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秋月作文500字4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秋月作文500字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秋月作文500字 篇1
秋風瑟瑟,秋波澹澹,秋情濛濛,秋月嬋娟。
在深秋的夜,點上一支蠟燭,獨坐落下讀書人,’呼---‘一陣習習涼風吹過,那點燭光搖晃了幾下,便滅了下來,這時,一襲淡雅的月光優雅的邁進了小屋子,好似一位清香淡雅的貴族小姐,大方而又靦腆,高貴而又優雅,顯得格外醉人,這蠟燭之所以滅,大概是不忍這麼美的月色永涉窗外吧。這美好的月色,使你不由得被它牽絆到窗外。
踏出門,一股含著豐收之香的秋風撲面迎來,是你不由打了個寒戰,抬頭望吧,那一彎新月輕輕地掛在幕布上,好似一不小心就會劃破那柔情的天空一般,它向人們賣弄著它那鮮美的腰肢,令人遐想無比。
記得小時候,常常倚在奶奶懷裡聽’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的故事,邊聽邊看著奶奶用手指著月亮上那一刀而黑影兒,’那就是嫦娥在搗藥呢‘奶奶告訴我,嫦娥住在月亮上的廣寒宮,聽這個名字,便感到與這月亮頗為相像,聽這邊有一股雅韻。只是不懂,嫦娥姐姐怎忍受的了那一份清寒?月亮身旁的小星星,調皮的眨著眼,編織著一道又一道的夢兒。拿山說春節的星星,成了它最好的知己,同它一起向人間撒愛,傳達情意。
月,自古歷來被人稱頌,被稱為是最好的知己。高興時,’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不過時’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杆‘,思念是,’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孤寂時’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無論是’悠悠天宇曠‘還是’天涯共此時‘,不管是’天涯共潮生‘還是’露從今夜白‘,我只借蘇東坡一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秋月近人,秋月掐一,秋月美輝,秋月嬋娟。
秋月作文500字 篇2
又是一年中秋,漆黑夜空更襯出那高掛在天空的圓盤。它不似唐朝李白所說的那樣清白,亦不似蘇東坡眼中的那樣仙氣繚繞。反而,有些淡淡的黃色,像極了舊相片的顏色,難道時間將明月也染上了淡黃?或許吧。
記得小時候,常與一些朋友們,約著在中秋爬上院裡的石頭。石頭算不上很高,兩步就能攀上去,也不算極大的塊頭,只坐的下四五個孩子。
大概在六七點時,便會坐在上面等。在七點,月亮也大概微微顯了形。那時的月亮還透著瑩白的淡光,四周本已漆黑的樹木花草也似被這微光點亮。四周高大的樹枝圍著明月,泥土的氣息也散發開來,就像這味道本就屬於月亮一樣。
八點多時,已可以清晰地看清了。星星也消失了,卻毫不覺得空曠,碩大的月亮好不遮掩的享受著人們對它的讚美,偶爾飄過幾朵雲,更添了幾分仙氣。又不禁看著這似在仙霧中的月,想起嫦娥奔月、白兔搗藥的故事。過往的路人很少,安靜的像是什麼表演。明月達到了最亮點,便不再動了,亮的像太陽,卻又多了幾分意境,美的似虹燈,卻又多了幾分安詳。
這樣的經歷,不再有過。每每看見這圓大的月亮,也只記得拿手機默默地拍下。在相片,彷彿又看見了那群夥伴,再回憶起,才發覺連他們的面容都快忘記了。
這明月,自古承載了李白對家人的思念,蘇東坡對兄弟的懷念,后羿對妻子的思念,若明月聽的清,可否再添一份那舊黃的`回憶?
秋月作文500字 篇3
原來你早就來了——在夜來之前。
當太陽還未落下,你便早早地到了,靜靜地站在藍天之中,不驕不躁,就站在那兒,不與太陽爭輝。
當太陽落入山頭,大地陷入漆黑之際,你才緩緩地走上高空,散發著不同於太陽的柔和的光。那光並不算耀眼,甚至可以算昏暗,卻恰到好處地驅走了黑暗,照亮了婉婉的山路。
我想你一定很孤獨吧,身邊鮮有幾顆足以作伴的明星。你總是獨來獨往,像遠離故鄉的遊子。人們總說秋天是傷感,是離別,我想這定有多半是因你。你不曾擁有那驕陽似火般的熱情,人們每抬頭望天,便只見你一人孤零零地待在天空。你泛白的皮膚後面,似乎隱隱印出遊子那疲倦的臉。而遊子抬頭,彷彿一眼便能望見家的溫暖。這時秋風拂過,吹動縷縷青絲,帶來些許悲涼。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人,眼中流下的卻是同樣的淚。你說這難道不怪你嗎?
可往往,流過淚的遊子反而更加堅強。那晶瑩剔透的淚水,似乎在他們的心底裡埋下一顆種子,為了一個共同的理想而努力。你興許是因為這,才到這兒來,走遍這兒的每一寸土地,甚至可能早已對這兒的每一個角落瞭如指掌吧!可每年每月每日,你為每一個遊子望見故鄉,連詩仙李白都曾“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可你自己呢?你應該也很思念家鄉吧!
河面上波光盪漾,魚兒卻早已在河底酣睡。秋風悄悄地來了,使得我身邊樹枝微動,發出清脆的呼嚕聲。
我的衣角輕輕擺動,長衫上的褶皺透露出淡淡傷感。
我隨手拾起一片落葉,那是火一般的楓葉。我輕吹一口氣,它便宛如一葉小舟,緩緩地乘著深色的海浪,漂向孤獨的你。
中秋節快樂,月亮。
秋月作文500字 篇4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夜色幽幽,籠罩著峻拔的峨眉山,潔白的月光漫了上來,半輪秋月在山邊若隱若現。碧波盪漾的平羌江上,搖曳著精亮的月影。詩人傲立船頭,目光卻一直在眺望向故鄉。詩人在想著誰呢?是擔憂的親人,是有深厚交情的老友?可是,無論是誰,都阻止不了詩人到揚州去施展自己的偉大抱負了。詩人第一次離開故鄉“仗劍去國,辭親遠遊”,懷揣著一顆追夢的赤子心,憑著自己的才學去闖蕩。但像詩人這樣豪放的性情,也註定了他的求官之路是坎坷的,是艱難的。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此時的詩人已經到了中年。在嚐盡了各種世態炎涼後,詩人也不像早年懷才不遇,得不到賞識時的悲,現在,一個人獨飲的詩人內心只有無盡的空虛和寂寞。從對月亮“呼作白玉盤”的奇妙臆想到如今,那天上的皎月已變成了他孤獨的寄託。就是因為詩人的空寂感,他才急切地想要找到歸宿,回到故鄉。我猜,詩人對明月的喜愛,正是源於這濃濃的思鄉情感吧!是詩人給明月添上了那一層悲寂的情感,還是明月襯托出詩人那孤獨的心境呢?這些並不重要,昔人已去,我們也只能為其猜測。但每當我望向夜空那一輪秋月,還是忍不住為其悲慘遭遇暗自嘆息,但也可能是這樣心境的轉換,才造就出詩人李白這位曠世文豪。
峨眉山月,實令後人惋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