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800字> 我看孔子作文800字範文(通用29篇)

我看孔子作文

我看孔子作文800字範文(通用29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洩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我看孔子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我看孔子作文 篇1

  春秋末期,有一位聖人。他有著"仁"的思想、"儒"學的精華。他的一言一行,更是通向幸福的指標。雖然離我們有2000多年的距離,可是,這個名字我們終生不忘——孔子。

  我心中的孔子有志向。那是一個亂世,亂世就是天子失德、諸侯爭霸、禮壞樂崩、民不聊生的世界,所有讀書人都在尋找一個救國復興的方法;就在這時——孔子誕生了。子曰:"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雖然只是一介平民,他十五歲時立志求學,三十歲時學有所成,他在母親的悉心關愛下,逐漸成長為一個志向遠大、勤奮好學的青年。由此可見,志向對一個人是多麼重要啊!這樣的例子實在是不勝列舉。

  我心中的孔子有才能。他在五十一歲的時候正式出來做官,官職越做越高,做到了"代理總理",幫忙魯定公把國家治理的井井有序,齊國侵佔魯國的幾塊地還給魯國就是孔子的貢獻。司馬遷用八個字形容:"路不拾遺,男女分途。"這樣的管理才能卓越的人,不正是當今社會真正需要的麼?

  我心中的孔子堅韌不拔。孔子晚年周遊列國傳播自我的思想,期望君主能施以仁政,不要戰爭,可是春秋時期,天下大亂,正是各國以大欺小,奪取天下的良機,誰肯採納孔子"不要戰爭的思想"呢?可是孔子他不卑不亢,繼續周遊推薦自我的思想。如果換成咱們中的一個,肯定是早就退縮啦!

  在我眼裡孔子更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家。他推行的教育政策"有教無類",讓平民也能上得起學,促進了社會的發展;他提出教育在社會發展和個體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強調要重視教育;正是因為孔子的思想,獨創私學,創立了儒家學派,有了之後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才有了今日我們能在學校裡開心的生活!

  一本《論語》道不盡孔子對我們的教誨,孔子帶給我們的還有很多很多,不管是過去、此刻、還是將來,孔子這一偉大的形象都會永恆不變地烙在我的心上。

  我看孔子作文 篇2

  從古至今,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以及西方的哲學家都層出不窮。但在眾多的聖傑之中,最令我敬佩的依然是我們的東方聖人:孔子。

  孔子是春秋時代人,名丘,自仲尼,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號稱弟子三千。關於他的故事可太多太多!所以我們今日就來談一談:我心中的孔子!

  首先,我認為他是一個不恥下問、終身求索的人。我們明白孔子有很多的導師。大到道家創始人,小到故事中的兩個六歲小孩。這樣鮮活的例子自然說明了孔子的謙虛、和刻苦好學!可是這還不夠深刻,因為孔子還是一個終身好學,終身求索的人。孔子說:“五十有無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從十五歲到七十歲,孔子一共活了七十三歲,讓我們來算一算,孔子一生中百分之八十都在學習!“活到老學到老”。這句話在孔子身上得到了完美的體現!

  第二,我認為孔子是一個人、禮、國家,把生死置之度外的人。孔子從四十多歲開始講學,一生弘揚仁義禮智信。以禮治國。為了國家、他能夠“毀三都”、為了國家,他能夠親自領兵。可是魯國的君上卻為了自我的利益,而將孔子趕出魯國,可是,孔子並未放棄,在和弟子漂泊的十九年中,他仍然沒有放棄,走到哪講到哪。有幾次差點丟掉性命,但他已然宣揚仁、義、禮、智、信。也許真正的大無畏,不僅僅是在戰鬥中“不怕死”的烈士,更是為了教育不畏懼一切困難的教師們!

  第三,我認為孔子還是一個很有戰略思想的人。2009年的時候有一部電影很火,叫做《孔子》,其中有一個片段,是這樣的:齊想借用會盟來刺殺魯國君上,以為孔子早就料到這一招,出動了五百乘兵車,但在實施過程中卻出現了問題,兵車並未出動。可是,孔子早有準備,會盟開始,齊國動用五百乘戰車,而魯國竟然也有五百乘戰車。齊國見此情形,只好收兵。講到這,有朋友會問了,魯國的戰車是從哪來的呢?哈哈!五百乘戰車子虛烏有因為他們站的高,下頭的情景看不大清楚,所以孔子便集中了一百乘牛車,後面拉上掃把,一跑起來、煙霧瀰漫。這樣便構成了“五百乘戰車”的壯觀景象!孔子的戰略就是這樣:兵以正和,以奇勝!

  這就是我心中的孔子,這也就是孔子。愛人、愛己。正像它的先師子產大夫說的那樣:“苟利國家生死以之,士不能夠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孔子不愧為真君子!他的弟子遍天下,也把仁、義、禮、智、信,傳遍了天下!

  我心中的孔子:東方聖賢!

  我看孔子作文 篇3

  從古至今,東西方都有層出不窮的思想家,教育家。但在許多教育家中,令我心生敬佩的是東方聖人——孔子。

  孔子是春秋時代人,名丘,字仲尼。是我國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有三千多弟子,72人成才。今日,我想和大家一齊看一看我心中的孔夫子。

  我覺得孔子是一位富有智慧的人,應對他高深的學問,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試想這是怎樣的一種學問能讓這位孔子最欣賞,最器重的學生髮出如此深刻的感嘆。當然,孔子作為一位教師,他的智慧也體現他的教育中,"信相近,習相遠"原先2500年前的孔子早已提出了後天學習的重要性,縱然孔子是是誨人不倦的,但這一份"不倦"卻是建立在一個學生對學問痴心向往卻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誠然,細想一下,如果一個學生他自身就不想學,那麼硬逼著他又能有什麼大的效果呢?都說言教重於身教,孔子用它自身良好的品行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學生,在觀看《孔子》這部影片的時候,我們都能注意到一個細節:每次孔子面見君上,他都要在殿外行一個大禮,這時一旁的太監就會告訴他那是周禮,此刻不需要了,但孔子照做不誤……就是這樣一位極力推行周禮的"固執"的教師教育出了一批批懂禮知禮守禮的學生。

  這位慈祥的老人,不僅僅告訴他的學生以及他身後千千萬萬的華夏兒女,學習知識的目的,同時也交給了世人學習的方法。大的方面能夠治國經世,小的方面能夠淨口修身,他教化世人用"義"和"禮"來闡述"仁"的思想,用"智"和"信"來傳播"仁"的觀念。學習方法上要"溫故知新",要"舉一反三",在細微處體現出偉人不朽的智慧光輝!

  不朽的思想總是與時俱進,孔子,這位為教育的實施,為正氣的傳播,為治國方略的發展而努力奮鬥的偉大先哲,他的思想在21世紀的今日依然煥發著耀眼的光芒,被新時代賦予了新的含義。

  這,就是我心目中的孔子。

  我看孔子作文 篇4

  茫茫時空迴轉,2021年在夢的逆流下,回到公元前的戰國時期,亦是孔孟之道繁盛的諸子百家齊爭鳴時期。

  在那世外桃源之地,一位仙風道骨,白髮蒼蒼的老人正在拈鬚打坐,語重心長的說著什麼。老人對面有上千餘人身著素淨,通身清一色白色。在全神貫注的說著什麼。老人手持一冊古書,指著一個學徒問:“由,誨汝,知之乎?”那人應聲道:“尊師,吾知乎。”老人閉著眼繼續說道:“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牢記尊師教誨。”那人起身鞠了一躬。這,不是孔聖人嗎?

  “來著何人,此地怎是你撒野之地?”一個人大叫,我一驚,嚇得連忙後退三步。“不得無禮!”老人語氣平緩,但卻嚴肅萬分。“汝是……為何來此地?”我見孔夫子說話了,連身說:“吾是二千年後的人,如今卻置身此處,堪奇。欲請教夫子,請問夫子願否。”老夫子大笑:“哈哈,吾非大慧之才矣。請問。”聽到夫子願回答我,我也放下心來。“敢問夫子,何為樂?”“樂?學而實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夫子的智慧高深莫測,讓人不禁感嘆。“那,何為省?”省?吾日三省吾省,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老人一語語驚四座,弟子們不禁大吃一驚。突然在前方打坐的人站起來,問我:“敢問汝,貧而無諂,富而不驕,何如?”我聽了。有些發怔,又突發奇想,“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夫子與我異口同聲。“莫非汝與吾心有靈犀?”夫子大驚。“不敢,不敢,吾學士粗淺,不如夫子,何能與夫子心有靈犀。”說完,我繼續問:“夫子,何能與朋友交。”“與朋友交,言而有信。”夫子應答自如。兩眉彎成一牙新月。“夫子,汝乃大智,吾不敢比,敢問夫子,何能超越夫子?”汝何意?“夫子笑著問。”“何能知過於夫子,到達才高八斗之境?”“汝乃大智之人也!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而後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繼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夫子口若懸河,如滔滔江水,哲理也生動,形象為三千弟子驚歎不已。

  告別夫子,又回到了現實,見桌上放著那本開啟的書《論語》……

  我看孔子作文 篇5

  孔子,春秋戰國時期之文人,其作《論語》流芳百世,流傳至今,幾乎無人不知,無鬼不曉。

  《論語》,封面精緻,外殼鵝黃,厚厚的,正上方用宋體寫著“論語”二字,下面寫著“孔子的智慧”幾個字,並配有一幅山水畫,讓人一眼就喜歡上了這本書。翻開書頁,一股油墨香味撲鼻而來,啊!這本書我已經心儀很久了,還是媽媽特意從書店買來的呢!

  這本書中字字珠璣,其中我認為最精闢的是:“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兩句話。

  第一句話的意思是:孔子說:“時常溫習學過的知識,這難道不快樂嗎?有朋友從遠方來做客,這難道不開心嗎?別人不知道我有學問,而我不介意因為學習是為了自己,這難道不是一個君子嗎?”這告訴了我們:常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做任何事就可以得心應手。如果別人對你有誤會時,不要生氣或難過,只要你做的是對的,別人終究會明白的。

  第二句話的意思是:孔子說:“三個人一起行走,除了我之外的兩個人,一定都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我選擇他們的優點來學習,如果是缺點的話,就把它當成一面鏡子,看看自己有沒有一樣的缺點,如果有就要立刻改過來。”告訴了我們:朋友或同學當中,每個人都有優缺點,重要的是,我們能不能學習別人的長處和改正自己的缺點。這兩句話寫得真好,我們大家也要好好讀讀哦!

  《論語》,孔子智慧之精華,他告訴了我們怎樣做人,怎樣處事。做人,就應該要不能只修飾外貌,更重要的是內心的修養;做人,就應該要對所有的人都要以愛心對待,也要多親近有仁德的人;做人,就應該要假若發現了自己的任何缺點和過失,必須得勇於改過,不能故意不改,並裝作沒發現;孔子,春秋戰國時期之文人,其作《論語》流芳百世,流傳至今,幾乎無人不知,無鬼不曉。

  《論語》,孔子,傳頌千秋萬代……

  我看孔子作文 篇6

  他要走了,讓世人忘記他吧!

  曾經,他是個身長八尺的年輕人。他擅長射箭,也好於此。把黑布纏在手上,取一支羽箭,弓弦緊繃,銳利的目光盯在箭靶上。“嗖”,箭就紮在靶心上。他還好仁與禮,在他的心中,有這樣一個大同世界——老人有所依靠,年輕人有施展才能的地方,幼兒有人扶養,即使是孤,寡,病,殘也能得到很好的照顧。若能實現,該有多好。

  眼下,正值耕作時節。他拉著車走在長堤上。楊柳似少女,在微風中輕輕起舞,蝴蝶追尋著花香的影跡。春風撩起他的鬢髮,好生俊氣。他四處張望,看看這片土地。百姓的額頭上冒著汗,鋤頭翻出新的泥土,播下希望的種子。集天地之靈氣,享日月之精華。可是他的希望又在哪呢?

  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二小天下。泰山山頂直衝雲霄,在他的腳下,是巍峨的泰山,還有無盡的雲海。陽光燦爛奪目,漫漫的雲海上架起座座彩橋。他如此的渺小,這,就是“大”呀!沒有禮的雅,而是害怕。他那麼的渺小,山這麼的大。山頂的風就像一支軍隊,幾次衝殺給他留下的只有孤獨,別無其他。

  他下了山,沿著山路走下去,走得更加崎嶇。

  他坐在馬車上,他身邊的一行人都老了。額角的鬢髮已經斑白,眼角有了陰翳,衣服已佈滿了補丁。他們走得很慢,走得沉重。在這之前,顏回死了,子路也死了,他們帶走了回憶,給人留下孤獨相伴。當雪花落在他的頭髮上,他的肩上,他的粗麻大衣上,好冷啊!他想起了家,家裡還有他的妻子,他的孩子。他們圍坐在火爐旁,在講什麼呢?他們冷嗎?這是可千萬不要出去呀!會凍著的。

  終於,在這麼一個夕陽下,他莊嚴地跪在地上,任由這風沙的拍打。叩首,叩首,再叩首。這是魯國的風,這是魯國的沙。他回來了,他終於要見到他的妻子和孩子了,他們已經分開那麼久了。

  後來,在楊柳樹下。髮鬚皆白的他靜靜地坐在那裡,緩緩地翻閱手中的竹簡。旁邊的房子裡,是他的一行弟子們,他們正在整理文獻,而另一邊,是學子們的誦讀之聲,“仁以為己任,不以重乎……”

  看著這些,他說。這路,讓後人去走吧!

  我看孔子作文 篇7

  你的熊熊烈火照亮著中國的文學旅程;你的精神的昇華牽動著每個人的琴絃;沒有馳騁沙場的你是英雄者心中的膜拜。

  掀開你的頭巾,我才知道“為政以德”之道;

  關注你的舉措,我才明白“克己復禮”之禮;

  開啟你的心扉,我才感受到“仁者愛人”之理。

  一行淡淡的墨跡“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你繼承了周代以來關於德和德治思想的文化傳統,提出了“為政以德”的主張,構建了以“愛民”“富民”“教民”“安民”“舉賢”“正政”“善政”為主要內容的“德政”思想理論體系。以德服人是中國傳統政治的核心,你說的“為政”實在是一種教化之學——教育與感化,德治思想發揮了積極的指導作用,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借鑑意義。

  你彷彿聖人一般,從天而降,衣袖輕拂,“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你認為父母至死,子女應當守喪三年以表孝意,而你的弟子卻反駁道,守喪一年即可,只要心中有孝就可以了。孝弟這個東西,大概就是仁道的根本吧!看待你所說的“孝”“悌”的觀念,“孝”大可以治國,平天下,小可以修身,齊家。它是傳統家教的核心。這種“孝”強調“父為子綱”,實際上應當一分為二的看,既要肯定“孝”的合理性,又要與實際相結合,對父母不能盲從,對父母的不當之處,也可以勸諫,更應注重精神上的“孝”。至於“悌”,你是指善事兄長,聽從兄長,辨證地看,不能一味地盲從,不辯是非地接受順從。這就是復禮,除了禮,還要克己,就是透過人們的道德修養自覺地遵守禮的規定。

  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自己想站得住,於是也使別人站得住,自己想行得通,於是也使別人行的通。這不就是你所謂的“仁者愛人”嗎?在你的倫理思想中,“仁”是最高的道德原則,“仁”的首要內容是“愛人”。一次,馬廄失火,你得悉,立即從朝廷回來,“曰:‘傷人乎?’不問馬。”你的這一舉動,受到國內外學術界的高度評價,認為這是重視“人的價值”的驚世之言,是世界思想史上最早的人道主義思想之一。

  走進了你,我瞭解了諸多,你不僅是英雄者心中的膜拜,也是我效仿的榜樣!

  我看孔子作文 篇8

  我在自己書房裡看著一本厚厚的論語,看著看著,為看得非常起勁,感覺就像孔子就在我的旁邊,對我講著一些令人深刻的大道理。就這樣,為沉迷在論語這本書裡,漸漸的,夢境開始了。

  我無緣無故來到了一所簡陋的房子裡,突然,我看到了許許多多穿著書生的衣服,還有許多的書生拿著一本厚厚的書,正在搖頭晃腦,念著書中的話。還有的坐在椅子上,寫著一些字。有的互相交談,互相學習著道理,最令我驚奇的是,額竟然看到了歷史上中所描繪的一個偉大的人物——孔子。為正看見他在教導自己的學生,看到他博大精深的樣子,為整個人都充滿了好奇和激動。

  為小心翼翼的走向他,直到看清孔子的面孔,他長著一算大眼睛,臉上佈滿了皺紋,嘴邊上下還有長長的白色鬍子。他坐在石頭上,突然看到了我。孔子有幾千名學生啊!為頓時佩服孔子了。他看著我,為不由得緊張起來,朝他走了過去。當為過去的時候,便聽他說道:“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聽了他的話,為的臉一紅,為一直都想請教一下孔子的,沒想到今天可以實現願望了。

  “孔子先生,您能教我一些學習的方法嗎?”我走在他的前邊,和古代人的坐姿一樣,耐心的聽著他的話。他告訴我說:“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我們要對學習充滿了喜愛,這樣學習才能有所進步。”接著,為又聽他說道:“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不僅僅要思考,還要學習,學習的時候也要思考,這樣才能學好。同時,學過的知識還要牢牢的再記住一遍,方能深記於頭腦之中!”聽了孔子說的話,頓時讓我的思路清晰了,原來學習是要這樣的!

  之後,為還向孔子問了很多問題,我們也聊得非常盡興,他告訴我,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聽了孔子的話,便知道要多多觀察身邊的人,總有一個人的有點是值得我去學習的。我和孔子聊了很久,直到聊到了晚上。之後,我便睡著了,醒來之後,為才發現自己正在書桌上趴著。原來我睡著了啊!

  不過我挺享受的,竟然在夢中拜訪了孔子,還從他的身上學會了許許多多的道理,而且都是對我的學習有幫助的。知道了孔子對我說的話,以後在學習上,我便可以努力又有準確的方法學習了!

  我看孔子作文 篇9

  人人接觸詩,同頭詩、繞頭詩、數迷詩、拆字詩等。我們天天讀詩,背詩,我們讀《詩經》,我們讀《論語》《大學》。

  小時候,我們背誦《詠柳》,幼兒園時,我們背《靜夜思》、背《春曉》。小學一到三年級時,我們背三字經、弟子規、百家姓。而四到六年級,我們開始接觸古詩75首,《論語》。

  孔子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孔子又說:“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孔子認為,學而第一,你沒有學而,你便做不成大事。正如孔子所講——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則其善者而從之,不善者改之。這句話體現出孔子自覺修養,虛心好學的精神。無論什麼人,他身上定有一些優良的品質,我們要去學習他的好的品質,從而改進自己的缺點。反省自己的短處,見人不善就引以為戒,是自覺修養的精神。見人之善就學,是虛心好學的精神。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這句話出自《論語·述而》,是自古以來人們所熟知的一句名言。許多人常常將此寫成條幅懸於室中,以激勵自己。孔子認為,君子心胸寬廣,有過人的肚量,而小人則小肚雞腸,斤斤計較。我們做人要和君子一般坦蕩蕩,和君子一般心胸寬廣。

  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出自《論語·子罕》,軍隊中的將領是可以改變的,但是,男子漢的心志是不可能改變的。長平之戰時,廉頗堅守不出,秦王派人去離間趙王和廉頗,趙王中計,派趙括代替廉頗,導致大敗。這是三軍可奪帥也。嚴顏寧死不屈,說:“但有斷頭將軍,無有降將軍。”這是匹夫不可奪志也。

  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這句話是孔子的一句名言。形容時間如流水一般飛逝,所以,我們要珍惜時間。孔子他一定從蒼蒼蘆中走過,縱目萬里霜天,他看見水中的“伊人”,他看見了蒼寂中的一縷情意,於是他吟詠:“薕葭蒼蒼,白鷺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孔子是聖人,他和現代的哲學家們不同,哲學家們不再去鄉村,去鄉居,而是坐在舒服的沙發上,喝著貓屎咖啡,他們不再深有體會,而是無端空想。也許,孔子便是這樣成為那百分之一的聖人的吧。

  我看孔子作文 篇10

  冬天將盡未盡,我走近孔子。

  當車窗外向後跑走的建築有春秋戰國時的味道,當小小的黃包車上都印著“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字眼時,我微笑,我走近孔子,我對他的解將不只是歷史課本上幾行枯燥的文字。

  走近孔子,我走進孔廟。自漢至清,代代皇帝都來祭拜他,為他“為政以德”的告誡,為他“苛政猛於虎也!”的感嘆。唐宋元明清,數座不同時代的牌坊巍然而立,將我們從現代引到古代。錚琮古琴,千年古柏,我們走進孔子“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的心境。各代皇帝在此立的碑,文革時盡被銷燬,只完整地保留兩塊。有人遺憾,有人咒罵,但他們毀掉的只是千年來壓在孔子身上的一些無謂的讚美和所謂“榮譽”,孔子周遊列國,一生未被認可,又怎麼會在乎這些?我想,孔子留給我們的是思想,是境界,而並非這些後人所刻的大石板。孔廟,原是孔子生前所居住的三間茅草屋的所在地,現在被各代君主所建地如此規模龐大,他去世後沒幾十年就開始年年有皇帝來祭拜,他的待遇甚至比皇帝還高。但想孔子一生清貧,周遊列國無數次被拒之門外,他的“仁”,他的“一介草民的思想”卻在他死後被發現,被無限度的昇華。

  走近孔子,我走進孔府,這是孔子後代的居所。看著偌大的宅院,聽著孔子後代所享受的待遇和種種官銜,我思考,孔子留給後代的恐怕並不是他的思想和境界,只是待遇,只是享受。真正理解孔子思想的,世間能有幾人?半部《論語》便可治天下,對於孔子,我們永遠只能知其皮毛。然而孔子的思想已經名揚海外,多少發達國家一直沿用孔子的思想,多少金髮碧眼的外國人懷著虔誠的心來祭孔。作為中國人,我們為孔子而驕傲。多麼想在杏壇下,在桃李旁,席地而坐,聽孔子講學,講著一本又一本厚重的竹簡,講著他對世間的理解和夢想中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禮”的社會。

  至此驚覺自己文筆的枯竭,對於孔子,我讀不懂,讀不完,自然也無法詮釋。我無法走進孔子,我只得走近孔子。

  一本《論語》,一杯苦茗,不需于丹,也無需跋涉,便走近孔子。

  我看孔子作文 篇11

  我心中的孔子,不是神也不是那些流芳百世的文字或者膜拜的木牌,反而是一個靜靜聆聽人的內心與漠漠觀察世界的智慧老人。說是老人,那是從我這個兩千年後的人類眼裡追溯回去的結果,不管從哪方面,他都足以教我、育我去領略我們這個民族的文化與根。

  說到孔子的智慧,我想首先是他學識上的淵博,面對他高深的學問,顏淵曾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試想,這是怎樣的一種學問能讓這位孔子最欣賞,最器重的學生髮出如此深刻的感嘆。當然,孔子作為一位老師,他的智慧也體現在他的教育之中,"性相近也,習相遠也。"原來2500年前的孔子早已指出了後天學習的重要性,縱然孔子是誨人不倦的,但這一份"不倦"卻是建立在一個學生對學問痴心向往卻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誠然,細想一下,如果一個學生他自身就不想學,那麼硬逼著他又能有什麼大的效果呢?都說言教重於身教,孔子用它自身良好的品行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學生。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處於那樣的亂世,孔夫子以笑面對,樂觀地在思考中漂泊。因此不會在銅鏡前流連,不會看到頭上的銀絲,不會在意何時離去,智慧的光輝洗去了一切,生活因知識而富足。並非什麼也沒有,而是什麼都知足。

  "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一個人要達到完美的人格修養,智、仁、勇,缺一不可。人無完人,只能說夫子在某一個角度,是一個完人。輝煌的文化遺產,傳承千年,教育後人,這個過程是艱辛而具有意義的,它的價值體現在:就像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樣的知識每個人的見解都不盡相同,卻無一是不受益的。夫子的智慧不僅絢爛,並且源遠流長。

  孔子,這位為教育的實施,為正氣的傳播,為治國方略的發展而努力奮鬥的偉大先哲,他的思想在21世紀的今天依然煥發著耀眼的光芒,被新時代賦予了新的含義。

  這,就是我心目中的孔子。

  我看孔子作文 篇12

  題記:1988年,75位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在巴黎發表聯合宣言,呼籲全世界“21世紀人類要生存,就必須汲取兩千年前孔子的智慧。”

  從小就知道孔子,是個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論語》更是必知的常識,必背的經典。

  隨著漸漸長大,對孔子的瞭解也越來越加深。他被譽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千古聖人”,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後世並尊稱他為“至聖”(聖人之中的聖人)、“萬世師表”。我心中的孔子被加予了一個有一個榮譽的桂冠,孔子似乎離我越來越遠了。

  直到我真正定下心來去讀《論語》,去關注孔子所言,去理解孔子所言之意。

  從“富與貴,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中,我讀懂了孔子的安貧樂道。

  從“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躬自厚而薄責於人”中我讀懂了孔子的做人準則。

  從“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中我讀懂了孔子的謙遜、好學,也是他學術上大成的原因。

  孔子的形象在我腦海中越來越鮮明。那一位大學者似乎正撫著他長長的鬍子,帶著他傳世的經典之作,吟著他常說的那幾句話從遠處緩緩走近。

  在北京第29屆奧運會開幕式上2008名演員擊缶而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在古琴聲中,身穿古袍、手持竹簡的孔門弟子,齊聲誦讀《論語》,“四海之內,皆兄弟也”、“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禮之用,和為貴”等儒家經典名句;887塊活字印刷字盤變換出3種不同字型的“和”字,表達了“和而不同”、“和為貴”的中華人文理念。自此這位文化聖人的思想有一次震驚世界,風靡全球。孔子的形象也將在每個人腦海中鮮明。

  美國詩人、哲學家愛默生認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榮”。

  孔子62歲時,曾這樣形容自己:“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我想孔子這一道中國文化、世界文化的獨特風景線永遠不會老去,不會消逝。

  我看孔子作文 篇13

  孔子是一個在教育和思想方面有重大作為的大聖人,留下的儒家學說給了後人帶來很大的影響,我也讀過孔子的一些言論,的確是可令人從中領悟到不少深刻的道理。

  在課上,老師讓我們討論一個對於有人說孔子是中國之幸也有人說孔子是中國之不幸的看法。我們當然知道孔子是中國之幸,他為中國的教育思想上作出了巨大貢獻。

  孔子大膽地打破了陳規,創辦私學,主張了“有教無類”,不論貧富貴賤,都樂意收為學生。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只要你有去學習的意願,即使學費只是一串乾肉也可以。這體現了孔子誨人不倦的精神。而且孔子在生活也十分節儉,他曾誇讚過顏回可以樂在於“一簞食,一瓢水,在陋巷”的生活中。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這種精神讓我十分震撼,可以拋棄物質上的追求而沉浸於學習的樂趣中,是多麼崇高的一種境界呀!

  但對於孔子是中國之不幸的說法,卻大都不知。老師給出了答案,孔子之所以被看做是中國之不幸的說法,是因為中國曆代統治者把他的思想學說變成束縛人民思想的工具。可我依然對老師話的理解,朦朦朧朧……

  我帶著這個疑問思考了好幾天,但仍舊弄不明白;查資料我也試過,但沒有頭緒從哪一方面開始查詢。但是很巧合也很幸運,學校的歷史課上講了漢武帝推行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提高了儒家學派的地位,併成為歷代王朝的統治思想。這句“併成為歷代王朝的統治思想”的話,讓我突然想到了這與利用儒家學說的言論也許有關,便下課就去對老師提出了自己心中的疑問,老師告訴我漢武帝其實是利用了孔子“大一統”的思想,的確是為了用思想上的統一去維持政治上的統一,對很多不同政見的人士的進行鎮壓。我此時此刻心中泛起波瀾,再偉大神聖的東西,甚至是孔聖人的思想,在歷代王朝的統治者手中也會變成鎮壓人民的沉重枷鎖!

  不過這些對孔子的說法並沒有動搖他在我心中的地位,不論他的學說被用於教誨後人還是思想政治統一,他都是一位聖人,他是中國歷史文化發揚光大的一位代表,使現在的我們學會了“仁”和“禮”的中華美德。

  我看孔子作文 篇14

  孔子,名丘,字仲尼,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論語裡記錄的孔夫子的"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等經典語錄,相信大家每個人都耳熟能詳。

  他的教育方式是每個人支援和一直在學習的。孔子在教學方法上要求老師"有教無類"的教育觀,"因材施教"、"啟發式""注重請教"的教育和學習方法,至今適合所用人去使用。他教育學生要有老老實實的學習態度,要謙虛好學、時常複習學過的知識,以便"溫故而知新"、新知識引申拓寬、深入,"舉一而反三"。

  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禮"和"仁"。孔子的仁說,體現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禮說,則體現了禮制精神。孔子的這種人道主義和秩序精神是中國古代社會政治思想的精華,也是現在人們所崇尚的。在治國的方略上,他主張"為政以德",用道德和禮教來治理國家是最高尚的治國之道。

  正因為有了孔子的儒家思想,才有了現在中國人的高素質,讓我們知道了學習應該實事求是,"知之為知之"絕不能不懂裝懂,還應該"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我們還要適當的去溫習舊的知識,所謂"溫故而知新",知道了"誦《詩》讀《書》,與古人居;讀《書》誦《詩》,與古人謀。"這只是論語中的一部分,卻讓我們懂得了如此之多,可見孔子對我們的思想和教育的影響力之大。

  孔子的每一個言行舉止都值得我們去探究琢磨和學習,他的話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值得我們每個人去學習。由此可見,中國五千年古老文化博大精深。

  孔夫子,我們雖然沒有見過他,但他帶給我們每個的深刻道理就以足以證明他的影響力。我們對孔夫子最好的回報就是深刻學習他的教育方式和思想,並把他的教育和思想傳承給後代。

  我看孔子作文 篇15

  孔子出生於春秋末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不恥下問的孔子。

  孔子曾先後請教過老子、郯子等人。有一次,孔子去廟裡燒香,不懂得那裡的規矩,就虛心地請教他人。這時,一個人看見孔子在問別人問題,就挪揄他:“難道孔聖人也有不懂得的問題,需要請教別人,這多麼失禮啊。”孔子卻說:“虛心請教、不恥下問,這才是真正的禮。”那個人聽了,啞口無言。

  從這件事情上,我們能夠看出孔子不恥下問,能夠虛心向他人請教。孔子當時已經十分出名,他的地位不可為不高,如果他十分驕傲,可能就不會請教他人。但是,他沒有那樣做,而是在遇到不懂的問題時虛心請教他人,而不像現在的一些人,自認為博學多才,不懂得問題從來不去請教他人。在這點上,我們都應該好好向孔子學習,在學習上、生活中遇到不懂得問題要不恥下問,直到弄明白為止。這樣才能從各方面提高自己。

  膽識過人的孔子

  孔子曾經做過魯國的宰相,在這期間,齊國的國君率領大軍前來攻打魯國。見到魯國被圍,孔子不懼危險,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用禮勸退了齊國大軍,保全了魯國。

  看完了這個故事,我十分佩服孔子的膽識。在當時那種情況,孔子隨時都有可能性命不保。可他並沒有為自己著想,而是挺身而出,儘自己的最大能力,保全魯國那些平民百姓。我要學習孔子這種精神,關鍵時刻敢於挺身而出。

  讀書用功的孔子

  孔子在晚年時期,經常讀《周易》這本書。他讀的很認真,總是一個字一個字的琢磨,思考其中的意思,而不是一翻而過。就算是這麼認真的讀書,他還要把書再讀許多遍,並說自己還沒有完全領會書中的意思。

  讀完後我不禁一陣感嘆,這才叫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哪像我,平時讀書的時候經常一掃而過。遇到我喜歡的內容,就慢一點讀;而我不喜歡的,就直接“忽略不計”。就是這樣讀書,我還自詡“認真”。我和孔子比起來,差距真是太大了,我真應該像孔子學習,認認真真讀書,踏踏實實做讀書筆記,把書讀透、讀懂。

  這就是孔子,一個不恥下問、膽識過人、讀書認真的孔子!

  我看孔子作文 篇16

  “看!到了,這就是孔子的家!”子路興沖沖地領著我走到門前,“請稍候,我去給老師通稟一聲!”

  子路是我最好的朋友,他性格直爽,為人正直,每當我遇到困難時,他總是及時伸出援手。最近,我發現他各個方面能力都提升很快,越來越像一個“君子”了,我百思不得其解,忍不住問他,他嘿嘿一笑,“我拜了老師了!”

  今天,我拜託他帶我去見他的老師——孔丘孔仲尼先生,準備也拜孔子為師,學習儒家文化。

  我站在門前等著子路的迴音,少時,子路跑出來,“老師正在給弟子們上課,走吧,我們進去聽老師講課吧!”

  我的心怦怦直跳,這個老師是個怎樣的人呢?老師會收下我這個弟子嗎?子路卻自信滿滿,興高采烈地帶領我走進房間。我一眼就看見了孔子,不禁眉頭一皺,“老師可真醜啊!”我心裡暗自說道,子路卻是毫不在意的模樣,拉著我找地方坐下,我只好認真聽課。老師一直圍繞著“仁、義、禮、智、信”展開了論述,慢慢的,老師的博學多才,不凡的談吐吸引了我,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啊”!

  “老師,有一個仁德的人,如果告訴他‘井裡掉下去一個仁人’,他會跟著跳下去嗎?”一個弟子站起來問道。聽到這個問題,我真想笑,可教室裡安靜極了,連子路也是一臉的嚴肅,我伸伸脖子,把笑憋了回去,只見老師點了點頭,“為什麼這麼做呢?君子可以到井邊去設法救人,但不可自己也陷入井中,可以受騙前往,但不可被迷惑而失去理智跳進井中。”老師正色說道。我在心中暗暗欽佩老師的博學。

  “老師,如果一個人能對民眾廣施恩惠,賙濟民眾,這樣可以說是仁嗎?”又有弟子問道,真是個好問題啊!連老師也停頓了片刻,微笑著說:“這樣做豈止是仁啊!一定是聖德了!恐怕堯、舜也會覺得難以做到吧!那仁者啊,不僅自己想立身於世,也要使別人立身,自己想做事通達,也要使別人通達,能從眼前的實際情況這樣去做,可以說是實行仁道的途徑了。”

  我也迫不及待地想問老師一個問題,“老師,您好!”我的話剛說完,一陣悅耳的鬧鈴聲把我從夢中拉回到現實,我悵然若失,不禁在心中暗暗祈禱,希望今夜孔子再次來到我的夢中,我再訪一次孔子,再拜一次老師!

  我看孔子作文 篇17

  歷史長河淵源深遠,那傳承的千古的精神彷彿是長河中的鵝卵石,在時光聖水的洗禮下越發深邃越加完美。時光可能會帶走一些東西,但有些東西只會在它的磨礪下越發越閃耀。

  學無止境!

  學習沒有盡頭,一直學習才是真理。"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孔子的這番言語寫出了孔子對"學無止境"的看法,孔子一生都在求知,從未停息,人生的每一階段都有自己的人生目標和與發展方向,只有完成了人生目標。才能領悟這一階段的精華。以開啟下一階段的學習,學習沒有界限與年齡的限制,只有領悟"學無止境"這個境界的人,才能夠體會人生的充實與美滿!

  虛心好學,學思結合

  孔子好學是人人皆知,但很少有人能領悟精華,要想學識淵博,必須要虛心請教,自我努力,孔子向各種人請教,大則大哲學家老子,小則六七歲的孩童,它不分地位貧賤,只要別人比他懂得多,他就虛心請教,"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虛心拜師,擇善從之,不善改之的精神超越了時空的禁制,古今中外,仍然先進。學習的方法,至關重要"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和思考是相結合的,如果缺少任何一方,則學習就沒有效果,只是一具空殼,沒有靈魂,學思結合是重要的學習方法,值得我們去學習。

  寬容待人

  孔子的品行與學問並重,孔子與人主要學習兩類,一種是學問,一種是品行,孔子教學生有一個原則,就是教人知識前必須要讓他學會做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告訴我們對待事物要寬容理解,學會換位思考,這種思想在當今的社會非常重要,孔子的思想在哪裡都是通用的。常言道:"半部《論語》治天下"可見論是孔子思想重要性和必要性。

  再見孔夫子,那滄桑的歲月感被厚重的親切感取而代之。那先進的思想千古傳承。

  我看孔子作文 篇18

  陶醉在古文的世界中,領略古代語言的魅力;遨遊在知識的海洋裡,體會聖人思想的開明。透過這單元的學習。我在領略到古漢語魅力的同時,也對孔子這位大哲學家有了更深一步的瞭解。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中國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和教育家,是中華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享年七十三歲。儒學思想滲入中國人的生活文化領域中,同時還影響了世界上其他地區的一大部分人近兩千年。如今,記錄了孔子與其弟子言行的著作《論語》已經成為中國人在生活學習修身方面的不朽經典。

  我認為孔子是一個好學的人。他三歲喪父隨母親顏徵在移居闕里,並授其教。少時家境貧寒,十五歲立志於學。長大後,常學無師,誰有學問,有長與他的地方他都會虛心請教,特別好學。在三十歲時就已經博學多才,成為當時較有名氣的一位學者。

  其次,他是一個見多識廣,知識淵博的人。他的許多格言警句都是具有極強的正確的先進道理的觀點。這些道理,在我們現代還依然沿用,常被用來做我們的座右銘。由此可見,孔子關於學習與教育理念的先進性。

  孔子對於人生的道理領悟的太深刻了,我想,這與他的一生坎坷經歷有關。意志在少年時期得到磨練,從此勤奮好學,才成為了一代儒學宗師。

  再者,他是一個懂得教育的人。他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對待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他生平教過三千多弟子,最著名的有子鹿、子夏、子貢、子有、子我等七十二人。他們都對推動我國文化發展和發展入學思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見孔子是一個大教育家,學而不倦,誨人不厭。他對弟子們的悉心教導,讓我很敬佩。孔子死後,弟子們以對父親之禮對待孔子,為其服喪三年。子貢在孔子的墳前蓋了一間小屋,為孔子守墳了六年。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教育家,在他死後得到了弟子們的衷心尊敬。

  我從孔子身上也學到了很多,我也會像他一樣,像他所說的名言一樣,成為一個品德高尚,無愧於心的人。

  我看孔子作文 篇19

  孔子,一個眾所周知的名字,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大家都明白孔子有“七露”,眼露、鼻露、耳露、齒露,雖然不那麼英俊,但這絲毫不影響孔子在我心中的地位。我心目中的孔子是一個偉大的聖人。經過《論語》的記載,能夠看到一個真實鮮活的孔子,看到他的豁達、風趣、進取、率性、無私,看到一個真性情的不朽的孔子。

  孔子的大部分時間都在教學,可謂是真正的桃李滿天下。在教育目的和教育物件上,孔子主張“以德為教”。他認為德治具有感化力,能夠影響人們的心靈,人才必須經過教育培養。他最早討論了人性問題,認為人的天賦素質是相似的,個性差異是後天造成的。所以主張“有教無類”。這是一個故事:子路以往問孔子:“聽說一個主張很好,是不是應當立刻實行?”孔子說:“還有比你更有經驗、有閱歷的父兄呢,你應當先向他們請教請教再說,哪裡能立刻就做呢?”可是冉有也同樣問過孔子:“聽說一個主張很好,是不是應當立刻實行呢?”孔子卻答道:“當然應當立刻實行。”公西華看見同樣問題而答覆不一樣,想不通,便去問孔子,孔子說:“冉求遇事畏縮,所以要鼓勵他勇敢;仲由遇事輕率,所以要叮囑他慎重。”這就給我們現今的教育工作者一個很好的啟迪。

  孔子十分重視學習,他與弟子探討最多的便是學習。他教育弟子要勤奮學習,說好學是到達仁德的必經之路。看看孔子的好學是怎樣的。子曰:“君子食物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能夠看出孔子對學習是多麼重視。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句話的意思是學習了時常溫習,不也歡樂嗎?把學習當成人生的歡樂,孔子不但好學,並且到達了樂學、善學的境界。異常是孔子覺得自我學識不夠淵博,拜老子為師,認為“學無止境”。

  這就是孔子,穿越幾千年的時光河流,我們能夠看到他一生的風塵僕僕,出身卑賤,而後自強不息。開中國私學教育之先河,誨人不倦。一個我們教育者心中的先師。給我們留下了萬世的文化,也造就了泱泱中華‘禮貌禮儀之邦“的盛譽。

  我看孔子作文 篇20

  我覺得一個人如果以後想在文學方面發展,並且要發展的有前途有未來的話就必須要去仔細研讀研讀經典。那種比較經典的文學著作對自我以後文學方面的素養是大有裨益的。我深刻感受到了這一點。也認識到了其中的重要性。所以從幾個月前我就開始研讀孔子的言行著作《論語》,但劉某實在不才,沒有研讀出個什麼道理來。我領悟到的道理大都很膚淺,甚至死板。我甚至還認為只是讀了一下這本書,關於裡面的灼灼道理根本就沒有領會到。我讀孔子老生常談的話“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就只簡單地認為,哦,學習了後還要思考,思考的同時還要學習。我的認識就只到那裡為止,再也沒有深入的擴充套件延伸了。

  愚以為鄙人與大師教授們的區別主要在於,除了能讀懂文言文之外,大師們更多的會用孔子的思想延伸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去。他們的文學思維擴充套件很豐富,很有延伸性。他們能做到一個道理能夠具體反三。他們能夠把深邃的思想運用在我們生活中零零碎碎的事情當中。那些事情如此平凡,在我們眼裡如此微不足道。可是經專家教授們用孔子的思想一點醒,我才恍然發現,噢!原先還那麼有道理!

  研讀了孔子這麼久了,此刻我盡力地搜腸索肚昔日自學的那些關於孔子的思想學術道理,可是搜尋結果竟寥寥。所以,《論語》我根本就沒有研讀透徹,甚至都不叫研讀,只能說是走馬觀花地過目了一下。想昔日下定心研讀《孔子》時那個意氣風發、器宇軒昂的風姿,甚至還制定了一系列研讀孔子的步驟。先是讀一本比較權威的原著,然後看看一本介紹孔子生平的書籍,再然後閱讀閱讀專家學者們對於學習《論語》的感想與領悟。一系列的步驟還沒有循序漸、有條不紊地進行完就因為索然無味的研讀而中途輟停了。因為此次的打擊,我都不敢再貿然去研讀什麼書籍了。有時候所以而陷入困惑,到底有沒有讀研的必要。對於這個問題,我早已下定決心了。斬釘截鐵地去考研。不後悔,不退縮。光是為了一個碩士學位證和一個更好的大學的畢業證,我就應當付出百分之兩百的努力應對它。

  研讀《論語》,我終究是沒有研讀出個什麼名堂。既然踏出了細心的第一步,雖然不成功,甚至能夠說徹徹底底地失敗,可是我還會踏出殷實的第二步,信心的第三步,一步比一步邁地更加沉穩有利。

  我看孔子作文 篇21

  陣陣雲濤,我選那片最傲得,滾滾洪流,我取那最狂的巍巍群峰,我愛那座最峻的,茫茫古今,我仰望那捲最燦爛的——那就是承載了五千年華夏文明的歷史。

  殘陽如血,晚風輕拂。他站在峰頂,衣服飄飛,陽光留戀地灑滿他的面頰,山風輕輕地填滿她臉上的皺紋。曾幾何時,他登泰山長吟“登泰山而小天下”。率弟子三千遊說諸侯,一心想推行“仁政”可山風颳碎了他的理想,大地已被金戈鐵馬佔滿,沒有地方讓他馳騁夢想。

  他“學而優則仕”的`願望沒有實現,只因仁愛在諸侯那裡沒有價值,連“執鞭之士”他也沒有做成。

  日漸西沉,他凝視夕陽的眼裡有一些迷惑,為什麼人們都要“不以其道”去獲取那富與貴?夕陽下他的臉上的溝壑更加分明。“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而得之,不去也。這不是自己以前的宣言嗎?他豁然開朗。於是“他執筆著《春秋》,編《詩經》。最後他贏得了“聖人”的美譽。我心一顫,在歷史中,也感覺靈魂在茁壯,生命在成長,他就是我喜歡的歷史人物——孔子。

  月黑風高,昏燈昏暗。他端坐在桌前,奮筆疾書。燈光頑強地在紙上嘆息,筆桿悄悄的在紙上投下影子,他就是司馬遷。

  曾幾何時,他任翰林之職,伴君王左右,盡進忠言,一心只想國家強大,可燈芯的火燒燬了他的夢想,皇帝已被李陵降敵的訊息氣瘋了,聽不進他半句話語,反而對他處以宮刑。

  燈光漸暗,他握著筆的手有一些無力。為什麼直言相諫會有這樣的下場?一點清油注在燈中,燈驟然變亮,整張桌子的每一個角落都分外明亮,若千秋史書,不是他最大的願望嗎?其他的事情又算得了什麼呢?他豁然開朗。

  於是他執筆奮書。最後他留下被魯迅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於離騷”的《史記》,恆爍古今。我心一顫感覺靈魂在茁壯,生命在成長。

  古人不遠,他們一直都在我心中,他們的命運讓我憤怒,他們的風采讓我敬佩,他們的事蹟流傳千古,他的思想無時不刻在影響著我,讓我做一個充滿正義,勇敢,仁愛的人。古人不遠他們一直在伴隨著我成長。

  我看孔子作文 篇22

  夫子何為者?棲息一代中。——李隆基

  我奔向曲阜,以我十二分的熱血與熱淚拌和的敬仰和嚮往,以我五千年的思愁鍛鑄的鐵骨和衷腸,以我年輕生命磅礴時空的大智與大勇,從每一道夾滿歷史風塵的磚縫中邂逅的一位久違的聖人……

  前方,你的威嚴高高在上,萋萋綠草中仍可想見你當年弟子三千的大家風範;身後,斑斑牆上雖經風蝕卻依然炫目,似乎還可映照出千年閃電雷鳴中巍然不動的身影。你日夜如約地凝望九州的每個角落,因為每一寸土地無不灌注你博大思想的血液。肯定地,你見過山長水闊的豁達,見過巷陌人家的燈火,見到胡馬嘶風的悲涼,見過仰天長嘯的壯烈。可最終,你依然執著地留在這兒守著。日復一日地傾聽暮鼓晨鐘,接受凡夫俗子的膜拜。

  歷史跟你開了一個不完美的玩笑。它讓你一生顛沛流離卻終不得志,死後留給子孫的也只是三間茅屋,一座孤冢。後來秦始皇燒過你的書,更後來漢武帝扶正了你,……可憐的你生前奔波遊歷,身後竟難求一方淨土。

  在你墓前,凝視著那荒草掩蓋下的巨大土堆,穿越兩千多年的時空,毀也罷,譽也罷,風雨風雨,你都獨自承受。

  堅強如你。少年喪父,中年喪妻,老年喪子,飽經人生的苦難,卻始終堅強樂道。“艱難困苦,玉汝於成”,搜有人生的苦難都如同烈火淬鋼般催熟你年輕博大的思想。

  寬厚如你。在一個秩序混亂的泱泱大國裡,你仍主張政教分離,“敬鬼神而遠之”,“不語怪力亂神”,決不把希望寄託於來世;“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敬重生命的本身;“以直報怨”,張揚生命的尊嚴。追求“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相容博大如你。你說“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你就如同一個坦誠的長者,把愛握己及人乃至整個世界。

  我引你為千古知音!你代表了草根,也代表了賢君。你融匯了國之德本。世事的滄桑與人性的洗煉並不能將你消沉!在冬日,你如冰雪之雕,欲刻欲晶瑩;在夏天,你如萬物之根,俞發俞深蓬!孔子,你是天人合一的象徵。你非中庸,你倡行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你也並非神,不是萬能。百姓對你最懂,所以我們尊你為聖!

  我看孔子作文 篇23

  又是孔子!又要背《論語》!我用筆尖狠狠地戳著書上的孔子畫像。突然,身後一個半真半假的討饒聲傳來:“公子,筆下留情,痛煞吾也!”我嚇了一跳,回頭一看,一位兩鬢微霜,長鬚拂胸,白衣飄飄的老人站在那兒,頗有幾分仙氣,我定了定神,揉了揉眼睛,再看,他還是在那兒!我回頭看了看書上的孔子,又瞧了瞧身後這位“不請自來者”結結巴巴吧的說:“您就是聖人孔子吧?”她捋了捋鬍子,說:“鄙人正是孔丘也!”他環視了一下屋外,目光落在日曆上,驚訝地問我:“公子這是未來?你是未來之人?你為什麼扎我?”我慚愧地說:“只是因為你太有名了。”我又把書上的名人介紹給他聽,他哈哈大笑,得意地說:“天生我才必有用!”未來的人們真有眼光。對了你叫什麼?你是我在這個時代的第一個朋友。我回答“鄙人黃永”

  她看看窗外:“未來社會真美妙,黃公子可否帶我參觀一下?他婉約道。

  我便帶他參觀了我的家鄉中寧縣,他一路自言自語:“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説乎”“朋友,我就要走了,請多珍重,有事以相告。”他邊走邊語。轉眼,月亮高掛,一到金光閃過,他便走了……

  他走後,我便專心研讀《論語》,其中有一句不是很明白,便以相信請。

  敬愛的老朋友:

  您好!這幾日過得可好?匆匆一別,還沒說幾句話告別話語,望請見諒,您走後,我變專心研讀,但一句不懂,特此請教。是您說的一句“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這一句是怎麼理解,怎麼停頓?

  老師說這是您借松柏之後這後凋比喻社會現象,翻譯道:“孔子說,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樹是最後落葉的,”在然後這停頓。

  但老師曾講到:“然而小小的樣子,但在此句中並無它解釋。凋是凋謝之意,在本句中為什麼是”落葉“。望請您一一解道。

  還有,松柏是怎樣來比喻當時的社會的,松柏是比喻正人君子的,還用來比喻正人君子的高貴品質。還如:白楊林,沙棗樹......梅松竹,都是如此。

  古人以“花草樹木“等運用修辭手法來,反映其他東西,如:人物,社會,動盪了。例如:杜甫的《春望》中有一句是這樣: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這句寫花些草,緊扣試題,藉此來表達了詩人那種傷亂思想家的感慨。難道您的詞句也是如此?請您相告。

  在我讀完了《論語》之後,我懂得了許多學習的好方法,這些都是您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現在人們都在學習您智慧的結晶。您在當時總結的道理經過幾個世紀的輪迴,依然是正確的,您真乃神人也。望以後多多請教。

  我看孔子作文 篇24

  二千五百年前,來自泰山山脈的北風吹動著一位倚仗凝思的老人的衣角,但風中這位魯國的國公依舊一絲不苟,這種莊嚴在風動的夕陽中與相鄰的泰山輝映在一起,多少個斗轉星移後迎送著一個個朝陽。他就是萬世師表,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

  每一位偉人的誕生,都伴隨著天將降大任前的磨礪與洗禮。孔子的一生無疑是一次人世間的苦行。他出身於曾經的貴族,卻必須面對家族沒落的現實,他創造以仁為本的思想,卻要應對爾虞我詐的世事。年少的貧困病未泯滅他遠大的志向,中年的挫折未曾動搖他那不去的鬥志,晚年的離喪沒能阻擋他思想的昇華!他三十而立辦教育,開私塾,使貧困人民得以走進知識的殿堂,他“有教無類”的教學思想是中華民族的知識傳播突破出生,階級的鴻溝,他“因材施教”的理念是知識插上騰飛的翅膀,使知識走進民間,面向大眾。是他讓中華民族成為“全民有知”的民族,他這個兩千五百多年前的壯舉,是我們的民族的知識水平遠遠超越當時任何以出生決定知識走向的民族,為中華民族若干年後各個盛世的騰飛積蓄雄厚的知識力量。

  這位慈祥的老人,不僅告訴他的學生以及他身後千千萬萬的華夏兒女,學習知識的目的,同時也交給世人學習的方法。大的方面能夠治國經世,小的方面可以淨口修身,他教化世人用“義”和“禮”來闡述“仁”的思想,用“智”和“信”來傳播“仁”的觀念。學習方法上要“溫故知新”,要“舉一反三”,在細微處體現出偉人不朽的智慧光輝!

  不朽的思想總是與時俱進,孔子這位魯國的老人,這位為教育的實施,為正氣的傳播,為治國方略的施展而努力奮鬥的偉大先哲,他的思想在21世紀的今天依然煥發著著耀眼的光芒,同時被時代賦予新的含義。當今的世界“文明的衝突”隨處可見,區域性的戰火瀰漫著硝煙,紛亂的動盪使生靈塗炭。我國國內因社會轉型而帶來的問題亦急需解決。當今的時代最需要什麼?需要“和諧”!而孔子的理想不正是貧富平均。重視民生的個守本分的和諧社會嗎?孔子說“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這與我國現階段追求的縮小貧富差距,走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又是何等的契合!二千五百多年的時光彈指一揮,孔子的思想卻永立東方,並已走向世界!

  這就是我心目中的孔子,為中華民族的教育事業做出重大貢獻的偉人

  我看孔子作文 篇25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題記

  他是一個來自古老戰國的孤人,飈風捲動著一位倚仗凝思的老人的衣角,風中這個齊魯大漢依舊一絲不苟,這種嚴肅在風動的夕陽中與泰山輝映在一起,多少個斗轉星移後迎送著一個個朝陽,同樣也揮別一個個夕陽。

  每一位聖人的一生,都伴隨著天將降大任的磨礪與洗禮。他的一生無疑是一次人生註定的苦行。

  孔子的人生實在是令人振奮的,因為他一心想要“救世”。為了正氣的傳播,為治國方略的施展而努力奮鬥的偉大先哲,沒有顧及到自己的榮華富貴,所以他棲棲惶惶的馬車在縱橫阡陌間奔走揚塵。雖找不到“明君”,他並沒有放棄,創辦私學,傳道授業,有弟子三千,賢弟子七十二,他們,在那麼一個不安的時代,意識到自己的使命與宿命,他們怎能不偉大,又怎能不為這偉大而顛沛?

  孔子的人生或許有些悲涼,因為他是不折不扣的“痴”人。他54離家鄉,歷經14載,途經7諸侯,無奈返故鄉。周遊列國的確是他的一大遺憾啊!流逝的時間正如流逝的水一去不復返,你只知發憤忘食,樂以忘憂,卻不知老之將至。孔子就是那麼“痴”,痴在輝煌的“鬱郁乎文哉”的周朝的禮、樂,這種痴人永遠追尋萬物逝去的方向,總希望天下回到東周昔日的文明昌盛,因為他相信當混亂的歷史有了理想與方向,會顯示出一種蓬蓬勃勃、生機無窮的魅力。孔子,你是一個有理想的人,就如那遙遠時代的明燈,指揮前進的方向。

  孔子的人生實在是令人振奮的,因為他一心想要“救世”。為了正氣的傳播,為治國方略的施展而努力奮鬥的偉大先哲,沒有顧及到自己的榮華富貴,所以他棲棲惶惶的馬車在縱橫阡陌間奔走揚塵。雖找不到“明君”,他並沒有放棄,創辦私學,傳道授業,有弟子三千,賢弟子七十二,他們,在那麼一個不安的時代,意識到自己的使命與宿命,他們怎能不偉大,又怎能不為這偉大而顛沛?

  孔子的人生有些疲倦了。寶劍折斷,鎩羽而歸,他還能做些什麼?於是,他不加選擇地開啟竹簡,讓這個世界有了一個偉大文化的源泉。修《詩》、《書》,訂《禮》《樂》,序《周易》,撰寫《春秋》。一部部經典,一句句名言,卻沒有老子那麼神秘生硬,沒有孟子那一腔熱血,就是那麼易懂,就是那麼貼心,因為他把生活當成一種“藝術”,他在用生命給後人寫書。

  這位慈祥的老人,在二千五百多年前彈指一揮,造就一位聖人,也許,他不再僅僅屬於那個時代,而屬於千秋萬代。

  我看孔子作文 篇26

  我不明白,二千五百年前的孔子站在滾滾不止的泗水岸邊說下“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這句話時是一種怎樣的表情。可是,我完全能夠想象,這同樣亙古如斯的浩嘆之下肯定會深掩著一種斑駁幽曲的情感:有悲喜,有哀樂,有激昂和堅定,也有寂寥和無奈……

  因這情感凝聚而成的話語,洞穿千年而讓我隱隱作痛。

  把燈夜讀,當看到那個瘦削的身影“接淅而行,去他國之道”的時候,看到他擊磬於衛、受拘於匡、遭難於宋、絕糧於陳的時候,我不由得潸然淚下。他的嘆息也夠深夠重了:“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濟此,命也夫”;“道之將行也與,命也;道之將廢也與,命也”。他受到的譏諷也夠多夠狠了:“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然而,抱道如懷玉,僕僕路途,周流四方,汲汲遑遑,如木鐸徇於天下一任江漢以濯秋陽以暴而不渝其志的,依然是那個永遠斯文又永遠倔強無比的孔子。

  想起執教《侍坐》一章時,我總是和孩子們一遍遍吟詠那令孔子深情喟嘆也令無數後世文人歆羨的詩性圖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想起“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的那份安詳與舒展,也想起“孔子游乎緇帷之林,休坐乎杏壇之上,弟子讀書,孔子絃歌鼓琴”的那份和樂與滿足。而此時,我真的感覺到這才是我心目中真實的孔子,“道不行,乘桴浮於海”,此時的他,一如莊周筆下那位“剌船而去,延緣葦間”的漁父,單純而明淨,脫去奔波勞碌的塵衣,忘掉那些愉快或者不愉快的經歷,在生命與文化熔鑄的琴絃上,靜靜地流瀉一個人的和聲……

  大學畢業前的一個雨天,我又一次走入孔林,走近孔子的墓冢。那一天他的周圍寧靜了許多,草依然青,松依然黛,透過迷濛的煙雨,我似乎又看到了幾千年前那些“三年心喪畢,相訣而去,則哭,各復盡哀”的弟子們。我不明白,我是否也要燃一根心香,來祭奠夫子腳下那即將結束的大學生涯和感激先師也給了自我餵養生命與思想的露汁。

  “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寄學於道卻又最終寄道於學的孔子也許永遠都走不出當時社會所帶給他的心靈陰影,但那輛在春秋大地上週遊了十四年的破舊的牛車卻在歷史的天空上碾出了一道深深的轍痕,讓後人在它的燭照下走得格外清晰而精神明亮。

  我看孔子作文 篇27

  冬天的寒風有點涼涼的刺骨,尤其像今天陰濛濛的天氣,滴滴小雨伴著冷風撲打在臉上,絲絲漫進人的神經。

  快過年了,街道上演繹著它不同昔日的繁華,剛從商店一出來,便覺得這年冬天很冷,“波呀,冷死了”!旁邊的阿姨在顫抖。“這該死的天氣,還下雨,看來只得等一等了”,又聽到有人在咒罵。

  這時,一隻小狗闖入眼簾,黃黃的,胖嘟嘟的,煞是可愛,“笛!”還沒來得及,那隻小狗被一輛貨車就給撞倒了,貨車司機趕忙下車,“哼,你這狗崽了!”說著,一腳把那小狗從路中央踢到路旁。“怎麼可以這樣”?我想上前去看看,但又退縮。

  “看!那兒死了一隻狗咧!”旁邊的阿姨大聲地說。

  “可憐啊,這麼小就死了!”只聽見一位老奶奶的嘆息。

  不,小狗還沒死,它那四隻小腳還在亂躥,做著生命的最後掙扎……慢慢地,它的頭也抬起來了……快,快去救它,可為什麼我還是移動不了腳?難道我也像旁邊的人一樣,是魯迅先生筆下的“看客”?

  “媳婦啊,那隻小狗還活著,咱把它帶回家養著”。老奶奶滿心憐憫地說。

  “養什麼養啊,見過血的狗,不吉利!”

  一會兒,就見一對中年夫婦瞪著惡狼似的眼神奔過來,他們也許是來救小狗的吧,因為我向來是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揣測中國人的。然而心願永遠只是心願,只見那個中年男子舉起小狗的兩條腿,用力一甩,“為什麼,為什麼?!”我的那顆傷疼的心在吶喊著,終於忍不住“啊!”地慘叫,淚如雨下,那小狂狗就扔在我面前了,肚子裡的血肉露了出來,還冒著白氣……

  “老兄,今晚又有得吃了!呵”“對,上我家吃去!”“呵呵”中年男子狡黠地笑道。再看那隻小狗,全身已經被血模糊得不成樣子了,只有那雙眼睛,睜得大大的,在眼角,還有那紅色的液體,慢慢地滲了出來,滴滴都滑落在地上。我不禁打了個寒顫,也許風吹得太猛,小狗一條腿動了一下,彷彿全身都鬆懈了一般,我也後退了一步,那雙水靈靈的眼睛,似乎在告訴人們:它回到了它的樂園,它和媽媽在一起,快快樂樂地過年……

  沒有作任何思考,中年男子提著小狗的雙腿,哼著歌兒,左搖右擺地向前走去,留下那彎彎斜斜地從身體內流出來的血,如同在書寫一個大大的“人”字。

  孔子曰:“為仁者能好人,能惡人”“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然而今日,華燈依舊,寒風也依舊,望著繁華的街道上行色匆匆的路人,我的心在痛……

  我看孔子作文 篇28

  你們想知道我心中的孔子是什麼樣的嗎?那就請你往下看哦!

  孔子的外貌非常醜,一頭烏黑的頭髮披在寬寬的肩上,兩隻大眼睛與大耳朵組合在一起,那眼睛像牛眼,那耳朵簡直像是妖怪的耳朵;更誇張的是,還有一張大大的嘴巴掛在臉上,好像一口能吃掉一碗飯,鼻子也不例外,大得像一個鈴鐺;最有特點的是孔子的那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似乎能看透每個人的心思。

  雖然孔子的外貌很醜,但孔子的衣著就不一樣了,因為很窮,孔子只能穿青白黃這三種顏色的衣服,布料用的也只是麻布,他的帽子是紅色加藍黑的,看起來工工整整,很有禮節。

  接下來就是孔子的簡歷:孔子出生時離我們現在有2571年,孔子離開我們有2499年了,偉大的孔子活到了73歲,因病而死。身高191釐米,全名叫孔仲尼,在3歲時父親便離開了,17歲時母親也離開了,19歲時結婚,兒子叫孔伯魚,又叫孔鯉,因為那天魯國的國君送了孔子一條鯉魚,孔子很高興,以此紀念。

  30歲時,孔子辦學校教書,一生共教了3000個徒弟,其中只有72賢人。第一名學霸是顏淵,第二是子貢。孔子最喜歡的學生誰?當然是他心中的儒家學問傳承人——顏淵了,可是孔子還沒把學問傳給他,顏淵就餓死了。

  這裡應該是孔子的學生曾子和他的孫子子思整理了《孝經》,一個又一個優秀的儒家學子將孔子和弟子們說的話整理成了《論語》。後來這本書傳到我們後代的人,我們都學習著他的智慧,連一個很小的角落,都裝著他的智慧。孔子用一句話概括了他的一生: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

  記得有一次,我在家裡做作業,偷玩了一會兒手機,再做作業,這時媽媽回來了問我作業做完沒?玩手機了嗎?正當我想要撒謊時,就想到了孔子說過:“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告訴我做一個誠實的人,不要撒謊,後果還是會落在自己身上。我就向媽媽如實回答。媽媽聽後,不僅沒有懲罰我,還原諒了我,告訴我誠實就好。

  還有一次,我覺得學習太累了,可是又想到孔子說過:“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以前沒有食物吃,住宿也很簡樸,可學習非常認真。因為君子為了學習,可以忍受這些艱苦,何況我有吃的,有穿的,還不認真學習。這句話給了我一股光明的力量,讓我明白讀書一定要認真。於是我繼續學習起來。

  這就是我心中的孔子,他很偉大,他把他的學問傳遞給我們讓我們學習更多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