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頭木屑成語故事
成語名稱:竹頭木屑
成語拼音:zhú tóu mù xiè
成語用法:作主語、賓語、定語;指小東西。
實用性: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詞
成語結構:聯合式
成語年代:古代
成語解釋:屑:碎末。比喻可利用的廢物。
成語來源:宋·鄭樵《上宰相書》:“竹頭木屑之積,亦云多矣,將欲一旦而用之可也。”
成語造句:梁實秋《養成好習慣》:“更要知道物力維艱,竹頭木屑,皆宜愛惜。”
竹頭木屑的成語故事
陶侃,字士行,東晉鄱陽人,後來遷居廬江潯陽,是晉末著名文學家陶淵明的曾祖父。由於他為西晉統治者“一貫盡忠”,從縣吏一直做到荊、江二州刺史,並掌管其他六州軍事,成為當時最有實力的人物。但他戎馬生涯四十餘年,卻始終保持著勤儉節約的`作風,還經常勉勵部下珍惜一草一木,為國為民多做貢獻。
竹字開頭的成語
竹頭木屑
包含有竹字的成語
勢如破竹 胸有成竹 罄竹難書 竹頭木屑 抱雞養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