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400字> 小學《昆蟲記》讀後感400字(通用17篇)

小學《昆蟲記》讀後感400字

小學《昆蟲記》讀後感400字(通用17篇)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昆蟲記》讀後感400字,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昆蟲記》讀後感400字 篇1

  這幾天,我看了一本叫《昆蟲記》的書,它是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法布林寫的。

  這本書裡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數“開隧道的礦蜂”這篇文章了。這篇文章裡講了:細長體形、有紅色斑紋的礦蜂常常把巢建在結實的泥土裡面,每隻礦蜂都有自己單獨的房間,它的小巢,每一個都修得光滑別緻,上面還保留著一個個漂亮的淡淡的六角形的印子,這是它們舌頭的傑作。這個房間可是它一人的天下,除了它自己,誰都不可以進去。如果誰想闖進別人的房間,腹底有一條明顯的溝,溝裡藏著一根刺的礦蜂,就會毫不客氣地給它一劍。在狹窄的洞口,一隻蜂剛要出來,而另一隻蜂剛要進去,他們頭碰著頭遇上了,然而沒有任何爭執,那隻要進去的蜂很客氣地讓開身子,請要出來的礦蜂先行。

  我覺得礦蜂很友好,因為它們遇上了也不會爭執,而是讓對方先過,它那既有風度,又有禮貌的樣子,簡直像極了一位紳士。我還覺得這些礦蜂很聰明,因為只有聰明的礦蜂才能把小巢修得那麼漂亮、那麼光滑。還有,小礦蜂在自己巢上塗了一層唾液,下雨的時候,水是流不進去的,因為這層唾液就像油紙一樣保護著礦蜂的家。礦蜂真聰明呀!

  礦蜂這種謙讓朋友的態度很值得我們學習。

  小學《昆蟲記》讀後感400字 篇2

  法布林生性靦腆,著作有《昆蟲記》《茜草:專利與論文》、《阿維尼翁的動物》、《塊菰》、《橄欖樹上的傘菌》、《葡萄根瘤蚜》等等。其中《昆蟲記》是他的代表作,為他贏得了“昆蟲界的荷馬”以及“科學界詩人”的美名,他的成就得到了社會的廣泛承認。

  他父親僅僅將幾個耳光給他作為他研究昆蟲的“鼓勵”。他其他的親人也不贊成法布林喜歡昆蟲,甚至討厭昆蟲。但法布林沒有向各種困難屈服,他勤於自修,精心選擇研究方向,堅持不懈地進行觀察研究昆蟲及植物,不斷獲得新成果。法布林一生最大興趣,盡在於探索生命世界的真面目,發現自然界蘊含著的科學真理。他正因為熱愛真理所以撰寫《昆蟲記》。

  你喜歡昆蟲嗎?你仔細觀察過它們嗎?樹上唱歌的蟬、花間勞作的蜜蜂、夏夜打著燈籠的螢火蟲-------每一種昆蟲都有獨特的生活習性、興趣愛好以及特殊的本領。這本書用詼諧幽默的語言,引人入勝的情節,生動講述了它們的生活,展現了它們的個性和你分享這些小生靈身上究竟發生了什麼好玩的故事。

  讀了法布林的《昆蟲記》,給了我很深的啟發:我一定要學習法布林勇於探索世界,勇於追求真理的勇氣和毅力,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到底!

  小學《昆蟲記》讀後感400字 篇3

  《昆蟲記》是一部很吸引人的著作,因為這部科學百科同時也帶有文學色彩,文中的一字一句,都體現了作者的感情,同時也展現了的昆蟲的獨一無二的個性。楊柳天牛像個吝嗇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服;小甲蟲“為它的後代作出無私的奉獻,為兒女操碎了心”;而被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餵食的動作慢了,它甚至回像嬰兒般哭鬧”。多麼可愛的小生靈!難怪魯迅把《昆蟲記》奉為“講昆蟲生活”的楷模。法布林對昆蟲有著濃厚的興趣,因此他的《昆蟲記》也讓我在讀時彷彿自己就是一隻在旁觀的昆蟲。每一隻昆蟲都有人一樣的情感。如:“已經慌了神的蝗蟲,完全把‘三十六計走為上策’這一招忘到腦後去了。”在讀《昆蟲記》時,我甚至能想象昆蟲在活動的畫面,眼前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神秘的大自然。蟬再歌唱,蟋蟀再管理家務,蜘蛛再捕獲食物……神秘的自然中也有這麼有趣的事物,我對大自然的敬意油然而生,它也有心細的一面。

  法布林再探索大自然的過程中一定遇到很大的困難,但是再大的困難也沒有擋住他探索的道路,我歎服法布林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讓我感受到了昆蟲與環境息息相關,又讓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獨具匠心和細微的觀察。《昆蟲記》不僅僅浸溢著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蘊含著某種精神。那種精神就是求真,即追求真理,探求真相。這就是法布林精神。在《昆蟲記》的引導下,我要繼續探索神奇的昆蟲世界。

  小學《昆蟲記》讀後感400字 篇4

  這本書詳細地介紹了蟬、蜘蛛、蜜蜂、蠍子、甲蟲和蟋蟀等昆蟲的外形特點、捕食方法、配合生活習性、生育和如何求偶的過程。每一章都深刻地描繪了幾種昆蟲,展示了這些昆蟲的生活情景。如:螢火蟲有三條靈活的短腿,披著堅硬的外殼,胸部散發著柔和的粉紅色的光芒,每一節後面的邊緣點綴著鮮豔的小斑點。螢火蟲喜歡捕食蝸牛,將蝸牛分解,再吸食。此處,自然地插入了蝸牛各個方面的特點,雌性螢火蟲的燈光是用來吸引雄性的,配合完後雌性螢火蟲便產卵,將卵任意撒在地面或一片草葉上。

  描繪完之後,法布林很客觀地評價了一句:哎,這些螢火蟲連一點家庭的溫情都沒有。幽默的話語不禁讓人噗嗤一笑,他用開玩笑的語氣,巧妙、間接地批評了螢火蟲的性格。

  法布林不僅僅真實地記錄下了昆蟲的生活情景,更是在昆蟲的習性、勞動、婚戀、繁衍至死亡的全過程中,滲入從人的角度觀照昆蟲的生活的思想。書中充滿對生命的關愛之情、對自然萬物的讚美之情和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的敬畏,讓《昆蟲記》注入了靈魂。

  小學《昆蟲記》讀後感400字 篇5

  昆蟲記是法國昆蟲學家科普作家博物學家法布林的傳世佳作。作者以其生花妙筆為讀者們勾畫出一個神奇的世界。

  通讀這本書,你會發現這本書中處處體現著作者對生命與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它以人類的視角記述昆蟲們為生存而在鬥爭中所表達出的妙不可言的,驚人的靈性尤其令人驚歎的是,作者甘於清貧,消費自己一生的精力去觀察與寫作才為我們讀者留下了這部不朽的著作,這也讓我們體會到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只有仔細觀察,用心思考才能體會世界的豐富多彩。

  《法布林昆蟲記》讀後感

  大家好!今天,我為大家推薦的是《法布林昆蟲記》。它由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林所著。法布林先生很喜歡昆蟲,這本書裡面寫了許許多多小昆蟲一天的吃、喝、築巢等活動。

  現在我就給大家說一說螳螂。看,這是一隻剛生出來的母螳螂,末端有個“小尾巴”。這個“小尾巴”可以排洩出一種非常粘的東西,它可以把空氣和木棍黏起來就變成了泡沫。泡沫過一會兒就會變成固體。

  我為什麼推薦這本書呢?因為它讓我知道小昆蟲是如何生活的,還讓我對科學更有興趣!

  如果你也感興趣,快來看一看吧!

  小學《昆蟲記》讀後感400字 篇6

  最近,我迷上了一本書《昆蟲記》。以前我老是會問一些奇怪的問題,例如:為什麼人不會飛,但小鳥總會飛……總之,我老是把爸爸媽媽問的暈頭轉向。

  直到有一天,媽媽為我買了這本昆蟲記,我愛不釋手。之所以對他如此著迷,是因為不論我有什麼奇怪的問題,都可以在裡面找到答案。

  我讀了昆蟲記後,我知道了達爾文的進化是“19世紀自然科學三大發現”之一,19世紀正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大行其道的世紀。當時流行的理論是以自然選擇、現象、生存競爭為依據,認為本能是一種記得的習慣。法布林卻在昆蟲記發出不同的聲音,他過去怎樣,現在就怎樣,將來也是怎樣。

  《昆蟲記》是一部描述昆蟲們生育、勞作、狩獵與死亡的科普書。我這才知道,原來昆蟲世界裡有這麼多的奧秘:凌晨,蟬是怎樣脫殼的;屎殼郎是如何滾糞球的;螞蟻是怎樣去吃蚜蟲的分泌物的……

  這本書的字裡行間滿滿洋溢著作者對生命的尊重和熱愛。地球很大,有許多生命因為太過微小而被我們忽視,《昆蟲記》則告訴了我,即使他們很不起眼,一生也很短暫的,但只要他們存在過,就同樣值得我們尊重。

  小學《昆蟲記》讀後感400字 篇7

  《昆蟲記》是法國著名作家法布林用一生精力完成的一部昆蟲學鉅著。這本書具有較高地科學性,又有豐厚的文學色彩。描繪了各種各樣昆蟲的本能、習性、勞動、婚戀、繁衍和死亡,還記錄了法布林在昆蟲世界的漫遊歷程以及他對昆蟲的熱愛與研究。

  他根據自己的觀察來的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將昆蟲鮮為人知的生活和習性生動地揭示出來,讓人們瞭解昆蟲的真實生活。蟋蟀善於見著巢穴,打掃家務。蜘蛛善於捕食和編織“網”的才能。櫵葉蜂可以不憑藉任何的`工具“剪”下精確的樹葉來做巢穴的蓋子。螳螂它善於利用“心理戰術”來制服敵人……這種種的奇妙表現。

  而法布林認真觀察、刻苦鑽研的科學態度更讓我敬佩不已,讀了這本書,我知道自己應該如何面對今後的學習了!而在對昆蟲的日常生活的特徵的描述中體現了法布林對生活特有的眼光,字裡行間洋溢法布林對生命的熱愛和敬畏。

  我覺得,我們以前都不怎麼注重自然,現在,我們一定要注意觀察自然,對自然中的動植物有更深切的認識。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將真正地瞭解自然,駕馭自然!

  小學《昆蟲記》讀後感400字 篇8

  最近,爸爸給我買了一本新書,叫做《昆蟲記》,我愛不釋手,只所以我對他十分著迷是因為“它”可以回答我各種各樣,奇奇怪怪的問題。

  讀了昆蟲記這本書我知道了許多昆蟲世界不為人知的秘密。比如在田野經常閃爍的光,大家都知道是螢火蟲的傑作吧!以前我一直認為螢火蟲是一種食草的動物,讀了昆蟲記之後我大吃一驚——螢火蟲竟然是肉食性動物,主要的就是蝸牛。螢火蟲先用嘴裡的兩顆牙像蝸牛注射毒液,再將一種特殊的消化液將肉湯液化,這樣蝸牛就成了螢火蟲的美食。

  這本書的內容還十分豐富,什麼昆蟲都有,紅螞蟻,黑螞蟻,白螞蟻,這些小動物雖然微不足道,但他們的生活習性卻讓我大開眼界,還讓我知道了昆蟲的許多生活本領,像屎殼郎如何滾糞球,闡釋入後脫殼的,有些昆蟲十分噁心,有些昆蟲卻十分有趣。

  昆蟲記的語言十分生動,運用擬人化的手法將昆蟲描寫得活靈活現。法布林所敘述的昆蟲習性源於它的仔細觀察。他用心去觀察將昆蟲的習性完完全全的記錄了下來,讓人們知道昆蟲。

  小學《昆蟲記》讀後感400字 篇9

  今天我讀了《昆蟲記》的第36頁。從“我把幼蟲裝進一個廣口瓶”到“在任何時候,人們都是這樣推理的”,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句就是:科學術語和農民樸素的詞彙在這裡是不謀而合的,他們都把這獨特的生命看做一個占卜神諭的巫婆,一個出神入化的修女。

  這句話寫的是螳螂,如果直譯這種昆蟲並不叫螳螂,而是修女的披風。這與農民的神話不謀而合。不少書本中把巫婆刻畫成會各種歪門邪道的老太婆,把修女則刻畫的聖潔高雅,與巫婆正好相反。那麼螳螂的名字難道不矛盾嗎?後來才得知雌螳螂的外表長得像聖潔的修女,實則是個殺人不眨眼的惡婆,只要有蟲在它面前飛過,無一生還。它們甚至還會殺死自己的丈夫,品嚐到只剩兩片輕薄的翅膀,也會丟下剛產下的孩子,彷彿它們不是親生的,哪怕有昆蟲在他面前襲擊卵巢,它也會無動於衷,冷漠的走開。

  這些行為讓我對死去的雄螳螂和還未出生的小螳螂感到一絲悲涼,不過也感到一絲慶幸,不是雌螳螂憑藉雄螳螂自己瘦弱的身子,恐怕早已死於它手,更不會繁衍生息,若不是雌螳螂的狠心,小螳螂要如何成長成為一名合格的獵手。昆蟲界就是這麼殘酷,自然自有安排。

  小學《昆蟲記》讀後感400字 篇10

  你瞭解隧蜂嗎?一場永無休止的屠殺。開啟《昆蟲記》隧蜂這一章節,就好似看到了社會中那些辛勤的工作者,無論何時,他們都會想著自己的家庭,併為此努力。可總是有些生物打擾這寬厚老實的隧蜂,那就是這些吃白食者小飛蠅。他們常常為了自己生息來正大光明的偷娶隧蜂的勞動成果。我本想著這隧蜂擁有強有力的大顎,必會將這討人厭的小蟲咬碎。可他們並未如此做,而是放任這可惡的強盜不管。甚至在自己的幼蟲都被侵略者欺壓致死時,也並未有所舉動。

  這到底是為何?吃白食者卑鄙狡詐,卻又小心僅剩從不會求一時歡快而謀未來的安然無恙。就這樣,當雙翅目昆蟲的產卵期到來時,竟未發現任何一隧蜂的卵,也就意味著他們這些原著居民已經全部喪生了。多麼令人心酸的事實啊!最後,第二代隧蜂有了蛆蟲的生長期,才得以保持生態平衡,這就是原因。

  如此殘酷的強烈剝削而人類是弱肉強食的最佳詮釋者這行為使得地球像一個核桃被邪惡的蛆蟲啃咬著。但是我們也應堅信這種野蠻的雛形,將是朝的更加寬容的命運發展的一個艱難階段。順其自然吧,因為秩序和正義總是被排在最後。

  小學《昆蟲記》讀後感400字 篇11

  今年暑假,我讀了《昆蟲記》這本書,懂得了許多知識和道理。

  這本書的作者是十八世紀著名昆蟲學家法布林,他自幼就喜歡捕捉各種各樣的昆蟲,觀察它們,研究它們,所以他才能取得現在的成就。《昆蟲記》是一部不朽的世界科學經典著作,作者以細膩的觀察、生動的語言、細膩的筆觸詳細記述了昆蟲的出生、覓食、築巢、婚配、死亡等自然形態以及新鮮有趣的故事。如推糞球的蜣螂如何扮演一個好爸爸的角色;聽不到自己歌聲的蟬兒怎樣向他人展示那不成調的音樂;優雅動人的螳螂又是如何殘忍地捕食自己溫順的情郎……

  自從讀了《昆蟲記》後,我就變得懂事了許多。因為我從迷宮蛛為了自己的子女獻出生命,明白了母愛的偉大;從蜣螂推糞球,明白了堅持不懈的精神;從蟬兒破土出殼,明白了只要永不放棄,就能走向成功……這本書像一位無形的老師,激勵著我,鼓舞著我。

  書中各種各樣的昆蟲都寫得生動有趣,使我看得津津有味,然而這些故事的背後是作者辛勤勞動的結果。法布林用其一生,都在觀察昆蟲、記錄昆蟲,從而編寫了這本曠世鉅著,他的這種痴迷、忘我精神,值得我們敬佩。

  《昆蟲記》不僅能夠使我們學到很多自然界的動物知識,更讓我們明白一些人生的道理。

  小學《昆蟲記》讀後感400字 篇12

  《昆蟲記》是法國昆蟲學家法布林的傑出作品。這本書分為上下兩部,上部描寫的是昆蟲的生活,下部描寫的是昆蟲的習性。

  《昆蟲記》中介紹了許多昆蟲。有勤勞能幹的聖甲蟲,它們不僅可以把牛羊的糞便消化掉,還能淨化空氣呢。號稱地球上的“環衛清潔工”的糞金龜也很厲害,它們能吃死去的蟲子,甚至是死去的動物對它們來說都不在話下。還有朗格多克蠍、帶著“小寶劍”的隧蜂。好多新奇有趣的昆蟲。

  許多昆蟲有特別的生活習性,比如美麗的小闊條紋蝶。你可能會問:“什麼是小闊條紋蝶呀?我怎麼從來都沒見到過呀?”嘻嘻,那是因為它們都藏在自己的“家”裡,它們的家要麼在石頭下的小洞裡,要麼就在草垛裡,很是隱蔽。還有一種南方昆蟲,人們對它的興趣不亞於蟬,但名聲卻不如後者,有人把它稱作“禱上帝”,還有個拉丁名,叫“修女袍”。別看平時溫和,捕食時可兇惡極了。它的一對鞘翅展開,雙翼也都張開,像平行的帆船,接著它就猛撲過去,無論是什麼蟲子都會變成它的美餐。

  讀了《昆蟲記》後,我真是大開眼界。原來大自然這麼奇妙,昆蟲的世界這麼精彩!昆蟲界還有好多不可思議的事我們還不知道,讓我們好好學習,長大後一起去探究昆蟲的奧秘吧!

  小學《昆蟲記》讀後感400字 篇13

  前些天,看了法布林的《昆蟲記》,我覺得我們身邊的昆蟲也有許多優點,許多優點是我們人類應該去學習的。

  比如,就拿最不起眼的蜘蛛來說,我們通常所知道的蜘蛛,都是選擇一個合適的位置結一個大網,等待食物"自投羅網"。所以,這些蜘蛛總是把網結在小昆蟲經常飛過的地方,它們也要學會觀察。有時,就算許多天沒有捕捉到食物,蜘蛛仍然一動不動,它們知道,在這個過程中,需要的是忍耐和等待。

  忍耐和等待,就是要嚴格約束和管理自己,這是我們每一個小朋友都應該好好學習的品質。

  妖面蛛也是一種蜘蛛,它個子矮小,可捕食生存的本領一點都不亞於其它大型動物。它結的網很小,所以妖面蛛自己知道"守株待兔"的可能性也小,於是它把自己的網用四肢舉起,等待獵物從旁邊經過時,就用力罩下去,這樣就增加了捕食的可能性,有時甚至還要追上一段距離。一天下來,如果還是沒有捕到食物,妖面蛛就吃掉自己的網,這樣可以減少浪費,增加能量。到第二天又重新織一個小網,重新捕食獵物。

  減少浪費,節約能量,連小昆蟲都知道,我們人類現在浪費的東西實在太多,真應該好好學習這些小昆蟲。

  小學《昆蟲記》讀後感400字 篇14

  曾經有一個人,他有一塊地,一塊打拼了40年來之不易的地,他沒有用這塊地打造豪華的房屋,讓自己得以平靜;沒有用這塊地蓋高聳入雲的大樓,讓自己得到回報。

  他用這塊地保護了大自然的一切生物,同時探索著昆蟲的奧秘,寫下了一部作品————《昆蟲記》,而那個人就是亨利。法布林。

  法布林先生用他那雙細緻入微的眼睛和擁有想象力的手,把一個個不起眼的昆蟲寫成了和人一樣靈動的生物。

  似乎這些昆蟲也會哭,也能笑,也能過著和人一樣的生活,都有著自己的生命價值和個性。如:勤勞能幹的蟬、樂觀陽光的蟋蟀、兇殘的螳螂。

  這本書讓我明白了蟬是怎麼脫殼,屎殼郎是如何滾糞球,螞蟻是如何吃蚜蟲的分泌物…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螳螂產卵。我驚呆了,雌性螳螂需要吃掉自己的丈夫才能產卵,因此小螳螂一出生就沒有父親,只能在“單親家庭”中成長,真是可憐啊!

  《昆蟲記》讓我瞭解了昆蟲,也知道了生命。《昆蟲記》雖然看起來平平淡淡的,但是卻蘊含了作者對生命的尊重,對大自然的愛和嚮往。

  小學《昆蟲記》讀後感400字 篇15

  你留意過停在花朵上的蝴蝶了嗎?你注意到從你腳下爬過的螞蟻了嗎?你觀察過綠葉上的毛毛蟲了嗎?你發現牆角的蜘蛛了嗎?面對這些問題你也想會驚訝,誰會去關注那些微小的生命呀?

  不過,有一個人卻這樣仔細的觀察、研究昆蟲,他就是法國昆蟲學家、文學家法布林,他的《昆蟲記》被譽為“昆蟲的史詩”。

  法布林在他的《昆蟲記》中,根據親自觀察而得來的資料,將昆蟲的生活與習性寫出來,讓我們大家可以更加深入地瞭解昆蟲生活的情景。在我讀它之前,我以為和其他的科普書一樣,當我認真讀完這本書之後,我的觀點發生了三百六十度的大改變。這本書的語言生動活潑,我彷彿身臨其境,親眼所見作者所描述的美妙世界。

  讀完《昆蟲記》後,我發現自己對生活的細微之處也留意不少。我想到法布林在書中記錄昆蟲的生活、本能、習性、繁衍和死亡,無不滲透者對人類社會的關照,充滿了對生命的關愛之情。

  現在我可以回答,我留過那隻蝴蝶,注意了那群螞蟻,觀察了那隻毛毛蟲,發現了那隻蜘蛛。

  是《昆蟲記》引領我走進昆蟲的世界,帶給我對事物細微之處的觀察之心,讓我對生命充滿了熱愛,並真誠地探索著身邊的世界。

  小學《昆蟲記》讀後感400字 篇16

  今天,我閱讀了《昆蟲記》中的《螢火蟲》,深有感想。說到螢火蟲,我想大部分人對它的印象很單一,認為它僅僅是一種會發光的昆蟲,但實際上,它可是一種非常有趣的昆蟲。或許大家不知道,螢火蟲是一名優秀的“外科醫生”,它善用於麻醉,而且速度快。這是螢火蟲捕食必備的技能。螢火蟲捕食的獵物有很多,就拿蝸牛來說,當螢火蟲發現它們時,便會悄悄地靠近,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飛過蝸牛身邊,看似什麼也沒有發生,但實際上,螢火蟲已經對蝸牛進行了麻醉。這時的蝸牛已經動不了了,但是沒有死去,如果就這樣待上兩天,麻醉感便消失了。但是到嘴的獵物螢火蟲怎麼會放過,所以它會用消化素將蝸牛變成“蝸牛湯”,樂於分享的螢火蟲也會叫上其他夥伴共同食用。不久,蝸牛便成了一個沒有生命的空殼。

  螢火蟲,它又是一種比較懶的物種。如果它捕捉到了食物,但是食物卻掉到了地上,那麼它也不會費力氣去尋找了,只是會再尋找新的獵物。所以,做為一種懶的昆蟲,就連殺死獵物都是點到為止。總體來說,螢火蟲真是一種有趣的昆蟲。它能夠熟練運用自身能力,做事仔仔細細,小心翼翼,是一種樂於與別人分享的昆蟲,在這幾個方面,它是一種值得讓我們學習的有利昆蟲。

  小學《昆蟲記》讀後感400字 篇17

  今天,我讀完了《昆蟲記》這一本書。學到了許多知識!

  《昆蟲記》這本書向我們介紹了幾萬種昆蟲,描繪了它們的樣貌,生活習性,是益蟲還是害蟲,對我們人類有什麼好處,等。

  《昆蟲記》是法布林的傳世佳作,堪稱一部“昆蟲的史詩”。它在揭開昆蟲世界神秘面紗的同時,還將昆蟲生活與人類社會巧妙地聯絡起來,成為科學與文學完美結合的典範。這本書被翻譯成50多種文字,直到今天仍在文學界引起又一次的轟動。

  大家應該都知道有一種大力士叫做--螞蟻吧!但你知道螞蟻為什麼叫大力士嗎?我在書中得到了答案。其實它們並不能舉起很重的東西,但它們可以舉起比它們身體重5倍的東西。有一種切葉蟻,甚至能舉起比它們重50倍的重物。

  我還知道了如果準備要下雨了,螞蟻會搬家,蜻蜓會低飛,天氣會悶熱,等其他的奇特現象。我還在書本里瞭解到了螢火蟲為什麼會發光?知了為什麼能叫得那麼大聲?蜘蛛為什麼要織網?等問題。昆蟲的行為,能當我們的天氣預報員;蜜蜂採蜜,可以讓我們嚐到美食;

  書是一名老師,它能讓你學到許多知識,讓我們多點看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