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成語故事> 帶有馬字的成語故事

帶有馬字的成語故事

帶有馬字的成語故事

  九方皋相馬

  秦穆公問伯樂,有可以接替他相馬的接班人嗎?伯樂就推薦了九方皋。秦穆公命九方皋尋找千里馬。三個月後,九方皋說找到了。秦穆公問是什麼樣的,九方皋說是黃色的母馬。秦穆公親自看時,卻是一匹黑色的公馬。秦穆公很生氣的召見伯樂說,你推薦的人連雌雄顏色都不分,怎麼會相馬呢?伯樂嘆曰,九方皋所看見的是內在的素質,發現它的精髓而忽略其他方面,注意它的內在而忽略它的外表。像九方皋這樣的相馬方法,是比千里馬還要珍貴的。

  馬到,果然是千里馬。

  馬馬虎虎

  人們都喜歡用“馬虎”來形容某人辦事草率或粗心大意,殊不知在這個俗語的背後,原來有一個血淚斑斑的故事。

  形容想馬和虎一樣,沒有人的機制頭腦。

  宋代時京城有一個畫家,作畫往往隨心所欲,令人搞不清他畫的究竟是什麼。一次,他剛畫好一個虎頭,碰上有人來請他畫馬,他就隨手在虎頭後畫上馬的身子。來人問他畫的是馬還是虎,他答:“馬馬虎虎!”來人不要,他便將畫掛在廳堂。大兒子見了問他畫裡是什麼,他說是虎,次兒子問他卻說是馬。

  不久,大兒子外出打獵時,把人家的`馬當老虎射死了,畫家不得不給馬主賠錢。他的小兒子外出碰上老虎,卻以為是馬想去騎,結果被老虎活活咬死了。畫家悲痛萬分,把畫燒了,還寫了一首詩自責:“馬虎圖,馬虎圖,似馬又似虎,長子依圖射死馬,次子依圖餵了虎。草堂焚燬馬虎圖,奉勸諸君莫學吾。”

  詩雖然算不上好詩,但這教訓實在太深刻了,從此,“馬虎”這個詞就流傳開了。

  天馬行空

  相傳漢武帝時期,在西域有一匹馬叫做天馬。那匹馬四肢健壯,腿腳靈敏,因此沒人可以抓住它。後來人們在山腳下放了一匹五彩馬,不久它與天馬配對生出了很多匹小馬。據說這種馬出的是赭石色的汗,馬蹄踏在石頭上就可以形成深深的坑。不久這個訊息傳到漢武帝耳中,漢武帝十分高興,便派使者透過絲綢之路送去百匹綢緞以換得一匹小馬。可是西域人認為這馬萬萬不能送,於是就將使者趕了回去。漢武帝十分生氣,於是下兵攻打西域,終於得到了一匹小馬。後人也將天馬稱作西極天馬。

  老馬識途

  管仲、(xí)朋跟隨齊桓公去討伐孤竹國,春季出征,冬季返回,迷失了道路。管仲說:“可以利用老馬的才智。”於是放開老馬前行,大家跟隨在後,終於找到了路。

  走到山裡沒有水喝,朋說:“螞蟻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地上蟻峰有一寸高的話,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會有水。”於是挖掘地,終於得到了水。

  憑藉管仲的精明通達和朋的智慧,碰到他們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馬和螞蟻學習;現在的人帶著愚蠢的心卻不知道學習有智慧的人的才智,這不也是很大的錯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