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魯迅的作文(通用11篇)
導語: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有關魯迅的作文(通用11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魯迅的作文 篇1
在歷史的銀河中,閃耀著許多光彩熠熠的星辰。一顆明星,就是一座照亮後人前進的燈塔。於是我穿過時間的隧道,在歷史的太空,去尋找那一顆星。我四處尋找著,忽然,我隱隱約約看見一位穿黑色長袍的先生正在桌上埋頭寫作。我走過去,他似乎也被我驚覺了,慢慢地抬起頭來。他的臉好瘦,黃裡帶白,頭髮一根一根地直豎著,那鬍鬚十分引人注目,像隸體“一”字,竹枝似的左手指夾著一根紙菸。噢,沒錯,就是他——魯迅先生。魯迅先生也看見了我,微笑著招我走近他,我此刻感覺到他真的是那樣慈祥和藹。我們在燭光依稀的房間對起話來:
“魯迅先生,我是21世紀的,雖然我與您相隔近百年了,但是我非常關注您,這次非常榮幸能與您交談,希望您能給我講講您是如何成為一個成功的人。”
魯迅和藹可親地對我說:“嗯,孩子,新一代是祖國的命運,是祖國的靈魂,能培養新一代是我們上一輩榮幸。”
魯迅先生的話裡使我感受到了一份親人般的關懷,這使原有一絲害怕的我變得穩定自若。我細心地傾聽魯迅先生給我講的“成功秘訣”。
“我的成功在於珍惜時間,因為我相信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你擠,總是有的。如果你鬆鬆散散地過日子,當你回首過去你會發現你過去猶如行屍走肉,沒有前進的目標,更不用說有前進的動力。我在我的一生中,時時刻刻我都在和時間賽跑,我不容因自己的鬆散而在這場比賽中落後,我堅信,只有自己做好了才是勝利的唯一途徑,所以我一直都堅持不懈。正如每當別人去喝下午茶,我就獨自一人坐在角落看書,又如當別人找我聊天或閒扯時,即使是最要好的朋友我也毫不客氣地對他說:“唉,你又來了,就沒有別的事好做嗎?”在這些生活的點點滴滴裡,我可以說我是問心無愧了。”聽了魯迅先生的話,我彷彿有所感悟,但內心仍有疑問:我曾經都像魯迅先生說的那樣做過,但為什麼我沒成功呢?
魯迅先生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便語重心長地說:“孩子,你可能是珍惜過時間,但你堅持的時間又是多久呢?成功不是一朝一日的事,是要經過歲月的見證,永恆的日認可。而我的成功也不是我一天兩天去珍惜時間所得到的結果,我的成功是我付出了我一生的代價才得到的。在我的一生中,我沒有放棄過任何能抓住的時間。你是21世紀的孩子,我想你會知道,在我臨終前三天我還替別人翻譯了一本蘇聯小說的序言,這你應該領悟到了成功的要訣了吧!”“魯迅先生,請問”當我再想問魯迅先生時,他突然消失了。在與魯迅短短的幾十分鐘的“談話”中,我好像明白了魯迅先生他成功的“捷徑”,它使我終於明白成功是靠我們去爭取,靠我們用時間去拼搏。魯迅先生他的話使我知道了去拼搏的“子彈”——時間,是要我們珍惜的,也唯有我們去珍惜我們才有勝利的希望。
貝多芬,一位世界公認的歐洲音樂史上登峰造極的人物,與貝多芬對話使我明白了: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我有些迷茫:您雙耳失聰,感情破裂,生活悲痛,命運,還掌握在自己手中嗎?
與您對話,我找到了答案
您雖然患有耳疾,但卻擁有音樂,音樂讓您的思想、情感盡情的在海洋裡賓士,您在這片浩渺無垠的海洋中遨遊,於是,一曲《第九交響曲》橫空出世了,他的出現引起前所未有的轟動,他也獲得了釋放,將音樂掌握在自己手中。
您雖然生活貧苦,但卻有一顆高昂的心,那次您與歌德在大街上漫步,忽然遇到一支貴族隊伍。。歌德脫帽致禮,而您卻站在那,不向他們敬禮。您可知道,這一舉動震撼多少人心?不向權貴低頭,您將自己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您雖然失去了一切“歡樂”,但您卻給世人留下了無數的歡樂。您以一個失去歡樂而創造歡樂的身份告訴我:命運,已掌握在自己手中裡。
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哦!我懂了!
創造命運的不是上帝,而是我們自己。在人的一生中,我們不得不面對許多困難,那時,我們常常怨天尤人,抱怨上天的不公,現在想想,根本沒有這個必要,因為我們才是命運的掌握者:我們無法左右天氣,卻可以改變心情;我們無法躲避上天送給我們的“厚禮”,卻可以將厚禮化整為零;我們無法決定生命的長度,卻可以擴充套件生命的價值;我們無法改變自己的出身,卻可以塑造自己的人格。
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自己的命運自己做主!
魯迅的作文 篇2
同學們,你知道偉大的魯迅嗎?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1918年5月,第一次用魯迅作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他一生創作了許許多多的作品,如《吶喊》《彷徨》《故事新編》,散文詩集《野草》,散文集《朝花拾夕》,雜文集《墳》《熱風》《華蓋集》。《少年閏土》這篇課文節選自他的小說,《故鄉》。你知道魯迅的長相嗎》?他長著黃裡帶白的臉,瘦的教人擔心;頭上直豎著寸把長的頭髮;常常穿著一件牙黃羽紗的長衫,隸體“一”字似的鬍鬚。魯迅——為人和藹可親,對需要幫助的人他一定會盡心盡力的幫助他人。
在蕭紅寫的《回憶魯迅先生》一文中寫道,“魯迅先生的笑聲是明朗的,是從心裡的歡喜。若有人說什麼可笑的事,魯迅先生笑的連煙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的咳嗽起來。魯迅先生走路很輕捷,尤其使我記得清楚地,是他剛抓起帽子來往頭上一扣,同時左腿就伸出去了,不顧一切地走去。”而周曄寫的《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中的魯迅,卻是個關心和幫助他人的人。
魯迅是個偉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學家。而且關於寫魯迅的文章,在我們語文書上冊的第五單元中,除了第一篇《少年閏土》是魯迅寫的以外,後面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寫魯迅的。其中有一篇是現代詩。詩中寫了魯迅的偉大,詩中有一段是這麼寫的“有的人,騎在人民頭上:“呵,我多偉大!”有的人,俯下身給人民當牛馬。”的意思,說的就是魯迅默默無聞地一直幫著人民。《有的人》這首現代詩也充分說明了,人民一直銘記著魯迅,想念著魯迅的意思。
我們都知道魯迅先生非常珍惜時間。魯迅從小就知道珍惜時間,而且一生都在與時間賽跑,努力做到不浪費每一分、每一秒。下面我給大家講一個魯迅惜時的故事吧:魯迅先生小的時候常常要利用清早地時間為生病的父親買藥,而有一次等他幫父親買回藥再去學堂時,老師已經開始講課了。看到魯迅遲到了,老師就語重深長地告訴魯迅:“時間非常珍貴,如果每個人都像你一樣遲到,那還不如不用上學了。下次可不要遲到了。”魯迅點點頭,回到座位上。於是第二天魯迅早早地就來到學堂,在他的木桌上刻了個“早”字。這就是魯迅刻早的故事。同學們,魯迅先生崇高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我們要學習他助人為樂的精神;要學習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還要學習他惜時的精神。只有這樣,我們就能夠成為一個像魯迅先生一樣偉大的人。
這就是我國的一位大文豪,他時常穿一件樸素的中式長衫,短短的頭髮刷子似的直豎著,濃密的鬍鬚成一個隸書“一”字,他就是——偉人魯迅。
魯迅的作文 篇3
提到魯迅,大家都會想到他那淵博的知識和著名的書籍,在著名的書籍中,最為好的一部作品要數《朝花夕拾》了,在《朝花夕拾》中有很多讓人印象深刻的人,但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長媽媽了。
長媽媽長得矮而胖,是照顧魯迅的保姆,她知道很多禮節,而且把魯迅也培養成了一位好孩子,魯迅也對長媽媽十分敬佩,可是之後這種敬佩慢慢的消失了。就有一次,魯迅養的小隱鼠,不知什麼時候不見了,長媽媽告訴他:“小隱鼠是被貓給吃了,這讓魯迅十分的痛恨貓,可是後來他才知道,小隱鼠是被長媽媽一腳踩死了,這讓魯迅開始對長媽媽起了痛恨心理。
慢慢地,魯迅對長媽媽改了稱號。稱為“阿長”,這自然是不禮貌的,可是他一想到他那可愛的小隱鼠,是被長媽媽給踩死的,就覺得這樣才能復仇。在給小隱鼠復仇的同時,他也在思念一本《山海經》,書中有許多怪物,讓魯迅十分渴望,長媽媽知道後,就為魯迅買回了《山海經》,魯迅對此十分感激。
長媽媽是一個不認識字的人。她為魯迅買回了這本書,該是多麼困難啊!但是她關心兒童,對兒童總是要保持關心,時要讓魯迅保持著做一個乾淨、安全、有教養的兒童。她在過年時教給了魯迅很多禮節,但是也有不好的地方,讓魯迅十分難受。例如她睡覺時擺成一個“大”字睡,擠的魯迅無地方睡覺。雖然她舉止粗俗,但是她在家裡總能把魯迅愛玩的天性給剋制住。在生活中,長媽媽是一個關心兒童,愛嘮叨,愛管閒事的淳樸女性,但就是這樣的她讓魯迅十分感激。
長媽媽,即使是一位貧窮的底層婦女,也有她一顆關心魯迅的心,她在魯迅成長的道路上做了很大的貢獻,讓魯迅對她感激不已,就這樣,在魯迅的筆下,許多人物都生動形象,但是隻有長媽媽是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人。
魯迅的作文 篇4
踏上人生的旅途吧!
前途很遠,也很暗。
然而,不要怕,
不怕的人面前才有路。
——魯迅
幾番躊躇,最終卻也不知該如何下筆。究其緣由,只因一則自己思想膚淺、智慧貧乏,要談論先生,真有力不從心之感;
二則實難體悟反映於先生身上的那種神聖悲憤,那種“置身於茫茫曠野、四顧無人的大寂寞,壓在萬鈞閘門下的全身震裂的大痛苦,在烈火中讓皮膚燒焦,心肺煮沸,決死對敵奮戰的大沉醉”。
坦率地說,至今我對魯迅先生的認識仍是非常淺薄的,我甚至還沒有完全、真正地嚼透先生的偉大。在我眼裡,先生實質上更以生活中的普通人的身份,而不是以大思想家或者更偉大、更神聖的身份出現在我們面前。在先生的作品文字中,體現出來的都是我們不能輕易揭示的一些東西,能夠在平凡的文字和敘述中,把人物的思想心理進行徹底的揭露,實可謂是能看透別人的心理。不過,我想這樣也好,去掉後人加在先生身上的光環或許能夠減輕談論時的心理壓力。
對待先生的心態,可以說是“敬而遠之”。我實在找不到更恰當的詞彙來描述。先生殘酷地剝去我們身上的偽裝,揭示我們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的弱點,時常令人感到坐立不安;加上自己的惰性在作怪,我真的懼怕先生的冷峻與嚴苛。先生能夠把現實社會中的人進行透徹的分析,而且進入到他們的內心世界,把所謂的“真、善、美”進行徹底的批判,脫去他們展現在世人面前的“假殼”,讓其在批判中獲得被救贖、被改造的可能。同時,我們也為先生作品中那消磨不盡的痛苦而困惑,換句話說,我們簡直不會甚至無法欣賞這種悲劇之美,無法分享先生在人生角鬥中得到的生命沉酣的大歡喜。
誠然,我們欽慕先生那樣“無所顧忌的生活,無所顧忌地去愛、去恨、冷嘲熱諷,坦蕩地面對著別人的熱舌頭、冷唾沫,讓他們去說,去誣衊去以為”,然而現實生活給了我們太多的否定和困惑。儘管我們看到了諸種弊病,可是我們不敢反抗,當然也反抗不了。在先生的悲哀中我們也感到一種無可奈何的悲哀。以先生為師,能真學先生嗎?想想先生的精神十字架,可能太沉重,我們揹負不起。
我想這也許是正確的。作為年輕人,我們只希望在可能的條件下盡力使生活變得輕鬆愉快,何必人為的去加重生活的砝碼呢?我們沒有必要脫下T恤牛仔,換上長衫,把自己關在“鐵屋子”裡去體味那一份苦澀。當然,我們也不怕生活的沉重,也決不會輕意去逃避。我們很欣賞先生那種面對現實,正視現實的精神,但為何不能更超脫一些,多一點人與人之間的理解與寬容?平等與慈和不知先生是如何認為的?
當然,我們也應該理解先生,學習先生,但我們卻沒有必要用先生揹負的歷史包袱來充實自己的內心世界,以此來追求一種悲劇式的精神境界。少一點因襲以往的顧慮與牽掛,多一些對未來的'高瞻遠矚,這樣我想先生恐怕也不會斥責我們的莽撞。
按照一個固定的標準和模式去生活是可悲的,我卻寧願讓自己的心流浪而不去模仿別人生活。我敬仰先生之人格,卻不喜歡先生的性格。我想,我從先生那裡所得到的既不是智慧,也不是熱情,而是一種毅力,一種促使我們一步步向前走而決不停留下的力量。“遇見深林,可以闢為平地;遇見沙漠,可以開掘井泉”,這對於正在刻苦學習、奮鬥,不久也將步入社會的我們來說便是極大的收穫:以先生獨立不依的精神和奮然前行的毅力,儘可能少地為自己設立羈絆,開拓自己的道路,或許這就是先生現在對於我們的重要意義。
先生躑躅於荒原之中,孑然回顧,蒼茫無及。這是一幅極富於象徵意義的生命影象。沒有對話者,這是思想者最大的孤獨;無法直面的人生,這是思想者永恆的困惑。在孤獨這座祭壇上,幾乎所有偉人和思想者都要走上它,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生命的造型就是一群沉溺孤獨的羈旅者。
在先生這樣的大境介面前,我們永遠只是蹣跚學步的稚童。
魯迅的作文 篇5
國慶節剛放假,爸爸就讓我讀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孔乙己》、《阿Q正傳》、《祝福》這幾篇文章。我撅著嘴接過書,不情願地翻看起來。看著看著,我漸漸被書中的內容吸引住了,這時,媽媽悄悄告訴我,假期裡我們全家準備到魯迅的故鄉紹興遊玩。
經過四個多小時的車程,我們抵達了紹興。不必說醇香的黃酒、甜美的龍鬚糖、聞著臭吃著香的臭豆腐,也不必說江南水鄉的烏篷船、沈園流傳千年的動人故事,單是魯迅故居的百草園就讓我迫不及待、心馳神往了。穿過堂屋,我終於站在了魯迅兒時的樂園——百草園中了。高大的皂莢樹、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無限趣味的泥牆根似乎在向我講述魯迅小時候的淘氣。百草園不遠處就是三味書屋,看著屋裡畫著梅花鹿的古畫和古樸的桌椅,我耳邊似乎聽到了人聲鼎沸的讀書聲,”笑人齒缺曰狗竇大開……“在這裡,文壇巨匠魯迅邁出了第一步。
第二天,我們去了根據魯迅文章所描繪的內容修建的魯鎮。在這裡,我參觀了狂人日記館,又到當鋪當了一回夥計,還在土穀祠看到了阿Q的棲身之所和祥林嫂捐的門檻。當我隨著人流走到風情街時,一抬頭便看見賭場的屋簷下站著一個人,穿著破衣爛衫,戴著一頂破氈帽,神氣活現的,哈!”阿Q!“我連忙走上前去,學小D一樣揪住他的辮子和他嬉鬧。告別阿Q,沒走幾步,在路旁的咸亨酒店裡坐著的不是”孔乙己“嗎?他穿著長衫,戴著眼鏡,青白臉色,一臉亂蓬蓬的花白鬍子,一手端著酒一手拈著茴香豆。我跑過去,拿了他一顆茴香豆,他連忙伸開五指將碟子罩住,搖頭說著:”多乎哉,不多也!“”阿毛!阿毛!“只聽見一陣呼喚,原來是”祥林嫂“拄著竹棍在找阿毛呢。正當我一愣神的工夫,”祥林嫂“一把拉住了我,原來她把我當成阿毛了……快樂的時間總是過得飛快,這次紹興之行很快就結束了,它讓我離文壇巨匠魯迅先生那麼近,它讓我離魯迅先生的文章那麼近,它讓我離魯迅先生文章中的人物那麼近,我覺得非常充實、非常開心、非常有意義!
魯迅的作文 篇6
一張方臉,一字須,充滿堅決之色的一雙可以醫人可以醫心的一雙手。他是中國史上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他有著“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高尚品質。“他”是誰?他有著救中華人民於水火之中的高尚品質。在他的著作《朝花夕拾》中可以知道他的家世顯赫,他本有能力在出國留學之後回國繼續經營他們家的家業,可是他為什麼沒有這樣做呢?那是因為他在日本留學時看到了太多“清國留學生”成天無所事事的樣子,他便認為中華民族這個當時思想,文化,科技都遠遠不如其他民族的這個民族不單單是身體需要醫治,心靈和內在更需要醫治。之後他便棄醫從文,展開了他的文學之路,以筆為武器與惡勢力做鬥爭,開始救人民於水火之中的偉大工作!他這種救人民於水火之中,敢於為祖國母親及中華兒女奉獻一切的高尚品質怎能不使我受益匪淺呢?不僅如此,他做為人也十分謙遜。
有人想讓他成為諾貝爾文學獎的候選人時他拒絕了;有人說他是天才時他卻說:“我只是趁別人喝咖啡的時間工作而已。”他從來沒有把自己當做一個多麼了不起的人物,而是時常為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人說話,批判者封建思想的成舊和腐敗。他這樣極其謙遜的高尚品質難道不是我一生都所值得學習的嗎?他還十分關心青少年,敢於與反動派做鬥爭。在他的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中他多次用到了“吃人”這個詞,最後喊出了“救救孩子”的心聲。
在他接受媒體採訪時更是嚴肅地提出了這個問題。他這種熱愛青少年“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品質使我終身受益。到這裡想必你已經知道他是誰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他就燃燒自己照亮他人的魯迅先生。啊!魯迅先生啊!——我永遠的偶像,您使我終身受益!
魯迅的作文 篇7
我慢慢地合上了語文書。
突然,魯迅樂於助人的畫面又再一次浮現在我的腦海裡!救助車伕、關心女傭……這一切都是對魯迅助人為樂的真實寫照呀!“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體現出了魯迅對反動派統治者絕不屈服,而對人民大眾甘心像牛一樣俯首聽命,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頑強革命鬥爭精神。不但,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出魯迅可貴的精神,如:“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這句話寫出了魯迅先生崇高的勇於開拓的精神,勇於開創美好的未來。魯迅出生與封建沒落的家庭,但他並沒有向貧窮屈服。
他有筆作為武器,戰鬥了一生,被人們譽為“民族魂”。他不怕迫害與追殺,勇於革命到底,他用筆作為利劍斬斷黑暗的枷鎖,釋放美好的光明。他總是戰鬥在第一線,為的就是揭示反動派統治者的罪惡。魯迅他為我們做出了很多很多,不過,他覺得能還老百姓們一個安寧,和諧的家園便是最好的報答了。甚至,魯迅先生臨死前還說:“忘記我,管自己的生活去。”這麼一個偉大的人我麼怎麼可能忘記他。我被魯迅先生所做的一切感動得哭了。魯迅先生總是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
魯迅先生你的名字將永遠被人們銘記於心,永遠的銘記於心,永遠……
魯迅的作文 篇8
模糊了,糊塗了,迷茫了,魯迅不見了
——題記
魯迅走的路的終點是真理。沿著魯迅留下的腳印我步步前行。忽然風起雲湧,雷鳴電閃,狂風四起。我的眼睛禁不起狂風的怒號,只得閉上眼睛。接著,一陣轟隆隆的聲音強烈的衝擊我的耳膜,腳下大地也不住的震動。我卻無法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
終於等到風平浪靜之後,睜開朦朧的雙眼,卻始終無法相信眼前的景象:只見由書堆積的山連著山,重巖疊嶂,隱天蔽日。忽然一個怪物從天而降,走近前去只見“紅豔小說大使”六字分外顯眼。這個怪物說道:“小兄弟,此書如此美好為何還要歷盡千辛萬苦去尋找什麼真理?”原來這些書全是紅豔小說,我不禁勃然大怒,斥道:“紅豔小說永遠也不可能勝過真理。紅豔小說是無色無味的毒藥,慢慢腐蝕人們的精神靈魂,讓他們在麻痺中死去。而你就是殺人不見血的惡魔!”怪物聽完後竟哈哈大笑起來:“哈哈,可笑!我是惡魔?即使我是惡魔,我想問問你始作俑者是誰?我從哪裡產生?要不是讀者喜歡讀作者喜歡寫,那麼今天紅豔小說會如此蔓延?可笑可悲可嘆。你們人類除了推卸責任還能做什麼?”我被駁得啞口無言,只得喃喃的說道:“我不管,總之我今天一定要翻過這書山書林尋找魯迅的真理。”“不行。想過去得有一個條件。那就是尋找到魯迅。”“什麼?尋找到魯迅?怎麼可能?開什麼玩笑魯迅不是早死了嗎?”“人死心還在啊!”怪物說完就消失了。人死心還在?對啊,即使一個人死了但他的精神還長存於天地間。於是我返身尋找魯迅。
首先,我決定到一所中學去,畢竟是知識份子瞭解魯迅多一點。呵呵,什麼紅豔大使我一定要將你打敗。拉住了一位匆忙而過的學生,問道:“同學,請問你知道魯迅嗎?”那位學生不耐煩的答道:“什麼魯迅不魯迅?是什麼新遊戲是剛出道的明星還是哪本紅豔小說?”我徹底無語。我又拉住一個學生,那位學生答道:“我不知道什麼魯迅,到是以前流行的一個明星周迅。”我失望極了,不過我不會死心。於是我又拉住許多過往的學生。結果他們初了搖頭就是扭頭就走。只有一位學生稍微說了幾句:“現在魯迅不吃香了,現在吃香的是周杰倫和羅志祥他們。不說了看他們的演唱會去了。”看著他消失的背影我有重種莫名的惆悵。現在的學生怎麼了?
學生這條路不通還有老師啊!於是我來到辦公室,看來看去終於鎖定了目標。那是一位正在興致勃勃看書的看似一表人才,文質彬彬的老師。姑且不談其外貌氣質僅僅從他戴的不知道幾千度的眼鏡也可知其閱讀經驗之高。我走進去後本所欲言,忽然發現此人看的是《金瓶梅》。我頓時覺得一個青天霹靂打在我身上。最終失望憤怒而去。
瞭解熟識魯迅的人找不到,那麼魯迅的精神還可存在於他的書裡。即使世人都背叛魯迅他的書一定不會。來到一家書店,問道:“請問這裡有《吶喊》《彷徨》《狂人日記》等書嗎?”店主拿著一本紅豔小說懶庸的答道:“是魯迅的書嗎?”聽到這麼一句話我欣喜若狂,終於有人知道魯迅了。便興奮的答道:“對啊對啊。”卻不料店主接著說道:“現在啊他的書不流行了。以前我進了許多他的書,放了幾十年了,我也懶得去照料,前不久才發現書已經被蟲咬了,便當作廢品賣了。唉!現在這年月時代變化大啊。你看看今年暢銷的書籍哪本不是紅豔小說哦。現在的時代不看這些書就趕不上時髦了哦。”沒等店主說完,我就垂頭喪氣的離開了。雖然不死心的走了整個城市的書店,答案不言而喻。
魯迅不見了嗎?我找不到魯迅了。我無法得到那真理,因為我過不了那座山。紅豔小說大使說得對,紅豔小說的產生蔓延流行的責任不在於書,而在於人類本身。唉!魯迅的真理誰與我一道去取?
魯迅的作文 篇9
異國,放映廳。影片中的是一張張麻木是看客的臉,呆滯的眼神。耳邊傳來的是一陣陣的譏笑:“支那!支那!”手中的手術刀是否能夠醫治得了人類卑微的靈魂?什麼時候才能喚醒我愚昧的國民?冥想過後,曾經深思熟慮選擇的人生目標就這樣被放棄了。他拿起了“投槍”,拿起了“匕首”,開始剖析國名的靈魂,深刻挖掘國民的劣根性,喚醒了無數鐵屋中成睡著的人!他,就是魯迅。
棄醫從文,這是一個多麼偉大的轉身。魯迅先生用筆尖刺痛著麻木的人的心,換了無數個筆名,不變的是那顆為了拯救世人的,無私的心。
一本《朝花夕拾》,我看到的是無限的悲哀。當時的世人呀,是多麼的悲哀,多麼的可笑。魯迅先生正是利用一些動物,一些事情,透視出了當時人們的愚昧病態。其中《狗貓鼠》便是其中之一,也是我最為印象深刻的一篇好文。雖然我年僅十三歲,倒也能知其一了。
貓是殘忍的,不肯直接了斷獵物,總要盡情玩弄獵物之後才將其吃下;雖然與獅子老虎等森林帝王同族,卻天生一副媚態;叫聲使“我”在讀書睡覺時格外的心煩意亂。實屬討厭。
魯迅先生借貓喻人,比喻那些現實生活中像貓一樣幸災樂禍、折磨弱者且惺惺作態,口若懸河的那些人的令人憎惡的嘴臉的揭露與諷刺。其實,在小學時我還看不懂這篇文章,認為魯迅先生是亂扯,貓明明這麼可愛?後來想想我是何等的幼稚與無知,連其一都不知曉,何況其二呢?
許多人不理解魯迅先生。認為他是滅自己民族的氣焰,但他何嘗不是指出我們整個民族的錯誤,希望我們病態的生活狀態,能在他的努力下,更多的人豁然開朗?他將他藏在心中的那把手術刀,用來切開國人的肉體,挖出國人醜陋的靈魂,使國人意識到,我,到底是多麼的噁心。他冒著風險,盡職盡責地為國人所勞,甚至不肯浪費生命中的一分一秒,從漆黑的夜,到早上街上的喇叭聲響了起來,他才在書桌上靠一靠,即又開始工作了。
他為了一個時代,毅然地轉身,放下肉體上的治療,轉變為心靈上的治療,因為他明白,僅僅是肉體上的,拯救不了國人。中國人為他的轉身而感到無限的自豪。
魯迅的作文 篇10
再也沒有魯迅了,沒有。
先生已去了70年,我們一直在讚歎先生的文章,一直在背誦先生的名篇,一直在懷念先生的事蹟。
魯迅是空前的,縱觀中國文學的漫漫長路,他是最耀眼最璀璨的一顆星。他個性的為人,他個性的文筆,文壇中為數寥寥。
魯迅是絕後的,他的文學成就迄今無人能及。人們一直在為先生個性的文章叫好,無人不曉他是最偉大的思想家、革命家與文學家。但能說出這些的人們並不完全清楚魯迅的痛楚與寂寞。
書架上堆滿了戴望舒的詩、梁實秋的散文、郁達夫的小說,魯迅去哪兒了?是一聲無奈的嘆息,還是不置可否的一笑?
魯迅的文章好像缺了點什麼,悠閒?溫和?暗淡?感性?這樣與眾不同的文章難以和現代的新新人類產生共鳴。如果我們沒有記錯的話,60多年前先生曾批判過這些“漂亮、雍容、縝密”的文章,說這些是“使人麻痺的”,但如今它們卻都成了最流行最大眾的,是歷史嘲弄了魯迅,還是魯迅調侃了歷史?
先生為中國文學殺出了一條血路,頗為尷尬的是,路上再也沒有人走了,我感到先生“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的悲哀。先生的個性文采和犀利筆鋒,讓現代人難以接受。現代人有一個共同的缺點,就是不願讓犀利的目光洞穿自己的弱點,不願意受到委屈。
於是,我們在絞盡腦汁理解魯迅的文章時,也潛移默化地接受著“不要當另一個魯迅”的教誨。相比之下,新新人類似乎比魯迅更富有個性,他們討厭孔乙己、閏土呆若木雞的形象,卻寧願喜歡“小丸子”那樣“無知者無畏”的社會小人物;他們討厭阿Q的窮酸相,卻寧願追隨“哈韓族”的腳步;他們討厭涓生和子君那樣反封建的吶喊,卻寧願生活在一片混沌之中……在個性多元化的社會中,惟獨魯迅的“個性”顯得如此寂寞,也許這正是“自古聖賢皆寂寞”。
魯迅註定是寂寞的,那個寒冷的大年夜裡,在魯鎮的祝福聲中逝去的祥林嫂已離我們越來越遠,最終化為一個小黑點,隨時光的流逝,被記憶封存。
魯迅的作文 篇11
鋒利的眉宇間透出一絲尖銳,正義的目光中閃爍著復興的火苗。魯迅,這個神聖的名字想必早已存在於每個中國人心中。當此時,海面上的風浪又開始劇烈地翻滾,我彷彿又看到心中那雙永不疲倦的眼神。心臟顫動的一瞬間,那些獨特的感覺又重新佔據心頭。品味魯迅的文字,我能感受到一股力量——就像“樹人”這個名字所寄託於魯迅身上的意義一般。
初次品味魯迅,一股不言而喻的苦澀沉浮在舌尖。或許因為當時年幼,總感覺他的文字充滿了晦澀與黑暗。當看到他說“中國大約太老了,社會上事無大小,都惡劣不堪,像一隻黑色的染缸,無論加進甚麼新東西去,都變成漆黑”;當看到他說出“以無賴的手段對付無賴”這等話時,我不禁思索,這真的是那個傳說中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說出的話嗎?除此品味魯迅,我的臉正如吃苦瓜時的痛苦表情,充滿了無數苦澀與疑惑。
種子遲早要長成大樹,而樹芽破土時掙扎的力氣也是難以想象的。當了解了一些魯迅的生平、他的家庭變故、他在看清世態後棄醫從文,彷徨中拿起紙筆匆匆奔向思想疆場時,我似乎體會到了那種責任。初次品味的苦澀還殘留於口中,一種奇特的力氣促使我再次翻開了魯迅的書。
辛辣撲面而來。抨擊社會,抨擊人心。犀利的筆鋒刺開的是血肉模糊的人性。我疑惑著他的疑惑:“國人何以於舊狀況中心平氣和,於較新的機運就那麼疾首蹙額,於已成之局那麼委曲求全,於初興之事就這麼求全責備”,我憤慨著他的憤慨:“勇者憤怒,抽刃向更強者;怯者憤怒,卻抽刃向更弱者”;我無奈著他的無奈:“多有隻知責人不知反省的人的種族,禍哉禍哉”!從她的文字裡,我感受到了舊時代中人性裡的自私、狹隘、奴性、卑劣與保守。每當閱讀之後,我總感覺我也成了一位嫉惡如仇的作家,抨擊這社會的種種。現在想來,好不感慨!
時至今日,抨擊社會的文人學者也不在少數,最典型的,比如韓寒,可細細對比二人所求,總感覺魯迅文章中多了一種什麼味道,他自甘為一朵花去做腐草,也不願獨自綻開於高牆。他的文字不是冗長的無奈的哀怨,多的更是對於明日的憧憬。他說“希望是附麗於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這種似是而非的感覺直到讀到“多有不自滿的人的種族,永遠前進,永遠有希望”時,我才明白,這種味道叫做甘甜。或許他並不能拿著真槍實彈衝鋒陷陣,可是深刻的思想卻早已萌發於每個人心中,等待著破土的那一刻。我也將“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之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不必等候炬火”作為我的人生座右銘,努力向上。
品味魯迅,我看到了一個治療人心的醫生的吶喊,看到炎黃子孫覺醒的眼光,看到了中華巨龍騰飛的光彩;品味魯迅,雖不曾帶給我溫飽,卻用苦澀教會我奮鬥,用辛辣教會我愛國,用甘甜帶給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