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800字> 以實踐出真知為話題800字作文

以實踐出真知為話題800字作文

以實踐出真知為話題800字作文

  導語:魯班被茅草上的小細齒割破手指還發現蝗蟲的大板牙上也排列著許多小細齒。魯班從中得到啟發,心想:如果仿照茅草和蝗蟲的細齒,來做一件邊緣帶有細齒的工具,用它來鋸樹,豈不比斧砍更快、更好嗎?魯班忘記疼痛,轉身下山,做起試驗來。在金屬工匠的幫助下,魯班做了一把帶有許多細齒的鐵條。他將這件工具拿去鋸樹,果然又快又省力。鋸子就這樣發明了。這個故事雖說是傳說,但是,我們從中卻可以得到這樣的啟發:實踐出真知,鑽研出智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幾篇以實踐出真知為話題的。供大家參考閱讀。希望喜歡。

  以實踐出真知為【一】

  生活中,我們有過許多第一次。第一次做飯,第一次洗衣……第一次對於我們來說總是難忘的,它就像童年這片沙灘上的五彩貝殼,流露出幻彩的光芒……——題記

  今天,我一覺醒來,已是九點四十了,媽媽為了讓我多睡會兒,不忍心叫醒我,便給我留了一張字條。上面寫著:“我中午回不來,自己下包泡麵吃吧!”

  娃哈哈!機會終於來了,我高興地手舞足蹈。這次終於可以見證一下我的“奇蹟”了。

  剛起床,也不餓,心想:什麼時候餓就什麼時候吃吧!順便拿起我最喜歡的《明朝那些事》津津有味地讀了起來。這一讀不要緊,咋一看錶已是下午一點多鐘。這時間怎麼會過得這麼快?這時才突然感覺到肚子裡咕嚕嚕地直叫。我可不想吃泡麵,我想吃“大餐”。

  我“衝鋒陷陣”似的衝進廚房,看著各種各樣的廚具,不禁讓我眼花繚亂。這吃啥呢?家裡啥菜也沒有,就有幾棵蔥。

  有了!乾脆吃雞蛋炒米吧,省事!

  我係上圍裙,冷靜了一下,看如何下手。嗯,應該先把米蒸上,我把米洗了兩遍(記住哦,米不能多洗,一般不要超過三遍,還不能用力搓,不然營養成分就流失了。嘻嘻,這是我從課外書中學到的)

  蒸米已搞定。接著,我把炒鍋用淘米水洗淨,(因為淘米水不僅去汙力強,還不含化學物質,它可勝過洗潔精喲。這一點我也是從課外書中學到的)放到灶臺上,再把蔥洗好,切成小碎末。哈哈,又一次搞定!這時我的心裡一陣歡喜,哼著王心凌《dada》的歌曲,又磕了兩個雞蛋,“譁”的一下倒進炒鍋裡。

  咦?怎麼沒反應??哎喲媽呀,看把我激動的,忘了開火倒油了。可這雞蛋?再倒出來吧。嗨!挫折不斷,失敗難免喲。(自己給自己了一個微笑,安慰自己)

  大約20分鐘左右,一陣香味撲鼻而來,我開啟鍋蓋,迫不及待地嚐了一口,嗯,真香!我將雞蛋和米成功地混合在一起,又撒上少許鹽和星星點點的蔥花,來回翻吵著。

  OK!金黃的雞蛋炒米飯“新鮮出爐”了。我迫不及待地將蛋炒飯往嘴裡送。哇,鮮美的味道在口中瀰漫著,這時的我也不顧自己淑女形象了,狼吞虎嚥一下吃了個精光。

  娃哈哈,娃哈哈,吃著自己做的飯我不禁感慨萬千:這做什麼事呀,都離不開實踐,這一次實踐的成功,是因為每次做飯時我都幫著媽媽打下手。所以,日積月累就把媽媽的手藝學來嘍。

  其時,很多問題本身都不是問題,只要平時善於觀察,勤於實踐,你就會學到很多,對嗎?

  以實踐出真知為話題作文【二】

  從書本上學到的知識畢竟比較膚淺,要想透徹地認識一種事物和明白一個道理,還必須親自去做,親身去體驗,所謂“聽過不如見過,見過不如做過,做過不如做過多”我就有過這樣的經歷。

  記得暑假裡的一天,天氣晴朗陽光明媚。我做在沙發上津津有味的看電視,這時候,媽媽從外面回來了,手裡拿著包餃子的材料,便來到廚房,忙碌起來,經過一番料理後,媽媽就在桌前靈活的包餃子:把適量的肉餡放在餃皮上,用水在邊上沾一圈,再對摺,疊個花邊,三下五除二就包成了一個漂亮的餃子,這時爸爸也從外邊回來了,連忙被媽媽叫過去當苦工,我看爸爸笨手笨腳的,不禁捧腹大笑,包餃子這麼容易的事,爸爸竟然不會,真夠笨的!我想,包餃子這麼的容易,我也來顯顯神手,於是,我揮揮衣袖,洗了洗手,坐到桌前,胸有成竹地拿起一塊餃子皮,用收在餃皮邊上沾了一圈水,再往中間放了一大堆肉餡,再用手一捏,捏了個漂亮的花邊,可是由於放餡太多,餡露了出來,我補完這邊那邊又露出來了,我又補那邊,哎,一個大肚將軍映入眼簾。爸爸媽媽哈哈大笑,我就像一個洩了氣的皮球,這時,媽媽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包餃子最關鍵的.是放餡,放的餡過多,餃子皮就會包不過來,餡就會露出來;放的餡過少,餃子就會小小扁扁的,不太美觀。”還邊說邊示範。聽了媽媽的話,我頓時恍然大悟,我又再次試試,這一次,我照著媽媽的話去做,拿來一塊餃子皮在邊邊上沾了一圈水,再在中間放上了適量的肉餡,再把餃皮對摺,小心翼翼捏了個漂亮的花邊。一個精緻的餃子映入眼簾,我照著這樣的方法包,一個比一個包得更漂亮,不一會兒,大功告成了,望著自己的勞動果實,我心裡比吃了蜜還甜情不自禁地大聲喊起來:“我會包餃子了,我成功了!”

  是啊,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只要我們不斷地去嘗試實踐,就能透徹地認識一個事物和明白一個道理,正所謂實踐出真知!

  作以實踐出真知為話題文【三】

  俗話說:實踐出真知。

  這話一點不錯,一個人知識再豐富,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如果缺少實踐,也只能坐守老底,幹不成大事業。

  我們對於歷史上的長平之戰並不陌生。趙國四十萬大軍被秦全部活埋,堪稱世間悲劇,原因也只是在於用了一個只會紙上談兵的趙括,才讓歷史留下了遺憾的一筆,假使趙王善於用人,用的是廉頗而不是趙括,我想歷史將會改寫。這是血的教訓,我們應時刻銘記在心,時刻警告自己,要善於實踐。

  蘇東坡寫過一篇《日喻》,說的是:一個天生的盲人不知太陽為何物,問有目者。有人告訴他太陽像銅盤,並敲了敲銅盤讓他聽;過幾天,盲人聽到鐘聲,就認為是太陽。又有人告訴分太陽的光芒像蠟燭,並讓他摸了摸蠟燭,過幾天,盲人摸到了竹笛,又以為是太陽。蘇東坡在文章中還說,南方有一種沒人,能長時間潛在水中,只因為他日與水居。得於水道,所以七歲能涉,十歲能遊,十五歲就能沒了。假如北方一名從不識水的勇士來找沒人學沒,沒人給他講得再好,他沒到水裡也只有死路一條。

  魯班被茅草上的小細齒割破手指還發現蝗蟲的大板牙上也排列著許多小細齒。魯班從中得到啟發,心想:如果仿照茅草和蝗蟲的細齒,來做一件邊緣帶有細齒的工具,用它來鋸樹,豈不比斧砍更快、更好嗎?魯班忘記疼痛,轉身下山,做起試驗來。在金屬工匠的幫助下,魯班做了一把帶有許多細齒的鐵條。他將這件工具拿去鋸樹,果然又快又省力。鋸子就這樣發明了。這個故事雖說是傳說,但是,我們從中卻可以得到這樣的啟發:實踐出真知,鑽研出智慧。

  馬伶、李伶是明朝金陵最紅的兩位京劇演員,一次,兩人在東西兩座戲臺上演同一出戏來競技。兩人扮演的都是奸相嚴嵩。結果觀看馬伶演出的觀眾逐漸被李伶卓越的演唱舞技吸引而去。馬伶含羞而退。他連夜出走,投到千里之外的京城,在宰相顧秉謙的門下當了一名差役。因為顧秉謙與嚴嵩都是一樣的奸臣,馬伶悉心伺候,更細心揣摩顧宰相的行為舉止。三年過後,馬伶回到金陵,與李伶相約再行競技。結果李伶的觀眾都成了馬伶的戲迷,他們被馬伶惟妙惟肖、行神兼備的表演所折服。正是馬伶長達三年的實踐活動,為他贏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

  穿過歷史的長河,讓我們回到現在。

  毛澤東用實踐走出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透過實踐人們發現無產階級才是領導人民取得政權的核心力量;透過實踐人們逐漸淘汰了舊的社會工具,使得人類社會不段向前發展。

  古往今來,哪個成才的人沒有經過實踐。愛迪生為了發明電燈泡進行了上千次實驗;法拉第為了得到磁與電之間的關係,不也是一次次實踐得來的嗎?無數的客觀事實證明,實踐出真知,實踐長才幹。只有從實踐中來,又經過實踐檢驗的理論,才是真正的科學知識。實踐離不開正確理論的指導,否則在實踐中就會迷失方向,無所適從。故此,作為二十一世紀的青少年,我們應重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認認真真學習,紮紮實實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