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500字> 關於親近作文500字三篇

親近作文500字

關於親近作文500字三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洩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親近作文500字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親近作文500字 篇1

  要說誰是我身邊最親近的人,如果你猜的是我的媽媽,那你就錯了。與我最親近是我的爸爸。我的生活﹑學習都離不開他。

  一張圓圓的臉,一頭烏黑的短髮,一對招風耳,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裡帶著慈愛,額頭上著幾條隱隱約約可以看見的皺紋。

  記得上次有一回數學考試,因為粗心,只考了85分。這對每次都能考95分以上的我來說,無疑是個非常差的分數了。放學了,我忐忑不安地跟著奶奶回了家。一回家,我便號啕大哭起來,腦海裡不斷地浮現出爸爸媽媽的大聲訓斥,還會免不了一頓“竹筍炒肉片”。想到這裡,我根本沒心思做回家作業了。在鬱悶中,他們回來了,爸爸在檢查我的.回家作業時,向我要考卷檢視。我哆哆嗦嗦地把考卷拿了出來,爸爸一見我這副模樣,不看考卷就知道我考砸了,便問道:“子涵,是不是數學沒考好啊?幾分?給我看下!”我顫巍巍地把考卷遞給了爸爸。他仔仔細細地看了一遍,語重心長地對我說:“這次考試有很多題不是你不會做,而是你太粗心了。下次努力,考個好分數!”“嗯。”我點點頭。爸爸的理解和寬容,讓我與爸爸的關係又拉近了一步。

  爸爸有時也會跟我開開小玩笑,讓我放鬆了許多。如果他們回來得早,就會陪我跳跳長繩,做些親子游戲、玩會兒小遊戲。有時,我還會當回“小老師”,教爸爸玩遊戲。

  別以為我的爸爸對我非常鬆懈,他也有嚴格的一面哦。

  爸爸經常教導我,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洗碗,洗洗自己的襪子等。

  雖說世上只有媽媽好,可我還得加上一句,世上不僅只有媽媽好,世上的爸爸們也一樣很好!我愛我的爸爸!

親近作文500字 篇2

  我們一家三口先是爸爸有腳氣,後來媽媽也有了,再後來我也是難逃噩運。星期天爸爸上網找病因,找到了原因。

  原來,爸爸小時侯,在老家的稻田裡,微溼的土地上,光著腳和他的表哥表弟一起玩耍,溼潤的土從腳趾間鑽出,癢癢的。每到插秧季節,爸爸總要幫爺爺、奶奶拔秧,腳沒在齊腳踝的水中,光腳踩在秧苗床上,軟綿綿的,時不時有小蝌蚪從腳背滑過,那感覺真舒服。爸爸那一輩的人小時候光腳丫是不足為奇的,尤其是夏天,沒幾個人穿鞋子在家裡。從沒聽說有生腳氣的。“大概正如網上所說是因為與土地親近的緣故吧!”爸爸嘆了口氣又說,“城市裡現在只能感覺到汽車的嘈雜,汙濁的空氣……再沒法與土地親近了。”

  我對鄉間土地也很有好感。其實我自從來到城市就沒有親近過真正的土地了。小時候我一直生活在爺爺、奶奶身邊,爺爺住的是平房,門前一條小河,四周是菜地,後面是羊圈,空氣清新還有蔚藍的天空。早晨,坐在房頂看著太陽緩緩升起,夜晚看著滿天的星斗,很是漂亮。若是下一場雨,空氣中瀰漫著泥土的芳香,令人心曠神怡。邀上幾個小夥伴在在泥地上追逐嬉戲,頂多身上粘些泥土,不會像跌在水泥地上摔得鼻青臉腫。再後來我上學了,爸爸工作忙也不常帶我回老家。

  儘管聽奶奶說現在都下旱秧,拔秧時也只是拿小凳子坐著,根本不可能再親自體驗小蝌蚪或小魚兒滑過腳背的感覺了,但我還是十分懷念,親近土地的感覺。

親近作文500字 篇3

  正在成長的我們,渴盼一份來自家庭的呵護與支援,可是最親近的人,也可以成為最大的阻力。

  當孩子遇到波折,在心理壓抑中痛苦輾轉,甚至萌發輕生念頭,醫生會建議到正規醫院的心理科或者是兒童心理科,先確診,必要的時候做心理輔導,而太多的家長對此視而不見。甚至,他們會覺得孩子是矯情,小小年齡怎麼會想死。還有的家長自以為高人一等,認為孩子的小問題自己就可以解決,越俎代庖,那些簡單粗暴的做法只能讓孩子這悲傷的深淵裡萬劫不復。

  這些,都是我和許多同齡人的親身經歷。

  其實,一個人如果真的是不想活,不會再去和別人說了。所以,會說出來活著沒意思,是一種求救的表現。這個時候家長多鼓勵,多抽時間和孩子溝通,給孩子一些自信心,按照心理醫生的要求定期複診,必要的時候做心理輔導,孩子儘管不會一下子就好起來,心中痛苦也能減輕一些。家長在家裡面能做的,主要是給孩子創造一個比較良好的環境。家長應該嘗試找出來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孩子的低自尊、悲傷這些情況,而不是斥責孩子。

  我們知道太多應該,他們卻有太多執念固化。一位同學因為近視,提出來配眼鏡,家長卻堅持認為戴眼鏡弊端太多。其實長時間看不清楚,眼睛處在一種疲勞的狀態,視力就會進一步下降。有太多人總是以自己的固執己見、莫名其妙的自信來鉗制別人。

  每個人都渴望成功,即使定義不同。或許是飛黃騰達、衣錦還鄉;或許是聚光燈下、掌聲雷動;或許是富甲一方,樂善好施。成功無法一蹴而就,無法不勞而獲,許多人抱怨成功的路上荊棘叢生,卻忘記了他們自己才是成功路上最大的阻力。又有多少家長打著為孩子好的旗號,卻成為了自己成功的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