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700字> 春節風俗作文700字彙編九篇

春節風俗作文700字

春節風俗作文700字彙編九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透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春節風俗作文700字9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春節風俗作文700字 篇1

  每一年我們最最期待的節日便是春節了。因為過春節的時候,我們不僅能夠吃到很多好吃的東西,穿上漂亮的新衣服,還有壓歲錢。與此同時,春節的時候我們就算和別的小朋友玩,也不會被爸爸媽媽催著去做作業。

  春節是我國人民最最重視的一個節日。春節相較於其他的傳統節日會顯得更為繁瑣,時間也比其他的節日要長很多。在我們家鄉,春節前的好幾天家家戶戶便開始親自制辦年貨。

  臘八這天,我們都要喝臘八粥,粥裡放著各種各樣的米和豆,雖說不怎麼好喝,但看著它那怪稀奇的樣,總忍不住想喝幾口。快過年的時候,許多小孩子都在買東西。小汽車啦,這些都是比較受歡迎的。更受歡迎的便是鞭炮,過年沒有鞭炮怎麼行呢?孩子們高興,大人們做起事來也有心勁。他們早已經把過年是吃的,喝的,用的,穿的都預備齊了,準備在過年的時候用。

  到了臘月二十三,這是過小年。天剛黑,就有人放起了鞭炮,這便讓人嚐到了過年的味道。在這一天,小孩子們最歡喜,因為家裡早就準備好了各種各樣的糖果。過了二十三大家便又忙了起來,大人們必須把家裡打扮得漂漂亮亮的。還要把過年時用的東西都拿出來。街上的商店打都關著門,到了正月初六才開張。“噼裡啪啦,噼裡啪啦……”你聽,除夕已經大笑著走來了,好像在跟我們招手呢!家家戶戶都在看“春節聯歡晚會”可實際上呢,卻是在守歲上增加一些歡樂。門外已經貼上了對聯,屋裡還貼好了幾個大福字。除夕快到12點了,屋外有好多人在放鞭炮。除此之外,家家戶戶的燈都不許間斷。除夕真是熱鬧極了!

  正月初一不比除夕熱鬧,而是顯得格外冷清。昨夜留下得殘渣還沒有收拾。這天早上,全家人都圍坐在一起吃餃子,餃子裡都夾著錢,比誰吃的最多,誰在這新的一年裡就最有福。初二是“回孃家”,向姥姥,姥爺拜年領壓歲錢。元宵來臨了,春節又到了熱鬧的時候。正月十五,到處都掛滿了燈籠。晚上,家家又得吃元宵,這又代表全家團團圓圓,和和美美。廣場上還有美麗的焰火表演呢!正月十五的確是個好日子。

  眨眼間的功夫,春節已經畫上了美好的句號。學生又開始上學了,大人們又該忙他們的事了。可大家還沉浸在這熱鬧的氣氛中,永遠也忘不了這美好的日子。

春節風俗作文700字 篇2

  春節是我國各民族的傳統節日,100多年前,民間藝人“百本張”曾在他的曲本中這樣寫道:“正月裡家家賀新年,元宵佳節把燈觀,月正圓,花盒子處處瞅,炮竹陣陣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遊串。”這歷史上關於歲首春節的生動定照。

  相傳堯舜時期,我國就有這個節日,殷商甲骨文的卜辭中,亦有關於春節的記載,有慶祝風首春節的風俗,但當時曆法,是靠“觀象授時”,是否準確,尚難確定,到了公元前104年漢武帝太初元年,我國人民創造了“太初曆”,明確規定以農曆正月為歲首,從這時起,農曆新年的習俗就流傳了20xx多年,直到新中國成立,改用公元以後,這個節日就改為春節。

  在我國最古的文字記載中,有許多關於歲首的故事,臘月和新春,正是“秋收冬藏”以後的農閒季節,漢鄭玄也說過,歲未年初“勞農以休息之”。拿我們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勞逸結合的意思。

  那麼春節到底是怎麼來的呢?相傳,在很久以前,有一個名叫萬年的青年,看到當時節令很亂,想把節令定準,一天,他上山砍柴,坐在樹陰下面休息,樹影的移動啟發了他,他設計了一個測日影計天時的日晷儀。可是,天陰雨霧,影響測量,後來,山崖上的滴泉引起他的興趣,他又動手做了五層漏壺,天長日久,他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時的長短就會重複一遍。

  那時的國君叫祖乙,天時風雲的不測,使他很苦惱。一個名叫阿衡的大臣,為討好皇上,奏稱要設天台敬祭天神,祖乙認為有理,便帶領百官去祭天,卻無濟於事,萬年知道後,忍不住帶著日晷儀和漏壺去見皇上,對祖乙講清了日月執行的道理。祖乙聽後龍顏大悅,感到有道理。於是把萬年留下,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築起日晷臺和漏壺亭,並派了十二童子服待萬年,祖乙對萬年說:“希望你能測準日月規律,推算出準確的晨夕時間,建立曆法,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傳旨要阿衡去了解萬年測試曆法的進展情況,當他登上日月壇時看見天壇邊的石壁上寫了一些字,阿衡看見後,知道萬年的歷法已研究成功,怕皇上重用他,於日派人刺殺萬年,結果刺客被士衛抓住了,祖乙知道後,懲處了阿衡,親自登上日月閣看望萬年,萬年指著天象,對祖乙說:“現在正是十二個月滿,舊歲已完,新春復始,祈請國君定個節吧。”祖乙說:“春為歲道,就叫春節吧。”

  冬去春來,年復一年,後來,萬年經過長期觀察,精心推算,制定了準確的太陽曆,後來為了紀念萬年的功績,便將太陽日命名為“萬年曆”封萬年為日月壽星,以後,人們在過年時掛上壽星圖,據傳說就是為了紀念萬年的。

  現在我們過年也有一些習俗,如倒貼“福”字,放爆竹,拜年等等。

春節風俗作文700字 篇3

  宜昌,古稱夷陵,為湖北三大城市之一,地處江漢平原與鄂西山區交界點。其春節禮俗融匯東部和西部的地方氣息,特別是19世紀下半葉宜昌被闢為通商口岸以來,各地商賈雲集於此,以春節習俗內外交流,形成了既與各地大致相同但又有地方特點的格局。

  臘月最後一天至正月初三被稱為“大年”。為了過好“大年”,不論大家小戶都要作一番年前準備,而且這個準備早在“過小年”前後就已經開始,謂之“忙年”。宜昌有段兒歌形象地唱道:“年來了,是冤家,兒要帽子兒要花,公公要肉敬菩薩,婆婆要米打年把;還有剛過門的小媳婦,也要穿一件新花棉襖回孃家。”由此可見一斑。

  不僅各家各戶要忙年,大小商販也要忙年。前者忙著採購;後者忙著發賣。雖人人皆說“有錢不買臘月貨”,但一進入臘月,該買的還是要買,哪管它價格貴賤。市場繁榮,每日四鄉八鄰的農民都紛紛擁上街來。他們進城一則來採購年貨,再則為帶一些土產品到街上兜售,如柏樹枝( 燻臘肉、做“年寶”用 )、紅亮筐 ( 蔑扎紙糊的小燈籠 )等。至於要採購回去的,則多半是鄉里沒有的糖果點心、大小禮品以及年畫、春聯等。總之是應有盡有,無不滿載而歸。

  門神畫一般是木刻彩印,多為本埠製作。貼於門上左右兩幅,一為白臉秦叔臘月二十五以後,各家各戶除了忙著準備桌上的美味佳餚推湯圓面、打年糕、寶,持銅;一為黑臉尉遲恭,持劍。年畫多種多樣,彩色精美,多來自滬漢。 灌香腸,郊區農戶多忙殺年豬、磨豆腐外,還要準備年節期間尤其是正月初幾招待來拜年客人的吃食點心,開始炒花生、炒瓜子、炒苞谷泡、炸麻花、炸米花等,有的按俗語“七不炒,八不鬧,二十九晚上炸‘屹蚤’”擇時。到臘月二十九或三十還要合面剁餡做包面(餃子)。上述這些多在晚上進行。那幾夜,灶屋內外熱氣騰騰、香氣四溢,往往忙碌到深夜。

  “七不吵 (非炒 ),八不鬧”還有一說法,即要家庭和睦,平時有什麼吵沙鬧鬧的,到臘月二十七、二十八及以後的年節期間都要剋制,遂遵“臘月忌尾,正月忌頭”之古訓。

  忙年期間還必須做清潔大掃除,這是每個家庭全年中最徹底最細緻的一次。從過小年開始,各家各戶室內室外樓上樓下均要進行清掃粉刷,門窗傢俱沖洗刮刷,俗稱之為“打揚塵”。同時還要清洗衣物被墊和鞋襪,日曬被褥。到了臘二十七八日,老老少少都要在家或是去商辦浴池洗大澡。民俗謂之:“二十七洗修楔,二十八洗邀遏”,乾乾淨淨過一個好年。

春節風俗作文700字 篇4

  “過年”是中國人經幾千年流傳演變、積累豐富的年俗文化,被人們視為一年中所有節令中最隆重、最喜慶的節日。各個地方過年的風俗、講究各不相同。

  我家鄉的春節風俗到了農曆十二月二十四開始籌備過年的東西,家家戶戶把家裡的每一個角落打掃得一塵不染,家裡變得煥然一新;用物和被帳都行清洗,謂之“採囤”。人們便忙碌張羅備辦各式年貨了:買雞、鵝、鴨、魚肉;添制新衣飾;新購傢俱、器皿;選購年畫、春聯等。尤其要買柑桔、青橄欖等水果作象徵吉祥如意和迎送親友的佳果。舊俗過年前,男必新理髮,女必“挽面”,現女子多為剪髮美容。到了年三十(除夕),清晨時,在門口掛上紅紅的大燈籠,貼上新的對聯。主婦們便忙著準備做一年之中最豐盛、最富意義的團年飯。團年飯,顧名思義,是一家在過年時歡聚在一起吃飯,連故去的老祖宗也不忘記的'。一家人團團圍堅,這是每個家庭大團圓的美好時刻。一家人不論平時天各一方,或者平時有多少疙瘩,這個時候也應該歡聲笑語,不能說傷心事或吵鬧。將至新春的鐘聲,每家每戶把掛著的衣服都摺好,免得日掛夜掛。然後趕著熬糖水,每條小巷都飄著糖水的香味,讓人直流口水。深夜十一點時,鞭炮聲逐漸響起,人們爭先恐後地去寺廟,看舞獅表演。每個小孩爭著摸龍頭,象徵在新的一年裡龍精虎馬。大人拿著美味佳餚,誠心拜祭廟裡的大王,託他保佑全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整個寺廟人山人海,擁擁擠擠,鞭炮聲日夜不絕。正月初一,不許掃去鞭炮紙。以免掃去財氣,因為春節期間燃放鞭炮,人來客往,地上紙屑、垃圾特別多,不打掃一下的確有礙大雅,因此,人們從外面掃到裡面,把財氣掃進屋來。我去衣櫃拿新衣服準備換上去拜年,因為新衣服肯定有線,所以我拿剪刀,但是我怎麼也找不到剪刀,我恍然大悟——因為年初一不能動剪刀,免得口舌之爭。去親戚家拜年時,要說一些吉利的話,千萬別說“破”、“壞”、“沒”、“死”、"光”、“鬼”、“殺”、“病”、“痛”、“輸”、“窮”等不吉利的字眼,都禁忌說出口來。正月初二,人們買一條鯉魚,用來拜神後,就帶鯉魚到大海放生。正月初五,人們放鞭炮迎接財神爺。正月十五,是春節最後一天。家家戶戶都煮元宵,老人家吃一碗長壽麵。鬧元宵,吃元宵,骨肉團聚滿歡喜!

  喜氣洋洋的春節,雖然各地的風俗各有不同,但是中國的五十六個朵爭奇鬥豔的鮮花,心連心,開心度過一個有一個的春節。因為春節正是中國人最重視的節日。

春節風俗作文700字 篇5

  據說貼春聯的風俗,大約始於一千多年前的後蜀時期,這是有史為證的。此外根據《玉燭寶典》,《燕京歲時記》等著作記載,春聯的原始形式就是人們所說的“桃符”。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相傳有一個鬼域的世界,當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蓋三千里的大桃樹,樹梢上有一隻金雞。每當清晨金雞長鳴的時候,夜晚出去遊蕩的鬼魂必趕回鬼域。鬼域的大門坐落在桃樹的東北,門邊站著兩個神人,名叫神荼、鬱壘。如果鬼魂在夜間幹了傷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鬱壘就會立即發現並將它捉住,用芒葦做的繩子把它捆起來,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懼神荼、鬱壘。於是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後來,人們乾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鬱壘的名字,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去惡。這種桃木板後來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們便開始在桃木板上寫對聯,一則不失桃木鎮邪的意義,二則表達自己美好心願,三則裝飾門戶,以求美觀。又在象徵喜氣吉祥的紅紙上寫對聯,新春之際貼在門窗兩邊,用以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的美好心願。

  為了祈求一家的福壽康寧,一些地方的人們還保留著貼門神的習慣。據說,大門上貼上兩位門神,一切妖魔鬼怪都會望而生畏。在民間,門神是正氣和武力的象徵,古人認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稟性和不凡的本領。他們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們的天性和責任,人們所仰慕的捉鬼天師鍾馗,即是此種奇形怪相。所以民間的門神永遠都怒目圓睜,相貌猙獰,手裡拿著各種傳統的武器,隨時準備同敢於上門來的鬼魅戰鬥。由於我國民居的大門,通常都是兩扇對開,所以門神總是成雙成對。

  唐朝以後,除了以往的神荼、鬱壘二將以外,人們又把秦叔寶和尉遲恭兩位唐代武將當作門神。相傳,唐太宗生病,聽見門外鬼魅呼號,徹夜不得安寧。於是他讓這兩位將軍手持武器立於門旁鎮守,第二天夜裡就再也沒有鬼魅搔擾了。其後,唐太宗讓人把這兩位將軍的形象畫下來貼在門上,這一風俗開始在民間廣為流傳。

春節風俗作文700字 篇6

  家鄉的春節習俗甘肅省張掖市臨澤縣板橋鎮東柳小學三年級程夢琪春節,大家都很熟悉。在不同的地方,人們過春節的方式也略有不同。你想知道我家鄉的春節習俗嗎?那就和我一起重溫那美好的時光吧!我家鄉的春節大約從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就開始了。臘月二十三被家鄉人稱為小年,這天,人們就開始打掃衛生,把房間的裡裡外外都打掃得乾乾淨淨,大人們還要殺羊殺豬來到廚房的灶臺前祭祀灶王爺,據說這是請他回到天庭後,在玉皇大帝面前多多美言幾句。祭祀過後,人們就開始辦年貨了:買對聯、買糖果……有些人家還要炸油果子。到了除夕,年貨都準備得停停當當,這一天會十分得熱鬧,早上爸爸和大伯拿著鞭炮、紙錢來到祖先的墓前祭祀,“請”他們“回”到家裡一同過年,而媽媽和大娘就會在家裡熱火朝天地準備豐盛的午餐。

  到下午家家戶戶的門上和窗上都貼上來紅紅的對聯和窗花。最有趣兒的是,媽媽還會在餃子裡包入一枚硬幣,看誰能吃到這個硬幣,它寓意著吃到硬幣的人在下一年裡福氣多多。在這一天,下午還要放鞭炮,這在我的老家叫做搶福,誰家放鞭炮越早,誰家吃餃子越早,就意味在下一年中誰家的福氣就越多。全家人才圍在一起,一邊談論著一年中遇到的開心事,一邊品嚐這餃子的美味。吃完了年夜飯,全家人坐在電視機前,愜意地吃著瓜子,其樂融融地等待著觀看春節聯歡晚會。這一夜除了比較小的孩子,人人都得一晚上不睡覺,這叫做守歲。大年初一早上,人們要早早地起床,放鞭炮。孩子們跟在大人的身後,來到長輩家磕頭拜年。

  在這一天,最開心的就要數我們小孩兒了,我們會收到很多的壓歲錢,拿著壓歲錢的我們,盡情地去購買鞭炮和零食。眨眼間,春節的又一個高潮——元宵節到來了。人們早早地湧上街頭,興高采烈地觀看著舞獅子、耍龍燈、踩高蹺到了晚上,全家人一起去賞花燈,看禮花。處處張燈結綵,整條大街燈火通明,有魚燈、有福娃燈、有火箭燈......人們都從四面八方來湧來,圍到廣場上看煙花,各種各樣的煙花將夜空裝扮的更加絢麗多彩。 過了元宵節,春節就結束了,人們又開始了忙碌的生活。怎麼樣?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了,蠻熱鬧的吧!

春節風俗作文700字 篇7

  過年是我國各民族的傳統節日,100多年前,民間藝人“百本張”曾在他的曲本中這樣寫道:“正月裡家家賀新年,元宵佳節把燈觀,月正圓,花盒子處處瞅,炮竹陣陣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遊串。”這歷史上關於歲首過年的生動定照。

  相傳堯舜時期,我國就有這個節日,殷商甲骨文的卜辭中,亦有關於過年的記載,有慶祝風首過年的風俗,但當時曆法,是靠“觀象授時”,是否準確,尚難確定,到了公元前104年漢武帝太初元年,我國人民創造了“太初曆”,明確規定以農曆正月為歲首,從這時起,農曆新年的習俗就流傳了20xx多年,直到新中國成立,改用公元以後,這個節日就改為過年。

  在我國最古的文字記載中,有許多關於歲首的故事,臘月和新春,正是“秋收冬藏”以後的農閒季節,漢鄭玄也說過,歲未年初“勞農以休息之”。拿我們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勞逸結合的意思。

  那麼過年到底是怎麼來的呢?相傳,在很久以前,有一個名叫萬年的青年,看到當時節令很亂,想把節令定準,一天,他上山砍柴,坐在樹陰下面休息,樹影的移動啟發了他,他設計了一個測日影計天時的日晷儀。可是,天陰雨霧,影響測量,後來,山崖上的滴泉引起他的興趣,他又動手做了五層漏壺,天長日久,他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時的長短就會重複一遍。

  那時的國君叫祖乙,天時風雲的不測,使他很苦惱。一個名叫阿衡的大臣,為討好皇上,奏稱要設天台敬祭天神,祖乙認為有理,便帶領百官去祭天,卻無濟於事,萬年知道後,忍不住帶著日晷儀和漏壺去見皇上,對祖乙講清了日月執行的道理。祖乙聽後龍顏大悅,感到有道理。於是把萬年留下,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築起日晷臺和漏壺亭,並派了十二童子服待萬年,祖乙對萬年說:“希望你能測準日月規律,推算出準確的晨夕時間,建立曆法,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傳旨要阿衡去了解萬年測試曆法的進展情況,當他登上日月壇時看見天壇邊的石壁上寫了一些字,阿衡看見後,知道萬年的歷法已研究成功,怕皇上重用他,於日派人刺殺萬年,結果刺客被士衛抓住了,祖乙知道後,懲處了阿衡,親自登上日月閣看望萬年,萬年指著天象,對祖乙說:“現在正是十二個月滿,舊歲已完,新春復始,祈請國君定個節吧。”祖乙說:“春為歲道,就叫過年吧。”

  冬去春來,年復一年,後來,萬年經過長期觀察,精心推算,制定了準確的太陽曆,後來為了紀念萬年的功績,便將太陽日命名為“萬年曆”封萬年為日月壽星,以後,人們在過年時掛上壽星圖,據傳說就是為了紀念萬年的。

春節風俗作文700字 篇8

  在爆竹聲中,我們迎來了中國人最盛大的節曰——春節,家家喜氣洋洋,掛上紅紅的燈籠,貼上紅紅的春聯,忙忙碌碌……

  今天是年三十,一大早,我就和爸爸媽媽一起回奶奶家。坐車的時候,我突然想起:我從小到大還從來沒有回過我的老家---湛江呢。老家過年會是什麼樣子呢?有哪些習俗呢?今天,我一定要問問爺爺。

  知道了我的問題後,爺爺便給我講了起來:“在咱們老家,除夕有三件事必做:貼春聯、團年飯、守歲和壓歲錢。除夕是一年最後的一天,午後每家每戶開始貼春聯。貼春聯的同時,湛江人還有貼門神、年畫,倒貼“福”字的習俗。門神貼在兩扇大門,傳統都是歷史上的一些顯赫人物,威武有殺氣,達辟邪擋災,倒貼“福”字則把大大小小的福字,倒貼在牆壁、門楣、房門,表示“福氣已到”。”

  “除夕的“團年飯”,湛江人十分注重,也叫“吃年飯”,除閤家團圓、聚天倫之樂外,也祈求一家大小平安,故多遠工作的人都盡力趕回來過年。團年飯是過春節的重頭戲,不但豐富多彩,而且很講究意頭。習俗吃團年飯前先祭祖或拜神,香燭燒完才開飯。席上一般有雞、魚、蠔豉、生菜、腐竹、蒜等以求吉利。而且,在我們老家,年夜飯還必須有這兩道菜:蒜苗炒肉和白斬雞。湛江有的地方還流行吃團年飯時,遇上遠行的人未歸,則桌上擺未歸人的座位及碗筷,像徵團聚,以示懷念。若有新婚夫婦,也多擺一副碗筷,取來年添丁吉意。團年這頓飯,一般故意多做些,吃不完,留到明年,表示豐盛有餘有剩。”

  “午夜12時,父母長輩叫醒小孩起床,踏新年地,穿新衣服,給壓歲錢。壓歲錢,湛江俗稱“穿衫帶”,多數稱“利是”,討壓歲錢稱為“逗利是”。由長者給後輩,以兒童為主,未結婚的成人與兒童同等看待,也可收取。壓歲錢意在鎮壓邪崇,希望小孩快高長大,聰明進步。守歲在湛江的一些農村尚流行,子時一到,炮竹齊鳴。而今城市以看中央臺春節聯歡晚會電視取代守歲,看完聯歡節目已踏入新的一年。”

  聽完了爺爺的講述,我終於知道了湛江春節的習俗,也增長了許多知識,將來有機會,我一定要去我的老家湛江看看。

春節風俗作文700字 篇9

  馬上就要過年了,家家戶戶都在忙著貼對聯、放鞭炮、佈置房間,等待著這新的一年。而我也不例外,就在網上了解了解春節的習俗……

  春節農曆初一,又叫陰曆年,春節是我國最最隆重的日子,每年都貼對聯、放鞭炮……

  傳說在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年”的形貌猙獰,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人們就慢慢的掌握了“年”的出現時間,原來它每年春節都來,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到雞鳴破曉的時候,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男男女女便把這可怕的一夜稱作“年關”,並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天晚上,家家戶戶提前做好晚飯,熄火淨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然後把宅院的大門封住,躲在屋裡吃“年夜飯”,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卜的意思,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還必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保佑他們平平安安的度過這一夜。

  天色漸漸黑了下來,“年”從深山老林裡竄了出來,摸進人群聚居的村落。只見家家戶戶宅門緊閉,門前還堆著芝麻桿,街上卻瞧不見一個人影兒。轉了大半個晚上的“年”毫無所獲,只好啃些芝麻桿擋著飢餓。再過些時,公雞啼曉,這些兇殘而又愚蠢的怪物只得返回樹林。熬過“年關”的人們欣喜不已,就感謝天地祖宗的護佑,要互相祝賀沒有被“年”吃掉,還要開啟大門燃放鞭炮,和鄰居、親友見面道喜……

  這樣過了好多年,沒出什麼事情,人們對年獸放鬆了警惕。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獸突然竄到江南的一個村子裡。一村子人幾乎被年獸吃光了,只有一家掛紅布簾、穿紅衣的新婚小兩口平安無事。還有幾個兒童,在院裡點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紅,竹子燃燒後“啪啪”地爆響,年獸轉到此處,看見火光嚇得掉頭逃竄。此後,人們知道年獸怕紅、怕光、怕響聲,每年,家家戶戶就貼紅紙、穿紅袍、掛紅燈、敲鑼打鼓、燃放爆竹,這樣年獸就再也沒有來了。

  透過網路,我瞭解了很多關於春節風俗的知識,以後要經常上網,瞭解瞭解大事和有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