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美德> 傳承美德作文集錦15篇

傳承美德作文

傳承美德作文集錦15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透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傳承美德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傳承美德作文1

  你已經有很多了,等用空了,我再給你!媽媽對著兒子小強不耐煩地說。

  我不,你又騙我!小強撅著嘴,扭著頭,連看都沒看媽媽一眼。

  鄰居王阿姨又和兒子小強談判了,這對母子經常如此,我見過幾次,最後的結果都是媽媽以居高臨下的家長身份取得勝利。但是,兒子從未停止過和媽媽的鬥爭。

  見到我,王阿姨不好意思的看了看我,說:小娟放學啦,這小子又不聽話!說著又扭頭瞪了一眼兒子。

  要聽媽媽的話,幼兒園老師不是教過嗎?我也順口說了一句。

  老師還說過,不能騙人呢!小強扭過頭來,對我說。

  聽到這樣的話,我愣了一下,真不知道該如何接下去。正在思考如何回答的時候,後面傳來了一個洪亮的聲音。

  怎麼回事,又和兒子幹架啦?原來是小強的爸爸。

  看看你兒子,又吵著要買玩具!

  怎麼回事?小強,你說說!小強的爸爸心平氣和的問小強,手還撫摸著兒子的頭。

  媽媽之前說,等我的玩具壞了,就再給我買個新的,現在卻不買了,說話不算數!小強一臉委屈的樣子,回答說。

  然後,他又問王阿姨是不是有這麼回事。

  小強爸爸的態度讓我很驚奇,他竟然幹起了斷案的事。

  最終結果,小強勝訴。

  媽媽比較忙,所以沒有時間給小強去買玩具。既然答應了,就會買的,我們要說話算數。這次我們罰媽媽陪我們一起去買玩具,好吧!爸爸對著小強溫和的說。

  聽到爸爸話,小強馬上笑開了花。

  走,小強帶路。爸爸說著,給王阿姨使了一個眼色。

  小強開心的跑在前面,小強爸爸低聲對王阿姨說:在小孩面前是不能撒謊的,教育孩子要做到言傳身教

  不好意思,小娟,讓你見笑了!有空到家裡玩!娟子姐姐,再見!一家人開心的離開,還沒有忘記我這個觀眾。

  叔叔、阿姨再見,小強再見!看到一家人歡歡喜喜離開,覺得真好。

傳承美德作文2

  俗話說的好“浪費可恥”,自古以來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春節來臨前,北京一民間公益組織發起一項主題為“從我做起,今天不剩飯”的公益活動,倡議市民在飯店就餐打包剩飯,“光碟”離開。

  光碟行動倡導節約,反對浪費。活動開展一週,就影響著千萬市民,更有許多餐廳呼籲這項活動。光碟行動的開展徹底消滅以往的浪費觀念。在公司活動中,一些領導不考慮實際點餐問題,只求排場,只要排場大,其他都不是問題,他們根本沒有想過這樣的浪費會帶來怎樣的後果。在親友團聚中,免不了一席美味,人們用點貴菜,多點菜來增添自己的面子,而離開飯店時又以原樣倒進了泔水桶,他們認為飯後打包是一個很丟臉面的事兒。在同事聚會中,人們更是為了解除工作時的壓力,大量點餐,但事實上他們又能吃多少呢?就是這樣不起眼的浪費,中國每年的浪費約2000億元人民幣,這大量的巨資就讓我們白白浪費掉了。在全世界飢餓人數超過10億,全球每年平均因飢餓死亡人數達1000萬,如果按此發展,又有多少資源來讓我們浪費呢?又會有多少人被活活餓死?所以,作為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我們是其中一員,我們要杜絕浪費,呼籲這次活動。這不僅關乎我們自身的糧食問題同時也是為世界糧食安全做出的一份貢獻。

  現在在人們口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我是光碟族,對剩飯剩菜說NO”,更有網友曬出自己吃得一乾二淨的盤子照片。現在,公司活動不再講究排場,親友團聚不會再像以往一樣,人們適當點菜,更會在臨走時打包剩菜,認為“餐後打包,不丟面兒”,同事聚會也不再像以往那麼頻繁。他們都改變了浪費習慣,參與光碟行動。如果光碟行動能一直開展,估計過不了多久,全球的飢餓人數和中國每年的大量浪費就會減少許多。

  光碟行動的開展制止了浪費,作為一名中學生,應該參與這次公益活動,來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傳承美德作文3

  家風,就是在家庭裡形成一個統一的道德標準。它直接影響我們的成長與性格還有處世之道,是一種無言的教育,我家也不例外。

  是媽媽教會了我做人要誠實,她常說一個不誠實的人在社會上是得不到別人尊重的,我小時候還弄不明白什麼意思,直到上了一年級,一次數學測驗,我考的很糟糕,回去媽媽問成績時,我想也沒想就告訴她考了100分,卷子又收回去了,可是沒成想晚上媽媽收拾我書包時發現了,但她沒有發火,把我叫過來耐心給我講了一個故事叫《狼來了》,這使我懂得了誠實的可貴之處,它是用金錢也買不到的,這件事之後,我再也沒撒過一次慌,因為我知道欺騙別人就等於欺騙自己。

  是爸爸教會了我勤儉,他的口頭憚:勤是搖錢樹,儉是聚寶盆,雖然我們的生活可以算上富足,但也要節儉,也不可以亂花一分錢,記得有一次,我和爸爸走在路上,忽然看到前面地上有一角錢,爸爸正要撿起,我說:"一角錢能幹什麼呀!扔了吧!"可爸爸卻拿起這一角錢邊擦乾淨邊說:"一角錢雖少,可也是錢,只要聚少成多,將來它也能成為一筆不小的財富!"回到家後爸爸找了個小盒子把這一角錢放了進去,後來我們只要有零錢也都放進去,直到現在小盒子己經變成了大盒子,這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生活再好也應以"儉持家,因為儉以養德呀!"從此我便養成了節儉的好習慣!

  爸爸媽媽教會了我誠實做人,勤儉節約,這也是值得弘揚的民族文化,我不僅要傳承下去還要發揚光大,這樣國家的未來將會更加繁榮昌盛!

傳承美德作文4

  中華傳統美德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是每一位炎黃子孫鑄就偉大人格的根本,流傳幾千年,影響人的一生,成為矗立於世,名留青史的道德典範。

  那何為傳統美德呢?就是從傳統文化,儒家文化,傳統美德中大浪淘沙、千錘百煉而世代相承的優秀道德品質:民族精神。民族氣節。文明禮儀、道德經典等等。

  對於青少年的我們來說:“樂於奉獻”是主題。我作為一名中學生,也自覺得踐行了這一主題:在校園裡我加入了青年志願者協會,滿懷理想與熱情,揮灑青春與汗水,投身於校園的文化建設之中。在青年志願者協會中透過實踐的得到了一定的鍛鍊,提高了自身素質,陶冶了自己的情操,同時明白了“奉獻、團結、互助、友愛”的真正含義,更是明白了傳統美德是中華傳統道德之精髓,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神家園,更是做人的基本準則和處世底線,離開美德半步,輕者誤入歧途,重者跌入深淵。因此,我們應該樹立良好的道德理念。

  在校園中我們組織了很多活動:拾撿垃圾、幫助同學,還有我校剛過去的中考準備工作;同時也透過資訊手段,瞭解青年志願者在全國進行的各式活動。在諸多活動中我們都看到了青年志願者的身影,青年志願者的足音迴盪在大江南北,長城內外,無論是我們校園的青年志願者還是社會上的青年志願者都彰顯出共同的信念:奉獻愛心,盡己所能,不計報酬地幫助他人,服務社會,為構建和諧美滿的社會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作為中學生的我們要培育正確的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世界觀;從規範行為做起,培育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我們是21世紀的主宰者,我們更應該繼承傳統美德,把這些閃爍著睿智光芒的精華,化為自身的營養,為構建和諧社會、文明社會、培育文明風尚做自己應有的貢獻,做新世紀,新時期的傳播者。

傳承美德作文5

  有一本書一直陪伴著我,這本書叫《奔跑的幸福》。書中告訴我:一個人在成長的道路上必須要與文明美德相伴而行,如果失去文明的美德,那麼即使你的成績再好,你也將是一個“醜陋”的、不受歡迎的人。

  這本書一共講述了15中關於文明美德的表現,讓我瞭解了祖國的文明歷史,也讓我瞭解了許多平凡而偉大的人和事。我明白從小就要有良好的美德,待人謙和寬厚,就像“舜”一樣,要用微笑面對每一天,努力學習,要用同樣的態度對待每一個人,不管老人還是小孩;不管貧富貴賤;要學會報答老師、家人,幫家人、同學、老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要誠實守信、勤儉節約

  我們從小就要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有的同學整天滔滔不絕的說要講文明禮儀,可是每當看見校園內丟棄的紙屑、飲料瓶、零食袋、聽著某些同學大言不慚的吐出髒話時,怎麼不叫人痛心疾首呢?難道我們都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人”嗎?明代大學者王守仁說:“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一個本體、一個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們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自己卻吝於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這與從來沒有接受文明教育的人有什麼區別呢?所以我們要實踐社會文明,就要從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從自己的做、言、起、行上下功夫,告別不文明的行為。

  “傳承文明 ,踐行美德”,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僅時代給予我們的光榮與夢想,更是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與使命。相信透過大家共同努力,我們青少年從平常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我們一定會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譜寫中華民族自強不息、頑強奮進的壯麗華章!

傳承美德作文6

  中國是一個有五千年文化的國家,中華文化書中最重要的一頁叫中華美德。這些美德不僅造就了許多傑出的人物,也為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比如孔融。他們家有七兄弟,孔融在七兄弟中排名第六。他們的七個兄弟一起學習遊戲,總是互相謙和和睦。孔融四歲那年,家鄉梨子豐收。家裡桌子上放著一盤梨,一家人圍著他吃梨。哥哥們讓哥哥先拿,孔融選了最小的梨,沒選大的。父親問他:“最小的梨怎麼來的?”孔融答道:“我年輕,要把最小的最大的給哥哥們。”父親又問:“我弟弟不是比你小嗎?”孔融說:“我比哥哥大。我應該把大的給我弟弟。”得知此事後,親朋好友紛紛稱讚說:“一個4歲的孩子認識李讓,長大後一定是個不平凡的人。果然,孔融長大後,成了東漢有名的文學家、學者。”

  公元前110年,漢朝歷史學家司馬談在彌留之際告訴兒子司馬遷:永遠不要忘記自己當歷史學家時寫的史書。司馬遷哭著答應了父親的請求。這是要寫的《史記》。然而,在他開始寫《史記》後不久,他就捲入了李玲一案。因為李陵與匈奴交戰,匈奴戰敗後淪陷。漢武帝很生氣。司馬遷說,李陵可能是為了安慰漢武帝而偽降的。漢武帝以為他在為李陵求情,就把他關進監獄,處以最嚴厲的——宮刑。受此打擊,他有了自殺的念頭,但想到父親的遺願,他忍氣吞聲。20年後,他終於完成了《史記》,成為中國古代偉大的歷史學家。

  還有張亮。投奔劉邦之前,有一天他坐在淠橋上,看到一個老人不小心把鞋子掉在橋下。張亮主動下了橋,為老人撿起鞋子並穿上。老人被張良心對老人的尊敬所感動,送給一本藝術之書,幫助劉邦征服世界,屢立戰功。

  這些只是中華文明浩瀚海洋的一部分。這些我們敬佩的人雖然能找到中華美德,但已經成為過去式。如果我們想讓這些美德繼續傳承下去,我們必須不斷努力。我們不應該因為物質生活的改善而放棄這些精神財富。

傳承美德作文7

  世界大小國家,歷史長至五千年,短有二百年,無一不恪守傳承自己的民族精神,而一個人安身立命,也要傳承“家風家教",傳承是種美德。

  五千年曆史長河,傳承已然成為中華民族血脈裡流淌的精神。古有孔子傳承周禮三千弟子周遊列國,今有文學巨匠季羨林筆耕不輟傳承教育事業;古有屈原、文天祥以死明志流傳千古;今有黃繼光、邱少雲捐軀報國精神永存。傳承,作為一種美德,早已深深凝聚在國人的血脈間,中華民族的精神,在“傳承"這一紐帶間源遠流長。

  中華民族的精神在傳承這一美德下發揚光大,然而那些歷史長河間,因傳承的紐帶斷裂而丟失的歷史片段,豈不令人扼腕痛惜?

  尺八,一種竹製樂器,聲音空靈而秀麗,起源於中國,南宋後便無人傳承,後為日本所得發揚光大;唐刀,隋唐時為軍中所用,削鐵如泥,五代後無人問津,復為日本所得,改為"武士刀";明代所造寶船,排水量堪比美軍“藍嶺"號兩棲指揮艦,永樂之後,竟不再研製,日漸朽爛;火器,原為宋時所制,明時光大,至於清兵入關,竟將火銃火炮之書籍付之一炬……當德國人拿著最新的毛瑟槍衝入京師時,滿清貴族可否想到《兵器全書》中那句“夷虜所最畏中國者,火器也"?失去了傳承這一紐帶,再無畏的'精神也會日漸軟弱,再偉大的發明也會日漸朽爛,可見傳承之重要。

  民族精神發展到當代,更需要用傳承這一美德來發揚光大。古人云:“一日之師,終身為父",你是否尊敬師長?孔子云:“匹夫不可奪志",你是否篤定了自己的志向?劉備雲:“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你又是否對他人施以援手?我們更需要將民族精神傳承,讓它綻放光芒。

  三百年短短歷史的美國尚知傳承“美利堅精神",彈丸小國韓國還能繼續發揚“韓國精神"。歷史悠久,地大物博的我國更應發揚傳承的美德,讓民族精神與華夏文明永不褪色。

傳承美德作文8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傳統文化和優良美德數不勝數。彷彿一本厚重典雅,韻味十足的書。

  翻開書的扉頁,我們彷彿聽到了那朗朗上口的詩詞,感受詩人的一顰一笑一傷悲。我們彷彿看到了年僅四歲卻懂得讓梨的孔融,感受禮儀的獨特魅力。我們彷彿嗅到了那淡淡墨香,感受書法家那龍飛鳳舞,蒼勁有力的作品。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騰飛,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人們的追求也越來越高。但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卻在一步步被人們遺忘,而第二屆“國學小名士”經典誦讀電視大賽卻喚起了我們對經典的探索,對美德的傳承。透過這次比賽,開闊了我們的眼界,使我們進一步瞭解國學的魅力。讓我們明白了不必計較得失,不必在乎成敗,貴在保持對國學經典的喜愛和堅持不懈的學習。透過國學小劇,加厚了我們的文化底蘊,為國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讓我們感覺學習傳統並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充滿樂趣地,使我們受益匪淺。在我國源遠流長的歷史中,齊魯大地物寶天華,人才輩出。又被後世統治者尊為“至聖先師”的孔子,有開創了春秋五霸之首的齊桓公,有讓倭寇聞風喪膽的戚繼光……

  傳承中華美德我們山東人有責任,我們青少年更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語言在行動面前往往都是蒼白無力地。我們學習經典傳承美德,要腳踏實地,付出努力。我們要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關心社會,服務社會。培養民族自豪感,多讀書,讀好書。我們要有民族緊迫感,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誦讀經典,能夠淨化我們的心靈,洗滌心靈的汙穢。誦讀經典,能夠讓我們從傳統文化中汲取力量,傳承美德。誦讀經典,能夠讓我們放眼未來,擁抱一個燦爛輝煌的明天。讓我們行動起來,一起誦讀經典,傳承美德。

傳承美德作文9

  東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國古文化,泰山與武夷。”福建武夷山與朱子理學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絡。朱熹從14歲起,在武夷山從學、著述、授徒、生活50多年,朱子理學在這裡萌芽、成熟、傳播。

  福建省武夷山市官方2日向記者表示,將借鑑閩南、客家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經驗,加強朱子文化的歷史、文化、旅遊資源普查,加強書院文化的挖掘、整理和弘揚,加快朱子文化生態保護區核心區建設。

  作為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朱子文化對後世影響深遠,其所創立的閩學體系包含豐富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為弘揚傳統文化,宣傳國學思想,武夷書院講壇2日在福建武夷山正式啟動。歷史記載,武夷書院位於隱屏峰下平林渡九曲溪畔,是朱熹於宋淳熙十年(1183年)所建,為其著書立說、倡道講學之所。

  根據規劃,武夷書院講壇每年舉行六講,邀請海內外朱子文化專家學者做主題演講。同時,武夷山正著手加快修復一批書院,將其打造為普及朱子文化、傳播儒學思想的重要平臺。

  朱文公第二十九世裔孫、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朱傑人表示,在中國大力倡導“一帶一路”戰略的背景下,具有現實意義的朱子文化正迎來多重機遇,將會促進中華文化海內外的傳播和交流。

  武夷山市官方還披露,將實施朱子文化建設“五項工程”,建立朱子遺蹟遺存資料庫,對五夫鎮、風景名勝區等重點區域朱子文化遺產實施有針對性的保護修復;適時提升一批文化保護單位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規格。

  作為東亞文明的象徵,朱子學傳入日本、朝鮮、歐洲等地區後,至今影響深遠。在對外交流方面,武夷山將推動朱子文化對外交流,配合舉辦“朱子之路”研習營、海峽論壇配套活動等對臺對外朱子文化交流活動。

傳承美德作文10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每當我想起這句話時總是想起農名伯伯十分辛苦的工作,供應大家的需要,而我卻在下面這件事浪費了一些糧食。

  一個星期天,我和爸爸媽媽正在吃飯,媽媽給我夾了許多菜,其中就有青椒,我看見以後馬上把青椒扔進了垃圾桶,媽媽看見後立馬責問我:“為什麼不吃青椒?”我說:“我不喜歡吃。”“不吃也不應該就這樣把食物扔到垃圾桶啊!”“我不想吃,才扔掉的,我要是喜歡吃,早就全吃了!”“那你也不能扔掉呀!可以給爸爸媽媽吃呀!而且你知不知道那可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用血汗種出來的,要是人人和你一樣浪費食物,那農民伯伯付出的血汗不是白費了嗎?”我對媽媽說:“對不起,我以後再也不挑食了,把不喜歡吃的扔掉,只吃自己喜歡的。”媽媽看了看我說:“這才是好孩子!”

  下面這件事我也差點浪費一些食物。星期天我和爸爸一起到同煤快餐吃飯。我們到了那裡以後開始點菜,飯菜上來以後我和爸爸開始吃飯。不一會兒,我吃的就剩下一點了。可這是我肚子飽了,我自言自語道:“剩下的這點不吃了。”我正準備走時爸爸攔住了我說:“張昊,別走,把這點吃完了再走!”“肚子飽了,不想再吃了。”“你不可以浪費食物,難道你忘了“憫農”這首詩了嗎?”我想了一下說:“噢,想起來了,對不起爸爸,我不應該剩飯,要不農民伯伯就白工作了!”我趕緊回到坐位上,開始吃剩餘的飯。爸爸邊看邊說:“對,好孩子,人人都應該尊重農民伯伯的勞動成果!”

  同學們,透過上面這兩件事的教育,使我深刻的明白浪費食物是可恥的,我們一定要珍惜農民伯伯們的勞動成果,珍惜每一粒米,做個真真正正的好孩子。

傳承美德作文11

  冬日的陽光悄悄地照耀著我的小書房,灑落在我的身上,我開啟這本國學經典——《弟子規》靜靜地看著,一股淡雅、古樸的墨香沁人心脾。身旁,那些綠綠的花草顯得更加蒼翠……

  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凝成了無數美德。有禮貌、誠實、尊師敬長、孝敬父母、團結友愛、助人為樂、勤儉節約、見義勇為等。這些傳統美德一直延續至今,需要我們繼續傳承。

  “凡出言,信為先”。國學教我們講求誠信;“詐與妄,奚可焉”,國學教我們不能說謊話。古人還說:“一言而非,駟馬不能追;一言而急,駟馬不能及”。誠信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宋濂冒雪還書》中寫了明朝時的宋濂因家境貧困,買不起書,而出門借書看,但他為了堅守歸還日期,冒著大雪還書;《曾子殺豬》中的曾子,為了講究誠信而把家中的唯一一頭豬殺了給兒子吃,他用言行教育了兒子講誠信。

  誠信發生在我們身邊一點一滴的小事中,有一天早晨媽媽送我去上學,快到學校時,忽然我發現沒帶紅領巾,可是周圍並沒有認識的同學,媽媽也回去了,我焦急地站在路邊哭泣,怎麼辦呢,不帶紅領巾要扣分的。我忽然想:去旁邊的小超市裡借一條吧,可是人家能借給我嗎?我決定去試試。來到超市,我可憐巴巴地說:“阿姨,能借我一條紅領巾嗎,我忘帶了,下午我還給你錢。”阿姨趕緊給我一條:“沒事小朋友,彆著急,快拿著上學去”。阿姨的話語溫暖著我,多麼信任的一句話啊。下午上學,我早早地去還了阿姨錢,阿姨誇我好孩子。

  中華文化浩如煙海,傳承中華文化,發揚誠信美德。讓我們從自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大家行動起來吧!

傳承美德作文12

  在朱子學說中,《朱子家訓》同樣影響甚廣。說起《朱子家訓》,不少人會想起“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等名訓。事實上,這並不是《朱子家訓》,而是明末清初著名哲學家朱伯廬的《治家格言》。

  朱傑人指出,兩者互為羽翼,朱伯廬的《治家格言》是對《朱子家訓》的闡發與延伸,把哲理形象化了。如果把《朱子家訓》比作綱,那麼《治家格言》就是目。

  《朱文公家訓》又稱《朱子家訓》,原來收在朱氏家譜中,是朱子訓誡家族子弟的私家檔案,只是家族內部用的,並不對外。“世界朱子聯合會成立以後,我們認為《朱子家訓》是一個寶貝,應該讓更多人瞭解它,所以就把《朱子家訓》公之於世,並利用各種場合進行宣傳,現在已被越來越多人所熟知。”朱傑人說。

  朱傑人認為,《朱子家訓》僅有317個字,卻道出了人之所以為人的基本底線。這是朱子運用語言表達思想的高妙之處,也是《朱子家訓》可以在汗牛充棟的“家訓”著述中卓爾不群的原因所在。

  在朱傑人看來,《朱子家訓》雖產生於800多年前,但仍具有時代意義和普遍意義的人倫觀、修養觀、道德觀、社會觀、價值觀,這是中華民族貢獻給全人類的普世價值。比如,《朱子家訓》對於馬來西亞華人乃至整個馬來西亞民族都具有現實意義。20xx年,馬來西亞吉隆坡建造一個園林叫孝恩園,園內建有刻著中英文《朱子家訓》的大理石石碑,當年還舉行了隆重的揭幕典禮。

  朱子的《四書章句集註》是優秀的“大學”教材,但當時兒童並沒有令人滿意的教材。因此,朱子在晚年花費大量的精力,將孔子、孟子的家訓收集起來並進行改造,重新寫成《小學》,用通俗的語言把傳統家訓中最根本的思想提升到哲學的高度,並以精煉的語言表達。這就使家訓擺脫了複雜而言不及義的弊端,使“訓”的意思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傳承美德作文13

  在這個美麗的金秋十月,在歡慶祖國媽媽生日的同時,請大家不要忘記這樣一群人,他們為了祖國的富強,為了我們的成長,經歷了風霜雨雪的磨鍊,他們是人類的寶貴財富.他們就是那群可親可敬的老人。

  9月29日下午,在重陽節即將到來之際,我們塔爾坡學校大隊部和小荷文學社團部分團員在張老師、王老師的帶領下,來到位於西鹹新區的康泰老年公寓。在這裡,我們與敬老院的老人們歡聚一堂,共度重陽佳節。

  一來到老年公寓,陳院長熱情地招呼我們,歡迎我們的到來。敬老院裡的老爺爺、老奶奶聽到我們來了,就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聚集在樓下的院子裡。同學們一看見這些老人,都迅速的迎了上去,把給爺爺奶奶準備的禮物送給他們,還有同學陪他們聊天。大家都圍在老人身邊,一邊問長問短,一邊聽老爺爺老奶奶講自己的故事。過了一會兒,同學們在兩位主持人的組織下,開始表演自己精心準備的節目。他們有的唱歌、有的跳舞、有的說相聲、還有的表演詩朗誦……我們的表演給這些孤單寂寞了很久的老人們帶來了歡聲與笑語。最後,我們在文學社團團員劉軒豪演奏的葫蘆絲《龍的傳人》裡結束了表演。悠揚而又深情的樂曲,飄蕩在小院裡,久久不散。由於我自己膽小,所以就沒有表演節目,但我卻陪老人們說話,聽他們講自己的故事,做了一個認真的傾聽者。

  夕陽無限好,哪怕近黃昏!同學們,今天請允許我代表全體同學祝天下的老人健健康康、平平安安。“歲歲重陽,感恩重陽。”希望我們所有的人都能從現在做起時刻擁有一顆感恩的心,為爭做一名尊老敬老的好學生而努力,讓“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中華傳統美德永放光彩!

傳承美德作文14

  在一個寒風呼嘯的早晨,天空灰沉沉的。這天氣讓人冷得直打哆嗦,但是這天氣再冷,也冷不過在“母子上車處”那條道上的幾個人的行為。

  那個站在最前面的是一個胖胖的人,穿著風大衣,眼睛直視著前方,好像沒看見“母子上車處”這幾個大字似的。第二個人,一看就是軍人,頭上戴著軍帽,身穿軍大衣,他眼睛微微閉著,裝著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在想:我是軍人,我為人民服務人民理應報答我的。第三個人戴著一副眼鏡,皮鞋擦得雪亮,顯然是上層人士,他也一副旁若無人的的站在那裡。他後面的是一位白衣天使——醫生,穿著白大褂,戴著口罩,想著:反正這又不是醫院,我想幹嘛,誰管得著呢!他們的旁邊站著一位瘦弱的婦女,身上抱著一個小小的孩子,她呆呆的看著那四位“大人物”,心裡想:難道他們不識字嗎?難道,他們是文盲嗎?不,不可能是,他們是假文盲!

  轉念再想想,這種類似的事情在我們身邊還少見嗎?在公交車上坐在“老人專座”不是白髮蒼蒼的老爺爺、老奶奶,而是強壯的小夥子,老人卻站在一邊;草坪上的那些警示語,人們卻還是當做沒看到一樣,草坪上還是有一條“小小的路”;景區裡面有提醒人們“垃圾入桶”的,可地面上還是有大小各異顏色不同的包裝紙、紙袋……難道,他們是文盲嗎?是的,肯定是,他們不是文化的文盲,而是文明的文盲!

  知識上的文盲固然可怕,但道德上的文盲更加觸目驚心!道德是一雙手,推開封鎖在心靈上的門;道德是一扇窗,窗外是美好的天空;道德是一片天空,他英語著無數純潔的心靈。道德是一個多麼美好的詞,道德高尚的人是多麼令人敬仰啊!所謂“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就是這個意思吧!

  不要讓時代的變遷,使我們忘記了,華夏傳承了幾千年的美德,讓我們掃除心中的垃圾,讓心靈恢復純淨吧!不要讓自己成為道德上的文盲!

傳承美德作文15

  康熙曾給武夷精舍賜一塊匾額,上書“學達性天”。從事朱子文化研究已有26載的朱傑人認為,這四個字把朱子一生最重要的貢獻寫出來了,意思是朱子的學問達到了人性和宇宙的本源,為一度被邊緣化的儒學補上了宇宙論和心性論的缺口。

  陳來指出,朱熹論道德的思想有許多在今天仍有借鑑意義。如朱熹關於理性與慾望、道理原則與個人私慾關係的看法。朱熹闡發了古代“道心唯做,人心唯危”的思想,認為“人心”與生俱來。但如果“無所主宰,留而忘返”,社會就會“危”。要使人心不致危害社會,就應該用“道心”主宰“人心”。朱熹認為道心的特點是公,即反映了社會公共的道德法則。

  “朱熹在那個時代,還沒有從加強法制以約束人的行為來考慮,所以朱熹的方法是完全訴諸道德,這是理學的侷限性,但突出道德意識的重要性還是難能可貴的。”陳來說。

  朱熹和理學還提出“天理”和“人慾”的問題。朱熹認為,慾望應當受道德原則的制約。“所謂‘存天理、滅人慾’,就是堅持道德不能建立在慾望的基礎上,必須建立在理性主宰、責任意識、美德培養之上,主張用反映社會共同要求的道德原則來克服違背公共道德的私慾,把外在的道德規範化為人體的內在自覺。”陳來指出,這在當今社會仍有重要的意義。

  “當然,在理性和慾望的關係方面,朱熹對有些問題的處理並不完滿,他比較忽視慾望和生命力的滿足,未能重視理性和慾望也有統一的一面。”陳來說,整體而言,朱熹的思想對封建時代的精神文明和民族精神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