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轅北轍是褒義詞還是貶義詞
南轅北轍是指想往南而車子卻向北行。比喻行動和目的正好相反。出自《戰國策·魏策四》:“猶至楚而北行也。”
一、詞語釋義
【成語】: 南轅北轍
【拼音】: nán yuán běi zhé
【解釋】: 想往南而車子卻向北行。比喻行動和目的正好相反。
【出處】: 《戰國策·魏策四》:“猶至楚而北行也。”
【舉例造句】: 你想這六條要求,與中央開出的'六條款約,簡直是南轅北轍,相差甚遠,有甚麼和議可言。 ★蔡東藩、許父《民國通俗演義》第六十八回
【近義詞】: 背道而馳
【反義詞】: 有的放矢
【燈謎】: 反其道而行之
【用法】: 作賓語、定語;指行動和目的正好相反
二、典故
魏王想攻打趙國,季梁勸他說:我在太行山下遇到一個向北走卻要去楚國的人,我告訴他說:‘你的方向錯了!’他卻回答我說:‘沒關係,我的馬跑得很快!’這位馬車伕駕車技術非常高明,但是他這樣走下去,只會離楚國越來越遠而已。現在,大王仗著強勢想稱霸,你越是這樣做,離稱霸的目的就越遠,和那個想到楚國去,反而往北走的人一樣。魏王聽了之後覺得很有道理,最後終於放棄攻打趙國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