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的作文600字3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天堂的作文600字3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天堂的作文600字 篇1
我的家鄉在黃土高坡,在別人看來,那裡貧困,交通條件差,多的也就是那一縷縷的輕煙和一堆堆的黃土。但我認為,那裡的山美,水美,人更美,因為那裡是生我養我的地方。
在這一望無垠的黃土高原上,在這原生態的山區裡,四季就像“與朱元思書”中的“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春天,風吹柳絮,花朵展現出了她那婀娜多姿的身材,所有路過的人都會向她投去羨慕與讚揚的目光;小草也好奇的鑽出地面,想看看人間有多少動人的故事。
夏天,在烈日的光照下,孩子們在滿頭大汗的捉蜻蜓,不顧烈日的威嚴,做他們認為開心的事情。大人們則在地裡幹活,早就想好好的休息一下了。黃昏的時候,無論大人或小孩子都會搬個椅子,坐在外面的院子裡,打打牌,做做針線活,逗逗孩子,笑聲不斷。
秋天,是最忙碌的時候,也是他們最高興的時候,顧不上勞累,收割著自己豐勤的果實。晚上回到家,赤著腳,端著一大碗麵條,香噴噴的吃著,臉上帶著笑容。而小孩則學著他爸爸的樣子,光著腳丫,到處跑,融入到了豐收的喜悅。
冬天,山上、房屋上、院子裡、樹上,所有的一切都覆蓋著白雪,就連平時最調皮的孩子也說冷,不出去,圍在火堆旁取暖。這時候,最清閒,是串門的好時候,坐在火堆旁,烤著火,吃著瓜子,拉拉家常,聊聊往事。
在那片黃土地上留下了太多無法形容的東西,爺爺奶奶回憶著她們那艱苦奮鬥的歲月,那攜手走過的風風雨雨,激動的流下了幸福的眼淚;爸爸媽媽回憶著他們的童年時代,也流出了幸福的淚水;現在的我們,繼續在這片黃土地上留著我們的足跡。我們是山區裡的孩子,我們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我們想要翻過那座山,去看看山的那頭是什麼?我們一直在努力著,我相信終有一天,我們會走出這座大山,這片黃土地。
但是,無論我們飛得多高,走得多遠,家鄉都是最美的“天堂”,因為那裡是生我養我的地方。
天堂的作文600字 篇2
金黃色的向日葵,開在一個小山坡上,那是機器人貝比的天堂。
貝比,是人類實驗出現差錯的失敗品,它擁有了自己的思想,被一位老爺爺—亨特所收留。
亨特爺爺喜歡朝氣蓬勃的向日葵,並在他的木屋旁的小山坡上,種上了這種金黃色的花朵。貝比自從跟隨亨特爺爺一來,一直幫助他管理這個“花園”,對於二人來說,向日葵是他們的信仰與寄託希望的.物件。
這個下午,只有貝比一個人在照顧花朵,因為亨特爺爺病了,他躺在床上,臉色蒼白,呼吸困難。
“爺爺。”貝比回到小木屋中。“貝比,聽著,我走後,一定要守護那些向日葵,不要以為我死了,我只是,暫時離開。”爺爺的身體越來越輕,漸漸化作虛影,消散在風中。貝比想要流淚,但卻沒有一滴淚水可流,他只是在心中暗暗發誓,就算按下那個按鈕,也不讓別人傷害那向日葵一分!
令人懼怕的一天來了。為了剷平這片田野該做樓房為己所用,人類開著剷車來了。
貝比站在花朵叢中,堅定地握緊鐵拳。“轟...”一寸寸田野被剷平,車子漸漸靠近貝比。但貝比卻毫無退卻之意,只是示意剷車停下來。
人類停下了車,見是一個機器人攔下自己,便下達指令讓貝比讓開。貝比揮起拳頭,向人類重重打去。人類受了傷,憤怒地上了車,向花叢開去。貝比鐵皮做的臉上出現了微笑,他按下自己身上一個紅色的按鈕,笑望著金黃燦爛陽光下的向日葵,喃喃地叫著“爺爺”。
“轟!!”一聲巨響,剷車成為廢鐵,人類也不知蹤影,貝比被自己的爆炸燬成碎片。同時摧毀的,還有那一片美麗的向日葵。
不知過了多少年,這個地方又重新出現了一山坡的向日葵。木屋中,走出一個大鬍子老人,身後跟著一個憨態可掬的機器人。
他們迎著夕陽做下,看著那不斷朝著太陽生長的花朵們,開心地笑了。笑聲如銀鈴般,讓花朵隨之擺動“身體”。
夕陽西下,一老人一機器人,守護著,屬於他們的天堂......
天堂的作文600字 篇3
小時候看過一部電視劇,只依稀記得那部電視劇的片尾曲叫做《我想有個家》,卻清楚地能想起媽媽當時被感動的樣子。自己當時很是疑惑:不明白媽媽的感動究竟是為何。長大後才知曉了媽媽當時的心情,那是一種人人都有的對家的獨特感情啊。
有一次看一個紀錄片,片中講述的是“聖城”耶路撒冷的故事。印象最深的是那面哭牆,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猶太人來到這面牆前,放聲哭泣,感慨終於回到了家,回到了故鄉。旅途的勞累,屈辱的歷史,都已經不再那麼重要了。對一個始終在世界各地飄泊的民族來說,找到了家,回到了家,便是擁有了世界。
於是家的概念在腦海中逐漸清晰,孵化成一個溫暖的網,包裹著我們的內心。家,應該就是這樣一個地方:這裡是你永遠避風的港灣,這裡是你永遠能得到庇護的天堂,這裡是你心靈永遠可以自由飛翔的地方。不需要太多華麗的裝飾,只需要親人之間簡簡單單的關懷,只需消除在外頭所有的煩惱,只需要讓自己的心得到放鬆,這便是我心中永遠深愛的聖土和樂園,我的家。
記得蘇軾有一句詩:“何處心安是吾家。”豪放詞風的創始人,對家的定義也是如此的灑脫。但對大多數人來說,心安之時,大概就是在家與親人共處之時。心安之地,大概就是親人所在之地。割不斷的血緣關係,組成了一個家。濃濃的親情,使這個家永遠存在於遊子心靈的深處,最思念的地方。於是很能理解那些苦難的猶太人,只有回到了耶路撒冷,面對著哭牆,才會體會到被庇護的感覺,才會感受到心安的充實溫暖,才會有勇氣再去努力奮鬥,因為心中有一個永遠不竭的動力——家。
很慶幸,自己不是那個唱著《我想有個家》的孩子,很感激,自己有一個隨時等候著我的地方。聽過一個關於父母是天使的故事,從此便深信不疑,家是我此生永遠的天堂。
我願以無比的虔誠,來祝願保佑我的天堂,我的最溫暖、最深愛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