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成語故事> 精忠報國的故事

精忠報國的故事

精忠報國的故事

  岳飛(1103—1142),字鵬舉,是著名的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那麼,岳飛精忠報國故事的由來是什麼?岳飛簡介知多少?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岳飛的故事以及精忠報國一詞的由來。

  精忠報國一詞的由來:岳母刺字的故事,宋人筆記和野史均無記載,包括岳飛之孫岳珂所著《金佗稡編》也沒有記錄。岳飛背上刺字的記載始見於元人所編的《宋史》本傳:“初命何鑄鞠之,飛裂裳,以背示鑄,有‘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有一種說法是,因為“刺字為兵”的制度仍在執行,所以岳飛從軍時在背部刺上“盡忠報國”四字明志。

  明代表現岳飛故事的小說、戲劇如《精忠記》、《武穆精忠傳》、《精忠旗傳奇》等都有岳飛背上刺字的描寫,刺字版本不一,最普及的則是“精忠報國”。有學者認為,此時的“精忠報國”四字是受宋高宗御賜“精忠岳飛”四字的誤導。

  始修於明代的《唐門岳氏宗譜》說“盡忠報國”四字是姚氏于靖康初年為岳飛所刺,但《宗譜》晚出,此事的真實性仍有待考證。“岳母刺字”的演義故事則最早見於清抄本《如是觀傳奇》與杭州錢彩評《精忠說岳》,《說岳》中的岳母刺字故事影響廣泛,一直流傳至今,成為一段膾炙人口的佳話。

  【成語故事】

  八百多年以前,河南省湯陰縣岳家莊的一戶農民家裡,生了一個小男孩。他的父母想:

  給孩子起個什麼名字好呢?就在這時,一群大雁從天空而過,父母高興地說:"好,就叫岳飛。願吾兒像這群大雁,飛得又高又遠。"這名字就定下來了。

  岳飛出生不久,黃河決口,滾滾的黃河水把岳家衝得一貧如洗,生活十分艱難。岳飛雖然從小家境貧寒,食不果腹,但他受母親的嚴教,性格倔強,為人剛直。

  一次,岳飛有幾個結拜兄弟,因為沒有飯吃,要去攔路搶劫,他們來約岳飛。岳飛想到母親平時的'教導,沒有答應,並且勸他們說:"攔路搶劫,謀財害命的事兒,萬萬不能幹!"眾兄弟再三勸說,岳飛也沒動心。岳母從外面回來,岳飛一五一十地把情況告訴了母親,母親高興地說:"孩子,你做得對,人窮志不窮,咱不能做那些傷天害理的事!"

  岳飛十五六歲時,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當權者腐敗無能,節節敗退,國家處在生死存亡的關頭。一天,岳母把岳飛叫到跟前,說:"現在國難當頭,你有什麼打算?"

  "到前線殺敵,精忠報國!"

  岳母聽了兒子的回答,十分滿意,"精忠報國"正是母親對兒子的希望。她決定把這四個字刺在兒子的背上,讓他永遠記著這一誓言。岳飛解開上衣,請母親下針。岳母問:"你怕痛嗎?"岳飛說:"小小鋼針算不了什麼,如果連針都怕,怎麼去前線打仗!"岳母先在岳飛背上寫了字,然後用繡花針刺了起來。刺完之後,岳母又塗上醋墨。從此,"精忠報國"四個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飛的後背上。

  後來,岳飛以"精忠報國"為座右銘,奔赴前線,英勇殺敵,立下赫赫戰功,成為一名抗金名將。

  正如他的詩中所講: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架長車,踏破賀蘭山闕!狀士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