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魯迅> 高中作文:魯迅全集讀後感(精選9篇)

高中作文:魯迅全集讀後感

高中作文:魯迅全集讀後感(精選9篇)

  導語:讀著先生的文章如同感受著先生平日裡的言行以及為人處事,先生的博學自是不必多說的,許多雜文散文中的典故和句摘都足以看出先生學識之淵博和涉獵之廣泛,小編整理魯迅全集讀後感作文,歡迎閱讀。

  高中作文:魯迅全集讀後感 篇1

  一本好書——一個朋友,帶來慰藉。

  一本好書——一個親人,給予溫馨。

  一本好書——一盞明燈,令人璀璨。——題記

  今夜,抑鬱的我徘徊在視窗,拉開抽屜,一碟書本整齊的擺著。我最愛不釋手的卻是那本最不養眼的泛黃的破舊的《魯迅全集》我靜靜的坐下來,開啟書本。

  讀魯迅的散文,一種家的溫馨,相互做樂的甜蜜油然而生。眼前浮現出對童稚的嚮往和迷戀對未來的憧憬與仰望。魯迅的唯一一部回憶性散文集《朝花夕拾》,生動的呈現了一幅幅溫馨,甚至催人淚下的畫面。唯一一部散文詩集《野草》同樣能使人感受到那種激情,蓬勃。《阿長與山海經》便用了欲揚先抑的手法,後僅一句“我似乎與找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便將對岸唱的敬愛,刻骨銘心的敬意體現得淋漓盡致。“仁厚黑暗的地母呵,願在你的懷裡永安她的魂靈。”則表現了對啊常的思念之情。可以說阿長是魯迅一生值得尊敬,感激的人。魯迅數篇文章中皆有提到長媽媽。可見作者對阿長情誼之深,思念之切。

  讀魯迅的文章反差極大,諷刺小說更是膾炙人口,讓人忍不住跳出一詞“痛快”。

  與上相比《五猖會》則略勝一籌寫出了作者對五猖會的喜愛,同時“我至今想起,還詫異我的父親何以那是叫我背書”我反覆閱讀,體會其深刻含義,這表現了父親對兒童心理的無知與隔膜含蓄的批判了封建思想習俗的不合理。

  《故鄉》前後對比的寫法,寫出了20年前、後故鄉人的變化之大。深刻地表現了封建思想麻木人們的神經。也集中體現了作者為改變新中國命運的決心。以《孔乙己》為例魯迅用精妙的手筆,展現出主人公善良、淳樸,卻又固守讀書人的架子,將自己禁錮在封建思想中。最終被歲月摧殘死去。我想:路是自己走出來的。人生需要自己把握。倘若他能衝破封建的牢籠,選擇真正屬於自己的人生,他也許不會走上封建社會為弱者鋪設的道路。

  總之,許多文人墨客對魯迅的作品讚不絕口,我也對它愛不釋手的原因應該是他用自己的筆戰鬥到最後。用樸實的文字一次次抨擊著古代封建社會和時刻為中華的情義撥動著每個讀者的心絃。

  聽著鬧鐘的滴答聲,不覺已十一點了。我合上了那本泛金光的彌足珍貴的書。就如做了一場夢。醒後我發覺我的心突地亮了起來。

  高中作文:魯迅全集讀後感 篇2

  讀著先生的文章如同感受著先生平日裡的言行以及為人處事,先生的博學自是不必多說的,許多雜文散文中的典故和句摘都足以看出先生學識之淵博和涉獵之廣泛。“在文藝上,他博通古今中外,可是這些學問並沒把他嚇住。他寫古文古詩寫得極好,可並不尊唐或崇漢,把自己放在某派某宗裡去,以自尊自限。古體的東西他能作,新的文藝無論在理論上與實驗上,他又都站在最前面;他不以對舊物的探索而阻礙對新物的創造。他對什麼都有研究的趣味,而永遠不被任何東西迷住心。他隨時研究,隨時判斷。他的判斷力使他無論對舊學問或新知識都敢說話。他的話,不是學究的掉書袋,而是準確的指示給人們以繼續研討的道路。”老舍先生的這段話恰如其分的概括了魯迅先生的淵博和精深。先生敏銳的眼光和深刻的思維,作為一個筆者,無疑是獨樹一幟,風格迥立的。可是魯迅先生最不同於其他學者和作家之處不僅僅在於他多讀幾本書,多知道幾個獨闢蹊徑的典據。而是在於善於把他所知道的典據,極其精確無誤的用在自己文章中思想的表述中。可是這些表述又都不脫離表達自己的思想,絲毫不會被古人以及聖人的幾段詞句做了自己思想的佐證,而是精巧生動的用幾處典故作為對比,從而加深讀者對筆者所要闡述的思想和論據清晰明朗,鮮活簡單。這和我以往看過的一些通篇引經據典的“抄抄寫寫”是完全不同的。

  上述這些都只是說明了先生在文藝上的卓越。

  可是,讀魯迅先生的文章,對我感悟最深的卻實在是他閃亮的人格魅力。讀著先生的文章,感覺就像看到一把智慧的利劍,鋒利的解剖出當時國民的奴性和愚性,勇敢無畏的把自己至於眾矢之的,不畏官吏的強權,不畏民眾的愚昧,不畏所謂“文人”的人聲攻擊,一路用劍刃的鋒芒披荊斬棘,置生命於度外。

  先生用他偉大的人格和敏銳的洞察力,篆寫下許多警世醒世的雜文來激勵和討伐人性的懦弱和骯髒,先生用一生的時間投入到追求光明和捍衛真理的鬥爭之中,一刻也不曾退縮和懈怠過,不屈不撓,對自己永不滿足,永不自餒。正像老舍先生所評論魯迅先生一樣:“一個人的精力與天才永遠不能完全與他的志願與計劃相配合,人生最大的苦痛啊!只有明知這苦痛是越來越深,而殺上前去,以身殉志的,才是英雄。”先生是一個時代、一個世紀的英雄,他勇於直視自己,用自己的人格化做一面鏡子,照射出人世間的美醜。是啊,一個只有戰勝了自己的人才配真正算是英雄,魯迅先生做到了。

  讀著魯迅先生的文字:善者憂思,惡者羞慚。

  細看一看先生的肖像,發現先生的容貌雖然嚴肅冷峻,可先生的眼神卻是盛滿了慈祥。這也正是應了先生的座右銘“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高格人生理唸吧。先生冷靜尖銳的看著這世界,胸膛裡裝著的卻是一顆悲憫慈愛的博大之心。我想:像魯迅先生這樣的文人英雄也許幾百年也出不得一個吧。

  高中作文:魯迅全集讀後感 篇3

  按照我的武俠情結來給人定位。魯迅,是一個刀客,他的刀法在普通人看來粗拙無比,似乎沒有基本的套路,更加不會再前造造勢,但真正高手看過去,卻感覺刀刀神奇,刀法凌厲並且都指中要害。這樣的一個獨孤刀客將各種腐朽的體制抨擊得一無是處,更是一針見血得指出了國民的劣根性。魯迅的偉大,在於他的思想與他代表的正義。

  魯迅的經歷,更像是一個武俠故事,隨著少年時代夢想的幻滅,他開始選擇《彷徨》,他抄起了古碑,他看到了《朝花夕拾》,他思索,苦悶,他受啟,他振作。如同高爾基的始終裡面說的,只有兩種生活方式:腐朽或燃燒。他對中國以及人民的弄清,讓我們慶幸他選擇了燃燒。

  魯迅原來是學醫的,他寫的文章並不好,只是時代把他推向了那個位置。時代造就人才,原本毛澤東文章寫得好,卻對帶兵打仗一點都不同,也是因為時代的壓迫,把他推向了那個位置。真正的英雄,是對國民抱有強烈責任感的人,是具有強烈愛國心的人。在《吶喊》自序裡他曾說回憶令人無法忘卻,“是精神的絲縷還牽著已逝的寂寞時光”,看不出來,那個鐵骨錚錚的中國的脊樑是那麼深情,還懷著這樣散淡的憂鬱;看不出來,那高瞻遠矚的政治遠見和韌性的戰鬥精神,無可辯駁的邏輯力量和深沉樸實的革命激情。有的,只是人性化的魯迅。讀他的散文,有一點點的社戲情結。

  魯迅作品裡面的感動,是十分特別的,一個獨行刀客的感動,是非常質樸和生動的。文章中的情感如同一個一個人在最後回憶自己的一生。藍背、鷓鴣等一系列的鳥;閏土月下的身影,是多少人的午夜夢迴?!讓人覺得殘忍的不是變化是回憶,不是嗎?再美再好也是回不來的,再醜再惡也是揮不去的,這不就是人生?而魯迅的散文沒有過多的感傷,只是回望那守不住的,儘管如此,還是感動到心裡很深很深的地方去了。

  記得挪威的森林中,在文中提到的渡邊君的朋友說過,關於讀書,只讀經典作品,就是說作者必須得死了起碼有三十年。因為這樣不朽的作品經過了歷史的選擇,最後存留下來了。他的深度和純度非同一般。

  魯迅的作品就是這樣的,如同一瓶好酒,經過時間的醞釀和世人的賞鑑,如今,香氣更濃。

  高中作文:魯迅全集讀後感 篇4

  開始並不是很喜歡魯迅的文章,大概是不能體會文章的美妙吧,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活閱歷的增加,看的書籍的積累,越來越感到還是魯迅的文章寫的最好。喜歡讀《朝花夕拾》,閒暇時看看,真的很享受,裡面有童年的趣事,有魯迅思想成熟的過程,為什麼魯迅要棄醫從文,還有魯迅的感情世界……

  我很小時候就經常聽媽媽講魯迅的故事,零零星星地一些知道他的故事,只知道他是一位著名文學家。這次讀了《魯迅全集》,我對他敬佩得五體投地,他用他的筆墨訴說了阿Q的可笑,祥林嫂的悲哀,奇叔的大膽等,他是一位戰鬥作者,他用筆在與不平的社會戰鬥著,為窮人打抱不平,打擊惡官僚,汙吏。

  《魯迅全集》告訴我,魯迅年幼時家境尚好,家有一個二千餘畝的百草園,相傳裡園裡長滿了野草,但卻是魯迅兒時的樂園,他在泥牆根上躥下跳地捉蚱蜢,挖類人形的何首烏(相傳吃它會長生不老),還不停地在井口上與小朋友跳上跳下。正是因為這一點,家人認為他不乖,就把他送入三味書屋學習。等魯迅稍大一些時,家境開始漸漸地貧寒,有一次,魯迅為了給父親抓藥而誤了上課,而被老師用戒尺打了掌心,於是魯迅在桌子上刻了一個“早”字,來提醒自己要早到。他在三味書屋讀五年書,深受老師喜歡。

  魯迅對日本人深惡痛絕。他敢打,用筆墨通達日本人的“走狗”;他也敢罵,用文章來痛罵那些貪財愛榮的官僚,和狗仗人勢的大惡人。因為他的弟弟娶了個,而且生活非常地奢侈,魯迅大發雷霆,並與周作人斷絕兄弟關係。

  讀了《魯迅全集》,留給我的是對魯迅無限的敬佩和懷念,他不僅是個文學家,更是一個偉大地思想家和革命家,我的耳邊時常會響起魯迅先生的話“當我沉默著的時候,我覺得充實;我將開口,同時感到空虛……”

  混亂的思緒終於用活躍的文字表達出來,雖不一定是最完整的心靈寫照,但卻是讓我心境平浮的’東西,在此,我對魯迅先生—這位中國文壇的金斗士,致以崇高的敬禮!

  高中作文:魯迅全集讀後感 篇5

  秋風瑟瑟的日子,漫步蛟河的紅葉谷,不知道是大自然放飛了我的感情,還是淤積在心中的悶氣終於有了釋放的機會;按我平常的體力,說什麼也是瘋狂不了那麼整整一天的時間的,等到晚上回到家,我還真的覺得有些累了;洗了澡躺倒在床上,不覺就進入夢鄉,好久時間了,我還沒有過就這樣在幾分鐘的時間裡就進入了夢鄉。

  不知道是因為太累的緣故,還是因為在自然裡一下子找到了心靈的感覺;我竟然還能做夢,而且夢到了滿山遍野的鮮花,夢到了在山花中有一位老者,當我走近一看,原來是魯迅先生;他朝我笑了笑,要知道,在我的印象中,他老人家還從來沒有笑過。大概是因為這麼奇怪的一笑,竟然把我從睡夢中給驚醒過來。睜開眼睛,發現已經到了後半夜,我不知為什麼卻沒有了睡意。

  夢裡能看見魯迅先生,這可是我多年沒有遇到過的情形;不過在我的人生理念中,魯迅可是給我難以估量的影響,給了我無法想像的動力。我悄悄起床,從書架上取下一本關於魯迅的書,又悄悄的回到床上。其實這也就是一種心境,對於魯迅先生我是不需要什麼書去借助回憶的;但多少年了,這就是一種習慣,不論去想什麼,總是喜歡手中拿著一本相關內容的書。

  到底魯迅先生是什麼時候進入我的視野,我現在已經記不清是什麼時候了,不過讀魯迅的文字好像還是從《祥林嫂》開始的;當時讀魯迅的文章只有一種感覺,那就是一種厚重,而且是從未有過的那種厚重。在那個算是小說的故事中,我記住了賀老六,記住了祥林嫂,記住了阿毛,當然還有那個不讓祥林嫂去端祭品的老爺。說來也就是奇怪,讀魯迅的文字儘管當時還不能理解其內涵,可是卻能記住故事的一切;不知道是魯迅筆下有什麼特別的魅力,還是因為他所塑造的人物總能給人心靈的震撼;總之,喜歡魯迅我就是從《祥林嫂》開始的。

  不過隨著年歲的增長,我開始閱讀魯迅的雜文,開始走進魯迅先生的精神世界;儘管我知道魯迅是一種民族精神的象徵,在他的身上孕育了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一種人文情懷;要真正走進他的精神世界,那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恢道是在初中,還是在小學,我們的課本上有魯迅先生一篇《為了忘卻的紀念》,當時這篇文章是在老師的解讀中進行領會的;那個時候我的心靈還不象現在這麼的完善,還不象現在這樣的具有衝擊力;當時只是感覺魯迅有一種時代的精神,有一種敢於直面社會的人倫勇氣。不過後來我讀到了魯迅的《阿Q正傳》,終於開始了對一代文化偉人的追求之旅。

  關於阿Q,在他走到這個世界以來,論說的文字恐怕已經沒有辦法去進行統計和歸納了;不過對於這篇小說我卻讀過不知道已經有多少回了,對於阿Q我也不知道思考了多少次;因為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人彷彿都唾棄,彷彿都嗤之以鼻的市儈小人物,竟然能融進中華民族的血液之中。我不知道魯迅是怎麼想著構思出這麼一個可憐的人物形象;但是我卻隱隱的感到,他之所以當年能棄醫從文,之所以為了一種信念和自己的同胞兄弟反目為仇,就是因為,他知道,在中國人的骨子裡已經有了一種讓社會無奈和哀嘆的細胞;他想診治,可他也知道自己的力量單薄,知道一個民族從遠古走來自然是因為有它走來的理由;所以,魯迅一生都不能讓自己從自己的羈絆中解脫出來;不然他是不會給自己的雜文小集取名叫《吶喊》的。

  我一直在想,阿Q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到底在中華民族的血脈中佔有怎樣的位置;頭上長了瘡,卻不許別人說長了瘡;明明膽小害怕,卻要強裝著精神去捏一把人家小尼姑的大腿;明明自己什麼都不是。

  高中作文:魯迅全集讀後感 篇6

  丘陵如畫,山脈連綿;平原如繡,水網交織。那一片澄明如鏡的水鄉,或脈脈含情,或盈盈若睇,或淙淙細語,或浩浩無邊。魯迅就生在這“雲千重,水千重,身在千重雲水中”的紹興。

  會稽山麓巍峨的大禹陵,龍山腳下蒼勁的越王臺,勾踐冶金鑄劍的若那溪,秦王東巡望海的秦望山,城南的秋瑾故宅和暢堂。魯迅就長在這人文薈萃的江南古鎮的紹興。

  月悠悠,復疆載土,儘管城廓更新,日遷月異,而風景依舊,不減古色古香。會把遊人的高山仰止之情,像一瓣心香,一路燃燒,從遠方直到現代。魯迅就駐足在自古為世所豔稱的紹興。

  許多人因為魯迅而知道了紹興,因為魯迅的文章而瞭解了紹興。

  魯迅的文章就如一杯上好的龍井。初品,覺得生澀難懂,似乎還有一些淺薄;細細品嚐,就覺得愈讀愈深,茶味也愈香愈濃,頗能感慨到先生文章的妙處。

  當我陷於《野草》的漩渦中無法自拔之時,魯迅先生的遊移、偏執、猶疑、叛逆,直至他懺悔般的自剖孤獨體驗,深深地震憾著真實。真實,是有力的。有時,面對的是一個世界的真實還是隻是一個人內心的真實?一部偉大的作品,總是超越時空而魅力不朽。也就如同魯迅先生的《阿Q正傳》是對我們民族國民性的自己批判,是對人性弱點的大暴露,是現實生活中人們自己審閱的一面明鏡。

  《藥》透過先驅者“要救群眾,而反倒被群眾所迫害”的悲劇,體現了魯迅先生對“先驅者命運”的獨特思考,刻畫了國人的精神面貌。草園裡美女蛇的故事,社日狂歡的“無常”鬼世界,風流四散的《語絲》,盛極一時的《新青年》。這些常以一種倔強粗礪的質感出現的文字蘊涵著深切的悖論著。

  他堅實的良心、非凡的閱歷和冷峻的觀察,是他超然同時代人的前提,有著難得的熱情和衝動,卻被囚困於死寂的技術官僚生涯和沉靜的浙江會館中;他有著陀夫妥耶夫斯基的聖徒心腸,卻被無數的敵對者、背叛者和自封革命者粗筆勾勒為有著怪癖的、言行不一、口是心非的道德說教者;他有著足以批判整個世界且構建新世界的文學本體能力,卻被文壇上的無聊是非剝奪去了無從挽回的時間。

  彷彿讀魯迅的書是一次心路旅程,透過迷朦,愈來愈年輕,愈來愈本真,愈來愈好奇,也越來越體昧出他的深邃痛徹和博大情懷。我的心靈在這又絕對是必然的行進中洞悉文辭隱約的奧秘,直面目前的慘淡人生。感覺前面始終有一個巨大存在在催促我,催促我不停息自己的追求。

  魯迅曾經“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魯迅曾經“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魯迅曾經“勇者憤怒,抽刃向更強者;怯者憤怒,卻抽刃向更弱者”。說到底,魯迅是在絕望中仍在掙扎的人。這些言語總在我放鬆自己的時候提醒我沉淪的可能,刺激我的平凡寧靜,使我常有一個警惕反省的內心。

  烏篷船上,那望天的眼眸、水的波光,耳畔若能覓得幾聲鳥鳴,心裡咀嚼著魯迅先生的文字,那便是再好不過的事了。偶然的擱槳,在船的輕悠悠的顫抖中,扯回了微漾的思緒。誰在彈箏?撥動心絃,一汪心緒甘願受著槳影的羈絆,不棄舟,亦不登岸了。足矣……

  高中作文:魯迅全集讀後感 篇7

  魯迅先生的筆是投槍,是匕首,魯迅先生的骨頭是最硬的,是最任性的。《魯迅全集》融會了魯迅先生的鬥爭思想,反映了近代中國生活、思想的方方面面。這本書裡收錄的魯迅先生的散文集、小說集、雜文集等,其中最出名的有《吶喊》、《祝福》、《阿Q正傳》、《藥》等,這些文章都是極具諷刺意味的都是透過一些小事描寫當時的中國人的生活,突出了當時社會的黑暗,人們的愚昧封建,國家的.羸弱,側面反映了中國的近代史。其中反映得最深刻的就是當中的《阿Q正傳》。

  阿Q所處的時代是戰爭之後,中國內憂外患,政治敗,民眾愚昧,中華民族面臨滅亡的危險。而以孫中山為首的少數有志之士,披荊斬棘,浴血奮戰,試圖挽救危亡的中國。這就是近現代之交轟轟烈烈的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但它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的偉大任務。資產階級把有強烈革命要求的農民拒之門外,而與封建勢力妥協,這就不可能解決中國人民尤其是占人口絕大多數的農民問題。因此,廣大農民在革命之後,仍處於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殘酷剝削和壓迫之下,承受著政治上的壓迫,經濟上的剝削和精神上的奴役。他們仍然“想做奴隸而不得”。

  封建統治者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向來採取暴力鎮壓和精神奴役的政策。就後者說,是利用封建禮教、封建迷信和愚民的政策。在阿Q身上,我們可以看出封建精神奴役的“業績”和被奴役者嚴重的精神“內傷”。1840戰爭之後的中國歷史是受帝國主義侵略和掠奪的屈辱史,封建統治階級在這種特殊的歷史下形成一種變態的心理,一方面對帝國主義者奴顏婢膝,表現出一副奴才相;另一方面對自己統治下的臣民又擺出主子的架子,進行瘋狂的鎮壓,兇狠的盤剝。他們對帝國主義侵略本已到了割地賠款喪權辱國的地步,但偏要自稱“天朝”,沉醉在“東方的精神文明”中,鼓吹中國文明“為全球所仰望”。已經到了死亡的邊緣,卻追求精神上的勝利。這一思想深深毒害著處於下層的勞動人民。從更遠的思想根源來說,歷代封建統治階級思想陳陳相因,封建禮教、封建道德規範一代代從精神上麻醉和毒害勞動人民。這種麻醉和毒害造成了阿Q的愚昧落後和麻木不仁。

  統治者的“精神勝利法”和對人民進行的封建麻醉教育,正是造成勞動人民不覺醒的精神狀態的麻醉劑。這種麻醉劑只能使勞動人民忘卻壓迫和屈辱,無反抗,無鬥志,永遠處在被壓迫、被剝削、受毒害的狀態中,成為封建統治者的奴才和順民

  魯迅以思想家的冷靜和深邃思考,以文學家的敏感和專注,觀察、分析著所經歷所思考的一切,感受著時代的脈搏,逐步認識自己所經歷的革命、所處的社會和所接觸的人們的精神狀態。從阿Q身上我們看到的是當時國人的愚昧,自欺欺人,國人悲慘的生活使得整個社會到處都充斥著這種阿Q精神,麻痺這整個中華大地。魯迅先生就是希望透過這篇《阿Q》來進行吶喊,對這個社會吶喊,喚醒國人,喚醒整個中華民族。

  其實除了《阿Q正傳》之外。《藥》、《祝福》、等作品也一樣對映著當代中國的社會,每一篇幾乎都是魯迅先生在用盡全力再向國人吶喊,在呼喚國民的甦醒。魯迅先生用那鏗鏘有力的筆頭一直奮鬥著。《魯迅全集》是一本從社會底層去看近代中國的書,它反映著當時最真實的社會狀況,是一本具有很大的研究價值的文學作品。

  高中作文:魯迅全集讀後感 篇8

  在我開始上二年級的時候,我所知道姓魯的人只有三個。一個是木匠魯班,再一個是《水滸傳》中的魯智深,此外,我還模模糊糊記得一個叫魯迅的,他經常寫些我不懂得文字,還是位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三個“家”字,在我幼小的心靈中疊成一座高大的山峰。我想,他一定比魯班還聰明,比魯智深還英勇。

  稍大一點,懂得多了,我更瞭解魯迅了。再大一些也就是現在的我了。在相當一段時間,我對魯迅的作品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孔乙己的可笑,阿Q的可憐,祥林嫂的悲慘,都給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但是我更喜歡魯迅的雜文,他的雜文蘊涵無盡的力量。放寒假的前幾天,我買了本《魯迅全集·雜文卷》,它吸引著我去看那熱血沸騰的一行行、一段段······

  讀魯迅的雜文集,如同面對一位絕世“狂人”的感覺。我甚至不敢相信,一位修養極高的作家,竟然拋開一切溫情,去尖刻的怒罵。讀了他的雜文,我不禁給他取了個綽號——愛挑剔的老頭。但仔細想想,愛挑剔反而就是魯迅的高人之處。

  文如其人,讀了魯迅的文章,心裡默默映出一個特寫鏡頭:一張瘦小的臉;寬寬的額,上面有幾道皺紋,頭髮豎著,分出稜角;濃眉下露出一雙憂鬱的眼神,硬硬的鬍子根根豎起,像刺,會扎人……

  這樣的性格,這樣的相貌,再加上這樣的人生,我常想,他大概是很難相處的吧,有人說他很冷漠,連他的朋友範愛農也一度認為。其實他很熱情,為了一個青年的鞋子跑了大半個京城,還送書給售票工人。魯迅是引導萬千青年知識分子走向戰鬥、走向成熟的旗手。

  他也是直爽的。他敢說,說出《對於左翼作家的意見》;也幹校,笑那《二醜藝術》;他敢罵,罵那《流氓的變遷》。

  讀魯迅,讀魯迅雜文,讓更多人瞭解魯迅!

  高中作文:魯迅全集讀後感 篇9

  花了半個月不到一點兒的時間通讀了一遍《魯迅經典全集之散文全集》,沉浸在淡淡的哀愁之中。

  由於當時特殊的歷史時期和歷史環境,使得魯迅先生的文章總是那麼犀利、那麼悲憤、甚至有點小陰鬱,他確實是用筆來做戰鬥“武器”的,不似我等閒人,每每寫東西都是為了打發消磨時光,總看美好的,總想開心的,不愛看那陰暗黑暗醜陋的慘不忍睹的。因為在我看來,現實已經太骨感殘酷了,所以不想讓骨感殘酷進行到底,我要讓自己的思緒和文字“豐滿美麗”些。可能,這就是男女之差異,連文字表現上也是有絕對的差異的。

  撇開魯迅先生寫的文字內容,單就其寫作手法,是值得借鑑的,之前的《魯迅經典小說全集》是如此,剛剛掩卷的《魯迅經典散文全集》亦是如此。

  讀讀魯迅先生的散文,看看他的生活狀態以及所經歷的生活瑣事;誦誦魯迅先生的《舊體詩》,合轍押韻、有腔有調;品品魯迅先生的《新體詩》,現代氣息和新文風撲面而來;念念魯迅先生的《懷人散文精選》,似是故人來……鑑於魯迅作品的特別的味道,所以我在製作同步廣播時選擇的背景音樂也是帶著點淡淡淒涼、哀婉和陰鬱的。

  花了半個月不到一點兒的時間通讀了一遍《魯迅經典全集之II散文全集》之後,有些文章在學生時代已經讀過並背誦過,譬如《藤野先生》、《記念劉和珍君》等,再來品讀溫故而知新;大部分文章及詩詞都是第一次讀到,可見自己的才疏學淺,之前不務正業白白浪費消磨了很多大好時光。整部作品讀下來覺得只讀到了些皮毛,值得深究的內容很多,怎奈水平有限,智商不高,只有領悟至此了。

  感謝魯迅先生的諄諄教誨,繼續誦讀學習《魯迅經典全集之III雜文全集》,好好學習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