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清明節的作文700字(精選13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清明節的作文700字(精選1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清明節的作文1
清明節到了,我跟媽媽都會到外婆的墳前給外婆掃墓。
當我踏上那個不知名的小山頭,看著藍天中飄過的幾朵悠悠白雲,感受著那拂過山頭上青蔥的小草的微風,我知道我的外婆在這裡一定會開心。
外婆在我六歲的時候就死了,是四老之中最早走的一位,也是最疼我的一位。外婆的死讓我第一次懵懂的走近了死亡,也知道了葬禮是怎麼樣的。老老的房子裡,掛著一簾簾白白的帳子,到處都是哭聲,熟悉的、陌生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而外婆卻安詳地躺在棺材裡。於是,我莫名地就放聲大哭起來。不是因外婆的逝去而哭,因為我並不知道外婆再也不會起來了。我躲在母親的身後,瞅著躺在棺材裡的外婆,哭鬧了很久,很久。
死亡,總能讓人緬懷與逝者相處的點點滴滴。
記得小時候,外婆總愛揹著我到處走,走出那不大的小村,又走回來。沿路上,她不斷跟人們打著招呼,還不忘捎上一句:“這是我孫子·”隨即,便咧嘴笑了,滿臉的皺紋也就更多更深了。
晚上,在那間只點著一根發出微弱黃光的的蠟燭的小屋裡,我蜷在外婆的胳膊底下,感受著那溫暖的體溫。一床被子下,我聽著外婆講那遙遠的故事。我很喜歡聽外婆講故事,雖然那時的我並不清楚外婆講了什麼,但是那親切的帶著濃重方音的話語與那緩緩的語速,總能令我安然入睡。
小時候,我總不喜歡吃飯。於是外婆就對我說:“吃完飯,佛祖會保佑你的,會給你一塊糖吃。”我信以為真,麻利地吃完飯之後,真的在飯桌上發現了一塊糖。那時的我,單純地以為佛祖是一個大好人,而且外婆跟他很要好。她還說佛祖會關心每個人。她自己就常常慷慨地施捨給走過這個小村、這間屋子前的乞丐,儘管會屢屢招來父母的數落與不滿。
外婆死前,摔了一跤,隨後又馬上爬起來。家裡的人都以為沒事,我也以為沒事。於是,我像往常一樣乖乖吃完外婆煮的飯,像往常一樣得到了一塊糖,也像往常一樣興高采烈地出去玩。當下午我回到家中,看見外婆安詳地躺在那張她常坐的躺椅上,手中還拿著那個伴隨她多年的扇子,我衝上前去,搖著她的手,以為她能像往常一樣醒來,再陪我玩。但,無論我怎麼去搖外婆那隻發冷的手,也搖不醒她。於是我放聲大哭,哭聲引來了父母親,也引來了外婆的死訊。
每到清明節,當我登上那個不知名的小山,看著藍天,享受著微風,我總覺得外婆就坐在我身邊,靜靜地看著我,直到永遠……
清明節啊,清明節,總是讓我們這麼的思念親人!
清明節的作文2
望望可愛的家,望望周圍的樹,望望自己,望望親人,我不禁從內心升起一股感激之情――這都是我們的祖先及父輩為我們創下的基業。他們為了養育我們,而歷盡生活的磨難;他們為了讓我們有一個適宜的生活環境,不辭辛苦的工作為了紀念祖先,每年公曆的4月4至6日定為清明節。讓我們在風和日麗、柳綠桃紅的日子裡,去看看他們,為他們添上一把新土吧!
太陽當頭照,我們都會拿著剪刀、鏟子、紙錢、祭品上山去。因為人們一般都把祖先埋在山上,認為這樣會使祖先早日升天為神仙。所以山路格外難走,一路上,都是陡坡。搖搖晃晃很危險,不要說拿著東西了,即使單身走也不禁心裡打個寒戰,可爺爺說這是在考驗我們的心誠不誠,我們一定要過去。
山上,綠樹參天,鳥語花香,環境十分優美。我們的祖先就安息在這裡。大人們拿著剪刀修除墓旁的雜草,添土培墳,擺放祭品。小孩子們則到處尋找映山紅,插在祖墳上,這樣會保佑我們這一年像花一樣紅。一切東西都準備好了,由長輩燒指錢,讓祖先保佑我們一生平安。紙鈔灰像蝴蝶那樣飛起來。噢灰是白的,全家人都笑了。那就說,祖先來過了,會保佑我們的,否則灰怎麼會是白的?
我們帶著輕鬆和慰意又奔向另一個祖先安息的地方
回來後,大人們把剛祭過的清明果分給我們吃。坐在樹下給孩子們講一些祖先的故事,讓我們知道我們的祖先是多麼偉大,我們的祖先讓我們自豪。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是舊時清明節的寫照。
隨著時代發展,青少年朋友和家人完成祭祖活動後,並不回家,而是一家人一起去青山綠水、鶯飛草長的地方去遊玩,感受春天勃勃的生機。那帶著花香的透明空氣是那樣醉人!這真是一年中難得遊春的好日子。至此,祭祖又有了新的含意。
我從《我們的節日》中看到了過年家鄉熱火朝天的社戲;元宵節時映紅了半個天空的花燈;清明節人山人海的掃墓隊伍;端午節掛的香袋但這些知識遠遠滿足不了我們。讓我們做個有心人,去查查更多節日的故事這樣不僅能增長知識,也能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清明節的作文3
清明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所以我們每年在這一天要回老家掃墓。
為了迎接這天的到來,奶奶也早早的蒸好了雞蛋,殺好了雞,準備好了行李。為什麼要吃雞蛋呢?我問了奶奶,奶奶說:在掃墓時,我們要將白煮蛋在墓碑上打碎,蛋殼丟在墳上,象徵《脫殼》,已示生命更新,希望子孫皆出人投地。所以每年農曆三月初三吃雞蛋成了習俗。
在去掃墓的路上總有熱鬧的集市,大人們會下車買鞭炮、冥錢、蠟燭、白酒、茶水。而我也會趁這時下車透透氣,路邊總會有各種美豔的鮮花,我也總會忍不住要摘花,我會拿這些花朵放在墓碑前。
呆在車上的時間是這麼漫長,空氣悶悶的。終於來到了老家的房子。我們會在這裡休息30分鐘,爺爺會上二樓看去年養的蜜蜂有沒有乖乖聽話,我和弟弟們總喜歡跟在爺爺後面湊熱鬧,弟弟被調皮的蜜蜂蜇了幾個似玉米粒大的包。
30分鐘過去了,我們再次回到這個灼熱的車裡,開始了我們這次掃墓之旅。在這車裡顛簸了半天,我們來到了老祖宗的墳前。一下車,天氣悶熱得要命,一絲風也沒有稠乎乎的空氣好似凝住了。整個世界似燒透了的磚窯,使人喘不過氣來。但是算天氣再怎麼惡劣我仍然不會放棄祭祖的。因為我知道他們對我們的貢獻有多大,沒有他們以前的努力奮鬥,哪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來到山上,到處上滿了雜草,爸爸和叔叔們負責除草,嬸嬸和奶奶負責搞好貢品,爺爺負責擺放好鞭炮,而我們小孩子負責燒香。
一切搞好了開始祭拜,我手上抓著大把的香分給每個人,每人6根。每個人對這祖宗喃喃自語,而我則要祖宗保佑我考試順利。拜完後點炮了,爸爸叫我先帶弟弟們回到車上,怕鞭炮打到我們。而他們則離得遠遠的,用手捂著耳朵。等到炮聲全沒,我們還要等火滅完了才走。
掃完墓時,天已經黑了。摘了幾串香蕉我們回家了。我們的掃墓之旅也完結了。回家的途中,因為一天的祭祖,我們累了,在車上合上眼睛進入了夢鄉。
清明節的作文4
又是一年清明至。《曆書》有云: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因此得名。古往今來,清明就是告別清冷,迎接明媚的代名詞,也是追憶與展望的複合體。這一天,人們既祭奠先祖、緬懷先烈、寄託哀思,也插柳踏青、戶外遠足、擁抱春天。
《載敬堂集·江南靖士詩稿》中說:乍溫復清雨如麻,郊野草青行跡加。或向陵園尋志石,思親敬獻墓頭花。清明掃墓,是古已有之的習俗。遊子都會努力在清明趕回家鄉,為祖塋剷除雜草,添些新土,灑掃祭奠。近年來,隨著文明祭掃的普及,以往焚香燒紙、燃燭放鞭的現象已逐漸被植樹、送花所取代。許多身處異地他鄉的人,也在這一天面朝家鄉的方向,遙寄思故、思鄉之情。
“清明前後,種瓜點豆”,清明也是一個重要的農時節氣,也是二十四節氣中唯一一個成為節日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萬物復甦,人們迎來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俗話說,“清明時節,麥長三節”,這時,黃淮以南的小麥即將孕穗,漫山遍野的油菜花也已經綻放盛開。田地裡,農民們開始抓緊時機搶晴早播,為取得新一年的豐收而辛勤勞作。生機與希望就開始伴著清明的春風成長、向上。
清明時節,春回大地,大自然處處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景象,正是踏青遊玩的大好時節。人們扶老攜幼、呼兒喚女,舉家到郊外遠足野炊,觀賞春色,紓解冬日殘留的憂鬱心結。北方民間過去有“清明不戴柳,死後變黃狗”的諧趣說法,所以折柳、戴柳、插柳蔚為盛行。編柳條環、戴柳條帽成了年輕人時尚的裝飾,也成了清明常見的娛玩。但從現今環保角度來看,隨意折取柳枝是對柳樹的一種損害,還是不宜提倡為好。
春風中,人們在綠地上放飛風箏,任由清風把夢想託舉到遠方的高空,孩童們奔跑嬉戲,更為清明的春時春景平添了幾分春意。我想,走出傷逝,迎接生的美好,才是清明節的應有之義。
清明節的作文5
清明節,是中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它不僅是人們祭奠祖先,緬懷先人的節日,也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
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在清明節這天,人們帶上清明果和紙錢……上山掃墓。
家家戶戶門上都插上柳樹枝,告訴人們清明節到了。年年艾葉綠,年年果泛香,家家戶戶都要做一種叫清明果的食物,那是掃墓時用來祭奠先人的。但在我的記憶中,清明節的到來就意味著能品償那青綠飄香的清明果了。清明果形狀有些像餃子,但味卻不同。清明果的皮是一種叫艾葉的植物做成的,艾,多年生草本植物,開黃色小花,葉小形如菊科植物,生得一篷篷,一簇簇的。每年清明前,奶奶就會起個大早起菜市場買艾葉,艾葉買回家後,便開始了繁雜的製作清明果的工序,可能是我還小奶奶也懶得理我,就讓我在邊上看著,她將艾葉搗爛與米粉攪伴在一起,那白色的米粉遇到綠綠的艾葉汁頓時變成碧綠色的粉團,準備好了清明果的皮子,餡也是很講究的,條件好的人家更是花樣繁多,製作精細。有豆腐乾和韭菜的,有肉包筍的,還有黑芝麻的……面和餡都準備完畢,最後一道工序就是包果了,這包果和包餃子有異曲同工之妙,奶奶的手就像魔術師一樣,不一會一個個碧綠剔透的清明果就完成了,真是可愛極了,看她包清明果也是一種享受,就好像一件件藝術品從她們手中飛出。坐在一旁的我也只得嚥下直流的口水,耐心地等待蒸熟的那一刻。
青青的艾草一轉眼就變成美味可口的清明果了。奶奶把艾果裝到盤子裡,我拿了一個來吃,覺得美味極了……
20xx年的清明節馬上要到來了,我好期待奶奶做的艾果。
清明節的作文6
梨花有情,桃花有意,每當此時樹上的布穀鳥告訴我春天來了,春雨淅瀝,告訴我們清明節來了。這時奶奶總會忙碌著準備過清明,這是我們住在無錫鴻山腳下的人家最忙碌的節日。
祭祀——斟滿一杯熱酒,傳承先人瑰寶
清明來臨之前,奶奶首先要做的是清明糰子,糯米中滴入青青的麥水,不停地攪和著,香氣四溢,餡是最時鮮的馬蘭做的,十分清香可口。接著,奶奶燒了三葷三素的菜整整齊齊擺在八仙桌上,爸爸點上紅燭,插上高香,斟滿熱酒,我們開始挨個祭拜我們的先人。然後,點燃奶奶用錫箔紙摺疊的元寶送給先人。最後,我們才可以品嚐先人吃過的東西。最饞嘴的是青青的糰子,不粘嘴,奶奶還要送給親朋好友品嚐,因為是先人傳下來的好東西,所以這清明糰子吃了可是大吉大利。
上墳——手捧一方熱土,思念爺爺恩情
清明隔夜裡還可以為植物修剪,過了那一夜,再去修剪的話對植物來講就是一種傷害。於是清明節前一兩天,帶上砍刀到爺爺的墳上去修枝剪葉,再捧上一塊熱土把墳堆得更高。我們家的墳在河邊,有樹林,有竹港,十分清幽,再加上百年壽齡的兩顆紫藤樹環繞四周,爺爺墳前環境顯得格外優雅。我們種上了側柏,爺爺就安息在這裡。這時奶奶和爸爸就開始回憶爺爺生前的故事,爺爺的恩情在爸爸心中比山還高,比海還深,常常讓他感慨萬千,彷彿昨夜就在眼前。
踏青——訴說一腔熱情,追尋泰伯美德
清明節當天親戚們都要到我家來做客,接接腳,然後一起去爬鴻山。鴻山是泰伯安息的地方,是他帶領人民耕作於這塊土地,使家鄉變得富饒而美麗,他的美德千古傳頌。如今我們在皇墳前駐足追尋,尋找百家姓的由來,聊談吳文化的發源,追逐泰伯遺留的吳風……山腳下人山人海,遠近百姓都來這裡踏青遊山。媽媽給我買了風箏,我們在廣場上放風箏。累了,我們就在草地上仰望藍天,笑聲洋溢,山腳下成了歡樂的海洋。在這裡,泰伯的子孫生生不息,永遠繁榮昌盛,泰伯的美名嘖嘖不休,永遠流芳百世。
清明節的作文7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大約起源於周代,距今有2500多年的歷史,是掃墓祭祀的重要節日。這一天人們燒香燒紙,懸掛掛青紙,表示對祖先和親人的緬懷。
每年清明節這天,我們這個大家族都會到墳山上去燒香燒紙、燃放鞭炮,以表達自己對已逝親人的哀思。今年清明節那天,天公不作美,一直下著濛濛細雨。我們吳氏家族的族長派了幾個年輕人去墳山祭拜。又讓媽媽和姑媽們在家裡做飯。晚上,大家分成8桌來吃飯。供飯之後,族長端起酒杯,高聲說道:“各位,倒滿第一杯酒,敬我們已故的親人吧!”說完,人們把酒潑灑在地上,空中頓時瀰漫著酒香。我想,愛喝酒的那些老祖宗也喝到了這醇香的酒吧!
過了幾天的一個星期六,陽光明媚,我們全家人才去上墳。到了奶奶的墳前,我們畢恭畢敬地拿出水果,餅乾供在墳前,媽媽點上香,爸爸燒錢紙後。我跪在爸爸的旁邊,雙手合十,喃喃自語:“奶奶,我們又來看您了。您安息吧,願您的在天之靈保佑我們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說完我準備去放風箏,可我爸爸仍舊跪著,他久久注視著奶奶的墳頭,哽咽著說:“媽,我來看您了,您還好嗎?腳還疼嗎?如果您現在還在,那多好呀,您的孫女都讀二年級了。媽,我多麼想您呀,做夢也經常夢見您……”說著說著,爸爸傷心地哭起來,媽媽又趕緊來安慰爸爸。過了好一會兒,爸爸才站起來說:“孩子們,我們放風箏吧。”我和弟弟來到了一塊空地上把風箏放到了空中,風箏越飛越高,最後,小得簡直看不見了。這時,爸爸拿出剪刀,叫我們把線剪斷。他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望著即將遠去的風箏,我想,如果我們的祖先或親人在天有靈,一定希望我們好好學習,身體健康。所以,我一定好好學習,絕不辜負居住在天堂裡的親人對我們的期望。
清明節的作文8
時是清明,綿綿細雨,古人: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流水飛逝今年應如是,坐在回家的車上,閒暇使我塞上耳塞,聽著許嵩的《清明雨上》,望著窗外,綿綿的陰雨天氣給這清明添上一股濃濃的淒涼,頓時寂寞籠罩著我,思緒亂飛寂寞是條長線還懸掛在天邊,我心人緊緊抓住它,默默等著另一頭的牽線人,即使那人已遠去,不禁想起某些人,似乎還在,但卻已遠去某些事,似乎還在昨天,但已回不去,某些話,至今還營繞在耳,卻已往事凡塵,想把一些事忘卻,即使使用格式化,還是無法忘記一句“算了吧”告訴自己不要執著於不可能的事,一句“不要緊”告訴自己還殘留的剛強,一句“會過去的”告訴自己不要去刻意,時間走了,久了就淡了。
無法刪除的記憶佔據這記憶的空間,我把它轉存在記憶的相簿裡,塵封著,久了,等到有一天,悠閒時開啟已被塵土覆蓋的相簿,瞬間,歷史充滿充滿整個房間那一時段的人,的事,的話,的景衝刺著我,把我帶回,使我站在現實裡一度虛幻,無可否認的是依舊的是過去,留給自己的只是一陣的空虛和不時的回味也許只是想在其中找出點什麼,但又是什麼呢?也許也是也許而已,也許也沒有也許,走在青石板的小路上,看著滿臉凝重的念舊者這情,這景,這境,竟會傳染人,我也懷舊了,綿綿細雨續,溫柔得讓人心疼“細雨溼衣看不見,閒花落地聽無聲”那迷濛的小雨一點一滴地打落在衣衫上,誰說這感情不滂沱,飛舞旋轉飄落在青石路上,鋪滿整條幽徑,心靈深處埋藏著的…是不為人知的被寂寞上了鎖,黑暗籠罩著整個北半球,站在窗前,微弱的路燈照進來,似乎要被這綿綿的細雨打滅,只有殘燈照著孤影,暗風吹雨入寒窗愁時,古人有明月可寄託,而現在無月,我以何堪--想登到山頂,望盡天涯路,天涯一望斷人腸,好好的,把人帶走的是-鍾,人們喜歡的字-佳,人們都說的是-言。
清明節的作文9
每年清明節前後,我們都會回老家祭祖和掃墓。
外公的父親也就是我的曾祖父葬在一個四面環山的地方,從家裡出發開車要兩個多小時,媽媽說在她小的時候路還沒有修好,坐車到了場鎮上還要走很遠的路。
到了掃墓的地方,我們先把祭品一一擺好,有水果、豬肉和糖。外公左看看右瞧瞧,把墓碑周圍的雜草都拔掉,然後點上一對香燭插在米碗裡,媽媽點上幾支香,給我拿了三支,弟弟拿上三支,我們對著墓碑鞠躬,然後跪在草墊子上磕三個頭,爸爸媽媽怎麼做我和弟弟就怎麼做。最後在熊熊燃燒的赤火中放入紙錢和很多用紙紮的東西,有金元寶、衣服、紙牌,做得像真的一樣!外公一邊燒紙錢一邊說著:“爸,你在天之靈要保佑你的子子孫孫健健康康平平安安!”我也在心裡默唸著:“祖祖,請您保佑爸爸媽媽身體健康,保佑我和弟弟天天快樂!”
祭拜完了,我偷偷問媽媽,曾祖父是怎麼去世的,媽媽說她也不記得了,因為在媽媽還沒有出生的時候曾祖父就沒有了。媽媽還給我講了把她帶大的對她很好的外曾祖母,我也沒有見過。
在老家親戚家裡吃完午飯,我們一起去了田裡摘菜,那些是去年外公種下的,今天我們要把它們都帶回家。摘完了菜,我和弟弟拿著種子往地裡撒,然後澆水。明年我們再來的時候它們又都成熟了!
後來,我們又去了半山腰上摘水果。果園很大,有蘋果樹、梨子樹、橘子樹、橙子樹,有些只有枝葉沒有果實,結了果實的我和弟弟又夠不著,在樹下著急地轉圈。後來是外婆他們拿著一根長長的竹竿把果子打下來的,我和弟弟牽起衣服可勁兒地往裡裝。回家的時候我們的車子裡裝滿了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坐在車上睡著了做夢都是香甜的。
我期待著明年的清明節,回來祭拜先祖,轉山轉水,享受難得的田園時光!
清明節的作文10
又是一個清明節,又是一個緬懷烈士的日子。
我懷著崇敬的心情,佇立在烈士們的墳前,我用鮮花和真情祭奠著烈士們的英靈,心中久久不能平靜。我在心裡默默的說:“安息吧!烈士們,史冊會記下你們響亮的名字;祖國會永遠記住你們的豐功偉績; 面對你們,我怎能不肅然起敬?在民族危亡之際,是你們用血肉之軀,去喚醒中國人民那憤怒的火焰;是你們用灼熱的鮮血,來呼喚起中華民族的反抗;是你們用那不屈的精神,築起了一道新的“萬里長城”。你們倒下了,但千千萬萬個不願做奴隸的人又站了起來。面對鬼子們的嚴刑拷打,你們毫不變色;面對著劊子手們高官厚祿的誘惑,你們毫不動心;直到與日本侵略者鬥爭到最後一刻,流盡最後一滴鮮血! 為了人民的解放,你們和法國那些英勇無畏的巴黎公社戰士們一樣,為了弘揚共產主義信仰和實現自己的理想不惜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你們高唱著《義勇軍進行曲》,英勇就義,真可謂是“生的偉大,死的光榮!”。你們的英名將與日月同輝,你們的精神與江河共存!我們敬仰你們,無私奉獻的英雄!正因為有了你們這些無數的英雄們,有了你們的崇高,有了你們的無私,才有了我們今天的和平環境,才有了祖國的繁榮昌盛! “青山綠水長留生前浩氣,蒼松翠柏堪慰逝後英靈。”沒有你們,便沒有新中國的繁榮昌盛!沒有你們,便沒有現在的美好生活!你們的輝煌業績,將永記史冊,青史留名!
同學們,我們是幸運的,我們不是出生在殘酷的戰爭年代,而是蒸蒸日上的和平年代,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報答祖國呢?我們要愛自己,更要愛祖國,我們要為她發奮努力,為她增光,為她添彩。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努力,讓我們繼承先烈們的遺志,為家鄉的建設,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學習,共創美好的明天!
清明節的作文11
清明是我24節氣中最喜歡的。光明的名字是可愛的.。你看,清晰,清晰,純潔,聽起來令人耳目一新。是的,在這樣的日子裡,到處都是像大海一樣的綠色花朵的人也充滿了活力。你怎麼能不讓人精神煥發,快樂呢?清明是祭祀祖先的日子,表達了對祖先的思念。
在這樣的一天裡,我來到了祖先的墳墓,用一束花展示了一些祭品,然後坐在那裡,與我的祖先進行了長時間的告別。這是一種人性行為,是祖先永遠生活在我們心中的最具體的表達形式。當然,當人們這樣做時,他們會有點悲傷,但這種悲傷根本不會讓人沮喪。相反,它使人們更加珍惜生命。它也賦予了清明的一個明亮的日子,使它變得沉重和豐富。為什麼我不能證明為什麼我不能證明我不能證明為什麼在早春,因為人們不得不離開戶外去墓地。
在清明節,你可以看到人們拿著柳枝和花在鄉村或山區的路上獻祭。他們成群結隊地走著,呼吸著早春的空氣和自然融合,散發著野花和雜草的芬芳。以這種方式行走的人和看到它的人情不自禁地想:清明是否讓人們走出戶外去感受春天的意圖?我感受到了我們祖先對大自然的熱愛。
我們是一個熱愛自然的國家,把時間、空間和人類活動結合起來,是我們國家獨特的創造。有些人稱清明為鬼節。人的死是鬼。鬼魂是成年人使用老虎和兒童的好。成年人也談論鬼魂的變化。但是在清明這樣明亮的日子裡,我們覺得甚至幽靈也變得有點可愛。在風中飄揚的白色或紅色的紙幣和死者的靈堂前面的靈堂是一樣的。孩子們也會把一串作為玩物拿出來。它們似乎是綠樹中的一件藝術品,在自然中點綴著人文氣息。早上,農村的一些親戚和朋友送了大便,說那是大便。在大便前加入芽和大米,告訴人們大米已經種好了,發芽了。此時做一些便便,這種傳統食品表達了一種記憶,認為收穫的希望和祝福也是對自然的尊重。農耕文明留下的情感是如此的真誠和簡單。水稻種子萌發,春耕繁忙。清明是美好希望的開始。
清明節的作文12
屈指數數,這是我在長沙度過的第x個清明節,原先我闊別家鄉已兩年餘。
雨紛紛,最近連綿未絕的降雨給長沙即將到來的清明鋪上一層薄薄的紗,如泣如訴,在這個革命先烈繁榮昌盛的地方,晦暗的色調也渲染著些許思念之情,舉國之殤。
不知是否天公作美,正逢請明日,陽光卻明媚了起來,似是在唱誦著國家正譜寫著的光明新篇章。
長沙烈士公園人流熙攘,人們在這一天寄託對逝去人事物的想念,老人們向孩子們講訴著一個個那些年驚心動魄的故事,我也來到那裡瞻仰著開國之祖——為新中國而犧牲生命的愛國之血,曾在華夏大地捨生忘死保家衛國而戰死的鮮活生命,他們支撐起一個殘破的國,此時造就瞭如今中華民族無數的家。
灰黑色天幕又遮住了日光,離家數年,深感惋惜的是來不及回去祭一下已故的老人,漂泊在外的遊子,魂牽夢縈日夜思念的家鄉,那裡始終是心靈最深處的港灣。每逢佳節倍思親,每一次跟家裡的聯絡,心裡最想明白的便是遠方家鄉父母的訊息,聽到他們的歡聲笑語,即使無盡煩惱纏著你,也會讓它成為跟父母聊天的笑柄;然而,最害怕聽到的,也是父母無奈時候的一聲聲嘆息。爸爸媽媽身體是否健康,是不是又添了銀絲白了鬢角,皺紋又爬上臉龐,手上的老繭又磨破了幾層皮…
國家從最艱難的時候過來了,總免不了階級矛盾,家庭熬過了艱難的時候,總會有些不和諧,大家都老了。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大事小事都會牽絆著人的情感,有的東西需要執著,有的東西不放開也只是徒增自擾。
總不會有永遠平坦的道路,踩到了磕腳的石子,把他它踏平就好,此時走下去的路沒有走不到盡頭。
就像遠航的帆船,唯有揚帆方能行的更遠。
最後想說的還是,孩子已經長大了,爸爸媽媽不需要過多牽掛,他在健康而用心的應對著生活籌劃著將來,成長道路上最讓人牽腸掛肚的始終是家裡辛勤勞作的年邁父母,他們是否安好,是否無恙,是否靜靜的享受著安靜年華。
清明節的作文13
今天是清明節,我和媽媽,姑姑,妹妹,一起去了奶奶家。
媽媽開著車拉著我,我們從八點半開始走,走了40多分鐘,到了姑姑家,我們接上了姑姑和妹妹。
在路上,到了十點的時候,所有的車都要鳴笛三分鐘,因為今天是全國哀悼日,紀念革命先烈致敬所有用生命守護生命的勇士哀悼所有逝去的同胞。在車上太陽曬得我們都很熱,到了11點多,我們才到了奶奶家,平常到奶奶家,只需要一個半小時,因為今天路上很堵,堵了一個小時,所以我們用了兩個半小時才到奶奶家。
到了奶奶家,我們先下了車,拿著給老奶奶買的東西,去看老奶奶。然後我們又拿著剩下的東西去了奶奶家,進了奶奶家。我們就放下東西,拿著我和妹妹每人買的零食去吃。過了一會兒,我們就吃飯,吃的飯很豐盛。有一條很大的大魚,和好幾樣菜,我和妹妹比賽,一人吃了一大碗米飯。
中午我和妹妹睡了一覺,下午媽媽和姑姑就帶著我和妹妹一起去了奶奶家旁邊的小河邊,小河邊有已經開了花的桃樹,還有高高的蘆葦蕩,就在小河的對面,我們還跳到對岸去蘆葦叢裡玩了,那個蘆葦從比我媽媽還要高,大約有兩米那麼高了,只要你躲在裡面,誰也看不見你。
小河裡流著清澈的水,水很清晰,在水面上都能看見很深的水底,旁邊還有人在釣魚。然後我和妹妹在水邊玩,突然姑姑跑過來,說她找到一種她們小時候經常吃的東西,裡面的果肉很甜。然後姑姑就帶我們去她找到那個菜的地方,我們一開始看不見,結果妹妹看見在黃色的一個小草裡面包著有那個東西,我們就開始找那個草,那種草長得比較細,她們找了很多,但是我才找到了一個,妹妹說太少了她還要找,但是姑姑說這麼多不夠你吃的嗎?
然後我們就回去了,回到奶奶家,妹妹寫她的作業,我畫我的畫,媽媽讓我快點畫,因為這是美術老師佈置的作業,老師說是週五就要上交,但是呢,現在已經週六了。
到了晚上我們吃完飯,然後就吃了點水果玩了一會兒,就睡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