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介紹魯迅作文彙總四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介紹魯迅作文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介紹魯迅作文 篇1
時代與空間相隔的很遠很遠,可我的耳旁卻分明在響起那執著的聲音,千古不變的執著,萬古長存的精神——這是魯迅先生,也是所有那些若干年前為國家、為人民,聲歇力竭的吶喊者的人的寫照。
窗外在下著淒涼的雨,是在為那些逝去的可貴默哀麼?還是在替魯迅先生默默的繼續注視著這個他所深愛的大地?我無從得知。
但我卻彷彿融在了這片深沉的雨中,彷彿看見了那蒼老的面龐……
佈滿歲月滄桑的臉上,透出深深的疲憊,似乎已經厭倦了一切。眼神卻很是平和,帶了幾絲善意的笑,溶解了所有的緊張與防備。只是,——他卻那麼像一個過早老去的孩子。
“您,就是魯迅先生麼?”我語氣裡帶了幾分尊敬,那錚錚鐵骨的魯迅先生,實著令我欽佩。
他沒有回答,只是無言的在嘴角勾起一絲弧度,像是預設般的點了點頭。
“若是當今世上像您這樣的人多一些便好了,可是昔日的您醫術明明那麼精湛,又為何提筆寫起了文章呢?醫術不也可以照樣很好的挽救回一些無辜的世人的性命麼?”
魯迅先生沉默了良久,這才緩緩開口;“挽救世人的性命又有何有,他們的靈魂是愚蠢的啊,那是一種可悲的愚蠢。即便替其延長了壽命,也只是無用功罷了。所以我便出了書,以筆為武器,教世人如何掙扎著起來反抗,教世人如何挽救自己愚昧無知的靈魂。”
“那麼,您一輩子都在為世人吶喊著,到自己的生命終結之時都沒有停歇過,你沒有後悔過麼?”
“實話說,後悔是必然的,我的確沒有那麼堅定的毅力,但每次我想去不在乎,想去遺忘之時,百姓那哀苦的面容便又總是聚集在我眼前,令濃郁的悽苦將我包圍,無法脫身。我便又只能無奈地拿起筆來,依舊寫下去,依舊無望的為世人吶喊著。”魯迅先生頓了頓,接下去說:“很多人認為死是個可怕的字眼,不願提起它,我也曾害怕過它,只是真正讀透它的意思只是,便也不覺得這是什麼難以了了的難事了。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只要堅持到生命終結之時都一直在默默奉獻著,便也瞑目了,起碼,我做別人了點什麼。”
他的深沉的面容便融在裡寂靜的雨中,就如他來的毫無預料一般,他也就這麼毫無預料的走了。
這是,像他說的一般,我也在這片雨中,得到了點什麼。
介紹魯迅作文 篇2
歷史席地裡,那是一位怎樣的人兒,樸素的中式外衣留下半點陽光燦爛,濃密的鬍鬚,一個隸書“一”字留下的卻是春光滿面······哦,那是我們可親可敬的魯迅先生啊!
魯迅,他為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把一生交給了黨,在生命即將終結時仍然孜孜不倦。他又以筆為武器,戰鬥了一生,呼起了中國,也拯救了中國。毛澤東評價他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國文化的主將。的確,他的貢獻無人能及。 他一生的時光都在創作上,然而正是這些創作呼醒了炎黃子孫。他雖然已不在人間,但他的一注愛國精神卻永駐人間,他的精神滋潤新一代的芳草,是維護而不棄,能讓種族崛起。他“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便是他自己的人生寫照。有的人雖生實死,猶行屍走肉;有的人雖死猶生,卻精神不朽。有的死重於泰山,有的死輕於鴻毛。而他的死是重於泰山的,因為他的一生有如一個太陽,雖身處宇宙黑暗之中,但能夠用自己的光芒照亮世界。
魯迅,一個多振奮人心的名字啊!他劃破無邊際的黑夜,將迷惘的時代迸裂,在滄桑歲月中竟能幹出如此偉大事業!
介紹魯迅作文 篇3
魯迅故里魯迅先生是聞名世界的文學家,他出版了很多書,如《朝花夕拾》。魯迅先生的家鄉在紹興。為了看魯迅先生的故居,我特地趕來。魯迅先生的故居是個公園,遊人免費觀賞。我們只看了其中之二:“三味書屋”和“百草園”。我們先來到了“三味書屋”,那兒是魯迅先生從小上課的地方。“三味書屋”顧名思義就是上課學習的地方。
進入屋中,可以看見:一張桌子在堂子的中間,這是老師坐的位置,學生們坐在老師的兩邊,而魯迅先生則坐在一個房角旁,從這可以看出魯迅先生身份的不同。我們為當時魯迅先生的認真態度而感嘆。之後,我們來到了“百草園”。 “百草園” 顧名思義是種菜的地方。我們現在看到的是一片雜草叢生的土地,菜地的旁邊還有一口魯迅先生曾經用它澆地的老井。過了一會,我們便走了,雖然不是離開了紹興,而是離開了魯迅先生的故居!再見了,魯迅故居!下次我一定再來看“你”!
介紹魯迅作文 篇4
他嫉惡如仇;他關心青年;他幽默風趣;他憎惡黑暗有如憎惡魔鬼;他是一位越老越頑強的戰士;他的名字響徹大江南北;他,就是魯迅。
透過學習第五組的課文和課外閱讀,我走進了魯迅先生的世界。
魯迅先生的寫作是真實的.。
比如《狂人日記》中的狂人其實是一個精神錯亂的人物,他以為身邊的人都在“吃人”,他想保護自己,更想保護身邊那些活潑天真的孩子。魯迅先生接狂人之口,讓我們看到了舊社會無邊的黑暗。而這,並不是別人“敢想、敢說、敢寫”的。
魯迅先生以筆為武器。
比如在《藥》這一文中,人們封建迷信,有一戶人家的兒子的了大病,聽了別人的妄言,卻信以為真,拿出積攢的錢去買“人血饅頭”,以為它包治百病,但兒子吃了後,還是去世了。魯迅先生讓我們看到了舊社會的封建,同時,也寫出了那些反動統治者的殘忍。
魯迅先生思念故鄉。
《故鄉》一文是魯迅先生二十年後回故鄉的感受。魯迅先生回到故鄉,卻發現,這和記憶中的故鄉有著天壤之別,少年時期的玩伴閏土,再也不是那個見多識廣、機智勇敢的孩子了,中年的閏土和他的父親簡直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更令魯迅先生失望的是,閏土恭恭敬敬地叫他“老爺”,令魯迅先生的心一下子涼了。離開故鄉時,他也沒有了留戀,西瓜地上銀項圈的小英雄的影像,原本清晰,卻又模糊了,使魯迅先生十分悲哀。可見當時的社會多麼可怕,導致魯迅先生再回家鄉時也已物是人非了。
魯迅先生不會去寫那些假惺惺的,只寫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所以才受到了這麼多人的愛戴和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