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端午節的作文500字(精選13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儲存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端午節的作文(精選13篇),歡迎大家分享。
端午節的作文1
又是粽葉飄香時,世間處處盈滿了喜悅的氣氛。
“節分端午誰自言,萬古傳聞為屈原”,端午節是凝聚了中華五千年文明的傳統節日,深邃而又悠久。每一次這時孩子們會在手臂繫上五彩線,帶上漂亮的香包,與父母一同去踏青。
對於北方的人們來說,端午節是個踏青的好時機,這時果園中,草地上,路邊,田野中處處生機勃勃,滿眼的綠,漫山遍野的綠,為這個節日增添了色彩。古往今來就有“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的習俗,而人們也不禁陶醉在山水之樂中。
今年,我同父母一起去了舅舅家果園,綠色出現在眼簾,依稀可以看見一兩抹紅色,走進才發現是嬌紅欲滴的櫻桃,小巧玲瓏的掛在枝杈間煞是可愛。將它們摘下洗淨後,一股腦的放在嘴裡,甜意用上心頭,不禁讓我感受到端午很甜。
接著,我們去了太奶家,在太奶家吃到了香噴噴的粽子,粽子中的果味濃香穿梭在唇齒間,黏黏軟軟的口感令人陶醉。這時,我不禁想到了屈原,那一個吟誦“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偉大詩人。屈原投汨羅江後百姓們又怕江河裡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避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而古來就有“粽葉香飄十里,對酒攜樽俎”的詩句,這也印證了端午節的悠久歷史。原來,端午很淳濃。
據資料說,香包也叫香囊或荷包,內裝的香料通常是用苞白朮、白芷等植物的根莖碾碎混合均勻製成的。而每到此時,孩子們都會帶著自己喜愛的香包和小夥伴們一起展示,玩耍,淡淡的香氣在風中盪漾,令人沉醉其中,原來端午很香。
香包中也蘊含著一縷春風,兩滴夏雨,三片秋葉,四朵冬雪,做成五顏六色的禮盒;打著七彩八飄的絲帶,用九分真誠,十分熱情,父母和老人對子孫的無限愛。
“淡淡煙雨淡淡愁,淡淡明月上西樓,淡淡魚兒水中游,淡淡蝴蝶落繡球,淡淡胭脂淡淡酒,淡淡酒解淡淡愁,淡淡思念贈與友”牽著親人的手圍坐一桌感受端午的滋味,凝神品味節日的氣息。
端午節的作文2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要包粽子。
首先我們買了糯米放在盆子裡浸泡,並加上鹽。泡了四天以後,就可以拿起來了。我們又拿來了粽葉,放在水裡洗乾淨。接著就要開始準備配料了。我們首先把三層肉切成一小塊一小塊的樣子,再把它洗乾淨。放在鍋裡,加上一小勺鹽、一小勺醬油、兩小勺白砂糖、半包五香粉、一勺味精、和一些水。然後燜上十五分鐘,把肉撈起來,放在盤子裡,悶紅燒肉這個專案就大功告成了。
接著,就開始要來炒香菇、鵪鶉蛋、蝦米、乾貝、和鮑魚了。我們先把每朵洗好的香菇都切成四小塊,再把蝦米、乾貝、鵪鶉蛋洗乾淨,然後把鮑魚都切對半。然後,把這些東西都放在鍋裡,加上一些油、兩勺鹽、三大勺滷肉汁。下去炒就可以了。
最後,就要來炒米了。我們把米放在鍋裡,加上四勺滷肉汁、半包五香粉、四勺鹽、和兩勺味精。精心地炒。把米炒熟以後,就可以了。
看,桌上擺著Q黏清香的糯米、彈牙汁甜的紅燒肉、滷香濃郁的香菇、又Q又香的鵪鶉蛋、香香脆脆的蝦米、新鮮的鮑魚、和營養的乾貝。
最後,就要開始包粽子了。我們先拿兩個粽葉,把兩個粽葉重疊在一起,做成一個像酒杯一樣的形狀。在裡面放一點點米,一塊肉、一個鵪鶉蛋、一隻蝦米、一個香菇、一塊鮑魚、一顆乾貝、再加上滿滿的糯米。一個粽子就大功告成了。就這樣我們連續做了三十幾個粽子。做好了以後,就用繩子綁起來,綁成一串一串的,放在壓力鍋裡,水煮五十分鐘,就可以吃了。
吃的時候,覺得那粽子無比的好吃。因為裡面包含著我的汗水。
端午節的作文3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節日。為了紀念他,人們把粽子丟進河裡,讓魚蝦吃飽,不再讓魚蝦吃屈原的身體。
我覺得端午節最好吃的是香噴噴的粽子。記得那是一年的端午,我們剛看完激烈的賽龍舟比賽後,面帶笑容跑回了家。一進門。就看見阿婆坐在椅子上,包粽子。阿婆包的是肉餡的,那碧綠的粽葉緊緊包住裡面的白米飯,再把包好的粽子放到蒸爐上,香噴噴的味道撲鼻而來。粽子包好了,終於可以開飯了!因為今天是端午節,爸爸喝了點雄黃酒。他笑著對我說:“雄黃酒是可以防蟲的。還有,雄黃酒是可以辟邪的,就像《白蛇傳》裡面的白。”我打斷了爸爸的話,急切地說:“我知道,我知道,是法海叫許仙給白娘子喝的,結果白娘子現出了原形。”
過了一會兒,我突然發現桌上有紅色的菜,也有黃色的菜。我奇怪地問媽媽:“媽媽,為什麼桌上的菜有黃,又有紅的?”媽媽語重心長地說:“因為端午節這天,要吃美食。端午節與“五”這個數字聯絡在一起。所以有“五紅”和“五黃”的說法。五紅就是黃鱔、莧菜、烤鴨、龍蝦和鴨蛋。五黃是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和雄黃酒。”“哦!我明白了。”我說。我想:“看來,我還要努力學習,將來知道更多的知識呀!”
講了那麼多,我發現了端午節很多美味的美食,端午節還流行於壯、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各民族也有自己不一樣的美食。中國人有自己不一樣的美食,也有不一樣的節日。
端午節的作文4
中國,是一個龐大的家族,有五十六個不同的民族,每個民族肯定都有它獨特的風俗習慣。在我美麗的家鄉上海,就有許多不同的習俗。其中,元宵節就是我印象最深刻的。
在我的家鄉,總是特別重視元宵節。在正月十五那天,家家戶戶都吃元宵。由於元宵的形狀是圓形,圓就意味著團團圓圓,它能夠祈福家人團聚,每天都能幸福圓滿。
吃完元宵,接下來就是元宵節的高潮部分。要表演踩高蹺、舞獅子、劃旱船、耍龍燈等元宵節特有的節目。在表演時,每一個觀眾都全身心地投入到表演中、都被表演所吸引了。
說起元宵節,最負盛名的便是觀花燈、猜燈謎了。在元宵節那天晚上,每天街上都張燈結綵,處處顯示出元宵節特有的氣氛。就像《東京夢華錄》中說的那樣:每逢燈節,開封御街上,萬盞彩燈壘成燈山,花燈焰火,金碧相射,錦繡交輝。京都少女載歌載舞,萬眾圍觀。遊人集御街兩廊下,奇術異能,歌舞百戲,鱗鱗相切,樂音喧雜十餘里。大街小巷,茶坊酒肆燈燭齊燃,鑼鼓聲聲,鞭炮齊鳴,百里燈火不絕。“熱鬧的氣氛足以形成一條河流,讓所有看到的人們都跟他們一起歡呼起來。
正月十五之夜還有一個獨特的習俗:觀月。正如唐代詩人崔液的上元夜中提到:”誰家見月能閒坐,何處聞燈不看來。“一邊欣賞著天空中美麗的月亮,一邊看著人們歡慶元宵佳節的樣子,此時還有誰能坐得住呢?趕緊出來和人們一起慶祝象徵美滿的元宵佳節。
啊!這是一派多麼祥和、熱鬧的景象啊!這就是我家鄉最獨一無二的習俗。是不是也令你十分神往呢?我愛我的家鄉,愛家鄉獨有的習俗!
端午節的作文5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每年的端午節,我們都會插艾葉、吃粽子、賽龍舟。可是,有一年的端午節,卻與往日不同。
記得那是我上四年級時,端午節不是在家裡過的,而是在教室裡。端午節前一天,老師說讓我們明天每人拿幾個粽子,與同學們一起分享。我一聽,高興壞了。晚上一回家,我便和媽媽一起包甜津津的粽子。這次,我包的是又大又甜的蜜棗粽子,因為我要送給我最好的朋友。另外,我還包了個特別的粽子。晚上我睡覺,都夢見了品嚐好吃的粽子。
第二天吃完早飯,我就拿著煮好的粽子趕往學校。一路上,我無比興奮,想象著好朋友吃我的粽子的樣子,腳步更快了。我一走進教室,就聞見香甜的粽子味。我們坐好,老師說:“大家可以互相換著粽子吃了。”我趕緊跑到趙浩靜的位置上,對她說:“我們倆換著粽子吃吧?”她欣然同意。我們開始互換,我把我的粽子給她,暗地裡偷偷地笑,她問我笑什麼,我說沒什麼。當她把粽子剝開的時候,她的表情無比驚訝,因為她看見了一個用面做的小猴子,她開心極了,對我說:“謝謝你,我最好的朋友。”“不客氣呀!”趙浩靜也給我一個粽子,我摸著硬梆梆的,我問她:“請問,你到底是用什麼材料做的粽子啊?這麼硬!”她說:“你看看不就知道了嗎!”我一開啟,怔住了,那粽子皮裡包的是一塊光滑的石頭。
我“火冒三丈”,伸手要打她,她對我說:“逗你玩兒的,下次一定不會了。”我撲哧一下笑了。我們又互相換了一個粽子,這次可是百分百的粽子,我咬了一口她的粽子,好吃極了。她也對我說:“不錯呀。”我聽了,對她說:“哪裡是不錯,應該是相當的好吃。”我們倆都哈哈大笑起來了。
我已經過了好多個端午節,可唯獨那個端午節印象深刻,唯獨那年粽子最好吃,因為那粽子裡面包含著我和朋友之間深深的友誼。
端午節的作文6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
端午節最早源於戰國時期,當時有個叫屈原的楚國人,他在楚王身邊做官,是一位忠臣。昏君楚王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訊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著淚划著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裡餵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而賽龍舟是楚人因為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而粽子則是百姓不忍心忠臣被魚蝦吃食,故而將米飯等食品做成粽子投入江中,以求保屈原全屍。
小孩還要掛香囊的。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端午節還有掛艾葉、菖蒲的習慣: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於堂中,剪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我心中端午節的活動可真多呀,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我們要好好的繼承下來!
端午節的作文7
五月五,是端午。一說起端午這個傳統節日,人們立馬會想起粽子,粽子是端午節的代表、象徵,沒有粽子的端午節也是沒有意義的。
一陣微風拂過,粽子的香味嫋嫋襲來,空氣中不時瀰漫著艾葉的縷縷芬芳。
當剝開粽子,放進嘴中時,我又不由得想起了愛國詩人屈原。
屈原,出生於楚國丹陽,戰國時期楚國貴族出身。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一舉攻破楚國首都郢都,憂國憂民的屈原在長沙附近汨羅江懷石頭投河自盡。
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擁到河邊往江中投放粽子,防止魚兒吃屈原的肉體。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中,說是要暈倒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原。漁夫們則划起船隻,在江上劃來劃去,想要撈回他的真身。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等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是我國古老的傳統節日,至今已有2000年的中華文明瞭,是我們的祖祖輩輩世代流傳下來的,我們不能將它忘懷。可是現在的年輕人,早已忘了我們自己的節日,更愛過那些所謂的洋人節。我想告訴他們:“我們是中國人,我們要愛自己的國家,我們要過自己的節日,不過洋人節!”
讓我們這一代青少年繼續把中國傳統文化流傳下去,讓祖國的明天更加燦爛輝煌。
端午節的作文8
今天中午,我們教室非常香,不是香包的香,也不是香水的香,而是粽葉和江米的清香。整個香味彷彿織成了一個巨大的天網,把我們的教室包圍住了,空氣中瀰漫的都是清香。原來我們班舉行了一次活動——包粽子。
我拿出早已準備好的江米、粽葉和紅棗,到水池旁把帶來的粽葉衝了衝,然後飛快的奔回教室。同學們激動的都快要哭了,我的心裡也像揣著一個小兔子似的,砰砰直跳。
老師似乎看出了我們的心思,微笑著對我們說:“請同學們不要太激動,要平靜下來,我們要把這次活動做好,現在開始包吧!”只見我拿了兩片粽葉,右手拿著粽葉的頭,左手拿著粽葉的中間,然後右手把粽葉捲成圓錐形,用左手拿著,右手抓一小把江米放進小洞裡,再放顆蜜棗,再抓一大把江米放進小洞裡,然後把多出的粽葉蓋在粽子上,再拿出一根白繩用嘴咬著,然後再纏到粽子的外皮上,一道,二道,三道,最後繫個活釦,一個“四不像”小粽子就包出來了。
我看了看同學們包的粽子;有的像個綠色的寶塔,有的像個活潑而可愛的小兔子,還有的是四角形的……同學們包的粽子各種各樣,各有特色!老師又選出了五名同學,第一名冠軍,她包的粽子又大又整齊,可是隻用了一根小小的竹針,可真厲害呀!
這次活動鍛鍊了我的動手能力,讓我的手變的更加靈巧,真是心靈手巧呀!
端午節的作文9
大家好,我是青年旅社的導遊,高研蕙。今天我將帶領你們一起去感受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是每年的五年初五,傳說就是屈原投江的日子。楚懷王是昏庸的國君,正是因為他很昏庸,所以楚國被秦國打敗,楚懷王也變成了秦國的俘虜,都城被秦國佔領了,屈原知道了這個訊息悲痛萬分,便投江自盡。
為了紀念屈原,老百姓準備了很多活動,大人們會忙著包粽子、釀雄黃酒,小孩子們忙著戴香囊和五彩線,當然也少不了熱鬧好玩的賽龍舟比賽。
“咚咚咚!”熱鬧的賽龍舟比賽開始了。遠遠望去,廣闊的江面上停著幾條龍舟,像模擬軍隊路線圖一樣,只聽裁判一聲槍響:“啪!”所有的龍舟就像離了弦的劍一樣衝了出去。
船頭的一個人像一隻小猴子一樣為人們加油鼓勁,中間的.人在大聲喊號子,船尾的人在敲鑼給水手們帶來了高亢的節奏,於是水手們像發瘋了一樣拼命划船。有的水手卯足了勁像發條一樣飛快地轉動,就像是哪吒的風火輪一樣,飛快旋轉,有的咬緊牙關,流了滿頭大汗,還有的累得上氣不接下氣,但是他們沒有停止手上的搖動。於是船槳就像小鴨子的蹼一樣飛快地轉動,龍舟也飛快地航行。
中國的端午節是不是很有意思呢!如果有意思,記得要常來哦!我們非常歡迎你們!
端午節的作文10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學校放三天假,是雙休日和端午節加在一齊的。說到端午節,也就想到了屈原,據說,屈原是在農曆五月初五受冤,抱著石頭自投舊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立刻劃船撈救,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屍體。老百姓為了不讓屈原被魚兒吃掉,家家做粽子,把粽子投進舊羅江中。
媽媽和爸爸帶我一齊去外婆家過,這時,外婆正在煮香噴噴的糯米粽子。外婆說:"中國江南民間端午節有吃"五黃"的食俗。"五黃"指黃鱔,黃魚,黃瓜,鹹蛋黃及雄黃酒。這時,外公要跟我講講端午節的習俗,聽說在江南地區:他們為了驅邪,用艾,菖蒲和蒜這"端午三友"驅鬼,還有一種重要的驅鬼方法,是在室內掛避邪驅鬼的符咒。這時,香噴噴的粽子煮好了,剛煮好的粽子熱氣騰騰的,我第一個坐在位子上,說:"外婆,我來幫您嚐嚐粽子熟不熟"外婆笑眯眯的說:"看你這隻小饞貓,好!外婆給你先來一個。"我把粽葉撥開,看到了糯米粽子,聞一聞,哇!真香啊!之後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外婆說:"此刻的粽子品種可多啦!有豆沙粽,水晶粽,肉粽,鹹肉粽……"聽著聽著,口水都要流了下來。
去了外婆家,我瞭解了不少知識,可是端午節的粽子真是太好吃了!
端午節的作文11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每年小姨都會包很多好吃的。甜的大蜜棗粽子給我們吃,尤其是我和媽媽最愛吃。還可以和長輩。妹妹們一起聚在外婆家吃飯,熱熱鬧鬧的度過端午節!而今年卻沒有那麼熱鬧了。因為舅舅和小姨們出去賺錢了,姨丈也帶著妹妹也出去玩了,只有我們一家三口和外公外婆了。顯得十分冷清。
今天一大早,我本已為媽媽會包蜜棗粽給我吃,誰知媽媽卻在忙著做家務。中午,爸爸煮了一桌好飯好菜,叫外公和外婆過來吃飯,但是沒有洋溢著一點兒歡快的氣氛!下午,媽媽為了不再讓節日過得一點意思也沒有,便帶我和外婆一起去外面逛逛。我們去了菜市場,卻沒有看到半個粽葉的影子,去買粽子卻沒有蜜棗的,我有些失望,媽媽安慰我說:“下次看見有賣蜜棗粽子的決定買給你吃!”聽了這話我的心情這才好了一點。媽媽逛完了服裝店又帶我們去了閤家福超市去,路途中還給我們買了一些好吃的。從超市裡出來後,我們已是滿載而歸。
回到家,我因為很想舅舅和小姨,還有四歲的小妹妹,所以便上網和他們一起影片聊天,小姨笑著對我說明年端午節一定包很多的蜜棗粽子給我吃,讓我吃個夠。雖然今年我們沒能夠在一起過端午節,但是還可以在網上和他們相見,也是非常開心的。舅舅和小姨還跟我約好,明年端午節一定回來過節呢!
端午節的作文12
我最喜歡的節日是端午節。因為這一天不僅有粽子可以吃,還有賽龍舟。這是一個歡樂喜慶的日子。
“五月五,過端午”,媽媽時常將這句話掛在嘴邊。端午節的早上,媽媽和奶奶很早就起床了。因為要忙著祭拜祖先的東西。媽媽和奶奶早早地準備了粽葉,又準備了一些香噴噴的糯米飯,糯米飯中有板栗、紅棗、蛋黃、香菇等餡料。將它們攪拌在一起後,媽媽和奶奶就用粽葉將它們包成一個有稜角的球形,這是粽子。每年的端午節都要吃粽子,據說這是為了紀念一位叫屈原的祖先。包好粽子,將它們放進蒸籠裡蒸煮後。奶奶和媽媽又忙著準備另外一些魚肉。等一切準備好後,媽媽和奶奶就開始祭拜祖先。而我就和爸爸一起跑去看賽龍舟了。
我和爸爸來到一個湖邊,放眼望去,到處是人山人海。湖面上,兩隻龍舟齊頭並進。吶喊聲,敲鼓聲,划水聲此起彼伏。我和爸爸激動地鼓著掌,大聲為他們吶喊助威。十分鐘後,比賽結束了,和爸爸開心地回家了。
晚上,我們全家人坐在一起,一邊吃著粽子,一邊看電視上播放的各地賽龍舟比賽。歡聲笑語飄出了家門。大街上,還有許多男女老少正在猜燈迷。鼓聲“咚咚咚”的響著。幸福洋溢在大家的臉上!
多麼開心的端午節啊!希望這樣幸福快樂的節日,能夠傳承下去,這種歡樂的氛圍能夠一直保持著。這是我的一個小小心願。
端午節的作文13
一轉眼,就到了端午節。我和母親走在路上,到處都是粽香、艾香,因此,空氣都變得清新了。賣粽子的,賣艾蒿的,賣香囊的……隨處可見。那艾蒿如翡翠般綠,散發著香氣。過路的行人一般都要買個幾把,插在門上,放在櫃子上,插在蚊帳裡,可驅邪,也可淨化空氣。還有的人賣梔子花。我央求母親買幾把艾蒿,母親答應了。
晚上回到家,父親已準備了豐盛的晚餐,以慶祝端午節。吃完飯,父親端上了綠豆糕和粽子,又把艾蒿插在門上,放在櫃子上,屋裡頓時變得很香很香,如同仙境一般。一家人聞著艾香,吃著香噴噴的粽子、糕點,十分溫馨和甜蜜。
端午節,讓我想到了一位偉大的愛國將士——屈原,後因國家毀滅而跳河自殺。人們為了紀念屈原,就把屈原自殺那天定為端午節。人們在那天舉行賽龍舟,吃粽子,插艾蒿等習俗。
在我小的時候,我爺爺家都會在電視機前看關於端午節的節目,鄰居也常常請我們去他們家吃粽子,像一家人一樣。那時我特喜歡吃粽子,但因為時間的推進而改變的胃口,我漸漸的不喜歡吃粽子了,不過還是很喜歡吃肉粽子。粽子家裡人也不想吃,吃也實在端午節才吃,和我一樣,他們也有自己喜歡的口味。
坐在電視機前看激烈的賽龍舟比賽,為自己喜歡的隊加油喝彩。我想:中國的文化多悠久啊!中國的傳統佳節多精彩啊!
香飄端午節!我愛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