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傳統> 精選中國傳統作文9篇

中國傳統作文

精選中國傳統作文9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洩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國傳統作文9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國傳統作文 篇1

  中秋節到了,媽媽叫我打電話約公公和婆婆到我們家過節,打完電話,我突然想起來,今天也是奶奶的生日,我趕忙對爸爸媽媽說:“中秋節是我奶奶的生日,我們應該給奶奶過生日呀!”爸爸媽媽恍然大悟,連說:“對對對,應該給老人過生日。我們分頭準備禮物吧”爸爸去訂生日蛋糕,我也忙碌起來,我要準備一個特別的禮物,想了想,我先找來3種不同顏色的卡紙,把他們拼成一棟房子,在房子上做了一對翅膀,然後把我們全家人的照片剪成一顆愛心貼上去,最後在房子上寫上“我的幸福家園”禮物做好了,我把它藏好,就等奶奶她們來了。

  晚上到了,一輪圓圓的月亮掛在空中,公公、婆婆、爺爺、奶奶和我們一家團圓在一起吃月餅,吃完了月餅,奶奶和婆婆在一旁聊天,我悄悄地把生日禮物遞到奶奶手上,並唱起了生日快樂歌,我們全家人都唱起了生日快樂歌,奶奶的臉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中秋節真是個幸福、團圓的節日。

中國傳統作文 篇2

  中國的園林傳統從來就與節約無關,因為它的起源和本質就是士大夫和貴族驕奢淫逸的生活場所,也是頹廢文化最佳的溫床。昔有商之糾王劈沙丘築苑臺,懸肉為林。又有宋之微宗啟“花石崗”造壽山艮嶽,拆城毀橋只為怪石。更有清之慈禧,賣江山,挪軍費修建頤和園。今有暴富城市繼承和發揚“園林傳統”,挖龍地,堆假山,掘祖墳以獲巨木,毀溼地良田更造廣場亭榭。貴族之氣一脈相傳,鋪陳之風有過之而無不及。正因如此,城市園林綠地理論,亟待變革,但首要的是徹底拋棄被奉為“國粹”的造園藝術!面對重重的環境危機,迴歸生存的藝術更應倡導用節約和可持續的生態理念和生態科學,營建人與自然關係的和諧!

  我想,中國的園林及建築就象古詩句“病如西子勝三分”中的“西子”一樣悲哀!人們追求病態美來滿足自己所謂的“溫文爾雅”,這恰恰表現的是一種扭曲了的人性!

  我在網上看過一則新聞:河南花了三個億在萬壽山建了一條長21千米的鋼筋混泥土巨龍。我但且在這問一下,三個億,能讓中國多少流落街頭的人有固定的居所,能讓多少處於貧困線以下的農民過上好日子,能讓多少失學的兒童回到校園?即使就是用來投資其他更有意義的地方,也可以帶動多幾個GDP增長點啊!而這條巨龍有什麼用?防洪水利?防風固沙?還是為了旅遊?向來就標榜為人民服務的共產黨官員在動工之前到底有沒有想過,人民會同意嗎?哼,我看,他們的這座形象工程恐怕把國人150年來積貧積弱的根性都大昭於天下了!可悲!可恨!更可惡!

中國傳統作文 篇3

  最近我讀了《美德少年叢書》的事蹟,那一則則故事如同冰清玉潔的荷花在我腦海中綻放。其中有一朵最為璀璨、耀眼,那就是小孝星獻髓救母的故事。

  是啊,我們生在這個世界、長在這個世界都源於父母,是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是父母哺育我們成長。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們終生都應該報答。

  有句古語說得好:“百善,孝為先。”它是做兒女的必做的天經地義的事情。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就一直具有這種尊老敬老的優良傳統。古代埋兒奉母、棄官尋母的故事,足以讓人們唏噓不已,而當今邵帥獻髓救母的故事更是令我們感動萬分。不一樣的時代,演繹著相同的主題,那就是孝敬父母,回報父母。

  其實,對於我們小孩子來說,孝敬父母,回報父母,不必像上面所說的那樣做一番驚天動地、轟轟烈烈的大事情。我們只要在平時多注意從身邊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就完全可以盡到我們對父母的孝敬之心。

  我雖然上三年級,但我從小就很孝敬父母。我堅持每天幫父母做一件家務,洗碗、疊被子、洗襪子等等;我還堅持向父母說一句問候的話、說說我在學校的狀況,讓他們對我的學習放心。當節假日時,我就和父母打掃衛生、一起鍛鍊,為父母捶捶背、洗洗腳。由於我的孝心加上努力學習,那次感恩徵文《我給爸媽洗腳》得了省一等獎呢!在重大節日,如:三八節、母親節、父親節、爸媽過生日時,我都會為他們精心準備一份親手製作的禮物,讓他們開心。為了不辜負爸媽對我們的期望,在學校我聽老師的話,當好老師的小助手,幫助身邊的同學,學習成績遙遙領先。

  因為我們相信,只要我們對父母真正擁有一顆感恩之心,我們就一定能做得更好。其實孝敬父母就這麼簡單。如此容易做到的事情,就能讓爸媽欣慰,高興和快樂。那我們又何了而不為呢?美德作文600字文明禮儀是美德作文誠信即美德作文

中國傳統作文 篇4

中秋之夜,團圓之夜,期待中秋。

  小小麥餅鬧元宵,團團圓圓樂開懷

  大家聽說過元宵節時吃麥餅嗎?沒有吧,呵,這可是咱們特有的呢。每當元宵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做麥餅,那時視窗飄出陣陣誘人的香味,煞是一道風景。

  這不,瞧,這個就是我們浦江的麥餅了。看著誘人吧。

  想知道怎麼做嗎?讓我來告訴大家吧。

  第一步:先把肉(五花肉)剁碎{包餃子那種}再把豆腐捏碎混在肉裡面加配料攪拌均勻再揉成球狀直徑大概在5釐米左右。

  第二步:揉塊麵糰,分成一小塊(可以包住那餡料)把餡料裹進麵糰裡

  第三步:在桌子上撒點麵粉(防止上一步做好的餡不會黏在桌子上)再把第2步做好的餡料用手均勻的拍成餅狀(力道不要太大哦)

  第四步:下油鍋,先把油倒在碗上,然後用調羹乘一勺沿著鍋壁均勻倒下去,再把第3步做好的麥餅攤平放在手裡再貼到鍋上。

  第五步:一面看上去有點硬以後,再翻個面,再倒一勺油,等這一面也有點硬以後,再翻轉幾次就好了。

  通常麥餅做好後,都會在上面“揩”了點油,顯得“油光可鑑”,象徵著我們的生活甜甜美美,團團圓圓。

中國傳統作文 篇5

  戲曲是我國的國粹,戲曲頻道弘揚了傳統的戲曲藝術,宣傳了歷史悠久博大精深的國粹文化。星期天,原本對戲曲知識一無所知的我在媽媽的帶領下觀看了央視十一套的節目。

  開啟電視,很巧,播放的正是京劇《趙氏孤兒》,只見裡面的人物個個都畫了一張大花臉,不由得讓我嚇了一大跳。“大花臉”中最凶神惡煞的應該是屠岸賈了,只見他瞪著牛一般大小的銅鈴眼,兇相畢露的大聲詢問程嬰:“趙氏孤兒在哪裡?快快交出”飾演程嬰的演員說道“不知大人此話何來,我年過五旬,何來嬰兒?”……雖然裡面的人兒個個演的活靈活現、唱的字正腔圓繪聲繪色,可我一點都不想看,心裡轉滿了動畫片。看看時間,才5分鐘!心裡立刻冒出了一個問題:為什麼看動畫片時時間過得那麼快,而看戲曲時間卻過得那麼慢呢?在前十分鐘裡,我幾乎是盯著鍾過的,我何嘗不想在分針上加個火箭推進器呢!“哈欠”!瞧,我都打哈欠了,上眼皮似乎變成了鐵,不停地與下眼皮打架。最後下眼皮招架不住,不僅投降,還讓瞌睡蟲爬上了身。一直處於半睡半醒狀態的我,不知過了多久一個激靈醒過來,不行,還要寫作文呢!我抬起頭,這時程嬰的妻子出場了。她上來唱了一段,然後詢問程嬰“孩子呢”?程嬰一時語塞,屠岸賈大叫“拉下去”。這時劇情似乎更加曲折,我也逐漸被這曲折的劇情給吸引住了,雙目也緊緊地、聚精會神的盯著電視螢幕,比看我最喜歡的動畫片還要認真幾倍呢。我在心裡默默的想:真沒想到,我竟然會喜歡上看戲,甚至連喜怒哀樂都和劇中人物們連在了一起。當看到白髮老人公孫杵為保趙氏孤兒被屠岸賈殘忍殺害的那一段,我的心陡然一緊,為這位正直善良的老人被殺害而感到一陣悲哀。很快,一個小時不知不覺過去了,我戀戀不捨的關掉電視,心想,有機會還要再好好領會領會戲曲博大精深的內涵哇!

  小小的戲曲舞臺,卻能演繹出無數精彩的故事,更為廣大的戲迷們帶來了精彩的藝術享受和精神需求!戲曲,真不愧為中華民族的國粹啊!

中國傳統作文 篇6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其實,孝離我們並不遙遠,它每天都會發生在我們身邊,只是有時我們感覺不到它罷了。

  父母生了我們,又不求回報地養育了我們,他們非常不容易,但沒有幾句怨言。父母每天給我們做飯、洗衣服、幹一切家務活、掙錢,偶爾抱怨、發洩上幾句我們還頂嘴、不服。所以我們違背了弟子規中的父母責,須順承。況且他們發洩還算不上責備我們就頂嘴,非常不應該。

  正由於出現了這些不良的事情,我們才會強調孝。因為現在幾乎沒有人能做到弟子規中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所以,我們才會強調孝。

  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但在生活實際中,還的確出現了以一些人,他們的出現,可能會使這句話被改寫成久病床前出孝子,我舅舅就是這種孝子。六年前,我的姥姥股骨骨折,躺在床上動彈不得,舅舅就任勞任怨地給姥姥洗澡、餵飯、喂水、洗床單、洗尿布、理髮這一系列髒活重活累活他全都幹,一直照顧到去年姥姥去世。這樣的事情在我們身邊還有很多,而且都是一些很好的生活例項。

  雖然我們現在還做不到上面的孝敬父母的事情,但我們要做到體諒、關心與幫助。體諒就是理解,比如他們上了一天的班很累,回來發一下牢騷我們不能埋怨他們。關心父母累了,給他們捶捶背,揉一揉腰。父母生病了,給他們服藥。放學後,對父母的問候也算是一種關心。幫助,就是幫助父母打掃、洗碗、拖地,幫助他們幹力所能及的事情。這些事情都算是我們現在所能做到的孝。

  古人曾經說過: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意思是:孝是道德的根本,教育才由它生起。孝是一個人必備的品質,想做好人,第一就是要懂得孝。因為一個人他孝敬父母、對父母好了,他才會去做好人,有優秀的品質。否則,一事無成。

  所以,現在你們知道孝十分重要了吧!那麼,讓我們一起孝敬父母、弘揚孝文化吧!

中國傳統作文 篇7

  (一)中國傳統音樂課程的回顧與思考

  中國傳統音樂是我國高等音樂教育開設較早的課程之一,也是很多藝術院校的必修課程。經過五十多年的發展,中國傳統音樂教學取得了巨大的成績,同時也出現了很多問題。中國音樂學院李月紅教授的《審視與探討:中國傳統音樂的教學傳統與方法更新》一文,對中國傳統音樂教學在中國音樂學院的歷史進行了簡述,並對模唱課的上課形式、考試方式等方面進行了介紹。類似的文章還有瀋陽音樂學院馮志蓮教授的《瀋陽音樂學院中國傳統音樂教學回顧與反思》。星海音樂學院的王瀝瀝在《多一點感性,少一點理論,結合時代,拉近距離――談高校中國傳統音樂理論課程的感性教學模式和與時代的結合》中認為“因材施教”作為教育的原則之一,我們應該去遵循它。受客觀歷史的影響,現在的學生普遍缺少對中國傳統音樂的瞭解,也很少能接觸到,因此,在缺少了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如果大談理論的話,教學效果肯定不好。所以她覺得應該讓學生透過接觸民間樂器、向民間藝人學習、展演以及結合一些時代的元素等方式,循序漸進地將學生的興趣引入中國傳統音樂。武漢音樂學院的蔡際洲教授在《中國傳統音樂教學中的文化區劃問題》一文中,對“中國傳統音樂教學中的文化區劃”及相關概念進行了闡釋。並對每一個文化區劃做了論述。最後提出了音樂文化區的邊界、音樂文化區的“綜合性”音樂特徵如何歸納等問題。上海音樂學院郭樹薈教授(關於中國傳統音樂模仿實踐與理論範疇的教學斷想)對模唱如何來展示地域、語言、音腔等特徵以及模仿實踐與理論範疇問題結合教學例項進行了探討。提出將前輩研究的知識系統再次整理達成共識、分層次教學、知識與學術遞進等教學觀念。

  香港中文大學曹本冶教授在《(民族音樂學理論和方法)課程理念與設定》中對民族音樂學的一些問題進行了分析,提出:“盲目套用西方的理論方法是被動的‘傳聲筒’行為,我們所期望的是一箇中國視野中對中國音樂和中國人有意義的音樂學,一個一體多元彙集和融合的‘音樂學”’。並就他與上海音樂學院洛秦教授開設的“民族音樂學課程”從上課形式、課程所用文獻、課程內容大綱等方面做了介紹。這門課程十分重視外文原文文獻閱讀。

  (二)中國傳統音樂教學實踐與思考

  如果只在課堂上、書本上進行傳統音樂教學,那麼我們的傳統音樂也就只能用來“讀”了,因此教學實踐就顯得極為重要。關於中國傳統音樂教學實踐的重要性也在老師和同學們中達成了共識。安徽省阜陽師範學院音樂學院戎龔停在《如何在傳統音樂教學中踐行活態傳承之理念》一文中,展示了阜陽師範學院音樂學院在教學中的一些實踐活動與成果,提出了多學科聯動傳統音樂體化實踐、多方位考量民族音樂教學改革及多渠道拓展民族音樂教學思路等觀念,並對一些問題進行了論述。中國音樂學院楊紅教授在《“走出去”、“請進來”:中國傳統音樂活態資源的實踐教學》中對中國音樂學院音樂學系在活態實踐教學中“走出去”即採風、“請進來”即將民間藝人請到大學表演這兩個方面所取得的成果進行了展示。廣西民族大學藝術學院吳寧華副教授的《民族民間音樂課程教學實踐探索》則是透過紀錄短片的方式,展示了廣西民族大學藝術學院在藝術實踐中的成果。

  二、少數民族音樂課程的探索

  少數民族音樂是中國傳統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傳統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音樂學院趙曉楠教授的《音樂學院中的少數民族音樂教學――以中國音樂學院為例》一文中,對中國音樂學院少數民族音樂教學課程做了回顧,介紹了中國音樂學院開設在本科階段、研究生階段、“少數民族班”的少數民族音樂課程,並展示了一些實踐教學的成果。也提出了教師隊伍建設和教材建設芏面的一些問題。中央音樂學院和雲峰研究員的《中央音樂學院“中國少數民族音樂”課程的教學模式與教材建設》,對中央音樂學院的中國少數民族音樂教學模式,從專業個別課、本科生專業選修課、本科生專業必修課及研究生專業選修課四個方面進行了介紹。並對教材建設提出了先講義後教材、先講課後遴選和先討論後總結的三個原則。類似的還有四川音樂學院楊曉的《四種融合:四川音樂學院“中國少數民族音樂”課程介紹》,廣西師範學院黃妙秋的《論廣西高師民族音樂特色課程的二元組合模式》,大理學院藝術學院趙全勝的'《大理學院藝術學院地方本土課程建設介紹》。中央音樂學院田聯韜教授在《指導博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的實踐與思考》中結合自己20年博士研究生導師工作經驗,對博士研究生如何順利完成學位論文進行了分析,提出應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複合性思維,最後提出三點要求與大家共勉“紮實(態度)、樸實(作風)、誠實(道德)”。中央音樂學院呂鈺秀教授講的是《臺東阿美族複音歌謠教學傳承的問題性》,首先她播放了一段較為典型的臺東阿美族複音歌謠,隨後對複音及複音歌謠的理論進行了闡釋,從而對複音音樂進入課堂所出現的傳承問題進行了分析。

  三、民族音樂學和中國傳統音樂的分析研究

  (一)方法論研究

  中央音樂學院楊民康研究員在《論傳統音樂研究的三種方法論視角:音樂形態學分析、音樂學分析和民族音樂學分析》一文中對音樂形態學分析、音樂學分析及民族音樂學分析進行了闡釋,並對三種典型的音樂分析正規化在觀念層、學統層和方法層中的異同進行了比較。最後楊老師得出三個結論:第一,民族音樂學分析的學術目標是解決主位――客位、局內――局外這兩對矛盾的問題。第二,民族音樂學分析還從認識、書寫的角度關注了宏觀、微觀的矛盾。第三,民族音樂學分析還透過符號學、結構主義分析方法的結合運用緩解了以往研究中出現的音樂觀念與具體方法的“兩張皮”問題。 中央音樂學院褚歷副教授的《形態、文化、歷史:音樂研究的三維模式及其多樣組合》將音樂研究歸納為三個基本維度,即音樂的結構形態、文化內涵和歷史發展,並對其進行了闡釋。他認為這三個維度雖然有其關聯性,而更重要的是其獨立性,因此形態、文化“兩張皮”的現象有其存在的客觀原因,我們不必強求二者的結合。最後,褚歷認為在具體的研究中,這三個方面有不同的比例和形式的組合,因此音樂研究形式是豐富多樣的。

  (二)民間音樂的形態研究

  武漢音樂學院劉正維教授在《制約傳統音樂風格的“三色論”――“四度三音列緒論”》借用“三色學說”理論,提出我國傳統音樂乃至新音樂創作也是由“Z(徵)色、Y(羽)色、G(宮)色”的“三色分子”進行各種不同成分和不同比例的交融而形成。作者闡述了“三色分子系列”的原理和個性,以及它們的交融方式和分佈區域,論證了我國傳統音樂的旋律風格和調式特徵大體受制於“Z、Y、G”三種“色分子”的獨立呈示或交融組合。不僅有益於我們了篇傳統音樂中色彩風格的來龍去脈,還能進一步促進我國的音樂創作。瀋陽音樂學院王學仲副研究員在《京劇曲牌(夜深沉)解析》中提出中國音樂中存在音調序列和節奏序列兩種元素,而且它們常常存在錯位的現象,也就是“死腔活板”。作者透過對《夜深沉》的形態分析指出前人研究中錯將節奏單位誤解為音調單位。提出音樂工作者以“西法”之“所知”,“障礙”了對“國樂”正確認識的結論,認為中國音樂的本體研究尚屬於孕育階段,避開形態而主要關注文化是捨本逐末的行為。瀋陽音樂學院商樹利副教授在《不該被歪解或誤解的小調(走絳州)――兼談勞動號子分類標準的歷史文獻依據》透過對“勞動號子”歷史文獻的梳理以及對《走絳州》唱詞的分析,得出《走絳州》實為小調的結論。

  (三)現代技術在民族音樂研究中的應用

  將現代科學技術應用於音樂研究是一種必然趨勢,其研究成果會更直觀、更理性地呈現出來。瀋陽音樂學院的劉桂騰研究員在《文字文字與影視文字:作為音樂人類學書寫方式的民族誌影片》中闡述了音樂民族誌電影作為音樂人類學書寫方式,並提出我國音樂高校音樂學系應成立“音樂工作室”,以便為教學和科研提供必需裝置。北京資訊職業技術學院趙書峰的《中國音樂民族誌電影發展前景與展望》從學術評價體系、教學培養方案、專業發展前景等方面對國內音樂民族誌電影的發展現狀、存在問題進行了分析探討。二人都認為當下的音樂民族誌影視文字尚未引起學界的足夠重視,而民族音樂學學科的研究與教學的需要又呼喚著音樂民族誌影視文字的出現。中國音樂學院音樂學系的徐欣老師在《物理聲學分析與傳統教學》中認為對於特定的音樂音響和音樂要素分析往往需要用特定的描寫與分析方法完成。而物理聲學分析的應用能提供音色分析、旋律線描、測音和整體風格綜合分析等幾方面的資料。恰好能夠彌補傳統記譜法的盲點,適用於不同的形態研究目的。這種方法也可以應用於傳統音樂教學。

  結語

  回顧本屆研討會,很多專家對中國傳統音樂教學中的模唱、感性體驗、課程設定、課堂形式與考試等進行了廣泛討論。也較為集中地提出了術語體系不完善、感性認知與理論認知的不平衡、教材建設、課程設定如何更加合理等問題。值得注意的是,學者們越來越重視開拓研究與教學中的新視角、新方法和新論域。下一屆研討會將在20xx年瀋陽音樂學院召開。

中國傳統作文 篇8

  我獨衷熱愛於皮影戲,不是因為其他的什麼原因,而是由於它的樸素風氣在我的心中震撼,它具有我們中華民族最傳統藝術,其豐富的文化內涵著實讓人感嘆。

  中原人傑地靈,黃河世代從這裡流過,在這裡孕育了燦爛的黃河文化,也孕育了智慧勤勞的人民。千百年來,皮影藝術盛行於中國城鄉,逐漸在各地形成了許多富有地方特色的流派,成為我國古老的傳統民間藝術。

如果我們繼續深入的對皮影藝術的社會文化含義,即以宗教信仰為線索來討論其形成及演出的象徵作用,以音樂唱腔、角色行當與戲目劇本來討論其在中國戲曲史上的地位和影響,或以大眾的民俗生活為基礎來討論其演出的社會意義,就會發現在中國的皮影藝術中,蘊含著相當豐富的文化內涵。

  除了歷史價值外,皮影更具有很高的文化藝術價值。首先,皮影戲中的人物、景物的造型與製作,屬於我國的民間美術範疇,本身就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它的藝術風格,在民族藝苑裡也是獨樹一幟。它為了適應皮影戲的幕影表現形式,採取了抽象與寫實相結合的手法,對人物及場面景物進行了大膽的平面化、藝術化、卡通化、戲曲化的綜合處理。其臉譜與服飾造型生動而形象,誇張而幽默。或純樸而粗獷,或細膩而浪漫。

再加上雕功之流暢,著色之豔麗,通體透剔和四肢靈活的工藝製作效果,著實能使人賞心悅目,愛不釋手。第二,皮影戲音樂,是在不同地區分別融匯當地民族器樂、民間曲調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的唱腔豐富,韻律優美,板式靈活多變,在我國音樂領域裡自成一體。它與其他樂種也起著互相取補、互相促進與提高的作用。

  此外,由於皮影藝術在我國還處於搶救階段,它現在的價位還是屬於較低的水平,所以我們應盡力保護好祖國的文化,即使力量是多麼的單薄,只要心中還湧動著民族的熱血,民族的璀璨藝術將永遠在人們心中閃爍。

中國傳統作文 篇9

  節日就像一隻蝴蝶在空中飛舞,就像一隻嬌鶯在唱歌,節日裡充滿了歡笑和快樂。除夕和春節就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了。

  除夕的時候,我和我的家人準備迎接春節的到來。春節的時候,我們我是一邊看春節聯歡晚會,一邊包餃子。在春節聯歡晚會上有我喜歡的演員:趙本山,範偉,小瀋陽,丫蛋.快到半夜時,我們就下樓去放鞭炮。鐘響敲響時,就代表新的一年開始了。我們一起吃了餃子。在剩下的日子來我們去串們去了。就在我在別人家玩的高興時,我我突然想出了一個問題:什麼是年?爸爸告訴我:““年”是一種野獸。每到臘月的在最後一天,便出來驚食吃人,威脅人的生命安全。人們發現這種野獸有“三怕”——怕聲,怕光,怕紅顏色。為了驅趕它,人們用紅顏色是的桃木做成牌子掛在門口,稱為“桃符”。還有人燃燒砍伐來的青竹子,發出噼噼啪啪的聲音和光“年”見了桃符,聽到爆竹響,嚇得趕快逃跑,這樣大家就安然無恙

  春節我過得真開心呀!

  這是我家過的中國傳統節日——春節。你們家過的中國節日是什麼,又是怎樣過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