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600字> 【必備】清明節的作文600字集合8篇

清明節的作文600字

【必備】清明節的作文600字集合8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清明節的作文600字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清明節的作文600字 篇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句千古絕唱完整地概括了清明時節人、物、景的美麗景象,細細體會,便會發掘清明時節的濛濛小雨和行人們構成的和諧畫面。

  清明時節的雨在我的印象中就是一絲一絲,柔柔的,雖說不上就是毛毛雨,但也畢竟就是濛濛的;雖說不上就是一層紗,但也說得上就是一道淡淡的白色的屏障。清明的雨會讓你原來看得清清楚楚的景物變得模模糊糊了。

  但這場雨對春天來說就是如此的重要。雖說不上就是生命之水,可就是,透過那一道淡淡的白色的屏障,仍可以看出那剛剛發出的小嫩芽頂破了冬天裡防寒的厚厚的樹皮,一簇簇地冒了出來,在原來光禿禿的枝幹上顯得十分耀眼。透過白白的屏障,將這道耀眼的綠色反射進了你那黑洞洞的瞳孔中來。好似一縷綠色的春光照耀著你那受過寒冬日光的乾乾的臉頰,你就是否感到十分愜意呢?

  當這場濛濛的雨過後,世界上的一切都清醒了。空氣變得格外清新,陽光變得十分明媚,就連原本看似毫無生機的河面在春風的吹拂下,陽光的照射下顯得波光粼粼,時不時地會蹦出一條條訪問春天的小魚。綠樹留下的枝幹在這一清明春雨的澆灌下長出了第一片綠葉,周圍的灌木也迫不及待地迅速生長起來,紫的、綠的,還有一種金黃的,這種灌木在我小時候還十分少見,一般都就是紫色和綠色的偏多,但就是這種灌木後來慢慢地變多了起來。我一開始不知為什麼這種並不盛行的灌木會突然受人喜愛,不過現在我明白了。你看,那翠綠的葉子的邊緣好像鍍上了一層金光閃閃的黃金,這兩種顏色配合得簡直就是天衣無縫,甚至可以和“萬綠叢中一點紅”的優美景色相媲美。在春光的照射下,它金色邊緣反射的光耀,就像黃金一般輝煌。

  清明的這場雨給了萬物滋潤,給了春天生意,更給了這一年美好的開端。“一年之際在於春,一日之際在於晨,一生之際在於勤。”在這個春天的早晨,如果我們在勤勞地做事,那麼這個清明就就是給了你生命的“三際”。

清明節的作文600字 篇2

  清明原本然後一個普通的節氣,但早在周朝,清明就演化成一個節日,一向被流傳到這天。

  我爸爸老家然後揚州人,所以每年清明節,爸爸都要叫我一大早起來,一齊去揚州祭拜我爺爺(在我爸爸像我這麼大的時候,我爺爺就去世了)。這天,奶奶起來的也很早,因為她要提前準備爺爺生前最喜愛吃的各種菜餚,當然還有爺爺最愛的紙質“麻將”和必備的黃紙做的“元寶”。鄉下的墳堆一般都在田野盡頭的偏僻處,我們提著這些供品去墳前。漫步走在春天的田野上,眼前然後一片片綠油油的麥苗,一塊塊金黃色油菜花,一朵朵不知名的各色小野花開得正豔……除了遠處偶爾傳來的雞叫和狗叫,就只聽到小鳥嘰嘰喳喳的聲音,真然後安靜極了,美麗極了!

  到了墳前,我們把一條魚,一盤蔬菜、一盤豆腐和一碗肉放在爺爺墳前的一小塊水泥地上,還要倒一杯酒潑在墳堆上,然後在旁邊空曠的地方把“麻將”和“元寶”通通給燒了。燒的時候奶奶還要我們磕頭,期望爺爺能夠保佑我們吉祥、歡樂、美滿、聰明。最後我們還要插一根清明柳在上方,這然後有來歷的:春秋時,晉文公的大臣——介子推因隱居在介山,而使晉文公後悔。他明白介子推然後一個大孝子,便下令放火燒山(他認為只要燒山就能夠讓介子推和他的母親下來),不料他卻燒死了介子推和山上所有生物。但到了第二年,山上的老柳樹又復活了,晉文公便把這可柳樹叫做“清明柳”。而此刻,人們就給清明柳定了一個辟邪的功能。 祭掃完畢後,我一般去和鄉下多日不見的小夥伴們去放風箏,爸爸說這也然後清明節的一個習俗,以前他們小的時候都然後自我用篾片和報紙自我做風箏,此刻都然後在街上買了,據老人們說這有釋放邪氣或晦氣的功能。

  這就然後我老家的清明節習俗,你們家裡的呢?

清明節的作文600字 篇3

  我的家鄉在一個江南小城裡,每到清明,家家戶戶都要做清明粿的,清明粿清明粿,“清”同“青”諧音,所以清明粿是青色的。主婦們將糯米和粳米磨成粉,調水揉成團,摻進了早已準備好的艾草汁。勤快的`農家婦女們早早地去田間採來野艾,搓出墨綠的汁水來摻進米粉團裡,原來潔白如雪的米粉團變成了墨綠色的青糰子了。米粉團極富彈性,結過媽媽們的巧手揉捏,成了一個個圓圓的小球,再用大拇指按幾下,又變成一個個碗狀,再加入餡料,便包成了清明粿。

  說到包的菜,那是極其講究的。必須挑最嫩的春筍,最新鮮的豬肉,剛泡製好的醃菜,再加上豆腐乾,全都切成末,用新鮮的豬油炒起來。這樣美味的菜,大人小孩都喜歡。大人們忙著包清明粿,我們小孩子便在邊上玩耍,玩累了,時不時地跑來用筷子夾兩口菜吃,那味兒鮮呀,鮮得你舌頭都要掉了。包好的清明粿更是美味,往往是一大家人早中晚都不想做飯,連著吃清明粿也不會膩,只是往往還沒吃幾天,清明還沒到呢,就吃光了,於是於要忙著磨粉重包了。以前清明和寒食是一起過的,清明這天都不能開火,只能吃冷食,可是這冷的清明粿,哪有熱的好吃呢,所以啊,現在也沒有那麼多的講究了。

  除此之外,清明最重要的就是掃墓了。(原創投稿 )

  每到清明這天,在外的遊子一般都是要趕回來掃墓的,掃墓也很講究,除了要準備蠟燭香紙之外,還要準備魚、肉、雞、清明粿、米飯、酒等食品。掃墓之前,魚肉雞要放在鍋中用水煮一煮,等到鍋中水開了,咕嘟咕嘟往上冒著騰騰霧氣了,就可以了。那霧氣用我們這邊的方言叫“嘯”,音同“孝”,寓意請先祖們領我們的這份孝心。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綿綿的春雨更增添了幾分節日的氣氛,令人不由地想起了大詩人杜牧的這句千古名句。它寄託了人們對逝去親人的無限的哀思。

清明節的作文600字 篇4

  今天是清明節,吃過午飯,誠誠跟著爸爸瑪瑪坐車去鄉下給去世不久的□奶上墳。一路上,看到爸爸媽媽的心事重重的樣子,誠誠也不再多說話,就趴在車窗上,便觀看起窗外的景色。

  太陽公公似乎也知道今天是清明節,一直都沒有露面。鄉下的空氣很清新,給人一種溼潤的感覺。路旁的楊柳已長出了嫩綠芽苞,田裡的麥苗也綠油油的,遮住了地皮。村前的果園裡,花兒們竟相開放,偶爾還有幾隻小燕子從窗外飛過……鄉村的景色真美啊!可是一想到長眠地下的□奶,誠誠心中一陣難過,也沒心情再去欣賞這些美景了。

  到姑姑家時,□奶家的叔叔、嬸嬸、姑姑以及二爺爺,他們得知我們回來的訊息,便沒去田間幹活。大家見了面後,聊了一會兒,便拿出了上墳用的紙錢以及各式各樣的供品,然後就準備去給□奶上墳。途中,大家還不時地說話,議論著今年家中莊稼收成的情況。

  到了墓地後,大家便不再說話了,都拿出供品擺好,又拿出紙錢點著了。過了一會,□奶家的嬸嬸,姑姑們便由小聲的抽泣漸漸轉為了失聲的痛哭。聽著那傷心的哭聲,誠誠不由得想起病重在床的爺爺,眼睛不由地從眼眶中出來。誠誠越想越傷心,便沒等爸爸媽媽他們,獨自一人回家去了。到家後,卻沒有找到二爺爺。心想,在我們當中,最難過的要數二爺爺了吧,雖然現在的誠誠不能瞭解他此刻的心情,但是誠誠知道今後有時間一定要多回家,多陪二爺爺聊天,讓他的晚年多些快樂,少些寂寞。

  該是回家的時候了,□奶家的叔叔、嬸嬸和姑姑們都到村口送他們。這時身材瘦弱的二爺爺也出現在誠誠和爸爸媽媽面前,一遍又一遍地叮囑誠誠道“有空常回家玩玩”。車已經駛出老遠了,誠誠看見他們都已回家了,然而二爺爺仍然站在村口,這時他的背似乎駝得比先前更為厲害了。

  不知什麼時候,天空起了小雨,雖然極小,但也讓我不由得想起了‘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的詩句。

清明節的作文600字 篇5

  清明時節特有的雨絲欲斷還續,從遙遠的天邊無聲飄落在荒諒的山野。我的心也隨著這纏綿不斷雨絲,在微風中飄來飄去,永無定所之處。

  走著泥濘的山路,踏著滿地的荊棘,一路上艱難地尋找著姥爺的墓碑。找到了,找到了!

  “姥爺,姥爺!”

  我的心劇烈的顫抖,淚水模糊了我的雙眼。我撫摸著姥爺的墳頭,輕聲地告訴姥爺“姥爺,我們來看您來了,這下您不覺得孤獨了吧!”

  我懷著虔誠哀思的心情,將姥爺墳前墳後的衛生打掃了一遍,為姥爺獻上了鮮花,擺上供果祭品。父親點燃一柱香,插在香爐中。看著縷縷升起的青煙,一幕幕往事又湧上我的心頭:姥爺,是一個自立自強的人,做什麼事都非常認真。

  記得您在為我們建房子時,那正是一個夏天,天氣非常炎熱。無論是設計、施工、買材料,都是您一手完成,哪怕是一顆小小的釘子,您者要親自過問。您每天都汗流浹背地穿梭在工地上,臉被太陽曬得黝黑髮亮,肩頭上的皮紅通通的,死了一層又一層。當我每次問他疼不疼,他總是樂呵呵地笑著說:“不疼,這點皮肉之苦算不了什麼,為子孫造福是我最幸福的事。”您這時的笑總是那慈祥,那麼真摯。在房子建好半年之後,您因勞累過度,得了重病,最終離開了我們。

  今天又是清明節,姥爺,我有好多話想對您說,哪怕雨水淋溼了我的頭髮,泥漿沾滿了我的衣裳,我也毫不在乎,我一定要陪伴您多坐一會兒,只想看看您那黝黑的臉龐,想聽聽您那慈祥的笑聲……姥爺,我是多麼想您啊,我永遠都不會忘記您。看著那縷縷升起的青煙,我彷彿看到了姥爺燦爛的笑臉,聽著枝頭鳥兒清脆的鳴叫,就好像是姥爺在喊著我的乳名。淚水再一次把周圍的一切又模糊了。

  再見了,姥爺,我們要走了,下一個清明節我們還會來看您的。

清明節的作文600字 篇6

  我國是一個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國家。在眾多傳統節日中,有一個節日特別富有人情味。那,就是清明。

  掃墳節、鬼節、死節這些如繁星般數不勝數的別稱統統都屬於清明。它一般在公曆4月5日拍拍手兩袖清風地來。它這一來,也帶來了香氣四溢的食物和歡笑聲。

  踏青,是比較傳統的一個習俗,腳踏青草,觀賞那春意盎然的大地。

  在中國,古往今來,祭祀祖先早已蔚為習慣。剷除雜草,放上事先準備完畢的供品,每當此時,家家戶戶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寄託對先人的思念。

  如果要數孩童的最愛,定是放風箏莫屬了。這是清明節人們最喜歡的活動之一。古時候,如果某人生病,只要把他的病狀寫在風箏上,將風箏放飛,等風箏線斷了,他的所有病都會隨風飄走,人也會逐漸恢復健康。

  清明時節雨紛紛。清明,不僅只有那綿綿的雨點兒找不到家,落在湖邊、帽子上到處都有它們的足跡,也是楊柳發芽抽綠之時。插柳,也就開始了。

  除此之外,還有牽鉤、蹴鞠、蠶花會等妙趣橫生的專案正等著你一起去參加哦!

  唔哪裡飄來一陣誘人的香味?順著味道望去,近了!近了!咦?怎麼回事?人們在張羅著什麼?哇!綠油油的艾草糰子、肥嫩的螺螄這次真的是大飽眼福,口水直流三千尺啊!對了!說起這些寒食,還有一個令人為之敬佩和惋惜的傳說呢。請聽我細細道來

  春秋時期,重耳被迫流亡出走。在此期間餓昏過去。一名叫做介子推的忠臣從自己腿上割下一塊肉,烤熟後給重耳吃。重耳回國後做了君主,也就是晉文公。

  晉文公大加封賞了那些忠臣,卻惟獨忘了介子推。得知介子推和老母隱居深山後,晉文公派人去找,但卻沒找著。有人出個主意,晉文公便三面放火,留下一方,讓介子推出來。誰知大火燒了三天三夜,介子推抱著老母已經在柳樹邊死了。晉文公發現有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覆清明。從此,晉文公就把4月5日定為清明節,介子推死亡的山就叫作介山,在今江西一帶。

  來幫忙掛一下艾草!

  呀!不好!媽媽已經來催我了!下次,我們再來吸收更多的知識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媽媽!等我!馬上來。

清明節的作文600字 篇7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今年的清明節在4月5日,為四月的上旬。清明節又叫冥節,鬼節,踏青節。清明節這天主要要掃墓,祭拜祖先,踏青的活動。很多人認為這是一些迷信的活動,其實並不是這樣的,清明節的這些活動主要用於祭拜祖先而已。

  這一天,人們不管是有多麼的忙,都會放下自己手頭的工作,帶著家人翻山越嶺地來到祖墳前,來祭奠自己的先祖。在翻山越嶺的過程之中,人們的身體得到了鍛鍊,身心也就更加的健康了。在這一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山野裡,這項活動就叫作踏青(說白了,就是郊遊)。

  來到了祖墳前,需要手拿鏟子剷土。剷土是為了使祖墳更加堅固,順便剷除掉周圍的雜草。剷土後,人們早已拿出自帶的冥幣,紙錢,生起火燒了起來。傳說這是燒些錢給先祖用。一陣春風拂了過來,帶走了紙錢的灰燼。灰燼被春風帶得很高很高,好像是要飄到天堂。一些頑皮的孩子,早已跑到山林裡蕩起了鞦韆,玩起了蹴鞠,放起了風箏。這些遊戲,是清明節必不可少的活動哦!就在孩子們玩的正歡的時候,大人們就拿起了掃把,把祖墳周圍打掃乾淨,不用說,這就是掃墓。然後,貢品就擺上了。貢品的最兩邊,擺放著兩根又長又粗的蠟燭。蠟燭的煙包籠罩人們,再增添了一絲氣氛。然後,大人們跪了下來,口裡碎碎唸叨著什麼,旁人仔細一聽,無非於請保佑某某某平平安安的祈福的話。罷了,大人們在教孩子們學著他們的樣子,手拿幾根香,燃上,拜完後就插在墳前的一個小鼎上。

  寒食節也就是清明節的一個高潮。寒食節這一天是不能夠吃熟食的,據說是為了紀念介子推(介子推真是一個大大好人啊)。寒食節過了之後,人們就又回到了快節奏的生活當中去。農民們也是抓住了清明節這一耕種的好時間,辛勤地耕種起地來了。黃岡雖然是一個城市,但是也和農村一齊過清明節,而且過的也分外的快樂哦!

清明節的作文600字 篇8

  清明,我初次接觸時,是在很小時。那年的清明節的前幾天,我的同桌她沒來上課,班主任在點名時說了一句,清明節到了,她去給媽媽過清明瞭,那一週前後,總有同學請假過清明。當時的我就怎麼也不理解,什麼是“清明”,怎樣過“清明節”。為什麼沒見家家包餃子,也不見誰添置新衣服與新鞋子,為什麼我家沒有過“清明”,一連串的問題裝在心裡。偶爾有一天又想起。問的同桌傷心的哭個不停,還捱了老師一頓訓,我是一頭霧水。但是從同桌的淚水裡,隱隱約約感到“清明”的感傷。“清明”就這樣存入我的記憶。

  “清明”,我再次接觸時,我已經九歲。我們北方的雪,在清明前後才能融化完,那年清明在泥濘的小路上,總是看到路邊一小堆燒過的紙灰,還有殘留的半片圓紙,有的被風吹落在枯草中,有的吹進低凹處,有一天吹在我放學的路上,我忍不住拾了起來,拿在手上琢磨,到家後還細細地尋問了祖母,才知道清明與死亡緊緊相連。這也是我平生第一次發現了老祖母的憂傷。我摟著祖母天真地說我不要清明,我家也永遠也不要過清明,老祖母笑了。

  我第三次感悟時,是給祖母過的第一個清明。清明節沒到,父母就開始計劃了。當時物資非常緊缺,有孝心的母親教我們用薄薄的白紙,做成朵朵各種各樣白色的菊花,放在祖母的墓碑旁。那個清明,要數祖母的那塊園地最鮮亮,惹眼。在做花時,想起祖母給我講清明時的語氣與流露出的哀傷,一種隱隱的痛,鹹鹹的傷堵在心裡。從那以後,每到清明前後,就有許多人到我家討要紙做的花,也讓我體悟到了清明與思念,清明與孝道,清明與感恩,清明與生命的種種聯絡。

  20xx年,母親突然去世,當我再次感悟“清明”時,體會到再深沉的祭奠,也不抵不過親人在世時,那持之以恆的小小關愛。在悲痛之餘,考慮最多得是怎樣讓老父親健康、幸福地生活,讓我們再無遺憾。每每清明,我總以老父親過的很幸福,我們過得開心,告慰母親的在天之靈,這也是母親辛勞一生的目標,在殷殷的火焰中,我能感悟到母親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