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在書中的作文500字
小時候,媽媽教我一字一句地讀連環畫,紗窗外的螢火蟲提著燈籠張望,風吹柳葉沙沙伴唱,還有蛐蛐提著嗓調熱情地伴奏,把我的讀書聲襯托得抑揚頓挫。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是我在閱讀中獲得的第一句快樂之言。我問媽媽“玫瑰”是什麼意思,“餘香”又是什麼意思?媽媽解釋的時候,鄰家小弟弟因摔跤哭了,我把巧克力送給他,他咀嚼著甘甜的巧克力,破涕為笑:“姐姐,你真好!”失去了心愛的巧克力,但收穫了一句樸實的讚美,我是快樂的。
一段段,一篇篇,我讀了很多描寫快樂的篇章。“笑聲在空氣中互相撞擊,又碎了,一絲絲的,再也聚不攏了,就讓新的起來,追著未碎的那一個……”哦,這幅畫面我能想象。我家是一個其樂融融的大家庭,每逢團聚時,年近古稀的外婆說著她們那個時代的笑話。祖孫三代笑聲各有不同:老人是沙啞地爽朗地笑,中年人是含蓄地慢慢地笑,而孩子們是肆意地脆生生地笑。笑聲融在一起,快樂為親情染上了斑斕的'顏色。
“沒有孩子的地方就沒有春天。”這話我也懂,只是覺得應該稍稍改動,變成“沒有快樂的地方就沒有春天”。繁花似錦的春天怎能沒有快樂呢?讀到“給,永遠比拿愉快”,我就恍然大悟了:獨自享受,快樂只有一份;而把快樂給別人,快樂就包圍了笑容洋溢的每一個人!
“‘人’字的結構是支援;快樂的結構是共享”。這不是我牙牙學語時的理解了,而是豆蔻年華時的。兩相對照,快樂的真諦愈來愈清晰。
歲月匆匆,時光荏苒。我書房裡的靈魂之鈣一層層增加,搭建成了走向成功的階梯。我一步步地走著,慢慢品味書中之“樂”。