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成語故事> 適合兒童的睡前成語故事(通用23篇)

適合兒童的睡前成語故事

適合兒童的睡前成語故事(通用23篇)

  成語是中國漢字語言詞彙中定型的詞。成語多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結構形式。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適合兒童的睡前成語故事,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適合兒童的睡前成語故事 篇1

  青蛙住在一口廢棄的井裡。一天,青蛙在井邊遇到了一隻大海龜。青蛙對烏龜誇口說:“你看,我住在這裡多麼幸福啊!”有時快樂,在井邊跳一會兒;當他累了,他回到井邊,在磚洞邊睡了一會兒。

  在軟泥裡散步也很舒服。看那些蝦和蝌蚪。他們不是我的對手。再說,我是這口井的主人,在這口井裡我很自在。烏龜聽了青蛙的話,想進去看看。但在左腳還沒完全伸進去之前,右腳就被卡住了。

  它急忙後退了兩步,把大海的事告訴了青蛙:“你見過大海嗎?浩瀚的大海,這不海止千萬裡;海的深度,有千丈。古時候,大水氾濫,十年有九年,海中的水漲不了多少。

  後來,八年裡有七年大旱,海中的水也沒有淺。所以海洋不受洪水和乾旱的影響。生活在這樣的大海里,真是幸福啊!”井裡的青蛙聽到了烏龜的話。驚呆到沒有話可說了。

  適合兒童的睡前成語故事 篇2

  春秋時期,晉國趙家滅了范家。有人趁機偷了范家家的東西,小偷看到院子裡掛著一個大鐘。這口鐘是用上等青銅鑄成的,形狀和花紋都很美。小偷很高興,想把美麗的鈴鐺帶回他的家。但是鐘太大太重了,搬不動。

  他想了又想,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把鐘敲成碎片,分別帶回家。

  小偷發現了一把大錘子,他用盡全力敲鐘。咣的一聲巨響,把他嚇了一大跳。小偷慌了,心想完了,這不等於告訴人們,我是來這裡偷鐘的嗎?他一著急,就一頭抱著鍾。他張開雙臂想捂住鈴鐺,可鐘聲又怎麼捂得住呢?鐘聲還是傳了出來了。

  他越聽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雙手,使勁捂住自已的耳朵。“嘿,鍾變小了,聽不見了!”小偷很高興。“太好了!捂住耳朵,就聽不到鐘聲了!”他立刻找到兩團布團,塞住了耳朵,以為沒有人能聽到鐘聲了。於是他鬆開手,把鍾砸了。人們聽到鐘聲蜂擁而上,抓住了小偷。

  適合兒童的睡前成語故事 篇3

  話說最早的天地本是合在一起的,宇宙本是一團混沌。在這片混沌中沉睡著一個人,他的名字叫做盤古。他的身邊放著一把樣子古怪的斧頭。直到有一天盤古忽然醒來,但是覺得自己所在的空間是那麼的壓抑,於是拿起身旁的斧頭對著周圍的空間一氣亂揮,也不知道揮了多久,反正是把天和地給明確的劃分出來了。

  但是天與地分開沒多久就又開始慢慢合攏,盤古就用自己的身體來支撐著天與地,就這樣支撐了很久很久,天與地的位置已經被固定住了,但是偉大的盤古卻因疲勞過度,累死了。他死後身體開始變化,骨骼變成了山脈和丘陵,肉身變成了平原和盆地,血和汗水變成了江海,毛髮變成了森林,草原和沼澤。他的元神到了天與地的中心處,卻因疲倦睡去。

  適合兒童的睡前成語故事 篇4

  在盤古肉身化為大地之後,大地上出現了很多種生物。多了很多年之後,大地上出現了一位同樣偉大的人物——女媧。女媧發現大地雖然有了很多生靈,但是它們缺少著創造能力,於是女媧便用黃泥按照自己的摸樣捏出了很多小人,因為女媧覺得創造的這些人應該和自己有點區別才是,所以把泥人的尾巴改成了兩條後肢(雙足)。之後用施放了法術將這些小人變成有生命的活人,並且這些人都具有自己獨立的思想。

  適合兒童的睡前成語故事 篇5

  炎帝有一個善良,可愛的小女兒,名字叫精衛。她從小就有一個夢想,希望見道無邊的大海。小女孩一天天張大,也一天比一天漂亮。終於在她認為自己有能力找到大海的時候,她悄悄的離開了部落。最終她找到了大海,她為大海的偉大而陶醉,正當她奔向大海的時候,大海同樣卷著巨浪奔向精衛。最後,大海把精衛帶走了,帶著她離開了這個世界。精衛死前那一刻才醒悟過來。精衛的靈魂因為憤怒而化做一隻青鳥,精衛為了報復大海,決定把大海填平,於是就日以繼夜的含著西山的石頭去填海。

  適合兒童的睡前成語故事 篇6

  共工撞翻不周山,洞開天門的事被女媧測算到後便從九重天下凡來制止來自天門的洪水。女媧四處收集五色石,再以五色石煉製成補天石。用補天石將天門補上。

  適合兒童的睡前成語故事 篇7

  多年以後(堯帝在位時),天下大旱,原因很簡單,天上同時出現十個太陽。后羿為解決大旱問題,自己鍛煉出一把威力無限的巨弓。后羿在弓上注入法力。然後攜弓登上高山,以自己法力凝聚成無形之箭,引弓射日。本想把十個太陽全射下來,但是想到如果全都射下來,大地將陷入無止境的黑暗,所以便留了一個太陽在天上。

  適合兒童的睡前成語故事 篇8

  很久很久以前,鳳凰只是一隻很不起眼的小鳥,羽毛也很平常,絲毫不象傳說中的那般光彩奪目。但它有一個優點:它很勤勞,不像別的鳥那樣吃飽了就知道玩,而是從早到晚忙個不停,將別的鳥扔掉的果實都一顆一顆撿起來,收藏在洞裡。

  這有什麼意思呀?這不是財迷精,大傻瓜嗎?可別小看了這種貯藏食物的行為,到了一定的時候,他可發揮大用處了!

  果然,有一年,森林大旱。鳥兒們覓不到食物,都餓的頭昏眼花,快支撐不下去了。這時,鳳凰急忙開啟山洞,把自己多年積存下來的乾果和草籽拿出來分給大家,和大家共渡難關。

  旱災過後,為了感謝鳳凰的救命之恩,鳥兒們都從自己身上選了一根最漂亮的羽毛拔下來,製成了一件光彩耀眼的百鳥衣獻給鳳凰,並一致推舉它為鳥王。

  以後,每逢鳳凰生日之時,四面八方的鳥兒都會飛來向鳳凰表示祝賀,這就是百鳥朝鳳。

  適合兒童的睡前成語故事 篇9

  春秋時,齊景公自從宰相晏嬰死了之後,一直沒有人當面指謫他的過失,因此心中感到很苦悶。

  有一天,齊景公歡宴文武百官,席散似後,一起到廣場上射箭取樂。每當齊景公射一支箭,即使沒有射中箭鵲的中心,文武百官都是高聲喝彩:“好呀!妙呀!”“真是箭法如神,舉世無雙。”事後,齊景公把這件事情對地的臣子弦章說了一番。弦章對景公說:“這件事情不能全怪那些臣子,古人有話說:“上行而後下效。”國王喜歡吃什麼,群臣也就喜歡吃什麼;國王喜歡穿什麼,群臣也就喜歡穿什麼;國王喜歡人家奉承,自然,群臣也就常向大王奉承了。”景公聽了弦章的話,認為弦章的話很有道理,就派侍從賞給弦章許多珍貴的東西。弦章看了搖搖頭,說:“那些奉承大王的人,正是為了要多得一點賞賜,如果我受了這些賞賜,豈不是也成了卑鄙的小人了!”他說什麼也不接受這些珍貴的東西。後人便把“上行下效”來形容上面的人喜歡怎麼做,下面的人便也跟著怎麼做。在我們的現實社會里不是正多看這樣的人和這樣的事嗎?例如一家公司的主持人經常在外吃喝玩樂,不理業務,他的下屬也跟著不務正事,這便是“上行下效”。這成語約含義是否定的,所以它形容的也一定是不好的事情了。

  行:做;效:仿效。上面的人怎麼做,下面的人就跟著怎麼幹。多指不好的事

  東漢·班固《白虎通·三教》:“教者,效也,上為之,下效之。”

  適合兒童的睡前成語故事 篇10

  春秋時期,晉靈公為了享樂,下令修建一座九層高臺,引起了人民的強烈不滿。一些大臣也勸晉靈公,不要幹這種勞民傷財的事。可是晉靈公執意不聽,還說:“誰再來提意見,就殺誰。”

  有個大臣叫荀息,他來求見晉靈公說:“大王,我會一個小戲,表演給您看。”

  晉靈公聽了,自然很高興。荀息便走到桌旁,拿出十二顆棋子一顆一顆地先平擺在地上,然後又拿

  出九個雞蛋,一個一個地放上去。他先在棋子上面擺了五個,第二層再擺三個,第三層擺一個。晉靈公看著擺在堆尖上那個勉強擱住的雞蛋,緊張得直叫“太危險啦!太危險啦!”荀息這時意味深長地說:“這不算危險,還有比這更危險的事呢。您修建的九層高臺,剛動工三年就鬧得民不聊生,國庫空虛,如果遭到外來侵略,咱們國家不就像這累起的雞蛋一樣危險嗎?”晉靈公聽了,嚇了一大跳,連忙下令停止築臺。這就是成語“危如累卵”的來由,“累”是堆積;“卵”是蛋。常用來比喻那種極危險的情況。

  適合兒童的睡前成語故事 篇11

  劉邦戰勝了項羽,建立了漢朝,做了漢朝第一個皇帝。有一次他在皇宮裡舉行盛大的慶功宴會。在宴會上,他對大臣們提出了一個問題:“為什麼我能轉危為安,建立漢朝?項羽那麼強大,為什麼反把天下丟掉了呢?”

  將軍王陵恭敬地回答說:“您看起來對人好像不夠尊重,但實際上對功臣猛將都有獎賞,能和大家分享勝利果實。項羽表面上重視人才,內心卻妒嫉有才能的人,對有功的人不僅捨不得獎賞,而且還懷疑他們,甚至要殺害他們。這樣,部下就很難和他一條心了。所以他必然失敗。”

  劉邦笑笑說:“你僅僅是知道了一個方面,還不知道整個情況啊!說實在的,坐在軍營的帷幕之中,制定那在千里之外取得勝利的大計,我不如張良;管理國家,安定人心,提供糧草,我又不如蕭何;至於帶兵打仗,我更比不上韓信。這三人都是英雄,而我能團結他們,發揮他們的才能,所以我能夠取得勝利。項羽僅僅有一個范增,還不能重用,只是依仗自己的勇猛,怎能不失敗呢?”

  劉邦這番話,博得了大臣們的頌揚。劉邦讚揚張良的那句話,原文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後來摘錄成為成語“運籌帷幄”。“運”就是運用;“籌”就是謀劃;“帷幄”

  指古代軍營中的帳幕。這個成語現在常用來表示善於分析敵我形勢,決定正確的戰略方針。也引申為籌劃、指揮,確定大政方針。它常和“決勝千里”連用。

  適合兒童的睡前成語故事 篇12

  韓國和魏國打仗,打了一年多,雙方都不能取勝,秦惠王想趁機插手,又拿不定主意。

  正好楚國的謀士陳軫來到秦國,秦王便向他請教。陳軫便給秦王講了個故事:有個卞莊子,住在旅館裡。一天,他聽說附

  近的山裡來了兩隻老虎,正在吃一條牛,就想拔劍出去。旅館的夥計趕忙制止他說:“現在先不要急著去打,兩隻老虎吃來吃去,必然會發生爭鬥,等到它們互相咬傷了,您再去打,不就容易得多了嗎?而且還可以得到打死兩隻老虎的好名聲哩!”

  卞莊子聽了,覺得很有道理,便站在高處監視著。果真沒多久,兩隻老虎就廝打起來,打來打去,小的被咬死,大的被咬傷。這時卞莊子衝出去,很輕易就砍死了受傷的老虎,果真得到了刺死雙虎的名聲。

  陳軫講完了故事說:“大王,現在韓魏相攻不正是兩虎相鬥麼!您等到他們兩敗俱傷的時候再去插手,就與卞莊子打虎一個樣了。”

  秦王果然按照陳軫的話去做,在韓魏戰爭中,秦國一直沒去插手。直到兩國被長期的戰爭拖得精疲力盡,秦國才開始派兵,很容易就取得了勝利。“兩敗俱傷”的成語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兩”指鬥爭中的兩方;“俱”是都的意思。這個成語是指爭鬥的雙方都受到了損傷破壞,誰也沒得到好處。由這個故事還引出了成語“坐山觀虎鬥”,它用來比喻在雙方相互爭鬥中,第三者暫時採取旁觀的態度。

  適合兒童的睡前成語故事 篇13

  一箭雙鵰出自《北史·長孫晟傳》,相傳長孫晟看見天空有兩隻大雕在爭奪肉食,他只用一支箭便將兩隻大雕射了下來。雕,指一種兇猛的大鳥,一箭雙鵰指一支箭射下兩隻大雕,原形容箭術高超,後比喻做一件事情達到了兩種目的。

  北周有一個智勇雙全的人叫長孫晟。據說,他剛生下來的時候,身體非常的瘦弱,很多的人見了之後,都認為他活不到成年。長孫晟的`母親卻不這麼認為,她覺得自己的兒子長大後一定會有很大的出息。

  為了讓自己的兒子身體能夠強壯起來,長孫晟的母親在他3歲的時候,就經常讓他到山上去砍柴。一個三歲的小孩到山上砍柴,引起了很多鄉親的置疑。可是,長孫晟的母親一直堅持每天讓長孫晟去上山。這就樣,等長孫晟8歲的時候,他已經比同齡的男孩強壯了,而且他有一股使不完的力量。一個8歲的小孩能搬起一個大人不能搬起的石頭,這讓很多人驚訝不已。不僅如此,長孫晟特別精通射箭。每次上山打柴,都會打一些野鳥回去。在他18歲那年,長孫晟終於練就了百發百中的射箭技藝,無人敢與他相比。

  適合兒童的睡前成語故事 篇14

  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在當上皇帝以後,準備拓展外城。他來到朱雀門前,抬頭看見門額上寫著“朱雀之門”四個字,覺得彆扭,就問身旁的大臣趙普:“為什麼不寫‘朱雀門’三個字,偏寫‘朱雀之門’四個字?多用一個‘之’字有什麼用呢?”趙普告訴他說:”這是把‘之’字作為語助詞用的。”趙匡胤聽後哈哈大笑,說:“之乎者也這些虛字,能助得什麼事情啊!”後來,在民間便流傳一句諺語:“之乎者也已焉哉,用得成章好秀才。”出處文瑩《湘山野錄》

  古漢語的文言虛詞,借為諷刺人說話喜歡咬文嚼字,不講實際。

  宋·文瑩《湘山野錄》中卷:(太祖)上指門額問普曰:“何不只書朱雀門,須著之字安用?”普對曰:“語助”。太祖笑曰:“之乎者也助得甚事?”

  適合兒童的睡前成語故事 篇15

  謝安在年輕時就很出名,揚州刺史庾冰多次誠心請他去做官,在不得已的情況下,謝安在那裡勉強應付了一些時日,但是沒到一個月,他又回家了。

  後來朝廷幾次讓他做官,他都拒絕不去。實在沒辦法,他前往會稽(今天的浙江紹興)的東山,做了隱士。

  朝廷仍然沒有放棄讓他做官的念頭,謝安不得已接受了朝廷的任命。但謝安在做了大官後還在想著過隱士的生活。

  《謝安傳》裡記載著:“安雖受朝寄,然東山之志,始末不渝。”其中的“始末不渝”,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始終不渝”。

  【釋讀】始終:從開始到結束。

  渝:改變,違背。自始至終一直不變。指守信用。

  【出處】《晉書·謝安傳》:“安雖受朝寄,然東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於言色。”

  適合兒童的睡前成語故事 篇16

  拋磚引玉

  唐朝時有一個叫趙嘏(gǔ)的人,他的詩寫的很好。曾因為一句“長笛一聲人倚樓”得到一個“趙倚樓”的稱號。那個時候還有一個叫常建的人,他的詩寫的也很好,但是他總認為自己沒有趙嘏寫的好。

  有一次,常建聽說趙嘏要到蘇州遊玩,他十分的高興。心想,“這是一個向他學習的好機會,千萬不能錯過。可是用什麼辦法才能讓他留下詩句呢?”他想,“趙嘏既然來到蘇州,肯定會去靈巖寺的,如果我先在寺廟裡留下半首詩,他看到以後一定會補全的。”於是他就在牆上題下了半首詩。

  後來趙嘏真的來到了靈巖寺,在他看見牆上的那半首詩後,便提筆在後面補上了兩句。常建的目的也就達到了。他用自己不是很好的詩,換來了趙嘏的精彩的詩。後來人們說,常建的這個辦法,真可謂“拋磚引玉”了。

  這個成語的意思是說,先把自己的不是很好的觀點或文章介紹給大家,目的是為了引出別人的高論或佳作。是一個表示自謙的說法。

  適合兒童的睡前成語故事 篇17

  李白是唐代著名的大詩人。李白從小就刻苦讀書,長大後深入社會生活,遊歷祖國名山大川,創作了大量的不朽詩篇。傳說他少年時代,曾經做過一個奇特的夢。他夢見自己使用的筆,筆頭開出了鮮豔的花朵。一張張白紙,自動飛到他跟前。

  李白高興極了,就抓起妙筆飛快地寫了起來,落在紙上的字都變成了一朵朵盛開的鮮花,寫出了一篇篇好文章。醒來以後,他拿起筆來,真的感覺到自己寫文章特別有才氣,寫得特別好。他的許多著名的詩篇,流傳千古,至今仍被中外讀者吟詠傳誦。

  這個故事記載於五代王仁裕所著的《開元天寶遺事.夢筆頭生花》,書中說:“李太白少時,夢所用之筆頭上生花,後天才贍逸,名聞天下。”這個故事就演變出“夢筆生花”這個成語。

  “夢筆生花”有時也寫作“生花妙筆”。後來人們便用這句成語比喻具有傑出的寫作才能。

  適合兒童的睡前成語故事 篇18

  相傳在戰國時期,各諸侯國之間連年經常互相攻伐,趙國憑藉武力不斷侵犯楚國。

  此時楚國人派使者杜赫來見懷王,聲言他能說服趙國跟楚國和好。楚懷王非常高興,準備把杜赫封五大夫,然後派他前往趙國。大臣陳軫知道了這件事,向楚王獻計說:"假如杜赫不能完成跟趙國通好的使命,大王授給他五大夫的爵位,這豈不是無功受祿了嗎?"楚懷王聽陳軫說得有理,便問:"那你說該如何辦?"陳軫說:"大王最好以10輛兵車,派杜赫去趙國,等他完成了使命,封為五大夫。"楚懷王採納了陳軫的計策,用10輛兵車送杜赫去趙國。杜赫見楚懷王不提封爵之事,十分生氣,乾脆拒絕出使趙國。

  於是陳軫向楚王說:"杜赫不接受出使趙國的使命,這正表明他心懷鬼胎,他的目的是想騙取爵位,現在見大王不給爵位,他就乾脆不去了。"

  適合兒童的睡前成語故事 篇19

  蜀後主劉禪建興三年(公元225年),蠻王孟獲聯合金環三洞兵馬反叛,建寧三郡也歸附了孟獲,永昌危急。

  為了平息後方的叛亂,諸葛亮親率大軍南征。首先用離間之計平息了建寧三郡的叛亂,解了永昌之急。又用激將之法破了三洞人馬。最後誘敵設伏,在錦帶山活捉了孟獲。諸葛亮讓戰俘們吃飽飯,然後全部釋放,說:“你們的父母兄弟、妻子兒女都靠在門上等著你們呢;如果聽說戰敗了,一定會割肚牽腸,眼中流血。你們都回去吧。”諸葛亮又問孟獲:“你今天被捉,心服嗎?”孟獲說:“我不小心中了你的鬼計,怎麼會服!你放我回去,讓我整頓軍馬,來決一死戰;如果再能捉我,我才心服。”諸葛亮就把他放了。

  “割肚牽腸”形容十分牽掛,很不放心。

  (出自《三國演義》第八十七回)

  適合兒童的睡前成語故事 篇20

  天竺國下郡的白米四錢一石,麻油八釐一斤,可是三位王子借孫悟空三人的兵器去打造時卻被人偷了。八戒說:“定是這夥鐵匠偷的!快拿出來!略遲了些兒,就都打死!”鐵匠們說:“我們連日辛苦,夜間睡著,到了天明起來,就不見了。而且我們是凡人,怎麼拿得動?希望爺爺饒命!”國王說:“這城裡軍民匠作,也很懂得法度,一定不敢欺心,希望神師再思。”行者道:“不用再思,也不須賴鐵匠。我只問殿下:你這城池四面,可有什麼山林妖怪?”王子道:“城外北,有一座豹頭山,山中有一虎口洞。有人說洞內有仙,有人說有妖。我們不知到底是什麼。”……孫悟空三人經過苦戰,收降了九頭獅子精,奪回了兵器。

  國王大開素宴答謝唐僧一行,又將獅子肉分與百姓瞻仰。王子說:“感謝神僧施展法力,掃蕩了妖邪,除了後患,現在海晏河清,天下太平了!”

  “河清海晏”指黃河水清了,大海平靜了,比喻天下和平。

  適合兒童的睡前成語故事 篇21

  "八仙過海",道教掌故之一。"八仙"一般是指鐵柺李、漢鍾離、張果老、藍采和、何仙姑、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這八位神仙人物。在傳說中,八仙各有不同的法器,鐵柺李有鐵杖及葫蘆,漢鍾離有芭蕉扇,張果老有紙疊驢,藍采和有花籃,何仙姑有蓮花,呂洞賓有長劍,韓湘子有橫笛,曹國舅有玉版。他們隨身所攜帶的法器各有妙用。

  八仙過海是精彩的八仙故事之一。其生動的記述見於明吳元泰之《東遊記》。該書寫八位神仙人物好打抱不平,懲惡揚善。有一天,他們一起到了東海,只見潮頭洶湧,巨浪驚人。呂洞賓建議各以一物投於水面,以顯"神通"而過。其他諸位仙人都響應呂洞賓的建議,將隨身法寶投於水面,然後立於法寶之上,乘風逐浪而渡。後來,人們把這個掌故用來比喻那些依靠自己的特別能力而創造奇蹟的事。

  適合兒童的睡前成語故事 篇22

  戰國時代,趙王無意間得到了一塊寶玉和氏璧,秦昭襄王聽說後十分想要據為己有,因此就派人到趙國,對趙王說秦國願意以十五個城與趙國交換這塊玉。趙王心裡十分捨不得,但是因為趙國國勢很弱,因此不敢得罪秦王,怕秦王一不高興,就派兵攻打趙國。為了這件事,趙王傷透了腦筋。

  大臣藺相如明白這件事以後,就自告奮勇帶著和氏璧出使秦國,他心裡明白秦王雖然喜歡這塊玉,事實上根本不想用十五個城來交換。到了秦國後,藺相如就抱著和氏璧、大聲對秦王說:「如果大王您不顧信用,想要搶我手上這塊寶玉,我就一頭撞上皇宮裡的柱子,相信寶玉必須會粉碎!」秦王聽了雖然很生氣,但是怕他真的撞上柱子而摔壞寶,因此一點都不敢輕舉妄動。之後藺相如更趁秦王不注意的時候,派人連夜把和氏璧送回去。秦王雖然惱怒,但是因為明白自我行事不夠光明正大,怕傳出去成為笑柄,只好把藺相如放了。

  適合兒童的睡前成語故事 篇23

  有個叫王三的人,他想做生意掙大錢,就拿了一筆錢,高高興興地來到了集市上。

  見到一群小毛驢,看上去不錯,就想買幾頭回去賣,據說能賺錢。

  王三痛痛快快地買下了五頭小毛驢,就騎上小毛驢樂顛顛地往家走。他一邊走一邊想:“我回家把驢賣了,賺到了錢,家裡人都得佩服我。”他一邊走一邊尋思著:“這五頭驢能賺……啊?一、二、 三、 四。怎麼只剩下四頭驢了?”

  他連忙又數了一遍:“一、二、三、四、五。哎?奇怪了!沒少啊!是五頭驢。剛才我眼花了。”再騎上去一數:“一、二、三、四,啊?怎麼又少了一頭驢?”他急忙下來又數了一遍:“一、二、三、四、五。奇怪,是五頭啊!哦!只要我騎上驢就會少一頭!”最後,他想了一下:“嗯,算了,我不騎驢了,這樣不划算!”

  於是,他下驢來跟驢一起走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