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600字> 【精選】《的春節》作文600字三篇

《的春節》作文600字

【精選】《的春節》作文600字三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儲存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的春節》作文600字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的春節》作文600字 篇1

  家鄉海南的春節在臘月中旬就開始了,一進入臘月中旬,新年的氣氛就漸漸濃了,賣年貨的小攤隨處可見,紅色的春聯和各種大紅燈籠把冬日的臘月襯托得喜氣洋洋。

  臘月廿三年味就更濃了,大街小巷四處可聽見孩子們燃放鞭炮聲,大人們也忙了。這時每家每戶都要準備一把新掃帚,把房子掃得乾乾淨淨。

  打屋一般從廿三持續到廿五,忙忙碌碌打掃衛生,接下來就要買年貨了,雞、魚、青菜、甜點什麼的都準備充足—店鋪大年初一到初三關門,初四才開張。

  除夕真熱鬧。家家趕做年菜,到處酒肉飄香,男女老少穿起新衣,門外貼上了紅紅的對聯,門上貼了一門神,屋裡到處是紅通通、大大的倒貼“福”字。這天,兒女都會趕回家來吃團圓飯。

  鞭炮放過後,年夜飯就熱熱鬧鬧的開始了。海南人過年少不了殺雞,還有幾樣是必不可少的,就是魚,它代表“年年有餘”;還有“茄子”,其海南話與“強”諧音,有著一年勝過一年的'含義……

  海南人過年不吃餃子,就把事先準備好的年糕拿出來,全家聚在一起看春節聯歡晚會,待到子時放鞭炮。這一夜,家家燈火通宵,鄉下人家的灶膛內都燃起煤油燈,其意義是願家中能夠“添丁”(新增男孩)。

  正月初一,剛起床,震耳欲聾的鞭炮聲隨之響起,這便是“開門紅”。到處堆滿了紅色的炮紙,大家也不掃去,免把幸福掃出門外。店鋪都在休息,大家紛紛來到公園參加各式各樣的活動,在午前趕回家祭神,燒紙錢。

  初二拜年的人可多了,親戚朋友都來了,給孩子們壓歲錢,說些吉祥如意的話。

  小年到了,到處搭起了架子,放眼望去,各色各樣的舞臺絢染了喜慶的氣氛。夜晚,大街小巷都是流動的人群,表演的節目豐富多彩,時不時升起的煙花引來孩子們的驚歎,卻大被喧鬧聲淹沒……

  十五過後,孩子們又要背起書包上學了,熱鬧的春節就這樣節結了。

《的春節》作文600字 篇2

  每當春節,我總會回到家鄉過,因為那裡景色優美,有農村的感覺,使人感到一種很舒服、輕鬆的感覺。

  今年,我回到家鄉,感覺格外不同,因為我老爸在後院那裡建了一座五層樓的房子,把後院的範圍礦大了。全村的人都很羨慕,擔憂的就很妒忌,因為他們家裡沒有錢蓋房子,不希望我們的生活比他的好,就像在我的老爸那裡奪取一些土地,可都被我老爸看穿了,一一地拒絕了,可是他們還是不知恥地常常來我們家吃飯。

  到了春節,他們都回家吃飯了,當然我們也可以過得更加開心了。那天早上,我早早的起了床,把被子疊好,一早就跟爺爺奶奶說:“恭喜發財,利是遞來。”拿完家裡人的所有利是包之後,我偷偷的藏在房間裡把利是一一拆開。啊,收穫還不少呢!最大封的是爺爺的利是,每次都100-200元,雖然不比鄰居表叔給鄰居小孩的一封1000元的大,但我已經十分滿足了。那天全家我們都去看望親戚,因為我們這些小孩子當晚想趁機“打劫”的了!可苦的是爺爺奶奶老爸老媽,他們要回利是給別人的小孩子,順便我們也去看看家鄉周圍景色的改變。我們在去過程中不時也看見有人為了慶祝,都用鞭炮,在臨晨四點時,我和姐姐都是因為這些鞭炮,嚇得跳起來。

  那天晚上,我看見了我們很多家都放煙花,顯得十分隆重,我們家也不例外,老爸買了差不多1000元的煙花放,連上邊馬路打麻將,打牌的人都停下來觀看,在全村,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我們家,因為我老爸在村子裡,都算個百萬富人了,所以煙花比別人放得更多、更長時間,我看得連頸都僵硬了,有很多人都很羨慕我們。哈哈,這下咱家可有面子了。

  在家鄉的春節真好,又沒又熱鬧又隆重,比起一些在城市裡過春節的好多了,我愛我的家鄉-德慶。

《的春節》作文600字 篇3

  在我們的生活中,節日總是多多,你們最喜歡的是哪個節日呢?相信很多人都喜歡過春節吧。因為春節的每一家每一戶都是很熱鬧的,很開心的。那麼,你們想知道關於春節資料嗎?春節資料可以讓我們進一步的瞭解春節。現在,就讓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春節資料吧。

  春節是中國民間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也是最熱鬧的一個古老節日。一般指除夕和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在春節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在天津過春節還有掛中國結的習慣,大年30之前天津人有到天津古文化街喬香閣請中國結的習俗,取喬香納福之意。

  春節是漢族最重要的節日,但是滿、蒙古,瑤、壯、白、高山、赫哲、哈尼、達斡爾、侗、黎等十幾個少數民族也有過春節的習俗,只是過節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更蘊味無窮。春節不同時代有不同名稱。在先秦時叫“上日”、“元日”、“改歲”、“獻歲”等;到了兩漢時期,又被叫為“三朝”、“歲旦”、“正旦”、“正日”;魏晉南北朝時稱為“元辰”、“元日”、“元首”、 “歲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則稱為“元旦”、“元 ”、“歲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xx年5月20日,“春節”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