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成語故事> 關於圍棋的成語小故事

圍棋的成語小故事

關於圍棋的成語小故事

  1.專心致志

  春秋時期,墨家的代表人物孟軻在《孟子》一書中記載了弈秋教棋的故事。

  他說:“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專心致志,唯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鴻鵠將至,思緩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歟?曰:‘非然也’。”孟子認為,兩個人的智商沒有什麼不同,有的只是對學棋的專一程度不同,因而產生差異。所以孟子說:“今夫弈之為數,小數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下圍棋本來是一門小技巧,如果不專心直至,同樣不能學成。

  這便是“專心致志”這則成語的來歷。

  2.舉棋不定

  公元前559年,衛國的衛獻公得罪了大臣,上卿孫林父和亞卿寧殖發動了政變,推翻了衛獻公的統治,改主衛殤公為君,獻公不得不逃到齊國去避難。

  十二年後,寧殖的兒子寧喜當上了衛國的左相,而衛獻公也在齊國的幫助下佔據了夷儀這塊地盤,並開始圖謀恢復王位。衛獻公派人找寧喜談判,要求他廢除衛殤公而擁戴自己,並把復位後讓他獨掌國家大權作為條件。寧喜猶豫再三,還是同意了衛獻公使者的勸說。衛國大夫太叔文子知道了這件事,他說:“寧喜看待國君還不如下圍棋,日後定不能倖免於難。下棋的人舉棋不定,就不能勝過對手,更何況安置國君這樣重大的事情都難以下定決心呢?九代相傳的卿相,到寧喜這裡就要滅之,這是多麼可悲的事情啊!”寧喜後來果然被衛獻公所殺。

  這則有關圍棋最早的確切的文字記載,同時也是成語“舉棋不定”的'來歷。

  3.棋逢對手

  “棋逢對手”這則成語出自《唐詩紀事》卷七十七。

  晚唐時期,有位名叫釋尚顏的和尚非常喜歡下圍棋,因下棋結識了那個時期的詩人陸龜蒙。陸龜蒙是姑蘇人,自幼聰明伶俐,曾經考過進士但沒有考中,但他做過湖、蘇二州的從事,因不滿時世後隱居松江莆裡,且不受徵召。釋尚顏在陸龜蒙不在的時候非常懷念這位棋友,並作過一首詩,詩中有兩句為:“事厄傷心否,棋逢對手無?”表達對棋友的同情和思念。

  釋尚顏此詩作出後不久,趙宋僧人釋普濟所撰《五燈會元》卷十九《台州護國此庵景元禪師》一文中也有“棋逢對手難藏行,詩到重吟始見功”的詩句。

  “棋逢對手”比喻遇到實力和水平相當的人。

  4.得饒人處且饒人

  “得饒人處且饒人”意思是能謙讓的地方就謙讓,表現的是一種居高臨下而又與世無爭的哲學思想。其出自於宋朝人姚寬的《西溪叢語》中的一則故事。

  蔡州褒信縣(今河南新蔡包信集)有一位棋師,人稱閔秀才,據閔秀才說:曾經有一位道人善於下圍棋,凡是與人對弈,總要讓人一先,道人去世後葬在褒信。道人臨死前曾經向一位村中的老頭交待過後事,讓他若干年後把他重新改葬。村中老頭一直沒有忘記道人的囑託,當道人所說的年份到來時,村中的老頭挖開了道人的墳墓,發現棺材裡沒有道人的遺體,只有衣服和被子還在裡面。

  村中的老頭突然想起了道人曾經作過的一首詩:“爛柯真訣妙通神,一局曾經幾度春?自出洞來無敵手,得饒人處且饒人。”想來道人乃是仙家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