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魯迅> 與魯迅有關的記事作文1500字

與魯迅的記事作文1500字

與魯迅有關的記事作文1500字

  魯迅,影響過許多人,是許多人心中的指明燈,小編特地收集了關於魯迅的,希望大家喜歡。

  魯迅的菸斗_1500字作文1

  因為魯迅描繪的紹興水鄉烏篷船和孔乙己的茴香豆一直漂浮在我的腦海中,我便想有機會一定要去紹興看看。

  到了紹興城,橫亙在眼前的是一座風光旖旎的現代化城市。城中有水,水中浮城,魯迅在《社戲》中走過的路如今成了一條韻味無窮的旅遊線路。一場大雨把一群人攏在了一起,導遊小姐撐開一把花傘把我引到了當年魯迅躲雨的地方,我看到了魯迅的影子興奮地跑進雨中的樣子。我逃開那把花傘,跟著魯迅的影子跑進雨中,跑進那條仿古的現代工藝品小街,尋找著想象中的烏篷船、魯迅的菸斗和孔乙己的雕像。雨停了,團隊魚貫而出,一無所獲的我被導遊小姐拉上車往下一站奔去。

  在三味書屋門前,兩三米寬的河溝裡躺著兩三隻小小的烏篷船,踏上去照一張像兩元錢,已經沒有了魯迅坐在上面的韻味。兒子屬龍喜歡玩水,特別喜歡小船,便想為他買一隻烏篷船回去,河邊的小店卻沒有烏篷船隻有寫了“三味書屋”的紙扇和刻有“百草園”的鎮紙。回到賓館,大堂正中擺著一隻金光閃閃的烏篷船,可惜只是一種標誌不是商品。

  逃離團隊安排的晚餐,三輪車伕把我引到了“咸亨酒店”門前,我站在孔乙己當年站著喝酒的櫃檯前,要了一碟茴香豆和一碗花雕酒,喝著喝著就有了飄然若仙的感覺,後腦勺似被魯迅那眉頭緊皺的雙眼盯得發燒。握住孔乙己罩著茴香豆的手留了影,幫老孔扶了扶快要掉下來的眼鏡,才發現老孔只是一尊雕像。

  挨個逛了幾個紀念品商店,在豐富多彩的紀念品中卻沒有孔乙己的雕像。有兩排煙鬥凸現在我的眼前,我問那位同“豆腐西施”楊二嫂有些相似的服務員有沒有魯迅的菸斗?她淺淺一笑說,只有各式各樣的菸斗,沒有魯迅的菸斗。魯迅常叼在嘴上的那種菸斗沒有,而其他菸斗上也沒有刻上魯迅或與魯迅有關的文字,哪怕在作為商品的菸斗上寫上“魯迅故鄉的菸斗”幾個字,我也會買上一大堆在文友面前炫耀並送給他們。

  有個著名女明星說過她喜歡“有點菸味的男人”,起初以為只是為某菸廠打廣告,後來想想菸草可能應該是男人的一種味道。我沒有吸菸的嗜好,但偶爾也抽一支,只在口腔裡轉轉咽不下肚。但我喜歡菸斗。我眼前常常閃現出許多名人的菸斗,凡高最後一幅自畫像就叼著菸斗,似在沉思;牛頓發現地心引力的功臣之一就是菸斗;愛因斯坦說過“抽菸鬥能使判斷力更加正確”;菸斗讓斯大林在最緊要關頭總能保持沉穩;菸斗陪伴了賀龍整個戰爭生涯;菸斗讓海明威在最孤獨的時候有了朋友……而魯迅寫作時菸缸與茶缸各佔一邊,嘴裡常叼著菸斗,於是菸斗變成犀利的文字變成投槍變成一代文豪的戰友。有人說過,菸斗只屬於男人,而且只屬於有品位的和成功的男人,因為它可以適當地凸顯男人的儒雅與紳士風度。喜用菸斗的男人性格特徵大致表現為:冷靜、穩定、內斂、自信、沉著、不羈、謙讓、較少焦慮。這些特徵正是一個成熟男人必須具備的優秀品格。用菸斗不但是一種生活方式,也是一種感悟人生的過程。一個男人只有達到一定的人生境界,才可能把握好手中的那隻菸斗。魯迅就具備這些基本性格,且很好地把握了那隻菸斗。我追求能把握那隻菸斗的境界,所以我喜歡菸斗。還有文人莫名其妙地比喻,也佐證了我的菸斗情結。他們說,一般的香菸是“慾望之煙”,像豔遇,一次性的消費,快餐式的味道,而且風險(尼古丁)較高;雪茄是“精神之煙”,像情人,花費巨大,配置奢侈,雖然可以在人前炫耀,但是隨著最後一縷輕煙嫋嫋飄逝,便也曲終人散;菸斗是“理性之煙”,像妻子,一旦擁有,相伴一生。 第一次魯迅故鄉行,感受了大師故鄉骨子裡的那般美麗與冷靜,也留下一些遺憾。沒有烏篷船可以向兒子解釋,沒有孔乙己的雕像但有與他的合影,而沒有魯迅的菸斗卻讓我有些沮喪。在發展旅遊經濟的過程中,風景固然重要,而文化尤其神奇,有了文化風景才能活,而有了文化的商品呢?於是我一直在想魯迅的菸斗……

  給魯迅先生的一封信_1500字作文2

  尊敬的魯迅先生:

  今天,咱們高67班的全體同學在李老師的引導下興致勃勃地學完第五冊語文課本中第三單元的課文《阿Q正傳》,那是您的經典佳作!你用“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來形容自己對阿Q的態度。您自己說,您之所以要寫《阿Q正傳》,是因為要“畫出這樣沉默的國民的魂靈來”“寫出一個現代的我們國人的魂靈來”,並且說:“我雖然竭力想摸索人們的魂靈,但時時總自憾有些隔膜。在將來,圍在高牆裡面的一切人眾,該會自己覺醒,走出,都來開口的罷,而現在還少見,所以我也只得依了自己的覺察,孤寂地姑且將這些寫出,作為我的眼裡所經過的中國的人生。”先生,我很佩服您的洞察力,阿Q給後人展示了觸目驚心的國民劣根性:吃人、妄自尊大、自輕自賤、守舊排外、漫誇歷史、愚昧麻木、卑怯巧滑、投機鑽營、色情狂……說不盡的阿Q呀,給咱這群衣食無憂的“90後”的學生引來激烈的討論:吳媽該不該那樣做?阿Q應該怎樣革命?自己身上有沒有阿Q的“精神勝利法”?……

  不久,李老師將“走向魯迅”的徵文活動通知張貼出來時,馬上有較多的同學圍看:“為促進中學魯迅作品教學,引導廣大中學師生進一步瞭解魯迅,把握魯迅作品的美麗和價值……”李老師在旁邊加的提示語更惹人注意:“中學語文教材所收作品論數量及範圍之廣,非魯迅莫屬。讓我們用筆發自內心地懷念這位中國的和世界的文學泰斗!”

  先生,您是我崇拜的偶像,每每老師講解您的文章,我的回答常常能得到他們的喝彩!這種成就感源自您的`作品,我無法回到您的過去,我只好在文字中默默地與您對話——

  深夜,燈下漫筆的您是孤獨、寂寞還是傷感的?朝花若能夕拾,惆悵是不會浮現於字裡行間的。眼下,我已慢慢融進您的思緒,隨著飛揚的思情在解讀“嬉笑怒罵皆是文章”的您。

  解讀您字裡行間的情感,瞭解時代賦予您的使命。當所有人都在沉睡中您卻是醒著的。您以筆為劍,用犀利的語言刺醒沉睡中的人們。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場,遍體鱗傷的您仍奮然前行。難怪至今人們一直牢記偉大領袖毛主席評價您的話語:“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寶貴的性格。魯迅是在文化戰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數,向著敵人衝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決、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先生,在黑暗中,您就是一抹希望的亮光,照亮了那個黑暗、陰森的冷酷世界。回想往事,記憶裡仍有濃濃真情的流露。

  您回憶著充滿無限樂趣的百草園——您懷念著採桑葚、拔何首烏、捕鳥的日子;回憶水鄉故里、寄託思情——兒時的閏土給您講述無盡趣事;回憶裡得得鏘鏘的戲曲聲,夾雜著香氣飄然的豆子——簡單的水煮豆,吃在嘴裡卻是無上的美味;回憶裡那本“三哼經”,它傾注了多少長媽媽對您的愛,以至於您最後說:“黑暗人後的地母啊,遠在您懷裡永安葬她的靈魂吧!”這些往事您都記著,懷戀著。

  然而,現實很難讓您以悠閒的心情去欣賞美麗的田園和享受淳樸的鄉情。現實讓您緊握禿筆發誓:“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在這個病態百出的社會里,使您不得不直面慘淡的人生。您活靈活現再現現實中的“病”,“深味著這非人間的濃黑的悲涼”,最後,筆尖揮動,您一發不可收拾了。

  您選擇了窮困潦倒,守著孤燈,於是,有了破布長衫掛在身上的孔乙己,滿口“之乎者也”的他也敗在這“之乎者也”之下;有了在飄蕩祝福之聲的雪夜中死去的祥林嫂,她悲慘的人生際遇換來的卻是人們的冷嘲熱諷;欺凌怕勢的阿Q,心裡的“得勝法”使人感到悲哀,就連死到臨頭也不明白是怎麼死的;再有一位以為有一劑“什麼癆病都包好”的“良藥”的華老栓,愚昧無違讓他走向老年喪子的慘景。“人血饅頭”,烤得焦黑的人血饅頭,是現實最貼切的寫照。呵,好冷,那時一種徹骨的涼風吹遍祖國大地。問蒼茫大地,誰能“救救孩子”?就這樣不幸中的人展露在這個病態的社會里,夠冷漠,夠可悲,夠詼諧的了。您的筆下馳騁縱橫,把文章做絕了,散文夠散了,雜文夠雜了,小說夠味了。您吹起革命的號角,號聲震盪人心,餘音繞耳,快醒醒吧,沉睡中的人們,您疾呼!您詮釋自己的筆名——迅速猛烈!彷徨之後的聲聲吶喊如戰鼓!

  1936年10月19日,您生命的“鼓聲”驟然停止,遺憾啊,舉國上下撫胸悲嘆,慨嘆您為何沒等到國民徹底醒來的那天。一面鮮豔的旗幟覆蓋在您的靈柩上,先生,九泉之下您知道國人看到這面旗幟的無限感慨與悲痛嗎?阿累在一面中說道:“前面是一條路,先生沒走完就倒下,我們只能踏著他血的足跡繼續前行。”先生,聽到這句話您一定倍感欣慰,中華民族新文化的這條路上您並不孤單。殘陽落日,不是消逝,而是另一種重生!今天,我從您的格言中重生——“所謂天才,只不過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了。”“什麼是路?就是從沒有路的地方踐踏出來的,從只有荊棘的地方開闢出來的。”“希望是附麗於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有光明。”

  您姑且嘗試做一回狂人,吶喊的最後餘力,終於走過彷徨。朝花夕拾的美好歲月,就如同春風吹又生的野草般襲來。十年,二十年,甚至百年的今天,那氣勢壯闊的文浪,經久不退,到了不可磨滅的地步。先生,您留下的不只是墨寶,而是您整個瑰麗的人生!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先生,您一定是永遠活著的那個人。百年後的今天我以我的方式悼念您。因為,在您身上分明寫著——文無止境,那是一種激人上進的不屈的力量。

  先生,正是有您這種不屈的力量,凝聚在您靈柩的旗幟上,形成三個震撼人心的大字——

  民族魂!

  崇拜您的一位少女:李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