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端午節> 端午隨筆作文(通用20篇)

端午隨筆作文

端午隨筆作文(通用20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資訊。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隨筆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端午隨筆作文 篇1

  窗外的雨,依舊淅淅瀝瀝的下著,空氣有些冷,雖然已過夏至……

  空氣裡又瀰漫了端午節的氣息,那個古老的節日,那些古老的風俗至今依舊在我的記憶裡。

  家鄉在秦嶺一帶,端午節風俗既傳承了北方的精華又不乏南方的色彩,但無論怎樣,端午是一定要吃粽子的,在我們這裡,端午的前幾天,可熱鬧了,家家戶戶都忙著採蓼葉(一種包粽子的草本植物葉),蒸酒米,盤算著到底要包多少粽子。在我的記憶中,外婆包的粽子是最好吃的。外形小巧玲瓏,粽肉晶瑩剔透,看一眼都忍不住要流口水。在家鄉吃粽子也一定要放點糖,粽子煮好了,把蓼葉剝掉,放在碗裡,撒上點糖,再蘸一蘸,咬一口,甜甜軟軟,散發著淡淡的蓼葉的清香,吃到嘴裡,更是潤滑爽口,糯米的清香也因此泛起,令人久久回味。

  真正到了端午節的那天,其實家家戶戶都忙著走鄰串友去了。提著幾個粽子到親戚家做客,也算是表表心意。我們一般都是在自家吃過早飯才出發的,一家子老老少少的。這家的端午飯食最豐富的,也算是為了慶祝一家人團聚吧,總會有十幾樣農家小菜。吃飯時,大人們總喜歡把菜夾過來盛過去的,我倒是不屑一顧,一家人,還講什麼客氣,想吃什麼就吃嘛,不等菜上完,就已飽得差不多了……

  除了吃粽子,走親戚,家鄉的端午節其實還有很多風俗。摘艾蒿,做香包,喝雄黃酒……都漸漸近了,時代在變化,端午的習俗也在悄悄地發生一些變化,去外地旅遊度假的,漸漸多了,但傳承了幾千年的文化終究不會改變……

  雨還在下著,清亮,樹木變得蔥鬱。端午節快來了,也許,今年的端午節是不同尋常的……

  端午隨筆作文 篇2

  放假了,偌大的公司,端午節仍“堅守崗位”的人,除了保安就是我了,倒不是說我有工作不能放假,而是離家太遠不便回去罷了。關閉電腦,手機下線,撇開上網,一個人的假期,我該怎麼度過……

  “要不騎單車郊遊去?”宿舍裡,面對沉默的電腦,我突發奇想。久違的童心頓使我手足舞蹈起來。

  端午的日子路邊仍不時出現人們忙碌的身影:那一臉汗珠,修剪花卉的大叔,眼神還是那樣的專注、有神。身邊澆水的大嬸彎腰投足還是那麼的認真、到位。雖然,雖然他們知道我已被吸引良久……

  “大嬸,我能學一下嗎?”不知是好奇還是憐憫,當我放穩時尚的山地車,摘下時髦的茶色眼鏡,取下好看的太陽帽,伸出惹人羨慕的嫩手去接水壺時,他們不約而同的微笑道:“小夥子,看你可不是做粗活的人啊,小心弄髒了你的衣服。”小夥子?是他們會說話還是我太“嫩”?只覺得兩腮瞬間發熱……我不知道四十歲的男人真的可以那麼的“小夥子”嗎?“沒事的,大叔,我會小心的。”邊說我邊笨拙的提壺澆水,一株株,一行行……“死老頭子,你看你都把花剪了還在咔咔剪!”聞聲抬頭看去,大叔直盯盯的兩眼始終就沒在“咔咔”作響的剪刀上……“小夥子,你還是走吧,再有一會兒不但花全沒了,他的眼珠子怕也要沒了。”大嬸有些不高興了。“對不起,大嬸,大叔可能是怕我做不好才不放心的一直看著我吧。”

  重整出發,心裡像打翻了五味瓶。

  夜,已沉,再現白天的情景,靈感越發的強烈起來,忙開啟電腦,一字字,一遍遍,就這樣《戀你的滋味》誕生了。

  端午隨筆作文 篇3

  “端午臨中下,時清人復長。”不知不覺中,端午邁著輕盈的腳步嫋嫋來到了我們身邊,一切事物都因端午的到來而充滿生機、富有情趣。你看!街邊那一排排攤位,無不掛滿了五彩繽紛的端午繩;無不擺滿了淺綠清香的葦葉;無不放滿了雄赳赳、氣昂昂的“大公雞”……街頭的歡聲笑語一浪高過一浪!你聞!遠遠便飄過一陣幽香,令人饞涎三尺。拿出一個粽子,輕輕剝開嫩綠的葦葉,展現在眼前的絕對是一個巧奪天工,精美絕倫的藝術品!瑪瑙似的紅棗嵌在雪白的糯米中間,輕輕咬上一口,甜而不膩,令人精神不禁一振!一個粽子下肚,只覺齒留餘香,令人神清氣爽,回味無窮。你望!波光粼粼的湖中,一隻只龍舟你來我往、互不相讓。

  圍觀者們歡呼雀躍,興奮如同剛出籠的小鳥。龍舟上的人們團結一心,共同進取,令大家讚不絕口。有人還將粽子投入湖中,飛濺的浪花洗走了人們一臉的疲憊,換上了一副副最最會心的笑容。對了,你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據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形成的。當年,屈原看到祖國的大好河山被外來侵略者掠奪,心內悲憤交加,於五月初五那天,投進了波濤滾滾的汨羅江……

  老百姓為了紀念他,便將這一天定位端午節。人們為了悼念屈原,划著龍舟往江裡頭粽子,漸漸形成了今天吃粽子、賽龍舟的風俗。端午節你帶給我多少喜悅、多少歡樂。聞著粽子的清香,看著巧妙的彩繩,想著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心中不免湧動起陣陣激動!曾幾何時,那個滿嘴沾滿粽粒、脖掛香囊的“淘氣包”,已成為了今天吃相文雅、即將步入中學大門的少先隊員;昔日那低矮的平房,也成了如今美觀的高樓。而唯一不變的,是端午的那份情結,是人們對端午的留戀,對端午的那份最真摯的渴盼、最真誠的心願……端午節,我深深地、深深地期盼著你的再一次到來!

  端午隨筆作文 篇4

  “五月五,粽飄香,插艾葉,掛荷包”。在無數孩子盼望中扳著指頭數了無數次後,端午節終於來了。

  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日子。提起屈原,相必大家都不陌生,我們都知道,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政治家,“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者。雖然屈原已經去世了很久,但是,我們應該學習他那愛國精神,這樣,才是真正讓他永遠活著!

  有一種精神,是屈原精神,它可以讓我們的國家更為強大,讓每個人都可能成為偉人。放眼全中國,雖有人不具備愛國情懷,但越來越多的人已經將屈原當作學習的榜樣,越來越多的人已經習慣了對祖國懷有深深的愛。從精神意義上來講,有沒有屈原這個人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留給我們這種屈原精神,這種愛國情懷!屈原留給我們的不僅僅只有無數詩詞,還有他那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

  而在端午節與姐姐的嬉戲更是引發了我的思考。

  在吃過了粽子以後,我和姐姐便壓不住孩子好玩的天性,吵著要出去玩。而出去了,卻又感到沒什麼可玩的了。姐姐提出了唱歌,我們便一起唱起來。

  一唱歌,我便有些害羞。就我這五音不全長時間只聽《斯卡博羅集市》的人怎麼跟得上姐姐們那潮流的步伐呢?在默默聽姐姐唱很久後,姐姐終於體諒我,問:“萌萌你會唱啥?一起唱。”於是,我就害羞的起了個頭: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雖然姐姐們都很驚訝的盯著我,但是她們還是跟我一起唱了起來。接下來,便是少先隊員隊歌。與姐姐一起無憂無慮的唱歌,我真的感覺無比快樂,彷彿整個人都被洗刷了一遍,什麼都不想的唱著,彷彿我從出生以來只做過唱歌這一件事情似的,這種專注的感覺真的很美好。

  如果屈原知道今天的`人們是如此幸福,他一定會很高興的吧!

  端午隨筆作文 篇5

  每年的端午節前一天,老婆都要親手包制一鍋粽子給家人吃。儘管超市裡出售的粽子種類齊全,花樣繁多。

  老婆始終認為,只有自己親手包制的粽子才最可口,最有端午節的味道。

  農曆四月底,五月初。老婆就把包粽子所需的各種材料都給買了來。有粒大色白的糯米;濃綠新鮮的棕葉;有又寬又長的馬蓮;也有紅紅的大棗;顏色不一,酸甜不等的葡萄乾兒及上好的五花肉。

  老婆包制的粽子,最大的特點是個兒大,三角形狀周正,捆得結實,味道存正。如果是涼著吃口感更好,糯米qq的,大棗葡萄乾兒的酸酸甜甜,紅燒肉的滿口留香,稱得上是我家的第一美食。

  我家包粽子時,老婆絕不會讓我動手。人家嫌我包的粽子個兒小,捆得鬆散,還包不嚴實。所以,她會一個人蹲在廚房包上 個把小時,一大鍋粽子才能包好。然後就用炆火把剛剛包好的粽子煮上。不一會兒滿屋就瀰漫著濃郁的棕香,讓人急不可耐。

  當然我也不閒著。老婆包粽子時,我就找出早就備好的五色亮光紙,自己疊紙葫蘆。還是小時候跟奶奶學的。雖然手工疊制的沒有市場上賣的丫丫葫蘆那樣精緻,可我覺得更有端午節的味道。

  端午節這天,我必須起個大早,騎上腳踏車,到離家有一公里遠處的機場上,把頂著露水的艾蒿才回來,傳說只有此時的艾蒿才能起到除災去病的作用。

  有時正趕上陰天,能見度差,真假艾蒿辨認不清,採回“山寨”艾蒿來也是常有的事。不過我從來都不會擔心。因採艾蒿的人很多,總有熱心人把自己採到的真艾蒿分給我一些。

  艾蒿採回來了,便掐一些艾葉兒泡在洗臉盆裡用來洗臉,掐一枝艾尖夾在耳朵縫裡,或者信手將其插在髮間,剩餘的艾蒿就用一根繩子綁好後懸掛在門框上。在配上疊好的紙葫蘆,端午節的氣氛便營造好了。

  吃早飯時,一家人圍坐在飯桌前吃粽子,吃茶葉蛋。 在濃濃的艾香中送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

  端午隨筆作文 篇6

  端午者,中華之傳統節日也;中考者,考生之決命考試也。當二者相撞時,卻迸濺出濃濃的“香”。

  ——題記

  清晨,伴著聲聲鳥鳴,一絲粽香飄入房間,漸漸環繞溢滿了整個房間。那粽香,不是濃郁招搖的花香,沒有刺鼻催淚的香水香,只是一股清幽淡雅的香。似“書山有路勤為徑”的書香,又像“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的淡雅少女的芬芳,如朝暮間“大珠小珠落玉盤”的絲絲露水香,清幽卻不失高雅,清香卻不失低調。而中考也在這幽幽粽香中悄然而至。

  坐定,伴著粽香,我邀遊書海,明天便是中考,自是得再細翻書。書中,書香也徐徐飄出。古詩、文言文在腦海中迴圈往復、不能自拔。書香是“香遠益清,亭亭淨植”的蓮香,清香和這粽香填合得絲絲入扣;書香是“獨往湖心亭看雪”的傲香,遺世孤立,孤芳自賞,卻與這粽香如冰如火,相剋即相融;書香是“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餘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的努力的香味,堅持堅韌,便是這粽香的精髓。伴著粽香,書香也漸漸融於室中。

  可這香中,似還有一種香,似深沉似輕柔,如天包容一切,卻又如風溫柔舒緩。

  我找尋這香。

  推門,一個個粽子儼然立於桌面上,旁邊,是一個忙碌的身影,笨手笨腳地將粽子一個個小心翼翼地包好,還不時嘟濃著:“唉,又沒包好……”她說,因為我要中考,家裡定不能太吵,只好自己一個人包,這樣,明天就能讓我吃上粽子了。哦,是這種香,似春風又似雨露,是一個母親對孩子簡單而又複雜的愛。我悄悄坐下,不敢看她早已遮不住的白髮,只管手中不停地包。

  今日,中考,我走進考場,在這粽香、書香和愛的香味中靜靜寫下此篇。我自信,因為我知道,家中定有幾個熱熱的粽子伴著粽香、書香、愛的香味一起,等著一個人歸。

  當端午撞上中考,卻撞出了這樣的“香”。

  ——後記

  端午隨筆作文 篇7

  思緒枯竭,有滿腹的話,總是不能表達,不知道為什麼,雖然身邊有那麼多的朋友,但是心裡還是有說不出來的孤寂,也許是依然無法適應這樣閒散的日子,也許是心裡有著太多的想法,越來越覺得自己孤僻,拼命的想要讓自己融入到現實的生活裡,但往往總是事與願違。

  今天是爸爸的生日,每年的這個時候,心裡總有著最柔軟的溫暖,爸爸的生日和爺爺的生日在前後兩天,以前總是會歡天喜地的回去,老家的習俗是在端午節的時候蒸包子,一般人家用這樣隆重的方式來慶祝這樣的節日,雖然家裡親戚很少,但是這兩天總是充滿了不盡的和諧和幸福。記得小時候,媽媽總會在端午節的時候割回來新鮮的艾草,用水反覆的清洗之後熬成水來,等水到溫涼的時候再用來給我和哥哥洗澡,說是在這一天用了艾草熬的水洗澡之後皮膚就不會生病,我和哥哥,則總是在飯後,用了爸爸和爺爺喝剩下的白酒來調了雄黃擦在耳朵和臉上,據說這樣做了之後就不會在以後的日子裡遇見讓我們懼怕的蛇。往往在端午節過了很久,家裡的堂屋門上,都還掛著風乾的艾草,每每坐在門檻上出神發愣的時候,總是能聞見艾草幽幽的香氣。

  這一次沒有選擇回去。電話接通,爸爸的聲音慈愛極了,依然關心我受傷的腳,依然惦記離家的女兒是不是能照顧自己,一直都認為自己是個自立的人,完全可以再異鄉自己照顧自己,面對爸爸關切的語言,自己的心裡有著說不出來的愧疚,不知道應該怎麼樣表達。除了祝他生日快樂,除了抱歉,我彷彿找不出來更多的話。電話掛了之後,一次次問自己,怎麼樣才能算是表達真正的孝心,是金錢嗎?答案其實自己心裡是非常明白的,明明知道父母要的並不是這些東西,但是卻是偏偏選擇用這樣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父母的惦記和疼愛。明明知道這是最最下策的方式,卻依然選擇用如此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愛,也是選擇了用這樣的方式來逃避現實。

  自己想要的生活,是很多人所不能理解的,包括最愛自己的父母,他們對孩子的期待,不容置疑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和幸福,他們更多的,是看重物質方面的滿足,但是我卻是真真切切的想要屬於自己的生活,不在乎物質的多少,要的就是精神世界的豐滿和瑩潤。但是這樣的生活,真的好難讓他們從心裡接受,儘管一再的表明自己是幸福的,但是自己如此的幸福,總是得不到他們的認可。

  很多時候,不知道怎麼樣表達自己的想法,怕自己的話不對,傷害別人,怕自己的表達方式不正確,讓別人誤解,所以,逐漸習慣了把所有的想法都留在心裡,自己跟自己對話,在每一個無法入眠的深夜,總是自己跟自己說很多的話,這樣的傾訴方式,居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心裡的壓力。

  選擇了自己想要的生活,這本身就是孤寂的宣言,我不能埋怨誰,更不能埋怨生活。

  也許世界就是這樣,人,往往不能按照自己的意願來生活,但是我不想放棄,我會努力,爭取在自己的意願裡走到更遠,更遠……

  端午隨筆作文 篇8

  每年的五月初五,潛伏在早中晚的氣候變得極富層次感,就像剛剛喝下的冰鎮啤酒,涼爽的泡沫液體在口腔的舌苔上酥麻酥麻的開始醞釀溫潤,而後開始直達經脈,血脈由此泛起熱量,形成一個立體的味覺,當這種氣候與迴旋在雲層下的風和雨發生相逢時,空氣便會將茵草迷花梓桑艾綠烹飪出一個複合的節氣,那便是端午。

  江南的端午總是來得那麼斯斯艾艾,甫裡,當下的甪直,這個經過2500年風雨洗禮的古鎮上,一條條交錯縱橫的老街依舊儲存完好,而對於那些習慣沿河而居的人們,端午,不僅僅是每年如約的一個節日,更是一種被歲月默默傳承的情懷,一代一代。

  老周和老伴生活在這條街上將近七十年了,今天,老伴慣例用紅絲線紮起菖蒲和艾葉掛上門楣,她用這種最平凡的植物向空氣彌散最接近自然的芳香。

  亞熱帶季風氣候下的太湖流域盛產水稻,江南人習慣用本地糯米包裹粽子,老周家的粽子也不例外,只是把粽子裡的餡料稍作改良,因為,這天他們家將迎來一個特殊的客人,老伴用極為樸素的智慧把情感傾注在粘密餈糯的粽子裡,迎接“毛腳的上門”,那年的端午,也正是我第一次拜見未來的岳丈岳母。

  “毛腳”,是江浙一帶對未進門的準女婿的一種稱謂,清楚的記得十幾年前的那個端午時節,她牽著我的手,走在古巷的石板路上,鼻翼被溫潤空氣裡流淌的棕香刺激的異常豐滿,或多或少稀釋了初次拜見岳父母的那份忐忑感。

  隨著香味的深入,我被她引進一座宅院,手無失措的緊張導致了腦部出現一個短暫的真空期,是爐灶上沸騰的那一鍋粽子傳出的咕嘟聲喚回了走神紊亂的思緒,迅速調整後,我用虔誠的笑容和問候逐一向她的父母親戚致意,而他們回饋我的不僅僅是滿意慈祥的笑容,還有那一隻只穿著綠衣的粽子,也是從那年的端午起,我定格成了老周家的毛腳女婿。

  如今,我和妻相濡以沫十幾年,但當年岳母親手遞上的粽香依然鮮活於舌尖,儘管人們的忙碌和時代的變遷使我們越來越遠離自然,可像岳母的這一代人仍然在靜靜地傳承和延續著那些家的味道。

  那年端午的故事,表面上的理解是一場相逢,聚會,品鑑,但現在回憶起來想想,覺得更像一種迴歸,紀念,和融入。這種傳統的人文正告誡著人們要學會懂得與感恩。

  端午隨筆作文 篇9

  小時候,端午這天家家戶戶都會有特定的食物—棕兒,出現在家家戶戶的飯桌上。棕兒吃起來吧!有種苦澀的味道。一般為了去掉此種苦味,飯桌上都會擺著白糖,這是最初的去苦澀的方法,後續,逐漸可以用肉、棗、紅豆、來去除苦澀的味道,當時棕兒一般以黃色的六邊形,亮相於餐桌上。如今不管是顏色,還是形狀,都是千變萬化,形態各異的。

  為何只有端午棕兒,才會出現在餐桌之上。大們的回覆是:“後人為紀念投身汨羅的屈原”。

  屈原是誰呀!翻開歷史的篇章,屈原(約公元前340或339年~公元前278年),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出生地楚國丹陽,湖北省宜昌市,羋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雲名正則,字靈均,戰國時。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

  少年時受過良好的教育,博聞強志,志向遠大。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兼管內政外交大事。 他提倡“美政”,主張對內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因遭貴族排擠毀謗,被先後流放至漢北和沅湘流域。秦將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後,屈原自沉於汨羅江,以身殉國。

  屈原,年少時,可謂意氣風化,不單是高官,還深受楚當權者的信任,有能力也有平臺,借改革達富國強兵之舉。精忠報國之心,顯露無疑。正當一切順風順水之時,張儀出現了,張儀運用捭闔縱橫之術,深受楚當權者信任,慢慢的就和屈原疏遠了。屈原逐漸從楚國的政權中心,流落外地。發出了,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的無奈。可嘆他,滿腹經綸敵不過,豐功偉績少人提。就在張儀的計劃步步實施時,楚國也必將滅亡。楚國子弟多才俊,屍橫遍野在郢城之後,無力迴天,愛國情懷熱血紅,全赴汨羅江水中。

  楚已是國破家亡,瞬間楚人輪為亡國之奴。如果當初當權者信屈原,不信張儀,或許又是另一翻景像。

  屈原一躍,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z。

  古代智慧,我輩只能望洋興嘆了。為了能讓屈原從形式當中吃到粽z,可謂是展萬家之所長。

  飯糰和粽z原材料均為米,飯糰沒有任何包裹為魚蝦所食,棕兒多了棕葉的包裹最終為屈原所食,兩者本為白米,多了棕葉之後,色澤上卻能有著天差地別之感,飯糰遇水立即分化,棕兒遇水,緊緊相依。剛出爐的棕兒,拔開瞬間,熱氣騰騰,咬一口還有種苦澀的味道在其中,飯糰放久一點,就會變質,而棕兒放久一點,除味道有所差別,質卻沒有變。棕兒代表的人物——屈原,和月餅所代表的人物——嫦娥,已流傳世界,不朽的中華民族。雖是雲裡霧裡的典故,典故必會源源流長。

  如今,端午已成法定節假日,棕兒已進千家萬戶,端午和中秋,逐漸變成團圓的象徵。

  棕兒味雖苦澀,我輩不能忘。端午節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中,我輩絕不能忘,屈原精忠報國之心,我輩更不能忘。

  端午隨筆作文 篇10

  端午是一條河流,源頭是汩羅江,從屈原投江的那一刻起,已汩汩流淌了二千多年。

  喜歡端午,只是緣於一個樸素的願望。在那物質匱乏的年代,除了春節,就是端午,父母要為孩子每人張羅一套衣裳,還會有一個小小的香囊,那是母親在深夜藉著昏暗的燈光一針一錢勾出來的。端午的清晨,換上新衣,佩在衣襟的香囊緩緩地釋放著釅釅的香味,氤氳著兒時的整個端午。

  家鄉的端午是要吃粽子的,串串粽子就懸掛在廳屋廊間。有一年,吃多了,加上糯米不易消化,結果反了胃,腹積難消,痛了整整一宿。之後,對粽子我便敬而遠之,數年不聞粽葉香了。在外讀書那年,母親託人捎了幾串粽子,便隨意扔在寢室的桌上。上課時,楊梅的吆喝聲遠遠傳來,閃念之間,就想起了家鄉,想起了端午,就特想吃粽子。下課後,直奔宿舍,幾串粽子卻不翼而飛。轉身,室友們卻一臉燦爛:“你家鄉的粽子真是好吃呀!”我又一次與粽子失之交臂,而節日的盛宴也就繼續著空白。

  工作後,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此時,女兒的端午也就是一套春夏換季的新衣,和一串街頭買來的粽子。以為端午就這樣漸行漸遠。母親卻執拗地打來電話,要我別忘了端午的祭祀,要在門楣和中庭各釘一幅菖蒲。我聞過隔年的菖蒲,也曾在屈原《離騷》的眾多香草中找尋過菖蒲的原形。“清明插柳,端午懸艾”,菖蒲成了端午一道隆重的儀式。在母親的殷殷叮嚀中,才發覺端午從來未曾離我遠去。

  韓國江陵端午祭的申遺成功,就象一場交通事故,讓步履匆匆的我突然停了下來。在端午的若有若無之間,重新勾起些許往事。小時讀過《白蛇傳》,以為白蛇在端午的現形只是個傳說,後來才明白選擇雄黃酒作為道具自有憑據。端午已近夏至,陽氣熾盛,記得母親在庭院的角落除灑雄黃,正是為了避蟲避蛇。端午的雄黃酒讓白蛇不勝酒力,也自在情理之中啊!

  端午也在人們的懷念之中,明晰起來。接著就有了傳統節日的休假,我不再有工作的忙碌,可以偷閒回一趟老家了。可以重溫心中那份母親對節日祭祀的莊嚴與凝重。女兒可以吃上母親包裹的豆粽,一覺醒來,可以穿上母親早早摺疊好,放在床頭的新衣了。午飯後,可以去看那場龍舟競渡,將端午划向我的記憶深處……

  走在端午的路上,以為端午的源頭就是屈原了。待讀到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才知道端午的儀式出百里而不同,紀念的物件也各異。就象滾滾長江,一路奔流,支流越來越多,到了入海口,已是一片寬闊的水域了。可是假若溯江而上,到了青藏高原,那千年不化的冰川,何處才是源頭呢?屈原之前,南方的吳越民族早就在端午的節日裡祭祀祖先的圖騰了,這應該才是端午真正的起源吧!可是這都已不重要了,讓我牽掛的,是端午還會向何處流淌,何時才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入海口!

  端午隨筆作文 篇11

  從今年開始,農曆五月初五,也就是端午節,為法定節假日。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又稱端陽、重五、端五節。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蘭而沐”的習俗。但今天端午節的眾多活動都與我國著名的歷史人物屈原有關。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舉行龍舟大賽。同時,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清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我們民族的優良傳統。

  端午節雖然是我們的傳統節日,但是在長期的文化交流中已經逐漸地融入鄰近國家的文化中,已經具有了獨特的生命力和特點———在新加坡,每年端午節舉行的國際龍舟邀請賽早就聞名於世;在韓國,端午節還被稱為車輪節,是插秧結束後祈求豐年的日子……

  韓國、日本、越南等許多國家都有過中國傳統節日的習俗,而我們卻正在漸漸淡忘,陶醉在“聖誕節”“情人節”等一個又一個“洋節”中;或者被形形色色的“文化搭臺、經濟唱戲”所異化,節日的意義日漸淪為經濟學上的統計數字;漸漸丟失了我國傳統的節日中所蘊涵的人文精神:親情、團聚,以及文化的傳承與智慧。

  突然聽到我們的鄰國要將端午節向聯合國申報為文化遺產時,我們會是什麼表情呢?表情之餘,就是反思。

  我國的傳統節日,似乎總是離不開吃。端午節吃粽子,清明節吃青糰子,元宵節吃湯圓,中秋節吃月餅,春節更不在話下——大魚大肉讓你吃到不想吃。農耕社會對飢餓的恐懼,形成了我國傳統節日最鮮明的風俗——吃。而如今,滿足了溫飽需求的人們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什麼時候都有得吃、想吃多少都可以,傳統節日的吸引力似乎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

  傳統文化怎麼會一天天地遠離我們?是誰拋棄了中國傳統節日呢?

  是否可以這樣說,今天我們確實有了吃了,但吃得實在是沒文化。

  文化是不可以量化的,是一種精神的外顯形式;更不可以用金錢的多少來衡量的。就象我們的愛心是不可以用捐錢的多少來衡量的,一億大洋是愛心,一分小錢也是愛心;他們的愛心是等價的,因為愛心無價。文化不僅是形式,重要的是內涵。

  今年開始,端午節終於有了法定假日的外衣,開始了我們傳統節日保衛戰。

  今年我們只問:你放假過端午節了嗎?

  明年我們會問:你的端午有文化嗎?

  端午隨筆作文 篇12

  端午節是為紀念我國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傳統節日,民間有包粽子、吃“五黃”、賽龍舟、插艾草、縫香袋、祭拜屈原等風俗活。但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能與家人團聚。今年的端午節共有三天假期,使我的想法成為了現實。

  我們一家乘著汽車回到奶奶家——周浦。剛一進門,爺爺熱情地出來迎接我們,親切地對我們說:“你們回來啦!晚飯已經燒好了,快去吃吧!”然後又低下頭來對我說:“軼城,爺爺自己栽種的黃瓜已經長大啦!趕緊去剪幾個吃吃!”說著輕輕牽著我的手,把我引到黃瓜架邊。我看到的黃瓜各式各樣,有像月亮的,有像香腸的,有像大胖子,還有的又細又長又彎,像極了‘威尼斯的小船’——岡多拉。

  爺爺把幾個長大了的黃瓜剪下送到我的手裡,我喊了一聲:“謝謝爺爺!”就飛也似地衝進洗手間把黃瓜洗乾淨,一個人坐在地上大口大口啃起黃瓜來。

  猛然間一個聲音傳到了我的耳朵中:“媽,身體可好?”這是爸爸的聲音。“還好啦,總是想睡覺!”奶奶的聲音十分蒼老,但又透著喜悅:“不過,終於能好好過一個端午節了。”我耐不住性子,拿著黃瓜跑到奶奶的房間裡,奶奶正坐在紅木椅上,拿了把扇子,輕聲說:“只可惜老二沒來呀!”

  一家人圍坐在圓桌邊吃“五黃”,談論著一些事,從柴米油鹽到國家大事,我聽得入了迷,常想插幾句,可是都忍住了。

  時間飛速流走,轉眼間天快黑了,我們依依不捨向爺爺奶奶告別,踏上歸途。

  端午隨筆作文 篇13

  端午節來源於屈原的故事:愛國的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沒有被國王採納,反而被逐出宮中。他氣的不得了,跳下了汩羅江。當地的漁夫划著小船去把竹筒裡的米撒下汩羅江給屈原。後來,大家把盛著竹筒的米改為粽子,把劃小船改為賽龍船來紀念屈原。大家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才每年都過端午節。屈原真是太偉大了!他的愛國精神鼓舞著世世代代的人們,吃粽子、划龍舟的習俗也延續到了今天。

  早晨起來,媽媽就把香噴噴的粽子端到餐桌上,真是吊人的胃口,使人饞誕欲滴,我到餐桌前,就大口大口地吃起來,因為粽子太合我口味了。媽媽說到了中午12點準,生雞蛋會立起來,剛開始我還不相信,拿了個雞蛋放了放,總是會倒下。果真到了12點整,雞蛋終於站立了起來,且持續的時間也有那麼長。我還真弄不明白這裡面有什麼玄機。

  過端午節除了要吃粽子,當然也少不了賽龍舟。在瓜渚湖畔,人們早早地圍在岸邊,鑼鼓震天鞭炮齊鳴。水面,數支整齊的龍舟隊伍,衣裳鮮豔隨風飄揚,小夥子們激情澎湃躍躍欲試。隨著一聲鑼響,各支隊伍爭相競發,大家齊心協力,奮力爭先。這一刻,鼓聲、鞭炮聲人們的吶喊聲……湊成一片熱鬧非凡的畫面。整個賽龍舟的場面多麼壯觀、激烈,是端午節傳統的象徵。

  吃粽子、賽龍舟,這兩樣傳統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節。

  端午隨筆作文 篇14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帶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當想起這首兒歌時,我就想到了每年五月五日的端午節。

  今年的端午節終於來了。這天,我午睡得正香,突然感覺腳上好像有什麼東西在動,癢癢得很。於是,閉著眼摸索著把它揪了下來,接著又睡了。醒來後,看到床邊有一條紅、黃、藍、白、黑五色線繩。我好後悔把它從腳上揪了下來,因為它代表的是父母送給我的祝福。朋友們,你們知道這條線繩叫什麼嗎?它叫長命縷。

  起床洗刷後,只見飯桌上擺著七八個粽子。剝開碧綠的粽葉,金黃的粽肉露了出來。一會兒,媽媽又端上來幾條黃魚,幾根黃瓜,幾個鹹鴨蛋黃。要是再有瓶雄黃酒,這可就是名副其實的“五黃”了。吃完飯,我想出去玩耍。一出門,就有一種清香撲鼻而來。這是艾草的香味兒。只見它的葉子呈茶綠色,香氣如同普洱茶,枝幹一條一條的,呈深綠色。

  聽媽媽說,端午節在漢、壯、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區流行。端午是龍節,是少數民族紀念龍的日子。

  我懷著激動的心情來到河邊,那裡已經有幾隻龍船蕩在河面上。我立在岸邊,看著一行人分班上了龍船。只聽得一聲大喊,所有的龍船一起竄了出去,他們誰也不讓誰,奮力破浪,勇往直前。

  端午節真是個讓人興奮的節日呀!

  端午隨筆作文 篇15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今年又是我國法定節日放假的第一年,因此,昨天的端午節比往年過得更有意義了。

  記得小時候過端午節的習俗是插艾枝菖蒲箭拒邪,貼鍾馗像除鬼,佩香袋、吃“五黃”去毒消災……等等。現在,由這些舊習俗漸漸轉向過節的新時尚,講究改善吃食了。既重習俗,更重物質,增進親情。

  今年的端午節,我們似乎比往年更忙,往來更多。節前,小外甥叫兒子送來桃子、李子、鴨蛋等農家自產的食品,侄孫女哲英又送來黃魚、鮮荔枝之類;節中,在杭的女兒、小兒子來電親切問候,祝賀節日快樂。其中也有學生,這天,賣服裝的彩飛興沖沖地送來大黃魚、粽子和新鮮水果;到了近中午,同村的老夥伴同事老趙又送來一袋粽子,他還說:“早天亮四點鐘開始燒,起鑊後我即拿來,你們中餐可吃!”……這真是“一片冰心在玉壺”,多玉潔誠心呵!我用手一摸,粽子確實熱熱的,還冒著熱氣呢!中午,我倆和小慷,還有大兒子,燒了黃魚、洋蔥香乾肉絲、黃瓜、蕃茄蛋湯等幾隻菜,我們就趁熱吃了粽子。

  晚上,大兒子事先相約,又在他家吃了豐盛的節日餐,熱情快手的大媳婦還不斷地給我們挾菜,深怕我們少吃。飯後,再吃了西瓜,我們實在是太飽了。

  我們深深覺得:現在不僅在物質上較充足了,精神上也充實舒暢了。國家重民生,人間講親情,因此,節日的氣氛更是濃濃的了。

  端午隨筆作文 篇16

  重五山村好。柳花忽已繁。粽包分兩髻,艾束莆危冠。舊俗方儲藥,贏軀亦點丹。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這是南宋詩人陸游的詩,描寫了端午節一天的活動,吃粽子、插艾枝、儲藥、配藥方、喝酒,祈禱一年的安康,從中也反映出南宋時,江南端午節的風俗文化。

  端午節是中國所有傳統節日中名稱最多的:端午節,端陽節,重五節、夏節、詩人節等20多個。端午節的來源也有很多種:有紀念屈原說、有紀念龍說、有紀念伍子胥說等。其中,受到廣泛群眾認可的是紀念屈原說。據說屈原於五月初五投羅江自殺,死後為蛟龍所困,世是人哀之,每與此日投五色絲粽於水中,以驅蛟龍。又傳屈原投幣羅江後,當地百姓不捨屈原離去,許多人划船追趕,爭先恐後,於是有了龍舟競渡的風俗,這就是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的緣由。

  因為這深厚的文化底蘊,端午節現在已經成為我們中華民族主要的傳統節日之一,為了辟邪消災,每到這一天,有的地方就家家戶戶掛艾草,菖蒲或石榴,當然,各家各戶也少不了包那美味的粽子,那透著濃濃粽葉清香的粽子,還真讓人垂涎三尺呢!

  這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_端午節,它不僅蘊含著祖國人民深深的情感,還承載著中華民族絢麗的文化。

  這篇習作結構合理,層次清晰,語言質樸。小作者把端午節的風俗、傳說等介紹的生動有趣,讓我們對這一傳統節日有了更深層次的瞭解。

  端午隨筆作文 篇17

  有一年端午節,我的童年夥伴邀請我到她家包粽子,我欣然同意。當我來到她家廚房時,她坐在桌子旁,桌上擺放著包粽子的原料。她見我來了,笑著說:“我都備齊了,就差你了,我們開始幹吧。”“我從沒有包過粽子,你能教我嗎?”我問。“當然了!”她一口答應了。

  她先給我做示範,只見她拿起粽葉,捲成一個圓錐形,然後倒進去一些米,接著用粽葉把米包住,最後拿出一根細線,把粽子捆牢了。我在一旁看著,心想:包粽子原來這麼簡單!

  於是,我照葫蘆畫瓢,拿起粽葉包起來。起初進展比較順利,當我準備用線把粽子捆起來時,裡面的米竟然漏了出來,我慌了,連忙把米倒出來,重新包。沒想到淘氣的米粒再一次從粽葉裡鑽了出來,我十分詫異。這時,我扭頭一看,她又包了兩個粽子了。我生氣了,心想:她肯定沒有好好教我,不然我怎麼連個粽子也包不好呢?這時,一個聲音在我耳邊響起:“你怎麼不包了?”我支支吾吾地給她說了經過。她一聽,笑著說:“你把米放多了,再少放一點試試。”我嘴裡答應著,半信半疑地按照她的方法包了一次,果然米粒被我“治服”了,我終於包好了粽子。我欣喜之餘,心裡又有些內疚。

  每到端午節,我的眼前就會浮現出她微笑的面龐,那是我心中美好的回憶。

  端午隨筆作文 篇18

  “五月五,過端午,賽龍舟,敲大鼓,你包粽子,我跳舞。”唱著兒歌,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是一場全國人民的“宴會”了。

  這一天,我一起床,剛走到客廳,就聞到了濃郁的粽香味,原來奶奶正在煮粽子。廚房裡還不時地傳出了“叮叮噹噹”的炒菜聲,桌上已擺了不少的菜,有魚,有肉,還有粽子。豐盛的樣子可不比除夕夜差呀!門上,窗戶上都插著艾草。我驚訝地問奶奶:“為什麼要掛這麼多的艾草呢?”奶奶笑著說:“這是端午的傳統習俗,祭祖、插艾驅邪、洗草藥澡,你一會兒就知道了。”

  我們聊著天,一下就到了中午,洗完草藥澡,用完午餐,準備去看划龍舟比賽。以往冷清無比的江邊現在變得人山人海,熱鬧非凡啊!選手們摩拳擦掌,一反常態卯足勁。此時,比賽開始了,只聽船頭的鼓聲一響,選手們跟著鼓聲節奏,用盡全力划著手中的槳,一艘艘船像離弦的箭一樣衝了出去。我們看到一艘紫色的龍舟劃在最前面。啊!一艘黃色的龍舟緊跟其後,馬上就要超過它了,場面非常激烈,未到終點都難分勝負。最後,在鑼鼓的響聲中,觀眾的吶喊聲中,紫色龍舟取得了本次大賽的冠軍。

  聽爸爸媽媽說,其實賽龍舟和包粽子都是為了紀念愛國人士屈原。相傳,當時秦國軍隊進入楚國,屈原不忍看到破碎的家園,就在寫完《懷沙》之後投江自盡了,後人為了紀念他,就把這一天定為了端午節。

  啊!端午節真是意義非凡的節日啊!在這樣祥和的節日裡,能與家人團聚一起過節,真是太幸福了!

  端午隨筆作文 篇19

  快到端午節了,看到大街上老太婆精心縫製的香囊,我憶起了小時候,每到端午節的時候,總會到外婆家去送節,當時鎮上的大街上也有很多這樣的香囊買,而外婆總會給我們每個外孫買上一個,那濃濃的雄黃的香味,傳說是辟邪的,也許正是這個原因,香囊在端午節總是很好賣。我最喜歡的那種猴子香囊,都說猴子很聰明,希望自己也能像猴子那樣聰明。

  而我呢!並沒有因為猴子香囊而變得聰明,反倒經常感覺自己很愚笨,不過,有時候愚笨也會很快樂!

  久違了, 端午時節的龍舟比賽。

  翻開兒時的記憶,每逢端午節,母親總會帶上我和弟弟走乾媽家去,那時,乾媽家在城裡,我們總會拿上一些土特產送去,而乾媽、乾爹是覺得的熱情好客,他們對我們姐弟倆的也是關懷倍至。冬天,他會給我們添上一些新衣服、新皮鞋,每次去他們總會準備一桌豐富的飯菜。所以,在我兒時的記憶裡,他們是我的親人!

  在乾媽家吃過飯,我們總會到沱江邊上去看龍舟比賽,江邊人山人海,大人、小孩目光都不約而同地投向江上那裝飾美觀的龍舟,龍舟上的人們個個努力地划著手中的漿,嘴裡喊著號子,岸上的人不時也接上幾句,歡呼聲、吶喊聲在江上飄揚!場面是那樣壯觀、那樣熱鬧!

  同樣是端午節,只可惜現在早已沒有以前的那種熱鬧氣氛,龍舟比賽也成為歷史,兒時的快樂也成為過去 !回憶卻依舊美好!

  端午隨筆作文 篇20

  端午節到了!大家知道端午節的習俗嗎?下面,我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五日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等。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端午節那天,我們學校舉行了“樂在端午”的活動,時間安排在午睡後。

  活動開始了,我們拿出麥花皮,用剪刀在中間筆直地剪了五六刀。接著,按住其中一邊的頭,一翻,漂亮的麥花就成了。很快,麥花被食堂師傅炸好了,裝在一個大盆裡。大家爭先恐後地上去搶麥花。只見每個人手裡都拿著一隻托盤,手飛快地在盆裡挑選著,不一會兒,盆裡便裝滿了麥花。

  酥脆的麥花彷彿成了我們的最愛,班裡只聽見一片咀嚼的聲音“咔吧,咔吧”。吃完了麥花,我拿出一個肉粽(其實,不瞞你說,粽子我也很愛吃),香氣誘人,一粒粒糯米都變成深咖啡色的了,最抵擋不住的還是粽子那誘人的香氣,咬一口,又糯又甜,味道好極了。

  端午節活動很快結束了,這個端午節可謂是“舌尖上的美味”,好想再過一個端午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