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六年級作文>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精選15篇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精選15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透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1

  每年的正月十五,我們村裡的人都要去南鬥星君廟趕廟會、祭拜南鬥星君。

  這座廟是我外公親手建造的。我外公一生信仰佛教,非常虔誠,逢年過節,都要上香禱告,行三叩九拜之禮。外公之所以建這座廟,是因為他偶然間做了一個夢,夢到南鬥星君下凡,誇他一心行善,必有後福,子孫也會受到庇佑。外公非常高興,為了感謝南鬥星君的大恩大德,就為南鬥星君建廟,才有了現在的南鬥星君廟。媽媽說,南鬥星君掌管壽命長短,人們拜南鬥星君也就是希望自己平平安安,長命百歲。

  正月十四,舅舅帶我去鎮上買香紙香錢。兩個路邊都是賣香紙香錢的小商小販,各種各樣,村裡人都在買香紙香錢,有的在問老闆一袋多少,有的在打量哪個比較實惠。看到這些,我心想:村裡人準備的那麼隆重,明天一定很熱鬧!我們也買了香和紙錢,為第二天的廟會做好了準備。

  正月十五,我們村裡的人都到廟裡去拜,熱鬧得很,有念禱告的,有排隊上香的,有燒紙錢的,絡繹不絕。

  拜南鬥星君是一個重要的儀式。拜的時候點燃三根香,兩手的手指碰在一起,手指中間的縫隙就用來夾住香,90度鞠躬3次,每一次閉上眼睛再鞠躬,以表示尊敬。三根香要一起點燃,我問媽媽三根香分別代表什麼?媽媽指著南鬥星君雕像,說道:“一,對天的敬仰,希望自己的生活風調雨順;二,對地的敬意,希望自己的莊稼更加豐收;三,對老祖宗的感謝,沒有老祖宗的根基,就沒有我們如今富足的生活。”我也去拜了拜,心裡想:如果南鬥星君能在夢裡找我並告訴我,我會長命百歲,平平安安。那得多開心啊!拜完後可以拿桌上一個糖或水果,據說吃了無病無災。

  人們喜歡把美好的心願寄託在神靈之上,因為他們希望神靈能幫他們實現願望——平平安安,長命百歲就是村裡人的心願。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2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各個地方都有各個地方的風俗習慣,我想要介紹的是我家鄉的風俗。

  陽光從稀疏的樹葉照進房間,在房間裡留下了斑斑點點的陽光,這就是除夕的開始。

  大人們最忙碌的時間,也正是早上。大人們有的貼對聯,有的包餃子,有的為年夜飯做準備,每家都會派一名代表去拜年,我們幾小孩都會像跟屁蟲似的跟著大人,這家收個紅包,那家拿點吃的,格外興奮。

  到了下午,我們黏著大人拿錢買鞭炮,錢到手後,我們就浩浩蕩蕩的去買鞭炮了,鞭炮的種類數不勝數,在貨架上奇峰羅列,姿態萬千,令人頭暈目眩,眼花繚亂,什麼刮炮啊,摔炮啊,沖天炮啊等等。等“大隊部”到家時,已經接近年夜飯的時間了。

  一家人圍在一起吃團圓飯,好熱鬧,大人們敬酒敬飲料,小孩子則狼吞虎嚥的吃著飯,生怕比別人慢了半拍。年夜飯過後,辛苦了一天的大人們也該放鬆一下了。有的在麻將房裡搓麻將,有的在廳裡看春晚,而我們最興奮的,無疑是收紅包了,太爺爺,外公,二外公,四外公,舅舅,二舅舅,三舅舅,大姨,小姨的紅包讓人領到手軟。領完紅包後,我們就在外面放花炮,“砰砰砰”,“哈哈哈”,時間在歡聲笑語中悄悄流逝了。

  新年即將到來的最後幾分鐘,大人們拿出煙花。在最後十秒倒計時,我們的心情格外激動,“10,9,8,7……”時間一秒一秒的流逝著,我們的心情也是一秒一秒的激動了起來,最後倒計時,所有人已經做好了放煙花的準備。“3,2,1,0”,新年的鐘聲已經敲響,新一年的到來令所有人興奮不已。煙花在空中華麗的盛開,像絢麗的花兒一般在空中綻放。煙花完美謝幕,這也算是為去年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門前堆放著昨夜的煙花爆竹,人們看見的,只有一堆廢紙,卻不知道昨天這裡發生了多麼令人興奮的故事啊,也許除夕的美好時光只有一天,但那美好的回憶卻是永不磨滅的!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3

  每個人的家鄉的風俗都不一樣,就說過春節吧,我的家鄉最奇特的風俗就是送“恭喜”。

  大年三十晚上不僅僅是家家張燈結綵、放鞭炮等習俗,其實鞭炮聲中還有我們在送“恭喜”。送“恭喜”其實就是給別人家送去新年的祝福,家裡有些大人走在一起,抱著或牽著比較小一點的小孩,稍微大一點的小孩子就不跟大人一起,他們三五成群地在一起,一家一家的去送”恭喜”。每家都準備了好多好吃的零食招待送“恭喜”的人,只要小孩去了便會給零食,這樣小孩子們把零食裝在自己帶的袋子裡,然後高高興興帶回家享用。

  那天晚上,我和爸爸、媽媽還有姑姑一些人去送“恭喜”。我們來到了一戶人家前,便會一起大聲說:“恭喜啊!恭喜啊!”。裡面的人聽到聲音便會出來,熱情的迎接,又是遞煙,又是端茶,又是邀請我們坐下吃東西。我們便會跟他們說些過去的一年裡的生活情況,過得怎麼樣,然後誇一下對方,祝福他們。那些人呢,也會誇過來,要是看到小孩便會給零食,有時是一個小紅包。一陣對話後,我們便會走,然後去下一家。快到下一家時,我們拿著手電筒會對著他們那照來照去,讓他們知道,到了時同樣會說:“恭喜啊!恭喜啊!”。裡面的人同樣出來迎接,每次走一家都是一樣的。其實過年就是親朋好友的相見,和小時候的好朋友一起聊聊天。其實每走一家,心裡都會有些開心,看著爸爸、媽媽、姑姑和那些大人們說說笑笑,讓我感受了親情、鄉情和友誼的珍貴,幾十年都不會散。

  一眨眼,我們一下就走了許多人家,但是並不覺得累,小孩有很多好吃的零食裝滿袋子,心裡特別開心。而大人們也見到了自己小時候玩得很好的朋友,心裡也是很高興。鞭炮聲響個不停,隨著一聲又一聲的“恭喜啊”,使過年有一種特別的味道,當然也寓意著來年我們生活更幸福!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4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每個地方都有著不同的風俗,但也有很多相同之處,比如清明祭祖,基本大同小異。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是晚唐詩人杜牧膾炙人口的《清明》。訴說著思念,傳達出哀傷。清明節是我國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奠追思已故親人的日子。

  每到清明節,我們一家總要早早起來,拎上裝滿了紙幣、金銀元寶和香的袋子,準備去掃墓。我們從城裡驅車來到鄉下的老家,又走了很長一段路才祖先的墓地。這時,太陽已經升出地平線很高了。在我們老家,必須等到太陽把露水曬乾了才可以祭祖,我們到達墳地時,時間把握得正好。

  這時,爸爸拿出鐵鏟,從附近的田地裡挖了一塊方方正正的土塊,我忙問:這是幹什麼呀?爸爸答到:這是土帽子,用來壓錢紙的。然後爸爸把錢紙放在墳頭,再用剛才挖的這塊土穩穩地壓上。爸爸還跟我說,這錢紙,使人一看就知道這墳墓裡的人後繼有人。就這樣,掃墓的第一步就完成了。

  爸爸又拿出一些火紙把他們放在水泥上,再用打火機點燃,跪下來,然後,再拿出一些紙錢。燒了起來。邊燒邊說:保佑全家平平安安,保佑我們小川學習成績好……。我看了看,感覺很簡單,便說:我能試試嗎?爸爸點了點頭。我也像爸爸一樣,跪了下來,拿著紙錢開始燒了。先拿了一些把他們分開,然後小心翼翼的把它放到火裡,我又放了一些紙錢,每次我都十分小心,生怕火突然一起燒到我,我越來越熱,便讓爸爸來燒了……

  直到所有的紙錢和用紙折成的金銀元寶全部化為灰燼我們才能離開,這樣,祖先們都收到後輩進貢的錢物了,他們在那邊就可以衣食無憂過得幸福了。

  清明時節,用這樣的方式祭奠祖先,雖然有些迷信,但能表達出我們對逝去親人的懷念。難怪這樣的風俗代代相傳了。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5

  有的人喜歡春節,因為春節最熱鬧;有的人喜歡中秋節,因為中秋節團團圓圓;我最喜歡的是端午節,因為可以包粽子,也可以吃粽子。

  端午節那天,媽媽起了個大早去買包粽子的材料,包粽子需要粽葉、蜜棗、肉、糯米等。

  媽媽回來時左一袋,右一袋,買得可真多呀!我連忙幫著媽媽,把一袋一袋地把材料放在桌上。洗粽葉、洗米、切肉,都準備好了,媽媽開始包粽子了。媽媽熟練地包了一個一個粽子。

  我把包好的粽子放進盆中,可是有一個粽子卻從監獄中溜了出來,掉到了地上。媽媽看到後,把溜出來的粽子重新放回了他們的監獄。看著媽媽包粽子,我手癢癢也想包:“媽媽,我也要包粽子。”

  媽媽笑嘻嘻地說:“好,給你包包粽子。可是很難的,你可別半途而廢呀!”

  媽媽把粽葉捲成錐形,然後把材料放進去……於是,我也學著媽媽的樣子,把粽葉捲成錐形,放米進去。沒想到的是,我卷的椎尖太寬了,米都一個一個的從屋子中溜了出來。都怪我沒把錐形卷好了。果然應驗了那句老話,“細節決定成敗。”

  我又小心翼翼地把粽葉捲成錐形,把材料放進去。這次令我驚喜的是,沒有失敗,這讓我非常開心。

  忽然,我有了想法,能不能把一枚硬幣放進粽子裡,看誰能找到就給他5元錢。媽媽聽到後說:“可以,不過你先給硬幣洗個澡,不然太髒了,不能放。”

  媽媽話音剛落,我就把口袋中的硬幣拿了出來,一眨眼間,就跑向了洗菜的地方。我左拿刷子,右拿硬幣,開啟水龍頭就開始刷。刷了一會兒,又將硬幣上滴了點洗潔精。

  洗完後,硬幣可能是在感謝我,自己跳在了凳子上。凳子剛好又被太陽照著,陽光將硬幣上面的水全部都擦掉了。我將它放進了粽子的肚子裡,很幸運,我吃到了這個粽子。

  最喜歡的節日就是端午節。端午節是我過得最有意義的節日。在這個節日中我學習到了,“細節決定成敗”,學習到了怎麼包粽子。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6

  春節的前一天是除夕,也就是大年三十。關於除夕有這麼一個傳說:古時候有一個怪獸叫“年”,每到歲末它就會來害人。後來,人們發現“年”最怕聲響和紅光。於是到了那天,大家就點燃鞭炮,門上貼上了春聯,把年給嚇跑了。這就是過年的來歷。

  我是上海人,記憶中每到春節的時候,大街上行人開始了,大人們都張羅著買年貨,我和妹妹就負責貼福字,寫春聯。到了除夕晚上,全家圍著圓桌開開心心地吃起了團圓飯。滿滿一大桌的美味佳餚,有讓人口水直流的白切雞,有香噴噴的紅燒肉,還有我愛吃的桂花糖藕,最饞人的是桌子中間滾燙的“全家福”,其實“全家福”就是一個大砂鍋,裡面有蛋餃、肉片、冬筍。魚丸、燻魚等等,看得我垂涎欲滴。我們把菜吃得乾乾淨淨,尤其是爸爸,他的肚子最能裝,已經圓溜溜了還在大快朵頤。我們看著春晚,吃著年夜飯,一家人其樂融融,我們小孩子還能拿到壓歲錢。這些就是我記憶中過年的樣子。

  過年除了吃團圓飯,各地過年時還有一些不同的習俗,北方人過年要吃餃子,廣東人過年要說‘恭喜發財’,南方人過年吃年糕,那我們就吃湯圓啦!

  奶奶教我們包湯圓,她一手拿著皮,一手拿著一把勺子,小心翼翼地從瓶子裡挖出一點芝麻,放在了皮子的中央,慢慢地包起來,搓圓,一個可愛又小巧的小湯圓就做好啦!於是,我們也開始學著奶奶的樣子包了起來,可是我們包的湯圓簡直不忍直視。奶奶就輕聲指導我們:“這裡芝麻少放一點。這裡皮子包緊一點。”吃著我們自己親手包的湯圓,心裡像被灌了蜜一樣甜。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7

  “紅獅,加油,紅獅,加油!”大年三十下午,這此起彼伏的吶喊聲,在我的老家各處不定時地響起,這被我們稱作“二師搶紅”。

  在中午,我們匆匆吃過午餐,連嘴邊的飯粒,菜湯還沒擦乾淨,也趔趄跟來。一路尋著我們的行蹤,步入棚子,等待著的舞獅的開始,家中大人們則在大門簷上掛起紅包,待在家中,等待著舞獅的前來。

  下午二點整,舞獅衝了出來,一紅,一金,身上的花紋在炙熱的陽光下一閃一閃地泛著銀光,晃得人難以睜開眼,用手遮在額上,半眯著眼,雖慵懶,但這種喜悅的氣氛,絲毫不輸我們去春遊秋遊的勁兒。

  兩隻舞獅起初不緊不慢地走著,有時一隻從另一隻身上躍過,身手迅捷,一套動作行雲流水,乾脆,利落,沒有絲毫地拖泥帶水,獅頭還左右各擺幾下,彷彿在表達自己的快樂。到宅邸之後才是重頭戲,兩隻舞獅在隆隆的鑼鼓聲中步子先是猛的一頓相視對望一眼,兩隻碩大的獅頭一甩,只見紅獅一個健步衝上去,奮力一跳,獅嘴咬住紅包了,但半路殺出一個金虎,蠻橫一撞,紅包從紅獅嘴中溜走,依舊掛在那兒,金獅後發制人,一口咬住紅包,用力一拽,紅包得手了,金獅咬著半截紅包正得意之時,紅獅一個健步猛衝,從金獅中搶走了紅包。金獅的氣勢瞬間焉了。蔫頭耷腦的轉悠了幾圈,眼睛死死地盯著紅獅口中的紅包,彷彿還是不甘心,也彷彿在為自己當時的大意而感到遺憾。紅獅與金獅精彩的表演獲得我們陣陣掌聲,隨著我們一陣陣歡呼聲,隊伍繼續向前進。

  別人的春節是在包著硬幣的餃子中,而我的春節是在這精彩的雙獅搶紅包中,一聲聲吶喊,時刻在我的記憶中迴響著,慶祝著新年,慶祝著團圓。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8

  我生在城裡,長在城裡,可是每年都要回幾趟南鄉老家。

  我的老家是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在南鄉,有許多風俗習慣,比如疊羅漢,大年三十祭拜祖宗等,但我最趣味的是“祝壽”了。

  今年,外公六十歲了。到了大壽的時候,我們都很高興,準備熱熱鬧鬧地為外公祝壽。

  祝壽選在大年三十的頭天,我們大家都來到外公家裡。這可是我們小孩最熱鬧的時候了,叫啊,跑啊鬧翻了天。大人們忙裡忙外,廚房裡飄來丁丁當當的案板聲和蔥花香味兒。

  傍晚時分,我們開桌吃壽酒了。我看見外公這個“老壽星”沒有上酒席,就納悶地叫著“外公呢外公到哪裡去了呀”媽媽聽見我喊,就笑著說:“外公不在那裡!在另外一桌!”我更疑惑了:“今日是外公祝壽,他怎樣不到呢”我的話剛說完,堂前裡的人都哈哈大笑起來。我紅著臉,有些害羞了。舅舅說:“這是家鄉的習俗,老壽星本人一般不在正堂如席的。而是請幾個和外公要好的長者作陪,他在另外一個地方喝酒呢”

  聽了舅舅的話,我們幾個小孩吵著說:“舅舅,你就給我們說說家鄉祝壽的習俗吧!”舅舅笑呵呵地說:“我明白多少說多少,也不是很清楚的!”“好呀!好呀!”我姐妹幾個異口同聲地叫著。舅舅一邊倒酒,一邊說:“祝壽是南鄉的一個風俗,一般以女婿女兒為主,我們兒子就是作陪的。無論男女,到了三十就能夠做壽了,一般四十不做的,一百歲也不做的。意思就是‘四’即‘死’,不吉利的。一百歲呢,太滿了,‘滿招損’呀,也不做的。”舅舅倒好了酒,坐下之後說:“祝壽還要拜壽的。拜壽要先設好壽堂,掛燈結綵,正中掛‘壽’字,兩邊掛壽幛。早上吃茶葉蛋和長壽麵。午時拜壽,老壽星上座受拜。我們午時不是拜了嗎”“拜了!拜了!”我們嘻嘻哈哈地說著……

  這次給外公祝壽還真學到了不少知識。家鄉的習俗讓我難忘而充滿好奇!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9

  除夕,是春節的前夕,是一個熱鬧又忙碌的好時節。為了除夕,我的爸爸大清早就開始做菜。因為這是我們這裡的習俗,要提前把菜做好,擺在祖先的墓前,讓他們先吃。

  除夕的前三天,村裡人都去買年貨,而我的爸爸不會,他就喜歡後買。除夕早上,爸爸把年貨買回來了。我和媽媽準備把豬肉燉了。

  我的鼻孔裡飄進了一股清爽又噁心的味道,問:“媽媽!這裡面是不是燒壞了?這麼臭!”媽媽樂呵呵得說:“傻孩子,這是他在為自己洗澡。”

  下午,我們家的男丁都會去祭拜祖先,其他人就在家中準備晚飯。

  除夕的晚上,我特別興奮,因為我有零花錢了。晚上天空漆黑的,一束束煙花在空中綻放,五顏六色,美麗極了。屋內,一家人圍坐一起,溫暖的氣氛瞬間軟化寒冷。

  等了整整一年,終於到了,我迫不及待了:“爸爸,準備給我多少錢的紅包呢?”我用手拉了拉爸爸的衣袖。

  爸爸沒有直接回答,問道:“你知道除夕的由來嗎?”

  我胸有成竹地講:“知道。是古時候有個兇惡的怪獸叫夕,每到歲末便出來害人。後來,人們知道夕最怕紅色和聲響。於是年三十晚上,家家戶戶貼紅春聯,燃放爆竹,來驅除夕獸,以求新的一年安寧。這種習俗從此流傳下來,年三十晚上便稱為除夕了。”

  爸爸拿出一個大大的紅包獎勵我:“小子,還真知道不少。給你一個大紅包,作為獎勵。”哈哈,有大紅包拿了。

  除夕,一家人一起吃團圓飯,還有紅包發,真好。大家其樂融融,熱鬧非凡。除夕、春節,是各地的習俗,也是我們應該熱鬧起來的時間。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10

  我還在睡夢中,一陣鼓聲伴著人們“嘿嘿”的喊聲把我從睡夢中驚醒……一年一度的它終於如約而至。

  今天便是端午節了。是一個紀念屈原的節日。在我的家鄉,人們在這天裡都會划龍舟·包粽子·放孔明燈·帶香包·放煙花等等。

  我剛把目光集中到那桌上令人垂涎三尺的粽子陷上,就被破門而入的小夥伴將我拉到樓下去。

  更多小夥伴在等我呢!我還一臉茫然,就被小夥伴拉著就跑,他們洋溢著笑臉,嘴裡不停吐露著:“快跑”。在路上,我們還遇見了敲鑼打鼓的遊行部隊在馬路上整齊劃一地走著。他們帶我來到大橋上,當時人海如潮水般湧入,我們被圍的水洩不通,不過我是奮力地挪移到了欄杆邊。橋下有五條龍舟,旁邊還有個大鼓,真是壯觀。

  隨著時間的挪移,一聲鼓聲震耳欲聾。龍舟比賽開始了!雖然每個龍舟的外形不同,但前面的龍頭都顯得霸氣威武,氣壯山河。五條龍舟差距不大,而隊員們卻不相上下賣力的划著。隨著比賽越發激烈,人們的喊聲也越來越高,有的人驚天動地的喊著加油,有的人竊竊私語在討論花落誰家……

  下午,千門萬戶都在包粽子,站在陽臺上,都能聞到大街小巷的粽子味。我們家的餡料非常豐富,一眼望去,就深深扯著了我的眼球,不禁令我垂涎欲滴且眼花繚亂:有肉餡·紅豆餡·板栗陷·鹹鴨蛋陷,更甚至還有包含上面四種材料為一體的精華之棕。我的奶奶把一個大葉片疊成一個甜筒狀,就往裡面放醬汁糯米及各種餡料,轉幾圈,像變,魔術似的,打個結,粽子就完成了。

  晚上,我手掛著香包,吃著粽子去卓望山廣場散步,粽子中醬汁·餡料·糯米的靈魂搭配在我口中四溢,唇齒留香。

  這時,上空傳來一陣響聲,許多五彩斑斕的煙花紛紛綻放開來,猶如一朵朵鮮豔美麗的花朵欣然怒放。煙花過後,天空又升起千萬盞孔明燈,如天上的繁星般璀璨奪目,簡直是美妙絕倫。

  端午節在龍舟比賽的高呼聲中、在棕香中、在明燈中完美落下了帷幕……如上,便是我家鄉的端午。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11

  又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爸爸媽媽帶我到爺爺家玩耍。一進門,我就看見了一個個掛在桌角的粽子。看著爺爺細心的包粽子,我不由自主的問爺爺:“爺爺,我能包粽子嗎?”爺爺笑哈哈的說:“當然可以啊!”

  我洗完手,激動地跑到爺爺身旁,模仿著爺爺的樣子,拿起兩張用水泡過的粽葉,圍著手指轉了幾圈,粽葉就變成了一個像三角形圓筒的形狀,爺爺又用勺子放了一些糯米,再用手按一下,我也照著爺爺的方法做。可是我怎麼也裝不滿糯米,我急忙問爺爺:“爺爺,你怎麼輕輕鬆鬆的就裝滿了呢?我為什麼不行?”我疑惑不解的看著爺爺。爺爺告訴我:“傻孫女,你的粽葉下有一個洞,你一裝米,它往外漏,當然裝不滿。”我往下一看,讓我大吃一驚,真的有一個洞!爺爺又教我如何才能把粽葉包緊一點,再裝一勺米進去,然後把多餘粽葉蓋過來,這樣粽子兩邊就有兩個三角形的尖角,把兩個尖角向下面一按,最後用線把蓋過來的尖角和粽葉繫好。這樣就完成了一個粽子。我按爺爺教我的方法包了好幾個粽子,雖然包的粽子奇形怪狀,但我卻如獲至寶,心裡高興極了,因為我學會了包美味的粽子。

  包完粽子,爺爺把粽子放入鍋裡煮,我耐心地等待著,很快粽子熟了,我急切的檢視我包的那幾個粽子,發現已經煮爆開了,但是我依然開心地把它們撈出來。粽香撲鼻而來,讓人口水直流。這天我吃了好多個粽子。

  端午節吃粽子是家鄉眾多風俗中的一種,我的家鄉還有好多好多別的風俗,比如中秋節吃餈粑,大年初一吃湯圓,清明節上墳祭拜老祖宗等等。我熱愛我的家鄉!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12

  過春節嘍!過春節嘍!我期望已久的春節終於來了。我的爸爸媽媽提前辦好了年貨,家裡煥然一新!就盼著今天過春節。

  春節是一個團圓的日子,一家人歡聚在一起,嗑著瓜子,吃著糖果,抱著餃子,看著春晚的晚會。按照我們東北的傳統習俗,這餃子餡兒可是不能馬虎的:餡兒裡放硬幣,誰吃到誰就會財源滾滾;餡兒裡放花生,誰吃到誰就會升官發財;餡兒裡放糖,誰吃到誰的日子就會變得甜蜜蜜的。

  大年三十這一天的晚上,在街道上每家每戶都會掛上亮堂堂,紅彤彤的燈籠,表示在新的日子裡紅紅火火;大門上要貼鮮豔的紅色對聯,表示祝福我們的日子會像對聯上說的那樣吉祥如意。到了晚上,餃子已經就位。在那些白白嫩嫩的餃子中,只有10個餃子中有花生。爸爸把包好的餃子倒進沸騰的鍋裡。過了一會兒,豐盛美味的飯菜擺在了桌上,餃子也一盤一盤的擺在桌上。家人們每個人都面帶笑容,高高興興的坐在一起,吃年夜飯。只見那圓滾滾的餃子口水直流,我連忙夾了幾個餃子。媽媽和小姨一開始第一個就吃了雙花生,緊接著老爺、爸爸、哥哥、大寶和我都吃到了花生,一聲聲歡呼,一陣陣歡笑在客廳裡徘徊中。等到晚上十二點兒,鞭炮聲一次次響起,我和哥哥都想下去玩,可媽媽說:“今天是你們的本命年呦!你們晚上不可以出去,不可以看星星和月亮!”媽媽說完,我們倆只能乖乖的繼續守歲了!收到了好幾個紅包的我覺得過年真好!不一會兒隨著鞭炮聲結束了,春節聯歡晚會圓滿落幕了……大家都回到各自的的房間睡覺去了

  我喜歡春節,喜歡和家人團團圓圓的在一起。因為家裡每時每刻都洋溢著幸福。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13

  家鄉的春節,是一年當中最美好的日子,在這一天,親朋好友,左鄰右舍互相拜訪,小朋友們湊在一起玩,其樂融融。

  中午,奶奶要拿出她的拿手絕技:面。她親自揉麵,搓成條狀,再放湯裡一煮,香味都可以飄出去好遠。奶奶邊揉麵,邊跟我講起了故事:“你知道為什麼生日和過節要吃麵嗎?”我搖搖頭“不知道啊。”她笑了笑:“因為這個代表著除夕之夜,無論相隔多遠,工作有多忙,人們總希望回到自己家中,吃一頓團團圓圓年夜飯。有時實在不能回家時,家人們也總是為他留一個位子,留一副碗筷,表示與他團聚”“哦,原來我只聽媽媽說過,也不太知道呢。”我若有所思。

  晚上,大家坐在餐桌旁,一起吃年夜飯。外公說:“來,雲兒,我敬你一杯。”說著,拿出了酒杯。我端起了飲料:“祝您長命百歲,身體健康,萬事如意。”外公笑了一下:“祝你學習進步,逢考必過。”

  吃完了飯,大家圍坐在電視機前,準備收看春節聯歡晚會。奶奶端來了一個盤子,上面放著5個紅包。“哇!”弟弟妹妹們歡呼著拿起了最厚的。只剩一個了。我把它拿起來。“啊,全是零錢!”他們看著紅包,愣住了。我開啟紅包:“哇啊,全是一百噶!”我激動的跳了起來。奶奶語重心長的對我們說:“無論多少,都不能貪財,不能貪心,否則會引來大麻煩。”“唉!”弟弟坐地上“壓歲錢又沒拿到最多。”我們都笑了。

  過年,長輩們反而會更忙,所以年的背後也寄託著厚重的責任,我們又長大了一歲,對於人生應該又多了一份思考。這正是過年的意義。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14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的地方的春節都會有不同的風俗和特色。我家鄉的春節習俗也有很多:購年貨、包餃子、貼春聯、拜年等。想知道嗎?那就往下看吧!

  春節前的幾天需購買年貨,最少不了的就是衣服、食品、煙花爆竹等。

  我的家鄉最少不了的一項習俗是包餃子了。每逢春節,家家戶戶都要包餃子。

  過年時的早上,我和媽媽就要開始包餃子啦!聽說,過年包餃子時,人們常常將糖、花生、棗和栗子等包進餡裡。吃到糖的人,來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棗和栗子的人將早生貴子。

  包餃子還要講究技巧。第一步先將小麵條充分揉好,搓成長條;第二步,再用刀切成大小相對均勻的小塊兒,然後再在上面撒麵粉,之後再用手掌心垂直摁下。最後用小擀麵杖擀成圓圓的麵皮;第三步放適量的肉餡,將餃子皮對摺,縫隙要掐好。餃子就包好啦!

  中午時就可以貼春聯了,貼春聯,不僅是為了營造出新喜氣,祥和的氣氛,更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熱愛之情。晚上,媽媽會將早上包好的餃子一股腦兒的倒進剛燒好的開水裡,瞧這些可愛的小餃子在開水中沸騰,心中一股暖流由然而生。如果喜歡醋,可以跟醋沾著吃。最後,一鍋香氣四溢的餃子就出鍋了。等我盛出一碗,伴著香氣大口大口地吃。

  春節還有拜年的習俗。傳說,怪獸“年”頭頂長獨角,口似血盆。每逢臘月三十晚上,它便竄出山林,掠食噬人。人們只好備些肉食放在門外,然後把大門關上,躲在家裡,直到初一早上,"年”飽了揚長而去,人們才開門相見,作揖道喜,互相祝賀。從此就有了拜年的習俗,年初一就開始大家就互相拜年問好祝福,長輩要給晚輩壓歲錢,再與親戚們吃一頓飯,表達互相之間的情感。

  生活中一點一滴,無不體現豐富地域文化。無不展示出民族特色。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15

  我的老家是浙江的臨海,有許多與別的地方不同的習俗:過新年、元宵節、中秋節。

  快過年了,人們紛紛從全國各地趕回家鄉過大年。家家戶戶都喜氣洋洋,掛上了紅紅的燈籠,貼上了紅紅的春聯。

  除夕那夜,全家人(包括爺爺奶奶)都聚在一起吃年夜飯,家家戶戶就開始放煙花爆竹,一走出門,便聽見了震耳欲聾、驚天動地的爆炸聲,從四面八方此起彼伏的傳來。這聲音把我嚇了一大跳:嚇得我趕緊用手捂住耳朵!這聲音大得,連說話聲都被淹沒了,不得不讓人大聲地喊。之後,我看著滿天迷人的煙火,每個煙花,都像朵花,大的、小的,形態各異、五彩繽紛,真叫人看的眼花繚亂,簡直就像杭州西湖的“煙花節”。

  在我們浙江臨海春節一般都是從正月初一到正月初八止。大年初一那天天還未亮,我就被鞭炮聲吵醒了。天剛矇矇亮,只見家家戶戶都在忙著插燭焚稥,用茶果祭祀天地,家堂祖先。在初一那天還有許多禁忌:不準掃地吧,不準將水倒出去,不準動刀······

  還有,我們那兒過元宵節不是在正月十五,而是在十四那天過。元宵節那天你猜我們吃什麼?湯圓No!No!No!不是湯圓,在我們哪兒吃的是“羹”,它是將一大堆原料攪拌成的,都是薏米漿為主,再放芥菜葉、豬肉末、豆腐乾······攪合在一起,攪好了之後,就用小火慢慢煮,最後調味出鍋,因為做羹的原料很多,所以通常都是一煮就是一大鍋,這夠全家老少吃好幾頓呢!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風”。各地的風俗,各有各的特色;各地的節日,各有各的過法。因為有了這樣的不同,節日才會變得非常有趣。你家鄉的風俗,又是怎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