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擴寫> 次北固山下擴寫650字3篇

次北固山下擴寫

次北固山下擴寫650字3篇

  擴寫是對原文進行擴充套件和充實,把簡略的原文擴充套件成符合題意要求的文章。擴寫需要充分放開思路,展開想象,進行合理的創造,可以訓練發散性思維能力。以下是關於次北固山下擴寫650字,供大家參考。

  次北固山下擴寫650字(一)

  我是一個喜歡遊山玩水的人,我覺得多走多看,能有更多的感觸,寫出更美的作品。俗語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想“行萬里路”正是我的樂趣所在。因此,今天我來到了北固山,相信我必然能在這裡感受到自然之美。

  提到北固山,第一個想到的必然是山,我便開始了爬山之旅。北固山雖沒有峨眉山那麼熱,也沒有泰山那麼出名,更沒有黃山那麼秀麗。但它有獨特的地方,那就是靜。這裡稱不上寂靜,在爬山的過程中,總會聽見鳥兒悅耳的歌聲以及蟲兒們個性化的伴奏,但那絕不是噪音,它給人一種寧靜的感覺,讓人倍感清新,身心放鬆。

  爬完山,該游水了。北固山下臨長江,是個觀景的好地方。先進行了四個小時的有氧運動,再來體驗飄蕩的感覺吧!從長江上往山上看,一片鬱鬱蔥蔥,賞心悅目;而長江也是藍綠的降水。剛劃一段時間,就開始漲潮了,漲潮時兩旁的'岸邊顯得異常廣闊,一望無際,而我這一隻小船,獨自在江中搖曳著。雖孤單,但也平添了不少不一樣的氣氛。到了傍晚,月亮也值起了夜班,抬眼望月,不禁想到宋朝詩人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等到半夜時,天空中又多了滿天繁星,它們的加入,彷彿又是在提醒我鵲橋相會之美:“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望著望著,天就快亮了,這是我第一次在船上看日出,這種感覺一定不亞於海上觀日的震撼。雖然現在還處於季冬,但江南卻有了一番春意盎然,生機勃勃的風韻。

  江邊總能看見孩童在嬉戲,每當這時,我便會想起兒時和小夥伴在河邊玩耍時的情景。是的,我想家了。我寫了一封信,但無法寄出,不過,我希望能有一隻大雁飛過,把我的思緒帶回洛陽......

  次北固山下擴寫650字(二)

  山,層巒疊嶂;樹,蒼翠欲滴;河,蜿蜒曲折。

  一隻小船悠悠地飄蕩在綠水中,藍天、白雲、垂柳倒映在水中,煞是好看。我獨立船頭,雙頰雕刻著蒼老的歲月的風霜,眉目下一雙深邃的眼,暗淡的目光流淌著無盡的思緒。

  置身江上,春潮湧漲,兩岸的小徑被漲滿的春水瀰漫,江面顯得十分遼闊寬廣。江面上,船兒順著微風逐波而行,帆高高地懸掛著,在波濤中搖盪。

  黑夜的帷幕還沒有完全褪盡,天邊漸漸露出一抹紅光,一輪紅日從水天相接的地平線微微探出頭來,冉冉升起。季節的舞臺,拉開了春的帷幕;岸邊的垂柳,微微擺動著纖纖玉手,輕輕地撫摸著堤岸;小草揚起了臉,在晨光中閃閃發亮;一些不知名的野花散在草叢裡,遠遠望去,宛如一隻只明亮的眼睛。

  突然,水中激起一圈又一圈的漣漪,所有的倒影也隨之一晃一晃的。等我回過神時,才發現那是幾隻翠鳥在捕魚。不經意間,一隻翠鳥緩緩停立在我的肩頭,唱起了春天的曲目,那宛轉動聽的歌聲,平添了我心中的千萬思緒。

  新的一年又在毫不覺察間開始了,可我卻依然在外漂泊,依然找不到一條回家的路,思鄉之情瞬間籠罩了我,這遊子濃濃的思緒能向誰傾訴呢?我有一封滿載濃情的信,寫在心裡,寫在水波中,寫在春天裡,可它如何才能帶回家鄉呢?抬眼望去,一群北歸的大雁正掠過晴空,我想,大雁啊,只好拜託你們,做一次匆匆的傳遞,讓千里之外的家人,也能感受我此時此刻濃濃的思念……

  船靠岸了,有的人上了船,有的人下去了,還有的在岸邊極力揮動著告別的手,此情此景,使我潸然淚下。慢慢地,我走下船,一條幽深的小路蜿蜒在重重青山之間。

  ----那是我的下一個行程。

  次北固山下擴寫650字(三)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山青了,水綠了,天氣暖和了。飄流他鄉的遊子已經踏上遠在青山之外的路途,載著歸客的行舟也開始行進在綠如綿綿藍草的江水之上。詩人以平實之筆開篇,猶如畫家作畫以前在紙上鋪設的底色,為抒情言志創設出收縮自如的揮灑空間。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積雪已慢慢融化,因彙集了千山萬壑雪化之水,長江的水量逐漸大了起來,江面因之愈發寬廣,再加上江水中央一片船帆高高掛起,使得長江兩岸的距離愈顯闊大。漸漸上漲的江水與恰到好處的正風吹拂二者相合,才有這“風正一帆懸”,勾勒出壯美的大江行船圖。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北固山是揚子江的中段,早起的詩人舉目東望,只見江天一色,一輪紅日從東方江海相接的地平線上慢慢升起,回眸西探,卻見西邊天幕上的夜色尚未完全褪去;一夜之間已是中分二年,早上升起的海日預示著新的一年正在開始,春天已按捺不住自己的腳步,悄悄渡江北上走進了舊年。“生”和“入”的選用,把一個晝夜更替的壯觀景象與新舊相接的時光荏苒描繪的傳神入化,給人開闢出自由想象的無限空間。詩人把思歸盼歸的鄉情暗暗融入這“海日、江春”之中,人在此晝夜更替、新舊相接之時萌發思歸盼歸的鄉情是自然而然。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詩人看著眼前的“平潮、懸帆、海日、江春”,不由得萌發出一個美好的想法:我寫上一封書信讓那北歸的鴻雁捎給洛陽的家人,讓他(她)們也知道我此時此地的心情吧。尾聯不僅與首聯相照應,也使詩中客觀景物全著上了人的感情色彩,原本自然之景物也就有了人的靈性,向人們訴說著詩人心中的美好感覺和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