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魯迅> 魯迅話題作文:走近魯迅先生

魯迅話題作文:走近魯迅先生

魯迅話題作文:走近魯迅先生

  篇一:走近魯迅先生

  他矮小,身高只有一米五左右,但他的鐵肩卻掮起了“地獄城頭”那扇黑沉沉的閘門,引領著人們向日出的東方奔去;他瘦弱,長眠時體重不到七十五斤,但發自他內心的充滿悲憤和愛憎的吶喊,卻喚醒了無數正昏昏欲睡於“鐵屋子”裡的國民……而這個人,就是——魯迅。

  “魯迅”這個名字似乎代表了太多太多:思想家、革命家、文學家……經過這次課堂單元中關於“認識魯迅”與課外生活中的實踐,使我更加走近了魯迅!

  魯迅先生生平的光榮事蹟數不勝數。在他的筆下,一部部文學作品從而誕生:《吶喊》、《朝花夕拾》、《阿q正傳》、《狂人》、《祝福》、《彷徨》、《野草》……一個個鮮活的人物:祥林嫂、孔乙己、單四嫂子、高爾礎彷彿躍然於人們的眼前。

  魯迅是偉大的!他關愛著新一代的青年,這些年輕的靈魂,這些微緲的希望!他是一個猛士,像傳說中帶領人們衝破黑暗,用心肝化作火炬,用自己的熱情去復燃那些死了的火種!“救救孩子!”魯迅先生的吶喊彷彿又在耳畔響起……

  走近魯迅先生!偉大的魯迅先生,讓我們走近你!走近你!

  篇二:走近魯迅先生

  一張瘦削的臉龐,透露出剛毅與堅強;兩道銳利的目光,彷彿能刺透黑夜;一頭不屈的硬發,顯示與惡勢力的不調和。這形象與那不朽的文字一起,隨著歲月的增長,逐漸由模糊變清晰,終於畫出了我心中的魯迅先生,眾多的作家中,魯迅是突出的一個,野獸特殊的一個。雖然他沒有的累累鉅著,沒有冰心老人那清新、優美的詩一般的筆調,也沒有雨果那曲折動人的小說情節,但他以對人民的關愛,對舊社會的憎恨和他那堅強不屈的品質,受到了群眾的擁護和愛戴,他以筆為搶,以文字為利劍,挑破漫漫長夜。他敢罵,罵那些奴顏婢膝,貌似中庸的偽君子;敢論,論國民的劣質根本;他敢吶喊,為在土地上麻木生活著的閏土而吶喊。

  魯迅關心愛護青少年,總是詢問侄女周曄一些問題,犯了錯卻以幽默的語言、委婉的語氣去批評;魯迅憎恨舊社會,即使在開玩笑時也不忘抨擊那壓迫人民的舊社會;魯迅同情貧苦人民,肯為一個區區車伕去半跪治傷,送藥送紗布。最讓我崇敬的是他關心別人勝過自己,他不顧自己病重,反而讓女傭阿三多休息,不讓她乾重活。他的這種愛憎分明,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品質不僅得到了當時人民的.擁護和愛戴,也得到了現代人的崇敬和欽佩。

  雖然魯迅走了,但他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他甘願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甘願做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他活著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他不僅屬於歷史,也屬於現實。

  篇三:走近魯迅先生

  這張臉有點不買賬,有點無所謂,有點酷,有點慈悲。看上去一臉的清苦,剛直,坦然。面孔黃裡帶白,瘦得教人擔心,但精神很好;一根根頭髮精神抖地直豎著。對,他就是魯迅。魯迅是中國著名的文學家,他的著作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是《阿Q正傳》。

  魯迅有許多有趣的小故事,其中一個是我印象最深的: 有一天,魯迅穿著一件破舊的衣服上理髮院去理髮。理髮師見他穿著很隨便,而且看起來很骯髒,覺得他好像是個乞丐,就隨隨便便地給他剪了頭髮。理了發後,魯迅從口袋裡胡亂抓了一把錢交給理髮師,便頭也不回地走了。理髮師仔細一數,發現他多給了好多錢,簡直樂開了懷。 一個多月後,魯迅又來理髮了。理髮師認出他就是上回多給了錢的顧客,因此對他十分客氣,很小心地給他理髮,還一直問他的意見,直到魯迅感到滿意為止。誰知道付錢時,魯迅卻很認真地把錢數了又數,一個銅板也不多給。理髮師覺得很奇怪,便問他為什麼。魯迅笑著說:“先生,上回你胡亂地給我剪頭髮,我就胡亂地付錢給你。這次你很認真地給我剪,所以我就很認真地付錢給你!” 理髮師聽了覺得很慚愧,連忙向魯迅道歉。

  魯迅真是聰明,用這種方法使理髮師自己承認錯誤,我要向他學習。

  篇四:走近魯迅先生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句話是魯迅先生的,更是他一生的真實寫照。

  在家庭遭受一系列變故,飽受人間冷暖的魯迅,認識到社會的腐敗,從而自強不息,成了一代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這是去紹興以前,在課本上學到的知識。今天,我終於有機會來到魯迅故居參觀。

  “到了!到魯迅故里啦!”我們像出籠的小鳥,下車後,飛奔向這次參觀的目的地——魯迅故居。踏上一條窄窄的石板路,只見兩邊是一溜粉牆黛瓦,竹絲臺門,肅穆莊嚴。抬起頭,是魯迅先生的半身像。我目睹了魯迅先生犀利的眼神,他彷彿在想:啊,為什麼當時社會那麼黑暗?為什麼社會那麼腐敗我痛恨;我同情在瀟灑的“魯迅故居”這四個字的筆鋒裡,我情不自禁地走了進去。這時,原本高興的心情一下子變的低沉了。

  穿過一條幽深的長廊,便是富麗堂皇的魯迅故居。十分氣派的大客廳裡,一張張檀香木雕做成的桌椅,顯得古老;一幅幅精美的圖畫,顯得豪華;一盆盆盆景,顯得充滿生機,不在死氣沉沉。跨過門檻,那是後院,我到了“只看見院子裡高牆上四角的天空”那是多麼枯燥乏味,就像井底之蛙一樣,眼界狹窄。在我眼前彷彿出現了魯迅和那些少爺朋友們,整天生活在大院裡的情景。走,去魯迅先生小時候讀過的私塾——三味書屋瞧瞧。

  走過一條窄窄的青石板路,四個醒目的大字吸引了我的眼球——三味書屋。

  再走進去,就是魯迅先生度過的私塾。瞧,那兒是魯迅先生的座位,由於不能過去,我只能隨便找了個座位,當一回小魯迅。我捧著《三字經》,搖頭晃腦的跟著先生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我彷彿看到魯迅先生當時讀書的樣子了,是那麼投入,是那麼傳神。穿過蜿蜒曲折的長弄堂,便是美麗的花園,那是魯迅兒時的樂園——百草園。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一堵矮矮的牆根我想,這裡一定藏著無數的歡笑和嬉戲聲,不然魯迅怎麼會寫出如此生動、如此精彩的文章呢?

  我忽忽悠悠漫遊了一個下午,直至夕陽親吻著西山的時候,我才回到家。我想魯迅的精神是光耀神州大地,為世人所傳頌的。魯迅無愧於“民族魂”的稱譽。

  篇五:走近魯迅先生

  翻開中國近現代史的史冊,舉目所見盡是連綿不絕的苦難與掙扎。被奴役被侵略,軍閥混戰,民不聊生,中華民族被淹沒在一片死亡般的黑暗中,然而在這深沉的黑暗中,卻總有簇簇閃動的火光,在試圖點燃這片沉默的土地,讓一個民族湮沒已久的熱情與鬥志復甦,重拾昔日的榮光。魯迅,便是這火光中最為明亮的一簇。

  “魯迅”這個名字似乎代表了太多太多,民主戰士、思想家、文學家……這些漂亮的名詞都太過空泛,使我看不清魯迅真實的面目。於是,我在歷史中尋找,在記憶中尋找,在《吶喊》中尋找,在《彷徨》中尋找,尋找那個舉著投槍,要刺破黑暗的戰士。

  “絕望之為虛妄,正與希望相同。”歷經太過久長的忍耐,太過深重的苦難,國民似乎習慣了順從與卑微,在猙獰的統治者與侵略者腳下顫抖而如螻蟻般地生存著,失掉了所有的尊嚴與理想,也失掉了靈魂,只剩下一具具行屍走肉,日復一日地在世上奔波。魯迅看透了這一切,並因此而痛苦憤怒。他決心用自己的筆去拯救這些愚弱的國民,用自己聲嘶力竭的吶喊喚醒沉睡的人們,這些即將成為亡國奴卻渾然不覺的人們。“叛逆的猛士出於人間,他屹立著洞見一切已改和現有的廢墟和荒墳,記得一切深廣和久遠的苦痛,正視一切重疊淤積的和凝聚的血,深知一切已死、方生、將生和未生。他看透了造化的把戲;他將要起來使人類蘇生,或者使人類滅盡,這些造物主的良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