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艾滋病> 2016有關關愛艾滋病患者徵文範文

關愛艾滋病患者徵文

2016有關關愛艾滋病患者徵文範文

  飄揚的紅絲帶隨著人們對艾滋病的認識不斷加深,越來越多的組織、機構、社會團體和個人加入到了關懷工作的行列之中,他們共同的標誌就是“紅絲帶”。以下是小編帶來的關愛艾滋病患者徵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關愛艾滋病患者徵文(一)

  很久以前看過這樣的一篇報道,在某個偏遠的村落裡,他們中間有些人是艾滋病病毒攜帶者,有些人則已經被艾滋病感染,幾乎在所有的人體內都或多或少的帶有艾滋病病毒,被稱之為“艾滋病村”。人人談之色變,逼之唯恐不及。

  艾滋病,人人聞之色變的恐怖字眼。曾經,有朋友問我,你對艾滋病患者怎麼看?我恨恨的說,他們活該。是啊,他們會被感染,大部分的原因是他們不檢點的行為和墮落的行徑害了他們自己,這樣的人根本不值得同情。轉而一想,也有一部分的人是不幸被感染的,那麼他們我們又該如何對待呢?

  也許就是基於害怕被歧視的原因,很多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人都不敢聲張,也不敢去醫院接受治療,任由病毒在體內肆意的蔓延,本該充滿希望的生命就這樣一點點枯竭了。

  古人云: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鳥之將亡,其鳴也哀!不管他們是在何種情況下被感染,不管他們曾經是否犯下過不可饒恕的錯誤,我們都該懷著一顆寬容的心原諒他們。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看著如此觸目驚心的資料,看著一幕幕淒涼的`畫面,試問人情冷暖,到底是將他們遺棄還是給予他們應有的關愛,你如何抉擇?

  艾滋病患者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即要承受肉體的折磨,又要飽受精神上的摧殘。他們走到哪都會遭受別人異樣的眼光,或是身體被隔離,或是被社會遺棄。親人的遺棄,朋友的逃離,無疑是給他們脆弱的心靈雪上加霜。

  我記得有一句話這樣說的,肉體的折磨遠不及心靈上的摧殘。他們最害怕的不是病魔的一步步逼近,而是被這個社會排斥,失去工作,失去家庭,失去親人和朋友,最終將他們遺棄在無人的黑暗角落。

  曾經看過這樣一篇文章,是關於一對夫妻照料不幸感染艾滋病的朋友直至離開。他們的感人故事讓我深深折服。試問,在這個視艾滋病猶如洪水猛獸的世界,又有幾人可以做到如此?

  人人平等,生命無價。每個人都有享受生活的權利,在倡導人權的今天,我們更應該時時刻刻去關注那些同病魔抗爭的人們,艾滋病患者就是他們其中的一員。金錢有價,義無價。

  艾滋病雖然很可怕,但HIV病毒的傳播力並不是很強,它不會透過我們日常的活動來傳播,握手,擁抱,禮節性親吻,共同進餐,共用馬桶,共用床單、衣被,共用游泳池,公共交通工具,鈔票、錢幣,共用電話機、辦公用品、勞動工具,咳嗽、打噴嚏以及蚊子叮咬都不會感染艾滋病,甚至照料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都沒有關係。

  給予艾滋病患者更多的關愛,給予他們與病魔鬥爭的勇氣和力量,倡導人人都來關愛艾滋病患者,為他們建設一片美好的藍天。

  12月1日是世界預防艾滋病日,提倡大家都來關愛生命,預防艾滋病,關愛艾滋病患者!不光是今天,在生活中的每一天我們都應該如此。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會變成美好的人間!

  關愛艾滋病患者徵文(二)

  在過去,艾滋病往往與賣淫、嫖娼、吸毒等社會醜惡現象相關聯,艾滋病病人往往受到社會的鄙視與羞辱。在某些醫院,醫生給學生做臨床症狀講解時,可能要求艾滋病人當眾脫下上衣。醫生對這種情況也許並不以為然,但對於病人來說,這就是一種人格上的侮辱。還有過多起醫生拒絕治療艾滋病患者的情況,將病人丟在手術室,醫生拂袖而去,導致病人因無人醫治而致死。這類針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不公正、不公平的行為被稱為對艾滋病人的歧視。目前,在世界各國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對感染者和患者歧視的現象。這些歧視現象主要表現在:拒絕感染者和患者就醫;拒絕他們和他們的親屬入學、就業;對他們進行強制的隔離;將他們驅逐出社群;剝奪他們結婚的權利;拒絕他們入境;甚至對他們進行人身傷害等等。

  與歧視相伴的另一種公眾錯誤認識心理是羞辱,它來源於人們對性行為和毒品使用的態度以及與艾滋病傳播相關的事實。但隨著艾滋病的不斷蔓延,普通人群中也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感染者和患者。因為自己不贊同一些人的生活方式而鄙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對他們採取排斥行為的還大有人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也是疾病的受害者,他們應當得到其他社會成員的同情和支援。羞辱與歧視給他們帶來了太多的悲劇,對艾滋病相關常識的無知,正是健康人對他們造成傷害的原因,只有摒棄羞辱與歧視,為他們創造一個寬容的社會環境,才能有效的控制艾滋病的傳播。

  在權利和責任中生存與其他公民一樣,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也享有國家憲法、法律和法規賦予公民的各種權利。在衛生部1999年頒發的《關於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管理的意見》中明確規定: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屬不受歧視,他們享有公民依法享有的權利和社會福利。不能剝奪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工作、學習、享受醫療保健和參加社會活動的權利。也不能剝奪其子女入托、入學、就業等權利。

  除此以外,感染者和患者也有權對自己的病情保密。任何從事艾滋病診斷、治療及管理工作的人員,不能向無關人員洩漏他們的資訊。任何單位和個人不能將他們的姓名、住址等個人情況公佈或傳播出去。但是,艾滋病畢竟是一種危害巨大的傳染病,為了保護公眾的健康,國家也針對感染者和患者制定出了一些防止艾滋病傳播的措施,特別是針對婚姻問題,國家要求感染者和患者應暫緩結婚,如申請結婚,雙方應接受醫學諮詢。其他還包括:感染者和患者應該認真聽取醫務人員的醫學指導,服從衛生防疫部門管理。到醫療機構就診時,應主動說明自己的感染情況,防止將病毒傳播給他人。如果感染者和患者所從事的工作有傳播艾滋病的危險,其所在單位應負責安排其從事其他工作。對明知自己是感染者或患者而故意感染他人的,要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感染者和患者不得捐獻血液、精液、器官、組織和細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在爭取自己合法權益的同時也應當主動承擔自己的義務和責任。

  飄揚的紅絲帶隨著人們對艾滋病的認識不斷加深,越來越多的組織、機構、社會團體和個人加入到了關懷工作的行列之中,他們共同的標誌就是“紅絲帶”。一根15釐米長的紅色絲帶,交叉摺疊成一個倒V字,用別針別在胸前,這就是紅絲帶。1988年秋,美國紐約的一些關注艾滋病問題的藝術家成立了一個叫做“視覺艾滋”(VisualAIDS)的組織。這個組織透過展覽、藝術大賽、出版畫冊等一系列視覺藝術活動喚起人們對艾滋病問題的關注。1991年,這個藝術家小組發起了“絲帶計劃”。他們希望創造出一個視覺標誌來表示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及對他們提供幫助的人的同情與尊重,受參加海灣戰爭士兵在胸前別一個黃絲帶的啟發,藝術家們選擇了紅絲帶作為標誌,原因是紅色象徵著血液,也象徵著激情。此後,經過一些著名演員的佩戴,紅絲帶很快成為國際上關注艾滋病的標誌。

  1996年1月,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成立,它將紅絲帶作為一個重要的元素納入到了該機構的標誌之中,並將紅絲帶所表示的含義歸納為關注、希望與支援。關注,關注那些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被艾滋病奪去生命的人以及那些為艾滋病感染者與患者提供關懷和幫助的人。希望,希望能夠早日成功地研製出預防艾滋病的疫苗和治癒艾滋病的方法,改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生活質量。

  支援,支援那些病毒感染者和患者;支援預防艾滋病的宣傳教育活動;支援研究有效疫苗和治療方法的種種努力;支援那些被艾滋病奪去親人、愛人和朋友的人。就像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對紅絲帶理解的那樣:在他們手中,它標誌著覺醒!在你們手中,它代表著理解!在我們手中,它意味著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