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保護環境> 發展與環境作文(精選10篇)

發展與環境作文

發展與環境作文(精選10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裡,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發展與環境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發展與環境作文 篇1

  人們喜歡把現代化比作宏偉的大廈,那麼這座凝聚著高度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大廈應矗立在怎樣的環境之中呢?如果天空煙霧瀰漫,大地草木枯敗等等,這是人們心中的現代化社會嗎?不,不是,這是歷史的諷刺,這是人類的悲劇。

  人生活在地球上,要生存,要發展,首先就得靠地球,靠有山有水,有森林有草原的大自然。可是有人誤以為大自然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庫,於是毀林而種,竭澤而漁,連連受到自然的懲罰而不自知。年復一年,森林變成了荒丘,綠洲淪為沙漠,致使世界上每年有2000公頃農田被沙漠吞噬。這樣下去經過若干年,地球上的綠地將全部被沙漠侵佔,我們的子孫將無法生存!前些年,農村包產到戶後,哄砍山林成風,我國務川縣一個鄉的近2000畝杉木林,在一週之內被砍為平地。聽到這個訊息,我頭疼,我憤怒,這樣做的農民太愚昧,太自私。還有很多正在幹著類似務川的貽害子孫的事情:任滾滾濃煙瀰漫天空,讓高分貝的噪音刺激人的神經。

  對此,我們應該深思。現代化社會使我們生活得更美好,現代科學也已充分揭示了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每個正直的公民,都應具備這樣的歷史眼光和憂患意識:要把我國建成一個理想的現代化強國,必須做到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同步,實現經濟發展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

  事實也是這樣,幾年前,大連汙染嚴重,經過一系列的保護措施後,不僅使市容面目美觀了,還帶來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外商投資,中外合作等等,因此讓大連成為現代化的大都市。

  讓我們伸出自己的雙手,來保護自己的家鄉,來建設自己的家鄉吧!

  發展與環境作文 篇2

  當人類走過一段漫長而又光輝的歷史之後,必然會靜下心來正視自己的缺點。

  目前,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人類已清晰的意識到環境是人們賴以生存的條件與發展的基礎,不能再為了人類自身的利益而不顧環境,要把環境保護作為一項重大的工程推進。但如何協調環境與發展的關係,仍舊是人類研究的一大課題。

  據統計,從1950-1980年30年間,全世界森林面積就減少了一半,多用於生產日用消費品等,這雖為推動經濟發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但也對自然造成了極大的危害。最直接的後果便是水土流失,估計全球每年的水土流失量為240億噸,如此龐大的流失量使災害日益增多-水災、旱災、沙塵暴這幾十年來已達到歷史之最;同時樹木的減少還使空氣得不到有力的淨化。目前,大氣中的有害氣體年平均增長量為1.5ppm,酸雨的次數也逐漸增多,這些汙染物輕則是機體的免疫力下降,嚴重可導致死亡。太觸目驚心了,僅此一項樹木減小就能引起這麼多連鎖反應。與此可以預測,破壞環境而一味發展,總有一天會帶來滅頂之災。

  那麼,僅保護環境,不謀求發展行不行?答案是否定的。曾記得一位科學家說過“有發展才有經濟,有經濟才有環保,有環保才會有發展”,他的話精闢地闡釋了環境與發展的關係。確實如此,沒有發展,沒有資金,怎樣環保?它們就像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緊密相連,相輔相成,缺少哪個環節都會導致整個食物鏈斷裂,生態系統的不平衡。由此可以看出,只有合理地開發才能確保環境的穩定。這在1992年第二次世界環境大會上已確定“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它意味著在保護環境的基礎上謀生存、求發展,會議還確定了通力合作,迎接環境的挑戰,以可再生資源作動力為奮鬥目標。我相信,人類一定會滿懷信心的在改善生態環境中求得更好的發展。

  中國,作為地球大家族的一員,在這場關係到人類生存的行動中,更需要身先士卒。中國在改革開放30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經濟快速發展,但也給環境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現在我們面臨的艱鉅任務是:根據可持續發展的要求開發新能源,減少汙染,為謀求更好的發展鋪平道路。

  願我們每一箇中國人都能在保護環境,發展經濟的鬥爭中,做出自己的貢獻吧!

  發展與環境作文 篇3

  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在經濟舞臺上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但是,佔總數40%的鄉鎮企業對環境的汙染也到了觸目驚心的程度。曾經山明水秀的華東農村,因受為數眾多的鄉鎮企業所排出的“三廢”的侵害,其汙染已居全國之首,令人痛心。更有甚者,由於大量廢氣的無限制排放,竟使我國工業重鎮本溪在衛星的視野裡“銷聲匿跡”,真是駭人聽聞。因此,環境與發展的問題已嚴峻地擺在每一箇中國人的面前。

  對於人類而言,環境與五穀同等重要,是我們生存的基礎。同時,發展又是提高生活水平的必要手段。愛護環境、淨化環境、美化環境,可以鑄就我們健康的身心,從而使我們在發展經濟的事業中精力充沛。因而,發展的過程應該是不斷強化環境意識,注重生活質量的過程。只有不破壞環境的發展,才是真正的發展。古人所說的“夭人合一”,也包含著人類的發展進步與環境的不斷淨化應該“和諧共振”的意思。理智的人類不僅對此理解深刻,還創造了人與環境和諧發展的奇蹟。“亞洲四小龍”之一的新加坡,其經濟的不斷騰飛與其環境的不斷美化是同步進行的。經濟強國日本,其不斷上升的經濟指數與其不斷下降的環境汙染指數同樣令世人矚目。所以,人類的經濟增長與環境的保護可以比翼齊飛,這是人類追求的目標。清新的環境孕育出的智慧人類可以創造無數的經濟奇蹟,而這又促使人類更加珍視白己賴以生存的家園。花園式城市的不斷湧現就是明證。生產的掘進與環境的淨化、美化可以和諧統一。

  相反,如果以踐踏環境為代價來發展生產,那麼,這種發展則是鼠目寸光的發展,是包容著滅頂之災危機的發展。曾經山明水秀的華東農村不是成為全國汙染之首了嗎?重慶的酸雨不是曾使兩萬畝農田的莊稼頓成一片枯黃嗎?本溪不是從衛星的視野中消失了嗎?淮河流域上蔡段新生兒的致畸率不是達到了60%了嗎?瘋狂的掠奪生產,殘忍的破壞性開發,卑劣的功利性作業,為害當代,貽害千秋李人類自身的發展一旦破壞了神聖不可侵犯的環境,環境將加倍地還以報復性的打擊,直到人類無“家”可歸。到那時,握著以天文數字來表示產值的人類,又將何去何從?

  “人類可以而且應該成為自然的朋友。”這是一位人類學家說的,語重心長。人類要生存,就要在保護環境的前提下發展生產。正視現實,運籌將來。“人類拯救自己”,這是1992年包括有106位國家元首參加的第二次環境與發展國際會議提出的口號。中國應以此為鞭策自己的忠告,不僅強化環境意識,而且為著實現我們“投有汙染”的經濟增長,而嚴格執行環保法規,精打細算地使用資源,積極地“哺育”森林、“養育”耕地、“涵養”水源,最大限度地回收並深度處理“三廢”。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我們祖先所倡導的“天人合一”的境界。既然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可以比翼齊飛,那麼創造了世界經濟奇蹟的中國人也將創造合乎這一目標的輝煌成就。

  發展與環境作文 篇4

  世界各國中,要想在國際中樹立威望,就必須加大力度發展本國的經濟。在工業的生產中,人們似乎忽略了環保這個事情,一心只想在經濟利益中受益。你別以為你沒有吃虧,你在經濟中受到一份利益,就會在環保上吃一份虧。日積月累,吃虧的最後還是自己。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工業突飛猛進,經濟值年年提高很多,在國際中的地位也慢慢上升,可是環境的破壞程度也越來越大。所以說既要發展迅速,又要環保,就不得不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既然是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就必須按條理進行。不能先開發、後治理,必須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誰開發、誰保護,誰汙染、誰治理。單單靠個人是無法達到預計目的的,也必須依靠群眾的力量來保護環境。

  讓我們共同努力創造我們美好的生活吧!

  發展與環境作文 篇5

  我們已經把我們兒子們的東西用完了請不要把我們子孫的東西也用完。

  這句話是在剛剛落幕的哥本哈根全球氣候大會上一位國家元首說的話。

  ‘在這次世人期待已久的大會上,各個國家之間並不像我們想的那樣可以制定一部關於節能減排的法律,只是通過了一個草案,它並沒有法律效益。在這次大會上以美國為首的各個發達國家的元首為了自己的利益並沒有做出什麼表態。在人類生存和自己的利益面前,他們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後者。

  中國說要減排百分之四十,這個數字固然可以表示我們的決心。但是,我認為就算我們每個國家都減排百分之四十那只是沒有用的。

  當人類能夠把煤炭等地下資源轉變成電能,動能,內能,熱能並開始排放二氧化碳的那一刻起地球就已經在超負荷工作了。當人類發明電的的時候如果不是用傷害地球的方式做為代價而是用風能等清潔資源進行發電的話,也許我們現在就不用擔心環境的問題了吧。

  幾百年甚至幾千年才形成的那些儲藏與地下的不可在生資源就讓我們通過幾百年的時間就快用完了,我想活在地球上的每一個公民都有責任。我們在高速發展著科技的同時,也在快速毀滅著我們的家園住手吧,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別讓他再為我們受傷了。

  發展與環境作文 篇6

  整個世界就是一個矛盾的統一體,平衡與發展正是其中對立統一的一對兒。當今社會發展速度加快,發展規模加大,發展方式豐富。個人在發展,企業在發展,國家在發展,民族在發展,整個人類都在發展。有人說,“和平與發展”成了當今世界的主旋律。如果我的理解不錯的話,那麼“和平”的“平”自應包括“平衡”。

  經濟和科技的發展勢頭十分迅猛,人類在各個領域都可以說有重大的建樹。即使像我們這種發展中國家,由於科技的引領和政府的指導,企業致力於技術改造和管理革新,成就喜人。特別是勞動密集型企業的發展,對於具有勞動力廉價優勢的我們來說,更是達到了飛速的程度。中國是個人口大國,就業形勢嚴峻,優先發展勞動密集型企業自是題中之義,這無可厚非。然而,我們的生態呢?告急,告急,十萬火急!眾所周知,大部分勞動密集型企業所選擇的專案大多科技含量低,汙染比較嚴重。西南某地不是出現全村人都因環境汙染而患上致命毒症的現象了嗎?經常從媒體上看到大氣質量下降、飲用水嚴重汙染、噪音噪光成害、溫室效應引災等資訊,我們怎能不懷疑這種發展之路的可行性呢?

  有人說,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真的嗎?難道經濟發展與生態平衡就這麼衝突尖銳,不可協調嗎?恐怕未必。不久前央視新聞聯播節目播報的一則新聞作出了很好的回答。這則新聞說,江蘇常熟市是全國最大的服裝加工基地之一,碎布廢纖維歷來都是汙染物,現在他們藉助高科技,將這些廢物製成各種汽車軟墊,而且這些軟墊還可以進入迴圈性的再利用。既節約了資源,又減少了環境汙染,還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一舉三得。由此看來,變廢為寶,變害為利,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如何才能找到一條協調發展與平衡的好路子呢?常熟經驗告訴我們,首先要真正樹立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其次要建立科學的發展體系。將資源迴圈利用的問題、人的生活質量問題、發展的可持續問題綜合起來考慮,制定切實可行的兼顧方案,一邊實踐,一邊探索,總結經驗教訓,逐步趨於完善。這方面,新加坡的經驗就很可借鑑。他們的城市像花園,旅遊業的發展也與自然環境的有力保護相一致。試想,你那兒汙染嚴重,誰還會去旅遊呢?

  其實,問題本來很簡單。我們為什麼要發展經濟?還不是為了提高生活質量?空氣質量、水質量、環境質量、生物的多樣化,都與我們的生活質量相關。如果徒有高樓大廈、寶馬香車,連一杯乾淨水都沒得喝,還有什麼幸福快樂可言?身心健康、愉快,生態不平衡能夠做到嗎?因此,如果一時沒有條件,我們寧可暫時不追求經濟的高速發展,暫時犧牲一點物質利益,待到科技水平提高後,總會有發展機會的,因為資源沒有糟蹋嘛。反之,如果只圖一時的經濟的“數量化發展”,而毀了生態平衡,那既得不償失,也無可補救。將自己發展的路子堵死了,這是最大的失策。

  明白了這個道理,就應當果斷地以生態平衡為第一位,經濟發展為第二位。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有了平衡的生態,還怕沒有發展的基礎或基本保證嗎?

  發展與環境作文 篇7

  又是一個悠閒地週末,床頭的鬧鐘不停地喚醒著床上的懶蟲。

  天上有幾朵烏雲蓋住了陽光,頓時暗了下來。

  在鬧鐘每五分鐘進軍一次的猛烈攻勢下,我不得不妥協讓步,重複著每天的相同的動作:起床,穿衣,洗漱,早餐……

  突然,我的鼻子受到一股強烈的化學異味攻擊,大腦的嗅覺細胞以零點幾微秒的反應迅速通知我的中樞神經和皮層細胞,有序地指揮著我的右手在一秒內用衣袖擋住了我的鼻孔,喉嚨很明顯已經被這不明氣體入侵成功,我不由自主地咳嗽了幾聲。

  媽媽聽到我的咳嗽聲後連忙喊我關窗,絮絮的無奈的表示周邊的工廠又偷排廢氣了,“等一下吧,大概半小時就好。”母親關心地說道。

  大概過了將近一小時,我的鼻子初步感覺沒有沒有之前的氣體在攻擊了,為安全起見,我再等了約莫半小時,直到確定不再有安全威脅了,才放心的開啟窗。我的鼻子的嗅覺細胞通知我攻城氣體已經消失了。

  如此難聞的氣體到底從何而來,我的好奇心驅使我上樓來一探究竟。上到樓上的陽臺,似乎味道還沒完全消除,我的喉嚨敏感的又咳嗽了兩聲。

  我向遠處眺望,只見遠處的小山坡建了幾間新的廠房,原本鬱鬱蔥蔥的山林如今變得依稀可見,寥寥無幾的幾棵白楊樹似乎無精打采的搖晃著身子,在風中輕微搖曳,視乎在招手向我告別。樹身的外皮粗糙不平,甚至有些已經剝落,有幾處還有著斧子劈過的傷痕,如同受過酷刑在刑場中等候處決。樹上的舊鳥巢早已鳥去巢空,恐怕亦只有樹上的蟲兒不知發生何事還在悠然自得地啃食著最後的綠葉。

  是啊,鳥與蟲兒本是棲息在同一樹下,各取所需,現在家園被毀,鳥兒選擇離開,重建家園,而不知危險即將到來的的蟲兒仍“樂不思蜀”,等待死亡的到來。

  記得小時候,我和小夥伴經常在這座小山坡捉迷藏,找草蜢,聽大樹媽媽和小草妹妹在夜間竊竊私語,看螞蟻叔叔和蝸牛小哥賽跑,嘗野果和聞著花兒的清香。我們在追逐著,賽跑著,成長著,那不僅是我們的遊樂園,也是我們窩心友情建立的地方,是我們心靈最純潔的淨土。

  我們的國家經濟發展著,短短十餘年,實力有著飛躍的進步,但同時,我們的人文素養,我們的人文情懷,中國曆來的樸素,互愛,真誠等核心信仰,卻不斷被破壞和改變,我們現在不再需要老鷹捉小雞、紅綠燈等遊戲,只需要一部手機,一個遊戲手柄,一臺電腦,宅在家中就可以玩憤怒的小鳥、極品飛車、英雄聯盟,我們的友情不再建立在真實的你追我趕,嬉戲中受傷互助互愛,不再是眼神的交流,只留下技術的競技,級數的比較,遊戲內容的交談。

  這些,只會促使我們為了在“朋友”中更有面子,哪怕技術不如人,也能花錢去買裝備,升級,刷經驗……這真的是我們人類需要的友誼嗎?

  也許有一天,我們的人文情懷都如同被砍的樹木一樣全部逝去,到時我們是像鳥兒一樣再找別處安身還是想蟲兒一樣面對危險卻“處之泰然”,難道,我們最後的處境都會和蟲鳥一樣?造成蟲鳥如此處境的是無知的人類,而造成如此我們處境的又是誰?我在問自己。

  天上的雲散開了,陽光又在重新照耀下來,照耀著那幾棵僅存的白楊樹,似乎它們在受到陽光的力量後又有了重生的力量,忘記了身上的傷口,繼續堅守著它們勵志的職責。又一陣微風吹過,貌似風中帶著各種植物的種子和花粉,飄到小山坡上,也許,它們是在為建立新的環境而努力。

  那麼我,更不應放棄。

  發展與環境作文 篇8

  倫敦煙霧事件,洛杉磯光化學煙霧,日本水保病,這些都是人類驅逐唯物利益而利用科技破壞自然的下場。前兩者均在五天內造成五千多人的死亡,而第三者直接造成兩百人死亡,並使此病狀持續二十餘年。

  科技正破壞著自然環境,甚至是人類正生存著的環境科技發展與環境保護作文科技發展與環境保護作文。可科技不過是人類對整體自然的肢解和斷裂性理解的產物,而我們卻越來越被自己所創造的這股異己力量所支配。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也就是說,若要長久,必順大道。人要循序漸進,必須要與自然萬物和諧相處。否則,結果就是滅亡,因為進化的終點就是滅亡。

  從這個角度來說,科技反自然。但是,科技與自然真的就只能是同持一山的兩隻猛虎嗎?也許未必是這樣。

  我去過三次世博會,那裡是真正的“綠色”世界,煦風轉動著風車,夏雨澆注著花草,柔光明麗的色彩。這些小小溫心的場景不只是美麗,更是製造能量,支撐起整個大大的園區。不看說明,根本就不會想到這就是“風光互補”電源。自然與科技居然能結合得那麼好科技發展與環境保護作文文章科技發展與環境保護作文。就像黑與白結合後的水墨畫,充滿了獨特的氣息。再如“紫蠶島”,建築不再是冰冷的鋼筋水泥,它能對自然做出回應,然後降解。還有“種子聖殿”,“中國結”,零排放的公共交通,共同營造了真正意義上的綠色家園。

  綠色家園應是科技與自然的共同體。既不能完全地迴歸自然,拒絕一切發展,也不能過分地靠著科技為所欲為。兩者既像水與火般互不相溶,卻又“皆不可拋”。既然光與影能完美結合,那它們也一定能共有。而世博會就是完美的答案。科技與自然靠著一種動態平衡,正同臺演說著新的.理念。

  科技是用來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當科技不再以展示“人類”擁有的智慧,並能以此站在頂點為目的時,它便能與自然相融合,成為製造“綠色”的元素,進而創造綠色的文明。我希望這樣的科技終有一天能化為現實。它顯然已不是現代科學的正規化,但最重要的是,它將能重築並維持環境的渾融性。

  發展與環境作文 篇9

  人類走過了一段漫長而有光輝的歷史之後,在不得不開始正視自己的缺點的時候,已經深刻地認識到:環境是人類生存的必要條件,發展是人類生存的必須手段,保護環境,發展生產都是為了美好的生活,那種犧牲環境以求發展的路再也走不通了。

  請看下一組資料:

  據統計,從1950年到1980年的30年間,全世界森林就減少一半,年損失率為1%-2%;全世界每年水土流失240億噸,土地沙化、鹼化,失去耕種能力;全世界每年用去燃料70億噸,然後排到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約20億噸。“倫敦煙霧”正在世界各地出現,酸雨已擴散到世界各個角落,連珠穆朗瑪峰的積雪中也發現了汙染物質,南極企鵝的肝臟中也有ddt成分,全世界每天有3萬人因飲用汙染的水,而患病死亡……這一切,都向人類亮起了紅燈:毀壞環境的發展,將使人類遭到滅頂之災。

  昔日綠草茵茵,近日烏煙瘴氣。近年來,人們生活的環境正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就在我們不遺餘力地改造自然的同時,環境也在悄悄地影響著我們。曾幾何時,我們能暢遊西湖那清澈的湖水、品味棲霞山年年飄落的楓葉、沉醉於紫金山千年不移的氣勢。而今面對著這些支離破碎的景觀,我們又能做些什麼呢?環保成了我們唯一的選擇。

  那麼,我們是不是要悲哀地呼籲人類從此就停止生產、停止發展呢?顯然,用智慧創造了一切的人類,生存一刻,就不會也不可能停止發展,坐以待斃。積極的態度是全人類共同承載命運,通力合作,繼而迎接環境的挑戰。1972年,斯德哥爾摩《人類環境宣言》為我們指明瞭奮鬥的方向,奠定了合作基礎;1992年第二次世界環境和發展會議又向我們發出了“人類自己拯救自己”的號召。我們相信,像創造財富一樣,人類也一定會滿懷信心地在改善生態環境中求得新的發展。

  中國,作為地球大家庭的一員,在這場關係人類生存的共同行動中,當然是絲毫也不能懈怠的。擺在我們面前的艱鉅任務是,根據中國的國情,謹慎地使用資源,竭盡全力地保護環境,不為增長的數字困擾,以改善人類的生存環境質量為目標,為逐步實現中國古已有之的“天人合一”的美好理想而鬥爭。

  有人說:“當地球上剩下最後一隻老虎,最後一隻鱷魚,最後一隻熊徒勞、哀鳴地尋找配偶時,人們會看到自己的結局。”只要全世界人們共同努力、保護環境,做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這一天也許永遠不會到來。願我們每一箇中國人在這場保護環境、發展經濟的鬥爭中,都能拿出切實的行動來。

  發展與環境作文 篇10

  某市紅星新村發生了這樣一件事:紅星新村的一個居民突發腦溢血,留下了嚴重的後遺症,經法醫鑑定超標噪音是導致其突發腦溢血的誘因之一;而噪音恰恰來自於與該村毗鄰的印刷廠。為此,該居民將印刷廠告上法庭,但遲遲未能得到很好的解決,印刷公司與居民的矛盾日益激化。在城市發展的程序中,一方面要促進經濟發展,維護企業的生產經營,從而加快經濟發展步伐,為國家創造利潤和稅收;另一發面還要注重環境保護,使居民享受到優美環境給他們帶來的幸福感,進一步促進城市發展。然而,如何做到兩全其美,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兼顧環境的保護,這的卻是一道難題。我們要承認發展與保護之間客觀上存在一定矛盾,但更要相信發展與保護能夠取得雙贏。促進發展是環境保護的根本目的,環境保護也是科學發展的應有之義,必須堅持在保護中促進發展,在發展中加強保護。合理得當的解決辦法則是讓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並駕齊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促進,和諧統一,共同發展,進而推動城市發展。

  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要消除貧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必然要發展生產力,而發展生產力依賴與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但是,經濟的發展不能以破壞環境作為代價,如果不能呼吸上新鮮的空氣、喝上乾淨的水、吃上放心的食品、生活和工作在優美的環境之中,就算經濟再發達、物質再豐富,沒有健康的身體和愉悅的心情,又談何生活水平和品質。所以我們要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同環境的關係,保持經濟、環境和社會協調發展,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然而,為了保護環境而犧牲經濟,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寒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但如果沒有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環境保護要從何談起?無論是經濟尚處落後地位的部分地區,還是置身發展中國家行列的中國,發展依然是第一要義。鑑於此,我們應根據自己的基本國情,把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有效地結合起來,邊建設邊保護,邊發展邊治理,達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的統一,使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

  要達到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第一,要強化國家宏觀調控與地方政府生態環境保護體制。國家應根據經濟發展的水平與特點出臺環境保護政策框架,並隨經濟、社會的發展做出與時俱進的調整。地方政府則在大政方針下制定出適應本區域的各項環境標準,依據本區域生態環境條件發展經濟;第二,要加強環保教育,是環保意識深入人心,使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更加普及,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將思想認識轉變為實際行動;第三,要積極發展有利於環保的技術,加快科技成果產業化,以出現更多的環保產業、無汙染產業,儘快淘汰不利於可持續發展的產業;第四,要加強環境保護監督,把環境保護以法律的形式確立下來,做到有法可依、違法必究、執法必嚴;

  城市的發展離不開經濟的發展,也離不開環境的保護,兩者應該是和諧統一,共同進步、共同發展。我們要堅定不移地貫徹可持續發展觀,為了讓我們的子孫後代過上幸福的生活,必須兼顧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努力實現科學發展、綠色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