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歷史典故> 張禹後堂的歷史典故

張禹後堂的歷史典故

張禹後堂的歷史典故

  張禹後堂:講述張禹內心喜歡戴崇,與他親近而對彭宣疏遠的故事,張禹,字子文,西漢成帝的'老師,後來,“張禹後堂”這一典故,用來形容為人虛偽,道貌岸然。今天就給大傢俱體分享一下張禹後堂的歷史典故,希望讀者喜歡。

  

  張禹後堂

  典出《漢書·張禹傳》。

  張禹,字子文,西漢成帝的老師。成帝還是皇太子時,張禹因為博學多才,尤其精通經學,被漢元帝拜為太子太傅,負責教授太子學《論語》。成帝即位後,封張禹為給事中尚書,賜爵關內侯。

  當時,朝廷由成帝的母舅、大將軍王鳳輔政。王鳳在朝專橫跋扈,張禹為自保計,稱病辭職。漢成帝雖然軟弱無能,但挺尊敬自己的老師,讓張禹享受丞相的待遇,並賜給他幾千萬錢。因此,張禹過著十分富裕的生活。

  張禹有不少門生,在這些門生中有兩個最為突出,職位頗高,一個是彭宣,官至大司空;另一個是戴崇,官至少府九卿。彭宣和戴崇二人的性格相差頗大。彭宜為人恭謹質樸,言行有板有眼,講究章法節度;而戴崇卻相反,性格隨和、豁達,容易和別人相處。張禹內心喜歡戴崇,與他親近而對彭宣疏遠。

  戴崇每次到張禹家,張禹在後堂接待戴崇,玉食珍饈,奢華無比,並有女樂助興,每次至深夜才罷。而彭宣到他家時,他則在前堂相見,不苟言笑,與彭宣講論經義,吃飯也非常簡單,用一碗肉、一壺酒、來招待他。戴崇和彭宣得知各自受到張禹招待的情況,也各自相宜,認為各得其所。

  後來,“張禹後堂”這一典故,用來形容為人虛偽,道貌岸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