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創新的作文結尾
作為21世紀接班人都應該具備創新意識才能跟上新世紀的步伐,大家認為是不是呢?
一、關於創新的結尾
創新使人類進步,創新使人類快樂,創新使人類......還有許許多多的創新在等待著大家去探索和發現。
我們中國具有創新精神的人才不乏,像書中的李四光爺爺,他在條件簡陋的年代,經過多次的求證和探索,擊敗了外國科學家的言論。例如,從十九世紀來,各國的地質學家定論“中國不存在第四紀冰川”,但經過李四光爺爺的不懈努力,發掘出許多冰川遺址,證明中國是有第四紀冰川的,他的成果收到了德國地質學家的讚歎,讓中國人為此驕傲。
生活中的創新無處不在。像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化學家波義耳不小心把鹽酸滴到了紫羅蘭上,從它變色的事例上證明了許多種植物花瓣的浸出液都有遇到酸鹼變色的性質,為工農業生產和科學研究服務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如果我們也樂於在生活中探索與創新,說不定在不久後也會有不小的收穫。
書中陳列的“2013年重大科技創新中”的科學成果,為我們人類帶來了多少樂趣和方便,像“谷歌眼鏡”具有拍攝、導航、語音通訊等功能,把照相機、導航儀、手機和眼鏡融為了一體,這發明真是讓人佩服。可這十項發明,就是沒有我們中國人的發明成果。我作為一箇中國人,作為祖國的未來,我希望自己長大後能成為一名發明家,我想發明“自由飛機”,不需要人駕駛;我想發明“無敵戰車”,可以保衛祖國,任何武器攻擊不進;我想發明摺疊汽車,隨身攜帶,節約停車位,我還想發明......請大家等著我。我長大後希望自己擁有一家“科技研發公司”,為人類的生活帶來歡樂和方便。
二、關於創新的作文結尾
烈日下,一群飢渴的鱷魚陷身於水源快要斷絕的池塘中。面對這種情形,只有一隻小鱷魚起身離開了池塘,它嘗試著去尋找新的生存的綠洲。塘中之水愈來愈少,最強壯的鱷魚開始不斷地吞噬身邊的同類,苟且倖存的鱷魚看來是難逃被吞食的命運,然而卻不見有鱷魚離開。池塘似乎完全乾涸了,惟一的大鱷魚也耐不住飢渴而死去了。然而,那隻勇敢的小鱷魚呢,它經過多天的跋涉,幸運的它竟然沒死在半途中,而是在乾旱的大地上,找到了一處水草豐美的.綠洲。
這是我讀的一篇短文的大致內容。讀後,我獲得了不小的啟示。試想,如若不是小鱷魚勇於嘗試,尋求另一條生路,那它也難逃喪生池塘的厄運;而其它的鱷魚,如果它們不安於現狀,勇於嘗試,那麼它們又怎會落得身死乾塘的可悲結局!由此可見,勇於嘗試的精神多麼重要!
縱觀古今,凡有成者,他們無不具有勇於嘗試的精神。燈泡的發明者為了找到一種合適的材料作燈絲,竟不屈不饒地進行了8000多次嘗試。試驗初期,他找了1600種耐熱材料,反覆試驗了近2000次,結果發現只有白金較為合適,但白金比黃金還貴重些,這就是說實驗失敗了。面對這樣的失敗,一般的人肯定會選擇放棄,然而他沒有,而是繼續嘗試著從植物中發掘理想的燈絲材料,先後又嘗試了6000多種植物。透過不斷的嘗試,最終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給人類帶來了“光明”。這“光明”之光,與其說是電之光,還不如說是勇於嘗試的精神之光。其實,我們只要細細想想就會驚奇地發現,他所取得的一千多項成果中,竟沒有哪一項不是不斷嘗試的結晶。 “一次嘗試,就有一次收穫”,他的這句話正道出了他的成功的秘訣。還有研製出的、發現了雷電規律的、第一次架飛機飛上了天空的……他們所取得的一個個驚人的成就,又有哪一個不是嘗試之花結出的碩果呢?寫到這裡,我在想:在崇拜偉大人物的同時,我們是不是更應該崇拜造就偉大人物的勇於嘗試的精神呢?
不僅在科學上需要這種精神,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不也同樣需要這種勇於嘗試的精神嗎?在學習和生活中,我們應嘗試著舉手發言,嘗試著向課本質疑,嘗試著與同學合作探討,還應嘗試著理解別人、關心別人……在不斷的嘗試中,我們的智慧將得到增長;在不斷的嘗試中,我們的能力將得到提升;在不斷的嘗試中,我們的人性將得到昇華。不斷的嘗試,我們將攀上一個又一個智慧的高峰。
朋友們,勇於嘗試吧!它幾乎是一切成就的催生婆。
三、關於創新的作文結尾
矽谷傳奇人物喬布斯雖然走了,但他留下了巨大的財富。他用創新改變世界的精神依然激勵著我們,並引發國人對創新的思考。
創新----賺得財富
我們耳熟能詳的“串起生活的每一刻,別讓她溜走”的柯達公司,為消費者帶來第一部簡單相機,使笨重而複雜的攝影過程變得簡單易用。公司市值最高一度達310億美元,柯達的財富是靠創新賺得的。然而誰也沒有料到,曾經輝煌百年的柯達公司,在自己131歲生日的時候,讓這一刻“溜走”了-----柯達已提交了破產保護申請。傳統相機膠捲被數碼技術徹底打敗了。不再創新,柯達的財富銳減了。
柯達曾經的財富是因為用創新產品滿足了人們的需要,但身處巔峰時不再追求創新,便只能將輝煌詮釋到一半便戛然而止,落寞離去。墨守成規,跟不上時代潮流,就會被無情拋棄。
創新----揭示真理
自古以來,托勒密的“地心說”統治著人們的頭腦。五百年前,哥白尼經過自己的精密觀測和演算,提出了“日心說”,實現了天文學的根本變革。而後伽利略夜觀星空,第谷數十年如一日研究天體的執行規律,最終牛頓揭示萬有引力定律,成為劃時代的里程碑。人類認識世界就是這樣在不斷的創新中才逐漸揭開真理神秘的面紗。若不是人類敢於打破那些陳舊的枷鎖,哪能有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打破牛頓的經典力學,從而促進自然科學的發展?倘若人類一味循規蹈矩,人們豈不如井底之蛙一般坐井觀天,哪能有“嫦娥奔月”、“神八”昇天等只在古代神話故事中出現的情節?
培根有言:“見汪洋時就以為沒有陸地的人,不過是拙劣的探索者。”我們這些未來的探索者將配上創新的長劍,穿破未知障礙的匕首,揭示真理,成為真正的萬物之靈。
創新---- 改變世界
喬布斯,勇於變革,不斷創新,推出了簡約的iPod、iPhone,風靡全球,深刻改變了現代人的生活方式,成為改變世界的天才。
放眼政界,我國的改革開放也是勇於創新的例子。總設計師鄧小平高瞻遠矚,英明決策,將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於是,在改革春風的吹拂下,神州大地盡顯生機。試問,若沒有改革開放,何來我國國民生產總值GDP趕超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預言如今成現實?
創新-----贏得未來
未來的世界競爭什麼?在北卡羅來納州一大學演講時,呼籲重視科研創新。為什麼?因為這是21世紀經濟增長的種子。溫家寶總理在深圳考察時,也鼓勵深圳年輕人敢想別人不敢想的事,敢做別人不敢做的事,勇於創新,打破框框,將深圳建設成創意之都。看看周圍的企業,多數只醉心於簡單的複製,不僅在國際市場毫無競爭力言,在國內的生命力也難於長久。只有實現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的飛躍,才能贏得未來。
“鳥翼繫上黃金,便再也飛不起來了”。如今,優渥的生活令我們漸漸失去創新的能力。腦袋中只裝得進書本,創新,成為奢侈;將按部就班奉為不二法則,創新,我們情何以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