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600字> 吆喝作文600字八篇

吆喝作文600字

吆喝作文600字八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吆喝作文600字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吆喝作文600字 篇1

  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聲音,有悅耳的歌聲,有尖厲的噪聲,有歡快的笑聲……而我則喜歡那沙啞的吆喝聲。

  “來嘍!補鞋嘍……”“一大早在那裡吆喝,煩死了!”我在床上不禁抱怨起來。這種難聽吆喝聲經常打擾本小姐的美夢,得想個十全十美的辦法除去才行,不久我便有了一個“好主意”。

  放學後,我看見那老頭兒還在補鞋,便從垃圾堆裡撿了一對破的不能再破的鞋,然後脫了自己的鞋放在書包裡,走過去說:“幫我補一下這雙鞋。”同時臉上裝出難過的表情。那老人抬起頭,他的面色是那樣蒼白,額頭上的皺紋勾勒出一個醒目的“王”字,兩鬢是蒼蒼的白髮。他笑了一笑,說道:“這雙鞋你是怎麼弄破的?”我只好支支吾吾的的說道:“是剛才上體育課時弄破的。”“怎樣?沒摔著吧。”我一時不知該說什麼好。他接著說道:“這雙鞋得明天才能修好。現在已經晚了,孩子,你該回家了。明天在來拿吧!”看他認真的樣子,我偷偷笑著走開了。

  到了第二天,為了不讓他看見我,我便繞了路去上學。放了學,我看見他的東西還在那裡擺著,人卻不見了。

  一連幾天,我都沒有去拿那雙鞋。

  “來嘍!補鞋嘍……”不久後的一天清晨傳來這熟悉的吆喝聲喚醒了我,使我很快沒有了睡意。我起床往窗外一看,老人仍然在那兒補著鞋,他看起來更加消瘦了,臉色好像也更蒼白了。此時,我的眼睛溼潤了,不知是因為老人的辛勤,還是為自己捉弄他的行為感到羞恥。我再也看不下去了,急忙衝下樓去取那雙鞋。他一見我就說:“孩子,你的鞋我已經補好了,這幾天總不見你來拿,是忘帶錢了吧?呵呵,沒關係,我幫你們學生補鞋是不要錢的,拿著,可得好好讀書啊!”聽完他的話,我關心的問:“老大爺,您沒事吧?”他笑道。然後我依依不捨地走開了。

  鞋補好了,看著這雙鞋我彷彿看到了老大爺日夜辛勞的身影。

  “來嘍!補鞋嘍……”我永遠忘不了這吆喝聲。

吆喝作文600字 篇2

  在安慶,吆喝聲越來越少了,但總會有人在小區裡吆喝幾聲,你聽,“回收舊手機、廢舊手機……”還有“米粑、米粑、小米粑粑!”

  而吆喝聲各有不同。我最喜歡的吆喝聲便是那賣包子的小販了,“包子,肉包子,菜包子,賣包子嘍!”每當聽見這聲音,我總會帶上二三元錢,跑上去找到那個開著三輪車賣包子的叔叔,買三個肉包子邊走邊吃,心裡很溫暖哦。

  在學校附近也常有小販來往,賣烤山芋的叫到:“賣烤山芋子嘍,現烤的山芋子嘍。”這種吆喝聲在冬天經常響在你的耳畔,這時,我都會找同學借幾元錢,去買一個烤芋頭,這個聲音便是我冬日裡唯一的期盼。它既可以保暖,又可以飽腹,兩全其美。

  賣麥芽糖的小販的吆喝聲很簡單,只有一個詞:“麥芽糖!”聲音短促響亮,十分簡樸。甜甜的麥芽糖白白的黏黏的,挑一塊放在嘴裡,甜到心裡。

  學校旁的菜市場裡的吆喝聲更多,賣菜的喊道:“白菜,一塊一斤;黃瓜,一塊五一斤;南瓜,二塊二一斤嘍!”

  最有趣的是賣皮帶的吆喝聲:“皮帶,皮帶,比牛皮還牛的皮帶。”嘈雜的聲音可以震得你耳朵痛。

  聽,又有人在賣糖葫蘆了。他叫道:“糖葫蘆哩,又大又甜的糖葫蘆,又大又甜的糖葫蘆嘍!”我很喜歡買一根嘗幾口,又酸又甜,十分美味。

  吆喝聲是民間的傳統,它是民間的經典,它是民間藝術的傳承。

  各種吆喝聲混雜在一起就像一場交響樂,有的清脆,有的低沉,有的悠長,有的綿延。將所有聲音交集在一起,便成了一場熱鬧非凡的交響樂。

吆喝作文600字 篇3

  我家住在安慶,一個不出名的小城鎮裡。這個地方雖不大,卻熱鬧非凡。

  在一個週末的早晨,我懶洋洋地躺在床上,夢見自己變成了白馬王子,正在打獵呢!我騎著白馬,彎弓搭箭。“走你!漂亮。”我正準備過去檢視我的獵物,猛得一下摔下馬來,回到了現實中。

  我並沒有起床,而是一聲不響的又閉上了眼睛。這時,一聲叫賣吆喝聲飛入耳中,一聲高亢而雄厚的聲音,“磨剪子嘞……”我心想,這一大早上的,哪個收廢品的擾民!還讓不讓人睡覺了!

  我起身一看,那人卻蹬著腳踏車逃之夭夭,無趣,吵醒我就跑了,算了,起都起來了,刷個牙洗個臉出去吃個早點吧。

  我特別喜歡在小區裡逛,這裡雖不說沒有學校的歡樂,也不及家裡舒適,但這裡有我最愛的“交響樂”。

  我來到一家餛鈍店,聽見一聲悠揚的曲子“好吃不貴的餛鈍喲!現包現做,新鮮的嘞!”“阿姨,一箇中碗餛鈍。”“好嘞,你先坐。”伴著交響樂的響起,我面前多了一碗熱氣騰騰的餛鈍。“北方大饃!老面饅頭!”我就喜歡這種調子,歡悅而舒暢。“清倉,清倉,最後清倉,大甩賣,以最低價格回饋您!”“花生米,蠶豆粒,下酒甚好,千杯不倒!”“皮帶,皮帶,比牛皮還牛的皮帶。10塊錢一條。”“正宗碭山梨,好吃又便宜,十元5斤。”……

  我的餛鈍已見底,但叫賣聲不絕於耳。我走在路上,又聽見“東阿阿膠,美容養顏,長生不老。”“烤紅薯,香噴噴的烤紅薯。”“狗不理包子,正宗天津狗不理包子。”

  拐進小巷,打擊樂又響起,“鍋碗瓢盆,你想要的全都有。”“菜刀,菜刀,堅硬無比,鐵都砍得碎。”“大白菜,老南瓜,娃娃菜嘍。”“正宗茅臺酒,酒香醇厚,香味撲鼻,包你滿意。”

  我回到家裡,坐在沙發上,那收廢品的小販又來惹我,“磨剪子嘞!”我納悶在家裡聽“音樂”,怎麼沒有外面的交響樂好聽?

吆喝作文600字 篇4

  “豆腐,賣豆腐啦……”

  身在偏遠的山下,交通自然多有不便,而一些食物自己又不能製作,比如豆腐。於是就有人瞄準商機,到鎮裡批一些來賣。這樣,他們就要大聲吆喝別人來買東西了。

  可以說,我便是聽著這陣陣的吆喝聲長大的。

  剛開始呀呀學語時,聽到吆喝聲,便跑到外面,模仿他們。“豆夫,豆夫……”雖然聲音不是很準確,但這足以讓我的家人驚喜了,孩子長大了,會模仿人說話了。

  稍大點,才知道那吆喝的競是我喜歡吃的,就纏著父母親一定要買。他們拗不過我,每次吆喝的人來都要或多或少地買一點。

  嘗過幾次甜頭後就逐漸上癮了,天天坐在門口等待著小販的叫賣聲。

  聽,又脆又響的聲音,那是賣梨的:梨啦,賣梨啦……

  聽,“換蘋果嘞,又香又甜的蘋果嘞!……”

  “賣地瓜啦!地瓜啦……”

  “換粉絲嘍!……”

  叫賣聲不絕於耳,時至今日留在腦海中的仍然是那陣陣清脆洪亮的叫喊聲。對我這樣一個饞嘴的孩子來說,聆聽這叫賣聲便是最幸福的時光,因為就要吃到又大又紅的蘋果啦,香甜的香蕉,脆生生的梨啦……

  現在上高中了,寒假裡回到家,耳邊卻缺了這鮮活的叫賣聲。

  近幾年,這樣誘人悅耳的吆喝聲已經逐漸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擴音器:

  梨,三元一斤……

  桔子,一元一斤……

  這種摻雜了科學因素的叫賣聲透過擴音器一遍又一遍愚蠢地重複著,單調,飄緲,似乎已經隔遠了人們之間的距離了。

  我所眷戀的是那種純天然的、可以變調的從人的口中喊出來的聲音,因為我可以體會到生活的艱辛,收穫的喜悅都在小販的叫賣聲盪漾開來。

  而近兩年,社會的發展讓我們過上了眼光更高的生活,我們情願去超市買冷鮮魚,也很少再去買商販們從集貿市場裡打來的魚了。

  面對越來越稀疏的吆喝聲,再也體會不出當初的那種等待的興奮,吃時的快意……

  雖然可以隨時吃到新鮮的蘋果,儘管價錢賣得比以前低,但味道已遠不如當初了。

  難忘童年的吆喝聲。

吆喝作文600字 篇5

  “辣椒——豆腐來——啊!”一聽就知道是俺村的常客——賣辣椒豆腐的老頭兒來了。他騎一輛腳蹬三輪兒,帶一桶晶瑩如玉的豆腐腦,一旁放一些佐料。我最愛吃他做的辣椒豆腐了。每當他來的時候,我總要“打”上一碗吃。他的吆喝也很有特色。拉長了音兒喊出“辣椒”以後,那聲音稍降一些,再喊出“豆腐”。到喊“來”的時候,聲調又拐了一個彎兒,最後一個“啊”字又一下子降下了八度,真是富有特色,從而一時間成了孩子們爭相模仿的物件,其狀不遜於如今的青少年們模仿周杰倫。

  這是春夏兩季最常見的吆喝。還有秋冬兩季的吆喝聲,下面我就再為你介紹一下。

  “賣——果子,油炸糕兒!”這人用近似於美聲的音調喊出來,別提多好玩、多好聽了。“換大米,來哩(了),好大米咧!”這人趕一老驢車,戴一頂舊氈帽,別看說自己的大米好,可用手一捧,便捧出好多小沙粒,我可是不太喜歡他的。

  此外還有一年四季都有的。“收破鍋兒碎鐵,廢銅爛鋁,破靴子碎套子,酒瓶子易拉罐……”這個人吆喝的挺順嘴兒,肯定初中畢業了,要不咋編得這麼順溜呢。一天下來,他收來的還真不少,肯定挺掙錢!另外還有一個收破爛的老頭兒,六七十歲了,整天吆喝“收書紙報紙,紙箱子,長錢了!”這位肯定曾深入地研究過心理學,真把人的心理給摸透了。別的啥也不說,就強調“長錢了”三個字,可謂字字千金。只是等把人們喊出來之後一問價,卻還是那一個價碼!氣得人們只有哭笑不得的份兒。

  “賣果子來,油炸糕——”不行,我要去買油炸糕吃嘍,香噴噴的,好吃極了。

吆喝作文600字 篇6

  幾乎每一個早晨,都可以在睡眼朦朧之中聽見窗外傳來的吆喝——“收剪刀、報紙、收音機……”原本只是極簡單的`幾個詞的拼湊,因那充滿泥土氣息的嗓子一吆喝,似乎便有了悠長的韻味。有時也會早些出門,一出社群,便能聽見那曾經每天伴我醒來的聲音。循聲望去,便能看見那短布衣上黝黑而乾瘦的臉龐,和那暴露出青筋的手臂。他總愛在早晨和同行們嘮嘮家常,好像談笑之間便能夠給他帶來一天的幹勁。他的手指總是不停地比劃著,說到動情處,也不忘笑上幾聲,在那佈滿皺紋的臉上,竟也能笑出花一般的燦爛。

  聊得盡興了,他便從他的木板車上站起身了,在木板上拎起一條汗巾甩在脖子上,便推著他那已吱吱作響的木板車,開始了他的“旅行”。他走得並不急,甚至顯得有一些悠閒。走過一個巷子,也並不忘吆喝幾句,抬頭看看,然後繼續慢悠悠地穿行。有時看著他的身影從轉角處消失,竟會覺得那空巷之中,仍迴盪著一聲聲吆喝。我家中訂的報紙不少,也常有舊報紙和紙箱要賣,自然成了他的老主顧。每次一招呼他,他便很利索地跑上樓,仔細地把報紙捆在一起,將紙箱逐個翻看,不帶一絲馬虎。走之前,不忘露出那一臉憨厚的笑,一如他的吆喝一般充滿了清新爽朗的氣息。

  讀初中以後,不常在家,似乎把那一如既往的吆喝也給淡忘了。只是覺得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早晨少了些什麼。直到有一天早晨出門,才發現社群門口的幾個人中已沒有了他的身影。也許他已到別處謀生去了,也可能是回了他的老家,反正在那天以後,我再也沒有看見過他。大概,他如今會比他曾經推著木板車的生活,要幸福一些吧!

  他走了,正如曾經所見,他的背影在我生活的轉角消失了。但那聲聲吆喝,卻好像仍在迴盪。另一個清晨,吆喝聲似乎又來了,伴我醒來,隱約之中,我似乎又看見了那身影……

吆喝作文600字 篇7

  “收舊沙發喂……”昨天聽到這聲吆喝時,我正在做作業。愣了一下,思緒不知不覺地飛回了我六歲的童年時代。

  那個時候,媽媽在外地打工,我和爸爸、大伯、奶奶一起生活。每天放學後,總是和小夥伴們一起打鬧,跑起步來,竟覺得連風都是香的。

  除此之外,每次放假的下午,太陽跳到山邊,我總是搬一把小板凳到門口坐著,眼巴巴地望著村口,期待那賣饅頭的吆喝聲。

  那賣饅頭的是一個大約年過六旬的老爺爺,他每次來的時候總是蹬著三輪車。三輪車跑起來總是一副緩慢而又吃力的樣子,在我們村裡四處轉悠。

  老爺爺吆喝從來不用喇叭。他總是用那蒼老的聲音努力地喊道:“賣饅頭嘞!又大又香的饅頭喂……”把聲音拖地很長。

  每當我聽到這吆喝時,我總是五馬騰空而起,拿著早已準備好的錢衝向三輪車。

  其實我本來是不喜歡吃饅頭的,但由於奶奶年老,牙口不好,而且她也喜歡吃饅頭,所以我才那麼積極地買饅頭。當我看到奶奶吃饅頭那滿足、安逸的神情時,我就覺得很快樂。久而久之,我也喜歡吃饅頭了。

  有一次,我出門太匆忙,忘記帶錢了。等到我拿好幾袋饅頭,一摸口袋時,呀!忘記帶錢了,怎麼辦!我尷尬地望著老爺爺,老爺爺立即會意了。

  我滿以為他會嫌棄地打發我走,卻沒想到老爺爺笑呵呵地說:“沒帶錢吧?沒關係,這一次我請你。快回家吧,別讓家長擔心。”說完後,他蹬著三輪車緩慢地離開了。

  我還愣在原地,耳邊又傳來了那熟悉的吆喝聲,這一刻,我突然覺得那吆喝聲是如此地親切,如此地悅耳。夕陽下,那背影伴著吆喝聲在太陽的餘暉下熠熠生輝。

  過了這麼多年,我依然記得這位老爺爺,記得他的吆喝聲。每當走在夕陽下時,我總會想他是否還在賣饅頭,是否還在吆喝著那天下最美吆喝聲……

吆喝作文600字 篇8

  依稀記得,小時候在大街小巷,經常能聽見那聲吆喝。

  或許是我愛吃爆米花的緣故,小時候的我最期盼的就是那聲吆喝:“賣爆米花了!賣爆米花了!”

  記得有一次,我和爸爸去散步。突然,聽到一聲“嘭”的巨響,我嚇得趕緊捂住耳朵,順著發出聲音的地方望去,那裡圍了很多人,還不時散發出一陣陣誘人的香味……

  我趕緊跑過去,鑽進人群看見一位皮膚黝黑,臉上佈滿了皺紋的老爺爺,頭戴一頂舊氈帽坐在小凳子上。在他身後,停放著一輛三輪車,車上有一個黑乎乎的,頭小肚子大的,像壺一樣的東西。老爺爺左手正一圈一圈的搖著這個壺一樣的東西,右手搖著吹風機。不一會兒,他右手搖動的速度漸漸慢了下來,然後放開手柄站起來,把那黑乎乎的傢伙從架子上取下來塞進準備好的袋子裡。“不好,要炸了”。我連忙跑出幾米之外捂著耳朵。心裡充滿好奇的張望,聽得“嘭”的一聲巨響,一陣煙霧騰起,一堆堆白花花的爆米花,透著一股香氣出鍋了。我顧不上剛爆出米花的冷熱,大口大口地吃起來。那爆米花的香味我現在依然記得。

  遺憾的是,之後我很少聽到那吆喝聲,也很少聽到爆爆米花時的那聲巨響,那種既害怕,又令人喜歡的感覺也消失了。

  現在的爆米花雖然口味和花樣越來越豐富,但總覺得缺點什麼,怎麼吃都沒有原來的爆米花香甜。社會發展太快,雖然人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但那些樂趣也丟失了,正如傳統的習俗,悠久的文化,正如那聲消失已久的吆喝。我們往往走了很遠,卻來不及回頭!

  如今,我只能在夢裡聽到那聲吆喝,也只能在夢裡才能聞到那爆米花的香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