粽子還是有的。

  一大早起來,就見外婆在準備食材,媽媽在洗粽葉。我過去幫媽媽洗粽葉,我邊洗邊問媽媽:“媽媽,粽葉用的是那種葉子呢?”

  "有的是用箬葉,還有的是用葦葉。”媽媽回答

  “哦!”雖然我嘴上說“哦”,但是不知道箬葉和葦葉是哪種葉子

  說著說著粽葉就洗好了同時,外婆也把食材準備好了。食材有糯米、紅豆、香姑、肉等等。所有準備本工作都完成了

  接下來就是包粽子了。首先把粽捲成一個有蓋子的三角體,放入食材,不要多也不要少,蓋上蓋子,最後再裹一層粽葉,用繩子捆著,蒸一蒸,接著就是等待了。

  午飯時間,粽子蒸好了,我顧不上燙,挑了一個最大的粽子,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一個吃完再來一個,百吃不膩,要不是吃得肚子像個皮球,我還要接著吃。

  這一天的食物幾乎是粽子,因為粽子想既可當主食,又可當甜點,這就是我們家鄉端午節的習俗之一——吃粽子。

  家鄉風俗端午節作文600字 篇14

  我的家鄉有許多習俗,如過年吃餃子、清明掃墓、重陽登高,但令我印象最深的習俗還要數端午包粽子、吃粽子了!

  說到端午節包粽子,還有怎麼一個傳說。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把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後,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竹筒裝米,投入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到晉代“筒粽”又被稱為粽子也有祈福的寓意。

  去年端午節我也體驗了一次包粽子的樂趣。那天我來到大姑家,一進大門就看見地上都是大大小小的盆,裡面裝著各種各樣的食材和綠綠的葉子。我好奇地問:“大姑,這些都是幹什麼的呀?”大姑笑著對我說:“今天是端午節,這些都是包粽子的原材料呀!”“我也包!我也包!”看我那興奮勁大姑便一口答應了。

  只見大姑從一個大盆裡拿出了兩片粽葉,一疊就成了一個“小漩渦”,往裡面放上兩勺糯米,幾個蜜棗,又來回折了幾下,一個精緻小巧的粽子就包好了。我興致勃勃地拿了兩片粽葉照貓畫虎地包起來,左邊折一下,右邊疊一下,折來折去,終於疊成了一個歪七扭八的像是受傷了似的“小漩渦”,接著往裡面放上了兩勺糯米,幾個蜜棗,把剩餘的葉子往圓筒上一蓋,便繫上了絲線。哎?怎麼餡露出來了?白白的糯米就像淘氣的小孩子不老實地探出頭來,好像對這個“新家”不是很滿意。我使勁把粽葉往左拽拽,“小淘氣”又在右面露出來。這下可怎麼辦呢?我的粽子“露餡”了。我望著盆裡的粽葉忽然有了主意。我又拿了幾片葉子左一片,右一片的把露出來的糯米包了起來。現在小小的粽子就像穿上了一件厚厚的綠棉衣,胖胖的非常可愛。

  粽子下鍋了,我指著鍋裡的一個最大,最胖的粽子故意說:“這個粽子最大,一定餡最多,一會兒誰都不許跟我搶。”開飯了,大姑開啟那個最大的粽子,剝了一層又一層,邊剝邊說:“哎?這個粽子是誰包的?怎麼只有葉子沒有餡呢?”我聽了笑著對大姑說:“這個粽子是我包的,因為老露餡,所以我又給它包了一層又一層的棕葉,但是我好像放糯米了,有可能它“逃走了。”一家子人聽了我的解釋都哈哈大笑起來。家人們圍坐在一起吃著美味的粽子心裡像吃了蜜一樣,怪不得勤勞的蜜蜂有蜜吃呢!

  端午節除了包粽子,還有其他的風俗。如賽龍舟、帶香囊、系五彩絲線等,你應該沒想到,這個普普通通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竟隱藏著這麼多有趣的風俗吧!中國的傳統節日真是豐富多彩呀!他就像一座巨大的寶庫,還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等著我們去尋找呢!

  家鄉風俗端午節作文600字 篇15

  端午節,又叫端陽節、正陽節、龍舟節……

  在我們老家,人們會在端午節這天吃粽子、划龍舟、掛艾草、喝雄黃酒,每個人身上都會佩戴香囊。

  我最喜歡的當然是包粽子和吃粽子了。我學著媽媽的樣子,拿兩片粽葉折成了甜筒的樣子,舀了一勺糯米,放上一顆鹹蛋黃,再蓋上一勺糯米,將鹹蛋黃蓋得嚴嚴實實的,我想:嘿嘿,看來包粽子還蠻容易的嘛。下一步要把粽葉蓋過來,到這個時候粽子就有點不聽使喚了,糯米總是從粽葉裡跑出來,怎麼也合不上,我急得滿頭大汗。一旁的媽媽幫我舀掉了一小勺糯米,這才把糯米安頓好,原來我裝的糯米太多了。接下來就是五花大綁了,我拿起一根長長的棉線在粽子上繞來繞去,我覺得很結實了,就打了一個結,可是一提起來,粽葉裡的糯米和鹹蛋黃就像一顆顆珍珠伴著一塊金子一樣散落到地板上,最後還是在媽媽的幫助下包好了一個鹹蛋黃粽。哎!看似簡單,但是做起來還是蠻不容易的。

  我們包了很多種餡的粽子:有叉燒的,有大棗的,還有鹹蛋黃的……粽子的清香緩緩地從鍋裡溢了出來,飄滿了整個房子。弄得我口水都要流出來啦!粽子終於起鍋了,儘管還很燙,我已經迫不及待了。小心剝開墨綠色的棕葉,潔白的糯米糰裡彷彿鑲著幾顆深紅油亮的瑪瑙,很是好看。我包的蛋黃餡兒的粽子則像晶瑩剔透的白玉簇擁著一顆閃閃發光的黃金。我大大的一口咬下去,呀!是我最喜歡的蛋黃餡兒!怪不得這麼香。可吃到了自己最喜歡的粽子!但是彷彿高興得太早了,“誰吃到了蛋黃餡兒誰就要打掃衛生!”在我剛咬了一口粽子,滿心歡喜時,媽媽在一旁宣佈。我滿嘴的粽子,沒法說話,只朝媽媽做了個鬼臉說:“哦,好吧,吃飽了再勞動。”全家人都哈哈大笑了起來。

  品著美味的粽子,我不禁想起了我國曆史上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也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屈原。現在,我們要好好學習,堅定信念,熱愛祖國,做一個有擔當的人。

  家鄉風俗端午節作文600字 篇16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民間有著許許多多傳統風俗,如:清明節、元宵節、重陽節、中秋節…在這麼多的傳統風俗中,我最喜歡五月初五的端午節。

  我為什麼這麼喜歡端午節呢?就讓我先講講端午節的由來吧!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我國愛國詩人屈原。據《史記》記載,屈原是楚懷王的大臣,因受到楚懷王重用,而被小人嫉妒,在楚懷王面前毀謗屈原,屈原漸漸不得重用,最後甚至將屈原流放,屈原滿懷悲憤,寫下了絕筆作《懷沙》後,投江自盡。而端午節這個節日,就是為了表達楚國人民對屈原的愛戴之情,我也很尊敬屈原這就是我喜歡端午節的原因。

  說到端午節的主要習俗,自然是賽龍舟啦!在五月初五這一天,人們都要划龍舟,寓意為:用划龍舟驅散江中的魚,追趕屈原,以寄託自己的哀思。

  還記得去年端午節,我們一家起了個大早,這是陽光明媚的一天,我們懷著期待的心情出發去郊外的一座山上,尋找端午節必備的一種植物。正值初夏,真可謂是“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初夏的山中,山花爛漫,花草清香。站在這天然氧吧中讓人心曠神怡。柳暗花明又一村,在山上的一個拐角處,我們找到了我們這次目標——艾草。艾草生長在土埂上,從上到下都是細細的一條,它們簇擁在一起,微風吹過時可以看到葉子的正面是綠色的,反面看起來像白白的絨毛,我們高興地撲向了它,把它裁了下來,立刻飄來一股淡淡的清香,我們高高興興地回家去,把艾草掛在了家門口。

  回家後,我們立刻開始製作端午節最期盼的食物——粽子。大家都忙碌起來,有的泡粽葉、有的淘糯米、有的洗花生,有的剝紅棗,忙得不亦樂乎。包粽子時先把粽葉折成漏斗形,然後再把糯米倒入再加上一些紅棗、花生點綴,然後捆綁起來就完工了,沒一會兒就把所有的粽子都包好了,看著一排排的粽子就像是一塊塊的綠寶石。這時候就可以下鍋煮了,當水沸騰時,屋裡瀰漫著粽葉的清香,糯米的米香。讓我們很期待粽子能馬上出鍋。

  這就是我喜愛的端午節!

  家鄉風俗端午節作文600字 篇17

  中國的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名端陽節、重午節。端午節是中國二千多年的舊風俗,中國人為什麼要過端午節呢?這裡有著不少的傳說,最著名的的就是為了紀念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屈原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兩千多年來,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就成為了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史料記載,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訊息之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寫下絕筆作《懷沙》,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並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這一風俗綿延至今,已經有兩千多年。

  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深入人心。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從此將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與紀念屈原緊密聯絡在一起。隨著屈原影響不斷增大,始於春秋戰國的端午節也逐步傳播開來,成為中華民族的節日。

  過端午節,中國各地有許多風俗。每到這一天,每家每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

  懸鐘馗像:鍾馗捉鬼,是端午節風俗。在中國中部的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鐘馗像,用以鎮宅驅邪。鍾馗與一個離奇傳聞有關,相傳中國唐代(618年-907年)的皇帝病中夢見一大鬼捉一小鬼而啖之,自稱鍾馗,醒之後令畫家吳道子描成畫像,相貌兇殘醜陋,以為打鬼、驅邪、除祟之用。

  掛艾葉菖蒲: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於堂中,剪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賽龍舟:據說中國古代百姓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

  家鄉風俗端午節作文600字 篇18

  上世紀五十年代,在山東農村老家過端午,印象有四:

  一是吃粽子。粽子實際上頭天晚上就做好了。家鄉的粽子和外地不同,外地是用糯大米做的,家鄉是用黏小米做的;外地多數用葦子葉做,雲南等少數民族地區還用竹筒做,我們家鄉除用葦子葉外,還用類似薄羅葉那樣的粽子葉做,且兩個粽子對著捆在一起,其他地方少見。家鄉農村人過端午吃粽子就是吃粽子,也沒說紀念什麼,只是學校的老師說是紀念屈原投汨羅江,更沒人去考證屈原是因逆耳忠言的勸諫,還是和楚懷王的後宮私通,而遭嫉恨放逐。老百姓只知道“吃了端午粽,才將那棉襖扔”,那時人窮,沒毛衣、春秋衫,只有在單衣和棉襖兩者之間選擇。就是說,過了端午節,就可完全脫掉棉襖了。

  二是插艾蒿。天不亮就趕到遠處的山野,去採苗高葉壯的艾蒿,回來之後就插在門框上,據說可避邪。實際上是,家中有人得個瘡癤什麼的疾病,就將那幹過後的艾葉採下來,揉成一個個圓錐型的小團,用香點著,讓艾煙來燻患部,在中醫學上叫“灸”。再就是多割一些曬乾,擰成“煙繩”,夏天用來燻蚊子,由於那時多數人家沒有蚊帳。沒有象四川人在端午節扎艾狗掛在門上,是為了讓張獻忠識別是窮人家,起義軍不殺。

  三是扎五絲。就是將五彩或七彩的絲線擰成一股細繩,捆在手脖、腳脖上,據說能夠辟邪保平安。剛紮上的時候,色彩很鮮豔。時間一長,被水溼了,掉了顏色,加上身上的灰沾上,就不新鮮了。五絲不能夠隨意剪掉,必須等到下雨,剪掉之後扔到水裡,據說能夠變成彩色的小蛇。

  四是戴香囊。老家叫香布袋、荷包。男孩戴大鋤刃,女孩戴心型的荷包。裡面裝的香蓬子都是自己到野地裡刨回來曬乾的。那時一種長在沙地裡的草,根部象個黑色的棗核,用手掰開,裡面是白色的,硬硬的,很香。這時的小夥子大姑娘在一起,往往瞄著荷包互相扯來搶去嬉鬧調情。家鄉的習慣是,戴著香囊,不能夠去瓜地,說一去就將瓜給轟了,光開花不結瓜。

  家鄉風俗端午節作文600字 篇19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大家應該都唱過這首歌吧。沒錯,這就是端午,賽龍舟的一首兒歌。

  到端午,也就是我們的農曆五月初五,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會掛上菖蒲、艾草,也可以吃到美味的粽子啦。但是同時呢,我們也會舉行一場龍舟競渡比賽。分好了隊,比賽就正式開始了。紅、藍隊就像發了狂似的一個勁的擺動雙槳。在岸上觀看比賽的我也沒閒著,使出渾身的勁,大喊:“紅隊,加油!紅隊,加油!”

  紅隊似乎聽到了我的叫喊聲,突然加快速度,使出渾身解數,衝向終點。藍隊一看苗頭不對,也立馬使出全身的勁兒,奮起直追。這場面怎一個精彩了得啊!

  遠遠望去,清澈見底的江面上水花四濺,在太陽光的照射下,水珠幻化成了一顆顆漂浮在半空中的彩鑽,煞是耀眼。選手們的臉上溼漉漉的,已分不清是江水還是汗水……。

  比賽進行到中途,兩隊的選手都已累得滿頭大汗,但是他們似乎一點也不累。在汗水和江水的飛舞中,在觀眾們的歡呼喝彩聲中,他們顯得更亢奮了,勁頭更足了,速度也更快了。

  終於,距離終點只有十米遠了,隊員們都使出了吃奶的勁兒,恨不得龍舟能變成一條真正的龍,帶著他們飛向終點,上天入海。五米、四米、三米、二米……。眼看就要到達終點了,兩隊龍舟飛速衝向終點。哇!紅隊勝利了。我在為他們高興的同時,不禁產生了一些疑惑:為什麼端午會有龍舟比賽呢?這個風俗有多久歷史了?

  旁邊一位觀看比賽的阿姨對我說:“賽龍舟是為了我國一位偉大的詩人——屈原。”之後,他跟我講述了屈原跳江的故事,聽後,我深受震撼。

  當又一個端午即將來臨時,我不禁在想,要是屈原在天之靈能看到這樣熱鬧、和諧的生活場景,他該多麼欣慰,多麼興奮啊!

  家鄉風俗端午節作文600字 篇20

  塞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一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其實,“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遊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

  後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付予了不一樣的寓意。

  江浙地區劃龍舟,兼有紀念當地出生的近代女革命家秋瑾的意義。夜龍船上,張燈結綵,來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動人,別具情趣。貴州苗族人民在農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舉行“龍船節”,以慶祝插秧勝利和預祝五穀豐登。雲南傣族同胞則在潑水節賽龍舟,紀念古代英雄巖紅窩。不一樣民族、不一樣地區,划龍舟的傳說有所不一樣。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臨江河湖海的地區,每一年端節都要舉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龍舟競賽活動。

  在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臺灣開始舉行龍舟競渡。當時臺灣知府蔣元君曾在臺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臺灣每一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在香港,也舉行競渡。

  此外,划龍舟也先後傳入鄰國日本、越南等及英國。1980年,賽龍舟被列入中國國家體育比賽專案,並每一年舉行“屈原杯”龍舟賽。1991年6月16日(農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鄉中國湖南嶽陽市,舉行首屆國際龍舟節。在競渡前,舉行了既儲存傳統儀式又注入新的現代因素的“龍頭祭”。“龍頭”被抬入屈子祠內,由運動員給龍頭“上紅”(披紅帶)後,主祭人宣讀祭文,併為龍頭“開光”(即點晴)。然後,參加祭龍的全體人員三鞠躬,龍頭即被抬去汩羅江,奔向龍舟賽場。此次參加比賽、交易會和聯歡活動的多達60餘萬人,可謂盛況空前。爾後,湖南便定期舉辦國際龍舟節。賽龍舟將盛傳於世。

  家鄉風俗端午節作文600字 篇21

  端午節這天,聽說離家不遠的“將軍湖”上有“高杆船技”表演,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看錶演。

  下午一點左右,我們來到了“將軍湖”,看到湖的兩岸早已人山人海,但表演還沒有開始。湖邊的一條龍舟上插著一面旗幟,上面寫著“高杆船技”四個大字。四個老伯扶著一根大毛竹,還有幾個人在龍舟上敲鑼打鼓。

  龍舟慢慢地撐到了湖中央,今天的風很大,吹得毛竹東倒西歪,我心想:這人要是爬到這根竹子上豈不是很危險!

  “嘭——啪——”,隨著一陣爆竹聲響起,“高杆船技”表演正式開始了。只見一個年輕的小夥子雙手抱住大毛竹,兩腿一蹬,迅速爬上了毛竹的頂端。他像一隻靈活的猴子,在上面翻起了跟斗。竹竿一會兒往左晃,一會兒往右晃,看得我膽戰心驚。可是不到五分鐘,這人就爬下來了,難道這麼快就結束了?

  這時,一位扎著辮子的老伯爬上了毛竹,下面掌聲雷動,觀眾們又紛紛掏出了手機拍攝起來,原來他才是今天表演的主角。只見他雙手握在竹竿上,來了一個480度大旋轉,身體筆直倒立在竿頂。接著,他又使出一招“大鵬展翅”,身體完全平躺在了竹竿之上。不一會兒,他突然一個翻身,身體好像就要掉下來了,但他的右手馬上抓住了竹竿……

  “哎呀!”眾人發出了一陣尖叫聲,我嚇得連忙捂住了眼睛,隨之而來的卻是一陣喝彩聲,原來這是他故意表演的`一個驚險的動作。老伯又一連翻了二十個空中跟頭,我們看得目瞪口呆。之後,老伯又雙手叉腰躺在了竹竿上,不知道從哪裡來的一支香菸已經叼在嘴裡,他開始優哉遊哉地“興雲吐霧”了。這時,湖面上又響起了喧天的鑼鼓聲……

  “高杆船技”是家鄉的一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每到端午、中秋等傳統節日的時候都會進行表演,已經逐漸成為了家鄉的一項文化盛會。

  家鄉風俗端午節作文600字 篇22

  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我最喜歡的就是家鄉的端午節。

  這個端午節,來頭可不小呢。在春秋戰國時期,當時楚國的國都已經被攻破了,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要與楚國同生死,共存亡,便投入汩羅江自盡了,岸上的人們見了,趕緊去搶救,可是滔滔江水裡,哪裡還有屈原的影子啊。人們為了不讓屈原餓著,就往江裡投飯糰,但是飯糰一投下去,就散開了,魚蝦一下就搶光了。後來,人們就想出辦法,把米飯放進竹筒裡,再投進江裡,這樣魚蝦就吃不了了。為了紀念愛國詩人,人們把屈原投江的這一天定為端午節,竹筒飯也演變成現在用粽葉包成的粽子。

  端午節第一個習俗就是吃粽子。粽子不但有鹹的、甜的,也有各種形狀,長條形、稜錐形。包好的粽子放進鍋裡煮,要煮上幾個小時,鍋裡開始發出陣陣清香,我們這些小孩就圍在鍋邊等著了。煮熟後,我們總是迫不及待地拿出一個來吃,還沒撕開粽葉,我們就想咬上一口,這時總會給燙到嘴巴,但大家還是一邊吹氣一邊吃。

  第二個習俗就是划龍舟。每年到這一天,人們總早早的吃完飯,就圍到九州江岸邊。橋上真是人山人海呀!隨著一聲令下,各隊人員奮力划起來。龍頭最關鍵,他控制著整個局面。吶喊聲,歡呼聲,響成一片,隊員們聽著指揮齊心協力地划著。划龍舟講究的是團結,不在乎輸贏,它使人們的心更近了。

  都說五月是“毒月”,這一天自然就少不了艾草。家家戶戶門口都插著艾草,還用艾草、柚子葉熬水洗澡。據說這樣就可以辟邪,保佑平安健康。當然也有一定的科學根據,用艾草和柚子葉熬水洗澡本來就可以去除溼毒。

  我愛家鄉的端午節,它的熱鬧,它所帶來的歡樂,讓我回味不已。我彷彿聽見划龍舟時人們那爽朗的笑聲,聞到了艾葉草的清香,看到了粽葉裡面那團胖乎乎的糯米糰。

  家鄉風俗端午節作文600字 篇23

  端午是為了紀念屈原的一個節日,而在這一天,差不多家家戶戶都會吃上一個大大的裹蒸粽,而在我的家鄉,最興的就是自己包的裹蒸粽了。

  一個清晨,霧還未消散,眼前的一切都是朦朧的。而符裡的人們已經開始忙活了,每一戶人家都抬出一個差不多一個大人身高的大鐵鍋,而我們這些小孩子,望著這麼個大鐵鍋,都張大著嘴,發出“哇”的一聲,而過了幾年這樣的端午,我們也就不驚奇了。

  大人們在屋裡忙裡忙外的,廚房的灶放著幾個大圓盆,都是一些紅豆和糯米之類的。開始包裹蒸粽了,大人們把些冬也先洗得乾乾淨淨,然後把紅豆、糯米等放在底下,中間再放一塊甘香可口的豬肉,表面再鋪多一層糯米就已經完成了一半,而最後呢,也是最關鍵的一步,那就是包紮這些可愛的金字塔壯的裹蒸粽了,如果扎得不好,那麼在煮的時候,裹蒸粽就會散掉,走失了裡面的精華,那就不好吃了,大人們拿出一條草繩,緊緊地捆綁著裹蒸粽,在最後,也要再緊緊地打上一個死結。

  一切準備工作都做好了,接下來就是煮裹蒸粽了,大家都提著一桶桶的水,往剛剛的大鐵鍋倒,而我們這些小孩,也都來幫忙,提著小一點的桶,非常快,大鐵鍋就已經裝了一半水了,開始往裡面剛裹蒸粽,每個人都從屋裡拿出一張小木凳,在大鐵鍋面前,這一刻,是最為溫馨的,這一蒸,即使十多小時,而且不時要往鍋裡倒水,以免幹水,大家在鐵鍋前有說有笑的,火光中滿是大家歡樂的笑聲,等待著這些裹蒸粽的我們,或許享受的即使這一刻,這一個過程,而不時成果。

  裹蒸粽蒸好了,一拉開大鐵鍋的蓋,那種香味真是無法言語,從村頭飄到村尾,整條村都是裹蒸淙的香味,大家迫不急地吃著自己的勞動成果,這種美味是外面買來的裹蒸粽吃不到的。

  已經好幾年沒回家過端午了,真懷念啊!真想再過一次。

  家鄉風俗端午節作文600字 篇24

  端午節這一天,差不多家家戶戶都會吃上一個大大的裹蒸粽,而在我的家鄉,最興的就是自己包的裹蒸粽了。

  一個清晨,霧還未消散,眼前的一切都是朦朧的。而符裡的人們已經開始忙活了,每一戶人家都抬出一個差不多一個大人身高的大鐵鍋,而我們這些小孩子,望著這麼個大鐵鍋,都張大著嘴,發出“哇”的一聲,而過了幾年這樣的端午節,我們也就不驚奇了。

  大人們在屋裡忙裡忙外的,廚房的灶放著幾個大圓盆,都是一些紅豆和糯米之類的。開始包裹蒸粽了,大人們把些冬也先洗得乾乾淨淨,然後把紅豆、糯米等放在底下,中間再放一塊甘香可口的豬肉,表面再鋪多一層糯米就已經完成了一半,而最後呢,也是最關鍵的一步,那就是包紮這些可愛的金字塔壯的裹蒸粽了,如果扎得不好,那麼在煮的時候,裹蒸粽就會散掉,走失了裡面的精華,那就不好吃了,大人們拿出一條草繩,緊緊地捆綁著裹蒸粽,在最後,也要再緊緊地打上一個死結。

  一切準備工作都做好了,接下來就是煮裹蒸粽了,大家都提著一桶桶的水,往剛剛的大鐵鍋倒,而我們這些小孩,也都來幫忙,提著小一點的桶,很快,大鐵鍋就已經裝了一半水了,開始往裡面剛裹蒸粽,每個人都從屋裡拿出一張小木凳,在大鐵鍋面前,這一刻,是最為溫馨的,這一蒸,即使十多小時,而且不時要往鍋裡倒水,以免幹水,大家在鐵鍋前有說有笑的,火光中滿是大家歡樂的笑聲,等待著這些裹蒸粽的我們,或許享受的即使這一刻,這一個過程,而不時成果。

  裹蒸粽蒸好了,一拉開大鐵鍋的蓋,那種香味真是無法言語,從村頭飄到村尾,整條村都是裹蒸淙的香味,大家迫不急地吃著自己的勞動成果,這種美味是外面買來的裹蒸粽吃不到的。

  已經好幾年沒回家過端午節了,真懷念啊!真想再過一次。

  家鄉風俗端午節作文600字 篇25

  我的家鄉在鉛山,這是一個風景優美,人傑地靈的地方,這裡的文化習俗非常多,讓我來為大家介紹介紹家鄉的端午習俗吧。

  粽子飄香

  “五月五,是端陽,吃粽子,灑白糖……”在端午節的前幾天,家家戶戶都忙著包粽子,當你經過別人家門口時,總會看見一些大人用糯米、粽葉、葦草做出一個個結實的粽子,有圓的,有枕形的,好可愛啊!再把它們放進一口大鍋裡蒸,整間屋子都瀰漫一種清香味,讓人不禁口水直流。一些貪吃的小孩還時不時到廚房裡轉一轉,一個勁問粽子熟了沒有。到了端午節這一天,把粽子紮成一份,一份的,每一份五個。有一個最大,另外四個比較小,好像是一隻母雞在呵護著小雞,象徵著孩子們在長輩的呵護下健康成長。咬一口,嫩滑爽口,味道有甜的,有鹹的。

  灑雄黃

  吃完粽子,到外面活動活動,咦?他們在看什麼,一位長輩在灑一種黃黃的東西,還在小孩子的額頭上寫著什麼字,一問才知道,這種東西叫雄黃酒,專門用來驅蟲的。因為正值夏天蟲子繁殖季節,難免一些蟲子、毒蛇會鑽進家裡,但灑這種酒,它們聞到酒的氣味就不敢來了,這是有科學道理的。把這種酒在孩子們額頭上寫一個“王”字,也含有避邪的意思,當然這是一種迷信的做法。

  龍舟竟渡

  “咚咚咚,”從沿河邊傳來一陣陣鑼鼓聲,跑過去一看,原來是信江河裡正在舉行每年一度的龍舟賽,每艘船上坐著二、三十個人。他們穿著顏色一致的隊服,紅的、黃的、白的都有,還有的乾脆光著膀子。大家動作一致,船槳上下揮動,激起陣陣浪花,船尾鼓手拼命擊鼓,兩岸觀眾吶喊助陣,那場面異常熱鬧。

  據史料記載,我們家鄉龍舟賽前船員們先做龍頭的。龍頭做好以後由船員們抬著挨家挨戶暮集一些錢,人們會把大門敞開,用清水澆灑龍頭,乞求今年能風調雨順,人丁興旺。端午節午飯後正式開賽,在船頭放一隻鴨子,哪隻船先抓住鴨子就算獲勝。

  家鄉的端午風俗很多,也很獨特,如果你還想知道更多的話,就來我家鄉找我吧!

  家鄉風俗端午節作文600字 篇26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到了,我們全家都到了奶奶家過端午。那天,媽媽特意起了個大早,去菜場買了黃瓜、西瓜、香瓜,黃鱔和一些中草藥。我很納悶,說:“媽媽你怎麼買這些東西呀?”媽媽神秘兮兮地說:“為了給你過一個最傳統的端午佳節。”

  不一會兒,我們驅車來到奶奶家。這裡已經熱鬧開了,姑姑、姑父、兩個姐姐都來了,喜氣揚揚的。奶奶開始殺黃鱔,爺爺殺雞,姑姑殺魚,媽媽開始切黃瓜……他們忙得不可開交。我心想:黃瓜、黃鱔、黃魚,怎麼都有“黃”字,我有點半知半解,我跑過去問媽媽:“端午節不是吃粽子,幹嘛還吃這些帶‘黃’字的東西呢?”“那是因為我們本地有種風俗,就是端午節要五‘黃’。”“是哪五‘黃’?”我疑惑不解地說。“媽媽很忙,你去猜猜看!”邊說還邊把一個紅色的緞帶小包包——香帶掛在我的牛仔褲上,我心想:這香袋難道也是五‘黃’之一嗎?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就去問兩個姐姐,可是她們也有點搞不清楚。

  沒過多久,一頓豐盛的午餐就準備好了,我們開吃了。菜餚還真多豐富,雞肉、豬腳、黃魚、黃鱔、黃瓜……我就邊吃邊說:“媽媽,你說的五‘黃’中應該有黃瓜、黃魚、黃鱔吧!還有兩黃猜起來蠻麻煩的,能不能給個提示?”這時正在喝酒的爸爸向我使了一個眼色,哦!應該是黃酒!準錯不了!媽媽會心地一笑。那還有一‘黃’呢?我猜了半天還是沒有一點頭緒,後來媽媽說就是鹹鴨蛋的蛋黃,怪不得猜了半天都不行,這也算?

  這時,姑姑、姑父叫我五‘黃’中的每樣都嘗一遍,其他都不難,就是黃酒我是今生頭一回吃,我先看了看,然後聞了聞,接著幾乎是屏住呼吸,啜了一小口,那味道真是難受,有點苦又有點甜,還感覺辣辣的、麻麻的。

  午飯結束後,媽媽還用蒼朮白芷煙燻,說是可以讓蚊子蒼蠅等蟲子退避三舍,並且還在門上掛了艾草,又清香又能驅趕蚊蟲。

  家鄉風俗端午節作文600字 篇27

  “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端午節是男女老少都喜歡的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我最喜歡的。因為端午我會回外婆家過,而外婆家在端午節有許多有趣的習俗活動。

  去年端午,外婆就教了我一門手藝——繡香包。首先外婆帶我瞭解香包:中國傳統的香包多用綢布製成,內裝雄黃、燻草、艾葉等香料,早在3000年前就出現了,可以驅蚊,據說改可以辟邪呢。

  簡單瞭解香包後,我們就開工了。首先剪一塊長方形布,在布的背面、離布邊0。7釐米處畫上線,畫的線就是需要縫的線跡。畫好後把布對摺、攤開,在對摺線處把掛繩斜著反著放,然後按照畫出的輪廓從掛繩處起針開始縫,縫一個L形結束,就變成了一個開口的小袋子。接著把布翻過來,塞入一點填充棉。拿到填充棉的我開始輕輕地捏,感覺白白的棉花像雲朵一樣柔軟Q彈,簡直令人愛不釋手!捏了一會兒,我往袋子裡面放入香味獨特的艾草(撮得小一點),再用填充棉填好,但是不要填太多,不然會變成一個快撐破衣服的“大胖子”。都塞完後,現在就得到了一個正方形的艾草包,只需要用手捏住正方形沒有縫合口的兩條平行邊,把沒縫的布往裡翻從裡開始縫,縫好收尾就行了。嘿嘿,一個自制香包就完成啦!我高興得合不攏嘴,捧在手心左看右看。

  第一次縫香包不怎麼好看,所以我決定再縫一個。經過我的精心製作,一個精緻的香包又完成啦!外婆沒有想到我可以進步這麼快,好好地表揚了一下我,誇得我心裡美滋滋的。在外婆的鼓舞下,只用了一個下午,我又縫了三個,各個都是獨一無二的美。這麼多香包送給誰呢?正巧,媽媽下班回來看到美麗的香包,也誇了誇我,跟我說:“不如把這些香包分別送給弟弟妹妹吧!”“好啊!”一想到弟弟妹妹的書包上可以掛著我繡的香包,我都給高興“壞”了!

  外婆家的端午節除了縫香包,還有許多其它活動,比如編織五彩鴨蛋簍子、帶五彩繩、包粽子……希望下一個端午節,可以繼續到外婆家體驗這些有趣的習俗。

  家鄉風俗端午節作文600字 篇28

  吃黃鱔我國江漢平原每逢端午節時,還必食黃鱔。黃鱔又名鱔魚、長魚等。端午時節的黃鱔,圓肥豐滿,肉嫩鮮美,營養豐富,不僅食味好,而且具有滋補功能。因此,民間有“端午黃鱔賽人參”之說。吃麵扇子甘肅省民勤縣一帶,端午節這天都蒸“面扇子”。面扇子用發麵蒸制,呈扇形,有5層。每層撒上碾細的熟胡椒粉,表面捏成各種花紋,染上顏色,十分好看。這種食俗據說是由端午節制扇、賣扇、贈扇的風俗演變而來的。吃茶蛋江西南昌地區,端午節要煮茶蛋和鹽水蛋吃。蛋有雞蛋、鴨蛋、鵝蛋。蛋殼塗上紅色,用五顏六色的網袋裝著,掛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謂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無事。吃大蒜蛋河南、浙江等省農村每逢端午節這天,家裡的主婦起得特別早,將事先準備好的大蒜和雞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還在煮大蒜和雞蛋時放幾片艾葉。早餐食大蒜、雞蛋、烙油饃,這種食法據說可避“五毒”,有益健康。吃打糕端午節是吉林省延邊朝鮮族人民隆重的節日。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將艾蒿與糯米飯,放置於獨木鑿成的大木槽裡,用長柄木棰打製而成的米糕。這種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節日的氣氛。吃煎堆福建晉江地區,端午節家家戶戶還要吃“煎堆”。所謂煎堆,就是用麵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調成濃糊狀,下油鍋煎成一大片。相傳古時閩南一帶在端午節之前是雨季,陰雨連綿不止,民間說天公穿了洞,要“補天”。端午節吃了“煎堆”後雨便止了,人們說把天補好了。這種食俗由此而來。吃薄餅在溫州地區,端午節家家還有吃薄餅的習俗。薄餅是採用精白麵粉調成糊狀,在又大又平的鐵煎鍋中,烤成一張張形似圓月,薄如絹帛的半透明餅,然後用綠豆芽、韭菜、肉絲、蛋絲、香菇等作餡,捲成圓筒狀,一口咬去,可品嚐到多種味道。

  家鄉風俗端午節作文600字 篇29

  在大作家沈從文的筆下,端午節是個民俗大舞臺,各種民俗令人應接不暇,而在我們家,端午節是個親情交流日,促膝而談使我們感到親情的溫暖。

  我們的端午節,最令人心動的不是各式各樣的民俗,也不是豐富多樣的食品,而是濃濃的親情。到了端午,一家人無論誰,也無論有多忙,都會抽出時間回到家中,同家人吃頓團圓飯,敘敘舊,坐一坐,讓親情和著粽香盪漾在每個人心頭。

  在我印象中,我過的最難忘的端午節,當屬那一次。當時,太谷的四姨奶奶一家前來看望我奶奶,恰好是端午節那天。自從一大早接到四姨奶奶的電話後,全家人就忙了起來。爸爸負責置辦酒水,一口氣拎回來兩桶“竹葉青”和三瓶汾酒;姑父和三大爺一起去了菜市場,買了幾種熟肉和幾道家常菜的原料。媽媽、姑姑、二姑等幾個女眷有條不紊地包起了粽子。就連我們幾個小孩子也不閒著,幫忙遞著包好的粽子……

  四姨奶奶終於來了,她不僅帶來了粽米與粽葉,還帶了一大家子人。當時的規模達到了十人以上,吃的是自己做的鮮棗粽,喝的是杏花村的汾酒、竹葉青,把兩張大長條桌子擺在一塊,十幾個人正好圍了一圈,濃濃的親情便氤氳在粽葉的清香中。

  飯桌上,兩家,不,是一家人親密無間,大家都有話要說,女人們兩兩聚在一起,談談家常。男人們則點上支菸,倒上杯酒,圍在一起話說天下大事,頗有煮酒論英雄的氣概。就連孩子們也找到了夥伴,你給我講個笑話,我給你看個稀罕玩具,笑聲不斷。

  吃了飯,一家人又圍坐在電視機前看汩羅江上的龍舟比賽。電視開著,卻沒人看,最多不過瞟一眼,便又將注意力轉回親人身邊。孩子們呢?他們早就帶著大人給的香包到鄰院給其它小朋友炫耀去了。

  這就是我們這裡的端午,沒有偉人,因為一個普通人的屋子裡不能也不必容納偉人們崇高的精紳;沒有宗教,因為那對我們的家庭生活毫無用處;只有親情,才是於我們最平凡,最親近而又最珍貴的心靈慰藉。

  家鄉風俗端午節作文600字 篇30

  我還在睡夢中,一陣鼓聲伴著人們“嘿嘿”的喊聲把我從睡夢中驚醒……一年一度的它終於如約而至。

  今天便是端午節了。是一個紀念屈原的節日。在我的家鄉,人們在這天裡都會划龍舟·包粽子·放孔明燈·帶香包·放煙花等等。

  我剛把目光集中到那桌上令人垂涎三尺的粽子陷上,就被破門而入的小夥伴將我拉到樓下去。

  更多小夥伴在等我呢!我還一臉茫然,就被小夥伴拉著就跑,他們洋溢著笑臉,嘴裡不停吐露著:“快跑”。在路上,我們還遇見了敲鑼打鼓的遊行部隊在馬路上整齊劃一地走著。他們帶我來到大橋上,當時人海如潮水般湧入,我們被圍的水洩不通,不過我是奮力地挪移到了欄杆邊。橋下有五條龍舟,旁邊還有個大鼓,真是壯觀。

  隨著時間的挪移,一聲鼓聲震耳欲聾。龍舟比賽開始了!雖然每個龍舟的外形不同,但前面的龍頭都顯得霸氣威武,氣壯山河。五條龍舟差距不大,而隊員們卻不相上下賣力的划著。隨著比賽越發激烈,人們的喊聲也越來越高,有的人驚天動地的喊著加油,有的人竊竊私語在討論花落誰家……

  下午,千門萬戶都在包粽子,站在陽臺上,都能聞到大街小巷的粽子味。我們家的餡料非常豐富,一眼望去,就深深扯著了我的眼球,不禁令我垂涎欲滴且眼花繚亂:有肉餡·紅豆餡·板栗陷·鹹鴨蛋陷,更甚至還有包含上面四種材料為一體的精華之棕。我的奶奶把一個大葉片疊成一個甜筒狀,就往裡面放醬汁糯米及各種餡料,轉幾圈,像變,魔術似的,打個結,粽子就完成了。

  晚上,我手掛著香包,吃著粽子去卓望山廣場散步,粽子中醬汁·餡料·糯米的靈魂搭配在我口中四溢,唇齒留香。

  這時,上空傳來一陣響聲,許多五彩斑斕的煙花紛紛綻放開來,猶如一朵朵鮮豔美麗的花朵欣然怒放。煙花過後,天空又升起千萬盞孔明燈,如天上的繁星般璀璨奪目,簡直是美妙絕倫。

  端午節在龍舟比賽的高呼聲中、在棕香中、在明燈中完美落下了帷幕……如上,便是我家鄉的端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