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勵志作文> 蒲松齡勵志向學勵志作文

蒲松齡勵志向學勵志作文

蒲松齡勵志向學勵志作文

  再長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邁開雙腳也無法到達。是自己給自己的,下面是蒲松齡勵志向學,歡迎參考閱讀!

  蒲松齡生於明崇禎十三年四月十六(公元1640年6月5日)戌時,卒於清康熙五十四年正月廿二日(公元1715年2月25日)酉時,清代文學家。

  中國短篇小說之王。出身沒落地主家庭,一生熱衷科舉,直到72歲赴青州考貢,為歲貢生。因此對科舉制度的不合理深有感觸。他畢生精力完成《聊齋志異》8 卷、491篇,約40餘萬字。

  明崇禎十三年庚辰四月十六日夜戌刻,蒲松齡誕生於蒲家莊內故宅北房中。此時,其父正夢見一位偏袒上衣、乳際粘有一貼圓如銅錢藥膏的病瘦和尚進屋。而蒲松齡身上也果符墨志,故其以病瘠瞿曇降生自況。

  蒲松齡在兄弟四人(兆箕少亡,過嗣者兆興迴歸)中排行第三(董氏次子),上有兆專(李氏所生)、柏齡兩兄,下有一弟鶴齡。因家境漸落,不能延師,兄弟四人皆從父讀。蒲松齡天性聰慧,經史過目能了,尤得其父鍾愛。

  清順治十四年,18歲的蒲松齡與本縣豐泉鄉大劉(今羅村鎮道口村)文戰有聲的.庠生劉國鼎次女成親。

  次日,新婚後的蒲松齡初應童試,即以縣、府、道三第一補博士弟子員,文名藉藉諸生間。其制藝《早起》、《一勺之多》,大為山東學使施閏章稱賞。其批語:首藝空中聞異香,下筆如有神,將一時富貴醜態,畢露於二字之上,直足以維風移俗。次,觀書如月,運筆如風,又掉臂遊行之樂。

  越歲,躊躇滿志的蒲松齡與同窗摯友張篤慶(歷友)、李堯臣(希梅)、王鹿瞻等結為郢中社。每聚首則放懷吟詠,寄興唱和,詩成共載一卷。旨在長學問,消躁志,相互切磋,以補文業。

  其後,蒲松齡歲歲遊學在外。先去城西沈家與寧紹道參議沈潤之子沈天祥(燕及)共燈火;又應李堯臣之邀,於康熙三年春到城東李家與之共筆硯。此間,雖經兄弟析箸之變,然而蒲松齡卻未改之念。為惜時篤學,他曾接受同在李家假館的外甥趙金人(晉右)的建議,作《醒軒日課序》以勵志。再後來,面對分家後居惟農場老屋三間,曠無四壁,小樹叢叢,蓬蒿滿之的現狀,尤其是弱妻幼子及窘困的家境,迫使蒲松齡不得不違心的終止了在李家的借讀。自康熙五年前後,他便到城西王村課蒙,開始了他的塾師生涯。這是他的初館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