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春節作文範文(精選5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山西春節作文範文(精選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山西春節作文1
山西的春節,在臘月就開始了。臘八一到,家家熬臘八粥,接著買皇曆,麻粘兒,是山西民間特產,用芝麻與糖做成的,孩子們最愛吃。
過了臘月二十,進入節前最忙的階段,山西諺語:“二十三,打發灶君上青天;二十四,寫呀麼寫對子,二十五,擦摸打掃笤卒;二十六,黑的白的蒸啊兩不鹿;二十七,關住門門洗了局;二十八,胡拾掇;二十九,提啊壇壇打酒酒;角兒(角兒就是餃子)捏啊三不鹿。”
小年到了,山西人傳統要祭灶,祭灶多在黃昏之時舉行,先把灶餅、芝麻糖等物品供奉在灶王爺像前,然後在像前點三柱香,一家老小要給灶王爺磕頭,再把芝麻糖到火上燒成稀,糊住灶王爺的嘴,再把草料扔到廚房頂上喂“天馬”。然後把灶王爺像揭下來,一邊焚燒,一邊祈禱。之後,燃放鞭炮為灶王爺開路。人們喜歡將炒玉米用麥芽糖粘起來,吃起來酥脆香甜。
大年三十到了。炒冷葷,蒸扣碗,拌餡包餃子,都是要乾的事情。男人們貼對子,門神,女人們擺供品,燈瓜瓜,也就是桌燈,大年的燈是通宵的,不能熄。
晚上,各處都是放鞭炮與花炮的,大人們放“大禮花”,一道金光衝上了天空,竟然變出了一顆顆紅寶石,紅寶石邊上還壤著黃色,美麗極了,緊接的道道金光變成了五顏六色的花朵,有的像玫瑰花,有的像菊花,接著炮彷彿如流星一樣過來,孩子們一般放竄天猴,一下就飛上天的那種,還有小蜜蜂……接著又熬年守歲。
子時一到,鐘聲一響,第一件事情就是開門上香,據說這是旺香開門,誰家早點,誰家就預示一年興旺,第二件事情則是上廟上香,越早越好,商號一般是掌櫃的去,衣帽整齊。
大年忌諱多,語言上不能說不吉利的話,如餃子破了得說“綻了”。初一不管男女老少都要給長輩磕頭拜年,互贈禮品,還要祭祖拜神。傳統正月初五不出門,所謂破五。正月初七稱為人節。
一直到正月十五,春節的又一個高潮到了,家家戶戶吃元宵,元宵是一種甜而不膩、膾炙人口的民間小吃。尤其是孩子們,特別愛吃。
最重要的是還要掛花燈啊!從十四到十六,每晚都開,處處張燈結綵,五顏六色,花燈樣式很多,數不勝數。有動物的,有猜謎的,有宮燈,如意燈,飛機式的燈,料絲燈,玻璃燈,走馬燈……形形色色,異彩紛呈。孩子們與大人們都要放煙花,毫不遜大年三十的炮火。
從十四到十六,連續三天各縣、各村都要組織大大小小各種樣式的匯演,有民間藝術,晉劇,有古老樂曲,有代表喜慶的演出,有代表幸福的演出,還有古老傳說的。
一直到正月十七,春節結束了,但還留著濃濃的年味……
山西春節作文2
舊曆年的正月初一日,民間稱過年,為區別於公曆元旦,後來又稱過大年。舊日,臘八節過後,太原人就忙著準備過年了,氣氛一日濃似一日。二十三日祭灶王,二十四日為大掃除之日,俗稱“胡打掃日”。從這天以後,年事準備工作達到高潮。過去太原有一段謠諺:“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趕做活,二十七去趕集,二十八糊貼扎,二十九去打酒,三十日包餃子。”(貼扎,指各種對聯、年畫、窗花、門神等)天天有事做,日日有安排,一直忙到除夕下午,再將室外打掃一遍,即開始整點新衣帽,包餃子,準備迎神的香、燈等物品。
除夕之夜,各家通宵不眠,俗稱“鏖歲’”。雞鳴之時,開始焚香、燃燈、擺供品、放花炮、接神、祀祖,然後閤家互相拜年。兒童向長輩叩頭拜年,長輩則賜以壓歲錢,以取吉利。按照傳統習慣,太陽出來之前就要吃罷早餐。早飯之後,出門拜年,親者登堂,疏者投刺,途中相遇,作揖點頭,互道吉祥話語,無非“恭賀新禧”、“恭禧發財”、“一年如意”之類。
商戶人家在過年期間對財神的祭祀最為虔誠。清末以前,每年三月十五和七月二十二為祭祀財神之日。民國以後僅在過年時於錢垛、錢櫃或專設神位神龕致祭,焚香燃炮,供以雞、鴨、豬、羊。祭罷財神,方赴有買賣往來的各商戶家中拜年。
舊日過年,時間拖得很長,一直持續到二十五日天倉節之後。初五日俗稱破五,民間俗言“破五不出門”,初六利出行,到初六商家舉行開市,居民方始探親。初七俗稱人日,俗言是日天晴氣朗則利人口繁衍。初八黃昏後祭星神,於院內點燈七盞,象徵北斗七星,面北奠拜,以取一年順遂吉利。初十俗稱“十不動日”,相傳是日老鼠娶親。十三到十六為元宵佳節,幾日之內,夜間燈火輝煌,社火秧歌,熱鬧非常,俗稱“燈節”。二十俗稱“小添倉”,二十五為“老添倉”,東西米市設立倉官神位,眾往致祭,燃放火花。過了天倉節,新春期間的熱鬧方告結束。
郊縣農家過年較之都市別有風情。晉陽一帶,除夕要壘旺火、捆旺草,門上插柏葉。旺火用炭塊壘成塔狀,子夜鐘聲響過,點燃旺火,通村照亮,象徵日子過得“旺火”。年初一,有吃煮南瓜的風俗。謂“吃翻身瓜”。在年終時,用小米煮熟,盛在碗內,用以祭祀祖先,俗稱“隔年撈飯”。初五灑掃庭院,清理垃圾,俗稱“掃窮上”。
在古交山區,春節期間的活動最為豐富。於除夕夜張掛祖先神幛,族內各戶均要送供品一份,當年內生男孩之家要供雞一隻,生女孩之家要供酒一壺。初三上午,全族相聚共祭祖先,晚輩給長輩叩頭,俗稱“盤輩數”,然後歡聚一堂,食用供品。下午,送神幛於村口,面向祖塋,焚香叩頭,鳴放爆竹,俗謂“送神’”。“隔年撈飯”之俗與晉陽多有不同,年終日用小米半碗煮熟,撈在碗內,上擺核桃一枚,供於皂君神位,一直到過了二月初二,方倒出曬乾,攪在糞內,俗言可以蟲災。正月初五為“送窮日”。於初四下午清掃室內庭院,五日拂曉將髒士送到村外,燒香三柱,鳴放爆竹,表示送走窮氣。這一日的.飯食為蒸莜麵或蒸饅頭,俗謂“餾窮氣”。正月初十清晨,在院內供獻莜麥面製成的穀穗狀食品,焚香敬紙,燃放爆竹,禱告天地,祈求五穀豐登。一些地方則須先稱好五穀各一份,以紙包好,同時供於院內。供後複稱,如某種糧食份量增加,俗謂是年收成最好。這一風俗事象,俗稱“接籽頭”或“搶籽頭”。到正月十五,除進行燈節活動外,還有送瘟神的習俗。各村在五道廟或十字路供瘟神牌位,壘塔塔火,供以油麵和饅頭。活動開始,敲鑼打鼓,抬一筐籮逐戶收集一把五穀糧食,從衣服上撕一條布或棉絮和按每戶人數剪的紙人,置於瘟神牌位前。下午,將牌位及收集的物品送到村外,燒香放鞭炮,以火燃燒,意謂送走瘟神,人畜平安,百病不生。正月二十五添倉節時,俗用谷面或軟米麵捏成倉官爺、谷囤、糧倉及各種家畜家禽形狀的燈若干盞,內包煮熟的紅棗豆子,燈芯用細谷梗裹棉花製成。入夜,燈內注油,將糧倉燈放在存糧處,牛燈放在牛圈窗臺,雞燈放在炕頭,狗燈放在門上邊,貓燈放在牆角等,一一點燃。倉官爺燈高五寸許,頭戴紅纓帽,左手執簸箕,右手拿鬥,騎著馬,馬身上馱若干口袋。將倉官爺燈放置碗內,飄浮在水甕內。放時要念:“倉官爺爺飲馬來,銀錢糧食(或麻子、黑豆)馱著來,麻子炸了油,黑豆餵了牛。”以此乞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山西春節作文3
大年三十那天,到處張燈結綵,家家戶戶門口都貼滿了春聯,老的、小的都穿上了新裝,整個城市都充滿了節日的氣息。在這個喜慶的日子裡,大家都趕著去拜年、送禮,我們家也不例外,早早地去了外婆家。
外婆家的東西真齊全,不包括禮品,單單煙花就有小山似的一般高。我一眼便瞧見了那細長的“煙花棒”,嚷著要爸爸幫我放。當打火機接觸棒頭的那一瞬間,小小的火苗頓時變大了,一團七彩的的火焰,像離弦的箭般冒了出來。它們閃著豔麗的光芒,像一朵小花,盛開並飄散著金色的粉末。我喜上眉梢,情不自禁地舞動起來,漸漸的,我已忘記自己身在何處,只想一直停留在那一刻,把精彩的畫面永遠記在心裡。
晚上,全家人喜氣洋洋地做菜,除夕之夜,最不能缺少的是餃子和鮮魚,它們都代表了在新的一年平平安安、年年有餘。當美味佳餚擺滿一桌子時,就可以大飽口福了,每一道菜都讓人過目不忘,都充滿著團圓的氣息。
“噼噼啪啪”放煙花了!大家早已放下手中的碗筷,去看煙花了。快看,一團七彩的煙火直衝雲霄,在天空中綻放,煙花閃爍著耀眼的金光,向四周擴散開來,那流光溢彩四散開來的點點金光,把夜空裝點得燦爛奪目。
那升空綻放的煙花如一個個綵球,似一朵朵雪花,像一顆顆拖著綵帶的流星,把除夕之夜變得無比美麗。
大年三十除夕夜,歡歡喜喜過春節。祝所有的人春節快樂!
山西春節作文4
明天就是農曆新年了,我非常高興,想著能吃到美味的飯菜,香噴噴的點心,還能得到很多壓歲錢,我越想越高興,當晚,我興奮得一夜都沒睡,腦子裡想的全是飯菜,點心、壓歲錢,還有那漂亮的新衣服,可愛的玩具……
農曆新年的早上,我第一個從床上跳起來,抖擻抖擻精神,活動活動筋骨,然後高高興興去叫爸媽,爸爸見我起得這麼早,也不甘落後,從床上翻身便爬了起來了,媽媽和姐姐也陸續地起床了,洗完臉刷完牙,一心想到的就是吃個痛快!一想到吃,我就來勁,忙向爸媽建議做這做那,媽媽是我家的主廚,因此做什麼由她這位裁判來決定,媽媽說:“很久沒吃過餃子了,包些餃子吃吧。”我們都非常贊同。
決定做什麼以後,我們便分工進行了,爸爸做肉餡,媽媽揉麵,我和姐姐燒水。我們幹起來都十分有勁,不到半個小時,肉餡弄好了,餃子也弄好了,水也快燒開了。媽媽便熟練地包起餃子來,我和姐姐也學著包起來,我好不容易包了三個,累死了,還真難學啊!媽媽說:“我就天生會做啊,不吃點苦,努力學,怎麼能學得好呢?”我聽了有點慚愧,便吸取教訓,重新揚起風帆,認認真真地包了起來,這下做得更快了一些。這就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學什麼都應該刻苦。
過了大概二十多分鐘,揉的面已經全部做成了餃子,我和姐姐燒的水也已經在鍋裡翻江倒海了。媽媽便把餃子放進鍋裡,煮了起來。媽媽在中途還加了一些佐料,使餃子更加好吃,約摸過了十多分鐘吧,媽媽便把餃子撈起來,分成了四碗,在每碗中還放了一些湯。我媽剛弄好湯,我便搶了一碗津津有味地吃個痛快!由於吃得太快,舌頭都火辣辣的。
我們個個都吃得滿嘴是油,便歡天喜地去看精彩電視節目了。
啊,真是一個快樂的農曆新年啊!
山西春節作文5
照我們安徽碭山的老規矩,農曆新年差不多在臘月的初旬就開始了。
在臘八這一天,我們都要喝臘八粥,而且還有“誰家喝的粥越早,誰家明年準是大豐收”的俗語呢!除此之外,我們小孩子在這一天更是忙得不可開交。我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買好吃的糖果、果凍、瓜子等等。第二件事是我們男孩子最喜歡的事,那就是買爆竹。第三件事就是買各種玩具了,風車、口哨、氣球……
臘月二十三是小年,天還沒亮呢就聽見別人在放炮了,害得我連覺都沒睡好,第二天眼睛四周黑黑的,都成熊貓眼了。
臘月二十四必須大掃除,這一天我可累壞了,又是擦玻璃又是洗地板的,出了一身的汗。大人們則忙著備年貨,把雞肉、豬肉、魚肉、青菜、年糕等年貨準備充足。
最熱鬧的就是初夕,這天家家都忙著貼春聯、貼年畫。除夕夜必不可少的就是包餃子和放鞭炮。大人們圍在一起,有的人在和麵,有的人在擀皮兒,有的人在拌餡兒,有的人在準備燒火的柴火……包餃子時還要在餃子皮裡放上錢和紅棗。
預示著新的一年日子紅紅火火。我則忙著放鞭炮,“霹靂”“啪啦”的聲音不絕於耳。最熱鬧的就屬晚上了,各種形狀,各種顏色的煙花在天空不停地綻放,有的像一串串明亮的珍珠;有的像一朵怒放的花朵;有的像天女散花。這些美麗的煙花剎那間把整條街都照亮了,整個村子的天空變成了五彩繽紛的世界。
大年初一是新年,這一天大家早早起來,吃完餃子就去給老人拜年,我們這兒叫串門。我可高興了,因為從這一天開始我就可以串親戚,可以收到長輩們送的紅包。
正月十五是元宵節,這天晚上要吃元宵,我和村裡其它孩子們則打著各色燈籠四處遊玩,煙花又在此刻重新裝點起美麗的夜空。一個個孔明燈就像天空中明亮的星星,帶著人們的美好願望消失在漆黑的夜空中。
家鄉的農曆新年在正月十五的香甜元宵中結束了,可我還沉浸在熱鬧、祥和的農曆新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